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藻和酵母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五种不同粒度单胞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

五种不同粒度单胞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

第一章五种不同粒度单胞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摘要:小球藻是培养轮虫的好饵料,其粒度大小正好符合轮虫食用的范围。

实验表明平均首次抱卵量(2.15)和平均增殖率(0.710)都比较高。

实验表明衣藻也是轮虫的好饵料,基平均首次抱卵量(5.63)和平均增殖率(0.742)都相当的高。

从实验看裸藻对轮虫没有毒性,小球藻和裸藻的混合实验表明,有裸藻的和没有裸藻的效果基本相同。

在保证饵料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裸藻产气阀稻穗为缓解轮虫缺氧问题。

有裸藻的轮虫池一般不会缺氧,也不怕缺氧。

可以试着以后将衣藻作为轮虫的饵料加以运用。

因为从实验来看,衣藻对轮虫的繁殖有很好的作用,是轮虫的极好适口饵料。

关键词小球藻金藻裸藻原甲藻衣藻首次抱卵率增殖率英文摘要:前言:褶皱臂尾轮虫(Brachlonus plicitilis)是一种广盐性的滤食动物,分布于温带到广大地区和海水水域,对盐度、碱度和酸度等有广泛的适应性[1].轮虫作为蟹的幼苗的开口饵料,已在蟹苗培育这一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外不少专家已做了大量研究。

褶皱臂尾轮虫是许多水产经济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

具有个体小,系列速度快,营养丰富,对环境适应力强和容易培养等优点。

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以广泛培养并应用于人工育苗生产。

我国在五十后期也开始重视,并取得一定的发展。

目前,培育轮虫的生物性饵料各类繁多,而轮虫对饵料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

1979年Hirayama等认为海水小球是目前所知的培养的最好单一饵料之一。

Hino等(1980)用自动血细胞计数器测定了轮虫可能摄食粒子大小的上限,指出同轮虫个体背甲之间有Y=0.0896X-0.0330这个的关系,饵料最大直径30——22徽米,Dumont[2 ]进一步阐述了轮虫的甜品饵料大小为2——18微米左右。

一材料和方法1.仪器和药品1.1主要仪器光学显微镜、浮游生物记数框、采样瓶若干、7ml玻璃瓶若干、吸管、目徽尺1.2主要药品2.实验生物轮虫采用休眠卵孵化后不足24小时,未挂且体质健壮的干母(从休眠卵孵出的第一代),轮虫休眠卵采用盘锦光合有限公司三角洲分公司(简称三角洲)的轮虫池。

2种饵料及其混合物对L-型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2种饵料及其混合物对L-型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2种饵料及其混合物对L-型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周立斌;周桂英【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4)006【摘要】采用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海水小球藻与面包酵母混合3种饵料对海水养殖鱼类育苗的常用饵料L-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typycus)进行7天的培养,观察3种饵料对L-型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研究表明:L-型褶皱臂尾轮虫的体宽在7天之内变动不大,各种饵料对L-型褶皱臂尾轮虫的体宽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L-型褶皱臂尾轮虫密度的影响较大,一般于第4天开始显著增加.其中以混合组饵料培养的L-型褶皱臂尾轮虫密度最大,第7天可达到155个/ml;面包酵母组次之,小球藻组最少.此外,各种饵料对L-型褶皱臂尾轮虫的怀卵率有一定影响,其中以混合组的怀卵率最高,第3天达到70%,其次是面包酵母组,海水小球藻组最低.因此可采用海水小球藻与面包酵母混合培养L-型褶皱臂尾轮虫;在海水养殖鱼类育苗中,需提前3-4天培养轮虫,以提供充足的饵料.【总页数】5页(P8-12)【作者】周立斌;周桂英【作者单位】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惠州516007;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惠州51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相关文献】1.环境因子对L型、S型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的影响 [J], 黄翔鹄;李长玲;刘楚吾;郑凤锦;徐志雄2.非离子氨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个体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J], 张智浩;宋思祺;张瀚升;安丰利;刘泽生;王焕宇;王乐群;白晓鸽;王玉珏3.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J], 耿瑞静;陈健安;王卫民4.饵料中添加鱼油型HUFA强化剂对褶皱臂尾轮虫生产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J], 黄旭雄;施兆鸿;周洪琪;袁灿东;孙玉鑫5.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 [J], 田景波;孙广德;张广文;宋德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度和食物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1

温度和食物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1

modern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董婧:温度和食物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35 2014年第4期温度和食物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董婧,于业辉,赵莹莹,卫侃韵,高海钰,李林*(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摘要:本试验设3个温度(20、25和30℃)和3个食物浓度(1×106、10×106和20×106cells/mL),研究不同温度和不同食物浓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

试验期为10d。

结果表明,最大种群密度均随温度和食物浓度的升高而先增加后减少。

温度为25℃食物浓度为10×106cells/mL时,最大种群密度为74.39±1.81ind/mL,与其他组比差异显著(P<0.05)。

随温度升高,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也呈现逐渐前移的趋势,最大种群增长率则随温度和食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温度30℃食物20×106cells/mL时,最大种群增长率为0.70±0.013,与其他组比差异显著(P<0.05)。

食物浓度对轮虫的怀卵率有显著影响,在同一温度下最大怀卵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食物为20×106cells/mL的最大怀卵率为56.43±1.07%,与其他浓度组比差异显著(P<0.05)。

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度和食物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及繁殖均有显著影响。

温度25℃食物浓度10×106cells/mL为培养条件的最优组合。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温度;食物浓度;种群增长;繁殖中图分类号:S963.2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692(2014)04-0035-05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food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rotifer,Brachionus plicatilisDong Jing,Yu Yehui,Zhao Yingying,Wei Kanyun,Gao Haiyu,Li Li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iaoning Shenyang110866)Abstract: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food concentration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rotifer,Brachionus plicatilis were studied in growth three temperatures(20℃,25℃and30℃)and different food concentrations(1×106cells/mL,10×106cells/mL and20×106cells/mL).The culture was lasted for10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very significant i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food concentration on the population density,population growth rate and egg ratio.The maximum population density decreased after the first increase with temperature and food concentra-tion increase.When the food concentration was10×106cells/mL at25℃,the maximum population den-sity was74.39±1.81ind/mL,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groups(P<0.05).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the time of maximum peak rotifer population density also showed a gradual emergence of forward trends,the largest population growth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food concentration.When the food concentration was20×106cells/mL at 30℃,the largest population growth rate was0.70±0.013whic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groups(P<0.05).At the same temperature,the maximum egg ratio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收稿日期:2014-01-06作者简介:董婧(1982-),女,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褶皱臂尾轮虫的干酵母工厂化培养技术1

褶皱臂尾轮虫的干酵母工厂化培养技术1

所(站)承担的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 目《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及设备产业化孵化》项目, 利用先进的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及设施设备,与上 海浦东陆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上海平川陆基水 产养殖科普中心、松江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签 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并进行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 使陆基水产养殖设备成为规模化产品推向市场, 加快了上海地区向都市型设施渔业发展的步伐, 推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向健康、环保、节能、集约 化方向发展。 发稿编辑
108、2149.2×108个,合计收获轮虫5391.2×108个,饵料生产力为7.17、8.54、10.55;(4)采用合适的干酵 母投喂方法和投喂量,定期带水采收,使轮虫密度保持在200~300个/ml,并补充等量培养用水,可以获得
长期稳产的效果。 关键词
干酵母工厂化培养褶皱臂尾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Bmc危面n嬲pZ恐口f:凰)广泛分 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的半咸水和海水水域,是仔、 稚、幼鱼和虾蟹等甲壳类幼体的优质活饵料。它 具有营养丰富、大小适宜(100~260斗m)、繁殖迅 速、可进行高密度人工培养等特点,在海水鱼类、 甲壳类的人工育苗中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而广 泛使用。因此,进行褶皱臂尾轮虫的工厂化培养
在水产苗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世纪50年代,轮虫作为水产动物苗种培育 的活饵料,在日本等国室内工厂化培养中已经获 得成功。但在当时,较高的投资、复杂的工艺和设 备,限制了该项技术在我国水产苗种生产中的推 广和应用。 近年来,轮虫的室内工厂化培养在我国也取
究——示范——推广一条龙。
我所(站)承担的农业部“948”项目《罗氏沼 虾的引进》,从马来西亚引进野生罗氏沼虾原种, 进行提纯复壮等技术研究,繁育的野生罗氏沼虾 子代在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松江区水产技术 推广站的养殖示范点进行养殖试验,并制订了上 海市罗氏沼虾育苗亲本良种标准及罗氏沼虾养殖 技术操作规程。通过推广体系的三级网络,把优 质罗氏沼虾良种推广到全国十多个省市,实际推 广面积7.5万亩,总产值约5.4亿元,总利润约 1.35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 4.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发现 ,海 洋红 酵母 和浓 缩 小 球 藻 可 以作 为 优 良 的 轮虫 培育 饵料 。鱼苗 的生 长 发育 离 不 开 EPA(二 十二碳 五 烯酸 )和 DHA(二 十 二碳 六 烯 酸 ),但 轮 虫 自身 营 养 存 在 缺 陷 ,需 要 通 过 在 饵 料 中 提 高 EPA和 DHA的含 量 ,提 高其 营养 价 值 ,以满 足 水 产动 物鱼 苗 的 生长 需 求 。在 轮 虫 营养 强 化 方 面 , 许 多 学者 研究 了 牛磺 酸 、微 藻 ¨ 、鱼 油 、乳
浓缩小 球藻 培养 液 的浓度 为 2×10 个/mL, 是 由 Reed Mariculture公 司 提 供 的 Rotigrow Chlo—
rella V 12。
蛋 黄液 由 2个 生 鸡 蛋 的蛋 黄 与 1 000 mL海 水 混合得 到 。
鱼 肝油 购买 自英 国 Seven Seas公 司 ;三 文 鱼 油 为 “沃华泰 康 ”牌 三文 鱼 油胶 囊 ;鱿 鱼 油 由海 兴 福 华饲 料有 限公 司提供 ;维 生 素 为德 国“拜 耳 ”牌 复合 维生素 。
1次 ,用水 质 检 测 仪 器 分 别 测 试 并 记 录 pH、溶 解 氧 ( 臂 尾 轮 虫 由马 来 西 亚 沙 巴州 渔 业 局 提
供 。用 100目的标 准 筛 网过 滤 ,挑 选 出规 格 大 小 一 致 的轮虫 ,进 行 扩 大 培养 后 供 试 验使 用 。经试 验前测 量 ,轮虫 的背 甲长为 80~100 m。
农 业部 淡水 生物繁 育重 点 实验 室 ,湖北 武 汉 430070)
摘 要 :为 了探讨不 同饵料对褶 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 的影 响 ,通过在浓缩小球 藻的基 础上分别添 加蛋 黄 、鱼肝油 、三文鱼油 、鱿鱼油 和维 生素 ,采用 6种不 同饵料 (或组合 )培养 轮虫 20 d,分析 比较各组在 轮虫 的密度 、怀卵量 、抱 卵率以及水质指标 (pH、DO、氨 氮)等方 面 的差异 。结果表 明 ,投 喂不同的饵料 ,轮虫 密 度各组 间存在 差异 ,鱼肝 油组轮虫 密度最大 ,达到 466个/mL,其次是鱿鱼油 组和三文鱼油组 ,单独投 喂浓 缩小球藻 的对 照组 轮虫密度最小 ;轮虫 怀卵量各组间差异极显著 (P<0.01),鱼肝油组显著 高于其它组 (P <0.05),最高达到 908 ̄"/mL,其次为鱿鱼油组 ,对照组最低 ;鱼肝 油组 的抱 卵率和 日平 均增殖率 最高 ,其 次是鱿鱼油组 ;对照组和维生素组 的轮虫培养水体水 质保 持较好 ,蛋 黄组水 质最 差。研究 表明 ,投喂鱼 肝 油对轮虫 的生 长繁殖有显著促进作用 ,采用浓缩小球藻和鱼肝油混合投 喂培养轮虫 ,可提高 轮虫质量 和营 养价值 。 关键词 :褶 皱臂尾轮虫 ;混合饵料 ;生长 ;繁殖

2种饵料及其混合物对L-型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2种饵料及其混合物对L-型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囊饲料 、 面 包酵母 添加光合细菌和 V c 、 海洋酵母 、 酵母 与藻类搭配等各种饵料 被用来测试对轮虫 的营养价值 。 。 目前 , 在生产上培养 轮虫 主要 以单胞 藻为饵料 , 很少使用酵母 , 因为酵母 投喂过量会败坏水质 。王金秋 观察 , 培
养轮虫效果 最好 的是绿 藻门的小球藻 。李 树 国 利用 硅藻 、 金藻、 微绿球藻 、 裸藻 、 小球 藻 、 扁藻分别 培养褶 皱臂 尾轮虫 , 他 认为扁藻和小球藻对轮虫 的繁殖最有利 , 裸 藻较差 。本实验采用小 球藻 、 面包酵母 以及两者的混合饵
周 立斌 ,周 桂 英
( 惠州学院 生命科学系 生物技术研究所 ,广东 惠州 5 1 6 0 0 7 )

要: 采 用 海 水 小球 藻 ( C h l o r e l l a v u l g a r i s ) 、 面 包 酵 ̄  ̄ : ( S a c c h a r o m y c e s c e r e v i s i a e ) 和 海 水 小球 藻 与 面 包 酵母 混
1 0 0 万/ 克) , 酵母投喂前 要进行 活化 。
1 . 2 谈, 验 方 法
收稿 日期 : 2 0 1 4—0 8—2 0
基金项目 :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 目( 粤财字[ 2 0 1 3 1 2 4 6 ) ; 惠州市科技 汁划项 目( 2 0 1 1 B 0 4 0 0 1 0 0 0 3 ) 作者简 介 : 周立斌 ( 1 9 7 2 一 ) , 男, 江苏启东人 , 教授 , 博士, 研究方 向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 。
第3 4卷 第 6期
2 0 1 4年 1 2月
惠州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 OURNAL OF HU I ZH0U UNI VE RS I TY

轮虫休眠卵形成与萌发的研究进展

轮虫休眠卵形成与萌发的研究进展

农业技术|四川农业与农机/2021年1期|轮虫休眠卵形成与萌发的研究进展1轮虫及休眠卵概述轮虫是浮游动物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类群,它分布范围广,体型小,生长迅速且较容易饲养繁殖,常作为水产行业中的开口饵料使用,其营养丰富,形体微小(长约0.04~2.00mm ,多数不超过0.50mm ),且含有活性物质,是鱼和虾蟹等无脊椎动物最好的开口饵料之一。

常见的轮虫有萼花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等。

轮虫休眠卵是单巢目轮虫在不利条件下形成的滞育结构,是轮虫有性生殖的产物,对轮虫抵御不良环境及保种、繁衍和散布有重要意义。

当下的轮虫研究多见于褶皱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且主要是在其休眠卵的形成、保存和萌发。

轮虫休眠卵的休眠期包括内滞育期和外滞育期。

前者指轮虫休眠卵由体内排出,卵内胚胎仍需缓慢发育一段时间,即受精卵卵内胚胎的“后熟”过程,此间卵对任何外部刺激均不反应,即使在最佳环境下也不能孵化。

内滞育期长短由遗传因素决定,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历时越久。

休眠卵在内滞育期主要完成胚外间隙的形成、细胞核数目的增加、外层卵膜的继续加厚等。

已完成“后熟”过程的胚胎进入外滞育期,外滞育期的休眠卵已获得在适宜环境中孵化的能力,但在环境条件不合适的情况下将继续保持“休眠”状态。

因此,休眠卵的萌发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刺激下外滞育期终止,胚胎重新启动发育并最终破膜而出的过程。

1.1分类新的分类系统把它归入原腔动物门。

根据咀嚼器的有无、头冠的构造、卵巢是否成对、背甲的有无、形态构造、足的有无、足和趾的形状、附属肢的有无等,常见的轮虫可分为臂尾轮属、旋轮属、疣毛轮属、晶囊轮属、腔轮属和水轮属等。

1)臂尾轮属。

背甲较宽阔,多数品种呈方形,长度很少超过宽度。

足不分节,具环纹,并能伸缩摆动。

2)腔轮属。

具两趾,少数种类两个并立的趾正处于融和成一个的过程。

极少数种类没有真正的背甲。

3)疣毛轮属。

体呈钟形或倒锥形。

头冠宽阔,上有4根粗而长的刚毛,两“耳”突出显著。

轮虫培养的影响因素及产业化途径

轮虫培养的影响因素及产业化途径
培养温度与其它因子协同作用, 可以促进轮虫 的种群增长。对于萼花臂尾轮虫, 实验种群的最适 温度范围是 28~ 32 ∀ , 临界高温是 36~ 40 ∀ , 最适 饵料密度为 46~ 65 # 106 个. ml- 1。温度和饵料密 度两个 生态因 子协同 作用时, 其 最佳 组合 是温度 32 ∀ , 饵料密度 65 # 106 个. ml- 1, 此时种群达最大 密度 3 4 # 103 个. ml- 1[ 7] 。
2 轮虫培养的影响因素
2 1 pH 值的影响 适宜的 pH 可以促进种群增长, 过 高或过低的
pH 值都会影响种群增长的净生殖力。萼花臂尾轮 虫( Brachionus Calycif lorus) 是广 pH 型种类, 它的 休眠卵在 pH 为 4 5~ 11 5 的范围内都可萌发, 而 在 6~ 10 之间萌发速度最快[ 3] 。Mit chell 的研究表 明, 萼花臂尾轮虫在 pH 为 8 5 时, 净生殖力( 一生 中所产的后代) 最高, pH 为 9 5 时世代时间最短, 而 pH 为 11 5 时 24h 内轮虫全部死亡[ 4] 。
温度条件的恶化, 可导致休眠卵的产生, 但抑制 了休眠卵的萌发。萼花臂尾轮虫的休眠卵在培养温
度低于 9 ∀ 时不能萌发, 10 ∀ 为其休眠卵发育的生 物学零度。不同种的休眠卵, 其萌发的生物学零度 也不同, 如壶状臂 尾轮虫( brachionus ur ceol ar is ) 的 休眠 卵 孵化 的 生物 学 零度 远远 低 于 萼花 臂 尾轮 虫[ 3] 。轮虫卵的发育时间( D) 随温度( T ) 的升高而 缩短[ 8] , 在 10~ 25 ∀ 时, 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孵化 的时间为 140 9~ 16 1h[ 3] 。 2 3 饵料的影响 2 3 1 饵料的种类

光合细菌配合面包酵母与藻粉培养轮虫的实验

光合细菌配合面包酵母与藻粉培养轮虫的实验

光合细菌配合面包酵母与藻粉培养转曳的实脸摘要---以面包醉母与一定量螺旋藻粉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过程中,添加光合细菌液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光合细菌作为辅助性饵料,对轮虫的生长具有明显特殊的促进作用。

4组实验显示:投喂适宜量光合细菌轮虫增殖明显加快,但与光合细菌添加量的增加不完全呈正比关系;投喂光合细菌新鲜培养液与老培养液轮虫增殖效果相近;投喂光合细菌只能作为辅助性饵料。

当配合酵母、藻粉培育轮虫时,3者在饵料上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作用,培养效果最佳。

关键词轮虫培养光合细菌面包酵母藻粉轮虫是鱼、虾、蟹类人工育苗幼体阶段重要的活饵料之一,培养轮虫无疑是育苗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轮虫在工厂化培养中可利用高密度单胞藻获得高产,但目前该技术仍有占地多、耗用人力多的问题。

近年来用面包酵母单独投喂轮虫,也可获得高产。

因酵母来源广,贮运方便,此法已广为利用。

但发现轮虫培养过程中易出现延迟期,且培养出的轮虫个体小,饵料价值有待提高。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光合细菌(PSB)在水产养殖的应用研究,各方面效果很好。

在PSB培养轮虫方面,就PSB单独投喂、PSB与藻液、PSB与面包酵母混合投喂轮虫分别进行实验,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实验以PSB混合面包酵母与螺旋藻粉投喂轮虫,并对其培养效果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旨在为工厂化培养轮虫从饵料方面提供一些数据和补充。

1材料与方法1.!材料2.1.1光合细菌(photos押thetieBaete‘a,以下简称PSB)由海南大学水产系微生物实验室从当地海泥中分离、培养,属红假单胞菌属,密度为50亿celllml。

实验用接种7一14天的新鲜培养液,老培养液为接种4个月。

1.12面包酵母(Saeeharo卿eeseerevisia)市售中法合资生产。

收稿日期:2003一01一201.1‘3螺旋藻粉海南晨光生物有限公司生产,以下简称藻粉。

1.14轮虫(肠动角us夕Iica石方习无病、健康、活力好的褶皱臂尾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的摄食研究[设计+开题+综述]

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的摄食研究[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生物技术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属轮虫动物门,单生殖巢纲,游泳目,褶皱轮虫科,臂尾轮虫属(以下简称轮虫),是多种海产经济动物幼体理想的开口饵料。

轮虫的适应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口,体内含有粗蛋白达60%—70%,而且活体轮虫不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近十多年来,以轮虫作为鱼虾蟹幼体开口饵料的人工育苗技术已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能否持续生产轮虫,已成为水产动物种苗生产不可短缺的环节。

此外,轮虫不仅在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对水产养殖有重要饵料学价值,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还可作为环境监测和生态毒理学研究受试生物。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进行轮虫工厂化连续培养技术的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1980年以来,我国在轮虫的培养技术方面虽然已有过研究,但直到近几年这些研究才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对指导轮虫培养生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轮虫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培养技术、饵料生物的饵料效果、急性毒性实验、种群数量和实验种群动态等方面,而对轮虫基础摄食的研究却较少。

本文以养殖生产中常用、又易于大量培养、且为典型滤食性的褶皱臂尾轮虫为实验材料,旨在研究不同浓度2种赤潮微藻对其摄食的影响,以及光照和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影响,以期揭示食物种类和浓度对浮游动物摄食的影响机制,为赤潮微藻和浮游动物关系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1、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的摄食率和滤水率;2、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影响;3、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影响;4、建立一套有效地培养浮游动物-微藻的混合培养体系。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利用饵料浓度差减法(Batch Culture Feeding Experiment)测定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的摄食率,采用计数框于显微镜下对藻细胞进行计数,按照Frost (1972)公式CR = (V /N ) ×( lnC t– lnC tf) / t、IR =CR ×(C tf- C0 ) / ( lnC tf- ln C0 )计算褶皱臂尾轮虫的虑水率CR和摄食率IR。

不同饵料对轮虫繁殖速率的影响

不同饵料对轮虫繁殖速率的影响

不同饵料对轮虫繁殖速率的影响吕军1丁茂昌2(1.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2.海南海昌对虾繁育有限公司,海南文昌571300)[摘要]在同等生物量下,蛋白核小球藻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最先抱卵,平均带卵量最高,轮虫增长量也最多,其次是单体角毛藻、多体角毛藻。

试验前后小球藻密度减少1/2,单体角毛藻密度几乎不变,多体角毛藻密度略有增长,说明小球藻培养轮虫效果最理想,其次是单体角毛藻、群体角毛藻。

[关键词]轮虫;小球藻;角毛藻;繁殖速率[中图分类号]S9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0)26-103-3轮虫(Rotifera)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型多细胞动物,一般体长0.1~0.5mm,最长不超过1.0mm,轮虫生活时纤毛带和纤毛环上的纤毛不断协调旋转摆动,似转动着的轮子,故名为轮虫[1]。

轮虫对水质的适应性较强,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海、沟渠塘堰等各类水体中[2]。

轮虫因营养价值高、繁殖速率快、几乎能被所有鱼类的幼体吞食而成为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

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开展的试验表明,利用混合植物(藻类)、混合动物、动植物混合、卤虫幼体和轮虫5种饵料饲养对虾幼体时,轮虫饲养效果最佳[3]。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等国就开始进行轮虫工厂化培养技术研究,近年来该技术日趋成熟,轮虫产量逐渐提高,室内水泥池培养密度在1000个/mL以上。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日本工厂化轮虫培养技术,但由于其投资大、费用高,在我国广泛推广尚存在困难。

20世纪80年代,李永函等利用水体沉积物中轮虫休眠卵,采取人工措施促其萌发,繁衍成种群,为淡水鱼苗培养开辟了一个新的饵料途径[4]。

但轮虫培养的高峰期持续较短,产量较低,而且饵料停留在池中发生什么藻就用什么藻、发生多少就喂多少的杂藻培养状态,轮虫培养数量随意性较大、质量不可控。

同时,何种藻类能使轮虫数量与质量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不得而知。

萼花臂尾轮虫毒性试验的方法学研究

萼花臂尾轮虫毒性试验的方法学研究

萼花臂尾轮虫毒性试验的方法学研究徐吉洋;张文萍;李少南;郎倩萍【摘要】为尝试以群体取代个体作为轮虫室内毒性试验目标物的可行性,本项研究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作为实验生物开展相关实验,建立生命表并确定接种密度对于种群生长率的影响,并且用3种农药(毒死蜱、丁草胺、三唑酮)开展了轮虫毒性试验.生命表实验结果表明,轮虫的平均寿命和世代周期分别为(78.76±33.08)h和(51.56±20.55)h.接种密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接种密度的提高,轮虫种群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基于接种密度实验的结果,毒性试验以35个·(100 mL)-1作为受试种群的起始密度,试验周期定为144 h.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毒死蜱对轮虫的96 h-EC50和120 h-EC50分别为0.6066 mg· L-1和0.7323mg·L-1;丁草胺对轮虫的96 h-EC50和120 h-EC50分别为1.851 mg·L-1和3.058 mg·L-1;三唑酮对轮虫的96 h-EC50和120 h-EC50分别为12.84 mg· L-1和11.63 mg·L-1.本项研究的结果肯定了以群体取代个体作为轮虫室内毒性试验目标物的可行性.【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5(010)002【总页数】7页(P346-352)【关键词】毒死蜱;丁草胺;三唑酮;萼花臂尾轮虫;毒性试验;接种密度;试验周期【作者】徐吉洋;张文萍;李少南;郎倩萍【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杭州310029;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杭州310029;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杭州310029;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杭州3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Q81轮虫具有生殖速度快、生活周期短、对毒物敏感、全球分布而成为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受试动物[1]。

食物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及卵大小的影响

食物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及卵大小的影响

食物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及卵大小的影响耿红;席贻龙;胡好远【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年(卷),期】2003(14)5【摘要】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研究了藻类食物的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及卵大小的影响 .结果表明,藻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体积及卵体积均有极显著影响 .不同食物种类中 ,种群增长率以小球藻组最小 ,栅藻组最大 ;个体体积以小球藻组最小 ,栅藻组和混合藻组间无显著差异 .种群增长率 (Y ,d-1)与食物浓度(X ,× 106cells·ml-1)间呈曲线相关 ,两者间的关系符合方程 :Y=- 0 .0 0 4 0X2 +0 .0 4 0 9X +0 .4 4 71.在所研究的食物浓度范围内 ,当浓度分别高于或低于6 .0× 10 6cells·ml-1和3.0× 10 6cells·ml-1时 ,轮虫个体体积和卵体积均分别呈减小的趋势 .【总页数】4页(P753-756)【关键词】红臂尾轮虫;食物;种群增长率;个体体积;卵体积【作者】耿红;席贻龙;胡好远【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21【相关文献】1.种群增长阶段和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个体大小对策等的影响 [J], 胡好远;席贻龙2.食物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 [J], 耿红;席贻龙;胡好远3.食物浓度对三个地理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体积的影响 [J], 胡好远;席贻龙;耿红4.维生素B12对圆型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繁殖和个体大小的影响 [J], 邵盛男5.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 [J], 胡好远;席贻龙;耿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室内精养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率的技术要点

提高室内精养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率的技术要点

提高室内精养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率的技术要点作者:刘英霞刘英梅来源:《河北渔业》2018年第07期摘要:从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基础环境因子和控制因子等各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轮虫增殖率。

褶皱臂尾轮虫的适宜繁殖条件:最适pH值7~8,最适温度35℃,最适盐度18‰,比重1.016,光照4 400~10 000 lx,溶氧1.5 mg/L以上。

轮虫接种密度以1个/mL为宜,池中轮虫繁殖密度以100个/mL为宜。

提倡用光合细菌+扁藻投喂轮虫,慎用酵母培养褶皱臂尾轮虫。

在适宜条件下,经10 d的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可由原来的1个/mL增殖到1 500~2 000个/mL。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增殖率;单胞藻;光合细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一种生活在海水和咸淡水的浮游生物,因个体微小,富含营养价值而成为海水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幼体的良好的开口食饵,是幼体最主要的天然食物。

在渔业上具有相当的经济意义[1]。

生产育苗期间投喂轮虫的幼体需要大量的轮虫供应,所以提高轮虫增殖率,无疑是很重要的。

笔者从事海水鱼类人工增养殖放流育苗生产多年,总结出在人工育苗生产中,依据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理特性,控制培养条件,提高轮虫增殖率,最大程度地保障鱼类育苗生产中幼体饵料供应的一些技术要点,现介绍如下:1适宜的生态条件是褶皱臂尾轮虫繁殖增长的重要因素1.1水质使用干净新鲜的过滤海水,轮虫池的出水口处使用1 000目的滤水袋滤除纤毛虫、丰年虫等敌害生物,防止这些敌害生物争夺饵料、争夺空间。

轮虫池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消毒冲刷,勤洗过滤袋,勤换水,最大程度地降低池水中的氨氮含量。

褶皱臂尾轮虫适宜在碱性水域中生活,最适宜pH值为7~8[2],把轮虫繁殖池pH值调到7,因为在相同水温下,pH值越高,总氨中分子氨占的百分比越大,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也就越大,因此,控制pH 值在合理范围内能够降低氨氮对生物的危害,而且过低的pH值和过高的氨氮量对轮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减慢了轮虫增殖速度,是影响褶皱臂尾轮虫增长的限制因子。

不同微藻对壶状臂尾轮虫生长及摄食量的影响

不同微藻对壶状臂尾轮虫生长及摄食量的影响

不同微藻对壶状臂尾轮虫生长及摄食量的影响刘文娟;邹宁;孙东红【期刊名称】《内陆水产》【年(卷),期】2008(33)12【摘要】在不同培养条件(自然、黑暗)下,利用不同的微藻(小球藻、转基因金属硫蛋白聚球藻、衣藻、水华鱼腥藻)作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的饵料,探讨轮虫的摄食情况,并比较不同形态的微藻对轮虫的投喂效果。

结果表明轮虫投入到藻液中,在144 h时内,自然条件下,轮虫可以将密度为0.175 g/L的小球藻降为0.002 g/ L,将聚球藻的密度由1.112 g/L降到0.237 g/L,将衣藻的密度由0.31g/L降到0.048 g/L;鱼腥藻的密度由0.531 g/L降到0.069 g/L。

在黑暗条件下,这几种藻的生长受到抑制,经轮虫的摄食可使小球藻的密度由0.175 g/L降为0.006 g/L,而聚球藻的密度由1.112 g/L降为0.666 g/L,衣藻的密度由0.31 g/L.降到0.033 g/L;鱼腥藻的密度由0.531 g/L降到0.00 g/L。

试验表明光照更有利于轮虫的生长繁殖,小球藻的饵料效果优于其它微藻,轮虫种群密度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

【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轮虫;小球藻;转金属硫蛋白聚球藻;衣藻;鱼腥藻;摄食量【作者】刘文娟;邹宁;孙东红【作者单位】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99.8;Q959.181【相关文献】1.铜绿微囊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 [J], 谢钦铭;骆和东;魏施;江兴龙;林伟彬2.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培养滤液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形态和多聚糖含量的影响 [J], 杨州;孔繁翔;史小丽;张民3.不同微澡对对壶状臂尾轮虫生长及摄食量的影响 [J], 刘文娟;邹宁;孙东红4.萼花臂尾轮虫培养滤液对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群体形成及生长的影响[J], 杨州;孔繁翔;史小丽;杨家新5.不同磷源及其配比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摄磷效应的影响 [J], 丁飞飞;黄鹤忠;陈金凤;徐汗福;范皖苏;何华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酵母轮虫和以小球藻、螺旋藻强化的轮虫对3种仔鱼人工育苗效果的影响

酵母轮虫和以小球藻、螺旋藻强化的轮虫对3种仔鱼人工育苗效果的影响

轮虫 ( 简称小球藻轮虫) 1 ;1组投喂以螺旋藻粉强 1
化 5h后 的轮虫 ( 简称螺旋 藻轮虫 ) 。 122 日常 管理 .. 试 验期 间 ,保持 试 验 条件 基 本
相 同 ,海水需 经过 滤 ,相 对 密 度为 10 5—10 0 .1 .2 ,
培育 水 温为 2 5~3. 05℃ ,避 免 阳光直 接 照射 。仔 鱼为 2—1 日龄 时 ,培 育水 体 内轮 虫 密度 为 l 0 O一
1 2 方 法 .
I J x m) 、活 动 缓 慢 、生 长 发 育 时 间短 、繁 殖 力
强、体内富含大量水产动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等特 性 ,已成为 鱼类 人 工 育苗 不 可缺 少 的开 口活 饵料 , 在水产繁育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尤 其在海 水养 殖业 中 , 目前 尚无 其 他 活 饵 料 可 以替 代。轮虫的营养价值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人工育 苗 的成 败 。
装后 , 从海 口 空运至湛江机场,再送到广东海洋大
学东海 岛海洋生 物研究 基地进 行孵化 ,培育 出 2日
采用 S S 3软件 对数据进 行统计 分析 。 P S1
收稿 日期 : 0 0—0 0 21 2— 6 基 金项 目: 广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120 8 100 5 8 54 80 00 1 ) 作者简介 : 杜涛 ( 9 8一) 16 ,男 ,高级工程师。E—m i jdua@1 3cm al hd to 6 . o :z
9 . % 和 7 . % ~9 . % 。 73 93 43
关键 词 : 强化轮虫;仔鱼;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 937 ¥6.3 文献标 志码 :A
由 于 轮 虫 具 有 个 体 大 小 适 宜 ( 0 ~2 0 4 6

投喂淡水小球藻或与酵母并用对轮虫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

投喂淡水小球藻或与酵母并用对轮虫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

投喂淡水小球藻或与酵母并用对轮虫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祖岫杰
【期刊名称】《饲料工业》
【年(卷),期】1990()3
【摘要】在海产鱼苗种养殖过程中,广泛喂用稻皱臂尾轮虫。

在不同饵料培养下,这种轮虫的一般营养成份差别很小。

但是,海产仔稚鱼所需要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有很大差别。

所以,在用各种饵料培养轮虫时,掌握轮虫的脂肪酸含量及其组成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在轮虫的培养过程中,广泛使用淡水产浓缩冷冻小球藻以代替海产小球藻。

可是,对这种小球藻与油脂酵母及与面包酵母合用所培养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还没有进行过研究。

本试验作者分别单独用淡水产浓缩小球藻或海水小球藻,以及分别用两种小球藻与面包酵母及与油脂酵母合用来培养轮虫,以研究轮虫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海水小球藻是自己培养的。

【总页数】3页(P13-15)
【关键词】鱼类饵料;轮虫;脂肪酸;小球藻;酵母
【作者】祖岫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214
【相关文献】
1.酵母轮虫和以小球藻、螺旋藻强化的轮虫对3种仔鱼人工育苗效果的影响 [J], 杜涛;黄洋;罗杰
2.外源脂肪酸对酒精诱导自絮凝颗粒酵母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 [J], 胡纯铿;白凤武;安利佳
3.3种培养基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及在淡水轮虫培育中的应用研究 [J], 李飞;郭建林;张爱菊;刘士力;王雨辰;黄鲜明;张宇飞
4.小球藻不同生长时期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J], 陈炜;梁明明;白永安;李晓东;赵文
5.海洋酵母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研究 [J], 陈炜;王鑫;童圣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轮虫增殖效果的因素及相互关系研究

影响轮虫增殖效果的因素及相互关系研究

影响轮虫增殖效果的因素及相互关系研究
戚少燕;沈新玉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6(024)002
【摘要】研究了影响轮虫增殖效果的几个因素,即培养时间,投饲量,氨氮浓度,轮虫密度,纤毛虫密度,以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总页数】2页(P188-189)
【作者】戚少燕;沈新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21
【相关文献】
1.酵母轮虫和以小球藻、螺旋藻强化的轮虫对3种仔鱼人工育苗效果的影响 [J],
杜涛;黄洋;罗杰
2.高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概况、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研究综述 [J], 司明舒;孔凡磊;吴俊;李士雪
3.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信任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研究 [J], 陈云娥;李璠;付航;秦茜;李艳茹
4.翻转课堂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J], 黄斌;王丹妮;李晓雪
5.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研究 [J], 张克;蔡锦松;黄清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谢志浩;陆开宏;唐学玺
【期刊名称】《水产学报》
【年(卷),期】2008(32)6
【摘要】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生命周期中各发育阶段历时以及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使轮虫的胚胎发育和繁殖前期延长,繁殖期、繁殖后期和平均寿命缩短,产卵量和繁殖率降低.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低于对照.不同藻浓度下轮虫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
【总页数】6页(P884-889)
【作者】谢志浩;陆开宏;唐学玺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211;中国海洋大学生态学研究室,山东,青岛,2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78.1
【相关文献】
1.除草剂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摄食和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J], 谢志浩; 屠燕萍; 俞泓伶; 郑琴
2.除草剂百草枯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摄食和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J], 谢志浩; 屠燕萍; 俞泓伶; 郑琴
3.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J], 冯蕾;肖慧;孟祥红;唐学玺;王仁君
4.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J], 王丽平;颜天;谭志军;周名江
5.塔玛亚历山大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J], 周立红;王大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轮虫 • 褶皱臂尾轮虫取自唐山市丰南市尖坨子沿海。经长途运输, 在生命科学实验室第二生物实验室。清洗整理箱(规格 500*400*350mm),加入经消毒过滤的海水(4000ml),并 用小气泵微量充气,经过测量盐度29‰温度15℃条件在适 宜范围,则将轮虫放入整理箱暂养,使其适应室内的环境 条件,以备实验使用。 • 2.1.2 酵母 • 干酵母为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活性干酵母,用海水 溶解后取其上清液备用。 • 2.1.3 海水小球藻 • 取自中国海洋大学种质室。
5 结论
• 由此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在相同饵料条件下, 不同光照对轮虫种群增殖的影响不同,光照 1000lux条件下轮虫种群增长优于光照600lux条件 下轮虫种群增长。 • 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单独投喂小球藻的轮虫种群 增长优于混合投喂小球藻+酵母的轮虫种群增长。 • 小球藻组水质条件良好,实验后期水中有少量絮 状物;而小球藻+酵母组水质恶化、有异味,且水 中有大量的絮状物。
• 2.3 测量方法 • 每天定时从搅匀的培养杯中随机取出含有轮虫的培养液 1ml,置于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观察计数,重复三次, 最后求出每毫升含轮虫数的平均值。 • 轮虫种群的增长倍数由右式算出:增长倍数=轮虫总产量 ÷轮虫接种量 • 轮虫在不同饵料浓度中的种群日平均增长率由下式算出: • R= ( lnNt- lnNo ) / t×100 • 其中No和Nt分别表示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时轮虫种群密 度,t表示实验天数。为便于比较,本文在计算日平均增 殖率时,Nt均采用轮虫达到最高密度时的数值。
• 小球藻+酵母组比小球藻组轮虫密度增长的速度快,达到 峰值的时间早。这可能因为藻类和酵母在营养成分上互补, 可以较好的促进轮虫的增殖。小球藻+酵母组的峰值低于 小球藻组,而且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小球藻组轮虫种群的增 殖率及最高种群密度均比小球藻+酵母组的轮虫种群的增 殖率及最高种群密度高,这可能是因为酵母细胞在水中容 易分解,使培养液中的有机物含量增高,有机物分解产生 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氨、硫化氢等,也使细菌和原生动物大 量繁殖,从而对轮虫种群增殖产生抑制作用。由于原生动 物的干扰,在加入酵母的烧杯中更利于原生动物的繁殖, 与轮虫竞争生长空间和饵料营养,从而影响轮虫的繁殖。 同时可能由于长时间投喂酵母以及小球藻的消耗,又不换 水,引起水质败坏、培养液中的CO2浓度、pH值发生改变, 而pH低于6时,轮虫出现大量死亡。
6 致谢
• 本试验是在赵艳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本 次试验从论文选题、论文设计、实验操作实施以 及论文的写作,导师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还倾 注了大量的精力,并且在试验过程中教导我认真 的学习态度。在此向赵艳珍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 和衷心的感谢。同时非常感谢实验室各位老师对 此次实验的帮助。 • 在这即将完成论文之际,我要感谢各位老师、同 学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 的试验和论文才得以顺利的完成,请接受我诚挚 的谢意。再次感谢对此次实验给予支持和帮助的 老师和同学们。
4 讨论
• 轮虫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影响轮 虫生长繁殖的因素很多, 如饵料、接种密 度、温度、盐度、光照、pH、溶氧及非离 子氨等各种因子,而且轮虫的培养是建立 在一个生态体系中的,各因子之间还相互 关联,相互影响。但在此间, 饵料是影响 轮虫生长繁殖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饵料不 仅直接影响轮虫的生长繁殖,而且在高密 度培养条件下残饵伴随排泄物、轮虫尸体 等分解后败坏水质,影响轮虫的生长繁殖。
• •

4.4 水质变化 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轮虫排泄物积蓄,水中出现较多 的排泄物;饵料结团,轮虫无法摄食,饵料老化下沉腐 败。轮虫培养水中的氨氮浓度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升 高。当水中排泄物多,饵料结团时,pH值降低。 各实验组水质变化情况,小球藻组水质较好,有少量的 悬浮物;小球藻+酵母组水质变坏、有异味,有大量的 悬浮物,而且有大量的原生动物。小球藻+酵母组,在 光照相同条件下,小球藻投喂量较多时水质相对较好; 同时,在投喂量相同条件下,光照1000lux条件下水质 好于光照600lux条件下;这可能是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可 以吸收酵母产生的有害物质,起到净水功能,使水质保 持良好,并且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比较 弱光照条件下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
• 2.2.3 投喂方法 • 每天投喂1次,投喂前对海水小球藻和烧杯 中的轮虫定量,其中小球藻的密度用计数 框计数,换算得出小球藻的密度,按需要 量加入个烧杯中。 • 小球藻密度的换算公式S=[S计/(S视 ×视 野数)] ×10×小球藻数,公式中S计 是 计数框的面积,视野数是计数时数的视野 的个数,S视是高倍镜视野的面积,小球藻 数是计数时数的所有视野中轮虫的总数。
• 4.1 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 不同于徐继林等的研究认为小球藻与酵母混合投 喂轮虫种群增长效果最好,小球藻次之;也不同 于谢仰杰等认为采用未经浓缩的小球藻培养轮虫, 轮虫产量低,而且易受天气的影响,生产不稳定, 认为生产上易用酵母培养轮虫,同时添加小球藻; 本实验结果表明投喂小球藻比混合投喂小球藻+酵 母轮虫种群增长效果好,这可能是实验设计、实 验条件和实验持续的时间不同导致的实验结果的 不同。
• 1.3 生态条件 • 褶皱臂尾轮虫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其 生长繁殖的适宜盐度为10‰一30‰,最适 的盐度范围在15-25‰。 • 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适宜温度为25℃-35℃, 最适温度为30℃-35℃。 • 褶皱臂尾轮虫摄食细菌、浮游藻类、小型 的原生动物和有机碎,一般大小在25um以 下的颗粒较为合适。
• 4.3 投饵量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 饵料的投喂量是影响轮虫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谢仰 杰等认为酵母投喂量为每百万轮虫每日投喂酵母0.4-1.0g 较为合适。姚久祥等认为在轮虫培养前期,较低的藻类浓 度可使轮虫的繁殖速度较快,藻类浓度过高,其生长代谢 积累产生的毒素会抑制DO浓度,改变pH值,进而抑制轮虫 的繁殖;但在培养后期,提高藻类浓度才能保证轮虫有充 足的饵料,达到最大增殖率。王堉等认为饵料密度适宜时, 培养的轮虫繁殖快;饵料密度较差时,轮虫繁殖速度也较 慢;饵料密度过大或过小,则轮虫不能生存。D这可能 Schmid-Araya的研究结果也证实,太高或太低的食物浓度, 会使轮虫的生殖力下降。由于实验设计、实验所控制的条 件和培养时间不同造成的。在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小 球藻投喂量为3×104cell/ml,酵母投喂投0.4ml,轮虫种 群增殖率最高。小球藻投喂量低于这个值时,轮虫种群增 长的速度较慢,可能是较少的藻类不能产生足够的氧气轮 虫的需要,从而影响轮虫的滤食,进而影响轮虫的增殖。
• 4.2 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 实验结果显示光照对轮虫的增长有一定的 影响,光照1000lux条件下轮虫增殖率比光 照600lux条件下轮虫增殖率高,这可能是 在光照1000lux条件下藻类的光合作用比光 照600lux条件下藻类的光合作用强,产生 的溶解氧多,利于轮虫的繁殖;同时在较 强光照条件下藻类能不断繁殖,不易沉底 死亡,有利于轮虫的滤食。
• 1.4 研究现状
• 褶皱臂尾轮虫是一种小型的多细胞浮游动物,是 多数海产动物幼体理想的开口活饵料,具有易培 育、繁殖快、营养丰富, 并能保持良好育苗水质 的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生物饵料,在鱼类、 甲壳动物等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 外学者在轮虫培养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如食物、 光照、接种密度等因子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 的影响;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过程中轮虫的生长特 征以及pH值、溶氧、氨氮、亚硝酸氮等水质参数 的变化特征也有报道。 • 本试验采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小球藻、酵母以 不同配比在小水体中进行轮虫培养,比较轮虫种 群增长率,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设计 • 实验在两个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每个光照分两 个组分别投喂小球藻与小球藻+酵母,其中A、C组 光照为600lux,B、D组光照为1000lux。实验分组 及投喂量见表1。 • 每个实验组轮虫接种密度均为3个/ml。 • 2.2.2 实验条件 • 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静止状态下进行,控制温度 为25±0.1°C。容器为250ml的烧杯,加入200ml 的海水。每天补入适量的海水。
1 前言
• 1.1 分类地位 • 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属轮虫 门、单巢纲、游泳目、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 • 1.2 生命周期 • 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繁殖是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 交替进行。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主要进行孤雌生殖, 产生非需精卵(亦称夏卵)。成熟后不需受精就 能发育成为雌体。当环境条件不适时,产生需精 卵。未受精的需精卵发育成雄体,经有性生殖产 生休眠卵(亦称冬卵)。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休 眠卵发育而成雌体。
表2
图1-图4
• •

3.2 不同投饵量对褶皱臂尾轮虫增长的影响 由图1、图2可以看出,投喂小球藻的各实验组轮虫密度 的变化表现相似的模式曲线,其中,A1、A2、A3的上升 速度小于B1、B2、B3的增长速度;同时,由图3、图4可 以看出小球藻+酵母的各实验组轮虫密度的变化也表现 相似的模式曲线,但其达到峰值的天数不同。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小球藻投喂量的增加,轮虫种群 增殖率升高。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小球藻投喂量为每只 轮虫3万个细胞时,轮虫种群密度和日平均增殖率最高; 同时小球藻+酵母组也是小球藻投喂量在每只轮虫3万个 小球藻细胞时,轮虫种群密度和日平均增殖率最高。
小球藻和酵母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 的影响
摘要 在光照1000lux和600lux条件下,
投喂褶皱臂尾轮虫不同比例的小球藻、 酵母,比较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情况。 本实验结果表明:光照1000lux条件下轮 虫种群增殖率比光照600lux条件下高; 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投喂小球藻轮虫种群 增殖率比投喂小球藻+酵母轮虫种群增殖 率高;在实验组中,投喂小球藻量为3万 个细胞/ml时,轮虫的种群增殖率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