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
高一音乐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
高一音乐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高一音乐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高一音乐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高中音乐走进非洲教案,提供全面的高中音乐走进非洲教案信息,希望对您有用!高中音乐走进非洲教案篇一:高一音乐_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走进非洲与美洲实习老师:汪明指导教师:肖江华(高中音乐走进非洲教案)实习班级:高中一年级378班课题:走进非洲与美洲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非洲与北美洲音乐,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
充分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里。
2、了解两大洲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部分演奏乐器。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能用英语学唱《什锦菜》。
教学重难点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思路本节音乐课将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作为鉴赏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听、唱、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升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查找非洲、美洲的相关材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一段《达人秀》街舞视频片段。
师:街舞的起源来自激情活力的非洲二、非洲民间音乐篇1、与非洲有关的常识简介:(展示非洲特色景点图片)教师小结:非洲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北部为“白非洲”,南部为“黑非洲”。
非洲的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多样,音乐是非洲的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劳动、祭祀、集会、节庆、礼拜、婚嫁、丧葬等活动都离不开音乐。
2、走进非洲音乐:A:非洲的主要乐器竹筒琴、马林巴、拇指钢琴(稍作介绍,音频欣赏)非洲音乐灵魂—鼓师:带问题欣赏《非洲赞歌》(音乐特色、使用乐器、乐句特点)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
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
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非洲与美洲的音乐,感受这两个洲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2、结合图片,认识具有特色的乐器,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的音色体验当地的人们歌舞时的心情。
3、学唱黑人或印第安人的民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美洲音乐是印第安音乐、非洲黑人音乐和欧洲音乐的结合体。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人口居世界第三位有七百多个不同的民族。
现代不少学者甚至认为, 非洲有可能是人类的真正摇篮。
非洲的音乐非常古老, 乐种非常丰富, 但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影响, 非洲的音乐在显示了个性之后, 共性也显而易见。
如鼓乐中的节奏多由单纯的节奏不断 " 交替 " 或" 冲突 " 而产生丰富的变化 ,旋律则与语言音调紧密结合。
(二)、欣赏非洲民间音乐:(多媒体播放音乐并展示画面)1、《马达加斯加竹筒琴演奏》(1)作品简介: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大岛,岛上盛产竹子,当地人利用竹子发明了演奏方法特殊、声音极为优美的竹筒琴。
这种琴长约一米四,有搪瓷杯那样粗, 一般张有十三条弦,琴身大,还可增装琴弦,琴弦的头尾固定在竹筒的两端,绕竹筒一圈,然后按音的高低用很小的竹段 (琴码)分隔成长短不一的弦段。
最长的弦在中间, 亦即最低的音在中间,再向左右排列音阶,用双手抱着演奏。
(2)欣赏作品。
2、《我的祖国》(1)加纳简介:加纳国在西非洲南部, 濒临几内亚湾,人口1048万, 国内有阿散蒂人、莫西人等。
1471年葡萄牙人侵入 ,掠夺黄金 ,沿海一带被称为黄金海岸。
1901年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人民备受奴役,至1957年独立,1960年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除黄金外,该国的可可产量为世界第一位。
(2)作品简介:《我的祖国》表达了加纳人民热爱祖国之情、保卫祖国之心,祝祖国繁荣之愿。
全曲可分为两个部分。
《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
《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教学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1、高中音乐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3、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表演活动,让鉴赏课不单一、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三节《走进非洲与美洲》的第一部分。
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
由于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得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特色乐器、节奏特点和现代非洲音乐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教法与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地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鼓乐模拟、节奏模仿、旋律模唱、歌舞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中音乐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三 走进非洲与美洲 非洲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三、走进非洲与美洲——非洲民间音乐一、学习目标(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歌舞的风格特点,并能表述出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二)愿意参与唱、奏、跳的实践活动,从而探讨非洲歌舞音乐中歌曲乐器舞蹈三个方面的音乐特点,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初步学会辨别民间音乐的方法。
(三)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
(四)鼓励学生自主自愿地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和学习非洲民间音乐。
二、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体验非洲歌舞特点、在参与实践中了解非洲音乐功能;感受打击乐的节奏。
难点:认识非洲部分打击乐器,辨别乐器音色,感受体验节奏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电影《我是谁》音乐舞蹈片断录像:非洲民间狩猎场面音乐录像片段非洲庆祝仪式歌舞场面录像片断乐曲:马达加斯加竹筒琴演奏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纳米比亚弦弓弹唱四、教学资源建议(一)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几件打击乐器,备学生实践活动中使用。
(二)准备电影《我是谁》中非洲音乐歌舞片段,上课时供学生体验并能主动模仿。
(三)教师搜集有关非洲歌舞音乐的资料,并充分利用教材上多种非洲音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基本结构,聆听乐器音色。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练习法、模仿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分析综合法、发现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给学生关键词“非洲”设问:由这个词你们想到了什么?回答:非洲的风土人情,……,非洲的音乐等。
引出非洲音乐(二)通过影片《我是谁》,初步感受非洲音乐1、播放影片中舞蹈片断学生初步感受非洲音乐舞蹈特点,简单描述自己对这种音乐舞蹈的认识。
2、播放影片中鼓乐片断请学生总结出影片中鼓点基本节奏,并试拍出节奏型,领略非洲音乐节奏特点。
(三)赏析非洲民间歌舞音乐1、分别播放“非洲民间狩猎场面音乐录像片段”和“非洲庆祝仪式歌舞场面录像片断”感受并总结非洲民间音乐舞蹈特点特点:旋律相对简单,多为群体性音乐,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音乐即兴性的内容较多,肢体节奏感强、动作夸张……2、试演奏非洲鼓3、教师带领学生尝试学习非洲舞蹈基本动作4、引领学生模仿表演非洲歌舞随电影《我是谁》片断,以“基本动作”为基础、在学生非洲鼓的伴奏下自由舞蹈。
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三走进非洲与美洲【全国一等奖】
2017年甘肃省“一师一优课”音乐教案《非洲歌舞音乐》兰州民族中学魏薇【课题】非洲歌舞音乐【教学理念】“非洲歌舞音乐”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陌生的同时学生也会感到新奇,因此要抓住好奇心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研究和实践,设计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艺术实践以及创新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的核心是聆听原始音乐、分析歌舞音乐、节奏创编等活动,通过跳、唱、打、创编由浅入深、由易而难、逐步感知、体验非洲歌舞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的概况和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了解非洲音乐是融歌唱、伴奏、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感受非洲独特的音乐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导入激趣、体验导趣、实践渗趣等环节,并运用多媒体和学生充分参与,使学生体验和感受非洲“舞”、“歌”和“鼓”独特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和神秘魅力,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歌舞和鼓乐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非洲鼓乐基本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课礼仪,师生问好。
2、请同学们围成一圈,跟随音乐跟随老师跳一段舞蹈。
师问:同学们感受到音乐和舞蹈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师导:非洲大陆有着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文化,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神秘的非洲大陆,让我们一同去聆听那古老而又纯朴的原始音乐。
3、揭示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二、走进非洲歌舞音乐㈠、舞之魅——非洲舞蹈1、介绍非洲舞蹈的起源2、非洲舞蹈的分类和特点:①、民间娱乐性舞蹈欣赏《约鲁巴阿杰舞》特点:一般没有固定的程式,不受时间、场合和人数的限制,带有明显的娱乐性和即兴性。
②、传统仪式性舞蹈欣赏《我是谁》片段特点:在一定的场合和时间,按一定的程式并带有某种目的而跳的舞蹈,有敬神舞、驱邪舞、狩猎舞、丰收舞求雨舞等。
11走进非洲与美洲11
课题
走进非洲与美洲
共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非洲与美洲音乐,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充分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里。
2、了解两大洲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部分演奏乐器。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a.图片和乐器简介b.观看《马达加斯加竹筒琴演奏》c.小结:让学生了解竹筒琴是马达加斯加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当地人称为“瓦利哈”(valiha)。
B.津巴布韦拇指钢琴
a.图片和乐器介绍b.观看《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c.小结:让学生了解拇指钢琴是津巴布韦最重要的乐器,在非洲非常流行,被人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非洲人称为“姆必拉”(Mbira)
四.课堂总结
1.翻开非洲和美洲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2.但音乐文化却跨越了辽阔的大西洋,成为两大洲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成为两大洲人民共同的最美的语言。3.生活在中国的人民是幸福的,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课
后反思
2.欣赏音乐介绍了美洲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美洲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A.歌曲《白桦林是个好地方》
a.设问:1.通过视频播放,你能看到些什么?你听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b.观看《白桦林是个好地方》
c.回答刚才提Biblioteka 的问题。d.通过欣赏《白桦林是个好地方》,引出朴树的《白桦林》,教师利用吉他这件乐器为学生做展示。与学生再次互动起来。
3.看地图,带领学生踏上去非洲和美洲的音乐旅程。
二、非洲民间音乐篇
1.与非洲有关的常识简介:非洲有极为丰富的民间音乐,音乐是非洲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劳动、祭祀、集会、节庆、礼拜、婚嫁、丧葬等活动都离不开音乐。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走进非洲与美洲》说课稿(2)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走进非洲与美洲》说课稿(2)湘版高中音乐鉴赏《走进非洲与美洲》说课稿(2)《非洲文化之魂——充满活力的非洲音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走进非洲与美洲》的第一课时内容——非洲民间音乐。
我设计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非洲音乐中的“鼓”为轴,以了解“歌、乐、舞”特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参与练习,体验非洲音乐的独特魅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及“鼓”在非洲的地位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和体验,感受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探究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说教法、学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1、以情为主,创设一种融“听、唱、练、视、感”为一体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学生。
2、设计欣赏和模仿活动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深刻体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3、在每一段音乐欣赏前,围绕音乐设计具有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欣赏与探讨、模仿与练习、拓展与探究四个部分。
A、听、唱、辨导入:1、让学生“听”教师现场演唱一段由鼓伴奏的非洲歌曲片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活跃课堂氛围,并对这个音乐留下初步印象。
2、邀请学生“唱”这首歌曲,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感受这个音乐的特别,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能为分析节奏与旋律特点,做好铺垫。
3、通过让学生“辨”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激发学生探究心理,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程序前,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个知识点——非洲音乐的界定。
B、欣赏非洲歌曲——《非洲赞歌》在欣赏、感受音乐特点的同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以下几个方面:、伴奏乐器的音色怎么样?歌曲的演唱情绪如何?、音乐旋律与节奏有什么特点?、音乐与语言有什么联系?通过聆听、思考后,让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说出伴奏乐器的音色清脆、明亮后,教师再介绍歌曲伴奏乐器——“马林巴琴”,再问音乐还有其他特点吗?能引起同学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音乐_三走进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上课之前先欣赏一段非洲鼓表演片段,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走进非洲与美洲》二、走进非洲,了解非洲民间音乐1、非洲民间音乐概况2、认识非洲鼓并详细介绍,大体认识竹筒琴、拇指钢琴和弦弓乐器等3、欣赏两个关于非洲鼓表演的课堂教学实录4、打一打非洲鼓,感受这种乐器的魅力三、走进美洲,了解美洲民间音乐1、美洲民间音乐概况2、听赏美国乡村音乐《什锦菜》3、欣赏加拿大民歌《晒稻草》4、学唱印第安民歌《白桦林好地方》5、跟着钢琴伴奏,边唱边击打非洲鼓伴奏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一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课《走进非洲与美洲》,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美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所以分成两节课来完成,今天先来讲一讲非洲与美洲的民间音乐。
通过听一听,打一打,唱一唱等环节,提升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首先学习本课,对世界多元文化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音乐鉴赏与分析、击打乐器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意识。
欣赏完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之后,要对两大洲的民间音乐文化基本特征及表现形式有个大体了解,认识非洲的几件具有典型代表的乐器。
1、课堂气氛热烈。
欣赏环节学生好奇心强烈,音乐与视频相结合,使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
2、学生的参与性较高。
通过节奏练习,拍手、击打非洲鼓,分组练习与合作等环节,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气氛。
3、认识了非洲的几件典型器乐,欣赏了美洲的几首好听音乐,从而对两大洲的民间音乐文化有了一个大体的认知和理解。
4、学唱环节。
通过听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音乐旋律,然后老师弹奏钢琴,请同学们唱一唱、打一打,(边唱歌边击打非洲鼓,增加音乐的趣味性)。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一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课《走进非洲与美洲》,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美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所以分成两节课来完成,今天先来讲一讲非洲与美洲的民间音乐。
高中音乐《走进非洲音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非洲的歌曲、舞蹈、乐器的欣赏与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的方法来学习非洲音乐、感受非洲音乐中节奏的独特魅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初步掌握非洲鼓的基本节奏。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2、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掌握非洲鼓中简单的基本交织节奏。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欣赏视频--2018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主题歌《兄弟》1. 这个国家属于世界上哪个地区?(非洲)2. 这是一首什么主题的歌曲?(中非友谊)3、话说非洲: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非洲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当然,它的美丽神奇同样也蕴含在非洲的音乐里面。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样一首中非友谊歌曲,一起走进非洲,走进非洲音乐(出示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小常识--介绍非洲从音乐风格看,非洲音乐大致以撒哈拉沙漠为界。
沙漠以北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其风格与西亚的阿拉伯音乐相近。
沙漠以南的非洲原住民为黑人,黑人中民族和部落繁多,民间音乐形态各异。
欣赏非洲歌曲《依呀呀噢咧噢》,这是一首扎伊尔民歌,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领袖的赞扬。
引导学生总结出歌的特点:1、节奏感(强)2、歌词 简单(重复)3、伴奏乐器以(鼓)为主。
1、非洲被称为“热情奔放的歌舞之乡”。
强调歌舞在非洲的重要性。
2、欣赏两段非洲歌舞视频,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舞的特点: (1)(鼓)乐器在非洲黑人舞蹈中起着引领的重要作用。
(2) 群体性和模仿性:动作主要模仿农事、狩猎、战争等活动,反映的 内容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3) 粗犷奔放、律动性强:甩动头部、抖动肩部、摆动胯部、扭动臀部、 拍手、跺脚等。
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三走进非洲与美洲得奖
《非洲音乐》教案(金陵中学沈阳)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非洲音乐的特点,理解非洲音乐是人类音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 通过节奏模仿与合作练习,引导学生理解非洲音乐节奏最重要的方面——“拍感”;能感受非洲音乐节奏中的重音位移、节奏错位和复合节奏。
3.通过教学,学生能大致总结出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了解非洲音乐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音乐产生过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对非洲音乐特征的感受与分析,而难点在于对非洲鼓乐复杂的节奏形态的认知、练习与掌握。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非洲的印象。
(生回答)结合PPT讲解非洲,一组姚明去非洲的图片等。
(2)“非洲音乐”概念的界定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角度来看它往往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即通常说的黑非洲,这是由于北非与西亚同属于阿拉伯地区,无论从历史、民族、语言、宗教,还是从文化方面来讲,北非与西亚的联系要比与黑非洲更为密切,因此非洲音乐通常是界定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我们今天就从非洲的舞,非洲的鼓和非洲的旋律三个最有特点的方面来学习了解非洲音乐。
2、非洲的舞(1).观看视频一,《我是谁》中的片段南部非洲的土著舞蹈基本沿袭着非洲的传统狂欢型舞蹈风格,在表演时土著居民会在身上涂满黑白相间的花纹,穿上各种彰显着粗犷气质的兽皮衣裙,头插漂亮的羽毛,全身上下缀满贝壳、兽骨等饰品,在非常具有节奏的兽皮大鼓的伴奏下,一边集体呐喊,一边在篝火中翩翩起舞。
这是一个和非洲原始宗教有关的,祈求平安祝福。
(2)观看视频二,非洲儿童舞蹈场面非洲人轻松自然,毫不费力的表演,浑然一体,这样的能力得利于从出娘胎就开始的文化熏陶,在此环境中长大,非洲人基本上都练出一种音乐的本能,使他们毫不费力就加入音乐中。
(3)观看视频三,非洲舞在欧美舞蹈是一种体态语言,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传承,非洲热带大陆的黑人舞蹈,节奏强烈,动作千变万化,场面气氛热烈,在黑非洲的文明中,形成一套独特的传承文化信息的体态语言,正是其鲜明的特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他们的舞蹈动作。
高中音乐走进非洲和美洲北美洲音乐PPT学习教案
2、节奏相同: 0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3、材料节省,曲调简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气呵成,和弦鲜 明
第4页/共11页
歌曲分析:音乐材料精炼,保留 了某些古印第安人的特征,强调 了主音6的稳定性,但余味深长, 令人回味不已。
第5页/共11页
《深深的河》(美国黑人歌曲)
高中音乐走进非洲和美洲北美洲音乐
会计学
1
美国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 世纪20年代,它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 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 来。 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它带 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主要以家乡、失恋、流浪 等为题材, 演出场所主要在家里、教堂和乡 村集市,有时也参加地区性巡回演出。
第7页/共11页
1、歌舞剧是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灵魂。
2、拉丁美洲音乐的节奏很有特点,风格 鲜明,式样丰富,具有充沛的活力、沸腾 的热情和浪漫的情调。
3、除源于欧洲的圆舞曲(华尔兹)外, 现在世界上主要流行的舞蹈大都产生于这 一区域,如古巴的伦巴、阿根廷的探戈、 巴西的桑巴等。
第8页/共11页
第9页/共11页
探戈 伦巴 桑巴
探戈(tango)是一种双人舞蹈,源 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 郊,结合了美洲、欧洲、非洲 的多种文化因素。
伦巴源于黑人的民间舞蹈,在古 巴盛行。
桑巴是一种集第1体0页/共性11页的交谊舞蹈, 是巴西民间最流行的民间舞蹈。 这种舞蹈以鼓、锣等打击乐伴
感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11页
生活在全世界的黑人由于语言不同,信仰不 同,他们对“主”和“天国”非常虔诚, 至死不渝。不少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后,对 故土的怀念依然十分强烈,而且一代一代 的人都继承这一传统,所以在美国黑人社 区才会流行这样的怀旧歌曲。
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三走进非洲与美洲【市一等奖】
非洲乐韵南通市小海中学刘超教学目标:1.在欣赏、模仿学唱等过程中,初步感受非洲歌曲、非洲鼓乐和非洲舞蹈的艺术魅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经积累的欣赏体验,积极学唱歌曲《依呀呀欧雷欧》、参与欣赏鼓乐片段和影片《我是谁》中的非洲舞蹈片段等活动,并能概括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参与模仿敲击非洲鼓乐的节奏,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拉近学生与非洲音乐的距离,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教法:情境教学法、视听欣赏法、模仿演唱法等。
学法:情境学习法、视听欣赏法、参与体验法、探究合作法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敲鼓的形式相互问好、导入2.点题:非洲乐韵二、新课教学(一)初步感受:1.教师击鼓范唱《依呀呀欧雷欧》,初步感受下非洲音乐。
(二)初步探讨:1.出示四个任务,每组领一任务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自由选择,讨论(三)合作学习及展示1.非洲歌曲(1)学生展示、完成任务一:模唱歌曲中你熟悉的乐句(2)学唱歌曲《依呀呀欧雷欧》,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特征(3)出示任务二:根据欣赏、实践后的感受,初步分析非洲歌曲特征(4)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展示(5)归纳总结非洲歌曲的特征2.非洲鼓乐(1)任务三:根据已有知识和阅读材料,初步分析非洲鼓乐。
(2)学生展示对非洲鼓乐的初步印象。
(3)欣赏非洲鼓的形状,了解其功能。
(4)欣赏鼓乐演奏视频,学生尝试模仿。
(5)分析并练习鼓乐中的典型节奏型:跨节奏。
(6)欣赏鼓乐演奏视频,从中归纳鼓乐的特征(7)学生尝试用非洲鼓演奏。
(8)归纳总结非洲鼓乐的特点3.非洲舞蹈(1)出示任务四:根据已有知识和阅读材料,初步分析非洲舞蹈(2)学生展示对非洲舞蹈的初步印象,并做示范动作(3)欣赏《非洲舞》视频,初步感受非洲舞的特征(4)师生表演(5)欣赏影片《我是谁》中的两段非洲舞蹈片段,归纳非洲舞蹈的分类(6)归纳总结非洲舞蹈特征三、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简单、朴实,但它又是丰富多彩的,它充实着非洲人们的生活,也给全世界欣赏它的人们带来震撼。
教案
走进非洲与美洲实习老师:杨尚军原任课老师:赵峰老师实习班级:高一381班教学课题:走进非洲与美洲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美洲的民间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音乐风格特点,同时了解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部分演奏乐器。
2、通过音乐鉴赏,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如排箫、钢鼓等);了解绚丽多姿的歌舞音乐是美洲音乐的灵魂。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从而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与掌握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
难点:用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分析拉丁美洲各国的音乐特点。
教学内容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走完了亚洲的民间音乐,这节课老师将带大家走进非洲和美洲,欢迎同学们参加由老师带团的美洲音乐旅行团,跟我一起跨过大西洋,到另一块让人神往的“新大陆”——美洲。
去探寻那古朴而又神秘的音乐,去聆听夸越大西洋的美妙旋律。
伴随着刚才的这首歌我们到达了北美。
(放《昨日重现》)二、北美民间音乐师:刚才放的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通过刚才的歌曲我们来到了北美,我们先来看一下北美的一些相关介绍。
(放北美地图和北美简介的介绍)师: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北美的很多国家都是移民的国家。
自从“新大陆”被发现之后,欧洲移民大量涌入北美,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音乐文化,其中英国音乐的影响最大。
最早期移民者从欧洲大陆来北美。
然后开始向西部拓荒,他们总是怀有多多少少的思乡之情,包括在西部生活的过程当中他们心中各种各样的情感,对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困苦、郁闷、欢乐、惆怅等等各种情感都靠着这种本土的音乐来抒发。
我们先来看一下北美洲传统音乐的特征,再看北美原住民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从欧洲、非洲和世界其它地方迁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的传统音乐体裁、乐器及其音乐。
(放北美洲传统音乐的特征和北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欧洲移民、非洲黑人移民的传统音乐体裁和乐器。
走进非洲音乐课堂教案及反思
走进非洲音乐课堂教案及反思主题:走进非洲音乐课堂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非洲音乐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2. 学习并演奏一首非洲音乐作品。
3. 增强学生对音乐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对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案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活动及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非洲音乐的概念,并展示一段非洲音乐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他们对非洲音乐的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分享知识和经验。
2. 探索非洲音乐(15分钟):- 分小组向学生分发有关非洲音乐的资料,让他们自主阅读并讨论。
- 指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非洲音乐的起源、常见乐器、节奏特点等。
3. 学习非洲音乐作品(15分钟):- 选择一首简单的非洲音乐作品,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
- 教授学生乐器的演奏技巧和特点,并指导他们演奏歌曲的节奏部分。
4. 合作学习与演奏(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一种乐器。
-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和合作,并逐渐将各部分乐器的演奏整合起来。
- 指导学生注意合奏的节奏和协调性。
5. 反思与分享(10分钟):- 鼓励学生反思今天的学习经历,分享他们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成就感。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非洲音乐视频或音频资料。
2. 关于非洲音乐的阅读材料。
3. 选择的非洲音乐作品的歌曲背景和歌词。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合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对非洲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反思文字或口头表达。
教案延伸:1. 邀请非洲音乐专家或艺术家来学校讲解非洲音乐,并展示他们的演奏技巧。
2. 组织学校音乐会或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在学习非洲音乐方面的成果。
教案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小组合作和合奏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高中音乐教案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走进非洲与美洲.docx
高中音乐教案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走进非洲与美洲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三,走进非洲与美洲《非洲民间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对非洲民间音乐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2,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的方法来学习非洲民间音乐,感受非洲民间音乐中节奏的独特魅力.3,初步掌握非洲鼓乐基本节奏并进行简单的创编.教学难点和重点:1,感受非洲民间音乐中重复性节奏模式和复合节奏模式.2,理解非洲民间音乐节奏最重要的方面——"拍感".3,非洲鼓乐基本节奏的掌握和简单的创编.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走进非洲民间音乐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片段并介绍非洲鼓.2,非洲音乐中的节奏.三,非洲民间音乐与世界音乐四,课后探究五,课后总结非洲音乐的概念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是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角度来看,往往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即:通常说的"黑非洲".因此,我们将非洲音乐界定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黑人音乐范围以内.非洲民间音乐欣赏:1,体会音乐中出现最多的节奏型.2,尝试模仿出这段音乐中的典型节奏.《鼓舞》在非洲音乐中,鼓是应用最多的乐器,不仅可以作为舞蹈伴奏,甚至可以作为语言和信息传达的工具.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得上的,被称为非洲音乐之魂.非洲民间音乐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独奏和重奏鼓的节奏复杂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集体击鼓或一个人同时击多只鼓时,鼓声气势磅礴,有如万马奔腾,雄壮激越.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非洲音乐中的节奏非洲人喜爱打击乐,音乐多由起音强,互不相连的音响组成,他们突出运用节奏这一因素,喜欢用有规律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或敲击乐器来表明节拍,节奏复杂多变,不同的节奏型交替频繁.非洲音乐中的节奏左手14右手123456右手135左手123456非洲音乐中的复合节奏A1 2 3 (四拍模式) B1 2 3 4 (三拍模式) 《加纳的阿克拉大学盖邮戳》C1 45 7 910 (复合节奏)非洲音乐中的拍感123456A123456B123456非洲音乐在节奏上通常是极有拍感的,而且音乐的重拍一般不会落在第一拍上.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吧!12345678A12345678B12345678C12345678《非洲鼓》1,非洲音乐与踢踏舞踢踏舞受黑人传统击鼓节奏的影响,音乐节奏丰富多变,舞蹈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自娱性,开放性和挑战性.2,非洲音乐与爵士音乐.布鲁斯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布鲁斯后来一方面被爵士乐吸收,成为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作为通俗音乐的一个分支自身还在民展,并继续影响爵士乐.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课后探究:除了踢踏舞和爵士音乐,还有哪些音乐形式受非洲音乐的影响总结:非洲音乐具有最朴实无华,最纯真的特点,其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的节奏,是世界音乐的宝贵资源,非洲是节奏的故乡,非洲音乐的节奏带给世界音乐许多灵感.相信课后许多同学会对非洲音乐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进而有更深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非洲与美洲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非洲与北美洲音乐,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
充分认
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里。
2、了解两大洲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部分演奏乐器。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能用英语学
唱《什锦菜》。
教学重难点
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思路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走进非洲与美洲》。
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北美及拉丁美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
结合教学设计,本节课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北美洲民间音乐。
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音乐。
本节音乐课将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作为鉴赏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听、唱、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升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查找非洲、美洲的相关材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幻灯的形式播放一段《破铜烂铁打着玩--厨房打击乐》视频片段,为本节课营造氛围。
二、非洲民间音乐篇
1、与非洲有关的常识简介:
教师:先请同学将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非洲的常识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简介有关知识。
教师小结:非洲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北部为“白非洲”,南部为“黑非洲”。
非洲的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多样,音乐是非洲的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劳动、祭祀、集会、节庆、礼拜、婚嫁、丧葬等活动都离不开音乐。
2、欣赏音乐:
教师:同学们介绍了非洲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非洲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A :“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的民间乐曲。
(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以及乐器简介。
)
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被人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的拇指钢琴的声音,让我们在这古老的乐曲声中穿越时空,去倾听神秘自然的声音。
学生:听,感受。
了解拇指钢琴。
B:欣赏“非洲赞歌”
教师: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
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
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
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
比如《非洲赞歌》
学生:听,感受节奏,感受人们歌唱时的心情。
3、心动不如行动
A、教师示范,模仿打击节奏。
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① 4/4 X X X X |
② 4/4 XX X X X |
③ 4/4 X X X XX |
④ 4/4 X . X X X |
(加红体为节奏的重拍。
)
B、教师组织学生同时打击节奏,并鼓励学生自主创编节奏打击。
强调学生注意打击时的速度和重音的位置。
4、学生讨论非洲音乐的特点。
5、教师概括非洲音乐特点:
a、口头传唱、即兴创造,
b、节奏多变、风格独特,
c、以打击乐器特别是鼓为主,鼓为非洲音乐的灵魂。
三、美洲民间音乐篇
欢迎同学们参加美洲音乐旅行团,跟我一起跨过大西洋,到另一块让人神往的“新大陆”——美洲。
去探寻那古朴而又神秘的音乐,去聆听夸越大西洋的美妙旋律。
1、课件展示美洲地图,和着《昨日重现》的旋律达到美国。
教师简介有关知识。
(北美主要包括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
在“新大陆”被发现之前,当地的主要居民是印第安人,后来欧洲移民大量移入北美,非洲黑奴也被源源不断的贩运到此,因此美国和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
)
美国民间歌曲
A.《什锦菜》美国乡村音乐。
教师:“新大陆”被发现以后,欧洲移民大量涌入北美,同时也带来了他们
的音乐文化,其中英国音乐的影响最大。
最早期移民者从欧洲大陆来美国。
然后开始向西部拓荒,他们总是怀有多多少少的思乡之情,包括在西部生活的过程当中他们心中各种各样的情感,对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困苦、郁闷、欢乐、惆怅等等各种情感都靠着这种本土的音乐来抒发。
学生:听赏时,尝试用英文来演唱这首歌。
B.《深深的河》美国黑人歌曲
教师:生活在全世界的黑人由于语言不同,信仰不同,他们对“主”和“天国”非常虔诚,至死不渝。
不少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后,对故土的怀念依然十分强烈,而且一代一代的人都继承这一传统。
所以在美国黑人社区才会流行这样的怀旧歌曲。
在听时要把握怀念和怀旧这样的主题,来感受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
2、欣赏《晒稻草》(加拿大歌曲)和《白桦林好地方》(加拿大印第安民歌),分析:两首歌曲有何异同点?
教师:组织,提出欣赏要求。
学生:对比欣赏,并归纳异同点。
(相同点:音乐材料精练,工整。
不同点:《晒稻草》带有欧洲音乐的要素,而《白桦林好地方》保留了印第安人的音乐特征,在乐曲结束时的处理上也不同。
)
教师:组织学生对刚才所欣赏的美洲音乐进行小结。
学生:小结概括。
(大多的北美民间音乐都比较抒情、怀旧、怀恋。
音乐关注的人文因素比较多)
四、课堂总结:
翻开非洲和美洲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
但音乐文化却跨越了辽阔的大西洋,成为两大洲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成为两大洲人民共同的最美的语言。
五、教学反思
不断努力在新课程改革下,运用新的手段和方法,改变过去音乐课的模式,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