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合集下载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蛋白质相互作用与复合物分离
蛋白质变性
利用变性剂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复合物 中的各个组分,有助于研究蛋白质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复合物的组成。
蛋白质复性
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复合物分离 后,通过复性技术将蛋白质恢复其天 然状态,可用于进一步的功能和结构 研究。
蛋白质优化与改造
蛋白质变性
通过蛋白质变性技术可以去除非必需的氨基酸残基或引入突 变,从而优化蛋白质的稳定性、活性或选择性。
蛋白质复性
复性后的蛋白质可用于进一步的功能和结构研究,以验证优 化和改造的效果。
人工酶设计与合成
蛋白质变性
在人工酶设计与合成过程中,利用变性技术可以去除天然酶中的非必需部分,提 高酶的活性和选择性。
蛋白质复性
复性后的酶可用于催化特定化学反应,以验证人工酶的活性和效果。
生物制药与疫苗开发
蛋白质变性
医疗领域
改进蛋白质检测和诊断技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 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目录
CONTENTS
• 蛋白质变性 • 蛋白质复性 •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应用 •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研究进展 •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挑战与前景
01 蛋白质变性
定义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 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 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 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
复性后的蛋白质溶解度增加,有利于其在溶液中的稳 定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应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蛋白质变性
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条件,使其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其生物学活性。 有助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深入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变性蛋白的复性

变性蛋白的复性

2、含有二硫键的蛋白的复性
复性时涉及正确二硫键(分子内或 者分子间)的重建。
①空气氧化法②加入氧化剂-还原转 换试剂 ③加入氧化型谷胱甘肽④使用 还原剂保护巯基⑤加入二硫苏糖醇。
3、封闭蛋白的疏水簇促进复性
对蛋白质结构和序列的分析,确定 出在蛋白中可能引起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疏水簇。用特异性结合疏水簇的单克隆 抗体来封闭疏水簇,减少分子间结合引 起的聚集。
包含体的组成与特性: 一般含有50%以上的重组蛋白,其余为
核糖体元件、RNA聚合酶、外膜蛋白 ompC、ompF和ompA等,环状或缺口的 质粒DNA,以及脂体、脂多糖等,大小为 0.5-1um,无定形,难溶与水,只溶于变 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
二、包含体的分离和溶解
1、包含体的分离 收集重组菌,破碎细胞;离心除上清;使
⒈ 液态保存 (1)低温保存:液态蛋白质样品在-10到-20°C
以下冰冻保存。
(2)在稳定pH条件下保存:蛋白质较稳定的pH 一般在等电点,且多数蛋白质只有在很窄的pH 范围 内才稳定。因此对保存液态蛋白质样品时小心调到 其稳定的pH 范围内。
⒈ 液态保存
(3)高浓度保存:一般蛋白质在高浓度时 比较稳定,因为液态蛋白质容易受水化作用 的影响,浓度太低易引起亚基解离和表面变 性。
在重复生产发酵中,工程菌表达稳定; 始终能排除外源微生物污染。
生产用细胞库:生产基因工程产品应有种子批系 统,并证明种子批不含有致癌因子,无细菌、病 毒、真菌和支原体等污染,并由原始种子批建立 生产用工作细胞库。
原始种子批须确证克隆基因DNA序列,详细叙 述种子批来源、方式、保存及预计使用期,保存 与复苏时宿主载体表达系统的稳定性。
复性缓冲液的pH要远离等电点; 离子强度不易过高,10-50mmol/L, 离子强度太高蛋白质易发生沉淀,也不 利于离子交换层析的分离;复性液温度 不易过高在4℃-10℃较合适,对于耐热 蛋白也可以室温复性;复性时间,以天 然表达的重组蛋白复性应在6hr以上。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pptx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pptx

随堂小测
1. 蛋白质变性后,发生的现象包括( CDE )
A. 肽键断裂
B. 一级结构改变
C. 空间结构改变
D. 易被蛋白酶水解
E. 生物学活性改变
2. 蛋白质变性时伴随结构上的变化是( A )
A. 疏水侧链暴露
B. 肽链断裂
C. 氨基酸残基被修饰
D. 二硫键断裂
3. 蛋白质变性后,除去变性因素,均可以复性。
不正确折叠
核糖核酸酶的变性与复性
本讲小结
概念
天然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 素的作用下,一级结构不变,
而高级结构解体的现象。
变性机理
分子内部疏水基团暴露 → 分子沉淀
应用与预防
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复性
现象
① 物理性质改变 ② 化学性质改变 ③ 生物功能丧失
变性因素
物理因素:加热、紫外线/X射线、 超声波、振荡\搅拌等 化学因素: pH、盐、有机溶剂、 尿素与盐酸胍、去垢剂等
课外专题:疫苗该怎么保存?前些年发生的疫苗事件,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蛋白质复性
• 蛋白质变性有些是可逆的。 • 在变性条件不剧烈,变性蛋白
质内部结构变化不大时,消除 变性因素后,在适当的条件下 变性的蛋白质可以部分恢复其 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称为蛋 白质复性(renaturation)。
• 如果变性条件剧烈持久,蛋白 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从“煎鸡蛋”和“帕金森症”说起
煎鸡蛋和帕金森症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蛋白质变性
教学目标和要求
知识目标:能够阐述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和复性、变 性的机理及引起变性的因素;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与蛋白质变性有关的生活案例;

第三章课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三章课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Protein
一、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的性质
蛋白质分子除两端的氨基和羧基可解离外, 氨基酸残基侧链中某些基团,在一定的溶液pH条 件下都可解离成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基团。
蛋白质的等电点( isoelectric point, pI)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
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蛋白疏水侧链暴露在外,肽链融会相互 缠绕继而聚集,因而从溶液中析出。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有时蛋 白质发生沉淀,但并不变性。
▪ 常用沉淀方法 : ⒈盐析法(salt-out):中性盐(硫酸胺、硫酸钠和氯化钠)使蛋白质脱
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 ⒉有机溶剂沉淀: 甲醛、乙醇、丙酮,引起蛋白质脱去水化层,降低介
PrPc α-螺旋
PrPsc β-折叠
正常
疯牛病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 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发生在老 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 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 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 缠结 ,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大量减少,以 及老年斑的形成。
第三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The Relation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基础
(一)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



牛核糖核酸酶 的一级结构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C.Anfinsen进行牛胰核糖核酸酶 的变性和复性实验,提出了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的 命题。

蛋白质复性ppt课件

蛋白质复性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复性有关理论
“动力学假说”与“热力学假说”并不互相否
定,而是互相补充与修正,对不同蛋白质而言,二 者在蛋白质多肽链折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 各有特点。总体上,蛋白质的折叠遵循“热力学假 说”,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转变的过程又受动力学控 制。一些小分子单结构域蛋白质的折叠过程相对简 单些;热力学控制下能容易地进行可逆的变性、复 性;结构比较复杂的蛋白质,特别是涉及S-S键重排, 脯氨酰顺反异构限速步骤的折叠反应,总体上受热 力学控制,但折叠途径即动力学控制比较重要。
蛋白质的再折叠是依据最小能量原则进行的,假 设蛋白质的天然构象是能量最小的构象,变性态蛋白 质分子会自发的向这个最小能量状态转变。这就是 “热力学假说”。
该理论认为:蛋白质天然构象形成具有协同性, 其能量差别足以区别天然构象和其它构象。大部分蛋 白质的天然构象应是能量最小构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复性有关理论
两个理论都认同:蛋白质的折叠是蛋白质自身分
子内作用的结果,是由于暴露在溶液中的疏水侧链的 疏水作用而互相靠近,形成了具有特定三维空间结构 的蛋白质分子。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

基础生物化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分子中各个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排列和分布。

2.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如果除去变性因素,在适当条件下蛋白质可恢复天然构象和生物学活性。

3.氨基酸的等电点:在一定的PH条件下,氨基酸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相同,即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4.肽平面:多肽链中从一个Ca到相邻Ca之间的结构。

5.DNA的变性与复性:DNA在一定外界条件(变性因素)作用下,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的无规卷曲,这一现象称为变性;缓慢恢复原始条件,变性DNA重新配对恢复正常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6.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当核苷酸单链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时,其A260降低,称减色效应。

7.熔解温度:核酸加热变性过程中,增色效应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熔解温度(Tm)或熔点。

8.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等不同的一组酶。

9.多酶体系:由几个功能相关的酶嵌合而成的复合物,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10.全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的小分子有机物或金属离子组成的有催化活性的酶。

1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区域。

12.亲核催化:酶分子的亲核基团攻击底物的亲电基团而进行的催化作用。

13.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这样就使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列和定向,使之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14.糖异生作用:以非糖物质(如丙酮酸、甘油、乳酸和绝大多数氨基酸、脂肪酸等)为前体合成为葡萄糖的作用。

15.回补反应:由于中间产物的离开,引起中间产物浓度的下降,从而引起循环反应的运转,因此必须不断补充中间产物才能维持循环正常进行,这种补充称为回补反应16.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化合物将高能磷酰基转移给ADP形成ATP的过程。

第3章(2)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第3章(2)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包涵体
在E.coli细胞质内高水平表达的外源蛋白质, 尤其是来自真核生物的蛋白质聚集,会形成不溶 性、无生物活性的聚合物---包涵体。
E.coli包涵体
大肠杆菌中的胰乳酶原包含体电镜照片
包涵体
包涵体形成原因:
• 使用高计量基因和强启动子;
• 大肠杆菌细胞质环境条件,如pH、离子强度、高还原 电位,不同于外源蛋白质正确折叠为最终构象条件;
• 破碎细胞,可耐受较高温度和破碎条件;
• 离心沉淀包涵体,离心力较低,除去碎片;
• 洗涤包涵体,包涵体的目的蛋白质含量为80% 左右, 含有酯类,蛋白,可用含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 盐酸胍、Triton X-100反复洗涤,黏度高时可用溶菌 酶、稀NaOH溶液洗涤,获得较纯的包涵体。
• 目标产物的复原
变性蛋白质在脱离变性剂的环境发生聚集,产生沉淀。
• 在蛋白质复性的同时可使目的蛋白质与杂蛋白质分离,
层析(色谱)复性的一般操作
洗涤液 洗脱液
色谱法复性过程的示意图
凝胶过滤复性
凝胶过滤色谱是以溶液中分子的流体力学 体积大小进行混合物分离的技术。物料在色谱 柱中的保留体积不会超出色谱柱中的溶剂的总 体积,保留时间短,溶质峰相对较窄,容易检 出,灵敏度高。能够把握间隔进料的时间,进 行色谱柱的连续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蛋白质分子大,先从柱子上洗脱,变性剂分子 小,最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复性目的。
谷胱甘肽等使S- S键断裂。
包涵体的溶解
温度一般25℃~30℃,以促进溶解。
在细胞质内形成的包涵体,可采用原位溶 解法。即在发酵结束时向培养基中加入变性剂 和还原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包涵体原位溶解 (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包涵体溶解出来), 再采用双水相萃取除去细胞碎片,获得包涵体 溶解液。

生物化学第三章蛋白质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第三章蛋白质化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大分子,由一条或多条肽链构成,每条肽链都有一定数量的氨基酸按一定序列以肽键连接形成。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2标准氨基酸:是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3、茚三酮反应:是指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等与水合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在570mm波长处存在吸收峰。

4、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既可以给出H+而表现出酸性,又可以结合H+而表现碱性的电解质。

5、兼性离子:即带正电和、又带负电荷的离子。

6、氨基酸的等电点:氨基酸在溶液中的解离程度受PH值影响,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程度相等,溶液中的氨基酸以兼性离子形式存在,且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成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7、单纯蛋白质:完全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

8、缀合蛋白质:含有氨基酸成分的蛋白质。

9、蛋白质的辅基:缀合蛋白质所含有的非氨基酸成分。

10、肽键:存在于蛋白质和肽分子中,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缩合时形成的化学键。

11、肽平面:在肽单元中,羧基的π键电子对与氮原子的孤电子对存在部分共享,C-N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因此,肽单元的六个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称为肽平面。

12、肽:是指由两个或者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分子。

13、氨基酸的残基:肽和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是不完整的,氨基失去了氢,羧基失去了羟基,因而称为氨基酸的残基。

14、多肽:由10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肽。

15、多肽链:多肽的化学结构呈链状,所以又称多肽链。

16、生物活性肽: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肽类物质。

它们多为蛋白质多肽链的一个片段,当被降解释放之后就会表现出活性,例如参与代谢调节、神经传导。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中也有生物活性肽,他们可以被直接吸收。

17、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通过肽键连接构成的酸性三肽,是一种生物活性肽,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

大连理工大学 生物化学_修志龙_综合习题测试二

大连理工大学 生物化学_修志龙_综合习题测试二

综合习题测试(二)一、糖(1)糖的概念及其分类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作用旋光异构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糖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糖蛋白的生物活性糖的鉴定原理一、基本概念糖的生物学功能、醛糖、酮糖、单糖、寡糖、还原糖、构型、构像、变旋、对映体、异头物、糖苷、糖苷键、氨基糖、肽聚糖、脂多糖、糖蛋白、蛋白聚糖、凝集素二、基本问题1. 常见单糖、寡糖、多糖、糖衍生物及特点;2. 单糖的化学性质;3. 还原糖的定性、定量方法;4. 糖肽连键的类型;习题一、判断题1.[ ]人体不仅能利用D-葡萄糖而且能利用L-葡萄糖。

2.[ ]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3.[ ]由于酮类无还原性,所以酮糖亦无还原性。

4.[ ]果糖是左旋的,因此它属于L-构型。

5.[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分子中都有一个还原端,所以它们都有还原性。

6.[ ]从热力学上讲,葡萄糖的船式构象比椅式构象更稳定。

7.[ ]一切有旋光性的糖都有变旋现象。

8.[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水解α-1,4糖苷键,β-淀粉酶水解β-1,4糖苷键9.[ ]糖对于生物体来说所起的作用就是作为能量物质和结构物质。

10.[ ]天然葡萄糖只能以一种构型存在,因此也只有一种旋光度。

12.[ ]构成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二、填空题1、糖是具有_____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

根据其分子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2.蔗糖是由一分子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糖苷键相连。

3.糖苷是指糖的___________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4.糖原和支链淀粉结构上很相似,都由许多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和______两种糖苷键相连。

两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糖原分子比支链淀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生物化学必考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必考名词解释

1.磷酸二酯键:核酸分子中核苷酸残基之间的磷酸酯键。

2.磷酸单酯键:单核苷酸分子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3.核酸一级结构:核苷酸残基在核酸分子中的排列顺序。

4.DNA二级结构:两条DNA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8.增色效应: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的现象。

10.分子杂交:当两条不同源的DNA(或RNA)链或DNA链与RNA链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分子,这种分子称为杂交分子。

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11.Tm值: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急剧增加,当紫外吸收变化达到最大变化的半数值时,此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或变性温度,用Tm值表示。

1.构型和构象:构型是指在大分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中,取代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取向。

构象是指当单键旋转时,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不同的空间排列称为不同的构象。

4.超二级结构:指二级结构单元β折叠股和α-螺旋股相互聚集形成有规律的更高一级的、但又低于三级结构的结构,被称为超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盘旋或折叠,从而形成有规律的构象,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等,这些结构又称为主链构象的结构单元。

维系二级结构的作用力是氢键。

二级结构不涉及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构象。

5.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下,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生物学功能更新换代的过程称为变性。

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恢复原来构象、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的过程称为复性。

11.别构效应:又称变构效应,当某些寡聚蛋白与别构效应剂发生作用时,可通过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改变蛋白的活性,这种改变可以是活性的增加或减少。

协同效应是别构效应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亚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它指寡聚蛋白的某一个亚基与配基结合时可改变蛋白质其他亚基的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生物活性的过程。

蛋白质2

蛋白质2

(3) Temperature
0-40 ℃蛋白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提高而 提高。 温度超过40℃时,由 于热动能的增加导致 蛋白质结构的展开 (变性),蛋白质内 部的疏水基团暴露, 促进蛋白质聚集和沉 淀。
PDI和NSI已被确定为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的法定方法
2.4 影响蛋白质溶解性的因素
(2)盐浓度


“盐溶”(salted in):中性盐的离子在 0.1-1M能提高蛋白质的溶解度。 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 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 “盐析” (salted out)中性盐的离子 大于1M,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并可能 导致蛋白质沉淀。 高浓度盐离子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 使蛋白质失水,聚合沉淀。

3.3.2、化学因素
1.pH
蛋白质所处介质的pH 对变性过程有很大的 影响,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最稳定,溶解度最低, 在中性pH 环境中,除少数几个蛋白质带有正电 荷外,大多数蛋白质都带有负电荷。

酸碱引起的蛋白质变性可能是因为蛋白质溶 液pH值的改变导致多肽链中某些基团的解离 程度发生变化,从而破坏了维持蛋白质分子 空间结构所必需的某些带相反电荷基团之间 因静电作用形成的键。

Seve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pH, ionic strength, type of salts, temperature, and protein conformation, influence the water binding capacity of proteins.
各种蛋白质的水合能力
a f c 0.4 f p 0.2 f N
a: g water/ g protein fC: charged residues in the protein fP: polar residues in the protein fN: nonpolar residues in the protein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3、变性剂的影响
尿素、盐酸胍, 甲基乙酰胺、 尿素、盐酸胍,N-甲基乙酰胺、甲基胺等 蛋白质构象破坏(肽链伸展) 蛋白质构象破坏(肽链伸展) 蛋白质寡聚体解离成亚基(巯基乙醇) 蛋白质寡聚体解离成亚基(巯基乙醇) 有些蛋白质还发生凝集和沉淀 变性机制:破坏氢键??? 变性机制:破坏氢键??? 用途? 用途?
牛胰核糖核酸酶的变性与复性 (rancreatic ribonuclease)
不少蛋白质的变性之所以不可逆, 不少蛋白质的变性之所以不可逆,主要是所需 条件复杂. 条件复杂. 折叠所需的辅因子 解离与缔合条件的掌握 巯基的保护
(二)蛋白质变性和复性的动力学模型 二 蛋白质变性和复性的动力学模型
二态模型:天然态和变性态,之间有一个阀值, 二态模型:天然态和变性态,之间有一个阀值, 可逆体系, 可逆体系,存在平衡
(五)变性蛋白质经过的构象
1、经过盐酸胍变性的蛋白质,肽链完全伸展; 经过盐酸胍变性的蛋白质,肽链完全伸展; 2、经过酸、碱以及热变性的蛋白质,肽链不 经过酸、碱以及热变性的蛋白质, 完全伸展,还保留一部分紧密的构象; 完全伸展,还保留一部分紧密的构象; 3、由高浓度有机熔剂(脂肪醇,氯乙醇等) 由高浓度有机熔剂(脂肪醇,氯乙醇等) 变性的蛋白质,螺旋增加, 变性的蛋白质,螺旋增加,不存在疏水键
(二)变性概念
涉及构象变化, 涉及构象变化,二硫键的断裂及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 吴宪: 吴宪: 天然蛋白质分子从紧密有序的结构 松散无序结构的过程。 松散无序结构的过程。 缺点: 缺点:没有与生物活性的变化联系
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 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使天然蛋白质分子 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 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 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 , 的丧失以及物理、 以及物理 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 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体现生物功能的基础,蛋白质折叠则是形成空间结构的过程。

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的著名学说, 认为蛋白质折叠是受热力学因素控制的. 天然蛋白质处于能量最低(即热力学最稳定)的状态. 一般来说, 天然蛋白质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结构的稳定性也是其保持生物个体功能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所要求的.蛋白质担负着复杂的生化反应, 同时在生物合成以后, 蛋白质本身也经历着繁杂的生理过程. 蛋白质自翻译以后, 还需进行一系列的翻译后过程, 包括跨膜转运、修饰加工、折叠复性、生化反应、生物降解等. 这些过程似乎都伴随着蛋白质的结构转换, 不但受蛋白质肽链自身的热力学稳定性所控制, 而且还受动力学过程控制.变性原因: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变性作用并不引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而是二级结构以上的高级结构的破坏,变性后的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很多,物理因素有高温、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剧烈的搅拌、震荡等。

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胍盐、去污剂、重金属盐(如Hg2+、Ag+、Pb2+等)三氯乙酸,浓乙醇等。

不同蛋白质对各种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蛋白质变性后许多性质都发生了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物活性丧失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是指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激素、毒素、抗原与抗体、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等生物学功能。

生物活性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

有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只有轻微变化即可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

(二)某些理化性质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而产生沉淀,因为有些原来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由于结构松散而暴露出来,分子的不对称性增加,因此粘度增加,扩散系数降低。

(三)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松散,不能形成结晶,易被蛋白酶水解。

3 蛋白质的性质及及研究方法

3 蛋白质的性质及及研究方法


盐析常用的中性盐为硫酸铵;
调节盐析所用的盐浓度和溶液的pH值,可将溶液 中混合的各种蛋白质逐个分开,称为分段盐析法
血浆清蛋白
半饱和 (NH4)2SO4
血浆球蛋白
(2)有机溶剂沉淀法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与水互溶 的有机溶剂,由于这些溶剂与水的亲和力 强,能够破坏蛋白质的水化层,使蛋白质 的溶解度降低而沉淀。
凝胶过滤分离蛋白质
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分子量 (SDS-PAGE)

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所带电 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蛋白质在电场中迁移速度的大小与蛋白质在溶液中

所带电荷、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颗粒大小及形状
有关。

SDS是一种有效的变性剂,它能破坏蛋白质分子中
2、蛋白质的复性 (renaturation)
复性: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经适当处理(如透 析法)将变性因素除去后,可缓慢地重新自发折叠 形成原来的构象,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理化性 质和生物活性,称为复性。
上 世 纪 六 十 年 代 , Anfinsen C. 完 成 了 牛 胰 核 糖 核 酸 酶
Chapter3 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及 分离纯化方法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Protein, as well as it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
缺点:常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2) 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法

蛋白质的性质3

蛋白质的性质3
Hale Waihona Puke 垂直平板电泳水平电泳
二.蛋白质胶体性质
(一)蛋白质胶体特性 由于蛋白质分子量很大,在水溶液中形成直径1-100nm 之间的颗粒,已达到胶体颗粒范围的大小,因而具有胶体溶 液的通性。 (二)蛋白质的水溶液能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的原因: 1.蛋白质多肽链上含有许多极性基团。如:-NH3+、- COO- 、-OH、-SH、-CONH-等,它们都具有高度的亲水性, 当与水接确时,极易吸附水分子,使蛋白质颗粒外围形成一 层水化膜,将颗粒彼此隔开,不致因互相碰撞凝聚而沉淀。 2.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非等电状态时,相同蛋白质颗 粒带有同性电荷,与周围的反离子构成稳定的双电层。使蛋 白质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不致互相凝聚而沉 淀。 蛋白质溶液由于具有水化层与双电层两方面的稳定因素, 所以作为胶体系统是相对稳定的。
q 12× q22
库伦定律: F=
Dr2
F:静电引力 q1, q2:正负电荷量 D:介电常数:正常电荷之间的介质特性 r: 正负电荷之间的空间距离
D20
蛋白质 >100
H2 O 80
乙醇 24
二乙醚 4.3
石蜡 2
F与正负电荷的量成正比
F与D,r成反比
(二)不可逆沉淀 1.定义:在强烈沉淀条件下,不仅破坏了蛋白质胶体溶液 的稳定性,而且也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产生的蛋 白质沉淀不可能再重新溶解于水。由于沉淀过程发生了蛋 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所以又称为变性沉淀。
沉淀方法类别: 1、高浓度中性盐(盐析、盐溶) 2、酸硷(等电点沉淀) 3、有机溶剂沉淀
4、重金属盐类沉淀
5、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 6、加热变性沉淀
(一)可逆沉淀
1.定义:在温和条件下,在沉淀过程中,结构和性质都没有 发生变化,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重新溶解形成溶液,所以 这种沉淀又称为非变性沉淀。 可逆沉淀是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如等电点沉 淀法、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反胶束萃取复性法
反胶束萃取复性与稀释复性相比较
提高复性率的策略
1、二硫键的形成 拥有多重二硫键的蛋白,需要更复杂的再折叠过程, 要求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在最佳的浓度下,以便于二硫 键的形成。 2、小分子添加物
降低蛋白聚集的策略是使用小分子添加剂,如丙酮、乙 酰、尿素、去污剂、蔗糖、短链醇、DMSO和PEG等。 最常用的是L-精氨酸、低浓度(1-2M)尿素或盐 酸胍以及去污剂(SDS)。
蛋白质复性时聚集反应的抑制
复性中最重要的是抑制复性过程的聚集反应。
最常用的是使用聚集反应的抑制剂,其原理:
• 稳定正确折叠蛋白质的天然结构, • 降低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稳定性, • 增加折叠复性中间体的溶解度, • 增加非折叠蛋白质的溶解度, • 减少复性中间体接触发生聚集反应。
蛋白质复性时聚集反应的抑制
第二节 蛋白质变性与 复性
Unfolding and Refolding
变性与复性
• 1931年吴宪教授提出蛋白质变性理论。 若溶液中存在变性剂(酸、碱、盐酸胍、 尿素、重金属、某些有机试剂等)能引起蛋白 质变性。 弱变性条件下,蛋白质部分变性,肽链保 持一定构型;强变性条件下,蛋白质完全变性 肽链伸展成无序随机状态。
包涵体
在E.coli细胞质内高水平表达的外源蛋白质, 尤其是来自真核生物的蛋白质聚集,会形成不溶 性、无生物活性的聚合物---包涵体。
E.coli包涵体
大肠杆菌中的胰乳酶原包含体电镜照片
包涵体
包涵体形成原因:
• 使用高计量基因和强启动子;
• 大肠杆菌细胞质环境条件,如pH、离子强度、高还原 电位,不同于外源蛋白质正确折叠为最终构象条件;
亲合色谱复性
分子伴侣亲合色谱,又称为“折叠色谱”。 为变性蛋白质提供一个中空环状的疏水腔,当 变性蛋白质进入空腔后,可部分避免或完全消 除变性蛋白质分子间的聚集作用,使蛋白质在 疏水环境中进行“结合-释放-再结合”的循环 过程,直到恢复其天然的构象状态。
离子交换色谱复性
原理:变性蛋白质、变性剂及变性液中的其 他组分与离子交换介质间的电荷作用,使它 们吸附在离子交换固定相表面,由于这些组 分与离子交换介质的吸附能力的差别,在洗 脱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吸附-解吸-再吸附的过程, 使变性蛋白质与变性剂逐渐分离,并在吸附解吸的过程中进行复性过程。
操作方式:
1、一次性稀释:
2、分段稀释:一般采用两步法,先将变性 剂浓度降低到一中间浓度,最后再完全除去。 3、连续稀释:变性蛋白质溶液与复性溶液 按一定比例连续混合,复性。 分段和连续稀释法复性回收率高于一次性 稀释
稀释复性法
稀释复性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 复性缓冲液量大,体积大,设备利用率低; • 蛋白质浓度低,产物回收困难; 稀释复性法是其他复性法的基础。 对一个新的包涵体蛋白质复性时,首选的方 法是稀释复性法。
聚集反应抑制剂的种类:
• 可促进蛋白质折叠的小分子添加剂,如盐酸胍 或尿素。在非变性浓度下,是有效的促进剂。 • Zn2+ 和Cu2+可稳定折叠中间体。
• PEG促进折叠复性,PEG与复性中间体特异形 成非聚集的复合物,阻止复性时疏水中间体的 聚集,复合物折叠形成第二个中间体,并不再 与PEG结合。
作用,可有效降低低聚体的形成。
稀释法复性的缺点与改进的方案
稀释法的缺点: 浓度低(ng/ml) 改进的方案: 膜透析复性
体积大(增大20-40倍) 反胶束复性
复性率低(常常<20%)
固相辅助复性
透析复性法
原理:变性剂均为小分子物质,在透析或 超滤时可逐渐透过多孔膜,使变性蛋白质溶液 的变性剂浓度逐渐降低,最后除去变性剂,使 变性蛋白质折叠复性。 包括借助超滤实现复性的透滤复性法。
促进与维系蛋白质折叠和天然构象的作用力
• 盐键
多肽链上的众多带正负电荷的侧链基团之间或与环境
中的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对蛋白质的稳定性有较 大影响,在蛋白质构象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 二硫键 是侧链基团之间唯一的共价键,对蛋白质天然构
象及折叠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体具有很强的稳定作用,
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a)直接表达产物: 1,细胞裂解,包含体 分离; 2,变性;3,再折叠。 图中代表具有二硫键的 情形,R代表—H或SO3-;(b)融合蛋白:1, 2同(a),3,释放重 组肽链;4,再折叠。
蛋白质的复性
目前发展滤复性
• 色谱法复性:
凝胶过滤色谱复性、
离子交换色谱复性 、
• 破碎细胞,可耐受较高温度和破碎条件;
• 离心沉淀包涵体,离心力较低,除去碎片;
• 洗涤包涵体,包涵体的目的蛋白质含量为80% 左右, 含有酯类,蛋白,可用含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 盐酸胍、Triton X-100反复洗涤,黏度高时可用溶菌 酶、稀NaOH溶液洗涤,获得较纯的包涵体。
• 目标产物的复原
复性:就是脱除变性剂使溶解的包涵体蛋 白质的伸展肽链折叠成正确的空间结构。 • 在复性过程中,处于伸展状态的肽链,因暴 露在外面的疏水侧链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 使这些分子很容易发生聚集反应,形成沉淀, 这是大多数蛋白质复性率低的主要原因。
蛋白质的复性
蛋白质的折叠复性过程及聚集体的产生
图3-15 大肠杆菌胞质中 蛋白复性的一般过程
• 抗剪切和较高温度,对破碎细胞方法和条件要求低;
• 包涵体密度大,易分离;
• 包涵体的蛋白质纯度较高;
• 后续蛋白质分离纯化较容易。 不利方面: • 需变性复性; • 活性蛋白质收率低。
包涵体的分离
• 要分离具有活性的蛋白质,要经历下列步骤: • 破碎细胞——分离出包含体——溶解包含体——目
标产物的构型复原。
各种色谱复性方法的比较
• 凝胶过滤色谱(SEC)复性法:复性分离过程中, 变性蛋白质分子逐渐变小,柱负荷小,产物 浓度低,复性分离时间长,效率较低。
• 离子交换色谱(IEC)复性法:柱负荷大,分离 效果尚好,最常用的变性剂盐酸胍在柱保留, 影响柱容量,且往往与蛋白质一起洗脱,使 盐酸胍的使用受到限制。
亲合色谱复性
原理:是利用配体与目标蛋白质之间的特异亲 合作用,使变性蛋白质分子保留在柱的顶端与 变性剂分离,而后在洗脱过程中进行复性。 依使用的配体,用于复性的亲合色谱有: 抗体亲合色谱、金属亲合色谱(IMAC)、 脂质体亲合色谱和分子伴侣亲合色谱等。
亲合色谱复性
以金属离子为配体的亲合色谱复性法
谷胱甘肽等使S- S键断裂。
包涵体的溶解
温度一般25℃~30℃,以促进溶解。
在细胞质内形成的包涵体,可采用原位溶 解法。即在发酵结束时向培养基中加入变性剂 和还原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包涵体原位溶解 (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包涵体溶解出来), 再采用双水相萃取除去细胞碎片,获得包涵体 溶解液。
蛋白质的复性
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促进与维系蛋白质折叠和天然构象的作用力
作用力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
• 疏水相互作用
多肽链处于水环境时,其非极性侧链基团为避开
极性分子而形成疏水核心,是“疏水折叠”。
• 氢键
蛋白质内有非常多的氢键,不同氢键对蛋白质构
象的影响大小也不同,至少在二级结构,如α-螺旋 和β-折叠的形成与维系起重要作用。
稀释复性法

伸展蛋白质分子的聚集反应是两个分子或多 个分子之间的反应,属于二级以上动力学反应, 而正确折叠反应是单个蛋白质分子的自我组装 过程,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 聚集反应与蛋白质浓度的关系更大。在低浓 度进行复性有利于控制聚集反应。

• 通常,复性的蛋白质浓度为10~50μg/mL。
稀释复性法
蛋白质复性时聚集反应的抑制
• 表面活性剂,尤其是离子型或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 Triton X-100、磷脂、十二烷基麦芽糖苷、磺酸甜 菜碱等对蛋白质复性有促进作用。 • 多离子化合物,如肝素,可促进蛋白质的折叠复性, 且有稳定蛋白质天然构型的作用。
• 短链醇类、高渗物,如乙醇、甘油等对蛋白质有稳定
各种色谱复性方法的比较
• 亲合色谱(AFC)复性法:因蛋白质与介质有特 异的相互作用,变性蛋白质分子间聚集反应少, 使原不可逆折叠的蛋白质变成可逆。但使用范 围窄,分子伴侣昂贵,时间长。 色谱复性方法的问题:
• 在复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聚集形成沉淀, 使色谱柱的阻塞,柱压很快升高,报废。 • 放大困难。
如以Ni2+为亲合配体,可与末端标记有组 氨酸的蛋白质分子有特异的亲合作用,而这种 作用又不受强变性剂的影响,可用于重组蛋白 质的复性。
亲合色谱复性
脂质体亲合色谱复性
脂质体作为配体用于蛋白质复性的原理是: 局部变形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类似于融球状态,与 具有天然蛋白质相似的二级结构,此时,蛋白质 分子仍然具有强的疏水表面,可同脂质体的脂质 双层作用,以帮助蛋白质进行复性。
变性蛋白质在脱离变性剂的环境发生聚集,产生沉淀。
• 在蛋白质复性的同时可使目的蛋白质与杂蛋白质分离,
层析(色谱)复性的一般操作
洗涤液 洗脱液
色谱法复性过程的示意图
凝胶过滤复性
凝胶过滤色谱是以溶液中分子的流体力学 体积大小进行混合物分离的技术。物料在色谱 柱中的保留体积不会超出色谱柱中的溶剂的总 体积,保留时间短,溶质峰相对较窄,容易检 出,灵敏度高。能够把握间隔进料的时间,进 行色谱柱的连续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蛋白质分子大,先从柱子上洗脱,变性剂分子 小,最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复性目的。
• ②机械破碎——膜分离除可溶性蛋白——变 性剂溶解包含体——除变性剂复性;
• 路线②应用膜分离技术,用微孔膜除去可溶 性蛋白质,但细胞碎片和包含体一起被膜挡 住,难以分开;而且膜的堵塞和浓差极化常 常导致可溶性蛋白质的滞留。优点:封闭式 操作,不污染环境也不受环境污染,能量消 耗也比离心法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