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文以气为主”板块,这个板块有两篇文章,另一篇是已教课文《滕王阁序》。
都属于教学课文范畴。
这个板块的文章,文体上都有古代骈赋的特点。
学习这两篇文章,意在理解散文的文气。
这两篇文章,在内容的理解上,学生是有明显困难的,我们这一类学校虽然是属于江苏省四星级高中,但农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不足,加上本身学语文的态度就不是十分主动积极,所以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学的基点也就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体会。
初步形成一点鉴赏能力。
目标与要求: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悟文章深刻的立意;2、品味语言,朗读并体会本文的语言美;3、欣赏、理解并学习本文对抽象事物描写的手法。
4、背诵名句。
教时设置:2教时第1教时要点: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理解1、2段。
过程:一、导入二、简介作者和背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金石刻一千卷,《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由兄长带大。
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成为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秋声赋》作于嘉祜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 3岁,这年春天他刚刚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
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秋声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1《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导言:陶渊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凝聚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秋声赋》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赋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人们的活动以及自然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深情与魅力。
本篇文章旨在研究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方法、过程和评估,以期为教师授课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秋声赋》的文化背景和背景知识,包括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 理解和分析《秋声赋》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使用图表、表格或其他形式表达《秋声赋》文中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
4. 发现文本中的任务,将任务与人生相关联。
5. 掌握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提出有关课程的问题,编制指导性问题并解答。
6. 提高写作能力,包括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法:1. 讲座和课堂讨论:教师将出示关于《秋声赋》的信息,并与学生讨论其中的故事,人物和主题。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创造性地解决不同的任务,并汇报给全班。
学生将被鼓励合作和互相帮助。
3. 多媒体和互联网:学生将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来查看丰富的文化信息,并应用于文学分析。
4. 写作:学生将通过写作练习来展现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
三、进程:第一周:1. 为学生分配阅读任务,并确定阅读时间。
2. 班级讨论陶渊明的人生,了解他的思想和作品特点。
第二周:1. 导入《秋声赋》主题,并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和文化元素。
2. 学生分组讨论所选主题,并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周:1. 了解修辞学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合作阅读并分析《秋声赋》,以了解词汇和语言技巧的运用。
第四周:1. 学生编写文章,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2. 了解批判性思考的概念,例如,如何提出问题并推断结论。
3. 指导学生根据他们的文章拟定问题并解答问题。
第五周:1. 学生汇报组的主题:尝试使用更多的语言技巧和吸引人的多媒体资源来完成展示。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
(3)分析作者欧阳修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情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哀愁,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热爱。
(2)理解人生百态,学会珍惜时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成长。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寓意。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注释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意义和感受。
(2)引入《秋声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言文,标记不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翻译和理解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帮助和指导。
4. 分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秋声赋,展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秋声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
课文《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声赋》全文;(2)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文中描绘的秋声及其意境;(2)学会通过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热爱;(2)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2)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秋声赋》全文;(2)作者欧阳修的简介;(3)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4)针对文中难点内容的解释和示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秋声赋》;(2)查找作者欧阳修的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3)准备笔记本,用于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秋声赋》,提问学生对“秋声”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
3. 翻译课文:(1)学生互译课文,解决字词难题;(2)教师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难点内容;(3)学生记录重点字词和难点解释。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强调课后背诵课文和复习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秋声赋》;2.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分析作者通过对秋声的描绘,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体会秋天的韵味。
(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对秋声的描绘,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通过对秋声的描绘,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秋声赋》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欣赏感受。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秋声赋》。
2. 收集其他描写秋天的诗词,进行比较学习。
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等,营造秋天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秋声赋》的语言美、意象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声赋》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与哀愁,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2)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文意理解和背诵;2.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2.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秋天来抒发人生感悟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声赋》文本;2. 作者欧阳修的相关资料;3. 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标注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查阅其含义;(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3)教师总结并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拓展:(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秋天的感悟和体验;(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秋游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美好。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做好相关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拓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秋声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和主旨。
(3)分析并欣赏《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和主旨。
2. 《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学生对《秋声赋》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1. 教师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相关的解读资料。
2. 学生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相关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秋天的景象和氛围,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感悟。
(2)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并理解文意。
(2)学生找出《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3. 合作学习:(1)学生小组讨论《秋声赋》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2)学生小组共同分析并欣赏《秋声赋》中的表达技巧。
4.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秋声赋》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并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读和背诵的表现、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写作和讨论的质量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了解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文言文阅读和解读能力的掌握程度。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秋声赋》优质课教案2. 学科:语文3. 年级:高中4. 课时:1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3)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2)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3)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2)作者独特写作手法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诗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3)教师巡查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寓意;(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秋声赋》的诗意和写作手法;(2)重点解析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秋声赋》,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2. 分析并总结《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寓意;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秋声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理解并领会《秋声赋》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 体会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秋声赋》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分析文本,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对文本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本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秋声赋》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梳理教学难点。
2. 学生准备:预习《秋声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秋声赋》,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结合预习资料,分析文本中的秋天景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含义。
(2)分析文本内容,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情境教学(1)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学生展示自己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如绘画、写作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秋声赋》,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秋声赋》教案设计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讲授《秋声赋》的创作背景和作 者生平,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
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详细讲解文章中的生词、难词, 扫清阅读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引 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
现手法。
互动讨论法
。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
要点一
总结词
注重实践教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秋声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 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文章中的情境和情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
总结词
教学过程流畅
总结词
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
详细描述
在选择《秋声赋》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尽可能地与实际生 活相结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主题如何在现 实生活中得到体现,或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来理解文 章,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
总结词
教学方法多样化
详细描述
在《秋声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详细描述
在《秋声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保 证教学过程流畅,各个环节之间衔接 自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 准备,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 安排。
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
总结词
注重课堂氛围
详细描述
在《秋声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动力。同时,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关注 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达到最佳状态。
秋声赋教案教案模板
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秋声赋》全文。
2.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及审美情趣。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文学常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说出对秋天的感受。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诗词?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秋天的文学作品。
2.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作者创作《秋声赋》的动机和目的。
3.文本解读学生自读《秋声赋》,感知文章的大意。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解释生僻字词和文言文句式。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情感分析分析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如孤独、惆怅等。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
5.艺术特色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如总分总的结构。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优美、简练等。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象征意义,如“秋声”代表什么。
6.课堂讨论提问:你们认为《秋声赋》中的秋天与现实中的秋天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课堂讨论。
7.背诵全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背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背诵。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背诵,熟记全文。
8.课后作业搜集其他关于秋天的诗词,进行对比阅读。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是否到位?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3.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全文?4.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根据反思结果,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检验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程度。
2.课堂讨论中,观察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3.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理解《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时,设计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秋天的意境?”学生:“我觉得是‘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光一半春。
高中高二语文秋声赋教案设计
高中高二语文秋声赋教案设计一、教师激趣导入时日匆匆,风寒如雨,雨寒如风。
人心总是不耐风雨,坐听窗外风音雨韵绵绵不绝,牵引出多少载不动、卸不去的沁凉透骨的秋情。
秋风秋雨,秋花秋月曾引发多少古今文人墨客书写下一行行或凄清或优雅的文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九百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由“秋声”而引发的一段流传千古的文思――《秋声赋》(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学习内容作为文言文,哪些内容是必学的?学习的基本顺序是怎样的?每人独立思考,在备用纸上列出几个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小组内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继续促动学习共识的形成(可能与学生意思相近,但用词会有差异):文言文言,自然有“文”有“言”。
所以文言文的必学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文”,一个是“言”。
“文”和“言”应该先学哪个?应该先“言”后“文”,因为字词句的意思准确理解了,才能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
其中的“言”包括字词句的音和义的理解;“文”包括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所以能够切分成四个学习板块,一是“言”的字词音义,二是“言”的句子意义,三是“文”的表达内容,四是“文”的表达形式。
三、介绍学习方法浅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自主诵读,二是自主梳理。
每人要在自主诵读中疏通整理,进而自主获得,独立过关。
在此基础上,听取同学和老师的发言,从中获得启发,深化自己的学习。
同时,每诵读一次,就要让自己对课文再熟悉一步;经历四次诵读后,就能开口背诵。
讨论学习内容、介绍学习方法,体现了“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
或许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不太存有理解上的差异和差别,但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就是唤醒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也是让他们意识到教师把他们当做学习主人的过程;而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则让他们懂得了文言文该学什么、怎么学。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秋声赋》的内容,掌握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能够背诵并默写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和文学批评的方法,深入解读课文《秋声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学习作者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秋声赋》的作者欧阳修及其文学地位。
简述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2 课文内容分析:分析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对秋天的总体印象和感受。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秋声赋》,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2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秋声赋》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秋声赋》的文本,包括原文和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欧阳修的介绍、课文的背景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或视频,展示课文的图片或相关内容,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秋声赋》,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秋声赋》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宁静致远、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教学难点:(1)理解《秋声赋》中寓意深刻的句子。
(2)欣赏欧阳修散文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查找生僻词语的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意境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境等方面欣赏《秋声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 分析《秋声赋》中的一句或一段话,阐述其意境和寓意。
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秋声赋》的情况。
2. 学生对《秋声赋》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并欣赏欧阳修散文风格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秋声赋》的内涵。
《秋声赋》精品教案
《秋声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秋声赋》的文学价值,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朗读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秋声赋》,感知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文章的节奏、语气和情感。
3.分析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的亮点,如:优美的语句、深刻的哲理等。
5.艺术欣赏(1)教师播放《秋声赋》的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音乐美。
6.实践与拓展(1)学生模仿《秋声赋》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短文。
四、作业布置1.背诵《秋声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秋声赋》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还注重实践与拓展,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节奏和作业布置方面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秋声赋》原文及注释。
2.《秋声赋》配乐朗诵音频。
3.相关教学课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秋声赋》中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大家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句,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提升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2)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提升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朗读与表达法:引导学生朗读《秋声赋》,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秋声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和美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4. 朗读与表达(1)学生朗读《秋声赋》,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秋声赋》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声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和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体会秋天的美好与哀愁。
(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懂得珍惜时光,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声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秋声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和解释练习。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个人感悟,谈谈对课文《秋声赋》的情感体会。
(2)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文《秋声赋》的朗读和背诵。
2. 选择一篇课后阅读文章,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3. 结合课文《秋声赋》,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感悟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秋声赋》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能力。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秋声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声赋》背景和作者以及对南朝文学发展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2. 细读本文,根据文本理解其中的比喻、典故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能够理解秋天的情感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秋天的美,开展学生感性思考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秋声赋》的背景、审美客观性及个人体验的仔细分析,如果他们能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文本的主题和特点;同时,也能够切实掌握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审美理念,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展现个人的语感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即讲解、解读、组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探讨背景首先,进行背景讲解,了解《秋声赋》的背景和作者背景,以及南朝文学的影响。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秋声赋》成为南朝文学珍品。
2. 分析文本分析《秋声赋》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读文本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3. 学习审美观和价值观结合相关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走出传统文化的限制,积极创作自己的作品。
4. 在课堂上体验秋天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性质浓郁的食物、温暖的茶以及蜡烛等,让学生在美好的氛围中,感受秋天。
而后,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感性思考和创造力,自由地表达他们对“秋色”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5.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秋色”资讯,选择其中一条信息,并运用场景模拟的方式,向同学们和老师讲述以及分享。
六、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展示出来本课设计以宋人王安石的《秋声赋》为蓝本,旨在通过对经典文学的细读和探究,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传统文化,以文化底蕴为基础创作出新的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导读:教学设想:本文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文以气为主”板块,这个板块有两篇文章,另一篇是已教课文《滕王阁序》。
都属于教学课文范畴。
这个板块的文章,文体上都有古代骈赋的特点。
学习这两篇文章,意在理解散文的文气。
这两篇文章,在内容的理解上,学生是有明显困难的,我们这一类学校虽然是属于江苏省四星级高中,但农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不足,加上本身学语文的态度就不是十分主动积极, 所以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学的基点也就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体会。
初步形成一点鉴赏能力。
目标与要求: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悟文章深刻的立意;2、品味语言,朗读并体会本文的语言美;3、欣赏、理解并学习本文对抽象事物描写的手法。
4、背诵名句。
教时设置:2教时第1教时要点: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理解1、2段。
过程:一、导入二、简介作者和背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金石刻一千卷,《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由兄长带大。
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成为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兀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秋声赋》作于嘉祜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这年春天他刚刚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
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三、朗读1、注意读音悚然淅沥萧飒砰湃鏦鏦铮铮皎洁噫嘻烟霏栗洌寂寥缛渥然槁木(s o ngx i l i xi a os a 同“澎湃” p e ngp a ic o ngc o ngzh engzh e ngji a oy i x i f e il i li e j i li a or u w o g a om u)黟然唧唧(y 1 j i2、听配乐朗读3、自由朗读四、疏通积累第1段字词1、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悚然一一淅沥以萧飒一一砰湃一一鏦鏦铮铮一一衔枚疾走一一皎洁一一明河(害怕的样子。
淅沥,象声词;以,而;萧飒,形容风声。
同“澎湃”。
象声词,金属撞击声。
嘴里衔着枚快步行走。
洁净明亮。
天上银河。
)2、交流3、同学间互相翻译4、指名翻译。
(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
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五、疏通积累第2段字词1、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噫嘻悲哉一一胡为而来哉一一秋之为状一一烟霏云敛一一天高日晶一一栗洌一一呼号奋发一一丰草绿缛一一草拂之而色变一一摧败零落一一余烈一一刑官一一于时为阴一一兵象一一于行为金一一义气——以肃杀而为心——春生秋实——故其在乐——商声——夷则一一律(噫嘻,叹息声。
胡为,为什么。
为,成为;状,情状。
霏,很盛的样子;敛,收,聚。
晶,亮。
寒冷。
呼号,喊叫;奋发,极力昂扬。
丰,丰茂。
拂,掠过。
摧毁树木使其零落。
余威。
负责刑狱的官。
在时令上属阴。
征伐之象。
在无行上属金。
行义之气。
心,核心。
生, 生发;实,结果实。
乐,音乐的属性。
音乐的一种乐音。
音律。
)2、交流3、同学间互相翻译4、指名翻译。
(我感叹道:“哎呀,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
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核心。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
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极盛期,自当都会走向衰败。
)六、朗读背诵名句。
第2教时要点:继续3、4段,整体理解和赏析,作业过程:一、朗读全文二、指名翻译已教课文三、疏通积累第3、4段字词1、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一一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一一丿忧其智之所不能一一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一一黟然黑者为星星一一争荣一一念谁为之戕贼一一莫对一一助予之叹息(是万物的精灵。
感,使动,使感伤。
劳,使动,使劳伤;形,身体。
触动。
摇,损伤;精,精气。
更何况想自己能力不能达到的事情。
忧心自己智慧不能解决的问题。
宜,当然;为,变为;渥然丹者,红润的脸色;槁木,枯槁的脸色。
黟然,乌黑的样子;星星,点点白发。
荣,荣盛。
念,想想;戕贼,残害。
对,回答。
助,附和。
)2、交流3、同学间互相翻译4、指名翻译。
(“呜呼,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是万物的精灵。
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
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三、整体理解和赏析1、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思路的?(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引出和童子的对话,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
第二段是继续对秋声进行描绘和对秋气进行议论。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 黯然神伤。
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鸣,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
)2、秋声,是很抽象的,作者是怎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的?(文章中有两段文字写秋声。
先通过“听”的角度写秋声,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纵锹铮铮”、“金铁皆鸣”和“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再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从而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 “呼号愤发”。
当然,文章最后的秋虫声也可以认为是秋声。
总之,作者运用诸种手段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十分形象。
)3、作者从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联想到了什么?得到什么感悟?你怎么评价他的这种感悟?(作者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联想到人生之秋,联想到生命受到的摧残。
可贵的是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悲哀的层面上,而是顿悟出淡泊无为的人生态度。
这种顺其自然的道家的超然情怀,看上去是襟怀旷达,而实际上是历尽沧桑后的心历教训,也是士大夫们从入世到出世的先儒后道的人生经验的总结。
)四、自写学习小结。
五、背诵、作业。
(课堂翻译练习:1、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3、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核心。
)4、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5、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6、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