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

合集下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

由于手术相关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因此,了解DVT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的发生机制要预防DVT,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

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抗凝因子Ⅲ(AT Ⅲ)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史和继发诱因。

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

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手术前: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

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1) 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 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可编辑全文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可编辑全文
停止使用IPC/VFPs,做好护理记录。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措施术中环节应用较少, 建议手术室常规准备鱼精蛋白,以便对抗普通肝素的抗凝效应。
低血压
休克
猝死
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术语与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
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 深静脉血栓形成
定义 血液在深静脉内异 常 凝 结 ,导致静 脉 回 流 障 碍 的疾病
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浅静脉扩张、疼痛
肺栓塞
下肢水肿
静脉曲张
皮炎
色素沉着
郁滞性溃疡
深静脉血栓
“两正确” “三尽量”
➢ 选择正确静脉穿刺部位, ➢ 正确固定静脉穿刺部位,防止管路扭曲和移位,保证
静脉通路通畅。
➢ 尽量缩短扎止血带时间 ➢ 尽量避免同一血管反复穿刺 ➢ 尽量避免采取下肢静脉穿刺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基础预防
(1)保护静脉血管 (2)避免血液浓缩
术中应遵医嘱进行补液,
静 脉 输 注 药 物 应 遵 循 现用现配原则。
禁忌症
①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②严重周围神经病变或其他感觉障碍 ③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下肢严重水肿 ④下肢局部情况异常者 ⑤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新发的DVT ⑥下肢存在大的开放或引流伤口 ⑦腿部严重畸形 ⑧对装置/器械材质过敏
➢ 手术期间VTE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
➢ 分类:为膝长型、腿长型和连腰型,通常在术前或手术当天使用。 ➢ 梯度压力的选择:VTE的预防推荐采用压力Ⅰ级的GCS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专家共识
➢ 术语与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确定预防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合患者的预防策略,如基本预防措施、物 理预防措施或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预防血栓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具体的预防 措施。
术中和术后管理
1 2
术中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血 管损伤和血栓形成。
术后管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下肢肿 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血栓。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足底静脉泵
通过周期性的充盈和排空足底静 脉,模仿正常足部运动,增加下 肢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 的风险。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 性的充气和放气,产生搏动性血流 ,减少血液淤滞,预防静脉血栓形 成。
药物预防措施0102 Nhomakorabea03
抗凝药物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低分子量肝素等,抑制凝 血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血管超声
对疑似血栓形成的患者进 行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及 时发现血管内的血栓并判 断其位置和大小。
CT或MRI
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 ,可以考虑进行CT或MRI 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是 否存在血栓。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曲张等症 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
链激酶
另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具有更强的溶栓效果,但出血风险也 较高。
t-PA
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具 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

2016.07临床经验129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张萌萌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摘 要】近年来,外科手术后产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并发症患者占了六成,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包含深静脉血栓形成还有肺血栓栓塞症,其中肺血栓栓塞症会产生致命的危险。

因此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本文针对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预防及治疗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是百分之十九到百分之五十,而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是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其中肺血栓栓塞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后,手术对组织、血管壁的损伤导致凝血系统激活,麻醉、体外循环造成血流缓慢、输血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引起血栓栓塞。

而且部分医护人员没有对这类并发症产生足够的重视,很可能出现延误治疗和误诊,因此首先清楚静脉血栓栓塞产生的原因是十分重要的。

1 静脉血栓栓塞的病因1.1 静脉血流滞缓由于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长期卧床,腓肠肌减小对静脉血管的挤压,从而造成血流缓慢和瘀滞。

这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管内膜沉积和聚集,形成血栓的核心,由于血流缓慢,越来越多的血液细胞成分堆积在血管壁,从而形成了血栓。

1.2 高凝状态脑组织中产生的组织凝血酶原的浓度要高于其他部位。

而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的血流滞缓,因此脑组织会释放大量的组织凝血酶原,形成血液中的高凝状态。

在手术后三天左右,血小板的粘附性最高,而且数量增加,再加之血液中的高凝状态,因此增加了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1.3 血管壁的损伤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后,手术对组织、血管壁的损伤导致凝血系统激活。

虽然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后比其他外科手术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但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症的因素比较多,比如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手术时间超过四个小时,术后肢体无力,血液中产生高凝状态等,都加大了患者产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麻醉科中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麻醉科中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

麻醉科中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栓形成在静脉内,尤其是在下肢深静脉内的一种疾病。

在麻醉科领域,术后患者的DVT预防与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科普的方式介绍麻醉科中术后DVT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一、DVT的预防术后DVT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预防措施如下:1. 术中使用药物预防:在手术中,可以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来减少DVT的发生。

常见的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

具体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的类型来确定。

2. 术后早期活动:术后早期进行主动活动对于预防DVT非常重要。

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进行肢体运动以促进静脉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弹力袜的使用:使用弹力袜可以有效地增加下肢的静脉回流,减少血栓的形成。

4. 液体管理:保持患者的水平衡对于预防DVT也很重要。

术后患者需要充分补充足够的液体,以维持良好的循环状态。

二、DVT的处理如果患者出现DVT的症状或疑似症状,及时处理十分重要,以避免严重的后果。

处理方法如下: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DVT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溶解血栓、阻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展和防止再次形成。

2. 牵引治疗:对于某些患者,特别是有较大血栓负荷的患者,牵引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该方法通过施加适当的牵引力,帮助血栓溶解和排除。

3. 静脉过滤器:对于不能使用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静脉过滤器。

静脉过滤器可以过滤掉形成的血栓,防止其进一步移行至肺部引起肺栓塞。

4. 外科手术:对于部分患者,特别是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来清除血栓。

总结:麻醉科中的术后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发生率和减少并发症风险。

在术中使用药物预防、术后早期活动、弹力袜的使用以及液体管理等措施都是预防DVT的重要手段。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如何预防与护理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如何预防与护理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如何预防与护理对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进行预防是外科患者手术室管理的主要环节,手术过程中各种方法的有效实施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前提条件,是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的关键。

一、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瘀滞与静脉内皮损伤。

除了手术患者的自身因素,手术创伤、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手术体位的特殊性等,都会使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上升。

手术危险因素如下:(一)手术方式微创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患者相比,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更低。

(二)手术类型恶性肿瘤切除、严重创伤神经、外科手术、盆腔内手术与危急重症等手术都具有较高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

(三)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会使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手术时间越长,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越高。

手术时间每增加30分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就会增加1.6倍。

(四)手术体位术中采取截石位患者,由于下肢静脉血流改变,比其他体位高,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更高。

(五)麻醉因素麻醉时间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关联性,麻醉时间超过3.5小时,术后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明显上升,全身麻醉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要比硬膜外麻醉或椎管麻醉的患者更高。

(六)气腹压力腹内压力增加二氧化碳吸收会使血液的黏稠度上升,且腹压上升会导致心排出量减少,造成血液的瘀滞;当腹内压超出下肢静脉血压时,充气压力与下腔静脉的阻力成正比,很容易使下肢形成静脉血栓。

(七)术中止血带术中止血带的使用会导致静脉壁受压损伤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在止血带释放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会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剧,造成促凝与抗凝系统的失衡;在术中不当使用止血带,比如,长时间的充气,也会使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八)术中低体温低体温非常容易引发血管壁通透性,使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流速度变慢,术中低体温已经明确,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05
02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相关 疾病
04
穿宽松舒适的 衣物,避免紧 身衣物对血管 的压迫
心理支持与关怀
1 倾听患者的担忧和问题,给予关心和安慰 2 提供关于疾病和治疗的正确信息,帮助患者了解病情 3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4 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患者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 5 关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人和朋友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4
降低医疗费用, 减轻家庭和社会
负担
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保持适当的运动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药物预防
01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 阿司匹林等,可降低血栓 形成的风险
02 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 雷、阿司匹林等,可预防 血栓形成
03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 激酶等,可溶解已形成的 血栓
降压药物:如利血平、硝普钠等,用于降低血压,预防血栓形成
康复护理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01
监测病情变化 康复锻炼: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02 如散步、瑜伽等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调理,多吃
03
蔬菜水果,避免油腻食物 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4 避免焦虑和抑郁
健康教育
预防知识普及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等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02. 预防措施 03. 护理方法 04. 健康教育
静脉血、 皮肤发红、发热等
02
03
预防措施:避免长 期卧床、适当运动、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

医院内VTE发生的风险与患者的住院病情、手术等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卧床、合并症等)有关,常并发于其他疾病,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导致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

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己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I、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评估表。

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4.协助各科室完成院内VTE防治的诊疗过程。

5.协助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部分、院内VTE预防院内VTE预防的基本原则1,由于VTE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采取预防措施前必须进行个体化评估,权衡抗凝与出血的利弊,并认真研读药物及器械相关说明书;2.如预防过程中出现药物使用禁忌症或其他特殊情况,请及时邀请专业科室医生会诊;3.即使采取VTE预防措施之后,仍有可能发生VTEo 一旦发生,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4.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出血并发症。

一旦发生出血,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5.各临床科室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本科室已有专业指南(如骨科),请遵循该专业指南执行。

院内VTE预防措施基本预防措施1.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患者教育。

静脉血栓栓塞症(VET)诊断预防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VET)诊断预防治疗

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管理治疗:
➢ 手术前需要暂时中断VKA治疗的患者,推荐在术前5天停用(1C) ➢ 手术前需要暂时中断VKA治疗的患者,推荐在术后12-24小时重
新应用(2C) ➢ 手术前静脉注射治疗剂量UFH抗凝治疗的患者,建议在术前4-6
小时停用(2C) ➢ 手术前皮下注射治疗剂量LMWH抗凝治疗的患者,建议在术前24
➢ 静脉超声 左腘静脉血流瘀滞
➢ 实验室检查 D-dimer:1.3mg/L
Case 1
肺动脉CTA
图1
图2
Case 1
治疗方案
➢ 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 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防止再次发生致命性PE ➢ 给与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0.6ml 皮下注射 Q12h 10d ➢ 给予改善循环、抗炎等相关药物对症治疗
DVT与PE的联系
➢ DVT如不及时诊治,约50%~60%的病人可并发PE,其中4%~8%为 致死性PE。
➢ 80%的PE病人无临床症状,而致死性PE在死亡前得到明确诊断率 极低,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临床医生几乎没有时间抢救, 约10%的致死性PE病人在发病后短时间内死亡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续或间断弹丸式注射溶栓药物,通过机械及化学作用溶解血 栓,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目前越来越多被采用。但也存在血 栓不能完全溶解甚至不溶解的可能。
预防
历时4年— 血栓栓塞性疾病最权威指南更新
8th Edition
9th Edition
• 2008年ACCP-8
2012年2月公布ACCP-9 Chest杂志2月supplement 内容多达近900页 迄今为止预防、治疗及长期管理血栓 栓塞性疾病最全面的建议
小时进行最后的LMWH注射(2C) ➢ 手术前皮下注射治疗剂量LMWH抗凝治疗的患者,建议在术后

外科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护理

外科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护理

外科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护理一、评估风险因素: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既往病史(如静脉血栓栓塞症、肿瘤、心脏病等)、手术类型、麻醉方式、BMI等,并计算患者的Caprini风险评分。

通过评估风险因素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以及预防的程度。

二、术前干预:对于高危患者,术前应进行相关的干预。

包括:1.行药物预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血酶或者凝血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预防。

术前使用药物预防能够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穿着弹力袜:术前提醒患者穿着专业的弹力袜,以增加下肢静脉的收缩力,减少血液滞留的风险。

三、手术期护理:在手术期间,护士应注意以下事项:1.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外科手术本身会破坏血管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士应积极监测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出血。

2.床位调整:手术床应保持在低脚位,以减少下肢淤血的风险。

3.早期活动:术后早期进行适度的活动有助于恢复下肢静脉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

4.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可以继续使用药物预防,如LMWH等。

四、术后护理:在术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1.监测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早期活动:术后尽早帮助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如活动床边,进行被动活动等,增加下肢血液循环。

3.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术后应继续给予药物预防,直至出院。

4.教育指导:对于出院患者,护士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指导,包括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

外科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治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通过评估风险因素、术前干预、手术期护理以及术后护理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在提供优质护理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

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专家共识

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专家共识

国内研究现状
风险评估工具的本土化
国内研究者针对中国患者的特点,对国际上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了本土化改良,以 提高评估准确性。
预防护理措施的实践与改进
国内医院在预防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不断优化和改进预防方案 ,以适应临床实际需求。
临床研究与指南制定
国内研究者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展临床研究,并参与国际指南的制定和修订,推动了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水平的提高。
培训周期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患者及家属教育
教育内容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静脉血栓栓塞 症的危害、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他们的认 知水平。
教育方式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 的方式进行教育,如宣传册、视 频、讲座等。
教育时机
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 以及出院前进行教育,确保信息 传递到位。
社会宣传与普及
宣传内容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途径,向社会公众普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
宣传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
宣传对象
面向全社会公众,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和患者家属,提高他们的预 防意识和能力。
06
研究与发展
国际研究进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 险评估与预防护理专家共识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 风险评估 • 预防护理措施 • 护理实践指南 • 培训与教育 • 研究与发展
01
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 脉内血液凝结阻塞血管的现象,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 肺栓塞(PE)。

2023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指南

2023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指南

2023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导和建议。

VTE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诊断- 根据典型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病情。

- 使用下肢超声检查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认DVT的诊断。

- 使用肺动脉造影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认PE的诊断。

治疗- 对于DVT和PE患者,初始治疗建议使用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或华法林(Warfarin)。

- 对于高危患者(例如癌症患者、长时间卧床患者),推荐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作为初始治疗。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展,调整抗凝治疗的剂量和疗程。

- 对于DVT和PE患者,推荐在抗凝治疗的同时进行自发溶栓治疗。

预防- 高危患者在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术后应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

- 长时间卧床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机械预防,如弹力袜的使用。

- 长途旅行时,建议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VTE的风险,如定期活动腿部、保持水分摄入和避免长时间静止。

结论本指南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2023年版VTE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导和建议。

在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展进行个性化的诊疗决策,并遵循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仅次千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住院患者医院内可预防的死亡原因之一。

目前,各级医院逐渐加强对预防护理的关注,但国内外相关调查表明,VTE防护理与管理仍存在缺陷。

因此,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血栓预防医护专家依据国内外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对VTE预防护理与管理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形成专家共识。

执笔作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指南、构建基千循证的VTE预防护理方案的基础上拟定共识初稿,通过专家讨论修改完善,形成终稿,旨在为提高VTE预防护理与管理临床实践的规范性提供参考依据。

风险评估血栓风险评估1.1.1评估工具正确的血栓风险评估有利千VTE的早期预防。

目前,较为成熟的血栓风险评估工具主要包括Caprini评估表、Autar评估表、Padua评估表等,不同评估表应用范围各有侧重,国内较为常用的血栓风险评估表均由上述国外评估表翻译或改良而来。

针对不同患者,运用对应的血栓评估工具才能有效预防VTE的发生,可采用Caprini评估表对外科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采用Padua评估表对内科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采用Wells 评估表或Geaneva评估表对疑似急性PTE患者进行评估。

但根据医院临床评估便捷和应用需求的不同,也可所有住院患者均采用Caprini评估表进行血栓风险评估。

通过血栓风险分层确定患者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以保证VTE的有效预防。

1.12评估时机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完成血栓风险评估。

手术(含介入手术)患者术后6h 内、转科患者转入6h内及患者出院前应再次评估,当患者VTE危险因素变化时随时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抗凝治疗是血栓形成中、高危风险患者的主要预防和治疗手段,为预防过度抗凝导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在抗凝治疗前平衡血栓形成风险和出血风险至关重要。

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2)

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2)

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2)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

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

3.2对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用力防止栓子再次落。

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

给予吸氧提高PaO2,对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使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同时应维持心肺功能,抗休克和纠正心率失常。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rtPA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局限于血栓部位,而不至于出现全身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4、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与护理护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科学有效的机械护理、健康教育。

4.1 密切观察严密观察术后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肢体活动等情况,如活动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大汗、意识不清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病人卧床期间,应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下肢静脉的充盈情况,必要时做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

重点观察下肢肿胀的程度,每天做2次小腿腓肠肌实验检查,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应视为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发生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可逐渐由暖变冷,肤色苍白,觉冷,尤以肢端为重。

皮肤出现青紫花斑,此时需采取保暖措施,受累肢体可用湿热敷,温度宜在38℃~40℃以缓解血管痉挛,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切忌挤、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及时应用抗凝、溶栓疗法等4.2基础护理4.2.1①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开始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腹部外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

腹部外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引起低氧血症和心肺衰竭的一
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 80%~90%的肺栓
塞栓子来源于下肢DVT,尤其是当静脉血栓发生在右下肢时栓子脱 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由于5-7%的
DVT发生时可无任何症状,故部分患者首发症状和唯一的临床表现
A B C
1
腹部外科手术创伤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促使血液循环中凝血因子
增加、凝血抑制物减少及纤溶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术中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可直接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促使纤维蛋 白生成,加重血液高凝状态;
同时术中的失血、渗液导致机体体液丢失,血液浓缩,使得血小板反 应性黏附聚集,增加了局部促凝物质浓度,进一步导致血液的高凝状
最终在以上3种因素作用下导致下肢DVT形成。
腹部外科手术病人发生下肢DVT 的危险因素来自于病人本身 及手术。例如发生下肢DVT 风险相对较低的手术包括腹腔镜胆囊
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开放手术发生
下肢DVT 的风险较高,而肿瘤病人的开放手术的风险最高。
病人自身的因素也决定了围手术期下肢DVT 的风险,这些因素包
绀,可伴有低热(一般<38.5℃)。
上肢DVT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并可使肢体长期伤残。中心 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不易引起血管腔完全阻塞,因而患肢肿 胀并不明显,可引起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中心静脉通路破坏及
病变部位的血液外渗。DVT常见的并发症是PTE,重者可以导致
死亡。
2
腹部外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为猝死,而原因即为“肺栓塞”,资料统计:肺栓塞死亡率仅次于 癌症、冠心病,位居第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疗及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疗及预防
禁忌证:①溶栓药物过敏;②近期(2~4 周内)有活动性 出血,包括严重的颅内、胃肠、泌尿道出血;③近期接受 过大手术、活检、心肺复苏、不能实施压迫的穿刺;④近 期有严重的外伤;⑤严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血压大于 160/ 110 mmHg);⑥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⑦细菌性心 内膜炎;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⑨动脉瘤、主 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患者;⑩年龄>75 岁和妊娠者慎用 。
下肢 DVT 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均需 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以免漏诊和误诊。
辅助检查
D-二聚体
• 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其它可引起D-Dimer升高因素: DIC,恶性肿瘤,术后,危重,感染,外伤等。
• 阴性结果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比较可靠
多普勒彩超:诊断DVT“首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的诊疗及预防
五四 三二一 V V V V什 T T T T么 E E E E是 的的 的的 V 预治 表发 T 防疗 现病 E
和机 诊制 断
目 录
逼格 P oP wo ew re
格调 p r op io ni tn t
什么是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由于PTE与DVT在发病 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 同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VTE。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 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 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 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 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
症。
凝血系统组成:抗栓与促栓因子构成
血管壁:丰富的内皮细胞(抗栓与促栓双重作用) 血浆蛋白:凝血因子 (促栓作用),抗凝
血酶(抗栓作用)
血小板(促栓作用)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
栓 栓 塞并 发症 的意 识和 警 惕性 。 既要 防患 于未 然 ,也要提 高诊疗 水平 ,积极 稳 妥 的综合 治疗 发生静 脉血 栓栓 塞 的 患者 。
指导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的重要依据。医疗机构优先
选用 《 国家基 本药 物 目录 》 、 Ⅸ 国家处 方集 》 、 国家 基本 医疗 保 险 工伤 保险和生 育保险 药品 目录》 收录的抗 菌药物 品种。基层 医疗 卫 生机构 只能选 用基 本药物 中的抗菌药物 品种 。
病原微生物。在应用时如果只考虑它的治疗作用而忽视了产生的副作
神 经外科手术后静脉 血栓栓塞 的预 防与治疗
车 产贰 ( 辽 宁省丹东市宽甸县 中心医院 ,辽宁 丹东 1 1 8 2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神 经 外科 手 术后静 脉 血栓 栓 塞 的预 防与 治疗 方 法 。方法 笔者从 静 脉血 栓 栓 塞病 因及 神 经外 科 手术后 患者 易患 因素 、 药
2 0 1 4年 1月第 1 2卷 第 2期
疗 机构及 时掌握本机 构及临床各 专业科 室抗菌药物 使用情 况 ,评估抗 菌 药物使用 适宜性 。对 抗菌药物 使用趋 势进 行分析 ,对抗菌 药物不合 理使 用情况及 时采取有 效干预措 施。 四是 明确监督管理 和法律 责任 。 明确 县级 以上 卫生行政 部 门是 医疗 机构抗菌 药物临床 应用情况 监督检
查的主体。要求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
名 、公布和诫 勉谈话 制度 ,将 医疗 机构抗菌 药物临 床应用情 况纳入 医 疗机 构考核指 标体系 。依 法依规对 医疗机构 、医师和 药师 出现 违反本 办法的相应情 形给予相应处理 。
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患者,如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 栓患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 中华外科杂志2012年7月第50卷第7期
2012中国DVT指南--手术取栓
治疗方法
2008旧指南适应症
对于某些选择性患者,如较严重的髂
2012新指南适应症
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对于发病7天
手 术 取 栓
可能会造成(HIT)

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
低分子肝素(LMWH)

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严重出血并发症少
皮下注射使用方便 较安全


一般无需常规监测
Xa因子抑制剂
治疗窗宽

固定剂量
无需常规监测
可用于HIT
间接抑制剂
磺达肝癸钠
皮下注射
较依诺肝素效好 安全性相似

直接抑制剂
利伐沙班
较LMWH效好
应用方便


溶栓药物

短期静滴溶栓优于长时间静滴。
尿激酶负荷量为4400IU/kg,继以2200IU/kg/h, 滴注12h; tPA 100mg滴注2h,同时合用肝素。


其他:去氨普酶、BB10153(一种纤溶酶原的变异 体)、蛇毒降纤酶

注意事项

溶栓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以发现是否有胃肠道出血或 颅内出血的征象。
安 徽 省 立 医 院
Anhui Provincial Hosp.
都是谁惹得祸???
VTE!
都是 月亮 惹得祸
深静脉血栓形成 — 肺栓塞
一个需要整体理解的概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embolism,VTE)
venous thrombosis,DVT) thromboembolism,PTE)
极 高 危 骨科大手术 重度创伤 脊髓损伤 手术时间>45’ >40岁 有多项危险因素
骨科大手术后VTE发生率较高
DVT (%) 术式 总发生率 THR 42-57 近端发生率 18-36 总发生率 0.9-28 致命性% 0.1-2.0 PE (%)
TKR
41-85
5-22
1.5-10
0.1-1.7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和血小板
计数,血型以备输血时用。
ACCP 8th指南抗凝治疗总结




骨科大手术后、大型普外手术、大型妇科手术及大型开放性 泌尿外科手术后均推荐以LUDH,LWMH(克赛)和磺达肝癸钠 进行抗凝治疗。 普通外科术后推荐LMWH延长抗凝 (可至 28 天)。 髋骨骨折术后抗凝及延长抗凝中磺达肝癸钠均为1A推荐 对于因急性内科疾病住院患者推荐以LUDH,LWMH(克赛)和 磺达肝癸钠进行抗凝预防治疗 ICU内的患者均需评估VTE风险,多数需要抗凝预防治疗。 单纯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VTE无效。 非类固醇抗炎药治疗DVT的疗效证据有限。不推荐应用非甾 体类抗炎药治疗DVT。
2012 中国DVT指南---诊断流程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评估
低度可能性
D-二聚体检测
中、高度可能性 超声检查 阳性
诊断成立
阳性 超声检测 阳性 诊断成立 阴性 排除诊断
阴性 排除诊断
阴性
影像学检查 阳性 诊断成立 阴性 排除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流程
4.中华外科杂志2012年7月第50卷第7期
2012中国DVT指南--溶栓治疗

治疗疗程: LMWH或者UFH至少应用5天,并在 治疗第一天开始华法林,INR稳定且>2.0时,停 用肝素。
溶栓治疗


适应证: 新发生的大面积髂股血管DVT患者,尽管经足 量肝素治疗仍存在因静脉闭塞继发肢体坏疽 危险的患者。 急性大面积PE、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出血 倾向的患者。 溶栓的时间窗: 越早越好,但14天仍可获益。
每10例高危腹部手术患者中,即可能有4-8例 发生DVT,有1例发生PE
Bergqvist D. Br J Surg. 2004 Aug;91(8):965-74.
外科手术或创伤相关危险因素



麻醉时间>30分钟 手术对组织、血管壁的损伤导致 髋、膝关节臵换术 凝血系统激活,麻醉、体外循环 造成血流缓慢、输血引起血液粘 泌尿系统手术 稠度增加 神经外科手术 妇产科手术 严重创伤 骨折、脊髓损伤、头颅损伤
治疗方法
2008旧指南适应症
治疗急性期的严重髂股静脉血栓在 适当的抗凝治疗下。可考虑使用溶栓
2012新指南适应症
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状 况好,预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 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 栓的条件,可进行系统性溶栓。


治疗。 建议导管溶栓的使用应限定于某些
足底静脉泵 ( VFP)
物理预防方法

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
应用前宜筛查禁忌


单独预防仅适用于高危出血风险患者
风险下降后建议与药物联用
药物预防方法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LMWH)
维生素 K 拮抗剂
华法林
间接
直接

Xa因子抑制剂
磺达肝癸钠
利伐沙班
普通肝素
治疗窗窄

需监测APTT并调整剂量

需监测血小板计数
小手术,年龄<40岁, 无血栓危险因素
小手术,伴血栓危险 因素; 大手术、年龄>40岁 不伴危险因素
非大手术、年龄>60 岁; 大手术伴其他高危因 素或年龄>40岁
大手术、年龄>40岁 伴癌症,既往VTE史 或存在血栓形成倾向
Bergqvist D. Br J Surg. 2004 Aug;91(8):965-74.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不通胎盘屏障,孕妇使 用较安全。主要由肾脏排泄,不需监测出血状况, 除非在较特殊的情况下如肾衰竭(内生肌酐清除 率< 30mL/min )、极度肥胖( 体重> 100kg) 、 极度消瘦(体重< 40kg) 的患者,按体重给药的剂 量要减少。 维生素K拮抗剂(VKA)—华法林
2012新指南适应症
对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 器,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者充 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 下腔静脉滤器。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 中华外科杂志2012年7月第50卷第7期
Cohen AT., Tapson VF., Bergmann JF.. Lancet 2008; 371: 387–94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VTE = DVT + PTE

DVT与PTE 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 不同部位的表现
外科患者
( n = 30827 )
64.4 % 存在VTE危险
Cohen AT., Tapson VF., Bergmann JF.. Lancet 2008; 371: 387–94
口服
不增加出血风险
维生素K拮抗剂
华法林 价廉 用于DVT的长期预防
缺点
治疗窗窄 个体差异大 需常规监测INR(2.0~2.5) >3.0增加出
血风险
易受药物及食物影响
治疗
急性期药物治疗- 抗凝疗法

时间:高度可疑或者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

UFH:
静脉法:首剂静脉推注80U/kg,继以 18U/kg/h维持,根据aPTT调整。 皮下注射:第一天首剂5000U,然后 17500U,1/12h,根据aPTT调整。
预防手术后DVT形成的措施

基本预防
物理预防 药物预防


基本预防措施

手术操作轻巧 术后抬高患肢
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规范下肢止血带的应用
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术中和术后补液 改善生活方式 尽早下床 多饮水 戒烟戒酒 避免脱水 控制血糖血脂
物理预防方法
梯度压力弹力袜 (GCS)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IPC)
髋骨骨折
5
参考文献: 静脉血栓栓塞(VTE,venous thromboembolism)的预防,第8版ACCP指南. Chest 2008; 133:381-453
临床表现

肿胀 浅静脉扩张
诊 断

临床表现 静脉造影

闭塞、中断 充盈缺损 再通 侧枝形成
9
住院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Patient Group DVT Prevalence % Medical patients:10–20 General surgery:15–40 Major gynecologic surgery:15–40 Major urologic surgery:15–40 Neurosurgery:15–40 Stroke:20–50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 40–60 Major trauma:40–80 Critical care patients:10–80
手术后DVT的发生率
10 0 80 60
亚洲研究 西方研究
84.0 76.5 64.3 57.0 50.0 35.5 19.1 6.0 45.0 40.0 36.0 60.0
事件发生率 %
40
20 0
2.7
0.0
11.3
6.9
普外手术
THR
TKR
髋部骨折
Geerts et al. Chest 2004; Leizorovicz et al. Int J Angiol 2004; Piovella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