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参考教案2 数的奇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参考教案2 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发现数的奇偶性。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法:
情境教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观察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纸杯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游戏1:翻手腕活动。
游戏2:以开火车,各大组报数,记好各自的序号,以游戏的形式复述奇数和偶数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上课
一、创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从开学那天起,我们每天都要在家到学校的路上来回走动,可就在来回走的过程中,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跟奇偶数相关的知识。
2.请一位同学来演示。
从讲台一端走(家)到另一端(学校),再按原路返回。
问:走5次后,这位同学在哪里?
猜想:走12次后,这位同学会在哪里?
师:光有猜想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想办法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尝试解答。
你是怎样想的?先各自在草稿上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教师指导: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进行。
4.同桌交流。
5.全班反馈。
结论:走奇数次后,同学在(学校),走偶数次后,同学在(家里)。
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奇偶性问题
1.同桌翻纸杯游戏:
游戏规则:
(1)同桌合翻一个纸杯,第一位同学翻1次杯口朝下,第二位同学2次杯口朝上,这样轮流翻下去。
(2)每完成一个任务前,可先猜想一下纸杯可能在谁的手中,然后再动手验证。
(3)讨论时,同桌的交流不得让别的小组听到。
问题:翻动10后,杯口朝(),翻动19次后杯口朝()。
2.阅读课本上主题图。
快速作答:摆渡100次后,船在()岸。摆渡133次后,船在()岸。
3.你能联系生活提出类似的问题吗?(上下楼梯、开关电灯、翻硬币、开关门、钓鱼、拉抽屉等)
4.从刚才的几个活动中,你能解决类似的生活问题了吗?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什么?
(奇数次时是什么状况,偶数次时又是什么状况。其实也就是找准第一次是什么状况;第二次是什么状况。)
三、探索加法中的奇偶性
1.出示课本P16两组数图。
观察: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偶数)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奇数)
2.小组合作:探索有关奇数和偶数在计算中存在的规律。
3.各小组拿出实验报告单。
完成报告单上的问题,强调小组合作时注意事项。
4.各小组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举例、验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在研究中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或联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大胆推想一下,然后再举例验证。
奇数+偶数=奇数
6.机动:想不到同学们的研究能力这么强!如果我们把规则改为两个数相减,结果会怎样呢?试试看。
同样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活动--汇报--得出结论)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四、应用与拓展
刚才我们运用研究、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到关于奇数和偶数在计算中的规律,下面我们一起来巧用规律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291+158 368+134 262+1025 10389+2004
11387-131 5870-469 8912-5568 7103-5926
2.在下式中每个数字之间添上“+”或“-”,能否使等式成立?为什么?(机动)
9 8 7 6 5 4 3 2 1 =10
(此题中有五个奇数和四个偶数,因此结果不可能是偶数。)
五、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探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新发现?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者,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进行设计。首先,我十分重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关注数学和生活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进一步明白学好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课前活动以游戏进行,从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复习了奇、偶数的相关知识,课堂学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模拟学生每天在家与学校的路上往返的真实情境的入手,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通过学生直观的演示,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其次,练习的设计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特别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奇偶性问题性,从学生的多元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一个激情涌动的课堂,看到了一个个被点燃智慧火花的鲜活的生命,令在场听课的教师赞叹不矣。
再次,在本节课中成功的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究加、减法的奇偶性变化规律。让各小组成员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结论”方法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不但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的技能。在各小组汇报交流时,采用补充式的反馈,课堂气氛骤然活跃,问题也在讨论中得到解决,收到了较好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这节课,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大量的活动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附:小组探究作业卡
小组探究作业卡
实践目标:通过有关奇数和偶数的计算发现其中的规律。
实践材料:数据
12 18
20 3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