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赛课一等奖
上课《季氏将伐颛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中心概括
本文记载旳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 路旳一次对话。经过写孔子训斥了 季氏讨伐颛臾旳做法,体现了“不 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旳政 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来使“远 人”归服旳主张。
归纳文中衍变出来旳成语
1、分崩离析 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 分崩:分裂;离析:涣散
(1)“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2) 危而不持 , 颠而不扶 。
(3)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是谁 之过与?
先引名言——不能尽职就别尸位素餐;
再作类比——既为辅助就当恪尽职守;
后设比喻——猛兽出笼为害,龟玉毁于柙
中,谁辞其咎?
• 3、冉有三句话各有特点:或闪烁其辞, 或言不由衷,或编造借口。那么,这每一 种态度分别相应哪一句话?各想到达什么 目旳?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 来之,则安之。
做到这么,本国以外旳人还不归服,便发 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使他们来了,就要使 他们安定下来。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如今仲由和冉求辅佐季孙,本国以外旳人不归 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抚。国家支离破碎, 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
“不患贫而患 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 无倾”旳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 ”归服旳主张。
• 2.了解课文列出旳9个词语意义;归纳4个 词语旳义项;了解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 旳“无乃„„与”和表达反问语气旳“何( 以)„„为”。
• 3.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旳特点及本文 在谈话中旳层次;引用成语,利用比喻, 增强说服力旳特点。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部编苏教高中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刘华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阅读语感。
2、把握文章内容,揣摩孔子形象。
3、领会孔子思想,并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揣摩孔子形象,体会孔子思想。
【核心问题】揣摩本文中的孔子的形象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天课前三分钟,我们都以经典诵读开始,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承载了古人的思想和智慧。
而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中,孔子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
(读关于孔子的评价),孔子的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我们有目共睹。
2010年,著名导演胡玫筹备拍摄了一部史传电影《孔子》(出示剧照),孔子的扮演者是周润发。
孔子第74代玄孙对此表示质疑,认为两者气质不合。
但事实证明,要想演好一个角色,就得认真揣摩人物形象。
如果是你要演孔子,又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挑战一下。
(出示课题)。
二、拿到剧本后,首先要弄清这些要素(人物、事件、地点、背景)。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要素。
明确:人物——孔子、冉有、季路事件:季氏将讨伐伐颛臾地点:鲁国背景:邦分崩离析二、然后我们需要揣摩台词,把握人物形象。
(一)齐读课文,明确主要人物对核心事件的态度 |(二)精读课文,揣摩形象。
(分角色朗读)第一场:责备 1、回顾重点词句。
2、通过品读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明确:政治观点明确、逻辑思维严密、义正辞严的孔子。
3、分角色朗读。
(点评,指点,再演绎)第二场:驳斥 1、回顾重点词句。
2、分析驳斥思路,读出人物形象。
明确:敏锐的观察力;恨铁不成钢的严师;诲人不倦的教育者。
3、分角色朗读。
(点评、指导、再演绎)第三场:揭露 1、回顾重点字词 2、通过孔子阐述的政治理念读出孔子形象。
明确:有远见的政治家;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家;经世济民的仁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主义者;当仁不让,有原则的智者。
3、分角色朗读(点评、指导、再演绎)三、探讨:孔子是否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季氏将伐颛臾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4)社稷(ji) (5)焉用彼相矣(xiang)
(6)固而近于费(bi)
A.(1)(2)(3)(4)
B.(1)(3)(4)(6)
C.(1)(2)(4)(5)
D.(2)(3)(5)(6)
第16页
朗诵把握
分角色朗诵课文,注意人 物身份和语气。
叙述人,孔子,冉有。
第17页
文中人物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 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 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之风,“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有名有曾点、 颜回、子贡、子路、冉有。
第4页
《论语》
• 《论语》是统计孔子言行著作,无标 题,是儒家最主要经典。
• 《论语》全书共20篇,每篇有若干章, 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文学、哲学、 立身处世诸方面。
• 《论语》是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写而成。
礼 礼”是孔子思想学说一个主要范围。“礼”作为一个社会行为规 范,由来已久。孔子曾经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 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认为,到了周代,“礼”发展得最完备,所以,他最为崇奉 是周礼。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恪守行为 规范。孔子所谓“礼”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内在精 神是维护当初宗法等级制度及对应各种伦理关系。在《礼记·哀公 问》中,他明确指出:“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 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弟兄之亲,婚姻疏 数之交也。”所以,他认为讲礼,更主要不在于形式,而在落实其 内在精神。
义正辞严 不容置辩
第22页
析题:季氏将伐颛臾
部编苏教高中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程丹丹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深情诵读 感悟情怀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 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 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
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往之。
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周易》
邦有道,谷; 邦无道,谷,耻也。
层层深入,反复辩难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 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 谁之过与?”
先驳后立 破中有立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 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 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
积累文言知识 夯实文言基石
(2)特殊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 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 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而颛臾 是鲁国的附庸国。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 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 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 谈话。
经世济民 泽被后世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春秋末期,世道混乱。辉煌的“郁郁乎 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 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 也土崩瓦解,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九鼎不 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
部编苏教高中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程丹丹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成武一中程丹丹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齐鲁大地上行走着一个奇怪的人。
“生而圩顶”,头顶上中间低,四周高,其形状恰像倒过来的屋顶。
故名之曰丘,他的身长亦不凡,“九尺有六寸”,这在那时可以说是“巨人”了,“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人人都说他是长人,感到惊异。
但是,这个“长人”的身影更长——长到遮蔽了整个民族漫长的历史,他一边走一边唱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他是谁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想起他,总有一股暖意从心底升腾,荡漾开来,他又有着怎样的情怀?千载之下,仍在代代相传。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明确目标,砥砺前行1,初读文本,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2,品读文本,赏析本文的论辩特色; 3,诵读文本,感悟孔子的高尚情怀。
三、积累文言知识,夯实文言基石(对于文言文来说,文言基础知识是水之源,树之根,我们要潜心学习,用心积累。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上节课我给大家留时间,让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书疏通文意,|圈点标画重点字、词、句,根据大家的预习反馈,有几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强化一下。
)(1)重点字词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陈力就列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4、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5、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夫子(2)特殊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对于文言基础知识,我们要长期积累,坚持不懈,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疏通文本,从而去学习文章的论辩技巧,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怀。
)找一生读题目四、找一生读题目,你从题目中读出哪些信息?背景,升腾的杀气,将伐(战争没有开始,还有回旋的余地)孔子能阻止这场战争吗?季氏为什么讨伐颛臾呢?(看背景,推测季氏攻打颛臾的原因)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
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4.1季氏将伐颛臾获奖教案苏教必修4
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4.1季氏将伐颛臾获奖教案苏教必修4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4.1季氏将伐颛臾获奖教案苏教必修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能力目标朗读和翻译3、情感目标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教学设想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
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
2.结合预习,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
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
二、检查预习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难字句,可板书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
三、讲析第一段1.朗读和疏通文意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并作口头翻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伐: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
过:责备。
无乃……与?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何以……为? 一种表反问的句式.2.简析第一段,提出思考问题。
①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点拨: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
教师可根据资料向学生介绍背景。
部编苏教高中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李冬冬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三种可能
• 可能一:季路不善言辞,干脆让伶牙俐 齿的冉有抢先发言,自个儿乐得清闲。
• 可能二:季路城府极深,有意让冉有出 头露面,自己躲在幕后,可进可退。
• 可能三:对于攻伐颛臾,季路并非冉有 那样的铁杆儿支持者,但驳不掉季氏和 冉有的面子,只好一起面见孔子,却以 沉默来表示自己的尴尬处境或矛盾心境。
是谥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 鲁国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前552年生,卒年不详)姓冉,名求,字子有 ,也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季康子 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 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季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 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 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 。
冉有 季路
本文的思路
孔子
无乃尔是过与
批评冉有
将有事于颛臾
抨击季氏 师德
(将伐颛臾 )
季
先王封国 (不可伐)
善
氏
邦域之中 (不必伐)
良 正
将
社稷之臣 (不当伐)
直
伐 颛
引名言 夫子欲之
爱 阐明为人立世的准则 人德 国
臾 (为自己辩解)用比喻 焉用彼相矣
追究二人过错
爱 民
谁之过与
必为子孙忧 (为季氏开脱)
议一议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舞台说明)曰 2、孔子(舞台说明)曰 3、冉有(舞台说明)曰 4、孔子(舞台说明)曰 5、冉有(舞台说明)曰 6、孔子(舞台说明)曰
演一演
带着你的理解 ,将这段对话 生动的表演出 来。
猜一猜
部编苏教高中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李冬冬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季氏将伐颛臾》学科:高中语文年级:高一年级版本:苏教版必修四主讲教师单位: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姓名:李冬冬|《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
2、掌握对分析论证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学习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二、【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情景表演。
三、【教学时数】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作为一位培养出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的伟大师者,一向以性格温和、循循善诱的圣人君子形象出现在众人眼前。
但今天的孔子却勃然大怒,发怒的对象还是他的学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季氏将伐颛臾》,从中来寻找答案吧。
(二)解题1、题目《季氏将伐颛臾》中,你们觉得关键的词语是什么?明确:将伐2、这两个字,你读出了什么意味?明确: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春秋》中没有记载此事,或许战争并未发生。
3、颛臾(引出相关背景介绍):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
(ppt展现)4、季氏(引出文中人物介绍):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
“康”是谥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正卿(宰相),把持着鲁国政权,经常做出一些违背礼节的事情。
曾僭用天子的礼乐,孔子对此非常愤怒,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
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
季康子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
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优秀教案
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优秀教案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下面是学习啦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优秀教案,期望对你有关怀。
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孔子的政治主见。
2.理解体会孔子的思辩艺术。
3.稳固积累实词,理解句式、难句,理解成语。
教学重点:实词的稳固与积累,孔子的政治主见。
教学难点:孔子的思辩艺术,句式的理解。
教学设想:1.由于本文语句艰深,故引导同学借助课下解释梳通文句难解处,教者作点拔甚至延展,师生互动,以师为主骨。
内容方面引导同学商量,教者作点拔引申,以同学为主,由于是借班上课,同学已近未知数,故教者吃透教材,暗设多种方法,为应变预备条件。
2.练习设计:稳固实词、难句的理解,稳固对孔子思辩艺术的理解。
3.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供应的与大家共同学习的时机,我想我们确定能欢快地度过这短暂的时间,期望我们能相互协作。
课下我已经了解到我们语文已经学习到我们的语文已学习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
请问,这是什么散文?[明确:历史散文]今日,我们暂且跨出历史散文的门槛,共同迈入先秦散文的另一殿堂诸子散文。
[请同学将书翻到第69页]在诸子散文中最有影响的是?论语?。
学校我们已学过了?〈论语〉六那么?,那里主要反映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今日,我们通过?季氏将伐颛臾?这课,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
(核心是仁、义)2.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动乱担忧,作为臣子的季氏把持了大权,而颛臾是鲁境内的一个小国,且把赋税等交给鲁王室,季氏想占有它,据为己有。
身为孔子弟子的冉有、季路是在季氏门下从事,参与了季氏出征前的预备。
本文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拉开了序幕。
3.诵读课文[同学将课下解释读音标在课文上,留意长句、难句的停顿,预备诵读,请一同学朗读。
]老师评说示范。
颛zhuān臾y 兕s 柙xi 椟d 费fi4.词句理解、疏通①是见(常用义与如今差不多,但对象不用,用现代汉语替换也不一样,拜见、召见、接见、会见、进见等) 过②主相国家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无乃与? 生怕吧?(与"得无乎'比照)尔是过借助"是'字倒装(宾语前置)⑤既来之,那么安之:"来'"安'是使动用法,今义不是,古今异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2500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 慧。”
孔子,春秋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者,名丘,字仲 尼。鲁国人。教育 上,开创私学,做到有 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 者七十二。晚年致力 于整理“六经”等古 代文献。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 子 格 言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文章结构
不可伐
不当伐
孔子反对讨伐颛臾: 不必伐 孔子驳斥冉有的观点 均 和
孔子提出自己的观点:
安 修文德
为东蒙主
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可伐 ②且在邦域之中矣 ——不必伐 ③是社稷之臣也 ——不当伐
判断句
何以伐为?
何以„„为? ——固定搭配,表反问语气。
思考: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自我辩解: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 子当即给予反驳。如何反驳?引用了哪 些” 疾:痛恨、讨厌。舍曰:避而不谈。
思考: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反 对什么呢?
对内:做到均安民和。(“均无贫,和无 寡,安无倾”) 对外:“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 之”,反对战争。
使动用法
祸起萧墙: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萧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
思考:本文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或者背 景下发生的?
季氏将伐颛臾
时代背景
当时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鲁 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把持 鲁国朝政,而王室日趋衰败,这种情况到孔 子生活的时期一直持续了一百六七十年之久, 历史上被称为“三桓犯上”这其中,季氏的 势力最大,他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是贪其 土地,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的势力构成威胁。 当时孔子的徒弟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 而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个 时候,两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 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 之过与?
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 毁
思考:对讨伐颛臾一事冉有、季路 真的是“皆不欲”吗? 并列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 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翻译: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地很 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 子孙留下祸害。
思考:冉有前后矛盾的两句话表明了 冉有心口不一,对此,孔子的态度如 何?
思考:孔子与冉有、季路的对话从
哪句开始?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有军事行动 今义:有事情
句式:状语后置倒装句 于颛臾有事
思考:当听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的 消息,孔子有何反应?
“求!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宾语前置(疑问句)
省略句:昔者先王以之 思考:孔子为什么反对讨伐颛臾?
《论语》是孔子写的?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 起,称为“四书”。
季氏将伐颛臾
? ? 解题:季氏 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 将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 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 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何,疑问 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句宾语前 置。 用比喻: 转折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施展。力:才能。就:走向, 这里是担任的意思。列:位,职务 止:不去。 翻译:能施展才能就充任职位, 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屏风(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者 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
又称“塞门”;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 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
古 人 一 般 房 屋 建 筑 结 构
主题:
本文通过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表明 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施行文 德的“仁政”思想和主张,体现了 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 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