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体系建构】
【问题探究】阅读史料,回答相关问题。
1.辛亥革命将清朝送进了历史辛亥革命发生主要导源于两个事情,一个是清廷将责任内阁弄成了皇族内阁,另一个是铁路国有化政策导致全国性骚乱。
如果说责任内阁变成皇族内阁阻断了立宪党人在政治上的路,那么与此相联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则是从经济上剥夺了立宪党人和那些民族资本家在经济上的机会。
一场改良主义的运动终于向革命急剧演化。
清廷没有向柔性方向选择,而是选择了强力镇压。
于是就有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湖北新军以一场军事哗变的方式表达态度,施压朝廷。
一个偶然事件终于掀翻了一个两百多年的王朝。
2.辛亥革命终结了两千年帝制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不识时务,拒绝改革,拒绝让权,拒绝分享权力,终于激怒了北洋新军将领。
至此,一代中国人追求十多年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成为历史,孙中山和革命党人追求十几年的民主共和政体成了未来中国的惟一选项。
段祺瑞与黄兴的政治共识为中国选择了一个正确方向,在他们的努力下,南北和谈终于达成,各方力量终于就中国未来、清皇室的未来安排等达成协议,清帝退位,优待皇室,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两千年的君主专制终于被送进了历史。
从此之后,民主共和政体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或艰难险阻,但中国人的民主信念却从来不曾动摇过,任何试图恢复帝制恢复专制的想法与做法再也没有实践的机会,没有一丝可能性。
3.辛亥革命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辛亥革命的目标,是要模仿美利坚合众国的政治架构重建中国政治体制,但是革命的政治手段,模仿的却是法国大革命,即用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这样进行的,但是到了武昌起义爆发后,南北对决的双方,其实都是清廷在最后十几年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新军。
南方的主力是张之洞的湖北新军,北方的主体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
持续的政治动荡不仅不合乎中国人的利益,也不合乎列强的要求,国际国内都希望南北能够各让一步,达成妥协,重建秩序与和平。
于是,经过漫长的南北和谈,南北双方都有让步,清廷牺牲了自己的江山,南方革命党人南方革命党人没有坚持多年的“驱逐鞑虏”的政治立场,而以比较妥协比较柔性的立场尊重大清国的历史,在商榷清帝退位条件和文件时,尽量关照清廷统治者的感受和尊严,没有得步步紧逼,更没有进行清算,或宜将剩勇追穷寇。
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
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
这些启迪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中被淹没了掩盖了。
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实更应该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参加者,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为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自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导马勇的文章《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和意义》
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获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破坏,袁世凯的政治资本和手腕,帝国主义列强干涉和支持,各方政治势力妥协的结果。
(2)辛亥革命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由此怎样客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建立在较小的社会动荡的社会动荡的基础之上,革命中
(3)作者说:“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结合近代中西政体的确立过程说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体验高考】
1.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副对联应出自
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 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2.《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3.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4.20世纪初,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
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已出是也。
”下列各项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5.“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那一政党的誓词
A.中国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
6.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7. 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
这表明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秩序
8.美国1787年宪法第3条第3款规定:“国会有权宣布对于叛国罪的惩处,但叛国罪犯公民权的剥夺,不得影响其继承人的权益,除剥夺公民权利终身者外,不得包括没收财产。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执法权 B.宪法不注意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C.美国公民的财产权可因叛国罪而被没收D.宪法内容体现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9.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10.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