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几何计算题、证明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

几何证明:【例1】.已知:如图6,△BCE 、△ACD 分别是以BE 、AD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且BE AD =,△CDE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CE=90°∠ACD=90° 在△ECB 和△ACD 中 ∠BCE=∠BCA+∠ACE BE=AD ∠ACD=∠ACE+∠ECD ∠BCE=∠ACD ∴∠ACB=∠ECD EC=CD∵△ECD 为等边三角形 ∴△ECB ≌△DCA( HL ) ∴∠ECD=60° CD=EC ∴BC=AC 即ACB==60° ∵∠ACB=60°∴△ABC 是等边三角形 [例2】、如图,已知BC > AB ,AD=DC 。

BD 平分∠ABC 。

求证:∠A+∠C=180°.证明:在BC 上截取BE=BA,连接DE, ∴∠A=∠BED AD= DE ∵BD 平分∠BAC ∵AD=DC ∴∠ABD = ∠EBD ∴DE=DC在△ABD 和△EBD 中 得 ∠DEC=∠CAB=EB ∵∠BED+∠DEC=180° ∠ABD = ∠EBD ∴∠A+∠C=180° BD=BD△ABD ≌ △EBD (SAS )1、线段的数量关系: 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线段到一个三角形中证明线段相等。

①倍长中线【例. 3】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30B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 求证:2BD CD =证明:延长DC 到E ,使得CE=CD,联结AE ∵∠ADE=60° ∵∠C=90° ∴△ADE 为等边三角形 ∴AC ⊥CD ∴AD=DE ∵CD=CE ∵DB=DA∴AD=AE ∴BD=DE ∵∠B=30°∠C=90° ∴BD=2DC ∴∠BAC=60° ∵AD 平分∠BAC ∴∠BAD=30°∴DB=DA ∠ADE=60°图6DCBEA【例4.】 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几何题证明题专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几何题证明题专题

1.(10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AB边上任意一点,AE⊥DP于E,点F在DP 的延长线上,且EF=DE,连接AF、BF,∠BAF的平分线交DF于G,连接GC.(1)求证:△AE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证:AG+CG=DG.2.(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F=DE,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BE≌△CDF;(2)若AC与BD交于点O,求证:AO=CO.3.(9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M、N分别为AD、BC的中点,E、F分别为BM、CM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MENF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MENF的面积是梯形ABCD面积的,问AD、BC满足什么关系?4.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12,DO=OB=5,AC=26,∠ADB=90°.(1)求证: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2)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5、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DE≌△CBF;(2)若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AO=CO.6、如图,△ABC中,AB=BC,BE⊥AC于点E,AD⊥BC于点D,∠BAD=45°,AD与BE交于点F,连接CF.(1)求证:BF=2AE;(2)若CD=,求AD的长.7、如图,E是▱ABCD的边CD的中点,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DE≌△FCE.(2)若∠BAF=90°,BC=5,EF=3,求CD的长.8、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DAB=60°。

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CD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MD、AN。

(1)求证: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

(2)当AM为何值时,四边形AMDN是矩形?请说明理由。

9.(6 分)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且DE∥AC,AE∥B D.求证:四边形AODE 是矩形.10(9 分)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中点,E 是AD 边上的中点,过A 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BF.(1)求证:四边形AFBD 是平行四边形.(2)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 是矩形?请说明理由.10.(7 分)如图,在△ABC 中,AB=AC,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分别过点A、D作AE∥BC、DE∥AB,AE 与DE 相交于点E,连结CE.(1)求证:BD =CD.(2)求证:四边形ADCE 是矩形.11.(9 分)如图,E、F 分别是矩形ABCD 的边BC、AD 上的点,且BE =DF.(1)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AECF 是菱形,且CE = 10,AB = 8,求线段BE 的长.12.(7 分)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E,交AC 于点F,连结DE、DF.(1)求证:∠ADE=∠DAF.(2)求证:四边形AEDF 是菱形.13.【感知】如图①,四边形ABCD、AEFG 都是正方形,可知BE =DG .【探究】当正方形AEFG 绕点A 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结BE、DG.求证:BE =DG .【应用】当正方形AEFG 绕点A 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点F 在边AB 上,连结BE、D G.若DG =13 ,AF = 10 ,则AB 的长为.14. (10 分)如图,以△ABC 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BCE、△ABF.(1)求证: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2)△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矩形?(3)△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菱形?20.如图,将▱ABCD 的边 DC 延长到点 E ,使 CE=DC ,连接 AE ,交 BC 于点 F . (1)求证:△ABF ≌△ECF ;(2)若∠AFC=2∠D ,连接 AC 、BE ,求证:四边形 ABEC 是矩形.18.(本题8分)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D 作DE ∥AC ,且DE =21AC ,连接CE 、OE(1) 求证: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 (2) 若AD =DC =3,求OE 的长.21.(本题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 =3,BC =5,连接BD ,∠BAD 的平分线分别交BD 、BC 于点E 、F ,且AE ∥CD (1) 求AD 的长;(2) 若∠C =30°,求CD 的长.27.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接BF.(1)证明:BD=CD;(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并说明理由.28.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点P到点A、B和D的距离分别为1,2,,△ADP沿点A旋转至△ABP′,连结PP′,并延长AP与BC相交于点Q.(1)求证:△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BPQ的大小.18. (本题满分12分)如图,DB∥AC,且DB=12AC,E是AC的中点。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F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2、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3、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4、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B5、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求证:PA =PF .6、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7如图,△ABC 中,∠C 为直角,∠A=30°,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ABE 与正△ACD ,DE 与AB 交于F 。

求证:EF=FD 。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EC 和DF 相交于G ,连接AG ,求证:AG=AD 。

9、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 交AC 与F,求证AF=EFD FEP CB AFPDE CBA,九年级数学【答案】1.如下图连接AC 并取其中点Q ,连接QN 和QM ,所以可得∠QMF=∠F ,∠QNM=∠DEN 和∠QMN=∠QNM ,从而得出∠DEN =∠F 。

2.过E,C,F 点分别作AB 所在直线的高EG ,CI ,FH 。

可得PQ=2EGFH。

由△EGA ≌△AIC ,可得EG=AI ,由△BFH ≌△CBI ,可得FH=BI 。

八年级数学十二道全等几何证明题(难度适中型)

八年级数学十二道全等几何证明题(难度适中型)

全等几何证明(1)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一点,∠CAD=∠CBD=15°.E 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求证:AD+CD=DE;全等几何证明(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F是CD的中点,E是BC边上的一点,且AF平分∠DAE,求证:AE=EC+CD.全等几何证明(3)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C,CF平分∠BCD,DF∥AB,BF的延长线交DC于点E.求证:AD=DE.全等几何证明(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DC,AB∥DC,AB=BC,AD与BC延长线交于点F,G是DC延长线上一点,AG⊥BC于E.求证:CF=CG;全等几何证明(5)如图,已知P为∠AOB的平分线OP上一点,PC⊥OA于C,PA=PB,求证AO+BO=2CO全等几何证明(6)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DE ⊥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AC.求证:BG=FG;全等几何证明(7)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全等几何证明(7)如图,AD∥BC,AE平分∠BAD,AE⊥BE;说明:AD+BC=AB.全等几何证明(8)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如图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求证:AF+EF=DE全等几何证明(9)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B=AC-BD,则∠B∶∠C的值为多少?全等几何证明(10)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ADP全等几何证明(1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 BCD相交于F.求证:CE=CF.全等几何证明(12)设P是正方形ABCD一边BC上的任一点,PF⊥AP,CF平分∠DCE.求证:PA=PF.D。

初二下册数学证明题及答案

初二下册数学证明题及答案

初二下册数学证明题及答案下文是关于初二下册数学证明题及答案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篇一:《初二数学下册证明题(中等难题含答案)》一: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DE⊥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 AC.DA (1)求证:BG FG;(2)若AD DC2,求AB的长.BGCE二:如图,已知矩形ABCD,延长CB到E,使CE=CA,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BF、DF,求证BF ⊥DF。

三: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EF=ED,EF⊥ED.求证:AE平分∠BAD.(第23题)四、(本题7分)如图,△ABC中,M是BC的中点,AD是∠A 的平分线,BD⊥AD于D,AB=12,AC=18,求DM的长。

五、(本题8分)如图,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D∥BC,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BD,DH⊥BC。

⑴求证:DH=1(AD+BC) 2⑵若AC=6,求梯形ABCD的面积。

六、(6分) 、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 ⊥DC,PF⊥BC,E、F分别为垂足,若CF=3,CE=4,求AP的长.七、(8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D、BC的中点,E、F分别是BM、CM的中点.(1)在不添加线段的前提下,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结论;(2)判断并证明四边形MENF是何种特殊的四边形?(3)当等腰梯形ABCD的高h与底边BC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AMD选择题:15、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第一个图第二个图第三个图16、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AC经过原点O,B点坐标为(―1,―3),若一反比例函数y解析式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A.3B.4C.6D.52.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L为BC的中垂线,直线M为∠ABC的角平分线,L与M相交于P点.若∠A=60°,∠ACP=24°,则∠ABP的度数为何?()A.24 B.30 C.32 D.36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別为a、b,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7或8 B.6或1O C.6或7 D.7或10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A.2.5 B.C.D.25.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的周长为()A.18cm B.22cm C.24cm D.26cm6.如图,在△ABC,∠C=90°,∠B=15°,AB的中垂线DE交BC于D,E为垂足,若BD=10cm,则AC等于()A.10cm B.8cm C.5cm D.2.5cm7.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M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A.2B.C.D.8.如图,△ABC中,∠B=40°,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BC于E,且∠EAB:∠CAE=3:1,则∠C等于()A.28°B.25°C.22.5°D.20°9.若一个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一个内角是88°,则它的顶角是()A.88°或2°B.4°或86°C.88°或4°D.4°或46°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O,连接CE,则CE的长为()A.3B.3.5 C.2.5 D.2.811.如图,在Rt△ABC中,∠ACB=30°,CD=4,BD平分∠ABC,交AC于点D,则点D到BC的距离是()A.1B.2C.D.12.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A.20°B.25°C.30°D.40°二.填空题(共6小题)13.如图,在△ABC中,∠C=90°,AB=10,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CD=3,则△ABD的面积为_________.14.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_________.15.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E与内角∠ABC平分线BE交于点E,若∠BAC=70°,则∠CAE=_________.16.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其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S△ABO:S△BCO:S△CAO= _________.17.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_________.18.如图,在菱形ABCD中,∠ADC=72°,AD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BD于点P,垂足为E,连接CP,则∠CPB= _________度.三.解答题(共12小题)19.如图,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10cm,BC=11cm,求△ABD的周长.20.如图,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且CD=CA,E是AD的中点,CF平分∠ACB交AB于点F.求证:CE⊥CF.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C=60°,BC=4,CD=3,求AB的长.22.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CD=3.(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23.如图,已知△ABC和△ABD均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ADB=90°,E为AB的中点,求证:CE=DE.24.如图所示,在△ABC中,BC>AC,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F.点E是AB的中点,连接EF.(1)求证:EF∥BC;(2)若△ABD的面积是6,求四边形BDFE的面积.2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90°,BD=BC,CE⊥BD于点E.求证:AD=BE.26.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ABC=90度.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1)求证:AE=CF;(2)若∠CAE=30°,求∠EFC的度数.27.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外角平分线交直线BC于D,过D作DE⊥AB,DF⊥AC分别交直线AB,AC于E,F,连接EF.(1)求证:EF⊥AD;(2)若DE∥AC,且DE=1,求AD的长.28.如图,Rt△ABC中,∠C=90°,AC=6,∠A=30°,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点D到斜边AB的距离.29.如图,在△ABC中,∠CAB=90°,AB=3,AC=4,AD是∠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D,求BD的长.3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CD,∠D=90°,AE⊥BC于点E,求证:CD=CE.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A.3B.4C.6D.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过点D作D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S△ABC=S△ABD+S△ACD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AC于F,∵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DE=DF,由图可知,S△ABC=S△ABD+S△ACD,∴×4×2+×AC×2=7,解得AC=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L为BC的中垂线,直线M为∠ABC的角平分线,L与M相交于P点.若∠A=60°,∠ACP=24°,则∠ABP的度数为何?()A.24 B.30 C.32 D.36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P=∠CBP,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BP=CP,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CBP=∠BCP,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直线M为∠ABC的角平分线,∴∠ABP=∠CBP.∵直线L为BC的中垂线,∴BP=CP,∴∠CBP=∠BCP,∴∠ABP=∠CBP=∠BCP,在△ABC中,3∠ABP+∠A+∠ACP=180°,即3∠ABP+60°+24°=180°,解得∠ABP=3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各性质并列出关于∠ABP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別为a、b,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7或8 B.6或1O C.6或7 D.7或1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分两种情况确定第三边的长,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周长.解答:解:∵|2a﹣3b+5|+(2a+3b﹣13)2=0,∴,解得,当a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3,3,则周长为8;当b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2,3,则周长为7;综上所述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或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A.2.5 B.C.D.2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连接AC、CF,根据正方形性质求出AC、CF,∠ACD=∠GCF=45°,再求出∠ACF=90°,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F,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AC、CF,∵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BC=1,CE=3,∴AC=,CF=3,∠ACD=∠GCF=45°,∴∠ACF=90°,由勾股定理得,AF===2,∵H是AF的中点,∴CH=AF=×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各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的周长为()A.18cm B.22cm C.24cm D.26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CD,然后求出△ABD的周长=AB+BC,再求出AC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CD,∴△ABD的周长=AB+BD+AD=AB+BD+CD=AB+BC,∵AE=4cm,∴AC=2AE=2×4=8cm,∴△ABC的周长=AB+BC+AC=14+8=22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求出△ABD的周长=AB+BC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C=90°,∠B=15°,AB的中垂线DE交BC于D,E为垂足,若BD=10cm,则AC等于()A.10cm B.8cm C.5cm D.2.5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连接AD,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的度数,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AB的度数,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AD的长及∠DAC的度数,最后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AC的长.解答:解:连接AD,∵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BD=15,∠B=15°,∴AD=BD=10,∴∠DAB=∠B=15°,∴∠ADC=∠B+∠DAB=15°+15°=30°,∵∠C=90°,∴AC=AD=5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M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A.2B.C.D.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分析:由OP平分∠AOB,∠AOB=60°,CP=2,CP∥OA,易得△OCP是等腰三角形,∠COP=30°,又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PE的值,继而求得OP的长,然后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DM的长.解答:解:∵OP平分∠AOB,∠AOB=60°,∴∠AOP=∠COP=30°,∵CP∥OA,∴∠AOP=∠CPO,∴∠COP=∠CPO,∴OC=CP=2,∵∠PCE=∠AOB=60°,PE⊥OB,∴∠CPE=30°,∴CE=CP=1,∴PE==,∴OP=2PE=2,∵PD⊥OA,点M是OP的中点,∴DM=OP=.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8.如图,△ABC中,∠B=40°,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BC于E,且∠EAB:∠CAE=3:1,则∠C等于()A.28°B.25°C.22.5°D.2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设∠CAE=x,则∠EAB=3x.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E=CE,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C=∠CAE=x,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CAE=x,则∠EAB=3x.∵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BC于E,∴AE=CE.∴∠C=∠CAE=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C+∠BAC=180°﹣∠B,即x+4x=140°,x=28°.则∠C=28°.故选A.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9.若一个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一个内角是88°,则它的顶角是()A.88°或2°B.4°或86°C.88°或4°D.4°或46°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分88°内角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88°是顶角时,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8°,88°是底角时,顶角为180°﹣2×88°=4°,综上所述,它的顶角是88°或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的性质,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O,连接CE,则CE的长为()A.3B.3.5 C.2.5 D.2.8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可得AE=CE,设CE=x,表示出ED的长度,然后在Rt△CD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EO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CE,设CE=x,则ED=AD﹣AE=4﹣x,在Rt△CDE中,CE2=CD2+ED2,即x2=22+(4﹣x)2,解得x=2.5,即CE的长为2.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把相应的边转化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在Rt△ABC中,∠ACB=30°,CD=4,BD平分∠ABC,交AC于点D,则点D到BC的距离是()A.1B.2C.D.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C=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DBC=30°,从而得到∠DBC=∠ACB,然后利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求出BD的长度,再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D,过点D作DE⊥BC于点E,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Rt△ABC中,∠ACB=30°,∴∠ABC=60°,∵BD平分∠ABC,∴∠ABD=∠DBC=30°,∴∠DBC=∠ACB,∴BD=CD=4,在Rt△ABD中,∵∠ABD=30°,∴AD=BD=×4=2,过点D作DE⊥BC于点E,则DE=AD=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以及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小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A.20°B.25°C.30°D.4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此题的条件,找出等腰三角形,找出相等的边与角度,设出未知量,找出满足条件的方程.解答:解:∵AC=AE,BC=BD∴设∠AEC=∠ACE=x°,∠BDC=∠BCD=y°,∴∠A=180°﹣2x°,∠B=180°﹣2y°,∵∠ACB+∠A+∠B=180°,∴100+(180﹣2x)+(180﹣2y)=180,得x+y=140,∴∠DCE=180﹣(∠AEC+∠BDC)=180﹣(x+y)=40°.故选D.点评:根据题目中的等边关系,找出角的相等关系,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的定理,列出方程,解决此题.二.填空题(共6小题)13.如图,在△ABC中,∠C=90°,AB=10,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CD=3,则△ABD的面积为1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要求△ABD的面积,现有AB=7可作为三角形的底,只需求出该底上的高即可,需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DE的长,即可求解.解答:解:作DE⊥AB于E.∵AD平分∠BAC,DE⊥AB,DC⊥AC,∴DE=CD=3.∴△ABD的面积为×3×10=15.故答案是: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很重要的,作出并求出三角形AB边上的高时解答本题的关键.14.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2.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腰△ABE的性质推知∠DBE=30°,则在直角△DBE中由“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线段BE的长度.解答:解:∵∠ACB=90°,FD⊥AB,∴∠ACB=∠FDB=90°,∵∠F=30°,∴∠A=∠F=30°(同角的余角相等).又∵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EBA=∠A=30°,∴直角△DBE中,BE=2DE=2.故答案是:2.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的难点是推知∠EBA=30°.15.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E与内角∠ABC平分线BE交于点E,若∠BAC=70°,则∠CAE=5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首先过点E作EF⊥BD于点F,作EG⊥AC于点G,作EH⊥BA于点H,由△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E与内角∠ABC平分线BE交于点E,易证得AE是∠CAH的平分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过点E作EF⊥BD于点F,作EG⊥AC于点G,作EH⊥BA于点H,∵△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E与内角∠ABC平分线BE交于点E,∴EH=EF,EG=EF,∴EH=EG,∴AE是∠CAH的平分线,∵∠BAC=70°,∴∠CAH=110°,∴∠CAE=∠CAH=55°.故答案为:55°.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6.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其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S△ABO:S△BCO:S△CAO= 4:5:6.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过点O作OD⊥AB于点D,作OE⊥AC于点E,作OF⊥BC于点F,由OA,OB,OC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D=OE=OF,又由△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即可求得S△ABO:S△BCO:S△CAO的值.解答:解:过点O作OD⊥AB于点D,作OE⊥AC于点E,作OF⊥BC于点F,∵OA,OB,OC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OD=OE=OF,∵△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S△ABO:S△BCO:S△CAO=(AB•OD):(BC•OF):(AC•OE)=AB:BC:AC=40:50:60=4:5:6.故答案为:4:5:6.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7.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1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DE垂直平分AC,∠A=5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求得∠ACD的度数,又由AB=AC,可求得∠ACB的度数,继而可求得∠DCB的度数.解答:解:∵DE垂直平分AC,∴AD=CD,∴∠ACD=∠A=50°,∵AB=AC,∠A=50°,∴∠ACB=∠B==65°,∴∠DCB=∠ACB﹣∠ACD=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8.如图,在菱形ABCD中,∠ADC=72°,AD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BD于点P,垂足为E,连接CP,则∠CPB= 72度.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欲求∠CPB,可根据菱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称等方面去寻求解答方法.解答:解:先连接AP,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72°,可得∠BAD=180°﹣72°=108°,根据菱形对角线平分对角可得:∠ADB=∠ADC=×72°=36°,∠ABD=∠ADB=36度.EP是AD的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对称性可得∠DAP=∠ADB=36°,∴∠PAB=∠DAB﹣∠DAP=108°﹣36°=72度.在△BAP中,∠APB=180°﹣∠BAP﹣∠ABP=180°﹣72°﹣36°=72度.由菱形对角线的对称性可得∠CPB=∠APB=72度.点评:本题开放性较强,解法有多种,可以从菱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称等方面去寻求解答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最容易理解和表达的应为对称法,这也应该是本题考查的目的.灵活应用菱形、垂直平分线的对称性,可使解题过程更为简便快捷.三.解答题(共12小题)19.如图,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10cm,BC=11cm,求△ABD的周长.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CD,故可得出BD+AD=BD+CD=BC,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DE垂直平分,∴AD=CD,∴BD+AD=BD+CD=BC=11cm,又∵AB=10cm,∴△ABD的周长=AB+BC=10+11=21(cm).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如图,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且CD=CA,E是AD的中点,CF平分∠ACB交AB于点F.求证:CE⊥CF.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三线合一定理证明CF平分∠ACB,然后根据CF平分∠ACB,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即可证得.解答:证明:∵CD=CA,E是AD的中点,∴∠ACE=∠DCE.∵CF平分∠ACB,∴∠ACF=∠BCF.∵∠ACE+∠DCE+∠ACF+∠BCF=180°,∴∠ACE+∠ACF=90°.即∠ECF=90°.∴CE⊥CF.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三线合一.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C=60°,BC=4,CD=3,求AB的长.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延长DA,CB,交于点E,可得出三角形ABE与三角形CDE相似,由相似得比例,设AB=x,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E=2x,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E,由BC+BE表示出CE,在直角三角形DCE中,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2DC=CE,即可求出AB的长.解答:解:延长DA,CB,交于点E,∵∠E=∠E,∠ANE=∠D=90°,∴△ABE∽△CDE,∴=,在Rt△ABE中,∠E=30°,设AB=x,则有AE=2x,根据勾股定理得:BE==x,∴CE=BC+BE=4+x,在Rt△DCE中,∠E=30°,∴CD=CE,即(4+x)=3,解得:x=,则AB=.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2.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CD=3.(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CD=DE,代入求出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然后计算△ADB的面积.解答:解:(1)∵AD平分∠CAB,DE⊥AB,∠C=90°,∴CD=DE,∵CD=3,∴DE=3;(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10,∴△ADB的面积为S△ADB=AB•DE=×10×3=15.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和勾股定理的运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3.如图,已知△ABC和△ABD均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ADB=90°,E为AB的中点,求证:CE=DE.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专题:证明题.分析:由于AB是Rt△ABC和Rt△ABD的公共斜边,因此可以AB为媒介,再根据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来证CE=ED.解答:证明:在Rt△ABC中,∵E为斜边AB的中点,∴CE=AB.在Rt△ABD中,∵E为斜边AB的中点,∴DE=AB.∴CE=DE.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4.如图所示,在△ABC中,BC>AC,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F.点E是AB的中点,连接EF.(1)求证:EF∥BC;(2)若△ABD的面积是6,求四边形BDFE的面积.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在等腰△ACD中,CF是顶角∠ACD的平分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F是底边AD的中点,由此可证得EF是△ABD的中位线,即可得到EF∥BC的结论;(2)易证得△AEF∽△ABD,根据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即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出△ABD的面积,而四边形BDFE的面积为△ABD和△AEF的面积差,由此得解.解答:(1)证明:∵在△ACD中,DC=AC,CF平分∠ACD;∴AF=FD,即F是AD的中点;又∵E是AB的中点,∴EF是△ABD的中位线;∴EF∥BC;(2)解:由(1)易证得:△AEF∽△ABD;∴S△AEF:S△ABD=(AE:AB)2=1:4,∴S△ABD=4S△AEF=6,∴S△AEF=1.5.∴S四边形BDFE=S△ABD﹣S△AEF=6﹣1.5=4.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90°,BD=BC,CE⊥BD于点E.求证:AD=BE.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此题根据直角梯形的性质和CE⊥BD可以得到全等条件,证明△ABD≌△BC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题目的结论.解答:证明:∵AD∥BC,∴∠ADB=∠DBC.∵CE⊥BD,∴∠BEC=90°.∵∠A=90°,∴∠A=∠BEC.∵BD=BC,∴△ABD≌△BCE.∴AD=BE.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此题把全等三角形放在梯形的背景之下,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题目问题.26.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ABC=90度.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1)求证:AE=CF;(2)若∠CAE=30°,求∠EFC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已知利用SAS判定△ABE≌△CBF,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就可得到AE=CF;根据已知利用角之间的关系可求得∠EFC的度数.解答:(1)证明:在△ABE和△CBF中,∵,∴△ABE≌△CBF(SAS).∴AE=CF.(2)解:∵AB=BC,∠ABC=90°,∠CAE=30°,∴∠CAB=∠ACB=(180°﹣90°)=45°,∠EAB=45°﹣30°=15°.∵△ABE≌△CBF,∴∠EAB=∠FCB=15°.∵BE=BF,∠EBF=90°,∴∠BFE=∠FEB=45°.∴∠EFC=180°﹣90°﹣15°﹣45°=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7.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外角平分线交直线BC于D,过D作DE⊥AB,DF⊥AC分别交直线AB,AC于E,F,连接EF.(1)求证:EF⊥AD;(2)若DE∥AC,且DE=1,求AD的长.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AD是∠EAF的平分线,那么DE=DF,如果证得EA=FA,那么我们就能得出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就证得EF⊥AD了.因此证明EA=FA是问题的关键,那么就要先证得三角形AED和AFD全等.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知的条件有∠EAD=∠FAD,一条公共边,一组直角,因此两三角形全等,那么就可以得出EA=AF了.(2)要求A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ED中,有了DE的值,如果知道了∠ADE或∠EAD的度数,那么就能求出AD了.如果DE∥AC,那么∠EAC=90°,∠EAD=45°,那么在直角三角形AED中就能求出AD的长了.解答:(1)证明:∵AD是∠EAF的平分线,∴∠EAD=∠DAF.∵DE⊥AE,DF⊥AF,∴∠DEA=∠DFA=90°又AD=AD,∴△DEA≌△DFA.∴EA=FA∵ED=FD,∴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即AD⊥EF.(2)解:∵DE∥AC,∴∠DEA=∠FAE=90°.又∠DFA=90°,∴四边形EAFD是矩形.由(1)得EA=FA,∴四边形EAFD是正方形.∵DE=1,∴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本题中利用全等三角形得出线段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练习

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练习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练习1.已知:△ABC 的两条高BD ,CE 交于点F ,点M ,N ,分别是AF ,BC 的中点,连接ED ,MN ; (1)证明:MN 垂直平分ED ; (2))若∠EBD=∠DCE=45°,判断以M ,E ,N ,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BE=EF ,连接DF ,G 为DF 的中点,连接EG ,CG ,EC ;(1)如图1,若点E 在CB 边的延长线上,直接写出EG 与GC 的位置关系及GCEC的值; (2)将图1中的△BE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至图2所示位置,请问(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BE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α(0°<α<90°),若BE=1,AB=2,当E ,F ,D 三点共线时,求DF 的长;3.已知,正方形ABCD 中,△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 为底,取DF 的中点G ,连接EG 、CG .(1)如图1,若△BEF 的底边BF 在BC 上,猜想EG 和CG 的关系为-----------------------------------------------; (2)如图2,若△BEF 的直角边BE 在BC 上,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若△BEF 的直角边BE 在∠DBC 内,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说明理由.4.如图正方形ABCD ,点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点E ,BF ⊥AG 于点F ;(1)如图l ,写出线段AF 、B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要求写证明过程)(2)如图2,若点G 是BC 的中点,求GFEF的比值; (3)如图3,若点O 是BD 的中点,连OE ,求EFOF的比值;5.在△ABC中,D为BC中点,BE、CF与射线AE分别相交于点E、F(射线AE不经过点D).(1)如图1,当BE∥CF时,连接ED并延长交CF于点H. 求证:四边形BEC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当BE⊥AE于点E,CF⊥AE于点F时,分别取AB、AC的中点M、N,连接ME、MD、NF、ND.求证:∠EMD=∠FND.6.如图1,P为Rt△ABC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不在直线AC上),∠ACB=90°,M为AB边中点.操作:以PA、P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DC,连接PM并延长到点E,使ME=PM,连接DE.探究:(1)请猜想与线段DE有关的三个结论;(2)请你利用图2,图3选择不同位置的点P按上述方法操作;(3)经历(2)之后,如果你认为你写的结论是正确的,请加以证明;如果你认为你写的结论是错误的,请用图2或图3加以说明;(注意:错误的结论,只要你用反例给予说明也得分)(4)若将“Rt△ABC”改为“任意△ABC”,其他条件不变,利用图4操作,并写出与线段DE有关的结论(直接写答案).7.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边上,且∠EAF=∠B;⑴如果∠B=60°,求证:AE=AF;⑵如果∠B=α(0°<α<90°),(1)中的结论:AE=AF是否依然成立,请说明理由;⑶如果AB长为5,菱形ABCD面积为20,BE=a,求AF的长;(用含a的式子表示)F EDC B A8.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 中,动点M 从点A 出发,沿A ⇒B ⇒C 向终点C 运动,连接DM 交AC 于点N . (1)如图1,当点M 在AB 边上时,连接BN : ①求证:△ABN ≌△ADN ; ②若∠ABC=60°,AM=4,求点M 到AD 的距离; (2)如图2,若∠ABC=90°,记点M 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 (6≤x≤12).试问:x 为何值时,△ADN 为等腰三角形.9. 如图,矩形ABCD 中,AB=4cm ,BC=8cm ,动点M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CBAD 方向以2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ABCD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 (1)若动点M 、N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2)若点E 在线段BC 上,且BE=2cm ,若动点M 、N 同时出发,相遇时停止运动,经过几秒钟,点A 、E 、M 、N 组成平行四边形?10. 如图,矩形ABCD 中,AB=6 ,∠ABD=30°,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射线AB 上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以AP 为边作等边△APQ (使△APQ 和矩形ABCD 在射线AB 的同侧).(1)当t 为何值时,Q 点在线段BD 上?当t 为何值时,Q 点在线段DC 上?当t 为何值时,C 点在线段PQ 上?(2)设AB 的中点为N ,PQ 与线段BD 相交于点M ,是否存在△B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⑶(选做)设△APQ 与矩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题(5篇可选)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题(5篇可选)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题(5篇可选)第一篇:初二数学几何证明题1.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线段DE交BC于点F,说明:DF=EF。

2.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M是AB的中点,E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MN垂直DM于点M,且交∠CBE的平分线于点N.(1)求证:MD=MN.(2)若将上述条件中的“M是AB的中点”改为“M 是AB上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则(1)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

如图,点E,F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CD和CB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求证∠E=∠F。

4,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边AB,BC,C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ECF为平行四边形。

5.如图,在菱形ABCD中,∠DAB=60度,过点C作CE垂直AC 且与AB的延长线交与点E,求证四边形AECD是等腰梯形?6.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与点0,E是BD延长线上的点,且三角形ACE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若∠AED=2∠EA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7.已知正方形ABCD中,角EAF=45度,F点在CD边上,E点在BC边上。

求证:EF=BE+DF第二篇:初二几何证明题1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F,且AF=DCCF.(1)求证:D是BC的中点;(2)如果AB=AC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AEB第三篇:初二几何证明题初二几何证明题1.已知: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E⊥AC,垂足为E。

M为AB中点,联结ME,MD、ED求证:角EMD=2角DAC证明:∵M为AB边的中点,AD⊥BC,BE⊥AC,∴MD=ME=MA=MB(斜边上的中线=斜边的一半)∴△MED为等腰三角形∵ME=MA∴∠MAE=∠MEA∴∠BME=2∠MAE∵MD=MA∴∠MAD=∠MDA,∴∠BMD=2∠MAD,∵∠EMD=∠BME-∠BMD=2∠MAE-2∠MAD=2∠DAC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B、CD中点,AD、BC的延长线与EF的延长线交于点H、D求证:∠AHE=∠BGE证明:连接AC,作EM‖AD交AC于M,连接MF.如下图:∵E是CD的中点,且EM‖AD,∴EM=1/2AD,M是AC的中点,又因为F是AB的中点∴MF‖BC,且MF=1/2BC.∵AD=BC,∴EM=MF,三角形MEF为等腰三角形,即∠MEF=∠MFE.∵EM‖AH,∴∠MEF=∠AHF ∵FM‖BG,∴∠MFE=∠BGF∴∠AHF=∠BGF.3.写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它是一个真命题这是经典问题,证明方法有很多种,对于初二而言,下面的反证法应该可以接受如图,已知BD平分∠ABC,CE平分∠ACB,BD=CE,求证:AB=AC证明:BD平分∠ABC==>BE/AE=BC/AC==>BE/AB=BC/(BC+AC)==>BE=AB*BC/(BC+AC)同理:CD=AC*BC/(BC+AB)假设AB≠AC,不妨设AB>AC.....(*)AB>AC==>BC+ACAC*BC==>AB*AB/(BC+AC)>AC*BC/(BC+AB)==>BE>CDAB>AC==>∠ACB>∠ABC∠BEC=∠A+∠ACB/2,∠BDC=∠A+∠ABC/2==>∠BEC>∠BDC过B作CE平行线,过C作AB平行线,交于F,连DF则BECF为平行四边形==>∠BFC=∠BEC>∠BDC (1)BF=CE=BD==>∠BDF=∠BFDCF=BE>CD==>∠CDF>∠CFD==>∠BDF+∠CDF>∠BFD+∠CFD==>∠BDC>∠BFC (2)(1)(2)矛盾,从而假设(*)不成立所以AB=AC。

2024年数学八年级几何证明专项练习题1(含答案)

2024年数学八年级几何证明专项练习题1(含答案)

2024年数学八年级几何证明专项练习题1(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在三角形ABC中,若∠A = 90°,AB = 6cm,BC = 8cm,则AC 的长度为()。

A. 2cmB. 10cmC. 4cmD. 5cm2. 下列哪个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A. SASB. ASAC. AASD. AAA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

A. (2,3)B. (2,3)C. (2,3)D. (3,2)4. 下列哪个比例式是正确的?()A. 若a∥b,则∠1 = ∠2B. 若a∥b,则∠1 + ∠2 = 180°C. 若a⊥b,则∠1 = 90°D. 若a⊥b,则∠1 + ∠2 = 180°5.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若AB = AC,∠B = 70°,则∠C的度数为()。

A. 70°B. 40°C. 55°D. 110°6. 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判定两个角相等?()A. 对顶角B. 邻补角C. 内错角D. 同位角7.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D = 8cm,AB = 6cm,则对角线AC 的长度()。

A. 10cmB. 14cmC. 12cmD. 15cm8.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矩形D. 梯形9. 在三角形ABC中,若a = 8cm,b = 10cm,c = 12cm,则三角形ABC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10. 下列哪个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线平行?()A. 内错角相等B. 同位角相等C. 同旁内角互补D. 两直线垂直二、判断题:1.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相等。

()3. 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4. 若两个角的和为180°,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docx

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docx

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D= BC, M、 N 分别是 AB、 CD的中点, AD、 BC的延长线交MN于 E、 F.F 求证:∠ DEN=∠ F.EN CDA BM2、如图,分别以△ABC的 AC 和 BC 为一边,在△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 CBFG,点P是 EF 的中点.D求证:点 P 到边 AB的距离等于 AB的一半.GECPFA QB3、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DE∥ AC, AE= AC, AE与 CD相交于 F.求证: CE=CF.ADF EB C.4、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DE∥ AC,且 CE= CA,直线 EC交 DA延长线于F.求证: AE=AF.A DFB CE5、设 P 是正方形ABCD一边 BC上的任一点,PF⊥ AP, CF平分∠ DCE.A求证: PA=PF.D FBP C E 6、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 E、F 分别是 BC、 AB 上的一点, AE 与 CF 相交于 P,且AE= CF.求证:∠ DPA=∠ DPC.A DFPB E C7 如图,△ ABC中,∠ C为直角,∠ A=30°,分别以AB、AC为边在△ ABC的外侧作正△ ABE与正△ACD, DE与 AB交于 F。

求证: EF=FD。

8 如图,正方形 ABCD中,E、F 分别为 AB、BC的中点, EC和 DF 相交于 G,连接 AG,求证: AG=AD。

9、已知在三角形ABC中 ,AD 是 BC边上的中线 ,E 是 AD上的一点 , 且 BE=AC,延长 BE交 AC与 F, 求证AF=EF,九年级数学【答案】1. 如下图连接 AC并取其中点 Q,连接 QN和 QM,所以可得∠QMF=∠F,∠QNM=∠DEN和∠QMN=∠ QNM,从而得出∠DEN=∠ F。

2. 过 E,C,F 点分别作 AB 所在直线的高 EG ,CI ,FH 。

八年级数学下:几何计算题、证明题

八年级数学下:几何计算题、证明题

1八年级数学下:几何计算题、证明题 一、以平行四边形搭建起来的图形例1.ABCD 中,AB=4cm ,AD=7cm,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E,交CO 的延长线于F,求DF 的长?例2.△ABC 、△ADE 都是正三角形,CD=BF. (1)、求证:△ACD ≌△CBF (2)、当D 运动至BC 边上的何处时,四边形CDEF 为平行四边形,且∠DEF=30°,并证明你的结论.练习:1.如图,在□ABCD 中,AE ⊥BC,AF ⊥CD,∠EAF=60°,则∠B=( );2.□ABCD 的周长为60cm,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AOB 的周 长比△BOC 的周长多10cm,则AD=( ),DC=( );3.□ABCD 中,∠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E 点,若∠ABE=25°CD=5cm,BC=7cm,那么∠ABE=( ),∠BED=( ),AE=( ).4. 已知□ABCD ,BE=AB,BF =BD. 求证:CD=CM5. △ABC 是正三角形,AE=BD,DF ∥CE,EF ∥CD. 求证: △AGF ≌△EAC6.以△ABC 的三边在BC 的同侧做等边△EBC 、等边△FBA 、等边△DAC.⑴.判断四边形FADE 的形状?⑵.当∠BAC 为多少度时,四边形FADE 为矩形? ⑶.当∠BAC 为多少度时,四边形FADE 不存在?7. 有一块如图的玻璃,不小心把DEF 部分打碎,现在只测得AB=60cm,BC=80cm ,∠A=120°,∠B=60°,∠C=150°,你能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AD 的长?二、以矩形搭建起来的图形例1.D为□ABCD外一点,∠APC=∠BPD=90°.求证:□ABCD为矩形例2. 矩形ABCD中,AB=3,AD=4,PE⊥AC,PF⊥BD,⑴.求PE+PF的值?⑵.若点P是AD上的一动点(不与A D、重合),还是作PE⊥AC,PF⊥BD,则PE+PF 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练习:1. 矩形ABCD中,AF=DE.求证:BE=CF2. 矩形ABCD中,BE⊥AC,CF⊥BD.求证:BE=CF3. 矩形ABCD中,DF平分∠ADC, ∠BDF=15°. 求∠DOC与∠COF的度数?4、矩形ABCD中,CE∥BD,则△ACE为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AB CDPE FO23三、以菱形搭建起来的图形例1. △ABC 中,∠BAC=90°,BD 平分∠ABC ,AH ⊥BC 于H 交BD 于E,DF ⊥BC 于F,求证:四边形AEFD 是菱形例2.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AB 4BAD 120=∠=,AEF 为正三角形,点E F 、分别在菱形的边BC CD 、上滑动,且E F 、不与B C D 、、重合. ⑴.证明不论E F 、在BC CD 、上如何滑动,总有BE CF =? ⑵.当点E F 、在BC CD 、上滑动时,探讨四边形AECF 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练习: 1. 已知ABCD ,添加下列一个条件:①.AC ⊥BD ;②.∠BAD=90°;③.AB=BC ;④.AC=BD.其中能使ABCD 是菱形的为( ) A .①③ B .②③ C .④ D.①②③2.菱形ABCD 中,E 为AB 上的一点,CE 交BD 于F.求证:⑴.△ABF ≌△CBF ;⑵.∠BEC=∠DAF.3. 菱形的对角线的比是2:3,周长为1304cm ,求菱形的面积?4.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与AD AC BC 、、分别交于点E O F 、、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 .5. 如图,菱形ABCD 中,∠B=60°,AB=2,点E 、F 分别是AB 、AD 上 的动点,且满足BE=AF ,接连EF 、EC 、CF .求证:△EFC 是等边三角形6. 9、Rt △ABC 中,∠ACB=90°,∠BAC=60°,DE 垂直平分BC ,且AF=CE.求证:四边形ACEF 为菱形BAD C FE C A B H DEFB CAF E DB四、以正方形搭建起来的图形例1.正方形ABCD中,△DCE是等边三角形.⑴.求∠AED的度数?⑵.若OF=1,求AB的长?例2、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64,DE=2,P为AC上的一动点;求PD+PE的最小值?练习:1.正方形ABCD中,∠DAF=25°,如图所示则∠BEC=( ).2.在△ABC中,∠B=∠C,D为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⑴.求证:△BOE≌△CDF⑵.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3. 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的正方形EFCG交AD于点H,S四边形HFCD=().4. 正方形ABCD中,其面积为1,△PDC为正三角形,求△PBD的面积?5.E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上的一点,且BE=BC,P为CE上的一动点,PQ⊥BC,PR⊥BE,求PQ+PR的值?6. 正方形AEFG绕着正方形ABCD点A向外(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连结BE GD、(见图).⑴.求证:BE GD=⑵.如果改成正方形AEFG绕着正方形ABCD点A向内(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连结BE GD、.那么BE GD=意图,并说明理由.AB CDP E'E'P45五、以梯形搭建起来的图形例1.Rt △ABC 中,E D 、分别为斜边AB 和直角边AC 上的中点,DF ∥EC ,求证:四边形EBFD 为等腰梯形.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AB=CD,折叠梯形ABCD,使点B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若EF ∥AC ,求证:DE ⊥BC练习:1. 梯形ABCD 中,若∠D=90°,AB ∥DC ,AB=BC=20cm ,DC=4cm,AE ⊥BC , AE=( ),S梯形ABCD=( ).2.梯形ABCD 中,AD ∥BC,AB=DC,BE=2EA,CF=2FD,求证:∠BEC=∠CFB3. ⑴.在等腰梯形ABCD 中,若AD ∥BC ,PA=PD ,求证:PB=PC ⑵.在上面的题目中的“等腰梯形ABCD ”设为另一个四边 形,其余条件不变,使PB=PC 仍然成立.应改成一个什么样 的四边形,请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4.梯形ABCD 中,AD BC ,B ∠与C ∠互余,AD 5BC 13B 60==∠=,,,则该梯形的面积是多少?5. 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若AD 6BC 9==,,求等腰梯形ABCD 的高和面积.A BC DE F C B A D P。

专题五几何证明-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习题课件

专题五几何证明-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习题课件

∵ ∠AFE 的平分线交 CA 延长线于点 G.
∴ AFG GFE 1 AFE 1 150 = 75,
2
2
∴ ∠G=180°-∠GAF-∠AFG
=180°-60°-75°=45°.
二、等边三角形的证明 4. 如图,在△ABC中,∠B=60°,过点 C 作 CD∥AB,若 ∠ACD=60°,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解:∵ CD∥AB, ∴ ∠A=∠ACD=60°, ∵ ∠B=60°, 在 △ABC 中, ∠ACB=180°-∠A-∠B=60°, ∴ ∠A=∠B=∠ACB.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OC,OA 的中点.
求证:BE=DF.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OA=OC,OB=OD,
∵ E,F 分别是 OC,OA 的中点,
∴ OE 1 OC,OF 1 OA,
2
2
∴ OE=OF,
OB OD, 在 △OBE 和 △ODF 中,BOE DOF,
OE OF,
∴ △OBE ≌△ODF (SAS),
5. 在等边△ABC 中,点 P 在△ABC 内,点 Q 在△ABC 外, 且∠ABP=∠ACQ,BP=CQ,问△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试说明你的结论.
解:△APQ 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如下:∵ △ABC 为等边三角形,
∴ AB=AC.
AB AC,
在 △ABP 与 △ACQ 中,ABP ACQ,
解:(1)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 AB∥CD,∴ ∠AFD=∠CDF, ∵ ∠ADC 的平分线 DF 交 AB 于点 F. ∴ ∠ADF=∠CDF,∴ ∠ADF=∠AFD, ∴ AF=AD=4, ∵ AB=6,∴ BF=2.

[必刷题]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在△ABC中,若AB=AC,点D是B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D垂直于BCB. BD=DCC. ∠BAC=90°D. ∠ABC=∠ACB2. 下列关于平行线的性质,错误的是()A. 同位角相等B. 内错角相等C. 同旁内角互补D. 两直线平行,则它们的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A. (2,3)B. (2,3)C. (2,3)D. (3,2)4. 下列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错误的是()A. SASC. AASD. SSD5. 在△ABC中,若∠A=60°,∠B=70°,则边BC与边AC的长度关系是()A. BC > ACB. BC = ACC. BC < ACD. 无法确定6. 下列关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是()A. 对应角相等B. 对应边成比例C. 对应角互补D. 对应边相等7. 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5°,则其顶角的度数是()A. 45°B. 90°C. 135°D. 180°8.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B=6cm,AD=8cm,则对角线AC的长度可能是()A. 4cmB. 10cmC. 12cm9. 下列关于圆的性质,错误的是()A. 圆的半径都相等B.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C.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D. 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10.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A. (a,b)B. (a,b)C. (a,b)D. (b,a)二、判断题:1.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

()3. 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初二数学压轴几何证明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压轴几何证明题(含答案)

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BE=EF,连接DF,G为DF的中点,连接EG,CG,EC.(1)如图1,若点E在CB边的延长线上,直接写出EG与GC的位置关系及的值;(2)将图1中的△BEF绕点B顺时针旋转至图2所示位置,请问(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BEF绕点B顺时针旋转α(0°<α<90°),若BE=1,AB=,当E,F,D三点共线时,求DF的长及tan∠ABF的值.解:(1)EG⊥CG,=,理由是:过G作GH⊥EC于H,∵∠FEB=∠DCB=90°,∴EF∥GH∥DC,∵G为DF中点,∴H为EC中点,∴EG=GC,GH=(EF+DC)=(EB+BC),即GH=EH=HC,∴∠EGC=90°,即△EG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解:结论还成立,理由是:如图2,延长EG到H,使EG=GH,连接CH、EC,过E作BC的垂线EM,延长CD,∵在△EFG和△HDG中∴△EFG≌△HDG(SAS),∴DH=EF=BE,∠FEG=∠DHG,∴EF∥DH,∴∠1=∠2=90°-∠3=∠4,∴∠EBC=180°-∠4=180°-∠1=∠HDC,在△EBC和△HDC中∴△EBC≌△HDC.∴CE=CH,∠BCE=∠DCH,∴∠ECH=∠DCH+∠ECD=∠BCE+∠ECD=∠BCD=90°,∴△EC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为EH的中点,∴EG⊥GC,=,即(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3)解:连接BD,∵AB=,正方形ABCD,∴BD=2,∴cos∠DBE==,∴∠DBE=60°,∴∠ABE=∠DBE-∠ABD=15°,∴∠ABF=45°-15°=30°,∴tan∠ABF=,∴DE=BE=,∴DF=DE-EF=-1.??解析:(1)过G作GH⊥EC于H,推出EF∥GH∥DC,求出H为EC中点,根据梯形的中位线求出EG=GC,GH=(EF+DC)=(EB+BC),推出GH=EH=B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推出△EG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2)延长EG到H,使EG=GH,连接CH、EC,过E作BC的垂线EM,延长CD,证△EFG≌△HDG,推出DH=EF=BE,∠FEG=∠DHG,求出∠EBC=∠HDC,证出△EBC≌△HDC,推出CE=CH,∠BCE=∠DCH,求出△EC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3)连接BD,求出cos∠DBE==,推出∠DBE=60°,求出∠ABF=30°,解直角三角形求出即可.2.已知正方形ABCD和等腰直角三角形BEF,BE=EF,∠BEF=90°,按图1放置,使点E在BC 上,取DF的中点G,连接EG,CG.(1)延长EG交DC于H,试说明:DH=BE.(2)将图1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连接DF,取DF中点G(如图2),莎莎同学发现:EG=CG且EG⊥CG.在设法证明时他发现:若连接BD,则D,E,B三点共线.你能写出结论“EG=CG且EG⊥CG”的完整理由吗?请写出来.(3)将图1中△BEF绕B点转动任意角度α(0<α<90°),再连接DF,取DF的中点G(如图3),第2问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试说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也请说明理由.(1)证明:∵∠BEF=90°,∴EF∥DH,∴∠EFG=∠GDH,而∠EGF=∠DGH,GF=GD,∴△GEF≌△GHD,∴EF=DH,而BE=EF,∴DH=BE;(2)连接DB,如图,∵△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BF=45°,而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BC=45°,∴D,E,B三点共线.而∠BEF=90°,∴△FED为直角三角形,而G为DF的中点,∴EG=GD=GC,∴∠EGC=2∠EDC=90°,∴EG=CG且EG⊥CG;(3)第2问中的结论成立.理由如下:连接AC、BD相交于点O,取BF的中点M,连接OG、EM、MG,如图,∵G为DF的中点,O为BD的中点,M为BF的中点,∴OG∥BF,GM∥OB,∴四边形OGMB为平行四边形,∴OG=BM,GM=OB,而EM=BM,OC=OB,∴EM=OG,MG=OC,∵∠DOG=∠GMF,而∠DOC=∠EMF=90°,∴∠EMG=∠GOC,∴△MEG≌△OGC,∴EG=CG,∠EGM=∠OCG,又∵∠MGF=∠BDF,∠FGC=∠GDC+∠GCD,∴∠EGC=∠EGM+∠MGF+∠FGC=∠BDF+∠GDC+∠GCD+∠OCG=45°+45°=90°,∴EG=CG且EG⊥CG.??解析:(1)由∠BEF=90°,得到EF∥DH,而GF=GD,易证得△GEF≌△GHD,得EF=DH,而BE=EF,即可得到结论.(2)连接DB,如图2,由△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EBF=45°,而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得∠DBC=45°,得到D,E,B三点共线,而G为DF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EG=GD=GC,于是∠EGC=2∠EDC=90°,即得到结论.(3)连接AC、BD相交于点O,取BF的中点M,连接OG、EM、MG,由G为DF的中点,O为BD的中点,M为BF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OG∥BF,GM∥OB,得到OG=BM,GM=OB,而EM=BM,OC=OB,得到EM=OG,MG=OC,又∠DOG=∠GMF,而∠DOC=∠EMF=90°,得∠EMG=∠GOC,则△MEG≌△OGC,得到EG=CG,∠EGM=∠OCG,而∠MGF=∠BDF,∠FGC=∠GDC+∠GCD,所以有∠EGC=∠EGM+∠MGF+∠FGC=∠BDF+∠GDC+∠GCD+∠OCG=45°+45°=90°.3.已知正方形ABCD和等腰Rt△BEF,BE=EF,∠BEF=90°,按图①放置,使点F在BC上,取DF的中点G,连接EG、CG.(1)探索EG、CG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2)将图①中△BEF绕B点顺时针旋转45°,再连接DF,取DF中点G(如图②),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3)将图①中△BEF绕B点转动任意角度(旋转角在0°到90°之间),再连接DF,取DF的中点G(如图③),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解:(1)EG=CG且EG⊥CG.证明如下:如图①,连接BD.∵正方形ABCD和等腰Rt△BEF,∴∠EBF=∠DBC=45°.∴B、E、D三点共线.∵∠DEF=90°,G为DF的中点,∠DCB=90°,∴EG=DG=GF=CG.∴∠EGF=2∠EDG,∠CGF=2∠CDG.∴∠EGF+∠CGF=2∠EDC=90°,即∠EGC=90°,∴EG⊥CG.(2)仍然成立,证明如下:如图②,延长EG交CD于点H.∵BE⊥EF,∴EF∥CD,∴∠1=∠2.又∵∠3=∠4,FG=DG,∴△FEG≌△DHG,∴EF=DH,EG=GH.∵△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EF,∴BE=DH.∵CD=BC,∴CE=CH.∴△EC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EG=GH,∴EG=CG且EG⊥CG.(3)仍然成立.证明如下:如图③,延长CG至H,使GH=CG,连接HF交BC于M,连接EH、EC.∵GF=GD,∠HGF=∠CGD,HG=CG,∴△HFG≌△CDG,∴HF=CD,∠GHF=∠GCD,∴HF∥CD.∵正方形ABCD,∴HF=BC,HF⊥BC.∵△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EF,∠EBC=∠HFE,∴△BEC≌△FEH,∴HE=EC,∠BEC=∠FEH,∴∠BEF=∠HEC=90°,∴△EC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CG=GH,∴EG=CG且EG⊥CG.??解析:(1)首先证明B、E、D三点共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明EG=DG=GF=CG,得到∠EGF=2∠EDG,∠CGF=2∠CDG,从而证得∠EGC=90°;(2)首先证明△FEG≌△DHG,然后证明△EC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证得:EG=CG且EG ⊥CG.(3)首先证明:△BEC≌△FEH,即可证得:△EC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EG=CG 且EG⊥CG.已知,正方形ABCD中,△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为底,取DF的中点G,连接EG、CG.(1)如图1,若△BEF 的底边BF 在BC 上,猜想EG 和CG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2)如图2,若△BEF 的直角边BE 在BC 上,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若△BEF 的直角边BE 在∠DBC 内,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说明理由.解:(1)GC=EG ,(1分)理由如下:∵△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EF=90°,又G 为斜边DF 的中点, ∴EG=DF , ∵ABCD 为正方形, ∴∠BCD=90°,又G 为斜边DF 的中点,∴CG= DF , ∴GC=EG ;(2)成立.如图,延长EG 交CD 于M , ∵∠BEF=∠FEC=∠BCD=90°,∴EF ∥CD ,∴∠EFG=∠MDG ,又∠EGF=∠DGM ,DG=FG ,∴△GEF ≌△GMD ,∴EG=MG ,即G 为EM 的中点.∴CG 为直角△ECM 的斜边上的中线,∴CG=GE= EM ;立.(3)成取BF 的中点H ,连接EH ,GH ,取BD 的中点O ,连接OG ,OC . ∵CB=CD ,∠DCB=90°,∴CO= BD. ∵DG=GF ,∴GH ∥BD ,且GH= BD ,1 2 1 212 121 2OG∥BF,且OG= BF,∴CO=G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EH= BF∴EH=OG.∵四边形OBHG为平行四边形,∴∠BOG=∠BHG.∵∠BOC=∠BHE=90°.∴∠GOC=∠EHG.∴△GOC≌△EHG.∴EG=GC.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求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掌握这些性质,熟练运用全等知识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析:(1)EG=CG,理由为:根据三角形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DEF为直角,又G为DF中点,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EG为DF的一半,同理在直角三角形DCF中,得到CG也等于DF的一半,利用等量代换得证;(2)成立.理由为:延长EG交CD于M,如图所示,根据“ASA”得到三角形EFG与三角形GDM 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EG与MG相等,即G为EM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EG与CG相等都等于斜边EM的一半,得证;(3)成立.理由为:取BF的中点H,连接EH,GH,取BD的中点O,连接OG,OC,如图所示,因为直角三角形DCB中,O为斜边BD的中点,根据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OC等于BD 的一半,由HG为三角形DBF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得到GH等于BD一半,OG等于BF的一半,又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EH等于BF的一半,根据等量代换得到OG与EH相等,再根据OBHG为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进而得到∠GOC与∠EHG相等,利用“SAS”得到△GOC与△EHG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12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5八年级数学下:几何计算题、证明题一、题型特点:四边形(五种常见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矩形的推论穿插其中,……二、常见新型题型:动点、折纸、开放(条件、结论开放)、探索性(数量关系、位置关系),……三、图形搭建:三角形中搭建四边形、四边形中搭建三角形、组合图形,…… 下面我根据图形搭建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一部分和本期几何部分(主要是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题、证明题,让我们共同来探究、解析. 一、以平行四边形搭建起来的图形例1.ABCD Y中,AB=4cm ,AD=7cm,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E,交CO 的延长线于F,求DF 的长? 分析: 本题要求的DF 长的途径有两条:其一.DF CF CD =-;其二. DF DE AD AE ==-.采取第一途径可以少一些环节,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可以 比较容易得出BCF V是等腰三角形,即CF CB =;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以得出:,CD AB 4cm CB AD 7cm ====.故DF 743cm =-=例2.△ABC 、△ADE 都是正三角形,CD=BF.(1)、求证:△ACD ≌△CBF(2)、当D 运动至BC 边上的何处时,四边形CDEF 为平行四边形,且∠DEF=30°,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 ⑴.证明△ACD ≌△CBF 已经有了CD=BF ,而△ABC 、△ADE 都是正三角形又可以给我们提供,CA CB ACD CBF 60=∠=∠=o 条件,根据“SAS ”判定方法可以证得△ACD ≌△CBF.⑵.根据⑴问的△ACD ≌△CBF 得出AD CF =,又△ADE 是正三角形的DE CF =,所以CF DE =;要使四边形CDEF 为平行四边形可以证CF DE P .若四边形CDEF 为平行四边形,则FCD DEF 30∠=∠=o ;当EDB 30∠=o 时,就有FCD EDB ∠=∠,此时就能证得CF DE P .由正△ADE 可以得出ADE 60∠=o ,则ADB 603090∠=+=o o o ,AD BC ⊥;由于等腰三角形具有“三线合一”的特征,所以当D 运动至BC 边上中点时,四边形CDEF 为平行四边形.练习: 1.如图,在□ABCD 中,AE ⊥BC,AF ⊥CD,∠EAF=60°,则∠B=( );2.□ABCD 的周长为60cm,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AOB 的周 长比△BOC 的周长多10cm,则AD=( ),DC=( );3.□ABCD 中,∠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E 点,若∠ABE=25°CD=5cm,BC=7cm,那么∠ABE=( ),∠BED=( ),AE=( ).4. 已知□ABCD ,BE=AB,BF =BD. 求证:CD=CM5. △ABC 是正三角形,AE=BD,DF ∥CE,EF ∥CD. 求证: △AGF ≌△EAC6.以△ABC 的三边在BC 的同侧做等边△EBC 、等边△FBA 、等边△DAC. ⑴.判断四边形FADE 的形状? ⑵.当∠BAC 为多少度时,四边形FADE 为矩形? ⑶.当∠BAC 为多少度时,四边形FADE 不存在?7. 有一块如图的玻璃,不小心把DEF 部分打碎,现在只测得AB=60cm,BC=80cm ,∠A=120°,∠B=60°,∠C=150°,你能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AD 的长? 二、以矩形搭建起来的图形 例1.D 为□ABCD 外一点,∠APC=∠BPD=90°.求证: □ABCD 为矩形分析:判定矩形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但在已知了四边形ABCD 是平行 四边形的情况下,要判定ABCD Y是矩形的途径有两条:其一、找 一内角是直角;其二、找出对角线相等,即找出AC BD =. 由于本题的另一主要条件是∠APC=∠BPD=90°,要根据题中条件和图形位置转换成四边形的M C D F B A E G FE A B C DF DB C A DF E B C A O C BD PAF A B FED A C2 / 5内角为90°比较困难,所以本题我们先想办法找出对角线相等,即找出AC BD =.我们发现本题在APC Rt V 和BPD Rt V的两斜边的交点O 恰好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知:O 同时是AC BD 、的中点;所以自然联想到连结PO 这条两直角三角形公共的中线(见图).根据以上条件,在APC Rt V和BPD Rt V 中就有:AC 2PO = BD 2PO =,故AC BD =,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判定ABCD Y是矩形. 例2. 矩形ABCD 中,AB=3,AD=4,PE ⊥AC ,PF ⊥BD , ⑴.求PE+PF 的值?⑵.若点P 是AD 上的一动点(不与A D 、重合),还是作PE ⊥AC ,PF ⊥BD ,则PE+PF 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分析:求线段的和或差我们会联想到证明中的“截长补短”法,但本题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 本题从面积入手可以破题:如图连结PO ,只要我们能求出APO V 和DPO V的面积之和问题便可以获得解决.略解:⑴.∵四边形ABCD 是矩形∴BAD 90∠=o ,,11OA AC OD BD 22==, AC BD =∴1OA OD BD 2==在ABD Rt V中,AB=3,AD=4;并且根据勾股定理有:222BD AB AD =+,即222BD 34=+,又BD 0> ,所以.=BD 5∴.==11OA OD BD 52522==⨯∵,11AOP OA PE DOP OD PF 22S S =⋅=⋅V V ,且ABCD 11AOD 34344S S==⨯⨯=V 矩形(过程略)∴++=11AOP DOP OA PE OD PF AOD 22S S S =⋅⋅V V V,即..1125PE 25PF 322⨯⨯+⨯⨯=∴12PE PF 5+=.⑵.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AOD AOP POD V V V、、的面积以及作为底边的OA OD 、不会发生变化.练习:1. 矩形ABCD 中,AF=DE.求证:BE=CF2. 矩形ABCD 中,BE ⊥AC ,CF ⊥BD.求证:BE=CF3. 矩形ABCD 中,DF 平分∠ADC, ∠BDF=15°. 求∠DOC 与∠COF 的度数?4、矩形ABCD 中,CE ∥BD ,则△ACE 为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5.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AC 上的点B′处,又将△CEF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EB′与AD 的交点C′处.则BC :AB 的值为多少?三、以菱形搭建起来的图形例1. △ABC 中,∠BAC=90°,BD 平分∠ABC ,AH ⊥BC 于H 交BD 于E,DF ⊥BC 于F,求证:四边形AEFD 是菱形ABC D P E F OE FOD BC AE F DB CAO D CBA E ABDE C'B'E A3 / 5分析:判定菱形方法主要有三种,三种方法都可以使本题获得解决. 下面我们选择“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这一途径来分析. 可以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 FD =,进而容易证明 ABD V ≌AFD V ,所以BA BF =;再证明ABE V ≌AFE V可以得到EA EF =(也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推出 ADE AED ∠=∠,所以EA DA =,于是AE EF FD DA ===,故四边形AEFD 是菱形.例2.(2012中考·自贡)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AB 4BAD 120=∠=o ,AEF V为正三角形,点E F 、分别在菱形的边BC CD 、上滑动,且E F 、不与B C D 、、重合. ⑴.证明不论E F 、在BC CD 、D 上如何滑动,总有BE CF =?⑵.当点E F 、在BC CD 、上滑动时,探讨四边形AECF 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 分析:⑴.先求证AB AC =,进而求证ABC ACD V V、为等边三角形,得=BAC 60AC AB ∠=o ,进而求证ABE V≌ACF V,即可求得BE CF =⑵.根据ABE V ≌ACF V 可得ABE ACF S S =V V ;根据S四边形AECF=AEC S +V ACF S V =AEC S +V BAE S V =ABC S V 即可解得.⑴.证明:连接AC ,如下图所示. ∵四边形ABCD 为菱形,BAD 120∠=o∴,1EAC 602EAC 60∠+∠=∠+∠=o o ∴12∠=∠ ∵BAD 120∠=o∴ABC 60∠=o∴ABC V 和ACD V都为等边三角形∴=460AC AB ∠=o, ∴在ABE V 和ACF V中,12AB AC ABC 3∠=∠⎧⎪=⎨⎪∠=∠⎩∴ABE V ≌ACF V ()ASA∴BE CF =⑵.解:四边形AECF 的面积不变. 理由:由⑴得ABE V ≌ACF V ,则ABE ACF S S =V V .故S 四边形AECF =AEC S +VACF S V=AEC S +VBAE S V =ABC S V是定值. 作AH BC ⊥于H 点,则BH 2=S四边形ABCD =S ABC V=2211BC AH BC AB BH 4322⋅=-练习:1. 已知ABCD Y ,添加下列一个条件:①.AC ⊥BD ;②.∠BAD=90°;③.AB=BC ;④.AC=BD.其中能使ABCD Y是菱形的为( ) A .①③ B .②③ C .④ D.①②③2.菱形ABCD 中,E 为AB 上的一点,CE 交BD 于F.求证:⑴.△ABF ≌△CBF ;⑵.∠BEC=∠DAF.3. 菱形的对角线的比是2:3,周长为1304cm ,求菱形的面积?4.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与AD AC BC 、、分别交于点E O F 、、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 .5. 如图,菱形ABCD 中,∠B=60°,AB=2,点E 、F 分别是AB 、AD 上 的动点,且满足BE=AF ,接连EF 、EC 、CF .求证:△EFC 是等边三角形6. 9、Rt △ABC 中,∠ACB=90°,∠BAC=60°,DE 垂直平分 BC ,且AF=CE.求证:四边形ACEF 为菱形四、以正方形搭建起来的图形例1.正方形ABCD 中,△DCE 是等边三角形.⑴.求∠AED 的度数?⑵.若OF=1,求AB 的长?BADCFE E ODC A ED A BCF FOED A B A FE D 321E HABF4 / 5分析:⑴.根据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综合可以得出,DA DE ADE 9060150=∠=+=o o o ,所以得出:DAE DEA ∠=∠,所以()11AED DAE 180150301522∠=∠=-=⨯=o o o o . ⑵.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综合可以得出AC BD ⊥,在AOF RtV 中,,FAO 451530OF 1∠=-==oo o所以AF 2OF 2==,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22OA 213=-=,所以AC BD 23==.根据勾股定理或者面积公式可以得出:211AB AC BD 2323622=⋅=⨯⨯=.又.AB 0AB 6>∴=.例2、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64,DE=2,P 为AC 上的一动点;求PD+PE 的最小值?分析:在一条直线同侧的两点,到直线某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按如图所示作E 的对称点'E (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对称点'E 恰好落在边BC 上) 连结'DE 交AC 于点'P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DE DP E P DP EP =+=+ ,此时和是最小的.根据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64可求得边长DC 8=,所以CE CD DE 8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