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课件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课件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1927年4月
12日,蒋介石 在上海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 政变。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 宁 可 枉 杀 千 人 , 不 可 使 一 人 漏 网 ”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第 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 裂,轰轰烈烈的国民 革命失败。
“分共”会议: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
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 国共合作破裂 (1)开始破裂:1927年4月12日,蒋介 石在上海发 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 命志士。 (2)全面破裂: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 “分共”会议,正式宣布与共产党决裂。 国民革命宣告失败。
国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一. 成立: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
南京组建国民政府。
二. 宁汉合流:汪精卫发动政变后,武汉 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 并,史称“宁汉合流”。
1927年7月以后,国民党内形成了 宁、汉、沪3个集团。此外,还有粤、 桂、晋等地方势力。宁、汉双方集中了 国民党中最重要的一批领袖人物,又各 自掌握着一个政府,拥有一支军队,割 据着一大块地盘,因而成为最有分量的 势力。他们为争夺最高权力明争暗斗, 但很快地在反共的基础上开始合流。
1948年9月,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 经成熟,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初中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教学课件】《新的大一统》

初中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教学课件】《新的大一统》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从秦到汉政治思想演变
秦朝 西汉初年 汉武帝 此后历代王朝
பைடு நூலகம்
以以 吏法 为为 师教 法家
无休 为养 而生 治息
道家
独罢 尊黜 儒百 术家
正封 统建 思统 想治 儒家
儒家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意义?
提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 权的加强,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统治长达2000多年!
话说史实:汉武帝为什么“恼火”? 造成此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二、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 推恩令
主父偃 yan ˇ 封土再分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汉武帝的烦恼:诸子百家、说三道四
资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 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 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百家争鸣)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定为国策 2. 大兴儒学教育,并重用儒生 为宜
董仲舒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和春秋时期的儒家 思想有何不同,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西汉统治者推崇的儒家思想,已不是春秋战 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到家、法家 等学说的一种新的思想。它神话了皇权,因此受 到统治者推崇,2000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思想文 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堂练习
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 ,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 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 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一)

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一)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前提)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思想准备——①宣传革命理论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内容(方式: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
政体:要不要共和政体)
影响(思想解放) 实质: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革命派:共和制;改良派:君主立宪制
(3)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1)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名称 时间 地 点 性 质 其 他
中国第一个 标志着资产阶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资产阶级革 级民主革命运 命团体 动的兴起 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全国 总理: 性的资产阶 纲领: 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
(2)思想准备——①宣传革命理论
平创恢驱同 均立复除盟 地民中鞑会 权国华虏纲 。,;,领 :
辛 亥 革 命 的 背 景 资 料 :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从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 , 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 1万元 以上的 工矿企业有 50余家 ,即平均每年新设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 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 的壮大 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由背景1、2、分析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 1895—1913 年 , 资 本 在 10 万 元 以 首要反封建,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 上 的 新 建 工 矿 企 业 全 国 有 549 家 。 核心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政治民主化。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 速度为15%
辛亥革命失败了 1、表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 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3、认识(教训):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讲话稿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讲话稿

辛亥革命——低烈度革命与高烈度变革贾聪敏前面我们学习了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60年之后的又一个辛亥年,1911年,中国又爆发了一场革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辛亥革命。

首先,我想听听大家对辛亥革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孙中山,同盟会,武昌起义……看来大家对辛亥革命了解的不少,其实辛亥革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辛亥革命是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算起,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

广义的辛亥革命说法不一,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算起,直到1913年二次革命为止。

我们今天主要讲述从武昌首义到清帝退位的这段革命。

而且我们今天从另一个角度——低烈度革命与高烈度变革来学习辛亥革命。

那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低烈度的革命呢?我们来看两则材料,对比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从材料中你能发现这两个革命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持续时间短/伤亡人数较少。

正是因为辛亥革命真正爆发战争的只有武汉和南京两地,持续的时间较短,伤亡也不算很大,所以我们称它是低烈度的革命。

但是这场革命的爆发其实非常的突然,革命党人原计划10月6日(中秋节)发动起义,后因准备不足(因南湖炮队为即将退伍的士兵饯行喝醉了酒,在与值班排长发生冲突时说漏了嘴,不得不推迟),起义日期不得不推迟。

原本起义按照计划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却在10月9日的时候,因革命党人刘公的弟弟刘同漫不经心的吊着卷烟看(孙武)造炸弹,引发爆炸,革命机关暴露,起义资料和名单被俄国巡捕搜走。

顿时,湖北当局和革命党人的神经都十分紧张。

在10月10日晚上,一位值班排长呵斥晚上擦枪的战士金兆龙,引发了和金兆龙同为革命党了另一位战士(程正瀛)开枪,义军误以为是起义信号,武昌起义就这样突然间爆发了,起义军先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夺取了枪支弹药。

经过一夜的战斗,革命军攻占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

这里我插个嘴武汉包括三个地方:武昌/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15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结局
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王朝宣告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 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袁世凯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辛亥革命的果实 会落入他的手中?
辛亥革命后各方势力对袁世凯和革命党人的态度
袁世凯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革命阵营中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名称
兴中会
时间
地点
性质
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
其他
标志着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运 动的兴起
1894 檀香山
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全国 宗旨:十六字 性的资产阶 三民主义 级革命政党 刊物:《民报》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邹容的《革命军》
(2) 清政府卖国求荣, 《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 沦为洋人的朝廷,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材料三: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 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 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 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溥仪宣布退位 孙中山辞职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 结合材料思考:我们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 民主革命 上的进步性?
材料一: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 政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或君主制),建立了资 退位诏书 ,清朝覆灭. 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项权 利。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 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再过五十年我们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将有许多上海。”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 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 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 礼帽……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 1.中华民国 (1)成立 成立。 ①1912年1月1日,在南京 成立。 1912年 ②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 为国旗。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民 内容: 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信仰等自由; 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信仰等自由;规 的国家组织原则。 定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②评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 评价: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国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结局 2.结局 (1)失败 ①标志:袁世凯窃权。 标志:袁世凯窃权。 ②经过 a.1912年 下诏退位。 a.1912年2月,宣统帝 下诏退位。 b.1912年 就任临时大总统。 b.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功绩 ①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 革命。 革命。 制度。 ②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 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的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 观念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深入人心。 深入人心。
问题思考 1.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 1.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 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 提示 (1)条件:①经济基础:20世纪初, 条件: 经济基础:20世纪初, 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②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③思想基础:资产阶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 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 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④组织基础:兴中 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 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 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 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 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 治纲领和章程上看, 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 产阶级革命政党。 产阶级革命政党。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简明课件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简明课件

P035.中框思考题
答:①从客观上来看,武昌起义在准备过程中, 因事机泄露,而使一些直接组织起义的主要领导 人被捕杀害或逃离武昌,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孙 中山远在国外,黄兴和其他同盟会的领导人也分 别在香港、上海等地,致使起义成功后起义军中
无威望极高之人可推选。 ②从主观上来看,起 义者革命经验不足,没有认识到掌握政权的重要 性,错误地认为应该让社会上有名望地位的人出
第7课
.
辛亥革命
(1911.10.10)
第7课
辛亥革命
(1911.10.10)
兴中同盟华兴会, 资产阶级显权威。 武昌起义双十日, 民国建立溥仪退。 pǔ
P033.下框思考题
答:孙中山曾经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中 日甲午战争后,孙中山目睹祖国面临亡国 的危险,更感到祖国贫弱的状况必须改变。 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感,使他毅然放弃医 生职业,决心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弃医从 政”,以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才是 “医”的最高境界。
级革命派中享有极高威望。所以孙中山当选为中 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1894.11)(1905.8)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二、武昌起义(首义) (1911.10.10)农历辛亥年 三、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P037.温故知新
①公历1911年。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此 时还是旧历辛亥年。
P037.自己动手
“十八星旗”的含义: 十八颗黄星代表十八省,表示都 是炎黄子孙,红底表示铁血主义。
来组织政府,于是拱手将军政府都督的位置送给 了黎元洪。这样,使革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P036.上框思考题
答:孙中山虽然没有参加武昌起义,但他是中国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第一个提倡在中国通过革 命实现资产阶级理想的人,并为此斗争了十几年。 武昌起义的胜利和各省的迅速响应,是以孙中山 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多年以来革命宣传和革 命斗争的结果,因此他在广大群众尤其是资产阶

2021岳麓版必修1《辛亥革命》word教案

2021岳麓版必修1《辛亥革命》word教案

2021岳麓版必修1《辛亥革命》word教案一、教材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资产阶级为进展资本主义,爆发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戊戌变法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的革命要求,武昌起义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统治,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最终这一任务由工人阶级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明白得辛亥革命爆发的复杂缘故。

运用历史辩证法来分析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阻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看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摸索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三、学情分析初中时辛亥革命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差不多对辛亥革命重大史实及过程有所了解,再学习这课内容时,则要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展开教学。

高中生思维能力和明白得分析能力已有专门大提高,因此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体,明白得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开展讨论活动,以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及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评判。

教学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判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辨证分析法教学预备:课本、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复习导入: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对华的入侵战争和强加给清政府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将独立的中国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潭。

历史ⅰ岳麓版第15课辛亥革命集体备课教案

历史ⅰ岳麓版第15课辛亥革命集体备课教案

历史ⅰ岳麓版第15课辛亥革命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使用对象:时间:课题第15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民主革命宣传家、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篡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史实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辛亥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的革命精神,认识到中国的进步趋势不可阻挡重点难点重点:武昌起义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难点: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及其原因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回忆: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到亡的原因,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

〔10分钟〕【一】背景:1、原因: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的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组织条件: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宗旨〕思想条件:其一革命派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内容〕其二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内容、评价〕军事实践:革命党人发动皖浙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有利时机:清王朝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出现空虚。

【二】过程:1894年,兴中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4广州起义1911、10、10武昌起义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五色旗为国旗,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原那么〕1912、2宣统帝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评课稿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评课稿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材中的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进行评课。

该课程主要讲述了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事件。

本评课稿旨在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以期改进教学实施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 教学内容分析2.1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战争之一。

它发生在19世纪末,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崩溃。

该课程应该从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特别是要突出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战争中的表现。

### 2.2 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史上另一次重要的战争。

该课程应重点介绍八国联军的背景、侵华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抵抗。

同时,也应该对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如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民族觉醒的影响。

3. 教学目标设定3.1 知识目标学生应该掌握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两次历史事件的基本事实和重要人物。

他们应该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 3.2 能力目标学生应培养如下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文献资料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思辨能力。

### 3.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两次历史事件,学生应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认同和意识。

4. 教学方法4.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让学生思考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 4.2 阅读与分析教师应该选取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通过分析文献和资料,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培养文献资料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 4.3 课堂讨论与辩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

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教案2]

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教案2]

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内容提要:本教学设计采用情景教学法编写,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用诙谐、有趣的语言将书本上干巴巴的黑字变得生动有趣。

将鲁迅《阿Q正传》中的有关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语言引用以及为什么鲁迅将主人公的名字取为阿Q,而不取名为阿A或阿B,便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清末新政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从而让学生懂得事情的发生总是相通的,以培养学生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分析兴中会的“十六字”纲领,培养学生用分析的方法理解历史的能力;(3)通过材料分析武昌首先发动起义并获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4)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分析其资产阶级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历史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以情景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编制《阿Q别传》的故事片断入手,激发学习兴趣,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将以一个当事人的所见所闻、以讲故事的方法为主线,讲授本课以使学生能亲近历史、感受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孙中山的革命经历,教育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越战越勇的大无畏精神;(2)通过学习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武昌首先发动起义并获成功的原因;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原因分析。

难点:如何通过材料揭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启发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兼以问答式、辩论式辅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四、使用教材的构想:充分应用课本小字资料、图片资料、结合正文部分,将知识间的有效联系找出来,形成知识链;通过概括层义的办法,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结合语文鲁迅的《阿Q正传》《药》的片段,加强理解,形成深刻的知识。

五、教学流程导入: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鲁迅用大文学家的文笔揭示了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历史现象,作者为什么将主人公的名起名为阿Q呢,这对辛亥革命有何影射呢?今天我们以《阿Q别传》的形式,让阿Q带我们走入当时的那个时代。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25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25 岳麓版必修1

材料1:
政治民主化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旁立者)下诏退 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经济工业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 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 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 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 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 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1、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 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社会危机:清政府残暴统治,清末新政加速了 清朝的灭亡 3.民主革命兴起: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决 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2)思想基础: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宣传革命思想 (3)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历史最感人的情书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 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 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 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 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 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 天下人谋永福也。……
读完这段材料,请你编写一条短信给老师表达你 心中的感受,并与同班同学交流。
探寻二: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 主权在民 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 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 自由平等 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 之”; 三权分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 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 责任内阁 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 时,须副署之。”; 思考: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 (1) 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涉。”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结局文本素材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结局文本素材岳麓版必修1

辛亥革命的结局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背景①袁世凯掌握了清政府实权后,对革命党人实行反革命两面手法: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以武力相威胁;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停战议和,进行政治讹诈。

②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列强对南京政府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④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在各种压力面前,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2)过程:1912年2月,清帝退位。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影响: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清帝退位得到如此优待的条件,这说明了在辛亥革命的大风暴中,清王朝早已土崩瓦解,用暴力彻底推翻清王朝已是大势所趋。

而在此背景下,经南北双方协议给予清帝如此优厚的条件,从袁世凯方面说,因为他们都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在中国的代表,彼此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从革命派方面讲,正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2.辛亥革命的评价(1)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并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作用。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④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⑤辛亥革命尽管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岳麓版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课件.ppt

岳麓版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课件.ppt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根本上 否定了君主专制
2、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内容:
3、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体现资产阶级民
主自由原则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有选举临时大总统 和弹劾大总统权利
临时大总统和国务 委员行使行政权, 实行责任内阁制
法院独立形式司法权
民止限 主专制 共制袁 和独世 政裁凯 体,权 。确利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 起义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起义沉2重019打/8/击30 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时虞机文林日 趋成熟(意义)
缺乏群众基础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客观环境: 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
1、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壮大。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
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
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
史料4
根据以上组图,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 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
虞文林
2019/8/30
虞文林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 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权,创建了亚洲 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由于这次革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
协,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致使革
命果实落入了袁世凯手中, 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 大变化。

2019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有答案)语文

2019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有答案)语文

第15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1.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武昌首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课前预习】一、背景1.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

2.条件:(1)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同盟会以“_驱除鞑虏_,_恢复中华_,_创立民国_,_平均地权_”为宗旨,被孙中山概括为_三民主义_。

同盟会以_《民报》_为机关刊物。

(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后,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宣传革命理论的同时,还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其中1911年黄兴等人发动的广州起义最为有名。

【应用提升】1.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毛泽东2.三民主义不包括()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3.2019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4.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几忘曾幸古长安。

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是:五旬割交趾,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广大人民的麻木C.外交官员的卖国D.最高统治者的腐朽二、经过1.爆发:武昌首义(1)概况:1911 年10月10日,熊秉坤和金兆龙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复习提纲

第15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直接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维新思潮兴起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宣传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1)、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经济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教育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思想实行君主立宪性文件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90年代维新思潮:A维新派基本主张: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B影响最大——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成为维新变法理论基础,在思想界产生了“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C、宣扬维新思潮的思想健将——梁启超:代表作《变法通议》,任上海《时务报》主笔;积极宣传民权思想[民权思想是思想核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D、宣扬维新思潮的思想健将——谭嗣同:著有《仁学》, 他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批判纲常礼教最为激烈,主张“冲破网罗”。

E、“精通西学第一人”——严复《天演论》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被称为“精通西学第一人”。

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维新的道理。

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教案1]

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教案1]

第17课辛亥革命【内容分析】“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国人的迫切愿望。

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使这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里程碑,革命党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了解武昌起义后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分析“南北议和”的原因,理解其影响。

(3)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讲述武昌起义后中国国内形势,分析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立场,讨论“南北议和”的必要性及其这一事件的后果和影响,(3)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4)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体会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走向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2)革命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重点难点】1.辛亥革命是在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爆发,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全面把握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顺应了民主潮流,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2.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导课环节】师: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皇帝?出现过多少个王朝?恐怕没有人能回答。

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平遥中学历史教研组王晓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表格、材料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其深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视野,认识到民主、法制的来之不易,培养民主法制意识,关心时政,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三、教学策略:对比分析,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材料:“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师:历史与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近……就如老师所站的这个位置,往后是历史,往前是未来,立足的地方就是今天。

19世纪“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之后的一百年年又何尝不是“百年锐于千载”,而我们所处的这一百年同样是“百年锐于千载”,这节课我们以1911年的革命为原点,上下三百年,只希望能得到一些于今天的民主、法制建设有益的启示。

2.授新过渡:材料:从辛亥革命向前翻开一百年,是嘉庆十六年。

这一年,清政府明令严禁西洋人潜住内地。

嘉庆皇帝给出的理由是:“西洋人住居京师,原因他们熟习算法,可以推步天文,备钦天监职官先用。

至于外省地方,本无需用西洋人地方,也就不应有西洋人在境潜住。

”当时实际的世界形势是什么样的呢?(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一场现代化的考试(1811-1911)材料一:课本后“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设问:归纳当时的“世界潮流”(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自由化,科学化。

)材料二:P61阅读框,P69“清政府怎样走立宪之路”设问:面对现代化的考试,清政府这个学生前半场睡着了,但被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后,开始应考,这个学生在卷子上写了些什么?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会给清政府这个学生打多少分?并说明评分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课标解读】辛亥革命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理解一般指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所以应掌握革命党的建立、武装起义、思想宣传、武昌起义。

通过轻敌推诿,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认识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

【知识梳理】一、背景1.原因:①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②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

2.条件:(1)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东京成立。

①性质:②纲领:(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后,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围绕要不要,要不要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宣传的同时,还多次发动。

其中1911年发动的起义最为有名。

二、经过1.爆发:武昌首义(1)概况:年10月10日,和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

(2)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推举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

(3)影响: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许多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运动。

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2.高潮(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以为国旗。

(2)颁布《》:年3月颁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

(3)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下诏退位,清王朝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三、结果及意义1.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原因:①袁世凯手握重兵,具有一定的政治资本;②资产阶级的弱性和妥协性;③的涣散,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④帝国主义的支持。

2.意义:①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②作用: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观念深入人心。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影响: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思考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知识拓展】1.如何全面分析和评价三民主义?所谓“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因为,清政府此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整个满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解决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其具体方法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比较完全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

②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③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

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把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吸引到革命派一边。

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很高水平。

【走进高考】1.(08年广东单科,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2008年广东单科,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3.(2007广东单科卷)(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6分)参考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课时训练】一、单选题:1.(2007海南历史卷)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的寓意是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2.(2007全国文综一)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

新军的主要特点是A.仿效近代军制编练 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C.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官吏3.(2007四川文综)在近代中国,系统的出现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A.地主阶级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立宪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2007上海历史)“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5.(08全国卷Ⅱ,1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6.(08全国卷Ⅱ,16)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7.(08四川文综卷,16)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8.(08年广东理基,6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

该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9.(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7)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10.(08海南历史,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11.(08四川延考)戊戌变法失败后,立宪派曾参与的历史事件是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12.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B.联合其它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13.一部历史小说中写道:“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海陆军代表等迎入内府。

当晚11时,举行孙中山大总统受任典礼。

他宣誓词说:“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孙中山就任中国同盟会总理职务B.孙中山就任反对袁世凯的海陆军大元帅职务C.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D.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职务14.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

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这说明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15.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