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 樊海超
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若干问题和策略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若干问题和策略探析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与传统的建设具有较大区别,海绵城市建设难度较大,以至于可能会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及现状分析入手,讨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进而为提高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若干问题;策略探析引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城市人口不断暴增,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例如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城市水污染严重,城市内涝问题日渐突出等。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很多城市都加强了海绵城市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内涝和水污染问题。
但是在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本文将简单阐述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1海绵城市的概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推进,我国一些城市会因地理因素极易产生洪涝灾害,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自然灾害。
在此背景下,我国诞生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比较形象化的描述,它主要是指当城市在面临环境变化及水问题时拥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的时候城市可以类似海绵那样进行吸水、储水、渗水等,当城市需要时再将水进行释放。
海绵城市是当今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概念,与传统的城市防水工程相比,它主要是通过建筑、广场及道路等多种基础设施,建立起低影响的利用开发雨水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当地陆地、水源及空气的影响。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强调场地设计的整体性,注重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三大理念有:(1)充分利用降雨资源,可以在城市内部进行循环使用。
(2)将城市场地建设与雨水管理工程结合起来。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海绵城市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本,采取综合性生态修复工程手段,通过保留、恢复和模拟自然水循环,保护城市面源污染物,提高城市适应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技术策略。
建设海绵城市是应对城市水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挑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中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思考,需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关键科学问题1.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将城市建设与水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率、减少径流排放,达到雨水更多地渗入土壤、滞留和净化的目的。
但如何实现城市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有效互动,如何保障城市的供水和排水安全,如何提高城市用水效率,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2.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在于构建绿色基础设施,包括生态廊道、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用来增加城市的固体和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如何科学设计和布局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如何保障其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城市规划和密度控制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源头上控制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密度,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使城市自然系统得到保护和恢复。
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合理控制城市规划和建设密度,如何兼顾城市更新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4.社会管理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协同管理,要求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
但如何有效引导和管理社会参与,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跨学科研究和合作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题,需要跨学科研究和合作。
需要建立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团队和合作机制,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形成科学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
2.基础理论和方法创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建立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包括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特征,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排水模式逐渐难以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了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工程,而关于其现状和问题也逐渐受到广大科研和建设人员的关注。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动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这些政策不仅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指导。
2. 实施进展与成效在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
同时,这些措施也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政策对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支持,但部分地区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周期长、投入大,一些地方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仍显不足,影响了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效果。
2. 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尚未完全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导致建设效果参差不齐。
同时,这也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的难度。
3. 后期维护与管理不到位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不仅在于建设过程,更在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在后期维护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如部分绿地被占用、雨水花园被填埋等,导致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资金来源,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效果。
2. 统一技术标准与规范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建设目标和要求。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了许多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并从此宣告了一场以建设具有“极强自然恢复能力”、实现“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具备“管理智能化”等为目标的城市创新实践的开始。
本文将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析,以期提高今后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效果。
一、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1、缓解城市内涝城市内涝是指城市或城市化区域在降雨或雪融时,由于地表径流体系不完善或排水设施失效,致使地表积水严重影响到城市运行及市民生产生活的现象。
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物数量的增加,城市内涝问题日趋加重。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使城市变得更为透水,让雨水能够通过屋顶花园、绿地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渗透入土层,减少径流的形成。
2、保护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利用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减轻水资源压力的目的。
3、改善生态环境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必然涉及环境问题。
但城市发展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地、湿地和花园屋顶等场景,增加城市空气湿度、降低城市温度,以及改善城市水体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缺乏标准化措施海绵城市建设处于发展初期,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措施,是该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实际的完善的数据分析,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标准和规范,以便快速实现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2、资金缺乏资金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本身是具有长期性的治理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和筹资,现实情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缺口相当大,如何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将是后续建设的关键。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洪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海绵城市逐渐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方案。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研究与讨论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海绵城市概念最早源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构建具有水文功能的城市。
现如今,全球范围内已有很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例。
例如,新加坡的巴西立滨水滨海园区,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了城市内的洪水发生概率;荷兰的鹿特丹市在城市中央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积水区,用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增加城市的可持续性;中国武汉市在洪山区建设海绵公园,通过植被和地下蓄水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净化。
这些实例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海绵城市面临的问题尽管海绵城市有很多积极的效果,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技术难题。
海绵城市强调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需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蓄水设施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手段。
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缺乏相关技术和资金,使得海绵城市建设难以实施。
其次是规划与管理问题。
海绵城市需要全面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但由于相关概念还相对较新,一些城市在规划和管理上还存在问题,例如缺乏整体性规划、规划与实施不同步等。
此外,公众参与和意识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尚需提高广大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共同保护和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三、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与讨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需要依靠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的支持。
一些研究已经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例如,加强城市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地规划相结合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就如何应对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弹性”,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能够有效地应对降雨带来的水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部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假海绵”现象,即只注重表面的建设和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保护。
三、存在的问题1. 规划和管理的不足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控制度。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项目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此外,部分地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保护效果。
2. 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面临技术和资金的限制。
虽然科技发展推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中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3. 假海绵现象假海绵现象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表面的建设和形象工程,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保护。
这些项目往往只注重表面的绿化和美化,而忽视了其实际的功能和效果。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即通过模拟自然地形地貌,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实现城市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海绵城市建设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特别是在一些水资源匮乏、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度不断提高。
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为相关项目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然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项目实施进展缓慢;此外,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部分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质量不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1. 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技术瓶颈:虽然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3. 资金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地区由于财政困难,无法满足项目实施的需求。
4. 管理和维护难度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2.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3. 多元化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参与、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城市洪涝灾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逐渐兴起并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和讨论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定义和发展历程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依靠低影响开发技术、生态工程、自然保护等手段,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城市水的循环和生态保育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8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设计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涵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2. 建设成果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上海市嘉定区等地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运用各种新型材料和技术手段来改善城市的雨水利用、水净化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成都市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修复生态系统、引导市民参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等方式,也在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二、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技术和经验的不足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成熟的技术和经验。
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如何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问题,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2. 建设费用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对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新建生态系统、改善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费用。
这对城市的财政压力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此,如何协调好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和建议1. 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经验的研发力度,鼓励各方面的创新。
比如,可以组织专家学者、设计师等进行交流和研讨,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广和应用一些新型的建设方式和材料。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作者:姜倩张芳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20期摘要:随着不透水铺装面积的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的紧缩再加上土壤岩层被压实,致使城市地面的渗透水功能几近丧失,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在城镇地区严重受阻。
因此在我国多地出现了“城中看海”的窘况,同时伴随着严重的径流污染、江河湖海等水环境恶化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给我国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文章简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背景及内涵,结合国内外相关建设经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针对不同地域降雨情况提出了处理方案。
关键词:海绵城市;发展;问题近几年来,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雨水管理仅强调“排”字,而未考虑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二是城市开发强度大,路面硬化覆盖率高;三是城市水网以管道管渠及雨水泵站等“灰色”基础设施为主,并未考虑水文循环的自然规律;四是雨水径流污染较重。
海绵城市旨在还原城市自然水循环能力,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补充地下水,给城市以新的“水活力”。
1 成功设计案例国外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早,设计经验丰富,优秀的设计方案不胜枚举。
比较著名的有:(1)德国弗莱堡市的扎哈伦广场,该广场拥有完整的渗透净化功能,收集到的雨水完全摆脱了人工污水处理系统。
其竖向设计为:表面采用全透水性铺装,其下为新型内置过滤基质的砂石,再下面是原土壤渗透层,雨水可被收集至地下蓄水模块,也可直接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2)新加坡JTC清洁科技园,因其占地面积大自然地形被保留,设计者将其看作为一个大型的天然人工湿地,因而将附近城区的雨水渗透导流至该科技园中,利用其天然的生态洼地来净化雨水,并通过其中的生态群落进行雨水循环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很好地维持了该地区原有的水文循环。
(3)布里斯托尔Harbourside公共区,其设计的创新点在于,因为靠近河海所以将一部分地下导流管渠放置于地表,同人工开挖的地表水沟联通起来,最后注入河海,构成一定规模的微型水系,避免了翻挖道路。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文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水源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具有调蓄、净化和利用雨水的能力,可以显著改善城市水文状况。
本文旨在研究和讨论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海绵城市建设现状1. 海绵城市概念的引入海绵城市概念源于新加坡的“雨水包容性城市”构想。
近年来,中国各个城市也纷纷引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推动了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在实际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与应用。
2. 海绵城市建设成果许多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例如,通过构建可渗透的硬质路面,改善了城市内涝问题;建设雨水花园和湿地公园,提高了城市水体的净化能力;修建雨水收集系统,增加了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等。
这些成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的效果。
二、海绵城市建设问题1. 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不足许多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没有很好地融入规划和设计过程。
有些地区只是进行了表面的改造,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文环境问题。
此外,一些开发商和设计师在建设中仍然倾向于传统的“排水”模式,忽视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2. 技术手段的滞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雨水收集系统、地面透水材料等。
然而,目前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和成熟。
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支持和专业知识,导致海绵城市建设进展缓慢。
3. 管理与维护的不到位海绵城市需要长期的管理和维护,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投入不足。
一些设施存在着多功能缺失、破损和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此外,由于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不够完善,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1. 完善政策与规划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制定明确的规划和标准。
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各个城市将海绵城市概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打造适应当地水文环境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 滑曙光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滑曙光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建设海绵城市成为我国近年来重点关注的话题,很多城市开始投入发展。
作为海绵来说,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吸水,在需要水的时候又可以将吸进去的水回收再利用。
那么将城市建设得如同海绵一般,便可以有效防治洪水,水资源还会得以有效的利用。
但是理念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真正实践时还是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使得建设海绵城市相对较难。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若干问题;具体探讨海绵城市建设是在吸取国外先进雨水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城市治水新构想,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海绵城市,是一个新颖又形象的词语,将一个城市建设得如同海绵一般。
这是我国节约能源的一大方法之一。
海绵城市一旦建设成功,必然是我国的一大进步,各级政府也都在大力投入。
本文将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遇到降雨能就地吸收、存蓄、渗透、净化、调节水循环,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城市变为能够吸纳雨水、过滤空气、过滤污染物质的超级大海绵,具有降温、防洪、抗旱、捕碳等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阻绝水与生态的问题,迈向真正的生态与低碳城市。
在海绵城市概念问题上,存在对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之间的认识误区,简单地认为海绵城市就是低影响开发,混淆了广义低影响开发与狄义低影响开发。
一方面,在具体《指南》中指出海绵城市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系统,因此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海绵城市注重保护与源头控制,与低影响开发理念有着高度的契合,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实原因(一)降水量加大近几年,我国降水量逐渐加大,很多地方因为雨水原因遭遇了洪灾。
大片的房屋、庄稼葬身于大水之中。
严重的情况下,人员疏散不及时,很多人都因此失去了性命。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洪涝灾害、城市热岛效应、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被提出,并逐渐成为了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热门话题。
海绵城市建设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重要方向,正在逐步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1. 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海绵城市(Sponge City)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是从自然界汲取灵感,通过模仿自然界的水文循环过程,使城市更具有吸水、保水、渗水、排水等一系列功能,从而实现城市面临的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治理。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原则包括雨水资源化、均衡排水、生态修复和参与治理。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统,实现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的影响,维持城市水环境的平衡。
海绵城市建设提倡生态修复,通过绿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雨水花园、生态景观、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等。
雨水花园是指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雨水的过滤和净化;生态景观是指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绿色屋顶是指将建筑屋顶进行绿化,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态功能;透水铺装是指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的应用,实现城市地面的透水透气;雨水收集利用是指将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利用,用于城市的景观绿化、农田灌溉等方面。
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城市的雨水资源化利用和生态修复。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的水环境问题愈发凸显,海绵城市建设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主流方向。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有 了先进的排水系统后,德 国政府对建设海绵城市又进 行 了大力的支持。减少各 方面税 收,让百姓建设可 以节
能 的 房子 , 雨水 能够 再 利用 ,不再 浪 费水 资源 。
( 三 ) 部分地区水资源稀缺 有的地区降水量加大, 就会有很多地区水资源稀缺,
・
9 7
中国公共管理
( 三) 新 加坡
( 一 )中 国
我 国 现 在 海 绵 城 市 正 在 试 行 过 程 中, 试 行 的 城 市
也仅是一部分。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大力支 持得到 了
各城市的积极回应 。由于预算有 限,政 府能够给予 的支
持 也 无 法 让 全 部城 市进 行海 绵城 市建 设 ,于 是 决 定采 取
洪涝虽然没有达到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地 步,但是大部 竞争的方法,让各个城 市进 行比赛 ,最终排名靠前的将 分 的庄稼 皆因降水而变得没有收成,很 多地 区因为水量 会获得试行建设海绵城市的资格。现阶段,我 国有将近
滤 水 装置 必 不可 少 。 但 是 滤 水装 置 也要 有 一 定 的针对 性 , 要将 雨 水 与 污 水进 行 有 效 分 离 。然 后 是 储 水装 置 ,在 水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
2. 实践案例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如北京、上海、深圳等。
这些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渗水砖、生态湿地的等多种措施,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和不平衡。
有的地区过度强调人工干预,忽略了自然修复能力;有的地区则缺乏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导致建设效果不佳。
2. 投资与收益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短期内难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部分地区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压力。
3. 公众参与度低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然而,当前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较低,参与度不高。
这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反馈机制,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应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和要求。
同时,还应加强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确保建设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多元化资金筹措与利用为解决资金问题,应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包括政府投资、企业参与、社会捐赠等。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凸显出来,其中“城市内海”问题最突出,特别是在雨季时,更容易出现内涝问题,而我国又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方面的问题,对此,如何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成为各大城市所关注的问题,于是“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文章主要针对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对策引言海绵城市建设对指导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在学术方面,海绵城市一般是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即在下雨时可以发挥聚集、净化及渗透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地表给水最大限度,而且还能够通过补充水资源,来对水循环产生调节,这是一种新型的城建系统。
在相关的规定里,海绵城市就好比海绵一样,能够在下雨时,将吸水、净水、渗水、防水及储水功能发挥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影响,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应对。
建造海绵城市可以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城市建设需要将指导方针设置成为海绵理念,将城市排水系统的相关功能改善,不仅可以将城市防洪防雨的作用发挥出来,还可以回收利用雨水,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同时,海绵城市还能够实现水环境的综合管理及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对雨水有效利用,最终实现水资源环境保护的目的。
而且建设海绵城市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在建设城市的时候,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渗透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帮助城市更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资。
2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2.1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较为落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建设经验较为欠缺、自然规律认识不充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思想理念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的问题。
①过于注重表面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里子”工程;②过于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轻视了对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③过于重视现代化、工业化建设,而忽视了智慧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及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④对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够充足,城市排水系统不够完善,使海绵城市建设出现偏差。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过度发展不断带来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如城市涝灾、水资源紧缺、水污染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海绵城市”这一新的城市治理模式。
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下面我来简要谈谈我对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1.水文循环的可控性“海绵城市”最核心的理念就是通过自然的水文循环,将雨水、地下水、水泥路面渗透等不同地下水库、水体和水系进行统筹管理和利用,来减少雨洪峰值和表面径流的形成,达到灵活处理城市雨水的目的。
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到水文循环的可控性,使其成为一种可规划、可操作、可控制的系统,而不是完全依赖于雨量和地形等自然因素的难以掌控的系统。
2.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建筑是“海绵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本身的材料和设计将直接影响城市的水文循环。
因此,建筑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如何最小化雨水流失,如何设计屋顶、下水道、排水系统等,在雨水经过建筑物时能够起到缓冲和净化的作用。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比如,应该选择哪些能够渗透雨水和过滤水质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又应该如何进行设计和调配,以满足具体需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3.生态与城市化平衡要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就必须在设计方案中注重生态与城市化的平衡。
由于“海绵城市”中生态的重要性,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一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同时,也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考虑如何避免过度开发、过度消耗环境和资源的情况,从而使城市能够实现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
综上所述,建设“海绵城市”需要考虑到诸多科学问题,如水文循环的可控性、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设计、生态与城市化平衡等。
只有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海绵城市”理念的转变,使得我们的城市更加具有可持续性,更加适合人类居住。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海绵城市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建设方向之一,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理念旨在模仿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机制,让城市空间与水系统能够更好地协同运作,减轻城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然而,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推动与实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规划,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绵城市建设。
2. 实施成效通过多年的努力,部分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排放系统的优化、城市内涝的缓解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带动了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1. 认识不足与缺乏统一标准目前,仍有许多人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建设中存在偏差。
同时,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导致各地区建设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2.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需求巨大,许多城市面临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双重困境。
此外,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存在不足,影响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3. 后续管理与维护困难虽然许多城市在初期建设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上存在困难。
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维护团队,导致一些已经建成的海绵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影响其长期效益的发挥。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1. 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途径,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
同时,鼓励和支持学术研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2. 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建立统一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区在建设中能够遵循相同的指导原则。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海绵城市是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城市规划理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与实施对于缓解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该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措施,有效减少了雨水径流量,提高了城市排水能力。
同时,该市还加强了雨水收集与利用,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规划设计与实施脱节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际效果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规划设计不科学、不系统,缺乏对地域特性和实际需求的深入分析。
2. 技术应用与标准不统一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多项技术与应用,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在技术应用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效果参差不齐。
3. 资金投入与维护管理不到位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部分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同时,建成后的海绵城市设施维护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缺乏专业维护人员、维护经费不足等。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1. 加强规划设计与实施衔接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域特性和实际需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要加强规划设计与实施的衔接,确保实际效果与规划目标相一致。
2.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多项技术与应用,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在技术应用上保持一致,提高建设效果。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摘要: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城市建设形式,是指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将城市的特征和海绵的特征相结合,建设成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关键词:海绵城市;问题;建设;推进1.海绵城市的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极易受到洪涝遭害、水资源匮乏等问题。
这时,如若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
海绵城市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型的关于城市建设的概念。
这种海绵城市不再是停留在原先的排水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系统,而是充分的利用城市中现有的资源,比如建筑、绿地、水体、广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并以这些基础设施为载体,充分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和城市水安全。
于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城市水文情况和规划指标的分析,探究其差异性以及项目操作的可行性,综合利用渗透、蓄存、净化等各种技术,使得地下水得到充分的补充和调节。
在城市遇到大的降雨时可以最大限度的留住雨水,从而可以在城市缺乏水资源的时候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无论是湿地、绿地或者是森林、湖泊,都能够吸收住大量的雨水并且将大量的雨水吸收,防止雨水大量聚集从而形成洪水等洪涝灾害。
当大量的雨水都能够被海绵城市所吸收之后,城市中也就不再存在大量的雨水积水,从而形成不了灾害。
当然,这些雨水被海绵城市充分吸收之后还可以被再次利用,比如说吸收的雨水可以做绿化的浇灌用水、景观用水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用水的压力。
2.海绵城市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2.1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尚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很多的方法和经验都是从国外照搬回来的,没有自己的创新,存在生搬硬套。
甚至在某些城市,建造起的海绵城市不仅没有起到海绵城市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部分技术人员态度不端正,没有创新的思维,对于工作的难点不钻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摘要: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着降雨分布不均的现象,城市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自国家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后,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城市降水的合理存蓄与调节,解决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护城市居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设的原则,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地球气候环境变化剧烈,极端天气频发,为了提升城市在遭受强降雨或大旱等极端天气的应对和恢复能力,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弹性存储,海绵城市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城市道路给和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中,要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充分融入其中。
1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设的原则1.1因地制宜的原则各个地区都有特有的气候条件,所以,在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遵照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比如,所在区域具有较多的雨水量,那么根据当地地质情况,采用适合的方法排解雨水。
同时,使用当地植物设计雨水花园等。
从而避免产生地面径流。
如果所在区域的降水量较少,则应该设置地下集水箱,通过收集屋顶雨水、地面雨水,以备缺水的时候使用。
1.2整体性景观设计整体性指的是在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建设期间,要让景观和附近的环境具有协调的效果。
在此前要全面掌握附近地貌的特点,而且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结合这些特征。
要全面展现海绵城市的价值,还要在设计之前掌握城市排水系统的具体情况,这样便可以加强城市储水的效果。
1.3生态优先的原则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设,具有生态环保的作用。
首先,要以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稳定为前提,保证雨水储藏场所的安全;其次,生态系统具备修复功能,可以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樊海超
发表时间:2019-06-05T17:24:41.7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作者:樊海超1 郭鹏2 [导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步伐过快,城市建设造成城市内水生物栖息地受到严重伤害,自然系统在城市内严重失调。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步伐过快,城市建设造成城市内水生物栖息地受到严重伤害,自然系统在城市内严重失调。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生态建设,主要利用自然能力解决城市内水基础设施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做好铺垫。
笔者将从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出发,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到方法实现城市建设发展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注意问题
引言:在海绵城市的给排水建设中,建设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并找出建设的关键问题。
1 当前城市给排水面临的问题
1.1 给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建筑物高度的不断提升,城市现有的供水管道在长度、结构和质量等各方面都开始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然而,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却一直不断增加,这加大了城建部门给排水设施建设工作的压力。
同时,很多城市的城建部门对地下设施的建设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地上设施与地下设施建设的速度不协调,使得城市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欠账较多。
另外,一些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对已经建成的市政给排水管道缺乏有效的日常维护和周期性排查,这也是导致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对短时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较差
随着全球变暖程度的加深,气候变化更加频繁,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愈加严重,受此影响,城市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如短时强对流天气和局部强降水等,这给城市的给排水建设工作提出了更严峻地考验。
另外,此类短时间极端天气具有突发、易逝的特点,更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和供水污染,或是造成道路拥堵、基础设施损坏等社会问题。
1.3 雨洪资源利用不足
当前,我国城市的雨洪利用设施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均滞后于城市建设进程和经济发展进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城市的雨水污水管道没有相互分离,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归类错误”,雨水并没有得到有效收集和充分利用;二是城市雨洪资源利用设施的标准较低,城市排水管网所能承受的降雨量较小,这一标准与国外先进城市排水管网所承受的降雨量相差较大。
2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意义
2.1 弥补给排水设施欠账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将自然措施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尽量保持城市开发之前的自然水文特征,通过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来涵养水源、应对强降雨。
另外,利用生态手段对传统粗放型城市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修复已经被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
在城市建设中,应尽量增加绿地面积,以有效积存、渗透并净化雨水,满足城市生产、生活以及景观用水、供水的需求。
在建设过程中,应将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统筹管理,有效协调给排水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城市给排水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建立起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水系绿地等各种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建设地下管道网络、充分发挥城城市资源优势,尽量在缓解城市管道网络压力、提高管道网络承载力的同时,有效收集城市雨水,对各种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2.2 提高极端天气抵抗能力
据统计,我国共有642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但是其中未达到国家要求防洪标准的有340座;在34座特大防洪城市中,能达到国家要求防洪标准的仅有7座。
除此之外,一些新建立的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更是严重缺乏防洪投入。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建立起完整的给排水设施,将防水、排水、蓄水、处理水等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在遭遇短时间局部强降水时,出现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流量加大的现象,尽量减轻城市防雨防洪的工作压力,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次数。
2.3 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随着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以提高城市化质量为主的阶段,因此,我国相关建设者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将城市建设工作与城市资源保护工作相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者要在现有环境下,建立起一个具有自然积存水资源、自然渗透水资源和自然净化水资源功能的海绵城市,在新型城市的建设进程中,要充分协调城市资源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要统筹雨水开发系统、雨水管理系统和雨水排放系统,加强对雨水的渗透、存储、管理和净化,有效收集并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城市供水的压力。
3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突出规划引领,进行科学建设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统筹考虑相关的专项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等,将各项规划任务融入总体规划工作中。
在规划、开发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影响,明确各项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开发的区域特点确定相应的规划目标。
通过加强对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和管理,尽量缓解城市内涝,从径流源头消灭供水污染,实现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改善城市景观,在城市内部建立起一个全面有效的水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的建设内容复杂,工作量大,因此,要注重“大规划”的理念,从城市的供水、防洪、排水、环保等各方面入手,将各环节衔接起来,统筹规划设计,科学分析城市的给排水设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按部就班地照规划设计步步推进建设。
3.2 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建设进程与实施力度
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量大,工作周期长,且我国在该领域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并没有充足的建设经验。
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注重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上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完善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给排水管道网络建设规章制度,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3.3 大力开展试点,落实责任主体与经验推广
要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建设海绵城市,较为稳妥的方式是首先在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先进行试点建设,以地区现有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在保证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科学地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规划统筹。
在建设实践中,尤其要加强对雨洪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引进,采用先进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法,积极探索建设海绵城市的先进经验,使该项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为海绵城市的推广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3.4 兼顾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要兼顾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尽量通过建设规划达到顶层设计的要求,尤其是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建设者应该结合其他地区的专项规划经验,因地制宜地对径流污染进行控制,对比多种控制方案,选择能从源头、过程及终端整个过程进行污染控制的方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建立起科学的海绵城市给排水体系,建设者需要在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等各阶段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完善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抵抗极端天气的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琼,王思远.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J].中国给排水设施建设,2016(8).
[2]张俊涛,李婷.我国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北京建筑大学,2018(5).
[3]王一川,李安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应作为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重要内容[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