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和秦汉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将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线索、各阶段文学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过程。

大致来说,各历史阶段文学史课程的知识要点如下:1、先秦文学:上古歌谣、上古神话,诗经、屈原和楚辞,《左传》、《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2、秦汉文学:秦及两汉散文,两汉辞赋,汉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3、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太康诗坛、玄言诗、陶渊明、元嘉诗歌、永明体、宫体诗,志怪志人小说,六朝辞赋与骈文。

4、隋唐五代文学: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盛唐诗人群体、李白、杜甫、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杜牧、李商隐等晚唐诗人,古文运动,唐传奇,花间词人、南唐词人。

5、宋金辽文学: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江西诗派、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柳永与北宋词风的演变、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与辛派词人、姜夔与宋末词坛。

6、元代文学:关汉卿等元曲四大家及其创作、郑光祖与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高明与南戏,元散曲,元代诗文。

7、明代文学: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汤显祖与临川四梦,明代诗文。

8、清代文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清初诗文、清中叶诗文。

9、近代文学:黄遵宪、顾炎武、王夫之的诗歌、近代小说、近代的文学批评(梁启超、王国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除了完成以上基本知识点的教学外,我们还特别强调对学生人格的教育,理想的启迪,思想情感的陶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强调学生健康、完善的审美理念的教育,这些充分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优秀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之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实现古今衔接,承传优秀传统文化、联系历史与现实、指导人生的最现实意义,这是我们这门课程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分期一中国文学史分期:1、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1644至1840)2、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二、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一)先秦文学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①、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②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①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②历史散文:以记事记言为主,主要有《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等③诸子散文: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庄子》的文学性最强。

④楚辞: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秦汉文学1、总体特点: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1)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赋(2)文学创作的兴盛(3)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4)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1)辞赋: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乐府诗: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

乐府诗长于叙事,五言、杂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评价“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4)《史记》: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三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三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三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秦汉之后又出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秦汉三国文学。

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时期,不仅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变革,也有文化、文学方面的发展。

在秦汉时期,古代文学经历了两个主要的阶段:先秦时期和汉代。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阶段,包括了《诗经》、《楚辞》、《山海经》等经典作品。

这些早期的文学作品表现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色,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秦汉文学史的重要时期,有很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出现。

其中最重要的是《汉乐府》和《古文观止》。

《汉乐府》是汉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集合,代表了汉代文学的风貌和特点。

《古文观止》是一部编年体的文集,收集了从秦朝到汉朝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但也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

著名的作家罗贯中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
文学的经典之一。

《三国演义》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的
英雄事迹和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在秦汉三国文学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迎来了繁荣和发展。

各种
文学形式和题材得以充分发展,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三国文学的简要介绍。

在这个
时期,中国的文学创作蓬勃发展,为后来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大纲

中国文学史大纲

中国文学史大纲是一篇介绍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明清文学等。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各种文学形式初步发展,如《诗经》中的一部分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比较鲜明的现实性。

此外,历史散文的出现也为文学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秦汉文学是继先秦文学之后的又一个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赋的形式为主,如《离骚》等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汉赋的兴起也为文学形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逐渐向诗歌发展。

诗歌开始成为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形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作品就表现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想象力。

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散文、传奇等文学作品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如杜甫的诗作被誉为“诗史”,白居易的诗歌则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宋辽金文学是继隋唐五代文学之后的一个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词为主,如苏轼的词作就表现出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这一时期的散文和传奇等文学作品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元明清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如明清小说、戏曲等作品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刻画,如《红楼梦》等作品就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总的来说,中国文学史大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风格。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同时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一、先秦文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书面诗歌文集之一2.《楚辞》是楚国文学的代表作,是由屈原等人创作的一系列抒情诗歌组成。

3.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文学元素,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

二、秦汉文学(公元前221年-220年)1.《楚辞》在此时期继续流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开始出现骈文和辞章等文体,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司马迁的《史记》。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220年-589年)1.出现了较为丰富的散文作品,如阮籍的《咏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2.出现了诗歌创作上的重大突破,如曹操的“钟鸣鼎食之家”、杨修的“醉里挑灯看剑”等脍炙人口的名句。

四、唐代文学(618年-907年)1.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2.杜甫、李白、白居易等著名诗人活跃于此时期,他们的作品创造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3.杜牧、韩愈等也是当时重要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多以平实、婉约为特点。

五、宋代文学(960年-1279年)1.出现了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宋词,其特点是婉约、柔和、婉转。

2.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诗人为宋代文学增添了许多亮点。

六、元明清文学(1279年-1912年)1.元代文学主要是元曲,以白话的散曲为主要表达形式,富有戏剧性和娱乐性。

2.明代文学继承了元曲的创作传统,突出了实事求是的文风,杨时中、文征明是当时的重要作家。

3.清代文学以诗文为主,代表作有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部分重要知识点,每个时期都有许多具体的作品和文学流派,涉及到的文学名家众多。

通过了解古代文学史,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白居易、元稹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 动”,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抒发真 情,推动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晚唐诗歌
杜牧、李商隐等诗人被称为“小李杜 ”,他们的诗歌风格深婉绮丽,善于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内心情感 。
隋唐五代词
词的起源和发展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起源于民间 ,隋唐时期开始兴盛。中唐以后
,文人开始大量创作词作。
先秦诸子百家
先秦时期出现了众多学派和思想家,被统称为“ 诸子百家”。
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如儒 家的孔子和《论语》、道家的老子和《道德经》 、墨家的墨子和《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和《韩 非子》等。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 家、阴阳家等。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 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背景。
,反对浮华雕琢和险怪奇涩的文风。
02
梅尧臣、苏舜钦等诗人的贡献
梅尧臣、苏舜钦等诗人积极响应欧阳修的号召,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
活、抒发真情实感的诗歌作品,推动了北宋诗歌的发展。
03
散文的繁荣
在欧阳修等人的倡导下,北宋散文创作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出现了以“
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优秀散文家群体。
宋词繁荣与辛弃疾、苏轼等词人成就
辛弃疾的豪放词风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 代表,他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 开阔,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 英雄气概。
苏轼的婉约与豪放并存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 词作既有婉约柔美的风格,也有 豪放洒脱的气度,展现了词人深 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宋词的繁荣
在辛弃疾、苏轼等词人的努力下 ,宋词创作达到了巅峰,出现了 大量优秀的词作和词人群体,为 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024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含多场景)

2024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含多场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含多场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先秦文学:主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

2.秦汉文学:主要包括汉赋、秦汉散文、汉乐府等。

3.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要包括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南北朝民歌等。

4.隋唐五代文学:主要包括唐诗、唐宋八大家、五代词等。

5.宋代文学:主要包括宋词、宋诗、宋话本等。

6.元代文学:主要包括元曲、元代杂剧等。

7.明代文学:主要包括明代小说、明代戏曲等。

8.清代文学:主要包括清代诗词、清代小说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和艺术特色。

3.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时期或某一作品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5.课后阅读法: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安排1.先秦文学:2课时2.秦汉文学:2课时3.魏晋南北朝文学:2课时4.隋唐五代文学:2课时5.宋代文学:2课时6.元代文学:2课时7.明代文学:2课时8.清代文学:2课时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等。

2.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笔记、小论文等。

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笔记、课后阅读、课堂讨论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2.参考文献:《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江山之助,物产丰饶,衣食无忧,使人们有时间去进行一些创造性活动(南北文化的不同,北方比骄实在,多说里之作,南方多抒情制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艺术特点:
1写实与奇幻手法的完美结合
2坚贞高洁端直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美人香草
4诗体大解放,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宜的新实诗体
⒊比兴艺术传统:“比兴是中国艺术的纲领,比兴手法的运用,形成了我过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荣典范
先秦历史散文的前奏
1、甲骨卜辞,记事简单,是先秦历史散文的源头
2、《易》卦爻辞,内容上有传说、歌谣、格言、寓言,形式上多韵散结合,有叙事描写形容比喻象征
《国语》
·最早的国别史,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全书共21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思想倾向于儒家,表现尊礼崇德、敬神重民法人思想,礼与德看作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关键
文章特点:
①、侧重记言,记载那些与治乱兴衰有关的言论,以寄寓历史的教训,如《叔向贺贫》
②、人物对话写的风趣生动青苔宛然,如《重耳戈逐子犯》
㈡乐府民歌双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特点:汉代提倡妇女贞洁;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渲染烘托,效果突出、别开生面
《孔雀……》“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借事物来引起联想,①孔雀在汉代被引入,象征美女刘兰芝;②刘被赶回娘家依依不舍的象征
特点:
1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刘兰芝形象突出,光彩找人,魅力能干勤劳多才多艺忠于爱情,焦懦弱、善良、忠于爱情
5、今文三家诗: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盛行于世,今本《诗经》就死“毛诗”。
6、诗经的思想主题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征役诗、怀人诗闺怨诗、婚恋诗、弃妇诗、怨刺诗
7、诗经的艺术成就
原创性和经典性
艺术创造有
ⓐ、赋比兴的成功应用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铺陈直叙。赋法可叙事、写景、抒情、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郑风。溱洧》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和拟人。。比喻形式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正喻、反喻、借喻、博喻。如《卫风。硕人》《大雅。常武》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所谓兴,是指借助某种个别的、具体的物象或事项,通过类比联想,以借助起兴或托物起情来阐明特定情感意志的艺术表现手法。
ⓑ、重章叠句
7、兴的三种情况:①、起协韵起头的作用,与下文在内容上无关。如《小雅。鸳鸯》《秦风。黄鸟》②、起渲染环境、烘托环境的作用《郑风。风雨》③、具有比喻和象征的含义,并与全诗意境融为一体《周南。桃夭》桃花具有原创性;《秦风。蒹葭》以景衬情和叙事言情,凄婉朦脓的意境
屈原其他作品
《九歌》东皇太一云、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祭祀娱神的乐曲
特点:1、浓厚的宗教巫术色彩;2、歌舞舞剧;3、表现的故事内容是神神或人神的恋爱故事
《九章》是屈原所做的一组抒情诗歌总称;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月、橘颂、悲回风;具有纪实性这一特点
题材的创新;情景交融;清新流利;开启骈文四六句的先河
《汉书》的新特点
1为两类人物立传,忠臣转与奸臣传,忠臣传:苏武传、霍光传,奸臣传:王莽传
2写人笔画严谨细密
3《史记》宏放恣肆,崎岖变化,《汉书》典雅温厚,详赡严密,工整凝练
汉代诗歌
楚歌体:配合楚词楚调进行的诗体,篇幅一般不长;在汉代得到发展,原因是汉人是楚文化的追随者,如,刘彻《秋风辞》刘细君《悲秋歌》
纵横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追求富贵利禄,捐礼让而弃仁义
2、反复宣扬重士、贵士的思想
3、宣扬重“权借“尚”时势“的思想
即古代指挥权谋,阴谋阳谋之大成
文学成就:
1、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士的形象,光彩照人,人物更加形象丰满,形神兼备
2、精彩的叙事,曲折动人
3、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论语
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由孔子的弟子及在传弟子纂录而成的语录体著作,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
乐府诗
收集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㈠乐府民歌——叙事诗真正产生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是了解下层人民的一面镜子。
特点:内容丰富
1反映下层人民悲惨痛苦,挣扎反抗,如《贡禹传》《孤儿行》《妇病传》《东门行》
2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生活带来灾难,如《战城南》《十五从军行》《古歌》
3反映爱情婚姻
4咏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悲歌《蒿里》《长歌行》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铺陈、排比、对偶、起兴
汉乐府民歌总特点:

1叙事性强
2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3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胡应麟《诗薮》质而不俚俗,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4形式多样,有四言诗,五言诗,杂言诗《孤儿行》
文人诗显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张衡《声歌》
辛延年《羽林郎》
宋子侯《董娇饶》
1、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
ⓐ应用性与现实性(诗乐舞结合)
ⓑ原创性与经典型
ⓒ地域性(<<庄子>>是南方文化的代表)
2、上古神话的主题: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
3、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步是个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园钱6世纪。
思想
爱人,仁政;道德修养,克己复礼,为仁
文章特点
①、浅显生动,言简意赅,蓄隽永
②、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③、在记事记言中表现人物个性
墨子
文章特点:质朴实用,意显获而语质;逻辑性强,凡立论,重根据,提出三表法:本之者,原之者,用之者;重辩论,明是非,辟、侔、援、推的方法的运用
孟子
思想:仁政王道的思想\民本思想\性善说
宋玉《九变》开创悲秋的文学主题、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司马迁及《史记》
史家之绝唱:
1、体制的创新,开创纪传体;2、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原则,具有批判精神
无韵之离骚:(政治抒情诗)
1发奋抒情,发奋著书,(创作动机)
2强烈的抒情性
3悲剧人物画廊,历史人物具有典型性
4传记文学的新成就(ⓐ开创传记文学新体裁;ⓑ塑造数以万计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人物传记共93篇;ⓒ描写人物手法多样,大事件突出人物的主导性格,小事件,补充人物性格,是人物性格更加丰富;ⓓ许是语言简洁凝练,人物语言个性化);不太善于描写战事,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引用民谣、俗谚、有利于语言的凝练简洁
●诗经的采集:采诗说,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献诗说,贵族、士大夫,针对朝廷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批评;
●删诗说
4、风: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容诗乐舞合一,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秦嘉《赠妇诗》三首,西汉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张衡《四愁诗》是骚体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
古诗十九首
思想内容:
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游子伤时失志的悲愁
艺术特点:
1长于抒情,将叙事、写景、抒情相融合,《明月何皎皎》
2比兴形象寓拖深情《迢迢牵牛星》借喻、叠章
3语言质朴自然、浅近洗练
五言诗的第一座高峰!
汉代散文
西汉鸿文——史论、政论
贾谊把汉代政论体散文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于《新书》,以气势见长,《过秦论》
晁错—《论贵粟疏》朴素直率,既有观点又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汉代赋体文学
1、赋的起源
屈原《礼魂》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散体大赋、新体赋)、抒情小赋之分
2、汉赋的形成期
④章法的灵活自如,语言汪洋恣肆
荀子
思想:
1唯物的天道观,天人相分
2政治思想,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3从人性论提出“性恶说”
文章特点:主题鲜明,构思缜密《劝学》;醇厚渊雅,文采斐然,学者气息
屈原与《楚辞》
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1楚国人的宗教信仰,信巫鬼重祭祀,巫风盛行
2楚国的歌乐舞(比较成熟)
3楚语楚言,些、兮
③、记言记事交错而出,记言生动,譬喻恰切,记事简明扼要《邵公谏厉王弭謗》
④、适当的想象和虚构,构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晋语。骊姬投毒》
左转
思想特征:
·思想倾向于儒家
·集中反映了陈秋以来日益举起的民本思想,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重于天,民终于神的进步观点
文学成就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称“其言简儿要,其事详而博”;清代刘大魁称赞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
㈢、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写出人物性格发展彼岸花,如晋文公
㈣、语言丰富多彩
1行人辞令典雅从容,委婉有力,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使请战的对话;某些辞令直率有力,鞭辟入里,如“烛之武退秦师”
2叙事语言,简练含蓄;叙事语言词约伊丰意蕴深厚
战国策
分国记录战国时代游士说客游说各国时陈某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
思想倾向:
其主要特点有:
㈠、细完整生动曲折的叙事,如“郑伯……”
㈡、战争叙事“篇篇换局,各各争新”;战争描写两种模式:一是注重交代站前与战后,与战争有关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变化(包括政治外交)以具体的解释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而对战争过程一笔带过,如“殽之战”齐鲁“长勺之战”;二是写出了全景似的画卷。如齐晋“鞌之战“写的曲折传神,惊心动魄。
西汉初——汉武帝(六十七年)
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枚乘《七发》汉大赋的确立《梁王菟国赋》《忘忧馆柳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