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和高考分析指导共16张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学问点总结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下面学习啦网的我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学问点总结》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历史重要学问点总结(一)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斗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日)一、奴隶社会的进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进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头(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头(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分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头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二、应对策略
(二)课堂复习应对策略
5、老师是一轮复习的领路人和指导者,要注重课堂创新,要调动学生参与合作探究 的积极性,让学充分参与课堂,享受课堂!老师要做好一轮复习的规划,要做好教 考衔接,要明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课后如何展开练习。
下面就具体做法,做一个 示范!
1、一轮复习整体规划
模式:
高考考向+纲要通史+选必知识融合+新情境训练
1、研究近三年课改省份高考真题,研究考向,明确目标,渗透课堂。 2、整合《纲要》通史主干知识,突出重点、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知识迁移能力 的培养。 3、提炼出与复习章节相关的选必知识,探索如何巧妙地融合。 4、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落实东岸做题上。做题一定要新情境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 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才能适应高考。
的
分
区域开发
江南的开发
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裂
和
经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民 族
济 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交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融
儒学受佛、道挑战有了新发展
文 化 反佛思想;玄学盛行(选必)
科技文化成就
注:孝文帝改革另行讲述
选必知识融合
《中外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建立 P14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 P20
2、认识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想想时空混乱该怎么办?知识体系 未构建起来怎么办?多和班主任即代课老师交流一下。你心里就会有方向。看看自 己目前的分数,与你心目中大学的目标还有多远?
高三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关于改革相关知识详解

高考历史选做题改革部分相关知识总结一、改革的基本认识(一)改革的内涵(什么是改革)1.含义: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
2.实质: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改革的要素1.原因(为什么改):政治改革的发生基本上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⑴目的利益和社会危机具体是什么?统治者为什么要改革?一般来说当然是为了他的统治,他的利益——答题时需要具体化一下,在当时他的具体利益是什么?改革,要么是领导人想有一番作为——他想做什么?要么是感受到来自下面的威胁——当时是什么威胁?民众们对什么不满?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民众的诉求有哪些?也就是说统治者发起这个改革是想解决哪些社会问题?⑵改革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货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
2.过程(怎样的改):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3.结果(改的怎样)⑴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
高中历史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 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历史)复习方法1高三历史复习,是在已经学习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防止简单地进行历史知识的重复学习,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复习目标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的死记硬背上,而是要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和掌握各个单元及各专题的知识结构。
与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关系密切的知识点,才是考试的重点。
如何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些内容,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地复习方法,这里我们给大家推荐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在大约十个月的时间里,科学安排好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6个月,进行基础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具体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
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无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
这样理清重点、难点,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
第二阶段3个月左右,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
可以将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等,世界近现代史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阶段近1个月,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注意跨学科综合、热点问题等。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
一、第一轮复习第一轮的复习目标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回归教材”。
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的具体操作,我们强调三点:1. 少量多次的不间断学习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地学习,不可一曝十寒,许多天不学习历史,将大量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天突击完成。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与计划

2020年36期┆61研究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与计划蔡航空一、指导思想根据《2018年新课程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教育部)的相关精神,认真研读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历史全国卷,及时关注高考改革的新动态,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我校近几年高考复习备考的经验,精心备考,注重方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二、考情分析(一)近年来,高考“去教材化”的命题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师教的高考基本没考,高考考的老师基本没教”,这是近年来很多考生走出考场后的戏谑与无奈。
全国卷高考命题虽然依托的是教材主干知识,但近几年历史高考“去教材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试题其“枝”均伸出“墙”(教材)外,这是因为高考考的是“历史”而不是“历史教材”。
所以历史学习的关键是理解,认识历史,而非单纯的识记历史,也因此,历史教学的关键是教“历史”,而非单纯地教“教材”。
识记是前提,理解是关键,认识是目的。
(二)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通史化”倾向越来越突出 本届考生使用的历史教材是按“政治”、“经济”、“文化”专题线索编排的,专题学习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虽然光彩夺目,但要拿出来时却七零八落,不堪使用。
因此,在历史复习中就必须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还原历史的完整性,让学生站在整体性的高度上看历史,这就需要建立起通史模式,在通史的视角下搭建起历史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三、学情分析我校2019届文科共5个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2个实验班,3个重点班。
学生由于初中历史开卷考试,高一课时较少,目标又不明确,所以虽高二转入文科班学习,但普遍基础校差。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基本史实识记不到位,知识的精准度欠缺,对隐性知识的关注度更是无从谈起。
2、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更是欠缺,缺乏对历史的系统感知,核心概念的把握也很不到位。
3、学习方法欠佳,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倾向于死记硬背,灵活运用不足,学习效率低下。
2024年高三历史复习方法及经验总结归纳

2024年高三历史复习方法及经验总结归纳在____年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复习方法和经验总结,供参考:一、合理安排学习时间:1.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根据历史课程的内容和复习时间的安排,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可管理的小块。
2. 合理分配时间:按照自己的掌握情况和复习目标,合理分配时间给各个知识点和章节。
注意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和总结。
3. 保持规律性的学习时间表:每天制定固定的学习时间表,保持规律性的学习节奏,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4. 利用碎片时间:利用上下课、午休等碎片时间进行复习,通过小题目或者概念回顾来巩固知识。
二、掌握复习方法:1. 精读教材: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和内在联系,注重记忆和理解。
2. 制作复习资料: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笔记、脑图、思维导图等复习资料,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
3. 刷题巩固:通过刷题巩固知识点,了解常见考点和题型,培养做题的技巧和思维方式。
4. 参考工具书和教辅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书和教辅资料进行参考,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5. 考试技巧训练:学习历年高考试题,了解出题规律和命题思路,培养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三、重点复习内容:1. 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变化:例如中国古代史、现代史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以及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2. 重要历史人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贡献和影响,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3. 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塑造。
4. 历史地理知识: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和地理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地理变化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四、复习技巧与经验总结:1. 注重系统性:历史学科内容较为庞杂,需要注重系统性的学习和复习。
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和逻辑关系,便于记忆和理解。
2024年高三历史学习方法及复习策略总结(2篇)

2024年高三历史学习方法及复习策略总结历史学科作为文科生的必修科目之一,是高中生学习和备考的重点之一。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有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复习策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成绩。
本文将介绍____年高三历史学习方法及复习策略。
一、学习方法: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高三的历史学习压力较大,要想顺利备考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可以根据科目难度和自己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每个学习阶段的时间。
同时,要根据历史课本和教师的教学进度制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
2.多角度理解历史知识历史学科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因此要多角度理解历史知识。
除了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外,还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借助多媒体资源如电视、影视作品等来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可以加深自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在讨论中要积极发言,记下自己和同学们的观点和思考,有助于巩固知识。
4.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高三历史学习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查阅和学习。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历史资料、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等,丰富自己的文献基础和知识面。
同时,还可以参与历史类的网络讨论、社区等,与其他历史爱好者进行交流,拓宽视野。
5.建立知识框架历史学科是有条理、有逻辑的学科,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是学习历史的基础。
可以将历史知识按时间顺序或主题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同时,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笔记等工具将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便于记忆和复习。
二、复习策略:1.查缺补漏复习历史时,应先进行查缺补漏。
在做历史试卷或考试后,要及时查看自己的错题和不熟悉的知识点,弄清楚出错的原因和解题思路。
可以根据错题和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补充相关的知识。
2.重点突破历史学科的考察范围较广,要选取重点内容进行突破。
高考历史的备考指导与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的备考指导与解题技巧高考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备考需要一定的指导和技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高考历史备考的相关指导与解题技巧。
一、备考指导1.合理安排时间:备考要事先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每天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和练习。
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仅专注于课堂上的学习,还要自主拓展知识面。
2.理清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庞杂复杂,备考时要理清相关知识框架,弄清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同时,要通过整理思维导图、制作知识卡片等方法,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3.多做题,多总结:历史备考的核心是做题,通过大量的做题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经验,遇到难题及时寻求解答。
4.关注历史热点:近年来,历史热点事件频频发生,备考时要关注这些热点事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做到时事与历史的结合。
5.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能够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环境和节奏,查漏补缺,也能提高答题速度和抗压能力。
二、解题技巧1.审题准确:阅读题目时要仔细审题,弄清要求,理解每个选项的含义,避免出现因为误读题而导致的答题错误。
2.扩展知识面:高考历史的题目通常是基于基础知识的扩展,备考时要尽可能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名人和文化知识,可以从历史小说、历史纪录片等方面入手。
3.注意时空背景:做历史题目时,要注意题目所涉及的时代和地点背景。
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要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4.抓住关键信息:在解答选择题时,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寻找正确答案。
5.提前预测:在阅读或解答问题时,可以对内容进行提前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测可能的答案或结果,提高猜测正确率。
6.提炼规律:历史题目中常常会涉及到某种规律或趋势,要善于提炼和归纳这些规律,从中找到解题的线索。
7.逻辑思维:历史学科需要发挥逻辑思维能力,理清思路,进行因果分析,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高考历史备考建议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备考建议及答题技巧高中历史内容繁多,高考任务繁重,为了便于高三学生复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备考建议及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备考建议:1. 科学对待历史和运用历史。
(1)历史知识。
从历史素养的高度看,历史知识既是具体的,也是整体的,既是独立的,也需要前后贯通、上下相连、左右相逢,既要保证知识的完整和独特,也要对它进行消化、加工、提炼。
知识与知识的“酶化”,是历史素养要求的知识观。
(2)学科能力。
历史素养所要求的能力和历史学科能力是一致的,即准确描述与区分历史事实的能力,进行历史思维与按照历史规律进行阐释的能力。
前者着重于史实的存真和历史脉络的厘清,强调真实以及对历史存在的敏感;后者着重于在运用史实基础上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说明、解释,强调言之有据、论从史出。
由此可知,具体的能力要求背后,都是在塑造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
(3)历史意识。
历史素养所要求的历史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二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
对一个问题,习惯于从具体材料出发,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势,结合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遵循诸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对立统一、矛盾转换的辩证思路,就是具有历史意识的实际表现。
(4)历史价值观。
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渗透在素养培养的全过程中。
历史素养所要求的能力,是在塑造对待历史的态度。
2016年新课标高考试题中对现实热点历史性的思考,体现了以正能量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2. 全面认识学科能力考查的视角和方法。
(1)注重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强调批判性历史思维的运用。
一要重视史料,具有证据意识。
史料是构建历史事实的材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没有它历史认识就是无本之木。
二要关注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现场。
三要具有多重视角,强调求异思维。
(3)强调对历史信息的整合与重组。
它不是对既有观点的背诵,也不是对史实的简单堆砌,而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重新构建历史体系的过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介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介绍【导语】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进行全面复习,是对于高一高二的知识点的总结,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三历史的复习计划和策略的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是综合性的复习,需要大家把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点通通整合在一起,这时制定一个公道的计划,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学习情形具体定,具体到每周每天。
复习计划可行性要强,不能一有事情就耽误了。
可以计划几本历史书一轮复习几遍,多久看完一遍书,配合多少习题做,做题做到什么程度。
高三历史要提高多少分,每个题型做多少真题等等。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要脚踏实地,不会的知识点一定要弄懂了。
历史复习最基本的线索一是时间,二是事件,可以抓住这两条主线延伸,把知识联系到一起,整理成网络图。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策略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要讲求一定的策略,不能盲目背书、做题,也要定期检测一下自己哪些知识点学会了,哪些知识还存在盲点。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必须搞定了,这是最基本的。
历史复习要有框架和条理性,有了思维导图复习起来就会轻松的多,而且记忆成效也会更好一些。
历史考点很关键,有很多时候题目变了考点不变,所以以不变应万变是历史应试宝典。
历史第一轮复习要学会理清出题人常常设的一些陷阱,这样在以后做题中就可以尽量躲开。
常见的主要有产生在同一历史年代的不同事件,类似概念,引用古文等等,题做多了就会有体会了。
高三历史的重点复习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点、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绩及体会教训。
2024届新高三一轮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认真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 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说明》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 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 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 版发行,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 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 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 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 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第三,稳定性。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党的相关政策要求、国家选才需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诉求, 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借鉴国内外先进测量理论和实践成果,既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又经过实践的检验。这 些因素具有持续性,在短时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变动,从根本上保证了高考评价体系功能、结构、内容的相对稳 定。这对保持人才选拔的有序性和维护基础教育教学的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适应性。高考评价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虽然其整体架构具有稳定性,但具体内容将会根据外界影响 因素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灵活的策略应对现实中的新问题,更好地实现高考的功 能。
(1)科学体系:作为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举措,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 正确的方向、路径、方法和程序,以确保高考这一教育关键环节评价科学、 指挥得当,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三者有机统一 中的作用。 (2)创新体系: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 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 “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 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 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 转变。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体系, 由此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多维立体评价模式。
复习好高考历史的方法和策略总结

复习好高考历史的方法和策略总结复习好高考历史的方法和策略一、仔细解读考试说明及课标,把握复习方向。
考试说明,是该达到水平的重要依据。
它规定着历史高考该考啥怎么考等?说它是高考复习的指南针,恰如其分。
为事半功倍,复习之前必须认真解读,掌握正确的方向。
所以大家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解读好考试说明以及新课标,搞清重点和难点,做好针对有效的复习。
要注意考试说明当中不同的动词,如,“概述”“知道”“认识”“了解”“理解”“掌握”“探讨”等。
这些词语所对应的,是对不同知识要求程度的不同。
举个例子吧,比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节课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其中的“了解”,是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能达到再认的程度,而“分析”呢,则是要求程度比较高,通过学习,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所以呢,一定要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和新课标,搞清楚对知识能力的要求,针对不同内容制定出适合复习策略,唯有把握重难点,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
二、巩固基础知识,探索科学学法。
考试首先考的是基础知识,大家要通过复习把知识整合成脉络和体系。
这就要求在复习中不但巩固基础知识,还会突出重难点。
复习前要对学习方法有重视。
对知识的体系有期待,然后才有可能形成点线面的知识网络。
学习不断深入,掌握了基础知识,再渐次深入分析历史现象,逐渐便能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做到这一点,便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给大家讲几条便于操作的方法。
课前阅读目录,思考本节专题在整书中之地位。
接着,思考本节标题及本专题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专题的大方统摄小节内容。
复习本节内容,定要留意读一读标题、课前提示、小标题、正文、插图、以及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和学习思考如果有,也不能放过。
仍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节为例子,它是必修二专题一最后一节,首先大家会了解必修二呢,它是经济史。
然后分析本专题: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及特点,千百年,中国农业生产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2024年高考历史备考攻略

2024年高考历史备考攻略历史作为高考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意义重大。
合理的备考策略可以帮助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2024年高考历史备考攻略。
以下是针对备考历史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了解考纲和考试要求在备考历史科目之前,首先要了解今年高考历史科目的考纲和考试要求。
针对2024年的高考历史科目,统计往年的考试题目,了解命题的规律和重点,这样可以确定备考的方向和重点知识点。
二、整理复习资料根据考纲和考试要求,整理复习资料是备考的重点。
可以参考历年历史考试真题和分析,选取重点知识点和考点,制作层次清晰的复习资料。
可以将知识点整理成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以便于记忆和复习。
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备考历史需要时间和耐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考生有计划地进行备考。
首先要确定每天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来合理安排。
其次,根据考试时间表和自己的复习情况,将知识点进行分阶段的复习,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最后,要注重实效性,做到学有所获,及时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培养解题能力历史科目在高考中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和解题能力的考察。
因此,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解题能力。
可以选择做一些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对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和归纳。
同时,要注重理解题目,在解答问题时要条理清晰,论证有力。
通过做题,不断提高解题能力,适应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要求。
五、多方位的练习备考历史不仅仅需要死记硬背知识点,还要注重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文献、历史故事,拓宽历史知识面,增加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此外,可以多参加历史类讲座、研讨会,听取专家的解读和意见。
通过多方位的练习和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
六、阅读历史文献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注重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理解。
备考历史科目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历史著作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可以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加深入地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和重点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和重点一、时间轴定位在二轮复习中,时间轴的定位是关键。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时间背景,因此,应熟练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将各个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串联,形成清晰的时间脉络。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时间轴、年代大事记等方式,加强时间定位的准确性。
二、重要事件梳理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需要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
了解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
对于一些重要事件,应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原因、意义和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历史意义归纳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在复习过程中,应对历史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
了解事件在当时和后来的影响,理解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归纳历史意义,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四、知识点关联历史知识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应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关联和整合。
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应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和区别,避免混淆。
五、历史观点辨析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存在多种观点和看法。
在复习过程中,应学会对不同的历史观点进行辨析和评价。
了解不同观点的来源和依据,掌握评价历史的方法和标准。
通过辨析历史观点,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答题技巧训练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历史成绩至关重要。
在二轮复习中,应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
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如选择题排除法、主观题要点法等。
同时,应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条理性,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而影响成绩。
七、模拟试题演练进行模拟试题的演练是检验复习效果和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进行练习,注意掌握答题技巧和时间管理。
完成后,应认真核对答案,分析错题原因,加强相关知识的复习。
通过模拟试题的演练,可以提高答题准确性和速度。
八、错题整理与复习建立错题集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总结(3篇)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总结近几年来,历史考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题型固定、题量略减。
2、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内容兼顾,政治史内容比例,次为经济史,再为文化史。
3.记忆要求降低,能力考察突出。
4.图片题增加,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
5.现实热点穿插在题中。
针对历史考试的趋势,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1.必须全面复习。
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如《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老照片》等在平时进行观赏,既可增加历史文字信息的吸收,又可对人物、历史事件、地图、口号等有直观的感受,又能调养身心,与考试两不误。
5.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
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
这些题型的考察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总结(二)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高考前历史如何复习冲刺_怎样高效备考

高考前历史如何复习冲刺_怎样高效备考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1、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
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
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
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3、浓缩法。
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
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高考历史如何备考1、对教材进行整合:高中历史所学过的课程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换句话说就是高中历史知识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各位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复习时可以先将教材知识进行整理。
使其形成新的模块,减少各位高三需要复习的量。
变相的降低了各位同学的复习难度。
2、重点在思维培养上: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所以在进行高中历史复习时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三学生想要提升这一能力,可以对自主命题的试卷的材料题进行自我总结。
或者是从多个角度分析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3、用多元史观进行复习:高中历史大概可以分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史史观等几大类,近几年的高考出题也对这几项内容进行了重点考察,所以各位高三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复习时要对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理解。
4、关注热点新闻:社会中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也应被各位高三同学所关注,将其与书中的知识点进行结合。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高三历史备考复习“四步法”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高三历史备考复习“四步法”
进入高三,对于历史等文科而言,如何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迅速完善提升自己的考试能力成为首要任务。
那幺,高三历史要怎幺复习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高三如何高效复习1、树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首先树立通史为本的意识,以时间为历史基本框架,以国别、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为辅助,构建清晰和等级化了的知识体系。
如魏晋南北朝,高考考试范围所联系的一定出不了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开始发展、九品中正制、民族融合这四大角度,再辅佐以政治经济文化的识别,无论所给材料如何变换,学生都基本能够完成所需知识的清晰定位。
具体的实现形式上,学生可以以时间为主线,将时段内所有知识点排布一遍,也可以送到老师处加以指导完善,尽量背诵识记,基础知识问题就不大了。
2、重点知识突破
高考虽然没有必然规律,但总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如当年的周年大事、重要领导人的讲话涉及、前些年高考没有考的重要考点都应该是我们准备的重点。
如2017年高考十月革命恰逢100周年,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成为了新闻热点词汇。
所以十月革命以及其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苏联经济建设道路等相关知识必然是考试热点,当然需要特别准备。
此类重点准备五六个可以帮助你自己对知识进行有效整理。
1高三历史备考复习方法1.高考发展的新趋向。
高考的考查由知识覆盖到能力覆盖,发展到目前的知识覆盖与能力覆盖并举的高度。
考查要求越来越高,中学历史教学改革面临严重的挑战。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方法、高考解析
考纲要求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日本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规律方法总结
一、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1.改革的定义 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 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改革史。 2.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 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 2019全国卷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
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 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 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 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论” ,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 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三、归纳 “改革结局 ”的一般方法
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 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 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 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 才是成功的改革。
? 2019全国卷 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
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 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 进行改革,最终以 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 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 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 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 渐消亡。 ?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 原因。(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6分)
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原因: 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
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 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 (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 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 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 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 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
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新旧势力力量对比。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4)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用人是否得当)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四、评价改革的原则及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原则 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 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 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 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二、归纳 “改革背景 ”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 。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 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五.中国古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 (1)王朝初期,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 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 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 多有强大的王权作保障。 (2)王朝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 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 的顽强抵抗。
高考考情分析
考查材料内容很多与教材无关,贴近时代主题,材料较 少,一般一到两个,设问形式较为固定单一,一般都是 归纳特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等。 从答题依据来看,主要两种形式“根据材料”和“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考点在材料呈现方面的突出特 点是:新材料,新情境;小切口,深层次;篇幅短,信 息多,试题更多的是对小切口材料所依托的大时代特征 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夯实必修内容对选做题 的解答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