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上课《季氏将伐颛臾》(共66张PPT)
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
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社会动荡 不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各国君主纷纷寻求改革和扩张领土 。
季氏伐颛臾的背景
季氏是鲁国的卿大夫之一,为了扩张 领土和增强实力,他计划攻打颛臾这 个小国。这一事件引发了孔子对当时 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伦理
该篇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和道义,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建设产生了积极 影响,成为政治家和士人追求的理想政治伦理标准。
教育意义
该篇对于教育意义重大,强调了教育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成为后 世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现代的启示
1 2 3
社会责任
该篇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意 义,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 会整体利益。
作品既有生动的叙事,也有细腻的描 写,两者相得益彰,使情节更加紧凑、 引人入胜。
作品情节设置巧妙,一波三折,引人 入胜,使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阅读兴 趣。
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 面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 性鲜明。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
作品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如仁、义、礼、智等,强调了人
强调礼乐教化
孔子认为,通过礼乐教化 可以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 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秩序, 从而避免战争。
人物形象
孔子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这篇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智慧 、仁爱和坚定的道德立场。他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强调仁 政和礼乐教化的重要性。
冉有、季路
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在这篇文章中展现了他们的忠 诚和执行能力。然而,他们在对待战争和人民福祉的问题上 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社会动荡 不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各国君主纷纷寻求改革和扩张领土 。
季氏伐颛臾的背景
季氏是鲁国的卿大夫之一,为了扩张 领土和增强实力,他计划攻打颛臾这 个小国。这一事件引发了孔子对当时 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伦理
该篇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和道义,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建设产生了积极 影响,成为政治家和士人追求的理想政治伦理标准。
教育意义
该篇对于教育意义重大,强调了教育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成为后 世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现代的启示
1 2 3
社会责任
该篇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意 义,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 会整体利益。
作品既有生动的叙事,也有细腻的描 写,两者相得益彰,使情节更加紧凑、 引人入胜。
作品情节设置巧妙,一波三折,引人 入胜,使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阅读兴 趣。
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 面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 性鲜明。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
作品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如仁、义、礼、智等,强调了人
强调礼乐教化
孔子认为,通过礼乐教化 可以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 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秩序, 从而避免战争。
人物形象
孔子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这篇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智慧 、仁爱和坚定的道德立场。他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强调仁 政和礼乐教化的重要性。
冉有、季路
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在这篇文章中展现了他们的忠 诚和执行能力。然而,他们在对待战争和人民福祉的问题上 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共32张PPT)
是--这。 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
冉有的狡辩
——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同为社稷之臣,不应伐。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
冉有在老师敏锐的责问下, 把责任推到季氏身上。
• 1.“修文德以来之” 三处均动词的使用
“既来之”
动法,使……来
“而不能来(之)” (归顺)
• 2.“既来之,则安之。”——安,形容 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 3、“相夫子”——相,名词活用为动词。 帮助季氏
• 4、①后世必为子孙忧 忧——指忧患的事。 ②吾恐季孙之忧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有国有家者
——远方的人不归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
结论:何以伐为?(为什么攻打它呢?)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子 曰 : “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 三 十 而
柙:关猛兽的笼子。
(东西)少、(分配)不均匀。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国”也指“国都、京城”,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
• 以:介词,用。“以”后省略了代词 “之”(颛臾)。
• 为:做。 • 今义,以为:认为。
• 既来之,则安之:已经使他们来了, 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 今义——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 安心下来。
•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语 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 “吗”)
• 2.是谁之过与(同例1,表反问,可译 为“呢”)
冉有的狡辩
——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同为社稷之臣,不应伐。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
冉有在老师敏锐的责问下, 把责任推到季氏身上。
• 1.“修文德以来之” 三处均动词的使用
“既来之”
动法,使……来
“而不能来(之)” (归顺)
• 2.“既来之,则安之。”——安,形容 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 3、“相夫子”——相,名词活用为动词。 帮助季氏
• 4、①后世必为子孙忧 忧——指忧患的事。 ②吾恐季孙之忧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有国有家者
——远方的人不归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
结论:何以伐为?(为什么攻打它呢?)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子 曰 : “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 三 十 而
柙:关猛兽的笼子。
(东西)少、(分配)不均匀。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国”也指“国都、京城”,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
• 以:介词,用。“以”后省略了代词 “之”(颛臾)。
• 为:做。 • 今义,以为:认为。
• 既来之,则安之:已经使他们来了, 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 今义——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 安心下来。
•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语 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 “吗”)
• 2.是谁之过与(同例1,表反问,可译 为“呢”)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1
一·作品出处 《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
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记言为主。孔子,名丘, 字仲尼,《论语》的内容不仅反映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当 时社会的社会风貌,还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艺等各 个方面。在政治上,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克已复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在学习方法上,他认为应该“举一反三”,“温故 知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论语》 语言 简朴、生动、通俗、深刻、具有格言特色。
19
5.一词多义: 相 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过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v.) 且尔言过矣(错的 adj.) 是谁之过与(过错 n.) 6.特殊断句 丘也/ 闻有国有家者(也,作为语气词时,断
句一定要断在也后)
20
孔子
老师
五·人物关系
文谋(主) 武勇(次)
失
设 虎兕出于柙,
职
喻 龟玉毁于椟中
(为臣之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晓之以理
24
为之辞 口是心非
斥
不能来 不能守
无德 无能
训 之
谋动干戈 兴乱
以 德
政治主张:
实行礼治 以德服人
(政治理想) 25
责(政治道德) 晓之以礼 驳(为臣之道) 晓之以理 斥(政治理想) 训之以德
26
七·中心
本文通过孔子和冉有、季路就“季氏将 伐颛臾”的一段对话,表达了孔子认为财富不 均,社会不安定是国家之患,主张修文德,以德 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力征伐的政治主张。
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 夫,把持朝政,名肥。
5
《论语》
1
一·作品出处 《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
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记言为主。孔子,名丘, 字仲尼,《论语》的内容不仅反映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当 时社会的社会风貌,还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艺等各 个方面。在政治上,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克已复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在学习方法上,他认为应该“举一反三”,“温故 知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论语》 语言 简朴、生动、通俗、深刻、具有格言特色。
19
5.一词多义: 相 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过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v.) 且尔言过矣(错的 adj.) 是谁之过与(过错 n.) 6.特殊断句 丘也/ 闻有国有家者(也,作为语气词时,断
句一定要断在也后)
20
孔子
老师
五·人物关系
文谋(主) 武勇(次)
失
设 虎兕出于柙,
职
喻 龟玉毁于椟中
(为臣之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晓之以理
24
为之辞 口是心非
斥
不能来 不能守
无德 无能
训 之
谋动干戈 兴乱
以 德
政治主张:
实行礼治 以德服人
(政治理想) 25
责(政治道德) 晓之以礼 驳(为臣之道) 晓之以理 斥(政治理想) 训之以德
26
七·中心
本文通过孔子和冉有、季路就“季氏将 伐颛臾”的一段对话,表达了孔子认为财富不 均,社会不安定是国家之患,主张修文德,以德 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力征伐的政治主张。
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 夫,把持朝政,名肥。
5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
的气势和说服力。
语言特色
言简意赅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准确,含义深刻,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 必为之辞”等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用词精妙
孔子在文章中运用了许多精妙的词汇,如“求”、“冉有”、“季 路”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句式多变
文章中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长句又有短句,既有陈述句又有反问句 和感叹句,使得文章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文化内涵
1 2 3
儒家思想
文章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乐、 忠诚等价值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主张
孔子通过反对季氏伐颛臾,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 正义和道德原则的坚定主张,对于当时的政治生 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育理念
文章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道德教育和 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任
孔子认为作为国君,应当以仁爱治国, 而不是以武力征服。
04
文本赏析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季氏与颛臾的矛盾,突 出了孔子对季氏伐颛臾的反对态
度,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量。
比喻手法
孔子运用比喻手法,将颛臾比作 “虎符”、“社稷”、“宗庙”, 强调其不可伐,使说理更加生动
形象。
排比手法
文章中运用排比手法,如“今夫 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等,增强了文章
02
《季氏将伐颛臾》概述
作品介绍
01
02
作品名称:《季氏将伐颛臾》
作品体裁:散文
03
作品出处:《论语》
04
作品主题:政治与伦理
作者介绍
作者姓名:孔子 身份: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思想家
生卒年月: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主要作品:《论语》、《大学》、《中庸》等
语言特色
言简意赅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准确,含义深刻,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 必为之辞”等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用词精妙
孔子在文章中运用了许多精妙的词汇,如“求”、“冉有”、“季 路”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句式多变
文章中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长句又有短句,既有陈述句又有反问句 和感叹句,使得文章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文化内涵
1 2 3
儒家思想
文章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乐、 忠诚等价值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主张
孔子通过反对季氏伐颛臾,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 正义和道德原则的坚定主张,对于当时的政治生 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育理念
文章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道德教育和 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任
孔子认为作为国君,应当以仁爱治国, 而不是以武力征服。
04
文本赏析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季氏与颛臾的矛盾,突 出了孔子对季氏伐颛臾的反对态
度,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量。
比喻手法
孔子运用比喻手法,将颛臾比作 “虎符”、“社稷”、“宗庙”, 强调其不可伐,使说理更加生动
形象。
排比手法
文章中运用排比手法,如“今夫 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等,增强了文章
02
《季氏将伐颛臾》概述
作品介绍
01
02
作品名称:《季氏将伐颛臾》
作品体裁:散文
03
作品出处:《论语》
04
作品主题:政治与伦理
作者介绍
作者姓名:孔子 身份: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思想家
生卒年月: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主要作品:《论语》、《大学》、《中庸》等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这些都体现了孔子为人正直、忠于职守、
爱国爱民、反对战争、讨厌撒谎等优秀品质,
精选PPT课件
13
▪ 第三次
▪ 冉有终于透露了攻打颛臾的原因: “这颛臾呀,它靠近季氏的封地,如 果现在不攻打下它,将会成为后代子 孙的忧患!”
▪ 孔子怒不可止:“你看看你,我最讨厌那 些表里不一的人了!你不是明明就赞 同季氏讨伐颛臾的吗?但却诸多借 口!”
精选PPT课件
14
▪ 正面提出政治主张:
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运用使句子感 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的答 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气 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精选PPT课件
17
基本解读 本篇体现了孔子的下列主张:
▪ 在其位谋其政(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失职则究其责(虎兕…龟玉…是谁之过矣?) ▪ 为政爱民(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 崇尚文德教化,反对武力征服(修文德以来之) ▪ 鄙夷表里不一(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精选PPT课件
6
资料二
▪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 经典之一。结集工作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 的。是一部语录体散文。
▪ 《论语》中的“论”读“lún”,编辑、摘要的意 思。“语”是指言谈的意思。从题目中,我们可 以看到对话体的特征。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它充分体现了孔子的 思想特征:“仁”和“礼”。“仁”是指“爱 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指周礼, 强调等级。
▪ 孔子:求呀,你真糊涂,我真要狠狠 地责怪你了!讨伐颛臾是 的呀!
▪ 为什么?孔子是从哪些角度去反驳冉
有的?
精选PPT课件
10
从不同的角度,层层递进,论证颛臾 不可伐!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03
历史文化内涵探讨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
诸侯国间争霸背景
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 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
季氏与颛臾的冲突
季氏作为鲁国的大夫,企图通过攻打颛臾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反映了当时诸侯国内部卿大夫争权的局面。
文章的历史意义
通过描述季氏与颛臾的冲突,文章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 背景,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点评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 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 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1 2
总结课文内容
教师简要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重要观点。
针对思考题给出答案
教师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和答 案。
3
提供学习建议
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学习建 议,如阅读相关文献、思考相关问题等。
《季氏将伐颛臾》课
件
汇报人:
2024-01-01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历史文化内涵探讨 • 语言知识点梳理与运用 • 跨学科拓展延伸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目录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背景
时代背景
本文记述了鲁国权臣季康子打算攻打附庸国颛臾的事件。春 秋末期,诸侯公室日益衰微,而掌握实权的卿大夫势力日益 强大,他们之间相互兼并,争权夺利,社会处于动荡变革之 中。
跨学科拓展延伸
与历史学科相关联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01
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助于理解《季氏将伐颛
臾》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
孔子及其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文体知识
本篇是一篇记言散文,属于论说文中的驳论文。
主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文章 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
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
政治主张。
重点字词理解(一)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 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见孔子,说:“季氏 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 为东蒙主,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责备你们吧?颛臾,过去先王 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而且在(鲁国的)国境之内了,这是鲁国的臣属啊,为 什么要讨伐(它)呢?”
重点字词理解(二)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俩都不想(这样) 啊。”
•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 止。’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展现自己的才 能,就去任职;如果不能,就辞职退位。’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看到瞎子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 那又何必用那搀扶的人呢?
重点字词理解(五)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富平均了就无所谓贫穷,上下和睦就不觉得人口 少;境内安定了(国家)就不会被倾覆。
•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பைடு நூலகம்则修文德以来之, 做到这样了,远方的人还是不归服,就加强文化教育, 修治仁义礼乐来使他们归顺,
• 既来之,则安之。 他们已经归附了,就使他们安居下去。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 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 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 ‚求!周任 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 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 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 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 邦内,吾恐季孙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臾》完美ppt课件
1
论:纂辑,应读lún; 语:言谈。
《论语》是记录_春_秋__时期思想 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 是 语录 体,凡_2_0篇,为_儒_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 将《大学》 、《中庸》、 《论 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 “_四_书__”。
2
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 yú) • ③社稷(jì) ④虎兕(sì) • ⑤ 出于柙(xiá)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 • ⑦干戈(gē) ⑧冉有( rǎn ) • ⑨椟( dú )
11
四、整体赏析课文
12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
冉有
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 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 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8
9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 ( • ③社稷 ( • ⑤ 出于柙( • ⑦干戈 ( • ⑨椟 (
) ②颛臾
()
) ④虎兕
()
) ⑥焉用彼相矣( )
) ⑧冉有
()
)
10
老虎独角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 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子里 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20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 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 都不想这样做。”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 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 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 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 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 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要责备谁呢?”
论:纂辑,应读lún; 语:言谈。
《论语》是记录_春_秋__时期思想 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 是 语录 体,凡_2_0篇,为_儒_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 将《大学》 、《中庸》、 《论 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 “_四_书__”。
2
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 yú) • ③社稷(jì) ④虎兕(sì) • ⑤ 出于柙(xiá)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 • ⑦干戈(gē) ⑧冉有( rǎn ) • ⑨椟( dú )
11
四、整体赏析课文
12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
冉有
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 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 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8
9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 ( • ③社稷 ( • ⑤ 出于柙( • ⑦干戈 ( • ⑨椟 (
) ②颛臾
()
) ④虎兕
()
) ⑥焉用彼相矣( )
) ⑧冉有
()
)
10
老虎独角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 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子里 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20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 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 都不想这样做。”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 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 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 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 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 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要责备谁呢?”
上课《季氏将伐颛臾》(共66张)PPT课件
2021
26
思考:
• 1、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什么理 由?
• 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
孔子的理由是:
(1)颛臾为先王封国,不可伐;
(2)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3)同为社稷之臣,不应伐。
结论:何以伐为?(为什么攻打它呢?)
2021
27
• 2、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 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2021
9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 (
• ③社稷 (
• ⑤ 出于柙(
• ⑦干戈 (
• ⑨椟
(
) ②颛臾
()
) ④虎兕
()
) ⑥焉用彼相矣( )
) ⑧冉有
()
) 费( )
2021
10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yú) • ③社稷(jì) ④虎兕(sì) • ⑤ 出于柙(xiá)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 • ⑦干戈(gē) ⑧冉有( rǎn ) • ⑨椟( dú ) 费(bì)
2021
21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 今夫--句首语气词。 • 固 --城郭坚固。 • 为--成为。 • 忧--忧患,名词。
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很近, 现在不占领,以后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2021
22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冉有啊!君子痛恨那种(嘴上)不说(我) “要这样做,却一定要编造借口(的做 法。)”
2021
31
• 6、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 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季氏将伐颛臾优秀课件
• 椟(dú):匣子。
过:过错
原文: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 谁之过与?”
• 译文: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 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 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 的过指颛臾。
•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 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 何以伐为:何以,宾语前置,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 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 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注释:
• 疾:痛恨。 夫:代词,那种。 舍:舍弃,撇开。 辞:找托辞借口。
• 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 患:忧虑,担心。夫:句首语气词。如是:如此。
故:假如,如果
• 文:文教,指礼乐。
来:使……来(归附) 安:使……安定。
• 相:(xiàng)辅佐。
干戈:指战争。
• 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 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这里借指宫廷。
原文: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实用课件
第二回合
冉有: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求!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引名言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作类比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设比喻
Page 14
背景链接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 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 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 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 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 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 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 (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
Page 2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Page 3
自学检测
宾语前置句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分) 省略句
——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4)何以伐为?(3分)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宾语前置句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分)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
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状语后置句
Page 11
合作探究
译文:1、孔子说:“当政者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象北极星安 居其所,而其他众星井然有序地环绕着。”
2、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人民就会 逃避制裁而无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人民,用礼教来整顿人民, 人民就会有羞耻心而归顺。”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5
第三回合
冉有: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 必为子孙忧。 孔子: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
Page
16
仁政
对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均、和、安
对外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
译文:1、孔子说:“当政者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象北极星安 居其所,而其他众星井然有序地环绕着。” 2、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人民就会 逃避制裁而无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人民,用礼教来整顿人民, 人民就会有羞耻心而归顺。”
政治主张:
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法制,主张礼治;反对武力征伐
动词,找
Page
9
5、翻译句子(字字落实,写出句式类型)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分)
(2)无乃尔是过与?(3分)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分) (4)何以伐为?(3分)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分)
Page 10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分) 状语后置句 ——季氏将要对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3分) 宾语前置句 ——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分) 省略句 ——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4)何以伐为?(3分) 宾语前置句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分)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 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状语后置句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 (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
Page 2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Page
3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责备,动词 过错,名词 错,形容词
Page
7
于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引出动作对象,不译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对,介词 从,介词 在,介词 和,介词
Page 8
③虎兕出于柙
④龟玉毁于椟 ⑤固而近于费
为 ①何以伐为 何...为,表反问语气,
“为”相当于“呢”
②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作为 ③后世必为子孙忧 成为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德
Page 17
补充材料 德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 礼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注释: ①共:同“拱”有“环绕”之意。 ②道:同“导”,有“训导”之意。 ③政:“法制、政令”。 ④ 齐:整洁、整顿。 ⑤格:“至、来”,引申为“归附”。
——社稷之臣,不当伐
Page 13
第二回合
冉有: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求!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引名言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作类比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设比喻
Page 14
背景链接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 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 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 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 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 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 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Page 20
3、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中“疾”意思相同的是( )
A、积劳成疾
B、痛心疾首
C、疾风劲草
D、疾恶如仇 E、曾不能疾走
Page 21
4、以下几句话,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 一组是( )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Page 18
达标测评
1、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是( ) A、唯才是举
B、唯利是图
C、何以伐为?
D、是社稷之臣也
Page
19
2、与“是谁之过与?”中“过”用法和意义 相同的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B、闻过则喜
C、过故人庄
D、且尔言究
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冉有和孔子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分别是什么态度?他们是如何辩驳的?
Page
12
第一回合
冉有: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求!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所封,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⑥
Page 22
D④⑤⑥
课后作业
作为青少年的你,如何看待孔子的仁 政思想,它对当今社会有何启发? (请将你的想法写在读书笔记上)
Page
使……安定
担任 职务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讨厌
(6)不患寡而患不均 忧虑、担忧
Page 5
少
3.积累多义词:
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 复指“尔”,用作代词
(或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
②是社稷之臣也 ③是谁之过与
这,代词 这,代词 这样,代词
6
④夫如是,远人不服
Page
过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谁之过与 ③且尔言过矣
zhuān 夫颛臾 fú 社稷 jì 焉用彼相矣 xiàng 相夫子 xiàng 虎兕 sì 出于柙 xiá 固而近于费 bÌ 为之辞 wéi
Page 4
自学检测
yú
2、理解词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用兵
(2)则将焉用彼相矣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3)既来之,则安之 使……来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