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主题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设计教案案例

初中化学设计教案案例

初中化学设计教案案例
主题:化学实验——制备气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制备气体的基本原理;
3. 学会利用化学试剂制备气体。

教学内容:
1. 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2. 制备气体的原理;
3. 利用化学试剂制备气体的实验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气体的性质和特点(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气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具有无形、无色、可压缩、可膨胀等特点,让学生
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

第二步:制备气体的原理(10分钟)
教师讲解制备气体的基本原理,包括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不同的实验方法。

第三步:实验制备气体(3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选择一种可以制备气体的化学试剂,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制备氢气,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四步:实验总结(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思考气体制备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
影响。

教学评价: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备气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初中化学主题式教研活动(3篇)

初中化学主题式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教研活动以“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实践和反思,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索并实践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四、活动地点XX中学化学实验室五、活动内容(一)主题讲座1. 主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主讲人:XX中学化学教研组长内容:解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及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2. 主题: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主讲人:XX市化学教研员内容: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化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二)教学观摩1. 观摩课教师:XX中学化学教师课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观摩课教师:XX中学化学教师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研讨1. 研讨主题: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参与人员:全体化学教师研讨内容:针对观摩课,教师们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2. 分组讨论分组主题: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情的化学教学策略参与人员:各年级化学教师研讨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探讨如何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四)经验分享1. 经验分享主题: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分享人:XX中学化学教师内容:分享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案例,如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方法的创新等。

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本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为高中化学教学,主题为“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该项目旨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向概念认识转变,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

2. 熟悉几种化学反应的普遍情况,掌握其中一些反应的基本规律。

3. 掌握实验技能,学会实验记录,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3. 实验室准备、实验记录和实验安全。

三、教学过程1. 实验一:酸碱反应实验内容: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作为酸和碱,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分别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用酚酞(或甲基橙)指示剂滴定,直至颜色变化停止。

(2)实验记录:记录所用药品量、实验步骤和结果,并计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果:酸和碱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记录和思考:药品初始质量/m(g)酸滴数(mL)碱滴数(mL)形成的产物盐酸 520 ? ?方程式:2HCl + NaOH → NaCl + H2O思考:观察盐和水的性质,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如制造氯化钠)。

2. 实验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内容:用硫酸与铜丝反应,观察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1)实验前准备:切割一小段铜丝,置于硫酸中。

思考: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还原剂与氧化剂的概念,并梳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如电池制造等)。

(1)实验前准备: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用高锰酸钾滴定,计算出过氧化氢浓度。

实验结果: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

2H2O2 → 2H2O + O2↑思考:分解反应的特征和应用(如过氧化氢的储存和运输等)。

(1)实验前准备:取一定量的氯化铁和铜片。

实验结果:氯化铁和铜片反应生成铁离子和铜离子。

思考:了解单置换反应的概念和规律,探究置换反应的应用(如金属加工和矿物提取等)。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2.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

(二) 核心素养要求1.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

2.感悟科学家崇尚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质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学习科学家爱国、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品格。

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本单元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中的“化学科学本质”。

要求学生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特征;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悟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与品格。

2.化学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是一门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育目标的学科。

本课题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和精美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许多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渐实现。

展示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从而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3.教科书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接着教科书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系统地接触过化学,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曾经产生过化学的火花,因此在本课题学习过程中应力求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指向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式单元复习教学——以“物质及其变化”为例

指向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式单元复习教学——以“物质及其变化”为例

指向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式单元复习教学——以“物质及其变化”为例摘要:以“物质及其变化”单元复习教学为例,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索内容结构化的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个重要视角——物质的类别和元素价态,预测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

利用性质和规律,结合生产实际设计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案。

实现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单元核心概念和观念的关联复习,基于新课标,为新教材提供单元复习教学新方案。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单元复习主题式教学物质及其变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 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平衡思想;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这 5 个方面立足高中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强调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单元复习教学是整合知识、提升能力、诊断并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知识梳理、题型归纳等方法较多,将单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进行整合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很少。

本文以“物质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为例,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索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在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教学单元分析“物质及其变化”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因此,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研究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

本单元内容由“物质及其变化”由“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组成。

“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核心概念能使学生形成基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素养。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初中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初中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初中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中
课题:化学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了解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
2. 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原理
教学重点:
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原理。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提问和引入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二、讲解(15分钟)
介绍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原理,理论性内容适当简化,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实验(20分钟)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并总结实验现象及原理。

学生可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及原理,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五、梳理(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
际生活中。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阅读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
受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式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式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式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以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教学设计为例周㊀艳(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ꎬ江苏连云港222000)摘㊀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式实验教学ꎬ是大单元概念统摄下的实验模块教学策略ꎬ开发学生基础实验潜能体现化学学科思维的教学价值ꎬ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精神在化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ꎻ主题式大单元教学设计ꎻ开发学生科学思维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2-0137-03收稿日期:2024-01-25作者简介:周艳(1981.9 )ꎬ女ꎬ江苏省连云港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主题式单元教学是以本学科知识为基础ꎬ借助真实实验情境ꎬ开展实验探究活动ꎬ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关联问题ꎬ由浅入深㊁由表及里㊁层层递进且深入地进行化学实验内容的学习.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二的内容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是高一年级新生刚接触高中化学实验部分的起点ꎬ教师应借助本专题的内容ꎬ确定教学主题ꎬ用大单元学习的思想为指导ꎬ精心设计大单元下每一个子教学目标.针对子目标ꎬ合理安排实验内容ꎬ引导学生在做中学ꎬ学中思.每节课都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ꎬ这样才能和当前教育部提出的 立德树人 的大目标相契合ꎬ与江苏省高考的考核方向相一致[1].1主题式教学内容分析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树立 整体观 ꎬ应围绕化学学科主题来确定其素养发展的价值ꎬ而不是只限于 局部 进行的割裂式断层的教学主题.笔者基于以上教学思想ꎬ确定了 从实验学化学 这一学习主题ꎬ开启 从实验学化学 大单元教学ꎬ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ꎬ探究实验化学的乐趣ꎬ培养严谨㊁求真和务实的科学探究的态度.2主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物质分离㊁提纯等基础化学实验原理和基本技能ꎻ(2)通过学习理解依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物质分离与提纯ꎻ(3)熟悉过滤㊁结晶㊁蒸馏㊁萃取及分液等基本操作及仪器的使用ꎻ(4)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㊁条件控制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3主题教学过程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分离的依据:利用差异ꎬ即各组成成分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这一基本思想需要学生明白ꎬ后续的分离与提纯就是围绕这一原理进行思考问题的[2].任务一㊀思考:如何分离MnO2和KCl的混合物?依据什么差异?学生:依据溶解性差异 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3.1常规过滤教师:过滤依据的差异是什么?学生:颗粒的大小.难溶物颗粒较大无法透过滤纸731的孔隙ꎬ而溶液中的离子和水分子较小可以透过滤纸.教师展示过滤仪器的实物任务二㊀思考:过滤后的MnO2是否纯净?如果不纯净ꎬ有什么杂质在其表面?学生:表面沾有KCl杂质.教师:用什么洗涤沉淀?怎么洗涤呢?学生:用蒸馏水洗涤.教师:如何知道沉淀洗涤干净了呢?学生:就是检验洗涤滤液中还有没有Cl-.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参考: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少许于试管中ꎬ滴加检验试剂(沉淀剂) 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ꎬ告知答题的规范性.3.2蒸发结晶任务三㊀思考:过滤后的KCl溶液如何得到KCl晶体?学生: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教师展示蒸发结晶的相关仪器实物ꎬ并带着学生一起总结下蒸发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任务四㊀思考:NaCl(KNO3)?学生讨论ꎬ然后总结发言:先将混合物溶于适量蒸馏水ꎬ然后蒸发浓缩ꎬ趁热过滤ꎬ洗涤ꎬ干燥.3.3趁热过滤教师:趁热过滤的适用场景是什么?学生:趁热过滤是为了防止因温度降低ꎬ溶质析出导致产率降低或者杂质析出导致产品不纯.教师展示趁热过滤的相关仪器ꎬ介绍保温漏斗ꎬ趁热过滤如何操作ꎬ等等.教师提出问题:(1)如何增大滤纸的过滤面积?(2)浓硫酸这样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如何过滤呢?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未知的.总结:(1)滤纸折成菊花形ꎻ(2)使用砂芯漏斗过滤具有腐蚀性的物质.3.4渗析教师:如果把滤纸的孔隙缩小变成半透膜ꎬ那么这种分离方法叫什么?学生:渗析.教师:让我们一起小结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加快过滤速率呢?学生讨论:沉淀物颗粒越大ꎬ速率越快(可以让沉淀陈化或者加热煮沸)3.5减压过滤给学生呈现减压过滤的装置仪器ꎬ介绍布氏漏斗ꎬ抽滤瓶ꎬ真空泵等使用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教师:减压过滤有什么优点?学生:①加快过滤速度ꎻ②可以让沉淀物更干燥.然后教师小结有关过滤的相关内容如下:图1㊀依据不同性质的过滤方法任务五㊀思考:如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学生讨论后发言: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然后结晶析出晶体.教师:如果KNO3(NaCl)如何得到纯净的KNO3晶体?学生: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ꎬ而杂质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ꎬ所以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3.6降温结晶教师:蒸发浓缩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停止加热了呢?学生:溶液表面温度低ꎬ水分蒸发快ꎬ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有晶体析出.教师小结下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图2㊀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区别教师:结晶的后续工作是什么?学生:应该是过滤㊁洗涤和干燥.教师:过滤后发现器壁上有晶体该用什么冲洗呢?831学生:为了洗涤晶体又不影响晶体的纯度ꎬ用母液清洗.教师:过滤后的晶体为何要洗涤?用什么洗涤?学生讨论后:为了洗去晶体表面可溶性杂质.教师:洗涤晶体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需要考虑温度的问题 尽可能减少洗涤时溶解损失.教师追问:怎么控温?学生:用冷水或冰水洗涤教师最后强调:对于带有结晶水的物质需要低温干燥.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淡水简易制备装置.3.7蒸馏教师展示蒸馏装置的实物ꎬ并以此请学生指出蒸馏装置的三个部分分别在哪里.教师总结:蒸馏的差异 沸点的差异ꎬ分离对象是互溶的液 液混合物教师:如何利用乙醇溶液制备无水乙醇?教师分别给出二者的沸点:乙醇-78.5ħꎬ水-100ħ.二者沸点是有差异的ꎬ可是差异大吗?学生:好像不大ꎬ相差<30ħ.教师追问:这样直接蒸馏效果好吗?会得到你想要的无水乙醇吗?学生:不能ꎬ乙醇中一定会混有水蒸气的.教师:那怎么办?加什么合适呢?学生:生石灰或者NaOH.教师:说得太好了ꎬ通常加入生石灰再进行蒸馏这样就可以得到品质较好的无水乙醇了.接下来ꎬ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室几种常见的冷凝管:直型冷凝管㊁球形冷凝管㊁蛇形冷凝管.教师:请问ꎬ蒸馏时为什么使用直型冷凝管呢?经学生讨论后:感觉其他两种里面有好多小球球ꎬ可能会发生积液的问题.教师:想得好ꎬ确实是这个问题ꎬ同学们想知道另外两种冷凝管是怎么用的吗?球形的和直型的有什么区别?学生:内部接触面积更大ꎬ停留时间长ꎬ冷凝效果更好?教师:既然它们的冷凝效果更好ꎬ缺点却是容易积液ꎬ请大家猜猜该怎么用它们呢?学生非常好奇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教师:那就是 竖起来 使用啊.图3㊀常见的冷凝回流装置3.8分液教师展示分液漏斗实物ꎬ并告知使用方法ꎬ如何检漏等.3.9萃取乙醇CCl4I2H2O互溶互不相溶微溶I2易溶易溶㊀㊀请大家讨论以上几种物质的溶解性.思考:既然I2易溶于CCl4ꎬ微溶于水ꎬ若三者在一个体系中ꎬ会怎样呢?振荡前振荡后上层黄色近乎无色下层无色紫红色㊀㊀小结萃取剂的选择条件:(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ꎻ(2)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ꎻ(3)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化学反应.4结束语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ꎬ教师需要多引导ꎬ多让学生表达ꎬ鼓励学生多说多动手ꎬ逐步提升化学语言的精准和规范性.通过实验充分落实新高考的要求ꎬ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精准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在本节课中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参考文献:[1]廖荣滔.体现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的项目式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ꎬ2023(11):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8.[责任编辑:季春阳]931。

物理化学主题式教研活动案例

物理化学主题式教研活动案例

物理化学主题式教研活动案例
一、活动目标
本次物理化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目标是:
1. 提高物理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能力。

2. 探索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促进物理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 促进物理化学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
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专题讲座:邀请物理或化学教育专家就当前物理或化学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 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物理或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技巧。

3. 小组研讨:教师们分组进行研讨,就物理或化学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4. 教学设计比赛:组织物理或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反思与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进行反思和总结,提炼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活动形式
本次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包括讲座、观摩、研讨、比赛和反思总结等。

通过这些形式,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活动效果
本次物理化学主题式教研活动取得了以下效果:
1. 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对物理或化学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

2. 教师们学习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

3. 教师们通过分组研讨和比赛等形式,交流了教学心得和经验,促进了共同进步。

4. 教师们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计划。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化学方程式本单元主要的化学概念:(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4)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学科九年级化学总课时单元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授课人单元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本课题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

是我们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第一课,前面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化学方程式,但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由来并不清楚。

这节课我们就以探究的形式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原因和应用,以及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课程中,记录和表示化学反应的主要工具,所以本节课内容尤为重要。

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分析和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宏观和微观角度的化学变化,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的世界。

课题2本课题主要内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我们只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才能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变化做到准确了解。

化学用语的学习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学会利用好这一工具,才能让我们更加简单便捷的在化学世界中探索。

这一课题主要是将宏观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微观角度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培养学生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

课题3本课题主要内容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是我们学习化学学科知识后的实际应用。

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更加清晰的掌握各物质参与反应的质量关系。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书写正确规范的解题步骤,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化学方程式。

先从质量守恒定律开始学习,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依据与原理,在学习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要求和配平,能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循序渐进,打好学习基础。

从探究宏观实验入手,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学生自身参与进来,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并通过探究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和计算。

初中化学主题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主题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主题单元教案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学习目的:1. 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组成;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的基本性质、周期表结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难点: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实验室材料:试管、试管夹、试剂等;3. 小组讨论的问题和练习题;4. 课堂评价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常见元素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展示基本知识(15分钟)1. 介绍常见元素的基本性质: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2. 分析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三、化学反应(20分钟)1. 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演示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反应;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小组合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2.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互相交流观点。

五、课堂讨论(15分钟)1. 整合所学知识,讨论实验结果;2. 回顾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化学反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学生可综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评价、实验报告评价、小组讨论评价。

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化学主题式复习教学——以“化学与社会”为例

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化学主题式复习教学——以“化学与社会”为例

一、教学背景大概念指反映化学学科本质,具有高度概括性、统摄性和迁移应用价值的思想观念。

大概念对学习主题内容具有统摄性,体现了核心素养在学习主题中的内容化和特质化要求。

基于大概念的内容设计,有助于学生建构化学观念,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化学课程核心素养。

复习课对学生学习起着总结、深化、提升的关键作用。

复习课应以新的视角和更高的标准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从而促进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和功能化,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念达到更高的层次。

“化学与社会”主题的知识点浅显且零散,在复习教学中,教师缺乏对本主题的关注,通常用少量课时带领学生查看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将主要知识点进行简单串讲,而基本不进行系统设计,较少体现本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等。

二、教学设计思路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大概念的统领下,笔者对“化学与社会”进行整体设计,以“杭州亚运会”为主线,设计“无废亚运”———新技术节水降耗、“低碳亚运”———新能源零碳排放、“绿色亚运”———新材料环保节约、“食享亚运”———新特色健康安全等4个主要环节,选择“杭州亚运会”不同场域的真实情境,挖掘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拆解和转化,引发核心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构建从化学视角分析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健康等知识的基本框架,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

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三、教学过程【主题情境】视频介绍:杭州亚运会践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办赛理念。

【设计意图】引入“杭州亚运会”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亚运瞬间”中感受“大国风范”,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环节一:“无废亚运”———新技术节水降耗【情境】2023年9月30日,全红婵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上演“水花消失术”,以接近满分的成绩夺得金牌。

该馆是亚运会期间产生金牌数量最多的亚运场馆。

初中化学主题式教研活动(3篇)

初中化学主题式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化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以解决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2. 探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活动主题《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与创新实践》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日五、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六、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知名化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围绕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与创新实践展开,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 教学案例分析组织教师针对具体教学案例进行研讨,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实验探究质量。

3.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化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借鉴他们的教学成果。

4. 教学设计竞赛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探究活动,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5. 教学反思与交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分享教学心得,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活动流程1.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标、主题及流程。

2. 邀请专家进行主题讲座。

3. 教师分组讨论教学案例,分享心得。

4. 教学观摩,交流学习。

5. 教学设计竞赛,评选优秀作品。

6. 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交流心得。

7. 主持人总结发言,宣布活动结束。

八、活动评价1. 教师参与度:统计教师参与活动的次数和积极性。

2. 教学成果:评价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成果。

3. 教学质量: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4. 教师成长:关注教师在活动中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九、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为主题,旨在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内容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技能等方面,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化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教学设计将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以适应各类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能正确书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4)培养化学思维,能够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实验、观察、模拟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感受科学家们为人类进步作出的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5)强调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旨在通过研究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实验活动和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本单元的主要研究方式包括讲授、实验活动和问题设计,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空气和氧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的认识,对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理解,以及用定量实验方法测定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能力。

同时,本单元也将引导学生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研究打下基础。

1.初步确立了利用化学分离混合物中物质的观念,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2.通过研究化学史,逐步树立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进一步发展了变化观,认识到化学变化需要一定条件,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制备需要的物质,化学变化是可以控制的,化学变化中存在能量转化等现象。

文章已经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

专题一:空气的组成(1课时)专题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空气成分和组成。

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专题问题设计: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空气中主要的气体是什么?3.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4.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有什么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

常规资源: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

教学支撑环境:化学实验室。

研究活动设计:活动一: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用途,以及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活动二:介绍XXX实验的原理并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教-学-评”一体化的主题式课堂教学设计——以初中化学“装置气

“教-学-评”一体化的主题式课堂教学设计——以初中化学“装置气

2020·05基于学科主题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是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类型。

“教-学-评”一体化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文章以初中化学“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例,探讨如何合理分析特定教学主题的内容,对教学进行整体规划,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摘要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学习经历,需要整体规划。

主题式教学设计是整体教学规划设计的一种类型,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整体性设计。

化学学科主题指的是能够统摄一类化学知识的化学学科核心概念或化学学科思想与观念[2],主题式教学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教学主题内容的确定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的内容来选择。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题内容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内容,需达到的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制取气体之前,所用装置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操作。

一、教学主题任务的分析1.教学主题内容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学会“装置气密性检查”是制取气体必须掌握的技能。

该主题内容贯穿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理解并运用气压差知识解释气密性检查的原理,知道影响密闭容器内压强的因素,接着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拓展到陌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由此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素养。

2.学生学情分析学生知道热胀冷缩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由于气压差引发的一些现象,如气球膨胀、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在本主题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现象进行深入本质的原理分析。

3.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掌握装置气密性检查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八年级《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案、教学设计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式与化合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化学式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6.作业布置与评价: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并纠正错误。
(1)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及方法
教学活动:通过PPT展示,讲解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如正前负后、十字交叉法等。结合具体化合物示例,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化学式。
2.知识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化合价的表示方法,通过示例演示,使学生明确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应用。
3.实践操作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化学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知识。同时,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分层教学与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铁生锈、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2.提出问题:为什么铁会生锈?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通过这些问题,引出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概念。
3.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化学式与化合价是我们研究化学现象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等方面容易混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点的辅导,使其逐步掌握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关知识。
2.对中等水平的学生,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随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改进,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逐渐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种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主题学习,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增强学习的连贯性与深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需要对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以下是我对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要定义清晰的主题。

主题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它要能够有着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能够涉及多个知识点,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主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究欲望。

在选择主题时,我们可以考虑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化合物,比如食物中的化学成分、生活中的化学用品等等。

通过这样的主题,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主动性。

要精心设计主题化的教学内容。

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我们需要根据主题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串联。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避免内容过于抽象或晦涩难懂。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辅助教学资源,比如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合物的结构与特性,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要注重主题式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案例等方式感受化学的奥妙。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

教学设计还要注重趣味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可以组织化学实验、设计化学游戏、举办化学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教学资源的充足和传播方式的普及,许多学科都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

而主题式的教学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方法,它可以将元素与化合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它们的性质和结构。

针对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一、选择有代表性的化合物作为主题化学元素很多,化合物种类更是繁多。

我们在进行主题式教学时,应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化合物或者反应作为主题,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不会感到过于枯燥和繁琐。

例如,可以选择氢氧化物、酸碱、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作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这些反应的认知和实践,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二、注重阶段性知识的呈现虽然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一个整体,但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氢氧化物时,可以将它分为酸碱性质和化学反应两个阶段,在酸碱性质中讲解pH值、指示剂和酸碱滴定等基础知识,在化学反应中讲解氢氧化物的中和反应和水解反应等知识点。

三、注重观察和实验的运用学习化学知识,不能仅仅存在于理论上的学习,需要结合实际观察和实验来进行。

在主题式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适当的实验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设置酒石酸铜(II)饱和溶液和锌粉的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四、注重综合性知识的运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不仅需要记忆和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还需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在主题式教学中,我们需要设计类似于案例分析或者综合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综上所述,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初中化学教案2024年

初中化学教案2024年

初中化学教案2024年
主题: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化学方法、化学实验的意义和步骤。

教学难点: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有哪些特点和方法?
二、学习化学的定义(10分钟)
1. 讲解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 通过案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三、学习化学的方法(15分钟)
1. 讲解化学方法的种类和应用,如分析法、合成法、物理法等。

2.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方法的例子。

四、认识化学实验(15分钟)
1. 介绍化学实验的意义和安全注意事项。

2. 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简单的化学实验现象。

3. 演示一次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五、总结及作业布置(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布置相关作业,如对化学方法的总结或撰写化学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概念讲解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式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张芳芳
设计者单位:巴中市第五中学
设计日期:2014. 8. 24
1.概述
本章为人教版教材化学选修一第四章,共需三周时间
学习内容:本章主要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垃圾资源化三个方面来学习,呼吁大家保护生存环境
这节课的价值:树立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2.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网上搜索知道常见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及垃圾污染
2 知道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及垃圾污染的危害
3 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资源化的原理和方法
4 提出问题并能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上查阅及个人实践,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及垃圾污染并知道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 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智力因素:学生为长安十中高二四班,是文科重点班,学生是在学习了硫及氮的氧化物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所以学起来较轻松,学生很活跃,适合讨论教学
非智力因素: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实践任务,无法直观的学习教学内容,学习条件差,部分学生无法上网查阅,给上课带来了不便
4.学习任务分析
1 通过实践,总结三类污染的来源,
2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得出三类污染的危害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归纳三类污染的防治方法
4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完善所学内容
5教材内容分析:学生自己阅读资料卡片及科学视野,提出问题并相互作答
6教师通过文本演示,小结本节课内容
5.资源
教师一名
多媒体教室
人教版化学选修一教材,人手一册
与教材配套的课件
录音机一部
三大污染主题资源:学生自己收集的污染资料,教师为此准备的图画、视频、文本以及一些可以制作的实验仪器
6.实施过程
起止时间:2009.12.1-------12.21
(1)第一阶段
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分组搜集与本章内容有关的资料,可以上网搜索,自己现场考察,拍照取证
(2)第二阶段
通过图片,视频,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情景,为学生讨论提供素材(3)第三阶段
教师通过引导,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回答教师问题(4)第四阶段
学生代表总结讨论结果,教师板书学生讨论结果
7.评价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得分
实践(60)符合事实(20)搜集多样(20)主题鲜明(20)
视频(20)突出主题(7)清晰(7)
具有感染力(6)
文本(20)归纳合理(10)方程式正确(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