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改革开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概念有所了解,但对其具体内容、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够全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
2.学生的思维特点: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具体、生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对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理论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史论结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2.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培养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3.通过学习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理解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利益分配、社会矛盾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5.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改革开放这一历史主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具体史实、历史背景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示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必然性、重要性和深远影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改革开放的成就与不足。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2)运用问题导向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 改革开放》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 改革开放》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26课改革开放【内容主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虽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考验,但国家领导与人民群众勇于探索、不惧艰难、共同开创了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大业,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目标】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以及包产到户、设立经济特区的经过;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

2.通过文字史料,历史照片,历史地图等史料的解读,学习提取历史信息的水平。

3.感悟改革开放是一项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大业;体会普通民众、杰出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智慧和胆略。

【教学重点】包产到户与经济特区【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开放是在实践中持续推动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出示学生采访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产生疑问,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

过渡:同学们,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从《改革开放》这节课中寻找答案。

环节二:结合口述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农村极为窘困的处境。

讲述小岗村的故事,并结合契约,引导学生分析契约的内容,理解包产到户对于农民生产的积极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实行归纳、总结的水平,使学生理解改革的必要性。

并感悟小岗村村民改革的决心与改革的困境。

过渡:历史总是充满着戏剧性,这场可能会改变小岗村村民命运的秘密会议召开20多天后,中央也召开了一次将会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会议。

环节三: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结合文字材料,感知农村改革在艰难中奋力前行。

引导学生理解到包产到户使农业生产大幅提升。

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并行。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材料,感受包产到户是底层民众勇于尝试,中层干部善意保护,高层领导积极肯定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来的。

过渡:40年前,小岗村找到了包产到户逐渐摆脱了贫穷。

在广东宝安县,有一个村子,叫罗芳村,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仅134元。

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历史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历史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历史》教案第一章:改革开放的背景1.1 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改革开放的原因和意义。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 难点:改革开放的原因和意义。

1.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改革开放的原因和意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措施2.1 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

2. 掌握改革开放的具体实施过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

2. 难点:改革开放的具体实施过程。

2.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

3. 课堂讲解:讲解改革开放的具体实施过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改革开放政策和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章: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启示3.1 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2. 掌握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2. 难点: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

3.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3. 课堂讲解:讲解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成果的意义和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性和启示。

第四章:改革开放中的杰出人物4.1 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中的杰出人物。

初中三年级历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教学教案

初中三年级历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教学教案

初中三年级历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历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来龙去脉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阶段3.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4. 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来龙去脉1. 导入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通过讲解,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来龙去脉,重点包括: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十年动乱和改革初期的探索。

3. 活动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改革开放背景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阶段1. 导入利用视频或图片展示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和政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通过讲解,介绍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阶段,重点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对外开放。

3. 活动制作小组海报,展示每个阶段的重要政策和成果。

第三课时: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1. 导入通过绘画或音乐欣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感受,引发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思考。

2. 讲解通过讲解,介绍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重点包括: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3. 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分组演绎不同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第四课时: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和国际合作,引发学生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思考。

2. 讲解通过讲解,介绍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重点包括: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国际地位的上升和改革开放的全球影响等。

3. 活动进行辩论赛,讨论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影响和价值。

四、教学评估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当地企事业单位,了解改革开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的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的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3. 能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

2.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当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记,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历史的思考。

二、讲授(15分钟)
1. 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改革开放的实践和主要内容。

三、讨论与分组(20分钟)
1. 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并汇报成果。

2. 学生讨论改革开放的优点和不足。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选取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
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拓展讨论中国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撰写关于改革开放的思考或者观后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同时也可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初中教案

改革开放初中教案

改革开放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1. 改革开放的意义。

2. 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的意义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教师讲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典型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总结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体会。

3. 提问: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附:教学评价1. 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参与度和分析能力。

4. 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初中改革开放教案

初中改革开放教案

初中改革开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时间和意义。

2. 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地位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时间。

2. 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地位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如何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时间,引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时间和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地位的影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时间和意义。

2. 教师通过案例和数据,展示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地位的积极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如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学到了什么,如何将这些知识和精神应用到实际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时间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地位的影响的认识程度。

3. 学生对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积极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适用年级:初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和主要措施。

2. 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能够分析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

2. 分析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班级参与互动问答。

3. 课堂讨论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感受。

2. 讲授: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和主要举措,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3. 练习: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展示答案并加以解释。

4.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快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改革开放主题的思考。

2.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改革开放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思考并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辨。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初中历史史改革开放教案范例分享

初中历史史改革开放教案范例分享

初中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三大主干之一,也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

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和文明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是以考试为中心,注重学生记忆和抄袭,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历史教学的改革,使历史学科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在改革历史教学方面,教案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决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探究历史问题的深度、明白历史事件的内涵的,是优秀的教案。

下面就是我分享的一些优秀历史教案范例。

一、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活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在讲述“五四运动”这个话题时,可以组织一个“五四烛光晚会”的活动。

学生们可以自己设计演出节目,通过表演和讲解,来展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气氛和思想倾向。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从各个角度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和思想风貌。

二、美术设计通过尝试各种美术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例如,在讲述“中国革命”这个话题时,可以开展一个绘制中国革命历程的活动。

学生可以用画笔和颜料,把自己对中国革命的想象力反映在画布上。

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增强他们对中国革命的了解。

三、 PPT 制作PPT 制作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

通过自制 PPT,学生可以把思考过程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大量资料,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积累相关文化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讨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例如,讨论“历史的经验对今天的意义”的话题,可以让学生就这个话题进行探讨,搜集相关资料,然后整理自己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考能力。

五、小组研讨小组研讨也是一种常用的历史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改革开放》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改革开放》优秀教学案例
3.倡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
本案例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氛围。这种情境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是什么吗?它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哪些变化?”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如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等,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2.详细阐述改革开放的过程,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等,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史实。
4.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首反映改革开放时期社会风貌的歌曲《走进新时代》作为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对改革开放时期的兴趣。
2.通过展示一组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中的变化,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强调改革开放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3.指出改革开放中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感悟的文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了解改革开放时期的杰出人物和典型事迹,拓宽知识视野。
3.分析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如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国际地位提高等,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5篇

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5篇

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5篇第一篇: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3.教学用具课件4.标签改革开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什么会议?它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的精彩导入,所以我用《凤阳花鼓》作为开场,紧接着出示文革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凤阳传唱的两段不同的花鼓词,通过学生朗读,进而思考是什么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自主预习-交流合作教师分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带着问题自主预习,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自主预习结束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并通过一帮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4、汇报预习成果(分组展示,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时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教材)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预设:(1)、改革先从哪里开始?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引导学生看课本总结出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课件视频展示一段关于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讲第一十一届三中1. 播放视频《复兴之路》学生结合已学播放视频授篇章全会引导学生分析《中共十会议的知识储备,《中共十一新春天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阅读教材59-60届三中全课的春雷景。

2. 结合”文化大革命”十年页的内容,观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会》通过观看视频,内乱,分析十一届三中全的视频资料,模会前后我国出现的变化,仿中央电视台的学生多种感官受到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焦点访谈》节目刺激;通据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以记者身份采访过情境模———————————参会的各个代表,拟,学生———————————明确十一届三中身临其境、全会召开的背景,体验历史,——3. 播放视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引导自学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内容,意义。

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三篇章春天的开放 创设情境利用 2004 年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评选对深圳的颁奖词进入本部分学习。

1. 学生通过三段材料,在材料中提取出关键词, 认识到设立经济 利用多媒体出示文字材料增加学生的 1. 出示材料让学生思考邓特区的作用,并 信息量;小平为什说“我们建立经知道设立经济特 利用视频 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区的目的。

2.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目2.学生通过观看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视频,获取有效能引起学生学生的兴趣并获开放的格局”?并在学生信息,回答问题。

取大量的信息;利回答之后利用动态地图进 3.学生根据老师用高动态行总结。

呈现的图片、图表地图学生3. 出示近代南京被迫开放和课前下发的学和现代浦东的开放两幅图习材料来进行研片,呈现图表,要求学生 究性学习,分组能 更 直 观的 了 解 开放的格局;分组讨论回答中国近代和 讨论,合作探究,利用图表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根据表格要求阐来引领学在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之后 明观点。

学生观看生的课内师点评并出示答案图片听音乐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吃穿住行的一路变化,并用畅所研 究 性 学习更有效。

八年级下中国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

八年级下中国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

八年级下中国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第一篇:八年级下中国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9课改革开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学生: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学生学法: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对内改革: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2、对外开放: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1、导入通过视频播放大国印象《中国一分钟》,认识到今天祖国的强大,引起共鸣,一起探讨学习改革开放一课。

2、通过地图的观察和标画,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培养学生开放的空间观。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改革前农村、城市改革前的问题,从发现问题入手,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动态图示,让学生呈现历史思维,同时更直观的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下的土地制度的不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5、通过漫画赏析,合理正确的认识改革中出现的现象,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6、通过补充雄安新区、当今农民土地流转等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举措,让学生学习历史密切联系实际,培养时代思维,具有放眼未来的眼光。

7、通过思维导图,实现学生宏观知识结构在头脑中的再现,学会整合历史信息,培养线索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逐步形成热爱祖国、坚定改革开放之路的意识,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课前准备】前置性作业: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反映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深圳发展的口号、标语或热词【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视频大国印象《一分钟》思考问题:这段视频给你怎样的感受?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生:中国速度;中国逐渐强大;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师:(点评)你知道强大背后源于什么吗?从近代的屈辱落后到今天的强大,哪一举措使中国富起来,让人民感到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生:改革开放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改革开放》(出示PPT 课题),解密中国强大背后的故事。

初中改革开放优秀教案

初中改革开放优秀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改革开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

3.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三、教学难点:1. 改革开放的意义。

2.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

3. 案例教学法:以我国具体发展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重点阐述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4. 观看视频:播放反映改革开放历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5.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案例分析:以我国具体发展为例,分析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 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3. 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能力。

重点内容:
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奠基;
2.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3. 经济体制改革;
4. 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5. 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
6. 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讲解
1. 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奠基;
2. 说明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3. 分析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4. 讲解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重要内容。

第三步:讨论
1. 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

第四步:总结
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步:作业
要求学生以改革开放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海报,展示对改革开放的了解和思考。

扩展延伸:
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师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施展,加深对改革开放的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了历史分析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 改革开放》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 改革开放》优质课教学设计_4

第26课改革开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2、通过学习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建立,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过程,学习综合使用历史信息的水平。

3、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及其思想——科学发展观,通过东西部地区的差别,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4、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学习,认同改革开放政策。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难点:建设小康社会
具体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开展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同时进行对外开放,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及形成的开放格局。

3、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农村和城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布局示意图》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形成的格局,同时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通过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和“为东方巨龙”腾飞而奋斗的伟大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2、以深圳为代表的五个经济特区3、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难点1、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突破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尤其是我们接触较少的陌生领域的制度,更有一些难度。

例如:政企关系,乡镇企业、公司制、股份制等概念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补充一些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但要注意,内容不能过于复杂,把理论性很强的概念尽量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

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可以结合我们农村现行土地政策举例说明理解。

对于农村孩子来讲通过这种方式会取得很好成效的。

关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可用电教方式展现《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布局示意图》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图和记忆,加深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比改革开放30年前后的巨大变化。

深化对改革开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讲、论、引、练相结合。

先学后教,积极引导,巩固练习相结合,提升目标达标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壱、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
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难点】
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法学法
1.比较法。

(通过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前后的对比,明确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2.探究式教学法。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景体验式教学法。

(创设历史情景,模拟历史报道)
4.讲述法、讲解法。

(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播放两段视频)
6.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以直观的形式展现深圳现在的繁华、现代化,与设立经济特区前落后状态的对比,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1)展示学习目标
(2)分阶段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
(4)情感升华
五.当堂达标,知识迁移
1.中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
展。

被誉为“对外开放排头兵”的是()
A.1980 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B.1985 年开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1990 年设立的上海浦东开发区
D.1992 年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
2.“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
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3.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哪里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A.深圳
B.北海
C.秦皇岛
D.上海浦东
5.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
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毛泽东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
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海南经济特区
8.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9.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于何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
织()
A.1991 年1 月
B.2001 年1月
C.1991 年12 月
D.2001 年12 月
10.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
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经济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