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理论中缺失模式的探讨
科普基地发展状况及几点启示——以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认定工作为例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为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科普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文明城市的促进作用,打造品质春城,营造良好科技人文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助推昆明市跨越式发展。
2010年昆明市科技局制定了《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的认定工作,实施认定以来,昆明市科技局不断加强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规范管理与条件保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加强科普精品基地载体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地科普团队建设,改善科普设施条件。
1科普精品基地绩效突显截止到2014年底,共认定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18家,其中5家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8家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经过5年多的发展,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专业科普人员队伍逐步壮大,基地开展的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已经成为昆明市科普工作的一支中坚力量。
充分调动了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精品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昆明市科普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1.1突出了优势和特色为推动科普精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昆明市积极发挥科普精品基地载体单位的科研资源及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昆明市高原特色产业的优势,将特色产业成果转化为科普特色,打造成优势特色科普精品基地,形成领域布局合理、整合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引导的局面。
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实施5年以来,从领域分布来看涉及动物、植物、天文、太阳能、地质、园林、航空、电信、文化、旅游等领域,具体可为科研单位、特色企业、专业场馆、生态园区及旅游景区等5大类。
其中:科研单位6家、占33.33%;特色企业5家、占27.78%;专业场馆4家、占22.22%;生态园区1家、占5.56%;旅游景区2家,占11.11%。
1.2完善了设施和条件为开展科普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和科普人员队伍,是科普基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功能的重要保障。
昆明市认定的科普精品基地都较重视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从投入、组织等方面给予保障,使得科普精品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活动场所逐渐健全,专兼职科普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对策思考
科学教育是伴随着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制度的总和。
一方面,是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引导人对科学的理解与认知,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理论等,帮助人们了解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科学教育表现在学校的正规教育,即科学课程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表现在其他科技活动、社会活动中对于科技的认知、感悟、理解,以及人们对于科学研究和发展未来的态度。
它不仅是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的内部行为,也涉及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存在于多个学习或体验场景之中。
如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科学研究、技术进步成果的展示展览,科技主题图书出版、媒体的新闻传播,多元融合,共同营造科学教育的氛围。
从青少年角度看,它表现在对于科学的理解,对于科学产生兴趣,培养未来科技人才。
科学教育被定义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社会活动”。
中国科学院将其定义为:“关注科学技术季良纲浙江省科学传播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0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对策思考 科学教育伴随着科技发展,目的是使青少年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增进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激发科学兴趣,培养未来科技人才。
全面分析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是当前教育界、科技界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文章结合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的长期实践,深入分析科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当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科学教育;加法;思考;对策作者简介:季良纲,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普政策与规划、科学素质建设、场馆科学教育、科普创作等。
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
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作为现代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们多方位多角度地参与了科学教育活动,也日益受到科学教育的影响。
当前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国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和解决。
1.1 教育理念滞后当前,国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下。
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
这形成了学生对国防教育的漠视心态,造成他们不愿主动参与相关活动以及学习。
1.2 缺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虽然有零散的军事理论方面的授课,缺乏整合与协调。
同时,缺乏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特点设计的专业课程内容。
1.3 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传统媒体是人们了解国家安全和军事技术等领域信息主要来源之一。
然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相关信息被网络覆盖且更新迅速。
学生获取的信息远不够多元化与及时化,无法满足与时俱进的国防教育需求。
二、问题分析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教育理念陈旧、课程体系缺失、信息获取方式单一等。
2.1 教育理念落后影响学生兴趣目前仍然有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和分数,而忽视了对全面发展的关注。
传统枯燥的国防教育课程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导致他们对国家安全和军事技术领域知识了解不够深入且缺乏热情。
2.2 缺少专业人员参与设计在一些学校,由于没有提供专门开设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国防教育成为任务之外被边缘化,导致该领域相应的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儿童青少年关于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等领域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招聘更多热爱此岗位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势在必行。
2.3 信息爆炸给学生带来困惑虽然互联网为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便利,但同样地,大量虚假、低俗的内容淹没其中。
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缺乏辨别和判断能力,容易被一些负面和片面的观点误导。
同时,有关国防方面的信息报道约束严格,在互联网上难以找到权威渠道获取相关内容。
三、解决方案针对当前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3.1 更新理念,增加趣味性教育机构应关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再只追求单纯知识的灌输。
缺失模型的科普名词解释
缺失模型的科普名词解释在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领域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缺失数据的情况。
缺失数据意味着在收集数据的过程或者数据的存储中,某些变量或者观测值没有被完整地记录下来。
这些缺失的数据可能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疏忽、受试者的主观性或者其他原因导致。
缺失模型旨在解释和分析这些缺失数据,并帮助我们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缺失模型是以统计模型为基础,用于对缺失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方法。
它提供了一种途径,使得我们能够在仅有部分数据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整个数据集进行推断和预测。
使用缺失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缺失数据的性质,并利用已有的数据来填补缺失值。
缺失模型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概率的方法。
基于概率的缺失模型假设缺失数据发生的概率是可计算的,并尝试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或者贝叶斯推断来估计缺失数据的概率分布。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更好地捕捉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并提供对未观测数据的条件分布的估计。
另一种常见的缺失模型是基于模式的方法。
基于模式的缺失模型假设缺失数据的出现是有一定模式的,即缺失数据的出现与其他变量或观测值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
例如,当某个人的教育程度缺失时,可能与其年龄或经济状况有关。
基于模式的缺失模型尝试通过检测和利用这些相关关系,来填补缺失值并恢复缺失数据。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缺失模型,如多重插补模型、混合效应模型等,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假设和方法。
多重插补模型通过生成多个填补的数据集,并使用这些数据集的平均值或组合来进行推断。
混合效应模型考虑了观测单位间的随机性和相关性,适用于包含群体结构或层次结构的数据。
缺失模型的应用广泛,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医学研究中,缺失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处理患者中存在的缺失数据,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预测。
在社会科学中,缺失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揭示背后的原因。
在金融领域,缺失模型可以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策略。
全域科普推进现状及对策研究
全域科普推进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王甲来源:《学会》2021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9—0050—05全域科普是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和升级版本,是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有力抓手,是破解基层科普难题的“灵丹妙药”。
深入持续推进全域科普,对于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平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实施全域科普的重要性全域科普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将科普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对各类科普资源、理论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公共服务、相关产业、防疫避灾等进行全方位、体系化的有机整合和优化提升,推动科普服务全领域、全地域、全媒体、全人群覆盖,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科普工作理念和模式。
全域科普立足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等角度,旨在建立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
(一)全域科普是增进科普工作成效的必要手段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提出,“科普是公益事业,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
科普事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普体系,具有比较完备的组织架构、政策理论、工作机制和人员队伍。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普形势不断变化,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科普相关法规出台较早,实施办法和细则体系性配套性不足,難以保证科普工作在基层特别是农村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科普功能实现约束力不强,社会缺乏对科普功能实现的活力,科技传播的内容与方式不能更好地贴近大众等问题仍然存在,成为妨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因素。
由于科学技术普及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科普工作更具系统性,要有明确而广泛的工作体系,有全方位的统筹、协调与合作,有多角度的支撑保障和强有力的社会资源动员能力。
为适应新使命、符合新要求,科学技术普及必须向全域科普升级、向全域目标迈进,应改变点对点、点对面的传统科普模式,有效聚合政府、企业、院校、媒体、农技和经合组织等科普资源,形成面对面、网对网的矩阵式科普局面。
高校科学精神缺失的成因和对策
高校科学精神缺失的成因和对策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这段话论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对我们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有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学习,而忽视了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培养也理应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什么是科学精神呢?它是凝聚着某种意识形态,充满了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
科学精神作为一个历史性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中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内涵,表述如下:时至今日,“科学精神”尚未形成一个举世公认的定义。
仅从上述三个表就可以看出这一概念的多义性、多层次性、多维性。
笔者将其概括为: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与意志品质的总称,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二、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现状据调查,大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同度还是很高的,对科学精神的态度是好的。
但在实践科学精神时,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失。
主要表现为:1. 对科学知识关注少。
调查显示,无论是从电视节目、科普杂志、还是书本上,当代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关注程度都很低。
在我们身边许多学生说不出科学家的名字,更不用说他们付出的艰辛和高尚的科学精神了。
2. 重技术轻科学的倾向严重。
高科技人才的职业取向表明愿意成为工程师、经济师、律师的比愿意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多;想挣大钱的比搞科研的多.如果青年中具有科学技术探索精神的人太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3. 学习目的功利性严重偏离科学精神。
所谓功利主义,在此是指一种以眼前利益的获得为价值取向的理念。
在经久不衰的文凭热、证书热、考研热中,真正支点是生存需要而不是科学兴趣。
广大大学毕业生对文凭与证书的执着中多了一分急功近利的盲目,少了一些对科学文化本身的热忱的推崇。
对科技馆建设理念和建馆模式的探讨
间 的推移 , 将会体现 出巨大 的增值效益 , 陈列式 是其 主要的展示形式 , 参与 性较少 。
2 . 展 品制 。 这一展示模式以“ 学科 中心 ” 为基础 , 其主要 目的在于对特定 科学原理的表达 。 展品制模式下的展品不具有保值或者增值的效益, 主要是 为科学原理的表达而制作的相关道具,这类展 品随着时间推 移需要进行替 换与更新, 展示形式注重互动性。 当前, 我国多数已建成科技馆大多属于基于‘ ‘ 学科中心” 模式自 展品制” , 但无论哪种建设模式, 科技馆的建设理念都呈现出“ 以物为中心 ’ , 的特点 二、 我 国科技 馆的而建设理念 的现状 分析 ( 一) 前期调研不到位 , 片面注重展品的互动性
1 . 基础调研 。科技馆的展览设计要严格执行前期基础调研一 展览内 容设计一 展品设计 的程序。同时, 在前期的基础性调研工作中, 要注 重科
技馆长期性课题的设置 ,深入研 究先进 的展品创新设计方法、思路以及程 序。 并注重对科技馆的设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 组建一支较为专业的展览策划 设计 队伍 。此外, 要注重展览设计 、 程序以及思路等的制度化发展。 2 . 科学定位 。 科技馆 的“ 展教 ” 理念表 明, 科技馆 的主要作用在于运用直 观 的体验方式, 对公众的好奇心以及科学理性理念与意识进行激发 , 唤醒人 们 的的科学探 索意识与兴趣,从而促进人们 的科学人文价值观 的形成 。因 此, 科技馆在建设过程中, 应本着科 学教育 的理念 , 对 自身功能进行正确的 定位 , 使科技馆体现 出自身的鲜 明特色。
并以 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为展教 目 标, 贯彻落实 以 “ 人’ , 为核心 的建设理念 。 ( 三) 采用课题中心以及 自下而上的模式 科技馆建设模式要注重实现“ 课题 中心模式 ” 的转变 , 通 过相关的社会 课题的学习过程对科学技术与原理进行 深刻 的认识,将讲科学技术原理的
高校标准化知识科普志愿者团队建设思考
高校标准化知识科普志愿者团队建设思考摘要:普志愿者是工作在科普知识一线的、最活跃的团体。
本文基于国内目前对于标准化知识科普志愿者的定位与需求,总结了相关标准化知识科普志愿者团队管理模式,并介绍了相关的特色活动,提出了目前在标准化知识科普志愿者团队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对策,为标准化知识科普志愿者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标准化知识,高校,科普志愿者,团队建设引言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时间相对宽松,而且高校作为人才聚集高地,拥有天然的学科优势,所以大学生开展科普志愿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目前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团队的情况看,存在岗前培训不系统、没有科普课程支撑、团队成员随意组合等问题,造成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不佳,社会需求服务不到位。
因此,在地方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团队人才培育研究,构建特色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培育模式,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1建设团队的重要意义1.1有助于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
但是,标准化领域存在人才缺失、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
由于了解标准化的人较少、经费有限等各种原因,各部门标准化知识的科普工作较难实施。
而开展范围更广泛的社会性标准化知识科普志愿服务,加强社会性标准化知识科普志愿者团队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普及标准化相关知识及生活上的运用,引导更多的人对标准化行业产生兴趣,从而培养更多的标准化人才;有利于科普志愿者在科普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标准化,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也有利于高校开设标准化相关专业,系统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开展,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1.2有助于培养标准化工程学生综合能力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用专业知识。
事业单位A类练习题 (23)
1.近年来,各地普遍设立医调委来调解医患纠纷,有效化解了医疗纠纷。
某大学法学院院长分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是由政府购买服务、医调委出面调解。
医调委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可将医患双方直接对抗转化为第三方出面调解,并将调解的场地从医院转移到院外,避免患者和医院直接对抗,有利于维护医院的诊疗秩序。
这段话的意思是()。
A医调委处理医疗纠纷具有权威性、合法性、有效性B医调委的设立是医疗服务升级的表现C医调委作为第三方能够避免双方直接对抗,避免医患升级D医疗纠纷调解是要准确把握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正确答案是:C解析文段开篇提出观点:各地普遍设立医调委,有效化解了医疗纠纷。
接着对观点进行解释说明,即通过介绍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是什么,并指出医调委以第三方身份调节医患关系,可避免医患升级,有利于维护医院诊疗秩序。
文段意在强调医调委在医患矛盾的解决中起到的作用,即作为第三方能够避免医患关系直接对抗,对应C项,当选。
A项,文段指出医调委可有效处理医疗纠纷,但并未提及其权威性、合法性,排除;B项,“医疗服务升级的表现”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文段主体为医调委,重点强调了医调委所起的作用,选项缺少主体,且文段没有对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正是发端于最基层农村农民的改革实践,让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
今天的乡村大地上,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资金互助组,这些农民自己创造的新事物,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B乡村振兴要靠真抓实干C要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D乡村振兴有赖于改革创新正确答案是:A解析文段开篇指出农村改革开放中的各项成果都来源于农民的实践,强调农民这个基层群体的重要性;第二句话指出农民自己创造的事物能够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合力,仍然在强调农民这个主体的作用,所以文段主题词是农民,对应A项在强调农民。
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学是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而教学课堂则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现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很多教育机构或者高校里面,同样一门专业课程可能会有许多位老师来上,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认知。
导致了同一个专业内部内容往往大相径庭。
这就给了我一个感触:我们在报名来这个班的时候向他们申请了官方版权科普书籍及其全套PPT ,非常务实工整准确说辞强大睿智为代表人那幕后团队绝对就是千人千面还涉及好几百年呢!三、单向传授比例过大在传统模式下,老师以讲授为主导地位,并且单纯注重知识点记忆并没有真正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这会导致课堂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只有老师教学而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四、互动机制缺失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扮演着一个传授者的角色,而忽略了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的重要性。
缺乏有效地互动机制,可能使得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并且埋下一些问题后续才会逐渐爆发出来。
五、重视应试考核当前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应试考核,很多老师更加倾向于教给孩子一些复习方法以及解题套路等内容。
导致许多同学只注重刷题记忆技巧, 而忽略了真正理解知识的必要性。
这些问题使得人们容易陷入沉溺于得到高分或者优秀成绩上。
六、资源使用不完善虽然如今技术手段日益发达,可是便利工具内有部分还未被合理有效调用, 比如那当年极力推荐的带WiF 信号程,这明明才几年大小买了千亿亿BP那必然可以够用。
好多题型如果讲得稍微深一点,反正当下就限制你,教师所需补充的辅助内容也并未及时提供。
七、批判性思维能力缺失现在重视应试考核导致有些学生注重机械式记忆解题技巧,而轻视了真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这个问题。
三、改进策略面对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进行改进:1.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机构或者高校应加强内部专业课程统一标准化管理,并对各位老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以保证知识体系之间的协调性和内聚力。
科普游戏新模式
科普游戏新模式作者:刘梦霏牛雪莹来源:《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年第03期摘要游戲可以承担传播科学的社会使命,并且是一种长期受到忽略的生态媒介。
本文将现有的科普游戏归类,提出了一种新的科普游戏创作模式——众创开发模式,即通过参与式设计引导公众参与游戏开发,以表达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形式有别于一般科普游戏单向知识输出的过程,给玩家提供了深度参与的机会。
我们基于这一方法论发起的游戏×社会的社会实验证明,游戏不仅是一种可以让玩家游玩其中,治愈“自然缺失症”的花园,而且也是一片玩家可以种植的苗圃。
要发挥游戏作为生态媒介的核心特点,就要在最大程度上调动玩家的主动性。
而共创式开发,正是这样一条可以令玩家开辟新的“机器中的花园”,深化与活化玩家的生态认识的科普渠道。
关键词科普游戏生态传播游戏化参与式设计游戏研究0 引言游戏作为本世代最新的文化媒介,兼容了此前的文学、影视、音像等媒介形态,既保存着我们时代的文化记忆,又通过其互动性强的特点激发着新的文化认同,可谓是数字时代的活态文化遗产。
这样的新媒介,理应承担传播科学的社会使命。
科普游戏是“以向玩家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应用性游戏”[1]。
张光斌、王小明等提出的新概念,为游戏应用于科学教育与社会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
现有的科普游戏研究涵盖了游戏科普对教育的影响、多种题材科普游戏的设计阐述等,基本是以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为主。
其中,相当一部分科普游戏是以生态科普为主题的。
这一主题十分重要,对于技术为主的现代文明而言,生态问题攸关当代及后代的生存,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且生态环境对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来说更是不可或缺。
正如美籍犹太裔哲学家、社会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所言,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的滥用造成了“单向度的人”,生活于精神贫困甚或“比奴役与监禁好不了多少” 的“制度造成的自然污染”之中,其特点便是“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噪音、工业和商业抢占了迄今公众还能涉足的自然区”[2]。
健康科普电视专题节目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34 传播力研究 2021年03期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收稿日期:2021-1-15作者简介:刘娴(1980—),女,四川资中人,硕士研究生,三级文学编辑,主要从事影视艺术研究。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高速运转,竞争日益加剧,来自职场、家庭、人际等多方面的压力让不少人不堪重负,健康危机一触即发。
健康这一话题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公众对于健康知识的渴求也与日俱增。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遗传因素仅占15%左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则高达60%。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获得健康高效的方法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习得。
各种健康信息只有被人们知晓并接纳,而后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使人们树立起健康的生活观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作为大众传播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介之一,电视应当自觉担负起传播健康信息的重任,搭建起前沿医学与大众的桥梁,将最新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看得懂、记得住的健康科普知识,引导公众健康行为实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一、健康科普电视专题节目存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推出《健康之路》节目,邀请医学专家、专业医师在节目现场普及健康知识、解答健康问题,成为健康科普电视专题节目的肇始和标杆。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健康科普电视专题节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与其他内容“拼盘”组合到自成系统的过程,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几乎都有自办的健康科普节目,如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四川电视台《华西论“健”》、深圳电视台《健康全说》等。
然而,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健康科普信息传播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与接收的过程,观众虽然是健康信息的接收者,但其对接收到的信息却存在着拒绝、质疑、接纳等多种反应模式,能否满足受众现阶段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语言是否为受众喜闻乐见,健康信息的输出时间和频率是否恰当等,都决定着健康传播的有效抵达率。
生态环境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实践
生态环境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实践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加强生态环境教育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能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传统的生态环境教育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实践等。
因此,探索创新的生态环境教育模式和实践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教育是培养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理解和尊重的过程,它对于个人、社会和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对于个人而言,生态环境教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因环境问题导致的健康风险。
同时,它还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环境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从社会层面来看,生态环境教育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大多数人都具备了良好的环保素养,社会将形成一股强大的环保力量,推动政府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政策,促进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教育是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重大环境问题的关键举措。
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教育,让全世界的人们共同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才能凝聚全球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传统生态环境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的生态环境教育模式在过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其次,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传统的教材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操作,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联系起来,难以形成深刻的认识。
海斯科普课程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海斯科普课程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作者:岳训涛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01期[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即“园本课程”开发也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热点。
与海斯科普课程形成的过程相比较,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在开发中,存在着缺乏明确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教育理念、缺乏课程开发的过程,没有形成一套可供教师学习操作的课程模式等问题。
因而,如何借鉴国外现代幼儿教育流派——海斯科普课程模式,结合我国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实际特点,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幼儿园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是当前“园本课程”开发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园本课程:开发;思考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1-0117-0320世纪90年代后,在国外课程改革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也如火如荼。
套用“校本课程”一词,幼儿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即“园本课程开发”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热点。
在多元化的理论指导下,各地幼儿园进行了多种课程实践模式的探索,并开发出很多适合本园的幼儿园“园本课程”。
但是,随着“园本课程”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
通过对海斯科普课程开发的总结和归纳,对照我国近年来已经形成的一些普遍的课程开发的几种典型模式,发现我们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中还存在不少缺失,有待于在今后的课程开发中引起重视。
一、海斯科普课程开发的特点海斯科普课程是美国现代幼儿教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由戴维韦卡特及其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最初在海斯科普幼儿园进行实践研究,而后在美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中得到非常广泛应用的早期幼儿教育方案。
纵观海斯科普课程开发应用全过程会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海斯科普课程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指导过程20世纪60年代,为了帮助那些贫困的、处境不佳的幼儿,韦卡特及其同事试图在学前教育阶段寻求较好的教育方法,由此开启了该幼儿实验方案。
科普缺失模型的名词解释
科普缺失模型的名词解释科普(科学普及)是一种重要的传播科学知识和理解科学方法的方式。
它的目的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概念简化,使其易于为公众所理解。
然而,尽管科普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实践中,我们仍然存在着一种现象,即科普缺失。
科普缺失指的是在科学知识传播中存在重要信息的缺失或不准确传递,以及与公众的需求和利益不符。
科普缺失模型是一种分析和评估科普缺陷的理论框架。
它由三个关键要素构成,包括科学知识的生成、科普活动以及科普接受者。
这个模型旨在解释科普活动所面临的挑战,并寻找有效的科普策略,以克服科普缺失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科学知识的生成。
科学知识的生成涉及科学研究和实验,以及由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出的理论和假说。
科学知识的生成是科普活动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科学知识广泛传播后,公众才能了解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理论。
然而,科学知识的生成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使得科学家们往往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统计数据来描述和解释他们的研究结果。
这使得科学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难以理解。
其次,科学研究的进展往往是渐进的,需要经过多次实验证实和修正。
这导致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使得科普活动面临着传达不确定知识的挑战。
接下来,我们转向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是将科学知识传达给公众的重要渠道。
它包括科普展览、科普新闻报道、科普教育和科普媒体等形式。
然而,科普活动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科普活动往往过于简化复杂的科学知识,使其丧失了一部分准确性和深度。
科普媒体往往倾向于将科学事实和理论作为故事进行包装,以吸引公众的兴趣。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学的严谨性,也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
其次,科普活动有时受到商业、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某些科普报道可能会忽略一些有争议的科学问题,或者夸大某些科学发现的意义,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或观众。
这使得公众很难判断科学事实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来看科普接受者。
科普接受者是指受众、读者或观众等公众群体,他们是科普活动的最终目标。
应试教育与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
应试教育与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面临着无数的考试和测验,成绩似乎成为了衡量他们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
然而,这种过度强调应试的教育模式,却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
应试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从而能够升入更好的学校,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和家长往往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上。
学生们每天被淹没在书本和习题之中,死记硬背各种公式、定理和知识点。
这种教育方式确实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
实验课被压缩,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甚至一些与考试无关的课程也被边缘化。
以物理和化学学科为例,实验是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考试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上,实验课往往变成了老师的演示,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
这样一来,学生虽然记住了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却无法真正理解实验背后的原理和方法,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再看数学学科,数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但在应试教育中,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解出各种数学难题,却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束手无策,比如计算家庭的收支预算、合理规划购物等。
实践能力的缺失不仅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发现自己缺乏实践能力,难以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要求。
毕业后,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也会因为实践经验不足而处于劣势。
对于企业来说,招聘到的毕业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进行培训,才能使其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
14339929_浅谈高职院校参与中小学生科普工作的路径研究
L i a o n i n gE c o n o my浅谈高职院校参与中小学生科普工作的路径研究〔内容提要〕在2016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讲话。
作为国家未来希望的中小学生是科普工作的主要对象,本文通过分析在沈阳市某学校科普实践活动,提出了探索高职院校参与科普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小学生科普工作路径研究!刘乃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何为科学普及?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科普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
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以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一、我国科普现状(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和欧美比较相差二十余年科普做的不是把所有人都变成内行,而是尽可能让每个外行人都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外行。
众所周知,科普在中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如大众对转基因、&'的误解,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大家宁可相信各种荒谬的所谓“真相”,也不愿相信真正的科学。
按照现在国际比较通用的米勒公民科学素养测评体系进行的调查显示,"#$(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也就是说每$##人中有%)"人具备科学素质,这相当于欧美"#多年前的水平。
虽然我国已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的目标写入了“十三五”规划,但即使到"#"#年我们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也只是跨过了创新型国家的最低门槛,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甚至+#*的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
由新冠疫情期间谣言传播引发的关于应急科普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止一次传出水产品是病毒传染途径的谣言,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导致民众不敢消费水产品,对水产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也表明了我国水产应急科普尚有很多待改进之处。
本文以疫情期间关于水产品的多次谣言的传播为例,就应急科普主体缺失、科普过程不够严谨等短板进行探讨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起更为深入的探讨。
由新冠疫情期间谣言传播引发的关于应急科普的思考探讨分析生的谣言进行了批驳,但事实上引发争议文章已在较大范围内造成信息误导,如任其继续扩散,无疑还会对水产品市场经济造成更大的打击,超过200万人的生计将受到影响。
在这些事件中,如果论文发表、媒体报道、应急科普等任一环节审查更为科学、严谨,这场可能毁掉一个行业的风波原本可以避免,透过该事件也暴露出我们在应急科普环节存在一定不足。
二、应急科普方面暴露出的短板(一)权威的应急科普主体缺失当前正处于全民媒体时代,利用公众的关注,任何言论都能轻易地通过自媒体途径进行传播,甚至诱发负面舆情。
例如江苏省无锡市数名犯罪嫌疑人利用民众对于疫情的关切,对已被辟谣的2016年某网络谣言进行改编,以“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为噱头在网络上大量投放,点击量超千万次,造成部分民众误以为本次疫情与水产品有关,减少甚至拒绝食用水产品。
负面舆情不仅影响疫情管控,也对水产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往往格外难以消除。
对于这些疫情期间产生的谣言,我们欣喜的看到,多位水产相关的专家学者迅速回应社会关切,批驳不实言论,减弱了谣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除依靠科研人员各自发声外,为有效引导舆论,从总体上提高应急科普的效果,尚需建立权威科普主体或权威平台。
(二)严谨性、科学性仍需加强面对突如其来且前所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于中间宿主的确定需要耐心严谨,不同人员可能出现不同“回答”,例如目前已有蝙蝠、穿山甲、蛇、水貂、龟、流浪犬等多种动物被报道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对小学生科普阅读缺失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对小学生科普阅读缺失现象的思考与对策摘要:让小学生阅读科普读物,能很好地引领他们走进科学的世界,是他们接受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阶段尤其是农村小学,科普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对小学生科普阅读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切入点,以科学手抄报、科普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学生的科普阅读进行了引导。
关键词:小学;科普阅读;分析;对策近几年,在大好的教育形势下,孩子的阅读也可谓是风生水起,声势渐大。
但在很多教育专家的演讲中,在各种推荐书目中,在教师的教学中,似乎都很少见科普读物的身影,往往孩子们认为儿童阅读等同于儿童文学阅读的错觉。
殊不知,这种阅读现状的背后,折射出来的却不是简单的问题,恰恰是对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最直接佐证。
一、影响学生科普阅读基本情况分析1.由于部分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以至于家庭和社会没有为学生创造—个良好的科普阅读环境,个别家长也许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很多时候,他们把课外阅读等同于文学阅读,或者是语文、数学等主科教辅补充,往往无法意识到科普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孩子在科普方面的阅读书籍缺乏,造成学生家里没有科普书读等现状。
2.学校的科普藏书相比较其他科目,数量严重缺乏,品种不够丰富,更新速度不够快,借阅时间不够充裕,学生普遍反映借不到自己喜欢看的科普书籍。
3.学生的课外阅读被语文、数学等学科占去了大半时间,能用在科普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很多学生说,只有老师布置了任务的时候他才会进行课外阅读,如果老师没有布置课外科普阅读的任务,就会造成孩子们忽视科普阅读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更不会去阅读了。
二、科学教师对学生科普阅读指导情况分析1.教师认识上的片面阻碍着小学生科普阅读的开展。
不少老师眼里的科普阅读是可有可无的,大部分班主任认为科普阅读应该是科学教师的任务,干脆把这个阅读任务推得一干二净,而不少的科学老师片面地认为科学知识只在课堂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失模型
韩健聪PB10025006
《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研究约翰杜兰特的缺失模型》这篇文章介绍了公众理解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模型,就是题目中提到的缺失模型,文章介绍了缺失模型的观点,以及理论根基,以及对他的批评和它本身的转变。
在我看来所谓的缺失模型却是有他的一定道理,至少它本身的初衷是为了让供能更好的生活,并认为公众是缺少科学知识的。
但是文章中也指出缺失模型的不足的地方,另外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交流速度前所未有的快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充当传播者的角色的时候,确实模式是否还能适应今天的状况,我认为这还是值得探讨的。
我想可能是在过去的那些信息传播不便捷的时候,科学知识显然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另外还有教会之类的组织限制着科学知识的传播,所以那时候我猜想大众们对科学知识的缺乏是一定的,所以真的需要一群人来传播科学知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饿生活。
但是现在情况有所不同,网络的发展让我们无时无刻的链接在信息的海洋上,所以我们传播科学知识的方法也会与以前的方法有所不同,必须要加入网络的因素来考虑对科学知识
的传播。
不过科学知识的生产还是像以前一样从少数人那里产生,之后经过比以前更加便捷更加复杂的媒介传播给大众。
文章中也指出了确实模型的几个问题,首先就是,现在我们认为正确的科学知识到底对不对。
这个其实是我们正常人没办法证实的一件事情,我们不可能看见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也不能体会到体内细胞的有丝分裂,但是科学家这么说,教科书上这么说,我们就这样相信了,眼不见心却相信了,我们这么相信书本上的东西本身就有悖于科学研究的严谨的精神的。
所以到底现在的科学是不是宇宙的真理还是个未知数。
想当初人们相信上帝的时候,传教士们向大众传播福音的行为总是感觉与今天媒体传播科学知识的行为有些类似。
况且也许,在未来人们看待我们现在顶礼膜拜的科学就像我们现在看待过去人看待不可一世的上帝一样,一点也不相信,因为找到了更高更能解释世界的理论体系。
另外文章中还有一点,说的是传播科学不只是为了让公众理解科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科学研究需要公众的支持。
也就是说我们传播科学的时候不是纯粹的为了让公众得到科学知识,也是为了从公众那里得到必要的支持。
那么这样看来我们的科普活动还是有那么一些的私利在里面啊,人们没有科学顶多就是不进步了,但是科学要是没了人民支持那就是无法生存了,所以科普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维持科学体系的生存,当然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话肯定会是认为发展科学是必要的,但是事实上科学对普通大众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我们也不好测量不是。
文中也写到,缺失模型的创始人杜兰特最后也有了动摇,我想他的动摇是正确的,毕竟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原先的模型也要改进,我认为杜兰特的动摇是很有理由的,与时俱进嘛。
另外,缺失模式,顾名思义肯定是假定大众们缺失科学知识了,但是大众真的缺科学知识么?我想作为一个人,他要是需要什么东西,他自己就会去想办法获得呀,比如一个人呢需要食物,不用别人提醒,他自己就回去找东西吃,这是我们的本能。
那么,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自己需要科学知识了,我们自己就回去想办法用知识填满头脑了,那么平衡的状态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需要的那么多知识,只多不少,那时候人们也就不再需要新的知识了,直到状况发生变化。
比如一个农民根本就不需要了解量子力学方面的知识,但是如果有一天,量子力学知识能改进农作物生产了,他就不得不去学习量子力学了。
所以我认为要做科普的话一定要提供受众需要的知识,不能不管传播的内容,内容一定是受众需要的。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不应该使劲把知识填鸭似的填进受众的脑袋,而要让他们主动的所求啦。
所以作科普我想要做到两点,一个就是让信息的渠道通畅,让对知识的需求尽量及时得到满足,另外一点就是要让潜在受众看到科学技术的好处,这样他们自己就回来学习科学知识了。
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