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中的窗
探析陕西关中地区“东府”与“西府”传统木窗
・321・美学技术探析陕西关中地区“东府”与“西府”传统木窗吕晓洁 邵 璐(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摘 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色古香的木制门窗是中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自己的祈愿、祝福和喜悦雕刻在窗棂之上。
各式各样的纹路包含着古人的美好愿望。
窗棂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眉眼,是建筑设计中的点睛之笔。
窗棂通常位于建筑的视觉中心点,集实用与美观为一体,其中蕴含的构成美更是洋溢着东方感性特质的理性思维,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关键词:传统建筑;“东府”;“西府”;传统民居木窗;窗棂“小木作”被称为是中国古建筑和园林或民居房屋的眉眼,那么窗棂更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眉眼,也是工匠们把门和窗棂制作传统符号人性化的一种艺术然而眉眼的制作是能够在建筑上祈祷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这也是往往最汇集本地乡土民情于其中的木窗的装饰文化。
随着不同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风土民情等多方面因素,北方图案较为朴素,南方图案则十分灵活,即便是一个省会中传统木窗形式和装饰样式也会略有不同。
与传统建筑中的其他构件相比,古人对窗寄托了更多的感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痴男怨女对着窗外的明月寄托他们的思念。
“西府”和“东府”位于素有“八百里秦川”之说的就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区——关中,地处陕西中部,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地区之一。
东府是渭南的别称。
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它南屏秦岭,东濒黄河,渭洛中贯,华岳挺秀,山河形胜,雄冠海内,风流人物,“三圣”为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酒圣杜康,“三贤”为大诗人白居易、韩国公张仁愿、一代名相寇准,“清室三相”为状元宰相王杰、抗英烈相王鼎、理财能相阎敬铭,实现中华第二次大一统的隋文帝杨坚,关西夫子、一代廉吏杨震,扫平六国的秦名将王翦,再造唐室的郭子仪,千古功臣杨虎城……无一不是由这方黄土上升起的跨时空巨人。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一、150个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斜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度,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这。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侧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渐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墙体、木构架、斗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
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
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有显着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着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屋顶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着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着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宫殿、房舍的顶部,是整座建筑物暴露最多、最为醒目的地方,也是等级观念最强之处;清朝把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的27种房屋规格,纳入大清会典,作为法律等级制度固定下来;屋顶按照式样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盝顶,卷棚顶;另外还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顶等级高于单檐顶;总的说来,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序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四角攒尖顶,盝顶,卷棚顶;1.重檐庑殿顶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庑殿顶又叫四阿顶,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如故宫中的太和殿、长陵譡恩殿即此种殿顶;2.重檐歇山顶歇山顶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上的脊;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3.单檐庑殿顶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如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4.单檐歇山顶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5.悬山顶悬山顶是两坡出水两坡伸出山墙之外的殿顶,五脊二坡,又称挑山顶;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故宫中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6.硬山顶硬山顶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墙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7.攒尖顶攒尖顶有多种形式,且易辨认;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8.盝顶盝顶亦分多角,但垂脊上端有横脊,横脊的数目与角数相同;各条横脊首尾相连,故亦称圈脊,如故宫御花园及太庙中的井亭即是六角盝顶;9.卷棚顶卷棚顶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外露的主脊,两坡出水的瓦陇一脉相通,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左右两山墙可有悬山和硬山的不同;此种建筑,园林中居多,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故宫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在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精品,除去上述单一造型的屋顶外;还有由这些单体屋顶组合而成的复杂形体:北京故宫、颐和园和被烧毁的圆明园都是以屋顶形式的主次分明、变化多样,来加强感染力的,尤其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故宫角楼屋顶的组合造型;吻兽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在封建社会中,构件的造型与安装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会要中记载,汉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鱼虬尾似鸱”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晋代之后的记载中,出现“鸱尾”一词;中唐之后,“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以其形状之大小和数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级之高低;1.大吻正脊吻大吻,即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屋顶正脊,两个坡顶相交而产生正脊,相交处必然不会十分严密,为了使屋顶两个面的瓦件相交妥贴,不致漏水,在脊的位置上就需要加砖瓦封口,结果是高出屋面,有碍观瞻;于是古人想到在这些高出的脊上做出各种装饰,如动物、植物,以及后来形成的鸱吻,美观又实用;这个鸱吻也是很有讲究的,明清时它荣升为龙之九子之一,性格“好望好吞”;好张望使他往屋顶上爬,好吞噬使他张口咬着屋脊,工匠一剑就把他牢牢钉在屋顶,一旦打雷着火,可喷水;目前我国最大的吞脊兽,在故宫太和殿的殿顶上;太和殿的大吻,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我国明清时代宫殿正脊吻的典型作品;2.垂脊吻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的吻兽名称较多,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檐角最前面的一个叫“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鸡”;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骑鸡”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传说齐国国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他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从“仙人骑鸡”向后上方排列着若干小兽,均称垂脊兽,随着殿宇等级的不同而数目不一;最高等级的殿宇,如太和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1个;房屋品级的不同决定了垂脊兽的数量,殿宇降级,垂脊兽的数目也随之减少;如乾清宫9个,坤宁宫7个,东西六宫的殿顶上大部是5个;每个垂脊兽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含意;园林建筑对规格的要求就不象皇宫那么严格,颐和园里最高级的屋顶是排云殿,既是琉璃屋顶,又是全园垂脊兽数量最多的大殿,但也只有七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四大部洲部分建筑是庑殿式屋顶,但只有五个垂脊兽,分别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德和园大戏楼屋脊上虽有七只小兽,但却无仙人引路;颐和园内布瓦屋顶上垂脊兽的顺序与琉璃瓦屋顶有所不同,第一个是狮子,又叫抱头狮,以下为龙、凤、海马、天马等;还有些建筑垂脊兽顺序排列混乱,可见清晚期重修颐和园时皇宫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有所欠缺,规矩也不象前朝那么森严,亦或内务府有偷工减料之嫌;垂脊兽从前面向后上方依次排列的顺序是:①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有鳞有须有爪,能兴云作雨,在封建社会被看作是皇帝的象征;②凤: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是封建时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③狮:古代人们认为它是兽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④天马:意为神马;汉朝时,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⑤海马:亦叫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可入中药;天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⑥狻猊:古代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⑦押鱼:海中异兽,亦可兴云作雨;⑧獬豸: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独角猛兽;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⑨斗牛:亦叫蚪牛,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即虬、螭之类;虬有独角,螭无角;⑩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压尾兽;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垂脊兽的递减从后面的“行什”开始;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彩画彩画是我国古典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1.檩枋部位名称枋心:檩枋中心,可随檩枋本身的长短而增减,但其长度以不影响谐调感为宜;找头:是指檩端至枋心的中间部位,由找头本身、皮条线、盒子、箍头等部分组成;如檩枋较长,找头部分可延长,皮条线沿边用双线,加箍头、盒子等;箍头:是檩枋尽端处的彩画线;盒子:是找头部分的一段小空间;皮条线:是五大线之一,亦是组成找头的一个部分;2.种类和等级①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彩画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或加晕;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和玺彩画分为数级,重点有:金龙和玺:整组图案用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龙头向上,绿地画降龙龙头向下;盒子中画坐龙;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除龙之外,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龙凤和玺:其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龙草和玺:其级别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绿地画龙,红地画草;②旋子彩画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画,在构图上有明显区别,但也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这种彩画用途广,一般官衙、庙宇、牌楼和园林中都采用;旋花:是构成旋子彩画的主要图案,在找头内用旋涡状的几何图形构成一组圆形的花纹图案;旋眼:旋花的中心;旋瓣:旋子花圈由三层组成,最外一层为一路瓣,依次是二路和三路瓣,一般找头内,由一个整圆的旋子图案和二个半圆旋子组成一个单元图案,俗称:“一整两破”;头部位经常出现的图案:找头部位大于“一整两破”的面积时采用“一整两破加金道冠”和“一整两破加两道”等形式;找头部位小于“一整两破”单元图案时,采用“喜相逢”即整旋花与半旋花,公用一路瓣;“勾丝咬”,即只用一路瓣组成图案;“四分之一旋子”,即只用两个半旋花的一半;旋子彩画中的等级:金琢墨石碾玉:这种是旋子彩画中的最高级,各大线及各路瓣都沥粉贴金,相当华贵;烟琢墨石碾玉:是次一级旋子彩画,图案中“五大线”贴金,各路瓣用墨线;旋子彩画中的等级,基本上以用金量的多少为依据;其等级依次为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③苏式彩画苏式彩画是另一种风格的彩画,多用于园林和住宅;最近修饰复古的琉璃厂街道的铺面,多用这种彩画;苏式彩画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包袱”内还有人物、故事、山水等;颐和园中的长廊,可以说是苏式彩画的展览画廊;典型的苏式彩画是将檩枋联在一起,画成半圆形的“包袱”,内层“烟云”,外层“托子”;苏式彩画中的等级:金琢墨苏画:这是苏式彩画中最华丽的一种,用金量大,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金线苏画:这是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画,主要线条用贴金法;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这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花型、图案等也较简单;④其他古典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部位很多,凡外露部位的木结构,大都有彩画装饰;于是形成了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彩画,如斗拱、天花、角梁、金瓶、椽头等;花窗门窗在中国建筑装饰文化史上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在古人眼里,门窗有如天人之际的一道帷幕;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花窗花板,集富贵之相,儒雅之风于一身,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雕工精美,给人以很高的视觉享受,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高度的装饰实用性;从中国建筑史的角度看,建筑艺术发展的核心就是木构件的比例、曲率、组合方式等艺术的演变;结构艺术的成熟,使中国古代工匠最具空间表现力地完成了门窗的结构和组合方式;中国古代门窗的文化内涵是由门窗纹饰与图案表现的,门窗的装饰也体现了房屋主人官员、商人与文人迥异的审美情趣、身份地位和财富象征;古代门窗一般用上好的楠木、柏木雕成,历经上百年一点都不变形,经过长年使用反而浸润得更加油亮;在雕刻手法上也颇为繁复,门、窗、隔断每个部件都饰以不同的图案,最为典型的是吉语类的福蝙蝠、禄梅花鹿、寿麒麟、喜喜鹊,牡丹、兰花等正宗传统的汉族雕刻图案;有的人家在花窗上还贴有薄薄一层金箔以显示富贵,这些金箔历经百年现在仍清晰可见;读书人家的门板等处雕有诗词书画,信佛的人家门板上刻有云锣伞盖、弥勒佛等佛教图案,从门板上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这家人的出身、喜好;花窗花板按照木质可以分为楠木、樟木、柏木、黄杨、龙眼木、红木等,根据木质有不同的雕刻手法和表现形式,比如圆雕、浮雕、线雕、透雕等;古代门窗木雕大致有三派:第一是东洋木雕,雕刻得比较浅,比较细致;第二是安徽徽派,雕刻由深到浅;再有一种就是福建永春,一般以人物、情节见长,让人看了很舒服;花板大都来自门、窗、桌、床、椅、屏等;门窗纹饰及图案有以下分类:1.几何图案凡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等等,构成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几何纹样做装饰的图案,统称几何图案;门窗上的几何图案是最主要的装饰手段,它包括各种变体以及多种组合形式;几何图案中最单纯的有四方、六方、三角等形式,亦有星光、风车等文学含义的形式,还有拐弯处圆润处理的俗称一根藤、扯不断的寓意,吉祥的形式,再加上多种几何形式的组合,比如外方内圆,大面积的冰裂纹等;几何图案作为装饰主体的长处是,规律性强,因而富于节奏韵律;大面积整齐划一的装饰,视觉冲击强烈;尤其窗扇、隔扇单片数量多时,效果非常明显;几何图案属抽象图案,所以文学寓意不那么直接,比较费解;2.树木花卉树木花卉是古代吉祥图案中经常用的,古人赋予植物文学生命,注重各类植物内在的品质,加以倡扬;比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等;在这里,植物的个性完全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具体写照;在明清门窗中,出现了大量植物图案;3.动物图案在绘画中,凡禽鸟统称翎毛,凡兽统称走兽;这里所指动物图案还包括龙凤麒麟等神兽,鱼龟蛙及昆虫等等;龙是中国人几千年创造出的神兽,代表着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力;龙的外观就集各类动物之长,鳄头、鹿角、蟒身、鹰爪,鱼鳞、虾眼,龙能够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上天入地、来去无踪;历朝历代,各类动物上对龙的描绘,尤其在皇家建筑上使用不厌其烦;至于民间建筑门窗偶见龙纹,也在表现百姓对龙的信仰;凤凰、麒麟等瑞兽图案出现的原因也与龙纹雷同;其他兽类,大致可分为家禽与野兽;凡家养动物,如马牛羊等,代表着物阜民丰的年代;凡野生动物,如虎蛇猴等,寄托着美好愿望;生肖文化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一种计年文化,中国人传统的十二生肖在门窗纹饰中时有表现;至于家禽野鸟,或取其吉,或纳其祥,万变未离其宗;4.山水风景寄情山水,是中国历代文人的一种嗜癖;生活富足,政治失意,均可在山水之间找到寄托;或远山近水,或一水两山,典型的明清山水画的布局,在门窗浮雕板上均可寻到踪迹;使用山水作为门窗装饰的绝对少数,原因是山水画为文人较高层次的追求,而常人则认为过雅而不悦其目,故而弃之;5.人物神仙人物指历史上确有其人,代代相传;神仙指宗教,神话创造的人物,妇孺皆知,但亦有无名无姓的百姓,如渔樵耕读,只是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门窗在花板、中心盘等主要部分,常常深雕人物;这些人物题材中大致分为历史人物,如孔子、老子、苏东坡、李白等;文学人物,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等;神仙人物,如弥勒、八仙等;还有吉祥人物,如寿星、财神等,这部分人物出现频率最高,是封建社会整体社会心态的最直接反映;6.故事戏曲无论有文字记载也好,还是百姓口授流传也好,故事的生命力极强,尤其元代戏曲杂剧的兴起,使故事情节变得易记并长久不衰;明万历以后带有插图版刻的话本小说的普及,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的话本小说插图以及戏曲、酒牌、墨谱等,均出自安徽新安派、江苏金陵派、福建建安派和浙江武林派,尤以新安版刻为最;对这些故事,亦可分为四个部分:一、历史事件,如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二、杜撰故事,如游园惊梦、打渔杀家等;三、民间传说,如二十四孝、风尘三侠等;四、神怪题材,如钟馗捉鬼、嫦娥奔月等;其中戏曲和故事是百姓最为喜爱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7.博古杂宝博古可以解释为博学好古,历史的进程中留下的财富是文化;历朝历代生活在富足以后,都对先人的历史遗存感兴趣;最典型的是北宋、晚明、乾隆三个时期;尤其清乾隆盛世,政府的提倡,使好古成为全国的嗜好,百姓无不以古为荣;博古图案大同小异,只是因个人喜好不同,侧重点不一样罢了;青铜、古玉、陶瓷、象玉、犀角等,都是博古题材;另外,七珍八宝九章,八吉祥、暗八仙等等,这些都属博古杂宝题材,在门窗装饰题材中,雅而不俗,平易近人;8.其他题材古代门窗装饰题材多而杂,除以上几类,仍有许多题材归属不易;比如,文字装饰,中国字是象形文字,仅文字自身就是艺术;千百年来形成的书法艺术,书体真草隶篆,各具风采;用文字作为装饰手段,除外型特殊,内容也极重要,比如,福禄寿喜,重在吉祥;又如,朱子家训,重在守则;还有就是变形美化的字体,如团寿等,其他题材还有八卦,太极,方胜,五蝠捧寿,吉庆有余等,不胜枚举;实际上,古代门窗的装饰题材很少单一出现,大部分是多种题材组合,在山水中有人物,在花草中有动物,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再有就是故事戏曲与人物神仙常常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台基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着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古建基础名词解释进深:院子、房间等由门口向屋里延伸的深度;开间:柱间的距离;柱:是中国建筑的承重部分;可按外形分为直柱和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同时按不同的所在位置有不同名称:在房屋最外围的称为外檐柱,在外檐柱内的称为屋内柱或金柱,在转角位的称为角柱,等等;梁架: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骨架;一般在柱间上部用梁和矮柱重迭装成,用以支撑屋顶檩条;枋:较小于梁的辅材;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枋与柱相交处的托座;从柱头部分挑出承托其上之枋,借以减少枋的净跨度,并起加固构架和装饰的作用;额:即“额扁”;多木制、髹漆,上有题额;有门额和横额等多种形式;斗栱:是由“斗”形方块及“栱”形横木组合而成的建筑构件,一组斗栱又可与另一组斗栱组合,层层迭迭,形成庞大的建筑构架;其功能是可将屋顶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柱上,也可用来挑出屋顶的屋檐,使屋顶线条成曲线,减轻沉重感,也有利排雨;。
中国古代建筑中窗户的五种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中窗户的五种形式.中国古代建筑里的窗户那可是大有学问,有着五种别具特色的形式,就像五个风格迥异的精灵,在古建筑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与它们的邂逅,得从一次古镇之旅说起。
我来到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那里古色古香的建筑林立。
刚踏入古镇,我就被那些建筑上的窗户吸引住了。
第一种形式便是直棂窗,我看到好多老房子上都有这种窗户。
它就像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小士兵,一根根的木条直直地竖着或横着,简洁而质朴。
我凑近一扇直棂窗,手指轻轻触摸着那些木条,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
这窗户看似简单,却有着一种古朴的韵味,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沿着青石板路继续走,我发现了第二种形式——槛窗。
这种窗户通常比较精致,它有窗框,就像给窗户穿上了一件精致的外套。
窗框上还常常雕刻着一些精美的花纹,有花卉图案,也有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我站在一扇槛窗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那些雕刻的花纹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像是在跳着一场神秘的舞蹈。
我不禁想象着,在古代,住在这屋子里的人是不是会常常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景色,度过一个个悠闲的午后。
再往前走,便看到了第三种形式——支摘窗。
这窗户可有趣了,它分为上下两部分,可以支起和摘下。
我看到一位老人正站在自家的支摘窗前,他轻轻将上半部分支起,微风便吹了进来,带着一丝淡淡的花香。
我好奇地走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老人笑着告诉我,这种窗户在不同的季节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夏天的时候把上半部分支起,通风透气,冬天就把它关上,能保暖。
我学着老人的样子,试着去支起那扇窗户,费了好大的劲才成功,心里却满是成就感,就像掌握了一个古老的机关术。
随后,我又寻觅到了漏窗。
这漏窗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它是用砖、瓦、木等材料制作而成,上面布满了各种造型奇特的镂空图案,有动物形状的,像灵动的小鸟、憨厚的小鹿;也有象征吉祥的图案,如蝙蝠、如意等。
我在一座园林里看到了许多漏窗,它们分布在墙壁上,透过漏窗看园林里的景色,就像在看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中外建筑史3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 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 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 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 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 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 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 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 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 “清 平公正”的象征。
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 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
斗拱结构:承重+装饰
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木块叫斗,斗上 加拱,拱上加拱,层层叠加,起
到支撑作用。
榫卯结构:
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罩: 作用:①分隔室内空间,柱子之间做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刻,常用 在较大的住宅或殿堂中。
②装饰作用
窗 早期称为囱,后来又称为牖。 窗的主要形式有直棂窗、槛 窗、支摘窗、漏窗等。
⑴直棂窗: 中国古代木建筑外窗的一种, 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 种比较古老也是最简单的窗 式。
⑵槛窗: 一种形制较高级的窗,是一种隔扇窗,即在两根柱子之间的下半段砌筑墙体 在墙体上安装隔扇,窗扇上下有转轴,可以向里和向外开关,常用于殿堂、 也用于大型的住宅和寺庙、祠堂等。
⑵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用 材以砖为主,也有的配以条石,常 在台基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 筑或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如上图下 部分。
中国古建筑结构(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结构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由上下昂之分。
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上图是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
山或歇山的出际部分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那一段。
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斗步一样长。
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
见佛光寺大殿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门窗样式——古建筑装饰构件之门窗样式与结构的讲解
明清建筑的隔扇,有六抹(即六根横抹头)、五抹、四抹,以及三抹、两抹 等数种,依功能及体量大小而异。 通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大体量建筑的隔扇,多采用六抹、五抹两种,这 不仅仅是为显示帝王建筑的威严豪华,更是坚固的需要。 四抹隔扇多见于一般寺院和体量较小的建筑,三抹隔扇多见于宋代,明清 时期较为少见。有些宅院花园的花厅及轩、榭一类建筑,常做落地明隔扇, 这种隔扇一般采取三抹及二抹的形式。
门窗分类
(1) 板门类: 包括实榻门、攒边门、撒带门、屏门等。 (2) 隔扇类: 包括隔扇、帘架、风门、碧纱厨等。 (3) 窗类: 包括槛窗、支摘窗、牖窗、什锦窗、横陂 及棚子窗等。 (4) 花罩类:包括室内各种炕罩、花罩、几腿罩、栏 杆罩、圆光單、八角罩以及室外花罩等。
中国古建筑的门窗都是安装在槛框里面的。槛框是古建 门窗外框的总称,它的形式和作用,与现代建筑木制门 窗的口框相类似。在古建筑装修槛框中,处于水平位置 的构件为槛,处于垂直位置的构件为框。槛依位置不同, 又分为上槛、中槛、下槛,下槛是紧贴地面的横槛,是 安装大门、隔扇的重要构件。 槛框当中,垂直安装的构件为框,其中,紧贴柱子安
装的框叫做抱框,位于中槛与上槛之间的抱框叫短抱 框,抱框的厚同槛; 在门框与抱框之间,安装两根短横槛,称为“腰枋”, 它的作用在于稳定门框。 门框与抱框的空隙部分称为余塞,余塞部分安装木板, 称为余塞板。 在中槛与上槛之间的大片空隙处,也安装木板,称为 走马板。 用作安装隔扇的槛框,中槛与上槛之间安装横陂窗, 横陂窗通常分作三当,中间由横陂间框分开。 民居中 每间的装修(如窗子)往往分成二樘或三樘,各樘之间 的立框名为间框 ; 为安装能水平转动的门扇,需在中槛里皮附安一根横 木,在上面做出门轴套碗,称为连槛。
古建筑专业术语及名词
古建筑术语解释[一顺一丁] 古建筑路体砌筑法之一,又称“梅花丁〞。
每层砖以一横1纵交替垒砌,明代建筑墙体多用此种砌造法。
[一品书散水] 古建筑砖作术语,亦称“一封出散水〞。
一种简单的散水做法,常用于台基缘。
砌墁时先用条转沿基底铺设一,其外边在载以一圈立柱,借以起到疏导雨水、保护根底的作用,散水的宽窄,—服视建筑物的体量和上出檐的长短而定,[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清式大木作斗拱名称点用于廊子、亭子檐枋之上或宫殿、宫门脊枋之上。
斗拱不出踩,主要起隔架和装饰作用[十八斗] 在斗拱翘头或昂头上承托翅昂与单材瓜供或厢拱相交的斗,斗的顺身开口,放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厢拱,横向做袖口.袖口宽0.8斗口,深o.1斗口;十八斗1.8斗口定长,1.46斗口定深.1.0斗口定高。
明代早期斗底常做银锭榫,明末清初多做暗销,还有一种即没有榫也没有暗销。
[丁袱] 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
位于四阿殿顶和九脊殿顶山面.是承托山面与前后瓦坡相汇处的必需构件,在构造上起承托山面屋架荷载的作用。
梁的一头搭在山面铺作或檐住之上,而另一头则搭在横梁之上.并与横梁垂直成“丁〞字形,故名。
"清式营造则例"中称顺爬梁。
[七踩斗拱] 清式大木作斗供形式.即里外各出三拽架的斗供。
如果翘重昂七踩斗拱有头翘一件,头昂后带翘头一件,:2昂后带六分头一件.蚂蚱头后带菊花头一件,撑头木后带麻叶头一件.正心瓜供、正心万供各一件,外拽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各两件,厢供一件。
此外,还有正心仿、里外拽枋、桃檐枋、机枋、井口仿、垫拱板、桃尖梁等斗供构件。
[三砖五瓦]布瓦屋面正脊做法术语。
正脊“三砖〞一般指通天板上下各一层混砖和通工板。
“五瓦〞即五层瓦条子。
一般指当沟与混砖之间的二屋瓦条,通天板上下各一层,瓦条及眉子沟与混砖之间又一层瓦条。
正脊则要由“三砖〞和“五瓦〞八层组成。
庆殿、硬山正脊常用此种做法。
[三踩斗拱] 清式斗拱名称。
即里外各出一拽架的斗拱。
作法上可用单翘或单昂、蚂蚱头后带麻叶头,设有六分头、菊花头、里外厢供各一个。
传统中式窗棂浅析
传统中式窗棂浅析作者:张硕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9期【摘要】中国窗棂的构成形式与中国建筑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中国建筑与埃及建筑、西亚建筑、印度建筑、爱琴海建筑和美洲建筑组成了世界古建筑的六大体系,是世界原生型建筑文化类型的重要代表,它的特征就是——木构架建筑系统。
【关键词】窗棂:传统建筑;中式文化一、传统窗棂发展渊源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发展了5000年,并且没有间断过的文明,这一持续发展的过程,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同样得到了印证。
中国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是比较清晰的,根据考古资料和古代文献的记载,一直可能追述到东方文明的初始期。
中国建筑有两个直接的来源,这就是原始巢居与原始穴居。
《孟子》说:“下者(南方地势低洼)为橧巢,上者(北方地势高爽)为窟”。
木巢、土穴分别发育出了具有南方长江文化特征的干栏建筑类型,和具有北方黄河文化特征的穴居建筑类型。
南方的干栏建筑提供了木构架的建筑构想和榫卯结构的组装技术,这一建筑系统早在夏商时被宫廷确定为官方建筑样式,最终定型为“殿”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
殿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夯土台基上由榫卯连接的木构架系统支撑的单体建筑构成。
需要指出的是,殿的意义更多地是在于它的礼仪性,而它的居住功能已逐渐弱化。
北方穴居建筑同样获得了良好的发育,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等黄土地区,穴居、半穴居的窑洞至今仍普遍被采用,不仅如此,在北方还存有窑洞式的建筑——覆土窑(锢窑),它与靠崖窑和天井窑不同,不是挖土成洞,而是在平地上用土坯、砖石砌成的拱形洞屋,说明由穴居发展而来的窑洞建筑有着良好的功能满足度和地方适应性。
在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窑洞建筑的门窗设置和室内家具布置的豪华程度超乎人们的想像。
除窑洞外,北方寒冷地区的土木和砖木建筑,结合了木巢、土穴两种类型的优势,木构架提供支撑,墙体和屋顶用大量土坯作填充、覆盖,起到了较好的保温功能。
二、传统窗棂构造分析从建筑材料来看,中国木结构建筑与西方的石结构建筑是两种不同的建筑材料加工方式和建筑构想。
金山寺大雄宝殿的六块窗雕
金山寺大雄宝殿的六块窗雕作者: 张守群金山大殿毁于1948年,新建于80年代初。
为了使偌大墙面不显得呆板,便以“窗”来装饰。
从实用性讲,这种窗起不了透气、透风、透光等任何作用,所以在古建筑上称“盲窗”。
这种看上去实用的“窗”实是一种虚设,在园林艺术上称之为“化实为虚”,这种“化实为虚”实是金山大殿设计的高妙处,因而博得行家称道。
这六扇香樟木(香樟有气味虫不蛀)窗为镂空窗雕(前两块,后四块),画面与佛教有关。
因故事情节生动,打动了一批又一批游者。
其故事情节园林、旅游、佛教都有不同的版本,现将故事的溯源作一介绍。
(1)南北朝“宝志与萧衍倾心长谈”:梁武帝萧衍非常信佛。
当时高僧宝志大和尚对佛学有相当研究,萧衍为了能长时与宝志在一起谈经论佛,就让宝志住在宫内,有时甚至长夜彻谈,因而疏远了皇后娘娘郗氏。
娘娘起了恨意,但又不便说,因此郁闷,不久便去世了。
死后堕为蟒蛇,每天为小虫咬啮,痛苦万分。
有一天,梁武帝做了一个噩梦,说皇后来到宫中向梁武帝求救。
醒后武帝向宝志公请问脱苦的方法,公嘱以礼佛忏悔,因此,武帝亲制慈悲道场忏法,礼请僧众举行忏礼,并做了水陆道场,感动在忉利天的皇后,在空中言谢而去。
这一传说记载在《梁皇忏》(十卷)里。
《梁皇忏》是梁武帝为超度皇后郗氏所制的慈悲道场忏法。
相传,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超度娘娘早日脱离苦海。
画面上的蛇就是娘娘的化身。
也有书说不是蛇而是龙。
据《太平广记·引两京记》曰:“郗后因忿怒,投殿庭井中,众趋井救之,已化为毒龙,烟焰冲天,人莫敢近。
帝悲叹久之,因册为龙天王,便于井上立祠。
”而《释典·梁王忏》曰:“其序谓因忏悔后往业而作。
所述后事略同,而以龙为蟒蛇。
”还有书记载:“梁武帝为了亡后郗氏堕落蟒蛇身,乃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便超度,后世因名之为《梁皇忏》。
”据《释氏稽古史略·二》记载:“梁武帝初为雍州刺史时,夫人郗氏性酷妒,既亡,化为巨蟒,入后宫通梦于帝。
中国古建筑简图讲解台基、门窗
台基由台明、台阶、月台和栏杆四部分组成。
月台、台阶、栏杆都是台基的附件,并非台基所必有的,只有高体制的台基才用月台和勾阑,当台明很矮时,则连台阶也可以不用。
台明,台明是台基的主体部分,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从形式上分为普通式(平台式)和须弥座两大类。
台阶又称踏道,是上下台基的阶梯,通常有阶梯型踏步和坡道两种类型。
月台,又称露台或平台,它是台明的扩大和延伸,有扩大建筑前活动空间及壮大建筑体量和气势的作用。
其形式和做法与台明相同,根据月台与台明的关系,月台可以分为正座月台和包台基月台。
正座月台的高度比台明低“五寸”,也就是一个踏级,而包台基月台要比台明低很多。
栏杆又称勾阑,起到防护安全,分隔空间、装饰台基的作用。
古建筑的上出大于下出,二者之间有一段尺度差,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于保证屋檐流下的水不会浇在台明上,从而起到保护柱根、墙身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
古建筑各种柱子名称与简介:1、檐柱,在屋檐下的柱子称为檐柱,在外的称为外檐柱,在内的称为内檐柱。
按清式营造则例,檐柱高60斗口,直径6斗口;或高等于面阔的6/7,口径等于柱高的1/10。
2、角柱,在建筑物四角的柱子,称为角柱。
一个建筑一般只有四根角柱。
3、金柱,在檐柱以内,中线以外的柱子,称为金柱。
金柱按其内外位置,分别称为内金柱、外金柱。
按清式营造则例,金柱高60斗口加廊步5举,直径=6.6斗口。
4、山柱,在山墙正中支撑屋顶的柱子,称为山柱。
按清式营造则例,山柱直径=7斗口。
5、中柱,在建筑物中线(横轴线)上支撑屋脊的柱子,除山柱之外的,统称中柱。
按清式营造则例中柱的直径=7斗口。
6、童柱,安置在横梁或枋之上的短柱称为童柱。
按清式营造则例,童柱直径=6.6斗口。
7、瓜柱,安置在上下梁之间的短柱,称为瓜柱。
8、通柱,直通上下层的柱子称为通柱。
9、蜀柱,又称脊瓜柱、侏儒柱,安置于三架梁上用来支撑脊桁的短柱。
广广义上来说,童柱、瓜柱和蜀柱是一个意思。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窗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窗:北窗、西窗、南窗、东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窗”的出现频率是极高的。
“窗”,古字作“囱”,本义是天窗。
《说文》曰:“囱,在墙曰牗,在屋曰囱。
象形。
”所谓的“在屋”也就是在屋顶,这说明“窗”的本义其实指的是天窗。
不过在后世文献中,“窗”“牗”往往不加分别,属于同义词。
“窗”按照朝向可以分为北窗、南窗、东窗和西窗,据统计,在《全唐诗》中,共有129首诗写到“窗”的朝向问题,其中“北窗”(或“北牗”)出现了73次,大大超过了南窗、东窗和西窗这三者的总和。
“北窗”在古诗中备受青睐?及至到了宋代,文人更喜欢写“窗”,21085首宋词中,写到“窗”的就有1879首!但是在宋词中,“西窗”代替“北窗”成为文人们情有独钟的用词,“北窗”的出现次数是34次,而“西窗”则多达92次!北窗北窗”在古诗中备受青睐。
“北窗”在古诗中备受青睐,除了《全唐诗》的统计,在《先秦魏晋南北朝诗》与《全宋诗》中也有体现,两者之中,“北窗”出现的次数分别为13次和190次,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4.2%和57.0%。
房屋坐北朝南,“北窗”即是房屋后墙上所开的窗户。
梁萧琛在《难神灭论》中说:“东阁延贤,南轩引景,北牗招风,西棂映月。
”反映的正是北窗良好的通风功能。
因此,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北窗可以说是夏日住宅中最重要的建筑元素,承担着古人消暑纳凉的重要功能,在没有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古代,“北窗”在夏日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古人的很多诗句体现的就是“北窗”的通风消暑功能:炎月北窗下,清风期再过。
——孟浩然《晚春题远上人南亭》群木昼阴静,北窗凉气多。
——韦应物《夏景园庐》斋后将何充供养, 西轩泉石北窗风。
——白居易《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当然古人也写出了“北窗”在冬日招寒缺阳的劣势,南窗冰雪消融之后,北窗还寒气逼人: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
——杜牧《西山草堂》已尽南檐滴,仍残北牖堆。
——齐已《春雪初晴喜发生至》但古人仍是把“北窗”作为重要的建筑元素,灵活运用于夏日纳凉的。
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折枝窗景及其制作工艺探究
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折枝窗景及其制作工艺探究张晨【摘要】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窗的作用是界定空间.窗作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连接点,窗内为内部空间,外为外部空间,内外空间清晰明了,这一空间划分特征在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中表现得最为精彩.有代表性的长窗、漏窗、六角窗、什锦窗等.本文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窗所创造的独特景观效果,空间意义,并且深入探析“折枝”窗景本身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信息和内涵,最后对一些有代表意义的长窗、漏窗的材料、构造做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期刊名称】《创意设计源》【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6页(P46-51)【关键词】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折枝窗景;制作工艺【作者】张晨【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图2 留园窗洞一、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窗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建造房屋时墙上留有空洞装门窗,才能使空间空气流通,人们在房屋里才能居住的舒服。
所以有时,我们可以利用空的、无的为有提供更多的空间。
园林建筑上的窗户就像画框,将建筑外面的风景界定在窗洞里。
明代造园著作《园冶》中就有“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的描绘。
如江南园林建筑上的窗形式多样,时而窗洞、时而漏窗,让参观者在园林中行走时,有移步换景之感。
(一)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窗之形式计成的《园冶》中有关门窗部分说到:“门窗磨空,制式时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谓林园遵雅。
工精虽专瓦作,调度犹在得人,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
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图1);修草弄影,疑来隔水笙簧。
佳境宜收,俗尘安到。
切记雕镂门空,应当磨琢窗垣;处处邻虚,方方侧景。
非传恐失,故式存余。
”关于门窗图式(图2、图3、图4)的描述有:“方门合角式:磨砖方门,凭匠俱做券门,砖上过门石,或过门仿者。
今之方门,将磨砖用木栓栓住,合角过门赞上,在加之过门仿,雅致可观。
圈门式:凡磨砖门窗,量墙之厚薄,校砖之大小,内空须用满磨,外边只可不可就砖,边外或石粉或满磨可也。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目录一、基本概念 (2)1.1 古建筑的定义 (2)1.2 古建筑的分类 (3)1.2.1 按用途分类 (5)1.2.2 按结构类型分类 (5)1.3 古建筑的历史发展 (6)二、古建筑结构 (8)2.1 地基与基础 (9)2.2 墙体与柱子 (11)三、古建筑装修 (12)3.1 内部装修 (14)3.2 外部装修 (15)四、古建筑装饰 (16)5.1 园林的定义与特点 (18)5.2 园林的布局与元素 (20)5.3 园林的设计理念 (21)六、古建筑保护与修复 (22)6.1 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23)6.2 古建筑修复的原则与方法 (24)七、古建筑实例介绍 (25)7.1 皇家建筑 (26)7.2 宫殿建筑 (28)7.3 寺庙建筑 (29)7.4 传统民居 (30)八、古建筑文化 (31)8.1 建筑艺术 (32)8.2 建筑文化 (34)一、基本概念中国古建筑,又称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穴居、巢居等简易居住形式,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初步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筑体系,并在随后的各个朝代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特征,采用柱、梁、枋、斗拱等构件组合成各种形式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还经常运用雕刻、彩绘、砖雕、木雕等装饰手法,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和富有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宅第、园林、古城等。
宫殿是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具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等特点;庙宇是祭祀神灵的地方,具有气势磅礴、造型独特的特点;宅第是普通百姓的住宅,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园林是供游览和休憩的场所,追求自然美和意境美;古城则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仿古建基础知识(二)【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
图2-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半观音兜山墙
全观音兜山墙
图2-2-5
悬山山墙
3)、歇山山墙:在歇山建筑上,两山的下面有时 做廊,有时没有,没有廊时就有山墙。结构的做 法与前后檐墙做法完全一样。但歇山建筑的山墙 常常自下而上略有内倾斜,这种倾斜称之为收水。 收水一般以高一丈收进一寸为标准。收水的目的 是与外围柱子的“生起”保持一致,一般山墙倾 斜度控制在0.5%~0.7%。详见图2 斜度控制在0.5%~0.7%。详见图2-1-6所示。
图2-2-3
砖细垛头
垛头拖泥、锁 口:拖泥即垛 头最下部和地 面接触部分; 锁口为勒脚顶 部的收头。 (见附图)
附图
(10)、三飞砖:用方砖三皮,逐步挑出做装饰 10)、三飞砖:用方砖三皮,逐步挑出做装饰 线。如图2 线。如图2-2-4。(P116 9-117、9-118、9-119) 9-117、 118、 119)
2、砖细常用做法 (1)、粗直缝:对望砖最简单的加工,只对拼缝 面进行粗加工,望砖之间能合缝即可。 面进行粗加工,望砖之间能合缝即可。(P94 9-1) 9(2)、平面望:铺在直椽之间,代替望板,要求 底面平整,望砖间拼缝紧密,其加工面在三个面 以上。(P94 9以上。(P94 9-2) (3)、茶壶档圆口望:望砖带圆口,主要用于茶 壶档轩顶的转角处。(P94 9- )(图2 1a) 壶档轩顶的转角处。(P94 9-3)(图2-2-1a)
(3)、山墙:位于房屋开间方向的两端,沿进深 方向包住山柱的墙,称为山墙。山墙一般可按屋 面形式的不同分为硬山山墙、悬山山墙和歇山 (庑殿)山墙三类。 1)、硬山山墙:硬山的山墙(图2-2-2)是指山墙 )、硬山山墙:硬山的山墙(图2 屋面瓦以下的部分,它包括:砖线脚、博风板等。 硬山的山墙由台基上皮直达山尖顶上。若出檐则 前后山墙要出到台基边上,这部分在檐柱以外的 山墙就叫做垛头。如果山墙超出屋面、依着柁梁 和瓜柱的位置砌成为阶梯形、每级顶上设有墙肩, 墙肩与各梁的下皮平,墙顶盖瓦的叫做屏风墙, 屏风墙有三山屏风墙和五山屏风墙两种,俗称三 花山墙和五花山墙。五山屏风墙详见图2 花山墙和五花山墙。五山屏风墙详见图2-2-3 所示。
谈中国传统窗棂样式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料、 新工艺 , 旨在使窗棂的设计融合传统的元素与现代 的元素 , 创造 出具有时代印记的现代室内风 格。
关键 词 : 传统 , 窗棂 , 图案 , 寓意 , 设计
中图分类号 : T U 2 3 8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 言
中国传统 的窗棂 图案是 由细木 条横 、 竖交 错构 成的 。从资料
而 创 造 奇 迹 的事 。
案被更多的当作 一种传 统的装饰元 素 , 被运用在现 代的室 内空间
我们甚至不考虑 其实用 价值 , 而是 把它 当作一 个简 简单单 的 3 ) 几何 图案装饰 形式 : 在 中 国传 统窗棂 图案 中, 由几何 图案 中 ,
谈 中 国 传 统 窗 棂 样 式 在 室 内 空 问 中 的 应 用
孙 瑞
摘
万 辉
曹花瑞
陈雅婧
(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4 0 )
要: 以中国传统 窗棂为研究对象 , 总结了传 统窗棂 的构成形式和 寓意 , 并分析 了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 , 窗棂 结合现代 的新 材
代 的空间环境设 计 中提供 了大量 的设计 素材 和灵感来 源 。窗棂 字 纹 等 。 2 ) 由几何 图形组成 的构成 形式 : 即组成 的窗棂样式是 由一种 的图案 寓意都是 直接或 者间接 的反 映 出人 们对生 活 的期望 和美
形 好生活 的追求 与向往 。在进行现代 中式室 内空 间设计 中 , 设计 师 或是几种几何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 性的排列组合 而成 的 , 均 匀整齐式 的图案纹 样 , 这 种纹样 不受 窗外 形 的 在 家居设计 和商业空 间设计 的时候 , 传统 的窗棂装饰 图案是表 现 成简单或复杂 、 规格 整齐 , 富有韵律 , 节奏感 强。有的图案在 整个 窗棂 的局 中式韵 味比较 重要 的手段 。设计 师会 根据 中式传 统窗棂 装饰 的 制约 ,
描写古建筑窗框的唯美句子(精选2篇)
描写古建筑窗框的唯美句子(篇一)古建筑窗框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描写古建筑窗框的唯美句子,希望您喜欢。
1. 外立窗框犹如画框,给古建筑增添了几分艺术氛围。
2. 窗框上镶嵌的雕花,宛如精细的雕塑艺术品,散发着古老的韵味。
3. 窗框上的线条流畅而优雅,彷佛是时间的见证者。
4. 窗框上金黄色的颜色,折射着岁月的沧桑与积淀。
5. 窗框的弧度柔美如水,宛若一弯明月悬挂在古建筑上。
6. 窗框上的花纹繁复而精致,仿佛是工匠们倾注了心血的艺术品。
7. 窗框上传统的八卦与龙凤图案,寓意着古建筑的尊贵和神秘。
8. 窗框上独特的木质纹理,记录了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古人的故事。
9. 窗框下的修长楹联,点缀着古建筑的庄重与典雅。
10. 窗框与古建筑墙体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悦目的视觉效果。
11. 窗框上悬挂的红纱,仿佛是古建筑穿上的华丽舞裙。
12. 窗框上残留的斑驳油漆,映衬出岁月的流转和沉淀。
13. 窗框上的琉璃瓦与彩绘花窗,展现了古建筑的多彩魅力。
14. 窗框上雕刻的神兽与瑞兽,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
15. 窗框上的石雕、木雕与青砖,构成了古建筑独特的美学风格。
16. 窗框下铺设的青石板,透露出一丝宁静和古朴。
17. 窗框上的小雨棚,保护着古建筑不受风雨侵蚀。
18. 窗框的高低错落,呈现出强烈的对比与层次感。
19. 窗框上的窗纱隐隐约约,给古建筑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安详。
20. 窗框中间的玻璃,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为人们创造出温暖的光线。
21. 窗框上的壁画故事,让人们在观赏同时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22. 窗框上镂刻的花鸟虫鱼,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
23. 窗框上深浅不一的刻痕,如同文字留下的记忆,承载着古建筑的历史传承。
24. 窗框上曲线优雅的花纹,似乎在与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
25. 窗框上青砖的调色,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而静谧的视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同我国古典诗词一样,我国古建筑中的窗,已是抒情的,它或潇洒疏朗,或玲珑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这需要我们结合中国传统艺术去细细体味,方能解得其中三味。
中国古建筑中的窗
人间有两种景色是我逡巡不忍离去的。一是任何青翠欲滴的园林景观;二是任何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地标建筑;前者令我心醉,后者令我膜拜。一段粉墙,几竿修竹,即可构建一个幽雅的小景;微波涟漪,碧波荡漾,杨柳依依,则可抚慰我的心灵,扫去任何尘埃;开阔的广场,屹立的华表又是一种别样的壮观景致。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中窗的式样和图案变化要灵活得多,丰富得多。它并不是如同西方古建筑那样,在一个个窗洞上安装窗扇,而是整片连续组合成为通透的墓式墙。其实,在一般殿堂正面,门和窗在形式上没有明显区别,门实际上就是落地的窗。
用于厅堂殿阁的窗有如下几种:
一, 格窗窗,一般用于厅堂前檐,常以四扇或六扇作为一樘。
窗的功用被移植到园林建筑中,其意义更为丰富。它巧妙利用人们视线的局限,增加空间变化,而引出朦胧的诗意。如园林中粉墙上的洞窗或漏窗,隔开两个空间,使人在此一边看到彼一边,二者构成对景,本是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了。它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起到扩展景深的作用。
此外,一段粉墙,几竿修竹,这是一个幽雅的小景,但稍嫌“突”了些。在墙上开一方漏窗,阳光洒下来,筛下斑驳的图案,与婆娑的竹影互为映衬,实墙的封闭感便消失于竹木风姿之外,是园林风景有加,韵味无穷。
从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房屋复原图来看,那时还没有窗,但从西周青铜器中便可窥见窗的影子了。唐,宋,辽,金,元建筑物的窗格以直棂为多,棂子称为破子棂,截面三角形,尖端朝外,里面是平的,以便糊纱或糊纸。明清以后,窗的装饰日趋精巧,形制也更为丰富,在宫殿建筑中更多采用菱花窗。
几种常见的形制
二, 半窗,多用于厅堂的次间以及暖阁,暖廊之类的檐柱间,与下部的百粉或清水磨砖的半墙配合使用
三, 花窗,是一种开在房屋壁面上,仅供换气用的固定窗式。多用木格,以便夹纱,糊纸或夹砺壳(也称明瓦),云母片。
此外,还有落地长窗和拆装灵便,遮挡视线的窗栅和单取装饰效果的假窗。山村民居中,又常设置带壁柜的宽窗台窗。一般民用的厨房及杂用间仅安放简易粗朴的直棂栅窗。
窗的小史
窗:本作“囱”,同“窻”,“窓”,“牕”,“牎”。古人在古建筑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和采光。《说文·穴部》云:“在墙曰牎,在屋曰窗。”段玉裁注“屋,在上者也。”这就是说,牎和窗意义相同,但位置不一样。窗专指天窗,是开在屋顶上的,而牎才是开在墙壁上的。到后来,窗和牎分别不甚分明,以至于渐渐通用。如近代《西京杂记》描述赵飞燕所居昭阳殿“窗扉多是绿玻璃,亦皆照达,毛发不得藏焉。”又晚唐温飞卿有词曰“绿窗残梦迷”。出现在这里的窗,大约与牎已同义了。
窗的审美功能
由于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窗也就较少受功能上的限制,更多地具有审美功能。我国古代诗词很早就表达了对窗的审美意识,如“绿窗春梦轻”(陈克),“午窗残梦鸟相呼”(王安石),无论是轻梦还是浓睡,都要凭借窗户,捕捉天籁,将自然界种种微妙变化,融入人的意识,以铸就一个迷离幻妙的梦境。《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云:“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灯虚窗时滴漏。不知风雨几时休,已叫泪洒窗纱湿。”窗带来了秋风冷雨,而一腔悲绪也化作滴滴清泪,浸透窗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