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表格式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650ba3ec-7157-11ec-bea7-7cb59b590d7d《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
学习一些经典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并能使用成语,如“武侠阿蒙”、“敬佩相待”。
2.熟悉课文,注意句子的语气并能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并有自己的见解。
学习重点:学习一些经典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一些挖掘经典句子意义的方法。
学习困难:体验文字语言的感悟。
学时:3学时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等。
课前预习。
预习自主学习内容:1。
仔细阅读课文,读正确的发音。
2.了解作者和作品。
3.课后结合笔记,独立学习,翻译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过程(一)课堂预览检查1。
阅读和发音有什么问题2、吕蒙的态度有何变刖?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3、ꮵ从课文的那些地方看出了吕蒙学有所成?采用了什么写法好在哪里?4、“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加?说明了什么5、俔认为文中的几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你仌他们的身上都学到了什么?(五)拓展延伸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性格,模仿人物语气。
教师提示: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
(六)课堂达标检测1、解释加点的词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当涂掌事(.......涉.体通史。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即更刮目相待()(.....及鲁肃过寻阳(..2、翻译句子:(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卿言多务,孰若孤?(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2.检查作者的作品。
这篇文章选自正文的一读。
总体感觉是1。
自由阅读(画一些不能读的句子)2。
分组朗读并听对方讲话(纠正误读的句子)。
老师提示并朗读以下关键句子的正确语调:“你今天应该向屠师傅学习!”(认真的,认真的,认真的告诫)B“你不想让你像医生一样对待经典!”(反问句。
孙权劝学导学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学法指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灵活运用竞赛式、圈点勾画式、合作讨论式,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探究、迁移知识的能力。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
(2)解决文中的生词、解释重点词语,进行字词归类并在导学案上做完。
三、交流学
5.五读,读出语气
四人小组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为他配音。
要求:符合人物的身份,能体现人物的心理,能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内涵。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关心还有命令的语气;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六读,读出性格
请用四字词语或成语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
孙权:严格要求
……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字词。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知识链接】1、《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资治通鉴》3、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吕蒙,字子明。
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卒,代领其军,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
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
不久病死。
4、孙权(182-252)即吴大帝,字仲谋。
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曾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军,获赤壁之捷。
公元229-252年在位。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苏轼:亲射虎,看孙郎;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鲁肃(172-217),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第一环节】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卿()岂()邪()孰()遂()即更()2、初读课文,读准字间,读出停顿例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qǐ)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第二环节】务实基础,合作探究1、再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疏通文意卿今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卿今者..吴下阿蒙()()()..才略,非复即更.刮目相待()()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一)预习导航1、查找资料: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空白处。
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工具书读文章,疏通文意,写下不懂的词或句子。
3、预习反馈:小组间互查预习情况。
我们刚才跟唱的这首歌曲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读过原著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啊,那我考考大家。
猜猜看这两位英雄人物是谁?简单翻译一下,讲述一下相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猜猜看:他是谁?术甚爱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月余,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攻而不能破,远远的见对面吴军阵容整肃,将士严明,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
谁还知道有关孙权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了解一个孙权劝学的故事。
首先(三)检查预习,请看导学案上的三个题,哪位同学板书答案?来我们一起订正答案。
请相邻同学互换用红笔批阅。
1、《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司马光(名)是北宋(时)_____家、______家(评)。
3、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比喻人学识尚浅:________用新的眼光来看待:________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充分,下面进行(四)多层次朗读,首先明确要求(齐读):先看第一层一、读准字音,读明节奏。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一、主题阐述本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说其部下吕蒙学习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可以带来的巨大改变。
这个故事也是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出处。
二、背景介绍《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著。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吕蒙则是其部下。
这个故事发生在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历史背景下。
三、深入分析1、孙权的角色:孙权作为一位君主,他的行动和言论对于整个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有着长远眼光的教育家。
2、吕蒙的转变: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从原先对学习的轻视到后来的认真学习,这个转变体现了学习可以带来的巨大改变,即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有可能通过学习而获得新的认知和技能。
3、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孙权对吕蒙的劝说,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四、个人观点从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学习都是一种不断进步和提升自我价值的方式。
其次,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孙权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智慧和远见,他通过劝说吕蒙学习,达到了引导部下、提高团队素质的目的。
最后,我认为这个故事也在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五、对比与参照如果将《孙权劝学》与同类题材的故事进行比较,例如《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然而,《孙权劝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一个君主的身份,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主题,使得故事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远。
六、创作风格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全面、详实的历史记载和深入的分析而闻名。
他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不仅注重事件的起因和过程,还特别关注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教训。
《孙权劝学》正是体现了这种写作风格的典型例子,通过叙述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生动地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文章简介《孙权劝学》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孙权,为了推荐优秀人才,劝告学习的重要性。
这篇故事载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劝人向学的文章。
本文通过对《孙权劝学》的导读,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劝学思想的认识和学习。
二、故事情节孙权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他很重视人才选拔。
一次,他听闻一位萧曹的人才辈出,于是就派遣使者到萧曹去观察人才的情况,并且选拔他们到吴国来。
使者回来后,向孙权推荐了一些人才,但孙权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些被推荐的人才有的已经接受了其他国家的招揽,而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原因不能离开萧曹,于是拒绝了孙权的邀请。
孙权对此感到非常焦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臣子。
这时,孙权的谋臣张昭出谋划策,建议制定一些精准贴近实际的政策,例如鼓励百姓上书推荐人才,或者开展义务教育等等。
但这些政策执行起来较为困难,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孙权听到这些建议皆不满意,因为这些建议都是抽象的,不具体、不操作。
他思考良久后,想到了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鼓励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成为适合干吴国官职的人才,这样就不必去考虑推荐这些萧曹的人才。
三、劝学思想《孙权劝学》是一篇鼓励学习的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思想。
劝学,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伦理。
其中最有名的劝学者是礼记中的“乐正子桑”,其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读书、学习,可以把人变得更加有德行,在思想上更加高尚。
而在《孙权劝学》中,孙权也主张学习是一条成才之路,他希望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更有才华,从而建功立业。
同时,孙权还提醒了大家:“如今世道变异,故不可再行过去之事”,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世道有所变异,我们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做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适合的做法。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难点】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自主预习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 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___”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问答题: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自主预习案】答案一、填空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惊讶、敬佩学有所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二、qīng shè shú suì三、1当权 2推辞 3研究 4粗略地阅读5了解 6于是,就 7才干和谋略 8刮擦四、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5.我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重难点
重点:
我会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
我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导学过程
问题导学
学法指导
聚
焦
基
础
性
目
标
我可以读译课文,理解文义
1.我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一、运用网络和手头的资料查阅相关信息,小组内互相交流,完善信息。
二、可采用多种形式读,如:你读我听、两人齐读等方式,互相纠正错误。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三、抓住每句话的关键字词意思,借助注释,联系学过的文言知识和常见文言句式翻译方法,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联想人物当时的心理配合符合人物身份的语气语调来讲述。
C.结友而别 而钱不湿
D.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自钱孔入
3.下面朗读节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B.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
(2)洪深让之而不为报。
翻译:
目的是:
启 示:
四、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文本与文本中人物对话,想象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来表演。
五、揣摩作者的写作用意,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思考。
聚
焦
挑
战
性
目
标
六、我要运用学到的文言知识和学方法自己完成这篇阅读。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オ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班级 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导读指导】一、有关文中人物鲁肃:(172-217),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 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 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 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 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 ,力口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二、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
其中像《赤壁之战》、《邂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你知道是下面的哪两个么?下面众多成语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请君入瓮口蜜腹剑桃李满天下冰山难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学习步骤】一、朗读课文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自检:A,好B,还需练习】2.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一、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相关人物。
二、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三、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感受人物说话技巧,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四、联系生活,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一、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二、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前准备:一、参照课下注解或者自主搜集《资治通鉴》相关内容,了解文中所涉及的人物。
二、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根据注解了解大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了解文中相关人物。
(一)《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作者,字,陕州夏县人,(朝代)家家。
2.孙权,字______,三国时期______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______,东汉末年______手下的将领。
二、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法总结:1.主谓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停顿。
2.动宾短语中,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3.四字句,一般是2/2节奏(一)借助工具书给下列词语注音卿.()邪.()涉猎..()孰.()遂.()更.()三、二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见.()往事耳..邪()() 4.但当涉猎5.蒙乃始就...学()()() 6.及.鲁肃过.寻阳()(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二)试着用文中的语言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1.积累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背诵全文。
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恰当翻译重点句子,疏通文意。
1.了解《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史,由北宋_______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_______年间的史事。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命名为《资治通鉴》。
对《资治通鉴》的称誉,评价:“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2.了解史书体例编年体:《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纪传体:《_______》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了解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
_______(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散文家,世称“涑(sù)水先生”。
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反对_______变法。
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
后任尚书左仆射(yè)(即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不久辞世,谥号文正。
4.给加点字注音卿.(_______) 邪.(_______) 岂.(_______) 涉.猎(_______) 孰.(_______) 遂.(_______) 当:当(_______)涂掌事但当(_______)涉猎为:为(_______)博士邪自以为(_______)大有所益更:即更(_______)刮目相待◆活动一、谈话导入,积累常识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资治通鉴》及作者等相关常识。
◆活动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1)读准字音。
(遇到不会读的字,可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读音)文言文字音小贴士:◎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
4《孙权劝学》表格式教学案例设计
语文教学案例设计案例名称 4 孙权劝学时间2018.3.15年级七年级教材范围第22—23页教师王润新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总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环境及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确,乱世出英豪。
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
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
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听《三国演义》主题曲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背景简介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指名介绍)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治通鉴》的资料。
明确背景、作家、作品方面的知识,便于理解文章。
三、通读1、读准字音。
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读通课文4、全班齐读。
四、解读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孙权劝学》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孙权劝学》导学案篇1【学习导言】《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任选下面方法导入)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
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
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
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4《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
一、课前预习任务
1.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孰若孤( ) 肃遂拜蒙母( )
2. 古今异义
博士
二、课堂学习任务
三、书写回信
经过以上的学习可知,孙权之所以能劝学成功,是因为他关心对方,并且言辞恳切,现身说法。
那现在就请大家给我们那位不想学习的朋友写一封回信吧,劝诫他一下吧。
要求:情真意切、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现身说法
亲爱的朋友:
你好!自从知道了你的烦恼,我很担心,也很着急,我一直都在想怎么才能帮到你。
其实,我之前和你一样,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孙权劝学》优质导学案
孙权劝学》优质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 【教学目的】1.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了解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3. 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分钟 )1.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 2. 教师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二、读准文本 (5 分钟 )1. 教师出示朗读停顿和读音。
初,权谓吕蒙曰: “卿 / 今 / 当涂掌事 , 不可不学 ! ”蒙辞 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q 1 )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 (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 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 / 大有所益。
”蒙 / 乃始就学。
及 / 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 今者才略,非复 /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 e ng )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之晚乎 ! ”肃 / 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2. 学生 4 人起来读,集体纠错。
3. 师生齐读。
三、读出文意(15 分钟)1.学生分小组讨论导学案问题。
2.教师分配任务:一组4 人轮译生字词,1 人翻译句子,1 人交互批改。
附问题:⑴解释加点词语。
初( ) ,权谓( ) 吕蒙曰:“卿今当涂( ) 掌事( ) ,不可不学! ”蒙辞( ) 以军中多务( ) 。
权曰:“孤岂( ) 欲卿治经( ) 为博士( ) 邪( )! 但当涉猎( ) ,见( ) 往事( ) 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 始就学。
及( ) 鲁肃过( )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 ,非复( ) 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 刮目相待( ) ,大兄( ) 何见事( ) 之晚乎! ”肃遂( ) 拜蒙母,结友而( ) 别。
⑵翻译句子。
①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1《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作为一篇散文经典之作,《孙权劝学》已经历了1700余年的时间,与家喻户晓的古典文言文章一样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现代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中,《孙权劝学》也成为了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文章。
本文将依据此版本的教学特点,围绕导学案的要求,从课文背景、课文梗概、语言特点、文学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课文背景《孙权劝学》为东汉末年吴国孙权所撰写,原名《论语》。
故事发生在公元220年,时值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战乱状态,各州县相互争斗,百姓遭受着无尽的苦难。
而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他深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因此他为了振兴吴国,需要大力发展国家的文化,提高人民素质。
《孙权劝学》则是为此而写,以劝勉百姓尊重教育,更加注重自我修养。
二、课文梗概《孙权劝学》全篇共计十段,字句精炼,无一字过多。
文章开头一段旨在深刻描绘孙权对于学问的看法和态度,为后面所说的提供铺垫。
接下来的九个段落则依次针对品行修养、识礼知数、居安思危、谨慎从事、心境平和、以德为先、临事行为、明辨是非、笃行不阔等方面,提出了孙权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和个人修养的标准,并且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孙权的思想。
三、语言特点《孙权劝学》语言简练精炼,深具古典文言文的特点。
文章透过行文的节奏把控、前后呼应、韵律变化等方面,达到了词句间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开头一段中就出现了“告诫”、“易宏志”等彼此呼应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气势和严谨性。
文章还采用了一些重叠的手法,如“忠厚本分,宽厚待人”的表述,更直接地突出了孙权的论述。
此外,《孙权劝学》还利用了明喻、夹叙夹议等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贴近效果。
四、文学价值《孙权劝学》一篇文言文章,虽然产生于1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其反映的人们对人生处世的普遍认识是不受时代影响的,能够与当代人们的生活相互契合。
《孙权劝学》优质导学案
三国时期,吴国建立之初,急需大量人才,而学习是培养人 才的重要途径。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深知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他劝说吕蒙等人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军事 才能,为吴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掌握《孙权劝学》中的生字生词
总结词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生词是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基础。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提前预习,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掌握《孙权劝学》中的生字 生词,如“权”、“蒙”、“辞”、“治”等,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同时,学生 还需要注意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04
拓展提升
阅读与《孙权劝学》相关的文章或书籍
总结词
通过阅读与《孙权劝学》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该文的主题和思想,拓展知识面和视 野。
详细描述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与三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和人物关系。此外,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学习态度、方法等主题的文章,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和思考角度。
理解《孙权劝学》的主题思想
分析孙权的形象和性格特点,理解其劝学的动机和 目的
探讨《孙权劝学》所表达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理解 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挖掘《孙权劝学》的主题思想 ,理解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呼吁
了解《孙权劝学》的艺术特色
分析《孙权劝学》的叙 事结构,了解其情节安 排和人物塑造的特点
朗读《孙权劝学Βιβλιοθήκη ,感知文章大意总结词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熟悉文章的语言表达和节奏,初步感知文章 的主旨和内容。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大声朗读《孙权劝学》,注意语音、语调、语气等细节 ,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大意,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课 堂上向老师请教。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中的人 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为深入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小结
1.阅读教材P23课后练习第五题,翻译方法提示。
留:
替:、称谓(见教材预习和课后练习第四题)
(1)成语:
(2)自称:。爱称或敬称:
3.古今异义
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文言知识积累
展示文言知识点,学生分组回答问题
通假字
1)邪:
2)涂:
古时称谓
1)卿:2)孤:
3)大兄:
词语的古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今义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今义
成语积累
1)刮目相待:
3.给下列字词注音。
卿()岂( ) 邪()
孰( )遂( ) 即更( )
第二学习板块: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2.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参考资料,翻译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
课题: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
t
学生
笔记
第一课时
第一学习板块:检查预习情况
1.《孙权劝学》选自《》 , 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家、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