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鲸》教案三篇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鲸》教案三篇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鲸》教案三篇教材分析课文用拟人化的方法,以生动的笔调,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白鲸的特点及会游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白鲸的喜爱。

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1孩子们,看,理解这种动物吗?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

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展示交流成果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它的声音变化多端,戏耍游玩和退换皮肤。

第二课时一、引导自读,合作探究1学习第一段,引导自读自悟。

(1)讲述白鲸洄游,引导学生交流所听所感。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

引导读批注,学批注。

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

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

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

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鱼市场的快乐》教案三篇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鱼市场的快乐》教案三篇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鱼市场的快乐》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生词,重点理解“互相唱和、身手不凡”在文中的意思。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第二、三自然段的朗读。

3.引导学生借助旁批,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创设情景,帮助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快乐,学习鱼贩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学会制造快乐。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体验鱼贩创造的快乐教学难点:理解鱼贩为什么能快乐生活的源泉:把苦日子过甜。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赠送名言,质疑激趣1.赠言:今天老师来到咱们班上课,带来一段名言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们,请看内容:并不是生活亏待了自己,而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

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

------普通鱼贩2.质疑: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孩子进行批注。

预计问题:生活亏待自己是什么意思?生活本身是指什么?把苦日子过甜是什么意思?普通鱼贩说的话也能叫做名言?……3.揭题:孩子们真会思考,你们的问题的答案都在一篇课文里,题目叫《鱼市场的快乐》。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一)整体感知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找到这段话。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二)释疑悟道1.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联系上文我们先解第一个问题:以前,大家整天都在抱怨什么?请你谈谈请你将每天换一个词,来谈谈。

换成早上一进市场,鱼腥味扑鼻而来,就开始抱怨:……换成客人少的时候;客人不愿买的时候;天热时,鱼又坏得快;师引述:总之,都是别人的不是,都是老天的不公。

这样我们理解了“生活亏待自己”意思。

2. 你认为他们的抱怨有道理吗?没有道理,期望太高。

3. 这样抱怨下来,生活改变了吗?想要的依然没有,得到了糟糕的心情。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迷人的九寨沟》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迷人的九寨沟》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迷人的九寨沟》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奇异,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四段。

4积存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杰出句段,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预备九寨沟风景的投影图片、挂图或多媒体照片多张,写有文章重点句段的小黑板或字幕。

课文录音。

教学时刻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饱含深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行胜地多如繁星,九寨沟确实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画了九寨沟的奇异与秀美。

相信大伙儿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精妙绝伦的九寨沟所沉醉、所感染。

”展现九寨沟漂亮风光的图片。

(板书:九寨沟)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三段:九寨沟水美山美1初步感知课文。

师:大伙儿想去吗?让我们边看课文边听录音,跟着书中的导游来感受一下九寨沟的漂亮风光吧!师:你读了课文,观赏了九寨沟的美景,有什么感受?生:九寨沟真是一个漂亮的地点。

生:九寨沟真像一个魔术师。

生:九寨沟真是一个迷人的人间仙境。

(板书:迷人人间仙境)师:同学们听了课文,感受可真多呀!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观赏它那迷人的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想你最喜爱九寨沟哪儿的美。

这些美都表现在哪儿?找到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学生交流谈体会。

(随机出示图片、出示句子、圈画关键的词语。

)2感受九寨沟水的色彩斑斓。

师: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里?生:我觉得九寨沟的湖水专门清亮,色彩斑斓,专门美。

“水晶晶亮亮的,乳白色、深蓝色、翠绿色、橙黄色……令人叹为观止。

”(出示这句话的字幕和图片)(1)“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2)积存这类表示颜色的词语。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神奇的玻璃家族》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神奇的玻璃家族》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程名称:《神奇的玻璃家族》一、教学目标:1.了解玻璃的发明历史及其现代应用。

2.通过阅读课文,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生背诵课文《神奇的玻璃家族》。

2.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交流讨论。

3.学生学习写作《神奇的玻璃家族》的读后感。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及其用法,如“炉子”、“浇注”、“汽车挡风玻璃”等。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思想。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教师向学生介绍玻璃的发明历史及应用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背诵课文《神奇的玻璃家族》并朗读,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3.学生读课文,逐段分析、理解,并进行交流讨论,判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4.学生根据理解,写一篇100字的读后感,再交流分享,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文章。

五、教学方式:1.普及宣传和讲解式授课。

2.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

3.班级讨论、小组交流、个人写作。

六、教学资源:1.课文《神奇的玻璃家族》。

2.投影仪、黑板和白板。

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教师通过宣讲和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玻璃的发明历史及其应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但是,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还需要不断改进,例如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同时,在写作方面,可以加强教师的撰写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范文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不断改进和探索,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华山的险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华山的险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华山的险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课文《华山的险》的内容及内涵。

2.能够通过阅读、讲述与表演等多种形式,充分表达对华山文化的认识与感受。

3.了解华山的历史地位与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与敬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及句子结构。

2.理解华山的历史地位和自然景观,感受其独特魅力,弘扬中华文化。

2. 难点1.理解华山的险峻和危险,增强安全意识。

2.理解华山的危险和魅力,体会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提前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2.课堂上放映有关华山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感受。

3.准备覆盖华山特点的PPT或其他媒体资源,方便课堂演示。

2. 导入新课在课前准备一个华山的图片,引入华山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感受华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激发学生对华山的探究欲。

3. 学习掌握1.阅读课文并理解内容。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及掌握短语。

2.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华山的历史、景观、文化等相关话题,并在课后进行展示。

3.听、说、读、写。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学习1.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华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安排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亲近自然的活动,如登山、摄影等。

3.扩展阅读。

让学生阅读华山有关的书籍、文章、故事等,增强学生对华山的了解和感受。

四、课堂讲评1.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彼此交流。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华山的了解和感受,也可以互相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

2.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语言错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能力。

3.通过课堂演示,让学生充分接触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提高对自然和人文的敬畏与欣赏,增强安全意识。

五、作业布置1.课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华山的认识和感受。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动物的睡眠》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动物的睡眠》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动物的"睡眠"》语文
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动物的睡眠》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动物的睡眠》是西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13课。

这是一篇介绍动物休眠的常识性课文,兼常识性与文学性为一体。

课文以三种动物为例介绍了蝙蝠--冬眠,海参--夏眠,蜗牛--即冬眠又夏眠。

课文介绍的内容虽然属于科普知识,但是笔墨生动、有趣、易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

2. 学会认真观察事物,学习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传授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知道蝙蝠、海参、蜗牛睡眠的方式以及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

【教学难点】学会认真观察事物,学习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

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5 6。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市场的快乐》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市场的快乐》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市场的快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鱼市场中的快乐情感。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2学会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2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体会分享与传递快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鱼市场中的快乐情感。

2.教学难点2.1学会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去过或听说过的市场。

1.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3.理解课文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3.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快乐的场景,讨论快乐的原因。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自主认读。

4.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

1.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深入理解课文2.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2.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快乐的意义。

3.观察与想象3.1教师出示鱼市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3.2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关于鱼市场的快乐故事。

4.交流与分享4.1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故事,讨论故事的亮点。

4.2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5.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生活中的快乐。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快乐经历。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白鲸语文教案优秀5篇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白鲸语文教案优秀5篇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白鲸语文教案优秀5篇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白鲸》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召、顽、鳕、凿、典”等5个生字,理解“寒流、脊背、破冰船、古典”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理解为什么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习性,体会人们对白鲸的关爱。

教学重点了解白鲸喜欢音乐的特点和白鲸遇险、得救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白鲸图片(课件1),板书“白鲸”。

2.填空:的白鲸,完善板书(喜爱音乐),揭示课题。

3.质疑。

(为什么称是“喜爱音乐的白鲸”?动物怎么也会喜欢音乐?)二、预习检测1.检测词语。

(课件2)召唤顽皮凿开楚克奇海鳕鱼寒流脊背破冰船古典音乐(1)指名读。

(2)重点指导。

第一排要求读正确,注重生字的教学,特别是“召”;第二排采用图文结合,举例说明的方法理解。

(3)指导书写“召”(一撇要长)、“顽”(其中的竖弯钩变成了竖提)、“凿”(下半部分书写要注意)。

2.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课件3):a.把生字词读正确;b.思考:从文中哪件事可以看出这是一群“喜爱音乐的白鲸”?(2)借助“楚克奇海鳕鱼寒流脊背破冰船古典音乐”等说说课文内容。

师过渡:其实文中有几个词语就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概括文章内容的词语。

(4)交流,板书:遇险得救3.小结:文中用白鲸遇险、得救的一件事说明了白鲸喜欢音乐,作者相信吗?(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奇迹”)三、了解结果,初识“奇迹”1.学生读找,用“ ”画出说明白鲸得救的句子。

2.交流反馈:预设1(课件4)啊,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

(1)指名读,理解“奇迹”。

(音乐能引导白鲸走出困境是奇迹;白鲸能听懂音乐是奇迹等等。

)(2)抓住“啊”与“!”,深化“奇迹”。

(说明作者惊呆了,不可思议。

)(3)感情朗读,感受“奇迹”。

(读出惊讶与不可思议)(4)例举生活中你觉得是“奇迹”的事情。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华山的险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华山的险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华山的险一、教学目标1.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以及其所具有的名胜景点;2.能理解并流畅朗读课文,能听懂并正常回答问题;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眼观手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流畅朗读课文,了解华山的历史文化和名胜景点。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生僻字和夹句。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华山的险》。

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进行邀请游客,缩短距离,让学生直观认识华山的景色,就更能理解并阅读此篇课文。

(2)课文讲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简单介绍华山的历史文化和名胜景点。

•分析课文中的生僻字和夹句。

(3)课文梳理•小组讨论课文,谈谈对华山的感受。

•组织学生共同梳理课文,理清课文内容和难点,并找出生字和生词。

(4)课后练习•学生进行语音朗读练习,模仿教师标准的语音和语调。

•选择问题进行询问,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方式•告诉故事的方式和多媒体带领学生参观华山的景色方式展示;•听、说、读、写、演示。

五、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听课表现;•以课文短文朗读和写词语的形式进行测试,并及时反馈评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授发现,学生们开始有了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教师在授课内容和过程中,尽力让学生了解和认知到华山的历史文化。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回答课文梳理、询问问题时踌躇了许久,表达不清晰,暴露了他们在表达和语言能力上存在缺陷和问题。

因此,特别针对这一点进行强化训练,提高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素养。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西林壁的故事,掌握故事中的语文知识点,如名词、形容词、反义词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讨论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阅读理解题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尊敬心和学习能力,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感人经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友情、亲情、爱情等情感,在此基础上,调节自己的情感,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一篇名为《西林壁》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军人因为战争失去了孩子,后来在西林壁上拯救一位小鹿,收养并照顾它,最终让这段被战争摧残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的感人故事。

2.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营造的气氛,并掌握重要词汇;2.能够理解文章的结构;3.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点。

3.考核标准1.能够理解文章,并从中发掘文章的主题;2.能够准确表达自己阅读和理解的看法;3.能够主动思考、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语音、图片等方式引入故事,让学生对此次学习的故事《西林壁》有第一印象,感受故事中展现的场景和人物。

2.教学过程(1)阅读理解在语感教育、纠错和点拨后,让学生首先读懂整个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然后进行以下阅读理解练习。

1.故事中李连长的儿子是什么原因死亡的?2.西林壁上的小鹿为什么会被抛弃?3.故事中那位军人能通过什么方法和自己的儿子沟通?(2)文字分析分别对文章中涉及的名词、形容词、反义词等语法知识点进行分析,解释其应该如何使用和理解,并进行课堂练习和点拨。

(3)文学鉴赏通过对故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言辞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中。

3.课堂扩展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军民文化宣传网》上相关的文章,让学生从中感受更多关于民族文化、军民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军神》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军神》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军神》教案篇一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 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1 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 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_________,这是________对他的敬称。

2 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1 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吗?(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 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一)导学“求治”部分1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 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3 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4 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导学“术前”部分1 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2 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 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4 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5 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三)导学“术中”部分1 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

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2 课堂交流(CAI演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比较句子(正面描写):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一条崭新的垫单被抓破了。

比较句子(侧面描写):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手术中,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3 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对比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 小结(四)导学“术后”部分1 默读课文。

2 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3 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4 你觉得沃克医生可能会“失声喊”些什么内容呢?5 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6 指导感情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7 震惊的沃克医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可能会怎么想呢?8 为什么问名字时,要“关上手术室的门”?9 画出本节中的提示语,根据提示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语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迷人的九寨沟》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迷人的九寨沟》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迷人的九寨沟》语文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迷人的九寨沟》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迷人的九寨沟》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写景的精品范文。

文章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用比喻、排比的方法描写景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积累文中优美词句,背诵第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九寨沟迷人独特的自然景色,感受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九寨沟景色的特点。

品读文中优美词句,积累文语言文字,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九寨沟美景所采用比喻、排比等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新词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用比喻、排比的方法描写景物。

2、通过各种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滚动播放我国优美的风景图片。

(教师相机做简单介绍)2、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多如繁星,(多媒体播放到九寨沟风景图片)九寨沟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

九寨沟在四川西北部、阿坝州境内,他被誉为“童话世界”的璀璨明珠,这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你好!新年》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你好!新年》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你好!新年》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明白得“宝贵”、“诚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明白得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预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新年钟声片段)。

教学时刻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友爱的小孩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立即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伙儿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伙儿呢?今天,老师带领大伙儿走进新年,倾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小孩,课堂上最精妙的是书声琅琅,请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点,多读几遍。

2有没有字音容易读错的生字?(提醒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把学生提出的生词写在卡片上。

)3现在请小孩们读读这些生词。

(淙淙、流淌、草垛、雪橇、滑翔等)4小孩,书是读出来的。

请小孩们再读读课文,朗读的美感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悦耳,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品读课文(一)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1读读第一、二、三小节。

说说你读明白了些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地点看出新年来了?(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3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受出来吧。

4请举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最好的同学示范一下。

5有他的示范,我们都能够把课文读好。

朗读接力赛,女士优先。

(女生读)6男小孩,不甘示弱。

(男生读)7春雪初融,燕子归来,杨柳新枝,鲜花满园,让我也来感受新年到来时的欢乐吧(师范读)。

8小孩,最高境域的朗读是能与作者心心相通。

这些文字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现是把对文章的明白得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

9学生齐读第一、二、三小节。

10这么美的一段话,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瑞恩的梦想》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瑞恩的梦想》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瑞恩的梦想》教学设计一、引入讲话师:孩子们,你们有梦想吗?谁能谈谈你有什么梦想?师:今日,让我们走进加拿大,走进一个一般的家庭,去看看一个一般的 6 岁男孩——瑞恩,他有什么梦想呢?二、新课师:翻开书124 页,迅速朗诵课文,想一想瑞恩最先的梦想是什么?他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梦想?用“——”把它勾勒下来。

(板书:捐一口井)(生报告,“孩子们没有病死”)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必定有好多的感想,能谈谈吗?孩子,能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吗?师:谁再来谈谈读这句话是内心的感觉?把你的感觉送进文字里读出来。

请大家也把你们的感觉读出来。

师:你们读得真棒,听了你们的朗诵,老师也特别怜悯非洲的那些孩子。

有爱心的小瑞恩听了老师讲了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板书:听非洲生活状况)被深深地震动了(板书:震动)于是,为非洲孩子捐一口井就成了他激烈的梦想(板书:梦想)可挖一口井需要好多钱,他还那么小,又没有能力赚钱,为了实现梦想,他是怎么做的?读文,请用“﹏”勾勒出来。

“哥哥和弟弟树枝”:师:其余的孩子勾出来了吗?我们一同来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虑: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想到的?师:你是从中领会到的。

对,我们平常学习就应当像他这样抓要点句,抓来理解。

师;你还从这句话中的那些地方想到了什么?师:把你们的理解送进文字里,齐读。

师:这里的省略号表示瑞恩除了这几种劳动方式挣钱以外,还有好多种,你们想像一下,还会有哪些劳动方式?师:是呀,在他人嬉戏是,他却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辞勤劳地努力着,多么让人敬重呀!让我们带着敬重之情再一次走进瑞恩的内心。

师:为了实现最先的梦想,瑞恩在肩负应做的家务以外自己挣,,除了你们勾的这个地方以外,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瑞恩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着?(“4个月”)师:瑞恩就这样勤劳的劳动了 4 个月,可挣来的70 加元只够买一个水泵,可一口井却需要2019 加元,我们按 4个月挣 70 加元来算算,挣 2019 加元需要多少年?(近10年)要想实现这个梦想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面对这类状况小瑞恩是怎么做的?师:( “持续着”、”一年多”)我们试想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是怎么持续着的。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松坊溪雪景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松坊溪雪景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松坊溪雪景一、教学目标1.掌握新词汇:松坊溪、雪景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复述故事情节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受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语感和想象力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课主题,让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松坊溪雪景,开启本节课的探究之旅。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听读课文。

2.读课文(各自或分组阅读)。

3.认真领会课文意思,尝试复述故事情节。

3. 欣赏松坊溪雪景(15分钟)1.展示松坊溪雪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雪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观察、赏析和朗诵,让学生了解松坊溪雪景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4. 写作练习(30分钟)1.让学生描述他们最喜欢的雪景。

2.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的松坊溪雪景的文章。

3.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叙事连贯、形象生动,注意运用描写手法,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松坊溪雪景的美丽和神秘。

5.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概括课文内容和学习所获得的新知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松坊溪雪景是一道非常美丽的自然风景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欣赏,也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读书、欣赏、写作等,使学生在尽情体验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写作练习环节中,教师通过指导和辅导,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使他们在写作时更加熟练地运用描写手法和文学小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更多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感受和享受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也要继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动物的睡眠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动物的睡眠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动物的睡眠1.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睡眠规律。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以及保护动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动物的睡眠规律。

2.学生对不同动物睡眠差异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如何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想象和创造性。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1.呈现关于动物的图片,鼓励学生谈论他们所知道的动物及它们的特点。

2.引出今天的主题:“动物的睡眠”。

3.2 学习新知(20分钟)1.引导学生听课文朗读。

2.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画出重点。

3.教师进行重难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动物睡眠规律。

4.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找出动物的分类。

3.3 拓展知识(20分钟)1.分小组,每组选一种动物,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这种动物,2.请学生从小组讨论,交流它们睡眠的特点。

3.鼓励学生想象不同类型的动物,探究它们不同的睡眠状态。

3.4 活动实践(25分钟)1.配合着图片和声音,带领学生进行睡眠游戏模拟。

2.指定不同类型的角色,学生分组表演,再次有机地理解并结合动物睡眠特点。

3.5 总结(5分钟)1.总结动物的睡眠规律及分类,并提醒学生保护动物其自然栖息环境;2.邀请部分同学介绍自己小组找到的有趣知识。

4. 作业1.完成课本上助记表格。

2.散步时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睡眠状态。

5.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动物的睡眠规律,又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动物的特点以及分类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同时教师也需要更多的给予学生如何参与到讨论中发挥主动的机会,发掘他们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组间合作互动。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神奇的玻璃家族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神奇的玻璃家族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神奇的玻璃家族一、教学目标1.了解玻璃家族的成员和性质,掌握其制作方法。

2.探究玻璃家族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对玻璃制品的认识和了解。

3.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探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玻璃家族的性质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玻璃家族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热身(1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玻璃制品,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玻璃制品的认识和了解,初步建立学生对玻璃的兴趣。

2. 讲授(30分钟)(1)玻璃家族的成员及性质首先介绍玻璃家族的成员:早期石英玻璃、硼硅酸盐玻璃、碳化硅玻璃,以及后期的高分子有机玻璃、液晶玻璃等。

然后,分别说明每种玻璃的性质和应用,深入探究为什么玻璃有这种特殊性质。

(2)制作玻璃的方法教授制作玻璃的方法,简单介绍原材料和步骤,并进行生动的示范。

3. 实验探究(50分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探究玻璃的透明度、硬度等特性,探究不同种类玻璃的密度、熔点差异,以及玻璃与热的关系等等。

4.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式及手段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科学知识。

同时,结合多媒体、PPT、实验物品等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具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五、课后作业1.文字说明制作一种玻璃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2.搜集几种常见的玻璃器具的图片,说明其用途;3.在家庭生活中发现玻璃器具所在的场景并进行简单的描述,列举其中几点与玻璃有关的特性。

六、教学评价及反思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交流表达、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不足和难点,反思教学方案,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三篇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三篇

【导语】课⽂讲述的是第⼆次世界⼤战期间,法国⼀家母⼦三⼈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民崇⾼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共7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

作者⾸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母⼦三⼈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的⽅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瑙德母⼦三⼈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恙得保存下来。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读课⽂,了解伯诺德夫⼈和她的⼉⼥的机智,感受他们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爱国情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读懂课⽂,了解伯诺德夫⼈和她的⼉⼥的机智,感受他们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1、引导学⽣在上或图书馆查阅第⼆次世界⼤战的有关资料。

2、引导学⽣多渠道搜集表现⼈物机智勇敢的故事。

教学⽅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探 1、导⼊:同学们,今年是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67周年,在70多年前,爆发了⼀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次世界⼤战。

你眼中的世界第⼆次⼤战是什么样的?(⽣汇报交流) 2、师介绍第⼆次世界⼤战的情况。

1939年,德国,意⼤利,⽇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国,把侵略的⽖⽛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亿⼈卷⼊战争长河,9000万⼈伤亡,3000万⼈流离失所,男⼥⽼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家园,都加⼊了为正义⽽⽃争的⾏列,在法国,⼈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

板书课题:《⽣死攸关的烛光》,齐读课题。

3、绕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①主要内容?②为什么说烛光是⽣死攸关的?③⼀家三⼝⾯对危险是怎么做的? 4、出⽰⾃探提⽰; ①请同学们轻声⾃由读课⽂,注意读准下列字词的读⾳,把课⽂读正确读流利。

伯诺德盟军⼩⾦属管蜡烛暴露杰克杰奎琳熄灭 ②⽤简洁的语⾔说说故事的内容。

③再次默读课⽂3—7段,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说烛光是⽣死攸关的?(⽤横线勾画相关的句⼦)伯诺德夫⼈⼀家⾯对⽣死攸关的烛光是怎样做的?(⽤曲线勾画相关的句⼦) ⼆、解疑合探 指⽣读词语 交流课⽂的主要内容 A、交流问题 1、出⽰句⼦:“伯诺德夫⼈知道………将告结束”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这⼩⼩的烛光,关系着________,关系着_____________,关系着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及空城计得以成功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起看看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查阅!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及空城计得以成功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分析计策成功施展的原因,理解展示人物之间较量的作用。

教学思路:通过阅读-复述-练习-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读、思、说、做的能力,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乐趣中感受名著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教学步骤:一、复述故事昨天我们已经把《空城计》这个故事的情节脉络理清了,也布置大家课后反复朗读,体味故事悬念迭出、扣人心弦的特色,现在就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再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二、分析人物形象我们非常明确,故事的主人公是——孔明、司马懿1、孔明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大家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孔明,因为他有他的衣着、动作、神态特征,根据课文中描述的应该是——“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很好,大家都注意到孔明这时候是“笑容可掬”,是不是他在施展空城计的时候一直保持这种神态的呢?如果不是,你能找到课文里描写他的几次“笑”吗?你觉得这几种笑态有何不同?你能揣摩他脸上挂着笑,可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分析:“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表现。

即使神机妙算,他这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他可能在寻思:“你会上我的当吗?”“抚掌而笑”是他觉得如释重负,或许正在庆幸:“你果然中吾计矣!”“拍手大笑”则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司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还是我略胜一筹啊!你真是太傻了呀!”问:通过这三笑,我们再来联系整个故事,孔明是个怎样的人?说的时候应该结合课文,做到有理有据。

答: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料定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成功施展。

2、司马懿问:司马懿呢?其实,在空城计之前,孔明与司马懿不止产生过一次交锋,我让同学们回去阅读《三国演义》第95回,了解《空城计》故事背景。

现在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事情。

分析:其实就在“空城计”之前,孔明刚刚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

故事是这样的: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

孔明欲借此机会伐魏。

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还乡。

孔明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略地,势不可挡。

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

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表示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漏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

司马懿猜透了孔明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的粮道,夺取街亭、柳城,后又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才有课文中的这一出好戏。

可见,司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辈,他也是个有着深谋远虑的大将之才,只不过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刚愎自用(骄傲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空城计吓退。

)3、小结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这一故事中,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孔明这一形象,从正面着重刻画了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那么写司马懿有什么作用呢?写他老谋深算也好,狡诈多端也罢,最终还是败给了孔明,就能更加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计高一筹,这就是在刻画人物时经常用到的侧面描写的“衬托”手法。

三、分析“空城计”施展成功的原因问:刚才我们分析了两个人物形象,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司马懿既然是以个老谋深算之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或者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此次带兵而来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昭,孔明的空城计还会成功吗?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因为孔明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险,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

另外,孔明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孔明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

《红楼梦》有诗云“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空城计”正是应证了这种有趣的现象。

《三十六计》是这么解释空城计的:“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败战计之一,连孔明都承认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属无奈之举,然而最终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胆量和气魄,也在于计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四、欣赏合作小组改编的课本剧五、欣赏京剧《空城计》片段,替司马懿写一段唱词回应孔明。

(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进行。

)六、布置作业1、找一找诸葛亮还有什么光辉战绩2、《每课一练》3、预习新课七、板书设计(幻灯片)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设计思路:《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大家交流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4、了解曲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设计意图:师生进行话题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谈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泉映月》的曲子有的学生可能听过,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小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有限,此时只是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谈初步感受,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

】5、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做到有的放矢。

】二、初读课文,初识阿炳。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找出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4)结合课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阿炳。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

(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

(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交流、认读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类词语的交流,让学生对“二泉映月”的美景、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感受那如水的月色,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作好了铺垫。

】(3)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课件呈现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的画面,师生共同交流对阿炳的了解。

【设计意图:交流对阿炳的了解,为课文进行补白,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三、细读课文,走近阿炳。

1、体验坎坷人生。

(1)阿炳几次游历二泉?每次感受有什么不同?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第一次第二次淙淙的流水声淙淙的流水声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3)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质疑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外化形式,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

】(4)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那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预设片段:坎坷的经历。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让学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

同时课件出示为阿炳写的一首四字词语歌,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师父孤苦无依天来横祸双目失明颠沛流离卖艺度日坎坷人生苦苦凄凄【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阿炳的苦难经历在师生平等有效的对话中无声无息的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撩动了学生朴素的同情之心,为下环节的朗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