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15课辛亥革命学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15课辛亥革命学案

课题:第15课辛亥革命班级:姓名:【课标要求】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复杂原因。

运用历史辩证法来分析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3、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能够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把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使用说明】1、依据课本完成【自主预习】部分。

同时在课本上勾划出本课的知识点。

2、认真思考合作探究题目,以备课堂上的小组探究。

【自主预习】知识梳理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 失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

3.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推翻的统治,建立。

(1)189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纲领:“驱除鞑虏,,创立民国,”,被孙中山概括为“”。

(4)机关刊物:《》。

(5):与康有为、梁启超等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

(6)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的起义最著名,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二、武昌首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首义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国号“”,政体为“”。

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统治土崩瓦解。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1)成立①1912年1月1日,在成立。

②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人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信仰等自由;规定内阁制和的国家组织原则。

②评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结局(1)失败①标志:袁世凯窃权。

②经过a.1912年2月,下诏退位。

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修改

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修改

第15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国同盟会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2、通过学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者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一生精力的事迹。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革命精神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武昌首义难点: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一、网控全局——知识结构化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社会根源(1)外患: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内忧:清政府试图通过挽救统治危机。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的建立。

(1)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思想基础(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创立民国,”。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

5.军事基础发动了广州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6.预备立宪证明是一个骗局,它将清王朝推向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材料观察下面三幅图片从上面三幅图片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些现象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何关系?二、武昌首义1.时间:年10月10日。

2.领导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震撼了的统治,使其统治土崩瓦解。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成立。

2.颁布宪法:《》。

(1)时间:1912年3月。

(2)内容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③规定了内阁制和的国家组织原则。

(3)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帝制的终结(1)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

历史:4.15《辛亥革命》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

历史:4.15《辛亥革命》学案(岳麓版必修1).doc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论战;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中国民国的成立;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一、重点分析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的分析是重点。

(一)建立条件:1、经济基础:20世纪出,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二)同盟会的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 但它不同于以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难点分析武昌起义的条件是重点。

1、经济基础:汉口的自然经济解体早,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早,此外这一地区,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也便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形成了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3、群众基础:武汉地区帝国主义入侵较早,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4、起义准备: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起义准备。

5、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的革命主动精神。

自主探究通过阅读教材预习掌握这些问题,上课时由教师或各小组进彳丁预习检测。

1、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有哪些?(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一段找出两点,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其性质和目标是什么?(第一目第一段大字和小字)3、中国同盟会的性质、宗旨、机关刊物。

(第一目第二大字)4、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内容和评价。

(第一目第二段小字)5、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影响。

6、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山西省忻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5课 辛亥革命

山西省忻州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15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2.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帝国主义:义和团运动失败后,____________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

3.资产阶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推翻____________的统治,建立____________。

(1)189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

(3)纲领:“驱除鞑虏,_________ _,创立民国,________”,被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

(4)机关刊物:《____ ____》。

(5)论战: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

(6)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的____________起义最著名,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二.武昌首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首义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____________,国号“____________”,政体为“五族共和”。

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统治土崩瓦解。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1)成立① 1912年1月1日,在________成立。

②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__________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____________;人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信仰等自由;规定内阁制和____________的国家组织原则。

②评价: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结局(1)失败①标志:袁世凯窃权。

②经过: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临时大总统。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学案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学案

结合 【信息链 接】 内容, 分 析辛亥革命 的历史意义。
第 15 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第 14 次作业)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认真复习相关课节内容,并“圈点勾画”重要知识。 2、认真完成复习学案(限时 20 分钟) ,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质量。 3、A 层次同学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并自主进行拓展。B 层次同学完成 规定任务,做好知识点的落实和学法总结。C 层次完成规定任务,力争做到基础知识落实。 【感悟课标新理念】 1、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 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重点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光荣事迹,使学生继承中 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四、辛 【信息 命的进
自己打算 帝国主义 对清 革命党人
材料二 消帝制 后复辟 材料三 十年我 材料四 当时流 结合图示, 分 析袁世凯窃 取革命果实 的原因, 并指 出根本原因 是什么?
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
对革命 旧官僚、 立宪党 自己实力
【辨析 命没有
【信息链接】 【反思 信息一: 《阿 Q 正传》· 革命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 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 【课堂练习】 1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了什么—— 这些名目, ——官,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信息二:11 月,江苏巡抚和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任都督,挂起了 “中 综 合 以 上 材 C.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上的几片檐瓦, 料, 分析辛亥 2、“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赞扬的革命运动是( ) 以示革命必须破坏 ” 。江苏就这样 “ 和平光复 ” 了。 革 命 失败的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 原因, 并指出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 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10 年全国高考文综卷一 15)1913 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 根本原因是 C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权利 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 什么? 4 、 ( 10 年江苏高考历史卷 22 ) ( 9 分)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 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 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 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 1911 年秋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至 1912 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 20 世纪社会革命中的 1900—1913 年阶段。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请回答: 从这段话中, 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4 分) 结果?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2 分)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3 分)

第15课 辛亥革命 学案4(岳麓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学案4(岳麓必修一)

第15课《辛亥革命》学案【一.温故知新】(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了解课标要求,重点、难点。

做到有的放矢。

)温故:1、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2﹑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的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求新:课标要求: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本课重点:1﹑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2﹑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二.精读细找】(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从整体上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结构。

)【三.史海探究】(设计意图: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重点、难点设计问题。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理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一:同盟会的宗旨是什么?它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如何?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宗旨的概括和总结,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探究二: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革命党人的准备 过程辛亥革命 背景( )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清政府试图通过( ) 来挽救统治危机。

组织: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在( ) 成立。

思想:革命派与( )论战,宣传了革命思想。

军事:革命党人发动( ) 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开始 1911年10月10日( ) 爆发并胜利。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 ( )为都督。

定国号为( ) ,宣布( )。

发展:震撼了( ) 的统治,使其在全国的统治()。

高潮 成立( ) 。

颁布( ) 。

( )下诏退位。

失败:1912年3月,( )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15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15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难点:
正确评价《临时约法》;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用新闻图片和热播剧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导入
看图片,回答问题 ,和历史拉近距离,融入历史,感知历史。
以新闻和龙主导演的热播电影《辛亥革命》剧照引出辛亥革命。
劣势:高一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承继了初中生的特点,仍然喜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还比较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学目标
1、【课标内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学生可以从时间中得出很多信息。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文字图片,合作探究。
辛亥革命的结果:袁世凯夺权
通过多媒体呈现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结合图片,得出结论及认识。
教材、图片。
辛亥革命的评价:
我以人物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的参考资 料:一段总结性的解说视频;另外给出三幅幽默诙谐的漫画,把革命的局限性非常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这样,就能把本科的难点轻松解决。教师把参考要点呈现给学 生,要学生明确评价历史事件的三要素:性质、积极性、局限性。我又设计了一道合作探究题目,难度不大,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同时培养学生 合作探究、灵活运用基础史实,准确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_第15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第15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先问学生什么是革命,你怎样理解革命?然后给学生播放电影《辛亥革命》片尾孙中山理解的辛亥革命。

再点出我们刚刚看到的电影片段正是长春电影公司为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拍摄的大型史诗级电影《辛亥革命》,本节课的学习就以电影辛亥革命的拍摄为载体进行学习。

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请同学们齐读课标,指出本课的重点是要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角色体验一:如果你是导演成龙(辛亥革命的背景与经过)1、片头:为了让观众迅速的回到历史中,需要在片头简要交代一下历史背景,你觉得该如何简单介绍呢?2、地点问题:你会选择哪几个城市作为拍摄的取景地,分别拍什么戏?3、道具准备:哪些历史文献、法律文件需要临摹?哪些旗帜需要制作?4、演员问题:需要哪些配角?著名的辛亥人物。

5、剧本解读:整体把握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学生们分组讨论完成上面四个问题。

然后小组分别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

解决问题一:片头:为了让观众迅速的回到历史中,需要在片头简要交代一下历史背景,你觉得该如何简单介绍呢?(1)甲午战败,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挽救统治危机。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居心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问题二:地点问题:你会选择哪几个城市作为拍摄的取景地,分别拍什么戏?1、美国檀香山(兴中会)2、日本东京(同盟会)3、广州(黄花岗起义)4、武昌(武昌起义)5、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6、北京(宣统帝下诏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重点突破:兴中会和同盟会。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注意区别)重点突破: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由于革命的那个人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领导,起义不断遭受挫折。

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第15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

第15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导学案 时间:2012-11-23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组内编号: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孙中山学案装订线第15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编制:王劲松 审核:季淑芝 审批: 编号:2012L12【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等历史基础知识,把握辛亥革命的整体过程,掌握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懂得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学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自主学习】1.依据知识结构,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并掌握记忆重点内容。

做完后面练习题。

2.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画,作出记录,便于上课答疑解惑。

第14课 辛亥革命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民主革命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 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 。

2、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 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 ,以“ , , , ”为宗旨,以《 》为机关刊物。

3、思想论战:革命派同改良派展开论战;主要内容:要不要 、要不要建立 等。

4、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在 同时,还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其中,以1911年4月黄兴等人发动的 最为著名。

二、武昌首义1、起义爆发:1911年,武昌地区革命形势高涨。

10月10日,革命党人 、 率先发难。

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 为都督;定国号为“ ”;宣布“ ”。

高中历史必修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Word版

高中历史必修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Word版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民国的建立以及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以及袁世凯篡权等史实;学会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2)过程与方法:提前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预习;分析图片、史料等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利用材料分析并结合课本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革命党人“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坚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华民国的建立及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本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重视,使得上高一的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而且他们性格较为活跃,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由于内容多,时间紧,因此宜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基本概念要了解清楚,以免考试混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导入】展示中国近代四个时期国旗的变化由此引出国旗背后的故事即政权的变更,吸引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大清帝国的国旗——铁血十八星旗——五色旗——中华帝国的国旗)【课标解读】:知道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大致的过程,认识革命带来的历史意义。

【预习检查】:让学生纵向把握这节课所出现的标志性事件,形成总体的印象。

【概念把握】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板书]:一、背景[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分析中国面临的问题,用材料证明此时的清王朝已丧失民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并结合课本讲述革命党人的探索,加深学生的印象,理解革命党人的奋斗精神。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

第15课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编号:1215 使用范围:必修一编写者:考核者:时间: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导思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能力目标:培养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一生精力的光荣事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与时惧进的革命的精神。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

预习学案:见基础训练34页“基础知识梳理”课堂教学案: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一批民族工业。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搜刮巨额赔款,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遂使中国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的机会,从1895年至1898年,各省商贾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0多个,涌现出大批实业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濒于“亡国灭种”的危机,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各自的救国主张,并付诸实践。

但无论是统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改革,都因清政府的顽固不化而均遭失败。

只有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中华民族才能得救。

结合教材第一自然段及两则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探究二辛亥革命的条件结合课本P60-61内容,概括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政府进行了哪些准备?(从组织上、思想上、军事上)探究三辛亥革命的过程结合课本P61-62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辛亥革命的过程。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探究四辛亥革命成果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阅读下列材料: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高一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学案

高一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学案

第15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导思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能力目标:培养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一生精力的光荣事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与时惧进的革命的精神。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

预习学案:见基础训练34页“基础知识梳理”课堂教学案: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一批民族工业。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搜刮巨额赔款,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遂使中国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的机会,从1895年至1898年,各省商贾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0多个,涌现出大批实业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濒于“亡国灭种”的危机,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各自的救国主张,并付诸实践。

但无论是统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改革,都因清政府的顽固不化而均遭失败。

只有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中华民族才能得救。

结合教材第一自然段及两则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探究二辛亥革命的条件结合课本P60-61内容,概括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政府进行了哪些准备?(从组织上、思想上、军事上)探究三辛亥革命的过程结合课本P61-62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辛亥革命的过程。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探究四辛亥革命成果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阅读下列材料: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最新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学案(2)

最新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学案(2)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指导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为目的,力争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和谐高效新课堂。

2、设计思想:以史实为基础----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

以辛亥革命史实为基础,创设历史情境,并设计典型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共同探求历史发展规律。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岳麓版教材在设计本课内容时,分“清末民主革命风潮”、“武昌首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三部分。

其中,用大量的笔墨讲授了辛亥革命的背景;对于武昌首义做了概括性描述,对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做了较充分的说明。

[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近代史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如此集中的理论知识的接受还是有困难的。

其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普遍较好,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弱,而教材对于三民主义内容的表述局限在抽象的理论中,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三民的内容精心设计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通过解读的课标方式与师生讨论的方式突破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双重结局的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难点: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教学方式]采用师生讲授、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以教师引导为主,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

[教学工具]学案辅助教学[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提前预习教材并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结合时代背景综合认识“三民主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设计(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设计(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设计(6页)《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辛亥革命》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本课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它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同时,它与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是众多考试中考察的一个重点。

因此,学习这一课非常有必要。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内涵,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汇总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感受孙中山的革命决心和历史贡献;体会成立民国、结束帝制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要想民主富强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一、革命背景第一步:①展示两张图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图与慈禧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②思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革命前作了哪些准备呢?提示:阅读课本第一目二三四段从组织、思想、实践等方面归纳。

③展示文字材料:资产阶级的发展情况④对比清政府与革命党人力量论从史出。

培养学生通过图文和教材内容分析史料的能力。

同时教师以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教材,挖掘教材,落实基础。

第15课辛亥革命探究学案

第15课辛亥革命探究学案

第15课辛亥革命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学习重点:1、武昌首义2、中华民国的建立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学习难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自主探究:一、原因: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帝国主义列强㈡、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新政并没有缓解内外矛盾,再加上举办新政所需的经费成为广大民众的新负担,激化了矛盾㈢、经济:甲午战后,资本主义发展㈣、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二、革命准备:㈠、组织上:1、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提出标志着2、形成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以为宗旨㈡、思想上:1、指导思想:⑴、民族主义:即“”,指推翻⑵、民权主义:即“”,这是三民主义的,⑶、民生主义:即“”,核心是2、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进一步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这次论战是继戊戌变法以来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㈢、军事上: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如1、失败原因:⑴⑵⑶这些起义都是单纯的军事冒险,未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组织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军2、意义:为最终推翻清政府做了必要的准备三、革命高潮:武昌起义㈠、时间:㈡、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推举为都督;宣布定国号为㈢、影响:四、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㈠、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地点:临时大总统: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2、内容:⑴、人民主权(主权在民):⑵、平等原则:⑶、自由原则:⑷、民主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⑸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㈢、帝制的终结:1、清帝退位,清王朝覆灭:时间2、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⑴原因:(各派政治力量对革命的态度)①革命派:②立宪派和旧官僚:③袁世凯:④帝国主义列强:⑵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地点:合作探究: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五、评价:㈠、历史功绩:1、性质:思考: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政治: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补充:20世纪中国有三次历史性巨变⑴20世纪初:⑵20世纪中期:⑶20世纪70年代末:3、思想:(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民族觉醒,这是更具历史价值的功绩)4、经济: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㈡、局限性: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案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民国的历史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课前知识梳理】
一、背景
1、客观形势:
A.《辛丑条约》签订列强后,加紧侵略中国,危机的不断加深
B.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实行,使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危机空前严重,客观上推动了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一些条件。

2、主观条件:
阶级基础:中国随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特别是革命派同的论战,进一步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论战围绕、等问题展开的。

组织基础:1894年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1905年第一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机关刊物是《》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最为壮烈。

二、爆发:武昌起义
年月日,革命党人、率先起义。

起义胜利后成立推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以为国旗。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
③规定了和的国家庭组织原则。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

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1912年2月,下诏退位,结
束。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革命果实窃取五、历史功绩: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局面,最终失败。

教训: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课堂问题探究】
探究一:如果把辛亥革命前的清政府比喻成一个奄奄一息病人,你认为清政府得到的是什么病。

清政府给自己开的药方是什么?结果如何?从中你有何认识?
探究二:如果没有孙中山,辛亥革命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探究三:如何理解三民主义既是一个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又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探究四: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请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五:有人认为,如果孙中山不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位给袁世凯,辛亥革命就不会失败,你认为呢?
探究六: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你是如何理解的?
【课堂反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立的时间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2.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中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是()A.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改革土地制度 D.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3.1911年,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是()
A.缺乏有威望的革命领袖
B.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C.帝国主义极力破坏革命
D.清政府起用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其根本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摧毁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5.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中规定:“鼓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设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这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平均分配土地 D.建立民主共和国
6.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表明()
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孙中山也受到制约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孙中山试图限制袁世凯
8.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有()
①同盟会四分五裂②列强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③立宪派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④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9.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
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
二、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上册
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何处?其本质是什么?
(2)材料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又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中的哪些内容是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4)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什么进步意义?但它又隐瞒了什么本质问题?
二、阅读下列材料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
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民主梦想的
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