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临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猛龙碑》的学习与创作

作者:李松来源:拙风文化网

李松(木公),1950年生于天津市。毕业于首都师大书法本科,师从欧阳中石先生。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八届书法展(第六、八届获“全国奖”),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展,首届“兰亭奖”书法作品展(特邀),第一、二、四届全国篆刻展,20世纪书法大展等。论文《笔法研究》获六届全国书法理论研讨会二等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首都师大书法客座教授、《中国书法》杂志刊授部指导教师。著有《草书技法》、《行书技法》、《楷书技法》、《书法创作大典行书卷(合著)》等二十几部著作、录像、光盘。注重技法理论的研究和书家评论,文章评论散见于各专业报刊。

《张猛龙碑》刻于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内。

魏碑楷书兴盛于北朝。北朝时期刻碑立石之风极盛,迄今为止,出土和遗存的碑刻、墓志、造像、摩崖以及其他石刻,可以说是难以胜数。魏碑亦称北碑,北碑(魏碑)的得名,主要是源自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书法,包括北魏、北齐、北周、东魏和西魏,其中,北魏时期的刻石文字为最多,其书法的风格最具代表性。

《张猛龙碑》就是魏碑中具代表性的一部法帖,所以,历代书家极为推崇。

《张猛龙碑》既有方峻古朴的风格,也有俏丽秀拔的风韵。在用笔上,它方与圆兼备,点画劲健。方笔处棱角分明,圆笔处含蓄圆浑。在结字上,或端庄或活泼,或工稳或攲侧。端庄工稳者类似唐楷,活泼攲侧者有如童叟体。可以肯定地说,《张猛龙碑》是集魏碑之众美于一身的一部经典的法帖。

学习楷书其要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笔法,二是结字。

关于笔法

《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细审这“十美”,《张猛龙碑》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碑》为范本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碑》,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通过对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的总结,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

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碑》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碑》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

我们把《张猛龙碑》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行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他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

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他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

1.点

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点。

如图1、2、3、4、5、6。

从上边原碑中的这几个字之点可以看出,它的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这一笔的书写如果运用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的情况(“小”字左点放大图)如图7。

把上面的这种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

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不少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方笔”。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的手法不是写,而是填

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方法。

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经过多年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方法应该是很科学的——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如图8。

实际的书写如图9、10、11。

B.反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实际的书写(“公”字右上点放大图)如图12、13、14。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针、逆时针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的任何一个角度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个角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如图15。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并且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但这仅仅算入了魏楷之门。

《张猛龙碑》中点的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些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切得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得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