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7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岳麓版必修1
2.在学习新政权的时候,我设计了一段材料,里边有些错误,让学生依据学案,默记一下,然后我来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学生默记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时间、国旗、国歌等内容,三分钟后,教师利用设计好的练习题进行检测,看哪一个同学找到的错误最多。)
辛亥革命的过程部分
播放图片《革命形势图》,文字资料:南京临时政府有关内容
学生观看、思考;学生看书、回答
图片;文字资料
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播放史料
学生思考回答
历史史料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教学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
三、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概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分析武昌首义成功的原因;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对辛亥革命做出适当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不断提高其史实分析能力,学习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1、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有大量可供我们使用的文字史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在学习辛亥革命时,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2.在课前,多媒体播放激昂奋进的歌曲,营造一种悲壮凝重的气氛。
3、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形势图、图片《临时约法》,创设具体情境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
3、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评价辛亥革命,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5课辛亥革命
3.阅读相关辛亥革命史料,选取一位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人物,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人物评传。要求体现该人物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撰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分析性文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运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细节。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2.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新课内容:按照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
5.教学拓展:
(1)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主题讲座等,增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37岳麓版必修1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一部分,上承太平天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起着承上启下作用。同时对于必修三《三民主义》,选项四《国父孙中山》学习奠定一个基础。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三大历史性巨变之一,民主政治的尝试,促进中国近代化;革命精神浩气长存,反映国人的自强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过程篇:惊天动地谱春秋
设计问题:1.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是一个什么组织?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2.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转播和革命团体的不断涌现,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应运而生。它的名称是什么?宗旨是什么?
3.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它分别对应十六字纲领中的什么内容?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二、学生分析
辛亥革命在高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 课教学的展开;但是高中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的认知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针对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 泛,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等,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直观的音频、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0 岳麓版必修1
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它是前几课所讲的列强加紧侵略中国造成的影响的扩大,以及承接上节课中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个部分。
本课不仅要完成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和结局的讲授,还要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高一的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但相对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主要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分小组抢答等,配合老师的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2.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和一定程度上的讲授;情景再现,体会当时的历史,反思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论证某些历史结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革命者奋不顾身的斗争,体会他们的献身精神,并对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通过制作PPT完成本课教学,在教学环节中,导入部分通过插入有关《辛亥革命》的电影资料,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通过 PPT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在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中国同盟会成立链接【百度百科】。
通过PPT补充三民主义内容及评价。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中,通过插入并播放《黄花岗起义》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情,感悟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革命过程中插入并播放《武昌起义》的视频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影视资料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5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体现的原则,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习学会客观辩证的评价历史现象,通过探寻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学会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也经历了曲折与艰难的历程,在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家的努力下,中国逐步推翻专制制度实现民主政治。
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树立民主观念。
重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意义和体现的原则,辛亥革命评价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1911年10月9日,武汉的天气已经没有那么炎热。
俄租界的一个房子里,一群年轻人正在碌着。
其中的一个人叼着一根烟,烟雾缭绕。
突然一个火星抖落在地,正好落在地面摆放的炸药上。
“不好”,还没来得及反应,只听一声巨响,大家应声倒地。
听到爆炸声的俄国巡捕从四面赶来,许多重要的文件被巡捕搜走了。
湖广总督瑞瀓下令关闭城门,四处搜捕革命党人,起义还没有发动,起义的领导人已经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革命党人群龙无首,形势万分紧急,革命随时有可能胎死腹中。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革命党人决定自行发动起义,辛亥革命就这样爆发了。
二、清末民主革命风潮教师:阅读课本内容,概况革命党人为辛亥革命做了哪些必要的准备?清政府为遏制革命采取了哪些措施?辛亥革命中的主要事件有哪些?学生:必要准备:(组织)建立革命团体、建立同盟会,(思想)提出三民主义、与改良派论战、宣传革命思想,(行动)发动武装起义遏制措施:实行新政,预备立宪主要事件: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宣统下诏退位,清朝灭亡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政中编练新军培养了清政府掘墓人,预备立宪让立宪派彻底失望。
从1894年到1911年武昌起义前,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这些起义中以1911年4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 岳麓版必修1
要求:请同学们结成讨论小组,每位同学任选一角色来谈“你”身边的变化和感受,注意小组内的成员角色不要重复,发言要有史实依据。
制作多媒体课件PPT、音频视频材料收集等。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搜集所需要的材料,组织预习课前发放的学案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课前由老师审查。
(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以视频概述起义过程。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本课分三个字目完成,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不扎实,不同层次的都有,要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面学生。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不简单沿袭教材思路,而通过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学生,找准四者的连接点,将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或减、强化或弱化,通过导学案和课件把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的史料(含图片、地图、视频等)纳入教材之中,并运用到教学中来。
(二)引导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知能拓展。第一个问题纵向比较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进而得出辛亥革命的进步性的结论。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39 岳麓版必修1
制作课件,并插入图片、音频,视频、史料出辛亥革命这一主题,并指导学生从歌词中找出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在梳理辛亥革命过程时,播 放武昌首义的视频,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直观体会这场革命的悲壮。较之文字形式,视频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更能达到学习目的。另外,在分析辛亥革命 革命的背景和《临时约法》时, 选取历史恰当的史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文字史料,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除了日俄战争,英国入侵西藏外,列强还变本加厉地操纵中国的航运,攫夺中国的铁路和开矿权,此外,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工业投资也迅速地增加,中华民族危机重重。
材料2: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阶级矛盾尖锐。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1911年,清政府成立以奕劻为总理大臣的“皇族内阁”,并指斥立宪党人“欲借立宪倾陷朝廷”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走向共和》主题曲,并提问:这首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取得了什么成就?给后世留下什么宝贵财富?
学生回答
播放电视剧《走向共和》主题曲
合作探究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辛亥革命这一课,加上平时通过各种影视作品 的接触,可以说对于辛亥革命是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思考的。因此在新课教授中,老师对于史实部分的讲述可一带而过,将基本线索梳理清楚即可,而要将重心放在 对辛亥革命背景的分析、三民主义的理解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上。这些深度思考,应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积极探索等特点,充分应用小组间问题探索并由 教师适时引导的授课方式。
2021岳麓版必修1《辛亥革命》word教案
2021岳麓版必修1《辛亥革命》word教案一、教材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资产阶级为进展资本主义,爆发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戊戌变法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的革命要求,武昌起义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统治,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最终这一任务由工人阶级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明白得辛亥革命爆发的复杂缘故。
运用历史辩证法来分析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阻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看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摸索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三、学情分析初中时辛亥革命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差不多对辛亥革命重大史实及过程有所了解,再学习这课内容时,则要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展开教学。
高中生思维能力和明白得分析能力已有专门大提高,因此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体,明白得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开展讨论活动,以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及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评判。
教学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判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辨证分析法教学预备:课本、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复习导入: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对华的入侵战争和强加给清政府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将独立的中国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设计(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设计(6页)《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辛亥革命》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本课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它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同时,它与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是众多考试中考察的一个重点。
因此,学习这一课非常有必要。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内涵,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汇总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感受孙中山的革命决心和历史贡献;体会成立民国、结束帝制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要想民主富强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一、革命背景第一步:①展示两张图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图与慈禧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②思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革命前作了哪些准备呢?提示:阅读课本第一目二三四段从组织、思想、实践等方面归纳。
③展示文字材料:资产阶级的发展情况④对比清政府与革命党人力量论从史出。
培养学生通过图文和教材内容分析史料的能力。
同时教师以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教材,挖掘教材,落实基础。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7 岳麓版必修1
音频及歌词
讲授新课:多媒体打出图片《钦定宪法大纲》VS《三民主义》要改良还是要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探究一:改良与革命的选择?
1、材料展示:《钦定宪法大纲大纲》和《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2、视频播放:四川保路运动起因
问题:这两部文献体现的目的有何不同?视频反映清政府的政策与民心的关系。以此让学生理解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形象直观,让学生了解清政府政策,失去了民 心,为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重点探究内容时,运用了一手史料,组内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探讨辛亥革命的 影响时,用史料图片资料,革命辛亥后军警在街头给行人剪辫子的场景,引导学生分析革命后社会风俗的变化。可以更生动形象的展示,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总 之,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容量更大,内容更丰富,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2、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二、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1、展示约法主要内容史料。提出问题。
教师点评,归纳
板书:近代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思想解放
社会生活近代化
2、各抒己见: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材料展示、图片展示、问题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展示,
图片、史料
训练
教师进行指导,方法
学生做题,回答纠错
结尾:---精神信仰---走进辛亥英烈们的精神世界
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教案1]
第17课辛亥革命【内容分析】“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国人的迫切愿望。
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使这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里程碑,革命党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了解武昌起义后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分析“南北议和”的原因,理解其影响。
(3)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讲述武昌起义后中国国内形势,分析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立场,讨论“南北议和”的必要性及其这一事件的后果和影响,(3)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4)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体会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走向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2)革命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重点难点】1.辛亥革命是在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爆发,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全面把握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顺应了民主潮流,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2.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导课环节】师: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皇帝?出现过多少个王朝?恐怕没有人能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阅读材料得出辛亥革命的影响
2、学生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文字材料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利用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反馈
通过本课要点概念图来加深学生对基本考点掌握的情况。
学生总结,从回答的程度来看学生掌握的程度。
(1)、结合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归纳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因素,如群众基础、起义前的准备、客观方面的有利条件等等。关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可以放映一段相关的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教材中“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使学生明白清王朝土崩瓦解的含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引用重要条文,归纳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议会内阁、总理负责、总统象征的具体内涵,使学生真切感受这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通过图表来展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学特色:本节课的设计图片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结部分联系现实,展望两岸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体现了对学生学情的调查,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思想。在这节课的实际操作中。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一部分,上承太平天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起着承上启下作用。同时对于必修三《三民主义》,选项四《国父孙中山》学习奠定一个基础。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三大历史性巨变之一,民主政治的尝试,促进中国近代化;革命精神浩气长存,反映国人的自强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过程篇:惊天动地谱春秋
设计问题:1.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是一个什么组织?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2.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转播和革命团体的不断涌现,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应运而生。它的名称是什么?宗旨是什么?
3.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它分别对应十六字纲领中的什么内容?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直观的音频、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4.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什么问题?
5.革命党人在宣传革命理论的同时,还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最著名的是那一次?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交流,然后进行抢答得出,落实基础知识)
老师过渡:通过刚才大家抢答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革命党人为酝酿革命做了组织上、思想上、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一场革命呼之欲出。
1、学生自主完成解决设计问题
2、学生结合材料信息,讨论思考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为本组争得荣誉。
3、学生根据大量的文字史料和视频资料信息,完成教师的层层设问,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辛亥革命内容
利用图片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说文字不能实现的讲解。
结果影响篇章:敢教日月换新天
论从史出:老师出示图片及材料,视频插入《辛亥革命》相关民主共和片段。将课标的学习要点集中展示,以期达到下述目标:展示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天安门广场孙中山照片及蔡元培评价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这样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图片、文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背景篇:山雨欲来风满楼
通过时局图及秋瑾《如此江山》展示中华民族那个危机时刻
阅读课本、材料提取信息、共同探讨辛亥革命的背景。
2、通过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3)、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分析,需要论从史出,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分析。
(4)、辛亥革命的成败及其评价很易搞成生硬的一言堂形式,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有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让学生查阅资料、分组协作开展一次评价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辩论赛。
二、学生分析
辛亥革命在高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 课教学的展开;但是高中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的认知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针对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 泛,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等,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等历史基础知识,把握辛亥革命的整体过程,掌握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1)在导入部分和讲授具体的教学内容均使用图片和大量的文字史料,形象,生动,能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在讲解辛亥革命意义用了视频文件,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和深入思考。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