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材分制(宋);“材”的高度分为15“分”,而以10“分”为其厚。斗拱的两层拱之间的高度定为6“分”,为“栔”,大木做的一切构件均以“材”、“分”、“栔”来确定。

2、斗口制(清);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3、斗栱;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上。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4、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一个雷公柱的柱径,从而使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平滑的折线产生曲线感,从而影响屋顶正面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5、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具体做法:山面向内收进一檩径定作山花板的外皮

6、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7、生起;建筑物的檐柱(即最外圈柱)由当心间向两端依次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

8、叉柱造;叉柱造是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叉柱造: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9、大木作;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柱,梁.枋.懔.椽等构件组成。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大木作:木结构古建筑中,承重的木构件及由这些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总称为大木。宋代以来,手工行业多以“作”为名,遂称设计、制作、安装大木的行业为大木作。

10、大木大式与大木小式;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大式建筑(使用斗拱)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不使用斗拱)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

11、古镜;「柱顶见方按柱径加倍,厚同柱径,古镜高按柱顶厚十分之二。」而南方柱础高约在一个到一个半柱径之间,鼓形下可置方座或须弥座等。

12、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前者形式较多,后者少见。

13、月梁;在北方的木结构建筑中,多做平直的梁,而南方的做法则将梁稍加弯曲,形如月亮,故称之为月梁。

14、鸱尾;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15、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

16、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17、副阶周匝;主体建筑周围环绕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较隆的建筑,如殿、阁、塔等。

18、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

19、抬梁式木构架;梁柱结构体系,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用材较大,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空间相对灵活,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耗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

20、穿斗式木构架;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21、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

绘图

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宋代屋顶举折做法

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2、清代屋顶举架做法

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3、清代“七架前后廊”屋架剖面示意图

殿堂构架:内外柱同高,柱头承受斗栱系统,上承水平构件,分为柱额层、铺作层、屋架层。厅堂则内柱升高。

宋式有做卷杀者,清式则无。

墙:

若依墙的使用位置,可分为城墙、院墙、屋墙等层次。万里长城是最着名的城墙。

依材料与做法可区分为土墙、石墙、砖墙,另有编竹夹泥墙、木墙,为非主要承重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