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到老:古代特指年龄的词
描写年龄的四字词语
描写年龄的四字词语少不更事:形容年少无知,不懂事情。
年富力强:形容年轻力壮,精力充沛。
不惑之年:指人到了三十岁,头脑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耳顺之年:指人到了五十岁,耳聪目明,听力清晰。
耄耋之年:指人到了八十岁以上,年老体弱,步履蹒跚。
不惧风霜:形容年轻人的心态坚韧,不畏挫折和困难。
暮气沉沉:形容老年人的心态沉闷,情绪低落。
花甲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已经老态龙钟,但仍有活力和智慧。
顶天立地:形容年轻人的精神气质,充满自信和力量。
满腹经纶:形容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见多识广,不可忽视。
青春年少:指年轻时期,精力充沛,充满朝气。
芳华正茂:形容年轻女性美丽迷人,青春焕发。
不惑之年:指人到了三十岁,头脑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知天命老:指人到了七十岁,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耳顺之年:指人到了五十岁,耳聪目明,听力清晰。
知命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和认识。
人到中年:指人到了四十岁左右,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开始成熟。
暮气沉沉:形容老年人的心态沉闷,情绪低落。
花甲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已经老态龙钟,但仍有活力和智慧。
满腹经纶:形容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见多识广,不可忽视。
青年才俊:形容年轻人才华横溢,有着出色的才能和前途。
中年沧桑:形容中年人经历了很多事情,承担了很多责任和压力,看起来成熟稳重。
老态龙钟:形容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和外貌,显得极其苍老和衰弱。
年富力强:形容年轻人正值壮年,精力旺盛,有着很强的体力和生命力。
壮年健将:形容正值壮年的人,身体健康,有着很强的体魄和战斗力。
少不更事:形容还没有到成年的年轻人,缺乏经验和独立性,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引导。
风华正茂:形容年轻人正值盛年,才华横溢,魅力无限,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活泼。
人老珠黄:形容老年人的情况,年龄大了,容貌显老,精神也不如以前了。
古稀之年:指70岁的高龄,形容人的寿命非常长,经历了很多岁月的沉淀。
青春年少:形容年轻人的状态,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和激情,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古代指年龄的词语从小到大
古代指年龄的词语从小到大一、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1、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也说是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
2、孩提:指的是2~3岁的儿童,它一般泛指儿童不是很懂事的年龄阶段,3、髫年之女:指7岁的女孩。
4、龆年:男孩八岁。
5、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
指童年时期、幼年。
6、黄口:泛指10岁以下的儿童。
7、舞勺之年:代表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
8、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称谓。
9、金钗之年:指古代女子12岁,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
10、豆蔻年华:指13岁,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
11、及笄之年:就是女子年满十五岁,即十五周岁。
12、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古代,指16岁的女子。
- 1 -二、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13、桃李年华、摽梅之年:是二十岁女子的代称。
14、花信年华:指24岁,是古代对女子年龄的称谓。
15、半老徐娘:具体应该指30-40岁左右的女子。
16、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17、而立之年:男性三十岁称而立之年。
18、不惑之年:指的是人的岁数到接近四十岁或四十岁。
19、强壮之年: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到四十为壮年。
20、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的是50岁。
21、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的人。
22、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男子70岁。
23、杖朝之年:指男子80岁。
24、耄耋之年:是八九十岁的人。
25、鲐背之年:指的是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指老人高寿。
- 2 -26、期颐之年:是指100岁的人,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
以上就是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的相关内容。
中国人注重年龄称谓,尤其注重它的文化内涵。
- 3 -。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
中国古代人年龄得称谓以及形容女子得词语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读jī)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女性成语年龄婚嫁: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得年纪。
二八年纪:即十六岁,指年轻漂亮得女子、破瓜之年:把瓜破成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指女子十六岁,或指八八六十四岁。
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得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却婚得年龄。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得信息,指花期,指女子得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得年龄。
待字闺中:指尚未出嫁得少女,闺中,指女子居住得卧室。
(凡未出嫁得女子都可用此语,但已订婚得则不行)女大不中留:中,适合,指女子到了成年务必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云英未嫁:云英,唐代钟陵知名歌女名。
云英尚示出嫁,泛指成年女子未嫁。
夭桃脓李:夭脓,形容花木旺盛,比喻年少貌美,多用作祝颂婚嫁之辞,也形容艳丽繁盛得桃李,又比喻文辞艳丽而内容缺少风骨得文艺作品。
风韵犹存:女人风采姿色,不减当年。
(凡40开外得女人,姿色不逊于年轻之时可用。
)徐娘半老: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指有风韵得妇女已到或已过中年、人老珠黄:比喻妇女老人被小瞧,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
彩凤随鸦:随,随从,彩凤凰嫁给乌鸦,比喻漂亮聪慧得女子嫁给丑陋愚鲁得男子。
琵琶别抱:旧时指妇女改嫁、出自白居易得《琵琶行》。
微时故剑:比喻贫穷时得妻子。
表示人年龄的词语
表示人年龄的词语表示人年龄的词语有:1、豆蔻年华[dòu kòu nián huá]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开淡黄色的花,常用来比喻少女。
泛指少女十三四岁之时。
2、花信年华[huā xìn nián huá]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3、舞象之年[wǔ xiàng zhī nián]指男子十五岁~二十岁。
4、及笄之年[jí jī zhī nián]指女子满了15岁。
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5、耄耋之年[mào dié zhī nián]耄耋:八九十岁。
耄,音“冒”,耋,音“迭”。
6、二八年华[èr bā nián huá]年龄正当十六岁的少女。
7、知命之年[zhī mìng zhī nián]命:天命。
指年龄到了五十岁。
8、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四十岁的代称。
9、而立之年[ér lì zhī nián]三十岁的代称。
多表示人到了三十岁,学有所成,可以自立。
10、破瓜之年[pò guā zhī nián]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所以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
11、鲐背之年[tái bèi zhī nián]九十岁高龄的时候,年纪非常大的时候。
12、杖朝之年[zhàng cháo zhī nián]年龄的代称,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13、耳顺之年[ěr shùn zhī nián]指人到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辨别真假是非。
后为六十岁的代称。
14、弱冠之年[ruò guàn zhī nián]指男子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比喻人到老年的形容词
比喻人到老年的形容词
比喻人到老年的形容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宝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能力,不减当年。
2. 垂暮之年:指人接近老年,形容人已经到了晚年。
3. 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老年,就像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形容人生命垂危。
4. 棺材瓤子:是一种口语化的说法,形容人已经衰老到接近死亡的程度。
5. 皓首苍颜:形容老年人的头发已经变白,脸色也变得苍老。
6. 老当益壮:形容老年人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但体力和精力却依然旺盛,甚至比年轻时更加强壮。
7. 耄耋之年:指人到了八十岁的高龄,形容人已经非常老了。
8. 年逾古稀:指人年龄超过了七十岁,形容人已经到了很高的年龄。
这些词语都带有一定的描绘性和象征意义,可以用于各种语境中描述老年人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词语的使用应当尊重老年人的尊严和感受,避免使用过于贬义或不尊
重的词语。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解释
• • • • • • • • • •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解释 幼童头发黄色,故以“黄童”称谓幼年儿童。 ●黄童 幼童头发黄色,故以“黄童”称谓幼年儿童。 青少年头发乌黑发亮,所以用“绿鬓”代称青少年。 ●绿鬓 青少年头发乌黑发亮,所以用“绿鬓”代称青少年。 头发花白, 称代老年。 白首” 皓首” ●颁白 头发花白,“颁”通“斑”,称代老年。“白首”、“皓首”、“华 二毛” 华发” 也是以老人头发花白而称。 首”、“二毛”、“华发”,也是以老人头发花白而称。 老人头复黄,是长寿的象征,因此以“黄发”称谓老年。 ●黄发 老人头复黄,是长寿的象征,因此以“黄发”称谓老年。 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垂髫”代指儿童。 ●垂髫 “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垂髫”代指儿童。 古代儿童头上的两个发髫向上分开,形同兽角,故以“总角” ●总角 古代儿童头上的两个发髫向上分开,形同兽角,故以“总角”代称儿 童时代。 童时代。 古代男孩成童(十五岁)时束发为髻,故以“束发”代称成童。 ●束发 古代男孩成童(十五岁)时束发为髻,故以“束发”代称成童。 青年人脸色红润有光泽,所以用“红颜”代称青年, ●红颜 青年人脸色红润有光泽,所以用“红颜”代称青年,又特指年轻美貌 的女子。 的女子。 灰白的脸色,代指老年。 ●苍颜 灰白的脸色,代指老年。 老人皮肤枯燥,身上生出老人斑如鲐鱼背, 鲐背”指老年。 ●鲐背 老人皮肤枯燥,身上生出老人斑如鲐鱼背,故“鲐背”指老年。 称代七、八个月的婴儿。 ●生齿 称代七、八个月的婴儿。 是换牙,指七、八岁。 ●龀 “龀”是换牙,指七、八岁。 幼童齿嫩,故以“稚齿”称代儿童。 ●稚齿 幼童齿嫩,故以“稚齿”称代儿童。 老人牙齿松落,因此用“齿危”称谓老年人。 ●齿危 老人牙齿松落,因此用“齿危”称谓老年人。 孩子出生三个月,父母为其取名,因称婴儿三月为“成名” ●成名 孩子出生三个月,父母为其取名,因称婴儿三月为“成名”。
关于年龄的四字词语
关于年龄的四字词语豆蔻年华[dòu kòu nián huá]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开淡黄色的花,常用来比喻少女。
泛指少女十三四岁之时。
而立之年[ér lìzhīnián]三十岁的代称。
多表示人到了三十岁,学有所成,可以自立。
花信年华[huāxìn nián huá]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金钗之年[jīn chāi zhīnián]迟暮:黄昏,比喻晚年。
指人至老年。
及笄之年[jíjīzhīnián]指女子满了15岁。
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知命之年[zhīmìng zhīnián]命:天命。
指年龄到了五十岁。
舞象之年[wǔxiàng zhīnián]男十五岁~二十岁。
桃李年华[táo lǐnián huá]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舞勺之年[wǔsháo zhīnián]舞勺之年,汉语词汇,意思是指男孩子至岁期间学习勺舞。
出自《礼记内则》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耄耋之年[mào diézhīnián]耄耋:八九十岁。
耄,音“冒”,耋,音“迭”。
不惑之年[bùhuòzhīnián]四十岁的代称。
二八年华[èr bānián huá]年龄正当十六岁的少女。
半老徐娘[bàn lǎo xúniáng]形容年长而颇有姿色的妇女,含有轻薄的意思。
见徐娘半老条。
[nián qīng lìzhuàng]年纪不大,身体强壮。
志学之年[zhìxuézhīnián]解释为年龄的代称,为鲐背之年[tái bèi zhīnián]九十岁高龄的时候,年纪非常大的时候。
古代各个阶段年龄代指及出处
古时候人们常用一些文雅之词代指年龄,其中一部分沿用至今,比如我们常用的“而立之年”、“耄耋之年”等。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不为我们所熟知,甚至个别还有错误的理解或用法。
这种指代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面是笔者精心汇总的一些年龄指代,并附有词语出处或用于的诗词句,请大家斧正。
度:又称“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后来也引申为“生日”。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离骚》先秦,屈原汤饼之期:是指婴儿出生三天。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席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
”——《幼学琼林》明,程登吉赤子:初生的婴儿。
“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唐朝,孔颖达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后来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
”——《论语·子路》先秦,孔子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祭妹文》清朝,袁枚孩提:指的是2~3岁的儿童,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
”——《孟子·尽心上》先秦,孟子童龀:指儿童少年时期,男孩8岁,女孩7岁。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说文》东汉,许慎总角:是古人对小孩童年时期的称谓,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氓》先秦,佚名九龄:指九岁。
“育而不秀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法言·问神》汉朝,扬雄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儿童。
“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
”——《淮南子·氾论训》西汉,刘安幼学:指10岁。
“人生十年曰幼,学。
”——《礼记·曲礼上》外傅之年:指10岁。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礼记·内则》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古代女孩到了12岁要带钗,金钗就是作为代称。
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
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原文: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关于年龄的称谓;最常见的要数这五个: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这五个称谓分别指代30岁、40岁、50岁、60岁和70岁..具体出处是《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这其中;“而立”又是最常被人引用的..大概因为30岁像是一道坎;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重要吧除了这五个之外;还有一个“志学之年”;指的是15岁..赤子、襁褓;都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另外;有个成语叫“牙牙学语”;这里的“牙牙”;本身是指孩子开始学说话时候发出的声音;后来就用“牙牙”表示一岁左右的孩子..人们经常会说“孩提时代”一词;那么“孩提”具体指几岁呢“孩提”一词出自《孟子》;有时也写作“提孩”; 韩愈有诗曰“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指2至3岁的孩子..《礼记•曲礼上》中说:“人生十年曰幼学..”因此十岁的孩子就被称为“幼学”..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中“豆蔻”一词本意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用在人身上比喻还未成年..该词主要用在女孩子身上;人们常把女孩十三至十六岁的年龄称为“豆蔻年华”..除了上文提到的“志学之年”外;“束发”也是指15岁;不过该词只能用在男子身上..因为在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就要把原先的头发解散;扎成一束..加冠指男子20岁..西汉刘向在《说苑•修文》里说:“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又说:“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古代男子以20岁作为成年人的标志..到了这个年纪;男子都要举行加冠礼..加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给男青年加冠..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但是古人认为此时男青年体犹未壮;故20岁也称作“弱冠”..男子20成年;那么女子呢古代女子是15成年..女子到了15岁就要“束发而笄”..笄是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及笄或笄年就表示女子已到15岁;已经成年了..为什么女子的成年要比男子早5岁没见过有专门的解释..可不可以说古代女子较男子成熟得早在生活中经常会听人说到“半老徐娘”..什么年龄的女子才能称为“半老徐娘”呢关于这个称呼;有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南史•后妃传》;说的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年轻时非常漂亮;美艳动人..但“时间是把杀猪刀”;岁月催人老;妙龄一过;姿色大不如前;但浓妆艳抹的她;仍旧风韵犹存.. 原文说“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因此就有了“半老徐娘”这一说法..古代人平均寿命不像现在这样长;一般女子过了30岁就有可能被称为“半老徐娘”..但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过40岁或者45岁方才可能被说成是“半老徐娘”..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贬义;只有背着当事人大家才会这样说..对于老年人年龄的称呼;人们最熟悉的大约要数“花甲”和“古稀之年”了..先来说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来纪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天干的第一个是甲;地支的第一个是子..合在一起便是“甲子”..六十年才会重复一次;一个甲子就是60年..也称作“六十花甲子”或“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花甲就指60岁..“古稀”一词出自杜甫的《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人们常把70岁称为古稀之年..古人的平均寿命没有今天那么长;今天人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在网上查了以下;有种说法是;盛唐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是50岁左右;不知道是否可信..但70岁在那时候绝对是高龄了;故称为“古稀”..除此之外;70岁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称呼:“悬车之年”;该词出自《晋书》;原意是到了70岁就可以辞官回家了..“古稀”以上;有“耄耋之年”;泛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期颐之年”泛指百岁老人..此外;77岁称喜寿..80岁称伞寿;88岁称米寿;99岁称白寿;108岁称茶寿;140岁称双稀或者双庆..。
古代年龄称谓汇总(从出生到100岁)含出处解释
锦瑟年华
(成语)比喻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女子。形容青春时 期。出处 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古时候 重男轻女,以下古时基本就是指男人,半百花甲古稀耄耋对女士也可称呼,现在这些貌似 对于男女的界限不是很清晰了。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惑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 通指三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 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释义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示例 唐·白行简《李娃传》:“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 冠矣。” 用法 作宾语;指50岁,用于男性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 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 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 岁的代称。
70岁
古稀之年 悬车之年 杖国之年 从心之年
80岁
杖朝之年
意思是年过八十ái背之年
鲐背之年,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泛指老人高寿。鲐,原指 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 为”高寿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 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 老人。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
而立之年
半老徐娘 半老徐娘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 妇女。出自于《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 情。”《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 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第九章:“虽是半老徐娘,皮肤白皙,显得很年轻。”
18岁以上 30岁以下的 女子
年岁别称
年岁别称(仅从网上复制整理,原出处不详)耄耋之年màodié耄耋: 八九十岁。
耄,音“冒”,耋,音“迭”。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 年岁别称婴儿:人初生襁褓:0岁孩提:2至3岁、垂髫:童年髫年:女孩7岁韶年:男孩7岁黄口:10岁以下舞勺:13岁至15岁舞象:15岁至20岁豆蔻:女子13岁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而立:30不惑:40知天命:50花甲,耳顺:60古稀:70仗朝:80耄耋:90期颐:100部分农村地区在人死亡时称呼年龄0——20岁为夭折21——30岁为短寿31——40岁为强寿41——50岁为艾寿51——60岁为周寿61——70岁为稀寿71——80岁为耋寿81——90岁为耄寿91——100岁为期颐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X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
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耄耋”之年是什么意思,每个年龄段的名称都是什么?古代年龄称谓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
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
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参阅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参阅
古代中国表示年龄的词语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
1. 岁
“岁”是最常见的表示年龄的词语之一,表示一年的时候,如“三十岁”表示三十年的时候,简称“三十”。
古代也有用“阳岁”和“阴岁”来表示的,其中“阳岁”指的是农历的跨年,而“阴岁”指的是阳历的跨年。
2. 弱冠
“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时的年龄,也称为“廿岁”。
这个词源于古代礼仪,二十岁时,男子可以正式穿戴成年礼服,代表着成年和责任的开始。
3. 沐
“沐”是古代用来表示年龄的一个称呼,“沐年”表示一年,如“三沐”表示三年。
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的一种“沐衣”,用来表示年龄增长的次数。
5. 龄
“龄”用来计算年龄时比较正式的称呼,如“十岁”、“二十岁”,经常出现在书面文献中。
这个词语的字形来源于龙,寓意着年龄的长寿和庄严。
6. 沙
“沙”是古代表示一个月的时间单位,如“三沙”表示三个月。
这个词语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古代一种用沙子计时的方法,另一种是指古代磨沙粉来记录日子的方法。
7. 节
“节”也是古代表示时间及年龄的常用单位之一,“岁首”到“立夏”为一节,周岁为二十四节。
这个词源于古代农事,表示一年中农具收藏及农民生活的变化情况。
8. 岁寒
“岁寒”是古代农历的一个月份,也用来表示人的年龄。
如“活到百岁寒来晚”就是说老人已经100岁了,已经到了寒冷的岁月。
古时年龄段的称呼顺口溜
古时年龄段的称呼顺口溜
古时候,人们常常用一些称呼来表示不同年龄段的人,这些称呼通常是由顺口溜或者谐音词组成的。
下面是一些古时候年龄段的称呼顺口溜:
1. 儿童幼幼小,顽皮捣蛋乐开怀。
在古代,幼幼小指的是婴儿和幼儿,他们还没有开始学习和工作,主要是玩耍和调皮捣蛋。
2. 少年少少小,蹦蹦跳跳笑嘻嘻。
少年是指年龄在10岁到19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喜欢运动和玩耍。
3. 青年勤勤奋,追求梦想不停歇。
青年年龄段一般指20岁到40岁之间的人,他们进入社会工作,积极追求事业和梦想,努力奋斗。
4. 中年中中年,工作忙碌家庭烦。
中年人指的是40岁到60岁之间的人,他们通常事业有成,但也面临着家庭和职业的压力。
5. 老年人皓皓须,退休生活悠悠享。
老年人是指60岁以上的人,他们一般已经退休,过上了宁静和悠闲的生活,享受晚年。
这些称呼顺口溜不仅方便记忆,也能够让人们在交流中更加便捷地表达对不同年龄段人的称呼。
这些称呼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不同年龄段人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年龄的尊重和理解。
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古代年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弱冠:指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2)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3)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5)(知天命)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6)(耳顺)花甲之年: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7)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80~90岁——耄耋之年。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9)90岁鲐背之年,“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0)期颐:指百岁。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语言得体之谦辞敬辞一、敬辞辑录二、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中考在语言得体的考查中也会出现这方面的内容。
三、“令”字一族。
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另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四、“拜”字一族。
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五、“奉”字一族。
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
中国古代人年龄的称谓以及形容女子的词语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读jī)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女性成语年龄婚嫁: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二八年纪:即十六岁,指年轻漂亮的女子。
破瓜之年:把瓜破成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指女子十六岁,或指八八六十四岁。
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却婚的年龄。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的信息,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的年龄。
待字闺中:指尚未出嫁的少女,闺中,指女子居住的卧室。
(凡未出嫁的女子都可用此语,但已订婚的则不行)女大不中留:中,适合,指女子到了成年务必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云英未嫁:云英,唐代钟陵知名歌女名。
云英尚示出嫁,泛指成年女子未嫁。
夭桃脓李:夭脓,形容花木旺盛,比喻年少貌美,多用作祝颂婚嫁之辞,也形容艳丽繁盛的桃李,又比喻文辞艳丽而内容缺少风骨的文艺作品。
风韵犹存:女人风采姿色,不减当年。
(凡40开外的女人,姿色不逊于年轻之时可用。
)徐娘半老: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指有风韵的妇女已到或已过中年。
人老珠黄:比喻妇女老人被小看,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
彩凤随鸦:随,随从,彩凤凰嫁给乌鸦,比喻漂亮聪慧的女子嫁给丑陋愚鲁的男子。
琵琶别抱:旧时指妇女改嫁。
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微时故剑:比喻贫穷时的妻子。
古文中年龄的称谓汇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
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
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
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
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
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
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
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二十古来稀。
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
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
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少到老:古代特指年龄的词
1.总角古时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诗经•齐风•甫田》:“总角卯兮。
”角,小髻;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
后人用“总角”代指童年。
2.垂髫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因以“垂髫”指童年。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3.及笄女子15岁。
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
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4.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
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5.破瓜女子16岁。
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
谢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6.弱冠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典礼上》:二十曰弱冠。
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荤观群书。
”
7.而立三十岁。
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8.不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较多,能辨是非。
另外,强仕也指40岁。
《礼记。
典礼上》。
谓男子40 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9.天命 50岁。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
10.艾 50岁。
《礼记•典礼上》:“五十曰艾。
”孔颖达疏:“苍白如艾也。
”意谓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的颜色。
11.花甲 60岁。
以天干地支顺序组合为60个错综参互的名号而得名。
12.耳顺 60岁。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13.耆 60岁。
14.古稀 70岁。
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15.耄耋老年。
后来80、90岁为耄耋之年。
16.期颐指一百岁。
《礼记•典礼上》:“百年曰期颐。
”期,需要;颐,调养、照顾。
意为百岁老人需要后代养。
宋代<苏轼制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
17.悬弧之辰
男子生日。
古代诞生礼俗,生了男孩便在门的左侧挂一张弓——弧。
后因称生男为悬弧,男子生日即称为悬弧之辰。
18.华诞生日。
华,光辉,光彩。
华诞即对人生日的美称。
19.弄璋
男孩诞生。
璋,一种玉器,为古代王侯所佩用。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司,载寝之裳,载弄之璋。
”意谓希望所生的男子将来也能佩带玉饰,成为王侯。
后因称生男为:“弄璋”。
20.弄瓦
女孩诞生。
瓦,一种纺锤,妇女纺织的工具。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衣之褐,载弄之瓦。
”意谓希望所生的女子将来能胜任女红。
后因称生女为“弄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