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合集下载

煤矿巷道收敛变形量规定

煤矿巷道收敛变形量规定

煤矿巷道收敛变形量规定1巷道收敛位移监测方法为了充分了解马路坪矿深部红页岩巷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规律,为巷道的支护参数提供理论依据,选择+700m中段运输平巷作为试验监测地点。

位移监测的仪器采用SWJ-Ⅳ位移收敛测量计,每隔50m布置一个测点,共布置4个测点。

巷道掘进及采用锚网支护的第1月观测频率为1d/次;第2月观测频率为2d/次;第3月观测频率为1周/次;位移的变化非常小时便停止观测。

2位移收敛监测结果及分析图1~图4分别为4个测站的位移监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由监测结果知:a.巷道掘进后前10d,巷道内所建4个测站的巷道两帮位移大于顶板位移,__测站巷道两帮位移量为155.3mm,顶板位移量为102.4mm。

第二测站,巷道两帮位移量为114.6mm,顶板位移量为101.2mm。

巷道以垂直位移为主。

b.巷道掘进后10d左右,采用目前支护参数支护后,巷道位移变形同样很大。

顶板最大位移量63mm,最小位移量31mm,平均位移量47mm;两帮最大位移量134mm,最小位移量103mm,平均位移量128mm。

底鼓最大位移量272mm,最小位移量215mm,平均位移量243mm。

由此可知,使用锚杆支护,巷道围岩的位移没得到有效控制。

c.巷道进行二次喷射混凝土支护后,顶板和底板的最大位移速率为38.3mm/d,最小位移速率为24.61mm/d,平均位移速率为31.45mm/d,巷道两帮的最大位移速率为15.27mm/d,最小位移速率为11.25mm/d,平均位移速率为13.26mm/d;此时红页岩巷道掘进后的位移速率变化大,围岩暂时没有稳定,目前支护方式不合理。

3结语深部红页岩巷道掘进后位移变形分3个阶段,第1阶段在巷道掘进后第7~8d左右为底鼓位移速率急增阶段,此时为最大值25.6mm/d;第2阶段在在巷道掘进后1个月左右为底鼓位移速率下降阶段;第3阶段为常速底鼓阶段,深部红页岩巷道复喷时应掌握这3个阶段的规律,采取更有效的支护措施。

围岩分析

围岩分析

32101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观测及分析府谷县通源煤矿有限公司32101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观测及分析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32101工作面回撤通道围岩观测方案。

一、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监测(1)巷道围岩移近量采用测枪、测杆或其他测量工具量测。

巷道每150m布置一个巷道变形量观测站(采用十字布点法),(原则是不和顶板离层仪布置在同一处),测点布置时,首先确定3点(即顶板和两帮各一个)。

选择后,打眼楔入木楔并钉上测钉,且挂牌管理。

两帮的测点距底板1.5m水平布置(当风筒、皮带及其他设施妨碍两帮测点布置时,可适当调整测点高度,但必须确保两帮测点水平)。

(2)测读方法:测读时,先自顶板挂垂线至底板,再用一松劲绳连接两帮测点,取两线交点为中心点。

然后分四段测量,并建立台帐通过比较各次记录数据来得到巷道变形特征。

采用钢卷尺作为测量工具。

(3)巷道变形观测站距掘进工作面150m以内每天一次,150m 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2次;回采工作面机风巷150m内每天一次。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测站的布置、观测和记录,并定期将收集的监测数据提供给矿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矿压小组对收集的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4)当发现巷道围岩移近速度急剧增加或一直保持较大值时,由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5)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采煤区(接收单位),采煤区(接收单位)技术员立即对接受的移近变形站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继续做好巷道移近变形监测管理工作,并如实填好记录。

二、数据处理及分析施工单位技术员对每次观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做出动态观测曲线,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矿压小组,并和矿压小组人员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现象以及原因、危害应及时汇报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由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由生产技术部下发整改措施联系单。

五采区围岩观测台账

五采区围岩观测台账

5230
3870
5235
3920
5180
3910
5244
3870
5300
3790
5250
3780
5220
3782
5210
3870
5200
3875
5230
3850
5240
3861
521537605来自9037805230
3790
观测值
巷宽
巷高
相对位移量
巷宽
巷高
观测日期: 年 月 日
设置日期 备注
2019.1.8 2019.1.19 2019.1.25 2019.2.2 2019.2.7 2019.2.14 2019.2.22 2019.3.1 2019.3.7 2019.3.16 2019.3.21 2019.3.28 2019.4.2 2019.4.7 2019.4.13 2019.4.22 2019.4.29 2019.5.5 2019.5.10
队组:综掘队
编 号
测点位置
20
五采区辅运巷940m处
围岩观测记录台账
初始值
巷宽
巷高
5240
3760
观测值
巷宽
巷高
相对位移量
巷宽
巷高
设置日期 备注
2019.5.16
观测人:
观测日期: 年 月 日
13
五采区辅运巷590m处
14
五采区辅运巷640m处
15
五采区辅运巷690m处
16
五采区辅运巷740m处
17
五采区辅运巷790m处
18
五采区辅运巷840m处
19
五采区辅运巷890m处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一、监测目的巷道围岩收敛量是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顺序、预防拱顶崩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资料;周边位移是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和围岩发生流变变形最直接的反映。

通过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的可靠性、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复合顶板巷道的位置和时间由矿上确定)二、监测仪器本研究中监测的主要内容为两帮收敛量及顶板下沉量,采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测点用自制螺母完成。

数显收敛计外观自制螺母(矿方提供)三、监测方法在每个观测断面分别设置4个测点,即在两邦、顶底板。

测设时分别测定AC 、BD 、AB 和AD 的长度及其变化值,则:BD AD BD AB x 2222-+=x BD x -='22x AB y -=y AC y -='每次测量时,测点埋好后,实测AC 、BD 、AB 和AD 线段的初始值,然后按上述可算出x 、x '、y 和y '的初始值。

隔一定时间后,再测AC 、BD 、AB 和AD 线段的长度,同样按上述公式可算出变形后的x 、x '、y 和y '值,则与初始值之差即为上述四点的绝对位移值。

四、观测结果分析根据观测到的数据绘制两帮和顶板的收敛量及收敛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分析得出巷道变形的规律,对后续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2012-06-27 192246)转载▼标签:杂谈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

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 问:请问word 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

煤矿采动作用对围岩扰动影响范围的分析

煤矿采动作用对围岩扰动影响范围的分析

煤矿采动作用对围岩扰动影响范围的分析摘要:井工煤炭的开采不可避免会引起开采工作面周围的围岩扰动,使煤岩体发生应力重分布,造成开采巷道内围岩开裂、位移、变形,严重时诱发巷道内岩爆、底鼓、煤与瓦斯突出等矿山动力灾害活动,不仅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威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各学者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等手段预测开采活动中围岩扰动事件的分布位置和规律,探究采动作用下煤矿巷道围岩扰动事件的分布范围,以实现矿山动力灾害活动的超前预警。

关键词:煤矿采动作用;围岩扰动影响范围;分析引言随着采煤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矿井的日常生产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

工作面回采工作开始后,受采动影响导致巷道围岩不稳的现象也会随之出现。

采面的两条巷道受采动影响最大,但其随着回采工作的进行,不需要后续的巷道维护工作。

而其接续工作面待使用的回采巷道,因工作面还处于待开采阶段,需要不断地进行巷道维护,避免出现巷道围岩变形过大无法使用的情况出现,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巷道。

如果能考虑采动影响,在接续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针对性支护,就会减少扩帮、拉底等巷道维护工作。

在采动巷道围岩变形与控制技术方面,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煤矿采动对围岩扰动影响监测方法1.1地音监测地音监测与微震监测类似,也是通过检波器记录煤岩体变形产生的弹性波,区别在于地音监测得到的震动事件能量普遍小于100J、频率大于100Hz,因此地音监测的有效范围一般在工作面前后100m内。

地音监测技术由于其监测对象高频低能的特征,监测范围相对较小,且监测系统在工作面附近工作时受采动干扰较大,加之我国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更加注重宏观性、区域性,导致地音监测技术在我国煤矿工作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可以看出,各类震动监测都只能解决相应频带范围内的一部分问题,因此要想获得理想、全面的监测效果,需要同时装备多个频带的震动监测设备,或采用震动类监测技术与其他监测手段对接共测的联合监测技术。

杭来湾煤矿大采高综采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杭来湾煤矿大采高综采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杭来湾煤矿大采高综采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闫鹏佳;薛雄飞;胡志华;刘桂璋;赵志杨;许春宝
【期刊名称】《陕西煤炭》
【年(卷),期】2024(43)3
【摘要】回采巷道超前段围岩变形规律对于评价和优化巷道支护技术和保证工作面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以杭来湾煤矿30201大采高工作面为例,采用十字观测法对30201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段表面位移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发现胶运平巷在超前工作面约22~38 m处开始发生变形,顶底板、两帮移近速度分别从11~15 m处急剧增大。

同时,采用钻孔窥视技术对胶运平巷超前段围岩松动圈分布情况进行了观测,发现工作面前方3 m处巷道围岩处于采动影响剧烈阶段,工作面前方8 m处于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影响阶段,工作面前方18 m处处于超前支承压力减弱段。

综合分析表面位移变形规律和松动圈测试结果,30201回采巷道采动影响迹象显现范围约为超前18 m。

该成果可为类似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及支护参数优化提供借鉴。

【总页数】5页(P12-16)
【作者】闫鹏佳;薛雄飞;胡志华;刘桂璋;赵志杨;许春宝
【作者单位】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2
【相关文献】
1.大采高综采面回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7.0 m采高综采面回采巷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3.综采面矩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
4.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探讨
5.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破裂变形规律\r实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近年来,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一、观测范围采煤面及巷道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掘进头观测内容:顶板离层观测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巷顶板下沉量;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观测方法1、顶板离层仪____天记录一次显现数值。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____次。

3、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____%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3、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六、资料整理1、技术科对每天的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如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汇报有关矿领导并安排处理。

2、矿压观测人员针对所观测内容必须填写相应的《单体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二)一、引言煤矿矿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开采导致的矿山压力的增加。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测记录(单位mm)
初测值
初测时间
巷高
巷宽
a
b
c
d
观测时间
巷高巷宽变量和abcd
上下变量
左右变量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轨道下山延伸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 测 记 录(单位㎜)
初 测 值
观测时间
a
b
c
d
e
f
上下变量
左右变量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27#层二区段运输顺槽
轨道联络巷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测记录(单位mm)
初测值
初测时间
巷高
巷宽
观测时间
巷高
巷宽
变量和
上下变量
左右变量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观 测 记录(单位㎜)
观测时间
a
b
c
d
e
f
g
上下位移量
左右位移量
b点位移量
d点位移量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摘要:本文以超化煤矿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原中央行人下山)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对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原因进行了探究,结合巷道地质条件实际,针对性提出了“锚网喷+底板锚杆+预留变形量+全断面封闭格栅拱形支架”复合型支护方案,从巷道返修情况来看,返修支护方案整体实现了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对类似巷道支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稳定性;控制;分析1、工程概况超化煤矿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埋深在660m左右,从地质勘察来看,巷道所在层位主要是粉砂岩,其中包含有较多的裂隙,也含有一定的钙质结核和黄铁矿,包含一层厚度在0.2m左右的泥岩,非常容易出现破碎问题。

根据现场勘测情况来看,最大的水平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大小接近29MPa,与巷道呈现出69°的夹角,巷道整体承受着相对较高的地应力影响,虽然巷道围岩的强度相对较大,但是在巷道掘进后,整体表现出较强的变形破坏问题。

从巷道原支护设计来看,巷道设计采用的是锚网索支护。

2、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变形破坏特点通过对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的现场观测来看,巷道主要的变形破坏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巷道在全断面出现了变形破坏问题,巷道两帮内挤明显、底鼓突出、拱顶下沉量较大。

其次,巷道围岩不仅变形量较大,同时,变形速度相对较快,且出现了变形持续时间偏长的问题。

从现场测量来看,很多巷道在掘进后的2d内,变形速度少则达到了12mm/d,多则可以得到110mm/d。

从变形时间来看,巷道变形持续时间达到了8个月,部分地段甚至超过了15个月。

从变形量来看,围岩变形量通常情况再280mm-1000mm之间,部分地段甚至出现了更大的变形。

第三,巷道在变形破坏的过程中,很多支护结构也有着明显的破坏问题,巷道表面的浆体开裂较多,同时,很多地段的锚索、锚索也出现了较多的破断。

虽然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修复,围岩的稳定性相对于先前有了提升,但是整体仍旧不能保证较长时间的稳定。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记录
监测结果应用: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巷道安全
监测目的:了解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情况,预测变形趋势
监测方法:采用应力计、应变计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观测目的:了解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判断围岩变形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观测方法:设置水位观测孔,使用水位计进行观测,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观测周期:根据工程需要确定观测周期,一般应定期进行观测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围岩变形量测数据收集
围岩变形量测数据分析
围岩变形规律总结
围岩变形规律应用
支护效果综合评价
围岩稳定性评价
支护结构变形量评价
支护结构完整性评价
安全措施与建议
Hale Waihona Puke 观测时间:定期进行变形观测,及时掌握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判断围岩变形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
观测时间、地点、设备信息
观测数据记录: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趋势等
数据记录方式:手工记录、自动监测系统等
数据记录精度和可靠性评估
数据来源:观测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
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和计算
监测围岩变形情况
预测变形趋势及危害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确定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分析巷道围岩变形原因
评估巷道围岩稳定性
为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观测方法
观测周期:根据巷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情况,确定观测周期,一般以日为单位进行观测
观测目的:监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变化,判断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
观测方法:采用收敛计、测杆等测量仪器,对巷道表面位移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

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与制作流程

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系统包括橡胶带、编码参考点、非编码参考点、定标尺、相机、电脑;非编码参考点由一个非编码中心点构成,编码参考点由一个编码中心点和环状编码组成。

其监测方法是:S1、将橡胶带固定在巷道断面,和巷道断面形状一致;S2、将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间隔插在橡胶带上,将定标尺挂在编码点之间;S3、使相机与电脑连接并使镜头对准橡胶带;S4、采用自动拍照模式,记录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移动过程;S5、采集完毕,将照片信息传送至电脑;S6、系统测量软件计算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三维坐标变化;S7、分析整个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技术要求1.一种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巷道断面并和巷道断面形状一致的橡胶带,分布设置于橡胶带上的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挂在参考点之间的定标尺,用于采集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变形信息的相机,将变形信息给以传送的传送数据线,进行数据分析电脑;所述非编码参考点由一个非编码中心点构成,所述编码参考点由一个编码中心点和周围的环状编码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编码参考点具有相适配的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编码参考点分布在橡胶带的垂直和竖直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数码相机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三个斜支腿、用于连接三个斜支腿的三个水平支撑和设置于斜支腿底部的行走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为固定焦距可互换镜头的高分辨率数码相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带有闪光灯。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种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快速精确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监测方法的步骤是:S1、人工清理巷道断面和现场,选择合适位置,将橡胶带固定在巷道断面,并使橡胶带和巷道断面形状一致;S2、将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间隔插在橡胶带上,将定标尺挂在编码点之间;S3、将相机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将相机与安装支架一起安装在巷道任意位置上并使相机镜头对准橡胶带;并将相机通过传送数据线与电脑连接;S4、设定好相机自动采集时间,当巷道断面有变形时,橡胶带上的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在巷道围岩变形的同时产生位置移动,采用自动拍照模式,每隔一段时间采集巷道断面一次,记录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移动过程;S5、采集完毕,通过数据线,相机自动将照片信息传送至电脑;S6、当电脑接受照片信息后,人工打开系统测量软件,系统测量软件读入照片信息并进行全自动计算,计算巷道断面上的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的三维坐标,因橡胶带随巷道变形而移动,所以计算编码参考点和非编码参考点三维坐标变化,实现快速精确测量井下巷道围岩变形;S7、电脑以定标尺为依据,分析整个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是个挺重要的事儿呢。

先说观测的方法吧。

一种是通过在巷道围岩安设压力传感器来观测。

这就好比给巷道围岩装上了能感受压力的小耳朵。

先得选好安设传感器的位置,一般是在顶底板或者两帮受力比较关键的地方。

选好位置后,要把传感器安装得稳稳当当的,可不能松松垮垮的,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稳房子能好吗?不可能的。

传感器安装好了之后,就要定期去读取它的数据,这数据就像矿山压力的小秘密,得好好记录下来。

还有一种是观测巷道变形的方法。

可以用钢尺去量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

量的时候可得仔细点,这就像给巷道做体检,你马马虎虎的能行吗?不行的。

要在巷道的不同位置多量几个点,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巷道变形的情况。

在进行矿山压力显现观测过程中,安全性绝不能忽视。

煤矿井下就像一个危险的大迷宫,到处都隐藏着危险。

在安设传感器或者量测变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头顶上有没有冒顶的危险,这要是被砸一下,那可不得了,吓死人了。

还要防止脚下滑倒,井下湿漉漉的,滑倒了多狼狈呀。

稳定性也很重要,观测的数据得是稳定可靠的,要是数据像个调皮的孩子乱蹦跶,那观测还有什么意义呢?那这种观测有什么应用场景和优势呢?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了解矿山压力显现情况太关键了。

就好比打仗要了解敌人的情况一样。

在采场周围进行观测,可以提前知道压力的变化,从而采取措施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优势就是能够提前预警,就像天气预报能提前告诉我们天气变化一样。

有了这些观测数据,矿工们就像有了保护神,心里踏实多了。

有个煤矿,之前总是发生顶板小事故。

后来他们开始重视矿山压力显现观测。

在巷道里安设了好多压力传感器,还定期量测巷道变形。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某个区域的压力在不断增大。

于是赶紧采取了加强支护的措施。

结果呢,顶板事故大大减少了,矿工们都高兴得欢呼起来,说这观测方法真是太棒了。

煤矿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很实用,掌握好了能让煤矿开采更安全更高效。

项目一 巷道围岩移近量观测

项目一 巷道围岩移近量观测
为了有对比性,要求每条巷道内布置23个测站,每个测站间距以20-25m为宜。 测站的具体位置,视地质条件和生产情况 而定。
一、巷道围岩移近量观测
2.测点安设 (1)测点安设要求
1)观测点处顶板稳定、支架完好、两帮 整齐、底板平坦,便于观测;
2)测点应安设牢固,以便保护测点进行长 期观测; 3)各观测截面内的空间位置应力求一致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天数(d
二、巷道围岩深部位移观测
(一)测站布置及测点安设 (二)测点的布置方式 (三)观测仪器与使用方法:多点位移计、磁性多点
位移计。
图6-19 钻孔多点位移计 1-钻孔;2-测定锚固器;3-连接杆;4-量测头;5-保
ADJ型测力计是用来观测 记录单体液压支柱承受的 载荷的仪器。测力计上盖 受压后,使工作膜承受压 力并发生弹性变形,这一 微小变形通过传动杠放大, 用百分表制成的压力指示 器插入测孔,测量传动杠 自由端的位移。
HC-45型液压测力计
HC-45型液压测力计 是测量采煤工作面支 柱载荷、巷道支架压 力的仪器。 1)工作原理
日期
基点1 基点2 基点3 基点4
三、顶板安全状况监测
(一)测站布置及测点安设 (二)测点的布置方式 (三)观测仪器与使用方法;顶板离层指示仪
LBY-3型顶 板 离 层 指 示 仪
作业
1、巷道矿压观测的目的? 2、 巷道围岩移动常用()来表示,它可分 为()和()。 3、测点安设要求 4、测点布置方式
项目二、巷道支架载荷与变形观测
学习目标: 1、掌握巷道支架载荷与变形观测方法 2、能够对巷道支架载荷与变形观测的数据
进行整理和分析 一、巷道支架载荷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