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保护
一、织的病理生理特点
人脑占体重的2.2%,脑血流占心输出量的15%,脑氧耗量占全身氧耗的23%;脑所需能量的85%~95%来自葡萄糖的氧化,脑内的氧、糖原、ATP的储备很少,脑循环中断10分钟后,储备的氧便耗尽,中断2分钟内糖便耗尽;体温37℃时停循环3分钟、30℃停循环8分钟可产生脑损害,大脑皮质缺氧的耐受性差。
二、体外循环脑并发症的发病率
体外循环脑并发症的发病率报道各异,主要与获取神经精神功能紊乱的资料比较困难、难以统一标准有关。目前体外循环脑部并发症发病率较低,约为2%左右,其中60%患者只是表现为一过性的脑神经精神紊乱。
三、体外循环脑损伤的原因和表现
(一)脑缺血缺氧性损伤
1、原因
(1)长时间低流量灌注体外循环中,脑血流依赖体外循环灌注流量,长时间的低流量灌注,会造成脑血流供应不足;但在低温体外循环中,由于脑的氧代谢率降低,较低的灌注流量就可以维持脑的供氧。
(2)转流时间过长体外循环炎性介质对脑细胞直接损伤;另一方面使血液破坏增加、血中微凝物质增加,空气和微粒栓塞的可能性加大。
(3)心肺机故障和操作失误由于机械或人为因素(如电源中断、泵管破裂、接头脱落)造成体外循环中断、气栓进入动脉系统,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缺氧。
(4)转流技术问题如血液过度稀释、胶体渗透压下降;上腔静脉引流不畅,中心静脉压过高;主动脉插管位置或方向不当;合并左上腔静脉时,术中将左上腔静脉结扎造成脑血流回流受阻。
2、表现
(1)神经精神症状可在术后立即出现,亦可在术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轻者可有苏醒延迟,暂时的萎靡、谵妄、幻觉、记忆丧失、意识损害、四肢乏力、单瘫、抽搐、行为异常,重者可致永久性的运动、感觉、智力等功能障碍。
(2)脑水肿主要表现为烦躁、呆滞、嗜睡、昏迷、抽搐,瞳孔不等大或瞳孔散大,可有癫痫发作,眼底检查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二)脑栓塞
1、原因
(1)气栓由于体外循环故障或操作失误,致使气栓进入动脉系统;复温时水温与血温差>12℃,可能形成大量微气栓;氧合器不消泡。
(2)血栓抗凝不全或陈旧血栓;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物形成的微栓。
(3)其它栓子来自术野的脂肪栓、钙质、纤维素、去泡剂、石蜡碎屑、粘液瘤残屑等。
2、表现神经精神异常可为一过性,也可突发偏瘫、单肢瘫痪,可有抽搐、不可逆的昏迷乃至猝死。
(三)颅内出血
1、原因
(1)术前有脑部外伤史。
(2)有出血倾向、术后抗凝者。
(3)灌注流量过高,脑过度灌注,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4)上腔引流不畅,中心静脉压过高,导致颅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和脑水肿。
(5)应用大量高渗液体、利尿剂,使脑大量脱水和收缩,脑血管撕裂出血。
2、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术后昏迷,或多时不清醒,或意识恢复后又出现意识障碍,出现偏瘫、单瘫,并有颅内高压症状。
四、体外循环对脑的影响因素
1、灌注流量
(1)体外循环中脑血流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低温、灌注流量、二氧化碳分压、药物、非搏动灌注等,脑血流量不完全依赖体外循环灌注流量和压力,在脑的自主调节。
(2)一般认为深低温或高浓度二氧化碳时脑的自主调节机制丧失,此时脑血流量依赖体外循环灌注流量。
(3)长时间的低流量灌注会造成脑的供能不足。
2、平均动脉压
(1)脑的自主调节功能,血压波动于50~150mmHg时脑血流可保持恒定。
(2)体外循环中低温、PaCO2、非搏动灌注等因素可使脑自主调节功能下移和丧失。
(3)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龄患者体外循环中灌注压应保持较高。
3、酸碱平衡紊乱
酸中毒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加重脑的缺氧。原因为灌注流量偏低、血液氧合不良、血液过度稀释=微循环功能障碍。
五、脑保护措施
(一)预防
1、使用动脉微栓滤器,防止各种栓子。
2、使用膜肺,防止气栓。
3、正确使用肝素确保抗凝。
4、保持一定灌注流量、灌注压力尽量避免深低温停循环。
5、保持腔静脉引流通畅,避免脑水肿。
6、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控制停循环时限。
(二)措施
1、血液降温,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2、脱水治疗,减轻脑水肿。
3、应用脑保护药物激素类、巴比妥类等。
4、选择性脑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