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杜甫各个时期代表作
杜甫生平四个阶段简介
杜甫生平四个阶段简介
杜甫7岁学诗,15岁扬名。
我们通常说其人生的四个阶段,是指20岁以后的生活。
第一个阶段是南北壮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 年)起,为了扩大眼界、结识名流,杜甫数度漫游,历时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他到过金陵、姑苏、浙东、齐赵一带。
代表作:《望岳》。
第二个阶段是困居长安时期,长达十年。
杜甫到长安谋官未成,加之家庭突遭变故,生计日艰,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
长安困守使杜甫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第三个阶段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曾陷贼,后“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被任命为左拾遗。
代表作:《悲陈陶》《哀江头》《春望》《北征》《羌村三首》及“三吏”、“三别”等。
最后一个阶段:759年7月杜甫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漂泊西南天地间”。
旅居夔州期间,杜甫作诗四百三十余首,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其一生的高峰。
大历三年(公元768 年)正月,杜甫启程出川,三月抵达江陵。
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不能成行。
诗圣杜甫简介
诗圣杜甫简介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诗圣杜甫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
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约有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
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
其名篇中,特多写实之作,如名作《丽人行》,反映上层社会的奢淫。
因为杜甫的诗中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于是有“诗圣”的美誉。
诗圣的代表作有哪些诗圣杜甫诗歌现存1400多首,写诗可分四个时期: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杜甫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有诗赠李白,“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堪称快意。
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可惜的是,由于两人后半生际遇都相当坎坷,这次分别之后便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仅获得少许资助,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作品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作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开阔,涵盖社会、哲理、人生、爱情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本篇文档将为大家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希望能对大家学习和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有所帮助。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河南巩县,出生于河南巩县杜陵,故又称杜陵。
其家境富裕,但由于战乱频仍而渐渐衰落。
杜甫年少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才华。
他曾任过进士,但几次失败之后选择离开官场,致力于诗歌创作。
杜甫历经人生曲折,可谓是一位较早意识到诗歌的文化价值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诗人。
他的诗在唐代被广泛传颂,至今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
二、杜甫的代表作品1.《登高》《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名篇。
诗中描述了丰峰塔的景色和杜甫自己的怀想之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对战火纷飞的时代和离别的感慨。
同时也反映了杜甫自己的感受和人生旅程。
2.《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一首小令,也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象征和比兴,描述了大地上一场春雨对人民生活的带来了欣喜和希望。
这首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赤壁》《赤壁》是杜甫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写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表达了作者的反战和爱国情怀。
这首诗对中华文化和军事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4.《三别》《三别》描写了杜甫和三位忘年交分别离别的情景。
诗中杜甫对友情和共享艰难的情感表述得非常深刻,折射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对治乱之道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5.《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名篇,诗中描述了他登上岳阳楼时的种种感受和思考。
这首诗流淌着杜甫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既有对社会现状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有对爱情和生命美好的憧憬。
杜甫不同阶段的代表诗作
杜甫生平及代表诗作1、第一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
杜甫现存的诗,能确定是这个时期的诗,仅仅留存下来二十多首,其中代表作为《望岳》。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2、第二期: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这第二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间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
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这十年间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
《兵车行》(节选)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写作背景:关于此时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
3、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
虽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
尤其是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顶点,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进步思想。
所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说的正是这三吏三别。
杜甫的一生每个阶段写的诗
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以下是各个阶段创作的代表作品:
1. 早期(约731-746年):这是杜甫的壮游时期,他游历了齐赵、江淮一带,此时他的诗歌充满了青春的热情和壮志豪情,代表作有《登岳阳楼》。
2. 中期(约746-755年):这是杜甫困居长安的时期,他在长安寻求官职但未果,生活艰辛,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个人困境的抒发,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
3. 晚期(约756-770年):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时期,他经历了被叛军困于长安、逃亡、任职左拾遗等事件,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
4. 漂泊时期(约759-770年):这是杜甫辞官后漂泊于蜀、湖、湘一带的时期,他深入了解了人民的苦难,这时期的作品情感深沉,表达了对人民和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关怀,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
如果想了解杜甫各个阶段写的诗,建议查阅《杜工部集》。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古诗词研究专家。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诗歌专题《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了解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未深奉儒守官,读书作文;漫游吴越,举试不第;漫游齐越,初遇李白。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投赠干谒,仕途失意;献三礼赋,待制集贤;历尽辛酸,关注民生。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陷落长安,忠君恋阙;奔赴凤翔,官授拾遗。
《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携家入蜀,漂泊西南;草堂定居,安定平稳;出蜀漂泊,江舟长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标题包含哪些信息?请结合注解谈一谈。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鉴赏诗歌1.哪些诗句写所见之景,哪些写所抒之情?前两联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发诗人的情感。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诗人杜甫的一生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诗人杜甫的一生杜甫前辈字子美,河南省巩义人。
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人家,自幼好学,七岁作诗,二十四年赴洛阳参加进士考未及第。
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他的人生经历了仕途失意,社会动乱,流离失所,家境贫寒,客居他乡等坎坷.而恰恰就是这些生活体验历练了他的勤奋意志,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和境界。
他的性格平易近人善结良友,也能体察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思想深厚,境界开阔,看事淡泊。
在艺术上善于融合众长,也能谦虚地吸取总结前人的成就,并且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诗风格调。
由于他掌握了娴熟的写作学知识理论,所作短诗如驰笔破浪,长篇诗作如述说衷肠,把叙事、抒情、说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格夹叙夹议,形成了唐以来能写波澜壮阔长篇史诗之第一人。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并且是位造诣很深的书法家,后人赞誉他为“诗圣”。
代表作有《咏怀》、《北征》等,留于后世一千四百余首诗作,同代后世许多诗人都受到他影响。
《望岳》是杜甫前辈二十四年赴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及第,在漫游鲁、豫、冀等地名山大川时所作。
这首诗是他游历到泰山时所作,因为当时作者心情沮丧无心登山观景,只是近岳遥望而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篇围绕着“望”字而运思,描写了泰山高峻雄居两省面积之大,以及自己企盼从“望山”到“登顶”的心境。
作者落笔就给看客来了一个反问句,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究竟如何呢?齐鲁大地都可以遥望到它那青苍威武的雄姿。
大概苍天把大自然所有的秀美都赋予了它,山之南北都集中了天地间阴阳之神气。
望着山腰间升腾缭绕纯净的云霭,自己的心胸就像被它涤荡过一样清新,睁大眼睛目送着日暮归巢的鸟儿快乐地飞入山林。
将来我定然会登上泰山之顶,去感受那登顶而小天下的张扬与豪迈。
《登岳阳楼》是杜甫前辈到处漂泊居无定所贫困生活时所作。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读书游历时期的代表作的创作背景
杜甫读书游历时期的代表作的创作背景一、年少出游(731年-745年)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
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
天宝四载(745年),他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又讨论了炼丹求仙,而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
两人还互赠了诗篇。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登兖州城楼》、《画鹰》、《房兵曹胡马》、《望岳》。
二、困守长安(745年-755年)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三、战乱流离(755年-758年)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瘦马行》以及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四、蜀中漂泊(759年-770年)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杜甫生平创作
杜甫的生平分期杜甫生平一般都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与漫游期(711-746)(35岁前)这一时期,杜甫所作之事不外乎四件:读书、漫游、求官、交友。
漫游方面:这一时期,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他19岁游山西,20岁游吴越,25岁时游齐赵,三十三岁时游梁宋,三十四岁时再游齐赵。
这与李白颇为相似。
求官: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曾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中。
交友: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杜甫有幸在洛阳一睹诗仙风采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
此后,杜甫有许多诗篇咏及李白。
洛阳相遇,李白与杜甫同游梁宋,在梁宋时对结交诗人高适,三人纵酒射猎,品文论诗,着实逍遥了一阵子。
此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746-755)(35岁-44岁)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
他来到了长安。
天宝六年(747),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其生活困苦艰难。
他的生活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他饱尝仕途之艰辛,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政治。
困守十年,终于获得河西尉的一个小官,弃而不作,旋被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器杖的小官)。
此期代表作《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安史乱起,杜甫被安火乱军所俘,被困在长安近一年,后越过战争最前线,冒死逃脱,达于行在,肃宗任为左拾遗,旋因谏房馆事激怒肃宗,疏远贬官的打击更拉近了他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
代表作:《北征》、《三吏》、《三别》、《羌村三首》、《月夜》、《悲冻陶》、《悲青坂》、《春望》。
4.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漂泊西南,曾在杜甫草堂过过一致闲适雅致的宁静生活,他与妻子孩子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严武两次镇蜀,对其资助颇大。
严武去世后,携家由三峡出蜀。
曾在奉节小住,旋漂泊于今湖北湖南一带,以船为家,备受流离困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苦。
于770年困死于一条破船上。
杜甫生平及作品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比喻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尾联 运用比喻,即景自况,以“沙鸥”喻己则有一种自 伤漂泊之感,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就 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沉郁顿挫 大家子美
杜甫生平及作品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 祖审言,著名诗人.杜甫曾应进士举,不 第.天宝中,客长安近十年(曾住杜陵附近 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郁郁不得意.安 史乱起,流离兵火中.肃宗朝,官左拾 遗.不久,弃官入蜀,后为检校工部员外 郎.后举家出蜀,病死江湘途中.其诗抒写 个人情怀,往往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 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 “诗史”。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这是安史
之乱为祸最烈的时期,也是杜甫创作成就最高 的时期.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 沦陷,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 安.757年,杜甫冒死逃脱.肃宗朝,授官左 拾遗.不久,因房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这也就宣布了杜甫政治理想的破灭. 代表作品:《北征》﹑《三吏》﹑《三 别》、《春望》,仕途的挫折,使他忧国伤 时﹑壮志难酬﹑抑郁悲愤的情感也更加深 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寓情于景 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 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 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 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 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 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如此江湖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
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 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 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 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 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 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歌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歌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诗史之冠”,其作品以思想深刻、雄浑豪放、感情真挚而著称于世。
本文将会对杜甫的生平和代表作进行介绍。
一、生平杜甫出生于唐代开元年间,是一位贵族子弟。
他年轻时就有志于文学,曾跟随当时的文化名流学习文章。
然而事业一直没有太大进展,他在长安、洛阳、成都等地漂泊,一度陷入人生低谷。
杜甫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爱国者和社会活动家。
他多次上书表达对时政的批评和对百姓的关注,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
他曾在四川经历过景福起义的洪水灾害,第一时间捐赠资金,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他倡导以自己为榜样,推广德政治国,保障民生,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杜甫84岁时逝世,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和深刻影响后人的思想。
二、代表作1.《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美女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和感叹。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其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
“绿肥红瘦”,“腰肢细如束素”,“足修长兮玉之姿”,这些描写都让人感受到杜甫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塑造力。
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局限和身份的差别,塑造了一位女性的形象,突显出了杜甫对女性的尊重和赞美。
2.《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这首诗是杜甫在辞官后离别家乡时所作,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
这首诗从景物切入,描绘了乐游原的美景。
还通过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表达了杜甫离开家乡时的忧愁和感慨。
“伤心桥下春波绿”的描写,是对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更体现出他离家后对家乡的想念之情。
这首诗激发了人们对离愁别绪的共鸣和感悟。
3.《兵车行》《兵车行》是杜甫对战争残酷与人民苦难的深刻体悟而作。
这首诗以战车为载体,描绘了唐代战争的残酷、百姓的惨状。
诗中的"战马"、"坎坷道路"、"高墙城门"等形象描述,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恐惧,塑造出一个惨痛的悲剧画面,达到了深刻表达的目的。
杜甫生涯五个时期及其重要创作
杜甫生涯五个时期及其重要创作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
其一生坎坷,历经战乱,但仍关注国家民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根据其生平经历,可将其创作生涯大致划分为五个时期。
1. 初唐时期(公元746年-公元755年)
杜甫在初唐时期的诗歌创作以咏史抒怀为主,作品多表现出对先贤的崇敬和对时政的关心。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春望》、《月华》等。
2. 盛唐时期(公元756年-公元760年)
杜甫盛唐时期的创作以关注社会现实为主,作品充满忧国忧民之情。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北征》、《三吏》、《三别》等。
3. 流浪时期(公元761年-公元770年)
杜甫流浪时期的作品多反映其流离失所的生活,以及他对国家民生的牵挂。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佳人》、《月夜忧思》等。
4. 成都时期(公元771年-公元779年)
杜甫在成都时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内容丰富,包括咏史抒怀、山水田园、友情亲情等。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登高》、《春夜喜雨》等。
5. 晚年时期(公元780年-公元789年)
杜甫晚年时期的作品多表现其对人生、历史、宗教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等。
综上,杜甫生涯的五个时期各具特色,但其关注国家民生、咏史抒怀的主题贯穿始终。
他的创作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杜甫诗三首——杜甫生平与代表作赏析
情。
47
第二课时作业:
1、背诵并默写《石壕吏》; 2、完成“作业本”上练习; 3、研讨与练习第二题:改写《石壕吏》; 4、课外搜集杜甫的有关资料,掌握(背诵 并默写)杜甫其他诗歌3首。
48
3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 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
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 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 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 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 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 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 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 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 金带等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景 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何
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
怒
一步步展示出来。
,
妇
啼
一
何
苦
!
40
一听 男妇 附前 书致 至词 ,: 二三 男男 新邺 战城 死戍 。。
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 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 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 可见战争之惨烈。
41
存
者 且 偷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 去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
生
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 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 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2
介简家作
杜甫与“诗仙”李白齐名 ,世称"李杜 "。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豪放,带有浓 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歌沉郁、凝 重,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他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诗人。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 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有《杜工部集》。
杜甫生平及作品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
政治的绝望,生计又成问题,760年春,
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 草堂,生活相对安定.其间又因地方节度使叛
乱,杜甫不得已离开四川,辗转流浪了几个地 方.764年,又回到成都,被荐举做了检校工部
员外郎.大历五年(770)病卒于潭州往岳阳相》﹑ 《登高》﹑《旅夜书怀》、《闻官军收河南河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这是安史
之乱为祸最烈的时期,也是杜甫创作成就最高 的时期.
•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 沦陷,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 安.757年,杜甫冒死逃脱.肃宗朝,授官左 拾遗.不久,因房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这也就宣布了杜甫政治理想的破灭.
• 代表作品:《北征》﹑《三吏》﹑《三 别》、《春望》,仕途的挫折,使他忧国伤 时﹑壮志难酬﹑抑郁悲愤的情感也更加深 沉.
杜甫生平及作品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祖 审言,著名诗人.杜甫曾应进士举,不第.天 宝中,客长安近十年(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 故世称杜少陵),郁郁不得意.安史乱起,流 离兵火中.肃宗朝,官左拾遗.不久,弃官入 蜀,后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举家出蜀,病死 江湘途中.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抒写个人情 怀,往往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 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诗史”
《蜀相》
• 见《杜工部集》。 约作于上元元年 (760年)。是年 暮春,杜甫搬到 浣花溪草堂,得 暇赴成都武侯祠 游览、凭吊,作 了这首《蜀相》, 以抒述惋惜之情。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杜甫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杜甫一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中青年时期青年时,作为官三代的杜甫并不缺钱,四处游历,与李白、高适唱和、仙游,成为佳话。
这个时期杜甫的作品热血豪迈,气势蓬勃。
代表作首推《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年时期,他流寓都城谋求功名未果,但是眼界逐渐转入对社会现象的审视和批判,代表作便是柏梁体古体诗《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诗句语言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
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讥讽,入木三分。
在这段时间,由于父亲的去世,家用短缺了起来,杜甫开始自谋生路,但是并不顺利,不过口里还是很硬气的。
贼陷时期安史之乱,杜甫去投奔朝廷被叛军困于长安。
幸亏名声小,没人对他看管。
郭子仪大军压城,他找准机会跑到了唐肃宗身边,面色如菜、衣衫褴褛却忠心耿耿,唐肃宗让他当了左拾遗。
后来因言获罪,流贬出京。
这段时期,是杜甫一生中痛苦最深重的时期,战乱四起,忍饥挨饿,归朝前就是个流民,而被流贬之后沿途看到老百姓深受战火荼毒,也让杜甫的作品沉痛郁结。
而他在后期流贬之际的叙事性歌行体“三吏三别”也成为记载安史之乱社会动荡,百姓离乱的史诗性作品。
我们称其为“诗史”。
困于长安之时的代表作当属《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而成为“诗史”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篇幅太长,这里就不引用了。
三吏三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人的身份,对诗人在乱世中的见闻进行了仔细的记录,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表达了诗人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杜甫作品时间顺序
杜甫作品时间顺序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涉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人生哲理等方面,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下面是杜甫作品的时间顺序,以供参考:
1. 《赠卫八处士》(公元758年)
2. 《秋兴八首》(公元760年)
3. 《赠别》(公元764年)
4. 《江南逢李龟年》(公元765年)
5. 《兵车行》(公元765年)
6. 《宿府》(公元766年)
7. 《春望》(公元766年)
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元768年)
9. 《登高》(公元769年)
10. 《前出塞九首》(公元772年)
11. 《丽人行》(公元775年)
12. 《三吏》(公元778年)
13. 《绝句·登岳阳楼》(公元779年)
14. 《咏怀古迹五首》(公元779年)
1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元782年)
以上是杜甫作品的时间顺序,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也表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艺术成就。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杜甫四个人生阶段和代表作
杜甫四个人生阶段和代表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嫉恶如仇、同情人民,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35-44)杜甫在长安落第,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期间写有《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48-58)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返成都。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712~770),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他的生平可分为四个阶段来叙述。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
杜甫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杜审言是著名的大诗人。
这段时间,正处于开元盛世,度过了他读书和游历吴越、齐赵的快意时期,积累了知识和生活。
其中,他二十四岁时曾在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能及第。
于是往兖州省亲,游东岳,去齐赵。
后在洛阳与李白相遇,去梁宋又和高适同游。
这一阶段,诗作不多,仅存二、三十首,代表作有《望岳》、《登兖州城楼》、《赠李白》等。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杜甫在长安十年,曾献赋天子,上诗大臣,希望得到一官半职。
又曾参加特诏考试,但均未能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的抱负,落得“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同上诗)的境遇。
他“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进三大赋表》)“退尝困于衣食”,(《进封西岳赋表》)“有儒愁饿死”,(《奉赠鲜于京兆》)这就是他的生活写照。
这段时间,安史之乱尚未爆发,他困居长安十年,进一步了解了人民,认识了统治者,写出了很多忧国忧民的诗作。
代表作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安史之乱发生于天宝十四年冬天。
原先杜甫从长安赴奉先,曾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他的遭遇和心情。
战争爆发后,他安顿家人在鄜州羌村,准备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行在,但被叛军掳至长安,他过着“潜行”、“吞声哭”的生活。
且睹敌军骄横,首都荒凉的景象,他都有诗的记载。
不久,他投奔风翔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
但因疏救房琯,几遭不测,幸得宰相张镐营救,方免于难。
后被放还鄜州省家。
至德二年(757)中,长安、洛阳先生收复,杜甫也回京任旧职。
未几,房琯遭贬,杜甫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在华州任职不及一年,因关内大饥,他又于乾元二年(759)年秋离华州,去秦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