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各期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对法学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论文参考文献的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法学论文参考文献一:[1]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王和雄:《论行政不作为之权利保护》,台湾三民书局1994年版.[3]周佑勇:《行政不作为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周佑勇《论行政不作为》,载于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从》第2卷1999年版.[5]胡建淼:《行政违法问题探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6]张树义:《行政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7]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上、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8]马怀德主编《: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姜明安主编:《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10]马怀德:《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1]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2]翁岳生主编:《行政法学》(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13]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适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4]黄竹胜:《行政法解释学建构》,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5]陈光中主编:《审判公正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6]陈光中主编:《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7]江必新主编:《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18]蔡小雪:《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19]甘文:《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评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20]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人学出版社1989年版.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二:[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马生安:《行政行为研究—宪政下的行政行为基本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4]罗豪才主编:《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5]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陈新民:《公法学札记》,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7]陆伟明:《服务行政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8]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袁裕来:《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10]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1]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12]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4]梁津明、郭春明、郭庆珠、魏建新:《行政不作为之行政法律责任探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15]王振宇:《行政诉讼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6]江必新:《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之发展》,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17]田凯:《行政公诉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18]蔡小雪、甘文:《行政诉讼实务指引》,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19]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行政审判权纵向范围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0]胡建淼主编:《外国行政法规与案例评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法律史必读及主要参考书目中国法制史方向

法律史必读及主要参考书目中国法制史方向

法律史必读及主要参考书目中国法制史方向法律史必读及主要参考书目一、中国法制史方向(一)经典著作1、中国和欧洲的革命马克思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3、论封建制度的解体和民族国家的产生4、国家与革命列宁5、论国家列宁6、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7、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8、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9、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10、关于废除伪法统(1949年3月新华社答记者问)(二)律典法律文献1、十三经注疏2、周札9、尚书.宫刑4、睡虎地秦墓竹简5、西汉诏令6、唐律疏议7、唐六典8、唐大诏全集9、宁刑统吴翊如点校10、庆元条法事类11、通制条格12、大元对政国朝典章13、西夏<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部分14、大明令15、大明律16、大诰17、皇明祖训18、大明律集解附例19、明会典20、问刑条例21、大清律例22、大清全典23、大清法规大全24、大清新刑律25、大清光绪新法令26、大清宣统新法令27、天朝田亩制度2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9、中华民国约法30、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3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32、中华民国六法全书33、最新六法全书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35、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3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3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38、中国土地法大纲(三)法律要藉1、通典2、续通典9、清朝通典4、通志5、续通志6、清朝通志7、文献遣考8、续文献通考9、清朝文献通考10、清朝续文献通考11、秦会要12、西汉会要13、东汉会要14、唐会要15、五代会要16、宋舍要辑稿17、明会要18、明实录19、清实录20、东华录21、东华续录22、历代刑法志23、七国考·桓谭新论一法轻董说24、九朝律考,程树25、大学衍义补,邱濬26、沈寄簃先生遗书沈家本27、寄簃文存28、历代刑法总考29、历代刑法分考(上、中。

下)30、历代律令考(上、下)31、历代刑官考32、狱考33、唐明律合编薛允升34、读例存疑35、洗冤集录36。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精华资料大全)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精华资料大全)

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一、西周时期(前1066-前771)——以德(礼)治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夏、商法律(一)西周契约制度(三)西周的刑法与诉讼制度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一)春秋时期(前770-前476)立法活动(二)战国时期李悝制《法经》三、秦代的法制(指导思想:重刑主义和统一法律)(一)秦代的罪名(繁多而无系统分类,未形成科学罪名体系)(四)司法诉讼制度(五)法律形式四、汉代的法制(思想:汉初是“黄老思想”;后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原则)(一)西汉(中期)文帝、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二)汉律的儒家化(四)汉代司法制度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一)魏(220-265)律(三国时期)(二)《晋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颁行全国的法典(四)南北朝之北魏(386-534)(五)南北朝(南朝420-589,北朝386-581)之刑制改革第二节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一、唐代的法制(一)唐立法——思想:“礼法合一”、“一准乎礼”(三)唐代中央司法机关:唐袭隋制,宋沿唐制,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四)唐代的六杀、六赃与保辜二、宋代的法制(一)宋代立法(三)宋代民事法规(四)宋代司法机关(沿唐制,皇帝以下在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五)宋代诉讼制度三、元代的法制四、明朝的法制(一)明代立法(二)明代的刑法(三)明代的司法机关五、清朝的法制(一)清代的立法第三节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一、清末的法制变化(一)清末的预备立宪二、民国时期(1912-1949)的宪法民国时期(1912-1949)的宪法第四节世界主要法系概述及主要问题纵论。

法制史参考资料

法制史参考资料

法制史参考资料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1、立法活动:禹刑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汤刑是商朝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有乱政,而作汤刑”2、刑事法律规范:五刑:墨、劓、膑、宫、大辟(夏商)a. 大辟:即死刑。

(死刑是罪之大者,故谓死刑为大辟)b. 宫刑: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法,仅次于死刑的重刑。

c. 膑刑:又称刖刑,剕刑。

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d. 劓刑:即割掉鼻子的刑罚。

e. 墨刑:又称黥刑。

即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志之后,再染以墨的刑罚。

3、审判制度:“神判”和“天罚”是夏商司法审判的特点。

<名解>“神判”——夏商审判制度之一,是假借神意判刑罚罪。

“天罚”——夏商审判制度之一,即奉天罚罪,代天行罚。

4、监狱制度:夏朝时,称监狱为圜土夏末时,称之为夏台商朝时称之为羑里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德慎罚”<名解>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

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2、西周的立法活动<名解>五礼指周礼的名目(内容、形式)。

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选择>吉礼:五礼之首,是祭祀方面的礼节仪式。

凶礼:对各种不幸事件进行悼念、慰问方面的礼节仪式。

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军礼:用于征伐,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嘉礼: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一分>礼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亲亲为孝,尊尊为忠,亲亲于尊尊说明维护王权与族权是礼的核心。

<名解>《九刑》:周初的九篇刑书(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指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名解>《吕刑》:西周中后期重要的刑书。

《吕刑》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刑法的种类及适用刑法的原则。

中国法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法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法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法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行业需求.《学习与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季卫东.[2].由“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看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变革.《社会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朱志峰.[3].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国法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期.顾培东.[4].唤起中国法学的觉醒评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法制博览》.2015年23期.林肖依.[5].全球化进程中“主体中国法学”的秩序建构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法律文明智慧理性的思考.《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5期.刘顺峰.[6].概念分析与微观论证:中国法学的一个未来面向——接着《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讲.《河北法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5期.黄金兰.周贇.[7]."五个主义"的摒弃与中国法学的未来.《现代法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5期.李步云.[8].中国法学的正当性及其知识谱系——兼论“新道统论”法哲学的理论意义.《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6期.吕勇.[9].中国法学现代性话语的内质与形态.《河北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叶传星.[10].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化"进路——对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中理论问题的追究与开放.《河北法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2期.邓正来.二、中国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发展之评析——以《中国法学》为研究蓝本.作者:衣娅妹.诉讼法学南京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2].职业化理念下的美国法学教育——兼论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作者:黄静雅.法学理论西南政法大学2008(学位年度)[3].法律多元及其中国意义.作者:李海彦.法学理论山东大学2012(学位年度)[4].论法治背景下的中国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作者:曾婧.法学理论中南民族大学2007(学位年度)[5].法制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常晶.法学理论北方工业大学2008(学位年度)[6].“和谐社会”主题下的法学研究现象之分析:基于布迪厄的“场域”逻辑视角.被引次数:1作者:姚选民.法学理论厦门大学2009(学位年度)[7].吴经熊自然法思想研究.作者:董璘琳.法学理论南京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8].苏力的本土资源理论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罗小庆.法学理论南京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9].杨度立宪思想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吴昊.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西南政法大学2009(学位年度)[10].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法律观及其现代价值.被引次数:1作者:王金慧.法学理论烟台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中国法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法学的体系和分类.陈春龙,2009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2]少年法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定位中国法学急需建立的一门新学科.徐建,2009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3]全球化、特定时空与中国法律哲学——关于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讨论. 王勇,2006第二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4]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07年研讨会综述.王佩佩.方斯远,2007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5]说不尽的“现代性”——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夏继森,2006第二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6]“新帝国主义”时代的中国法学理论创新.占红沣,2006第二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7]摒弃“五个主义”中国法学六十年反思.李步云,2009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8]中国法学与中国改革的社会动力.郭道晖,2009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9]他山的石头1978年以来中国法学翻译的回顾与分析.刘毅,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学论坛[10]"互联网+"时代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方向基于法科生创新创业的立场.徐姿.李健康,2015第一届全国法学本科生学术论坛。

中国法制史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史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史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先秦部分1、《尚书》2、《春秋公羊传》3、《左传》4、《诗经》5、《周易》6、《国语》7、《周礼》8、《礼记》9、《商君书》10、《论语》11、《管子》12、《孟子》13、《荀子》14、《韩非子》15、《史记》16、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上海中亚书局1929年版。

18、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三联书店1963年版。

二、秦汉部分1、《睡虎地秦墓竹简》2、《新语》3、《白虎通义》4、《新书》5、《汉书》6、《居延汉简》7、《盐铁论》8、《九朝律考》9、陈世材:《两汉监察制度研究》,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

10、徐定戡:《两汉刑名考》,上海震旦法律经济杂志社1947年版。

11、粟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2、高恒:《秦汉法制论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三、魏晋隋唐部分1、《抱朴子》2、《世说新语》3、《资治通鉴》4、《唐律疏议》5、《唐六典》6、《唐会要》7、《贞观政要》8、《太平广记》9、《吐鲁番出土文书》10、《敦煌资料》11、张建国:《两汉魏晋法制简说》,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

12、倪正茂:《隋律研究》,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13、徐道邻:《唐律通论》,中华书局1945年版。

14、陈延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5、乔伟:《唐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钱大群:《唐律译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7、[日]仁井田升:《唐令拾遗》,栗劲等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18、王立民:《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四、宋元明清部分1、《宋刑统》2、《宋会要辑稿》3、《续资治通鉴长编》4、《宋大诏令集》5、《宋元条法事类》6、《名公书判清明集》7、《洗冤集录》8、《元典章》9、《通制条格》10、《问刑条例》11、《大明律》12、《大诰》13、《大明会典》14、《清实录》15、《清史稿》16、《大清律例》17、王海云主编:《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立 法
刑罚 眚与非眚 适用 、惟终与 原则 非终
刑事责任 能力、端 与不端、 盗窃按赃 值定罪、 共犯和集 团犯加重 处罚、累 犯加重、 教唆犯加 重、自首 减轻处罚 、诬告反 坐
奴隶制五 刑:笞 (十到五 十五等) 、杖(六 十到一百 五等)、 徒(一年 到三年五 等)、流 (二千里 到三千里 三等,另 外有加役 流)、死 (斩绞)
御史台 (御史大 夫、御史 中丞,台 院、殿院 、察院)
御史台(与谏院 都察院 合二为一)
都察院
审检分立,总检 审检合署,在各 审检合署,在各 审检合署,在各 察厅、高等检察 级审判厅内设置 级审判厅内设置 级审判厅内设置 厅、地方检察厅 相应的检察厅 相应的检察厅 相应的检察厅 、初等检察厅
刑讯、法 官回避
八议、五 服、官当
八议、例 减、赎刑 、官当
区分公私 罪、自首 、类推、 化外人
元代四等人
充军刑、 廷杖
制 度
买卖(质 剂)、借 贷(傅 别) 一夫一妻 同姓不婚 婚姻 父母之命 、六礼、 七出三不 民法 去 契约
买卖(绝卖活卖 赊卖)、租赁、 租佃、借贷(负 债出举) 结婚年龄限制服 制限制官员限制 、七出三不去义 绝
重罪十条
十恶
十恶、六 杀、六赃 、保辜
奸党罪
文字狱
奴隶制五 刑:墨、 劓、剕、 宫、大 刑罚 辟,流、 扑、鞭、 赎及非常 刑法 刑等
笞刑、徒 刑、流放 刑、肉刑 (黥、劓 、刖、 宫)、死 刑、耻辱 刑、赀赎 刑、株连 刑
北齐五 刑:废宫 刑,鞭、 杖、徒、 流、死
奴隶制五 刑:笞 (十到五 十五等) 、杖(六 十到一百 五等)、 徒(一年 到三年五 等)、流 (一千里 到二千里 三等)、 死(斩、 绞)

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在一篇法学的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一)[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2][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版版.[3][荷]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4][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5][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6]戴剑波:《权利正义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7]孙国华、沈宗灵:《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8]林喆:《权利的法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9]任剑涛:《权利的召唤》,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10]高志明:《法律与权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11]谢晖:《权利之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2]朱兴文:《权利冲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13]陈舜:《权利其及维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4]刘作翔:《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5]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二)[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张颖.论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01)[3]叶沈翔.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中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自由裁量标准探究[J].上海保险.2008(07)[4]闫仁河.论违约可得利益的赔偿规则[J].社会科学家.2008(05)[5]王丽霞[等着],杨立新主编.合同法判例与学说[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6]程德钧主编.涉外仲裁与法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7]李先波着.国际民商法专题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8]王利明着.合同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钟淑健.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确立和实现[J].山东审判.2007(05)[10]闫仁河.论违约可得利益赔偿的依据[J].兰州学刊.2008(04)[11]叶林着.违约责任及其比较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2]崔俊贵.我国合同解除的相关问题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3]韩世远,着.合同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4[14]袁素娟,吕士威.论预期可得利益[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15]陈寒梅.违约损失赔偿中的可得利益损失探微[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04)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三)[1]孙孝福:《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2]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3]胡锦光:《当代人权保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谢佑平、万毅:《刑事侦查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7]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9]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10]孙国华:《人权:走向自由的标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1]【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夏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95年版.[12]陈卫东:《羁押制度与人权保障》,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13]梅子涵:《独立宣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14]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15]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四)[1]郭华伟,周颖.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适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18).[2]王波.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诉讼程序[J].观察与思考.2001(11).[3]章伟斌.探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J].江南论坛.2011(02).[4]王立志.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为切入点论宪政的形式合理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5]黄萃芸,叶水江.浅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02).[6]苗永干,詹玉珍.论民事诉讼中的扰乱法庭秩序罪[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2).[7]张爱军.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几个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05).[8]杨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现行刑事立法必须完善[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9]刘会霞.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之追诉程序研究[J].决策探索.2005(06).[10]张英霞.关于拒不执行裁判罪条款的立法疏漏及其弥补——一个比较法视角的分析[J].法律适用.2004(11).[11]杨庆和,秦景党.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弊端[J].河北法学.2001(06).[12]谢天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11).[13]杜邈,商浩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认定[J].法学杂志.2011(10).[14]汪红飞.论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06).[15]赵秉志,张伟珂.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法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五)[1]王欣欣.遗嘱解释规则的适用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2]王腊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3]李姗.占有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4]赵世强.商事格式条款司法实务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5]萨如拉.草原保护利用的新模式[D].内蒙古大学2014[6]阿扎巴雅尔.中蒙抵押权制度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7]高斯琪.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实证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4[8]柯路娜.蒙古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9]姚华.酒店业特许经营与委托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10]龚甜甜.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承租人的地位与权利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4[11]吴良卫.论合同解除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4[12]陈娟.草原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13]高阳.非法集资的入罪及合法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4[14]王娟.继承回复请求权及其行使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15]张娜.我国遗产清偿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法制史大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清)

法制史大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清)
平民阶级主户: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的地主和自耕农,客户,吏户
贱民阶层奴婢,杂户
半贱民阶层人力和女使(雇工)
社会层次简化,贱民阶级人数减少
特权阶级贵族(满:宗室和觉罗,汉:(王)公侯伯子男,孔府衍圣公地位显赫)
损害赔偿
刑而不偿,偿而不刑
为“重农”采取“又刑又偿”的特别措施
司法机构
出现司法机关取代了原来只有司法官的制度
郡县两级制
廷尉府、廷尉
郡守及其属官
县令及其属官
沿袭东汉制度
孙吴:大理
曹魏时廷尉下设律博士,被西晋沿用
沿袭东汉制度
西晋沿袭曹魏,廷尉下设律博士
沿袭东汉制度
刘颂以后死刑案形成了“三级司法审判”
诉讼制度
其他
诉讼审判的相关原则
有罪推定原则
依法律和事实断案的原则
有条件刑讯原则
证据采用原则
死刑秋冬行刑对危险的重要罪犯不论季节起源于先秦
大赦惯例的形成成为后代法律一项常规
魏晋南北朝



北朝(北齐)
基本政治制度
东魏权臣高洋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齐
立法思想
引礼入律,儒法合流。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
立法要求宽简、划一、稳定
土地
除井田,立户授田制仍然存在,土地国有,按照私人占有土地面积设定赋税义务,变相承认私人拥有合法地占有、使用土地的权利
开阡陌封疆
《为田律》
等级名田宅制按照爵位等级授予田宅
不禁止赠与、转卖,但不得更受
土地流转强制“定籍”
实际操作:名义上的国有,实际上的私人长期占有(具体见书)
“限田令”
曹魏屯田制
荒地国有屯田客
科律令以外的法事法规,具有与法律令同等的功能

中国法制史第二讲中国历代立法概况

中国法制史第二讲中国历代立法概况

• 北齐律的立法成就
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而 北朝尤以齐律为最。……史称周 律比于齐法,烦而不要,是周齐 二律之优劣,在当时已有定论。 隋氏代周,其律独采齐制而不沿 周制,抑有由也。
——程树德《九朝律考 · 北齐律考序》
4. 隋朝律令格式体系的形成
隋朝《开皇律》的制定与修订
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 取其折衷。
——《论语 ·八佾》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 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论语 ·为政》
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制礼作乐。
——《礼记 · 明堂位》
(周公)作《周 官》,兴正礼乐,度 制于是改。
——《史记》卷四《周本纪》
周 公 制 礼 作 乐 坊
(1)礼的内容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 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 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 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 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 不庄。
• 永徽二年,下诏颁行; • 永徽三年,令长孙无忌等撰
《永徽律疏》30卷; • 永徽四年,下诏颁行。
玄宗开元刊定
• 开元二十二年,令李 林甫等全面修订律令 格式,刊定《开元律》 12卷、《开元律疏》 30卷;
• 开元二十五年,由尚 书都省写成定本五十 本,“发使散于天下” 。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
(2)《唐六典》的编纂
开元十年,起居舍人陆坚被 诏集贤院修《六典》,玄宗手写 六条,曰理典、教典、礼典、政 典、刑典、事典……始以令、式 象《周礼》六官为制。
——《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二》
(3)《大中刑律统类》的出现
宣宗大中(847-860)年间, 左卫率府仓曹参军张戣编纂,共 12卷,1250条,121门。

1 绪论+第一章 《中国法制学》 马工程

1 绪论+第一章 《中国法制学》 马工程

二、中国法的产生
特点:
4.裁判与法律:中国法律的产生,与其他文明中法 律的起源一样,也具有“由裁判到立法”的特 点。
5.民族融合与法律:中国法律的起源还表现出民族 大融合的特征。三大部落联盟之间的相互征战, 促成了不同部落之间的相互交往。不同的生活 习俗在相互接触中交流、融合,在不同的部落 形成了不同的刑事惩罚方式。
二、中国法的产生
特点:
1. 战争与法律:“兵刑合一”,刑法受到特别重 视
2. 血缘与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血缘、婚姻的 影响,通过部落联盟机构的职能分化和完善, 使其直接转化为国家机构的特殊道路。
3. 祭祀与法律:在华夏先人中产生的祖先崇拜意 识,通过一定的典礼、仪式,逐渐演化为具有 宗教性质的祖先祭祀。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中 国法律的起源及其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 起源的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阐释中国法律 的起源与特点。
• 本章教学重点: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 本章教学难点: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 法律起源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法律的起源与 特点。
一、习俗与法的产生
2.张童心等:《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上海 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 印书馆1959年版;
4.《史记》《左传》《汉书》《商君书》《尚 书》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
恩格斯: 国家:地域、公共权力 中国: 氏族—部落(炎帝、黄帝、蚩尤)—部落联盟—酋邦 (国家)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
禹(黄帝五代玄孙)“夏禹涂山之会,执玉帛者
万国。”(《帝王世纪》)“防风氏后至,禹杀 而戮之。”
启(“益干启位,启杀之”)家天下 ——夏朝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1

绪论1.卢云主编. 法学基础理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2.孙国华主编. 法学基础理论.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3.乔克裕主编. 法理学教程.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沈宗灵,张文显编. 法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沈宗灵主编. 法学基础理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6.张文显主编. 法理学.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7.张文显主编. 法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张光博主编. 法理学.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9.范健,张仲秋,杨春福编著. 法理学——法的历史,理论与运行.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0.周永坤著. 法理学——全球视野.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1.徐显明主编法理学教程.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12.张薇薇. 存在纯粹的法理学吗?——关于法理学方法论的一种社会实证的观点. 中外法学, 2000(2)13.白建军. 论法律实证分析. 中国法学,2000(4)14.王麟. 法学知识的属性与进步. 法律科学,2000(2)15.朱景文. 关于法理学向何处去的一点看法. 法学, 2000(2)16.苏力. 语境论——一种法律制度研究的进路和方法. 中外法学,2000(1)17.刘星. 西方法学中的“解构”运动. 中外法学,2001(5)18.杜宴林, 张文显. 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式的转向. 金陵法律评论, 2001春季号19.葛洪义. 法学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 法学研究, 2001(2)20.张文显,于宁. 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中国法学, 2001(1)第一篇法的一般原理第一章社会调整与法的产生1.张晋藩,张希坡等主编. 中国法制史第一卷.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812.尤俊意. 恢复,发展和开拓. 中国法学理论研究二十年. 政治与法律,1998(6)3.刘翰,吴大英. 也谈法的阶级性. 法学研究,1980(3)4.吕世伦主编. 现代西方法学流派.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5.齐延平. 打破陈旧僵化模式发展我国法学理论. 中国法学,1988(6)6.朱景文. 现代西方法社会学.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7.朱景文主编. 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8.陈守一. 关于法学理论更新的几个问题. 法学杂志,1986(4)9.李茂管. 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探讨. 中国法学,1988(1)10.沈宗灵. 现代西方法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张宗厚. 法学理论必须更新. 中国法学,1988(1)12.郑成良. ‘统治阶级意志论’析辩. 中国法学,1989(1)13.周长岭. 法律的起源. 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14.周凤举. 论现代法的精神.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15.周凤举. 法单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吗?——兼论法的社会性. 法学研究,1980(1)16.倪正茂. 论法的起源. 上海社会科学,1981(2)17.郭宇昭.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 法学研究,1983(4)18.郭宇昭. 再论法的概念,法学研究. 1985(6)19.郭宇昭. 法的基本概念的再探讨. 中国法学,1988(2)20.谢石松. 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观. 法学评论,1998(6)21.[日]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2.[英]梅因. 古代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3.[英]摩尔根,古代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24.[美] E. A. 霍贝尔,初民的法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3第二章法的概念和本质1.公丕祥.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述论. 洛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2.王勇飞编. 法学基础理论参考资料(修订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3.文正邦. 当代法哲学研究与探索.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94.吕世伦主编. 当代西方理论法学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孙国华主编.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 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6.张文显. 法学基本范畴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7.张文显.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8.[苏]雅维茨,朱景文译,法的一般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9.[日]千叶正士,强世功等译. 法律多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0.[英]罗杰·科特威尔,潘大松等译. 法律社会学导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1.[美]E·博登海默,邓正来,姬敬武译.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2.[美]马丁·P·戈尔丁,齐海滨译. 法律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87 13.[美]I·R·麦克尼尔,雷喜宁,潘勤译. 新社会契约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14.[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张志铭译. 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15.[美]D·J·布莱克,唐越,苏力译. 法律的运作行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16.[美]格兰特·吉尔莫,曹士兵等译. 契约的死亡,民商法论从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17.[德]马克斯·韦伯,张乃根译. 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18.刘瀚,吴大英. 也谈法的阶级性,法学研究,1983(3)19.孙国华,朱景文. 试论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法学研究,1982(4)20.周凤举. 法单纯是阶级斗争工具吗?——兼论法的社会性,法学研究,1980(1)21.郭宇昭. 试论法的概念,法学研究,1981(2)22.黄子鸿. 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问题的讨论综述,法学,1983(9)第三章法的作用与价值1.孙国华. 法理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孙国华,朱景文. 法理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沈宗灵 . 法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张文显 . 法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葛洪义. 法理学.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徐国栋. 民法基本原则解释.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7.陈春龙 . 法律规范作用新探. 现代法学,1990(4)8.郭宇昭. 如何认识法的社会调整职能. 当代法学,1991(2)9.郑兴昆 . 论法律预测及其作用.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2(2)10.黎明郭治国 . 论法的价值的动态过程及功能. 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4(1)11.孙育玮,钱福臣. 论法的作用. 求是学刊.,1994(1)12.宋陪章,王立春. 浅论法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三大作用. 政法论丛,1995(4)13.李力. 论法律的功能. 四川大学学报,1995(3)14.李龙. 论法学在国家决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2)15.刘作翔. 论法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6(2)16.张耕 .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中国法学,1996(3)17.胡水君. 法律局限性探讨. 法学天地,1996(1)18.汪太贤. 论当代法学的功能.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3)19.付子堂,胡仁智. 论法律的社会功能.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4)20.倪正茂 . 论科技法的激励原理. 中国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3)21.付子堂 . 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律功能问题. 郑州大学学报, 1999(9)22.付子堂胡仁智. 关于法律功能实现的若干思考. 法学评论,1999(5)23.郭道晖. 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第二次亚洲法哲学大会述评,中外法学,1999(3)24.付子堂. 论知识经济时代法律对科技行为的调整功能. 法商研究,2000(1)25.黄建武. 试论法律对自由的确认与调整. 中山大学学报,2000(1)第四章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1.丁以升. 中国法理学问题研究.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王勇飞,张贵成主编. 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3.丘陵. 外国法律能综合移植吗. 高校理论战线,1993(6)4.刘延余. 评法制概念的广狭二义说. 学习与探索,1980(3)5.吕世伦,公丕祥主编. 现代理论法学原理. 合肥,徽大学出版社,1996 6.孙国华主编,沈宗灵副主编. 法学基础理论.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 7.孙国华. 法制与法治不应混同. 中国法学,1993(11)8.孙国华主编. 法理学教程(第六章).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9.孙国华主编.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 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10.孙国华. 当前我国法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法学家,1996(4)11.孙国华,朱景文主编. 法理学(第四章).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朱景文. 比较法导论(第四章).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13.朱景文. 关于法制和法治的几个理论问题. 中外法学,1995(4)14,朱景文. 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陈守一,张宏生. 法学基础理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16.陈金钊. 法制及其意义——法律解释问题研究. 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17.杜立夫,董和平,容泽,仲秋石,陈开先. 中国法学大论战,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18.李步云. . 什么是法制. 百科知识,1979(1)19.李步云,吴大英. 再谈法制概念的广义与狭义——答刘延余同志. 学习与探索,1981(6)20.李步云著. 法制民主自由.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21.李步云. 关于法系的几个问题——兼谈判例法在中国的运用. 中国法学,1990(1)22.李步云. 法制的概念,走向法治,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23.李昌道. 对旧法不能批判地继承,只能借鉴. 法学研究,1979(3)24.李茂管. 法制能包括法律意识吗?. 争鸣,1982(2)25.李曙光. 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取向. 法学,1994(4)26.沈宗灵主编. 法学基础理论(第七,十四章).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27.沈宗灵. ‘法制’,‘法治’,‘人治’. 的词义分析. 法学研究,1989(4)28.沈宗灵. 比较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国际比较法学会议述评. 中国法学,1992(4)29.沈宗灵主编. 法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0.沈宗灵. 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 外国法译评,1995(1)31.沈宗灵. 比较法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2.沈宗灵主编. 法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3.苏谦. 也谈法律的继承性. 法学研究,1980(1)34.吴大英,徐炳. 比较法基础知识.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35.吴世宦. 法在批判继承中发展. 社会科学(上海),1983(4)36.杨兆龙. 法律的阶级性和继承性. 华东政法学报,1956(3)37.张光博主编法理学.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38.张光博. 论法.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739.张光博. 关于法学中‘29个多’问题的理论是非. 当代法学,1997(3)40.张晋藩,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意见. 政法研究,1957(3)41.张文显主编.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42.张文显. 论立法中的法律移植. 法学,1996(1)43.林榕. 略谈法律的继承性. 法学研究,1979(1)44.武树臣. 走出法系. ——论世界主要法律样式. 武树臣法学文集.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45.周永坤. 法理学——全球视野.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6.郝铁川. 当代中国与法制现代化.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47.贺航洲. 论法律移植与经济法制建设. 中国法学,1992(5)48.高鸿钧. 论划分法系的方法与标准. 外国法译评,1993(2)49.郭道晖. 法治新论——兼评人治底下的法制. 学习与探索,1993(11)50.栗劲. 必须肯定法的继承性. 法学研究,1979(2)51.唐琮瑶. 加强法制,发扬民主. 文史哲,1979(2)52.夏锦文,秦国荣.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 法学,1997(1)53.[苏]阿列克谢耶夫. 法的一般理论(上册).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 54.[法]勒内.达维德. 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55.[德]兹威格特,科兹. 比较法总论.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第二篇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法的产生1.李昌道. 对旧法不能批判地继承,只能借鉴,法学研究,1979(3)2.苏谦,吴世宦. 法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社会科学(上海),1983(4)3.杨兆龙. 法律的阶级性和继承性,华东政法学报,1956(3)4.孙国华. 当前我国法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法学,1996(4)5.张光博主编法理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6.张光博. 论法,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77.张光博. 关于法学中‘29个多’问题的理论是非,当代法学,1997(4)8.张晋藩,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意见,政法研究,1957(3)9.张文显主编.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与方法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10.张文显. 论立法中的法律移植,法学,1996(1)11.林榕. 略谈法律的继承性,法学研究,1979(1)12.周永坤. 法理学——全球视野,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3.郝铁川. 当代中国与法制现代化,63—64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4.贺航洲. 论法律移植与经济法制建设,中国法学,1992(5)15.李曙光. 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取向,法学,1994(4)16.栗劲. 必须肯定法的继承性,法学研究,1979(2)17.丘陵. 外国法律能综合移植吗,高校理论战线,1993(6)18.公丕祥. 法律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法学,1997(1)19.刘升平、张文、张朝霞. 市场经济与法理学的更新和变革,中国法学,1993(4)20.陈立虎. 浅谈法律的国际化,法学,1997(1)21.钟建华. 按国际标准完善我国经济立法,中国法学,1993(2)22.郭道晖. 市场经济与法制现代化,法学研究,1992(6)23.张光博. 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中国法学,1995(4)24.陈桢. 是‘正确引导’还是误导,中国法学,1995(5)25.郑明非、崔燕. 评陈桢先生的是‘正确引导’还是误导,当代法学,1996(3)第六章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1.王建元. 我国人权的法律保障. 89-90页. 法学,1993(1)2.卢云主编. 法学基础理论. 135-140、147-148页.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3.刘升平. “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制的新发展. 3、136-142页;中国法学,1997(4)4.刘正浩. 论“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制的新发展. 4、19-20页. 中国法学,1997(4)5.刘金国、张贵成主编. 法理学. 199页.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第1版. 19906.刘翰、李林.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初论. 37-40页. 中国法学,1991(4)7.乔克裕主编. 法理学教程. 107-111页. 北京:法律出版社. 第1版. . 19976月8.孙国华主编. 法学基础理论. 163-168页.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 9.沈宗灵主编. 法学基础理论. 191页.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0.沈宗灵、张文显主编. 法理学. 44-45, 197-198页.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1.夏勇. 人权概念起源.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2.李步云. 社会主义人权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法学研究,1992(4)13.余河舟. 社会主义法制与人权. 贵州法学,1991(5)14.张文显主编. 法理学. 71-74页.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15.张光博主编. 法理学.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616.范健、张仲秋、杨春福编. 法理学——法的历史、理论与运行.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7.林仁栋. 论人权与公民权. 法学,1993(1)18.林华. 略论人权与法权主权. 法学,1992(9)19.倪伟学. 试论人权的性质. 江西法学,1997(2)20.饶方. 人权一法制理论研究综述. 法学,1991(12)21.侯宗源. “一国两制”与传统法律本质理论的再认识. 西北法学,1998(5)22.程宗章. 人权简论. 7页. 贵州法学,1998(6)23.程辑雍.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1-5页. 政治与法律,1990(2)24.富学哲. 谈有关人权的几个问题. 10-17页. 社会科学(京),1990(1)25.翁其银. 论”一国两法”与多法域. 社会科学(沪), 1997(4)26.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进行人权问题的研究. 法学杂志, 1991(6)27.郑自文. 论法治国与加强人权的法律保障. 法学杂志, 1999(1)28.法学基础.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429.学术动态. 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法学杂志,1991(6)。

中国法制史历代沿革

中国法制史历代沿革

★夏:指导思想奉天罚罪/《禹刑》/《政典》/《甘誓》//奴隶制五刑:墨刑、劓刑、膑刑、宫刑、大辟//三罪名:昏、墨、贼 //大理最高司法官,士地方司法官,蒙士基层司法官//夏台监狱.。

★商:《汤刑》//炮烙、剖心、醢、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国有制/“父死兄继、兄终弟及”//行政法制“内服”“外服”//中央司法机构“司寇”,司寇设有“正”“史”等审判官//基层司法官“士”“蒙士”//“圜”“羑里”“牖里”监狱。

★西周:指导思想“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亲亲、尊尊;“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主要法制:“周礼”;《九刑》墨刑、劓刑、膑刑、宫刑、大辟、流、赎、鞭、扑;《吕刑》//法律形式:礼、刑、誓、诰、命//罪名:违抗王命罪、不孝不友罪、杀人罪、寇攘奸宄罪、失农时罪、群饮罪//行政法制:“宗法制”:天子(王畿)、诸侯(诸侯国)、卿大夫(采邑)、士(禄田);“小宗”服从“大宗”。

官员选任“任人唯亲”“世卿世禄”//“质”“剂”“傅别”/“一夫一妻多妾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宗祧继承、爵位继承、财产继承(嫡长子继承)//中央设司寇“大司寇”“小司寇”,地方“国”“乡”“遂”//“狱”刑事“讼”民事;“束矢”“钧金”“两造具备”;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读鞫”“乞鞫”/“圜土”“囹圄”监狱//★春秋:楚:1、前689年至前677年楚文王《扑区法》2前613年至前591年楚庄王《茆门法》晋:1前633年晋文公“被庐之法”2前621年赵盾“常法”3前593年“范武子之法”4前513年赵鞅、荀寅铸鼎//郑:1、前536年子产“铸刑于鼎”2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战国:指导思想:厉行法治、法律公开、轻罪重罚//《法经》李悝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商鞅变法:1、前359年秦孝公三年 2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内容:1、改法为律,明法重刑2、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3、置县迁都,实行郡县制4、焚毁诗书,禁止游宦。

中国法制史脉络

中国法制史脉络

古典文献——导论一、中国早期法制史,习惯法时代,以《禹刑》、《汤刑》、《周礼》为代表作。

《禹刑》仅见于《左传》昭公六年。

晋国的叔向在抨击郑国子产“铸刑书”时提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

《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

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

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

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二、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封建法制时代,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的《法经》,是当时法制变革运动的代表性成果。

《法经》作为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法经》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前四篇“正律”、杂律和具律,主要内容是治“盗”“贼”。

(二)秦汉时期,《秦律》秦代法律的总称。

秦律主要内容是保护封建基础,维护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经济制度;维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镇压农民的反抗活动;保护官府和私人占有奴隶;保护官僚地主特权的诉讼制度和监狱管理制度。

《九章律》亦称《汉律九章》。

汉高祖统一中国后颁行的法典。

相国萧何依照秦法,适应新形势,制定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九篇。

前六篇大体与秦律相同,源于李悝的《法经》,后三篇新增关于户口、赋役、兴造、畜产、仓库等项的规定。

原文已经失传。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均各自立法,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律是《魏律》。

由于它是对汉律的改革,故当时称为《新律》;为了同北朝的魏律相区别,通常称作《曹魏律》。

法律繁多庞杂是秦汉早期法律的突出特点之一。

特别推荐: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

特别推荐: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

学习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1、陈顾远《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林端《韦博论中国传统法律》,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版。

4、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梁启超《梁启超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胡留元、冯卓慧《夏商西周法制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滋贺秀三【日】《中国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9、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0、梅因【英】《古代法》,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11、浅井虎夫【日】《中国法典编纂沿革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10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版。

14、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1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收入《观堂集林》卷10,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18、《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19、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2003年版。

20、《张家山汉墓竹简》文物出版社2001年出版。

21、杨联升【美国】《中国制度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2、蔡万进《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刘海年《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24、蔡枢衡《中国刑法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25、瞿同祖《汉代社会结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26、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中国法制史各期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史各期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史各期参考文献共167部夏商西周法制参考文献:1、《尚书》。

2、《周礼》。

3、《礼记》。

4、《左传》。

5、《史记》。

6、裘锡圭:“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考古》1961年第2期。

7、张晋藩:“中国法制史发展概论”,《中国法学》1984年第 2期。

8、游绍尹:“略论我国法的起源”,《中南政法学院报》1986年第 2期。

9、张晋藩:“论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年秋季号。

10、李明德:“中国法律起源模式探索”,《法律史论集》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11、李力:“夏商法律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法律史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春秋战国时期法制参考文献1、《左传》。

2、《史记》。

3、董说:《七国考》,中华书局1956年。

4、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

5、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编:《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

6、张纯、王小波:《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

7、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一、二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8、何勤华:《《法经》略考,法律史论集》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9、萧伯符:“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方略比较研究”,《中国法学》1998年第三期。

10、徐祥民:“略论春秋刑罚的特点”,《法学研究》2000年第五期。

秦朝法制参考文献1、《史记》。

2、《商君书》。

3、秦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

4、栗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5、刘海年:《秦律刑罚考析,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

6、于豪亮:《秦律丛考·廷行事,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7、张全民:“秦律的责任年龄辨析”,《吉林大学学报》1998年第一期。

汉朝法制参考文献1、《史记》。

2、《汉书》。

3、《后汉书》。

4、高恒:“论“引经决狱””,《法律史论丛》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中国法律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法律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法律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法律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法律近代化道路选择的误读与驳正——兼谈英美法与中国法律近代化研究的意义.《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李栋.漆晓昱.[2].从司法的技术观照到司法的理想建构——中国法律方法论深度研究展开的一个基本转向.《求是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6期.王国龙.[3].试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法律哲学建构的三个维度.《学习与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6期.杨晓畅.[4].梁启超与中国法律史学的开新.《云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期.张雷.[5].转型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共时性逻辑——基于一种主体性哲学发展的思考.《江汉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郑智航.[6].法治中国背景下的法律方法论研究2014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孙光宁.焦宝乾.[7].论西方传统社会对中国法律的误读以西方比较法学研究为视角.《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期.顾华详.[8].跨文化解读中的知识与权力——《中国丛报》与战争前的中国法律形象.《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5期.张振明.二、中国法律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启蒙运动之前欧洲传教士笔下的中国法律.作者:刘泓呈.民族法学民族大学2011(学位年度)[2].中国法律现代化与中国的领导.作者:张兆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山东农业大学2011(学位年度)[3].中国法律词汇的语义演进.作者:吴颖颖.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西南政法大学2012(学位年度)[4].中国法律英译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为例.作者:厉艳.翻译学(口译)苏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5].GATS框架下中国法律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王继红.国际法学西北大学2008(学位年度)[6].“法律”与“社会”的共谋——对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解读.作者:王冀.法理学西南政法大学2007(学位年度)[7].文化精神与法律生命——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研究.作者:尹华广.法学理论重庆大学2014(学位年度)[8].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中国法律硕士(JM)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被引次数:2作者:王璟.高等教育学南京理工大学2012(学位年度)[9].家族观念对中国法律的影响——以亲子关系视角.作者:吴燕.法学理论河北经贸大学2012(学位年度)[10].中国法律英语测试与国际法律英语测试真实性对比研究.作者:邬丽丽.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重庆大学2013(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法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EmpiricaldistributionsofChinesestockreturnsatdifferentmicrosco pictimescales.GuGFChenWZhouWX《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23[2]Zipf'slawforChinesecities:Rollingsampleregressions.Peng,G.《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8[3]Multiscalerelationanalysisofpowerlawdistributionandcorrelation intheChinesestockmarket.HonglinYangShouChenYanYang《Kybernetes: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s&amp;Cybernetics》,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9[4]DistributionofChinesenames.Huang,D.W.《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6[5]PowerlawandmultiscalingpropertiesoftheChinesestockmarket. Bai,MYZhu,HB《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9[6]EmpiricaldistributionsofChinesestockreturnsatdifferentmicrosco pictimescales.Gu,GFChen,WZhou,WX《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2/3[7]FittingChinesesyllabletocharactermappingspectrumbythebetarankf unction.Li,W.《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4[8]EnglishandChineselanguagesasweightedcomplexnetworks.Sheng,LLi,CG《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12[9]GSKadmitsexecutivesatChineseunitbrokethelaw. TheChemicalEngineerGroup《TheChemicalEngineer》,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TN.866[10]Relaxationdynamicsofaftershocksafterlargevolatilityshocksinth eSSECindex.MuGHZhouWX《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21四、中国法律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法律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命运——中国法律现代化的道路.曹全来,2009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学暨2009’年会[2]刍议中国法律法典化的价值和意义.张小军,2007中外法律体系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3]中国法律的传统与固有国情.张晋藩,2011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1)——首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4]中国法律心理科学研究三十年.罗大华,2009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5]中国法律“看不见中国”与三十年代变法以全国司法会议为例.江照信,2008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6]探讨法律与社会互动的范例.刘广安,2008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7]从依附于人到自主发展——中国法律的发展道路之一.邱本,2009新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60年理论研讨会[8]中国法律史学史的里程碑——纪念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30周年.邱远猷,2009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学暨2009’年会[9]董必武与法律实践比较及分析二十世纪前七十年中国法律与政治关系的样本分析.周舟,2011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11董必武学术研讨会[10]纳米比亚和中国:走在刑事司法的法治道路上.乔恩斯·尼古拉斯·郝恩,2010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各期参考文献共167部夏商西周法制参考文献:1、《尚书》。

2、《周礼》。

3、《礼记》。

4、《左传》。

5、《史记》。

6、裘锡圭:“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考古》1961年第2期。

7、张晋藩:“中国法制史发展概论”,《中国法学》1984年第 2期。

8、游绍尹:“略论我国法的起源”,《中南政法学院报》1986年第 2期。

9、张晋藩:“论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年秋季号。

10、李明德:“中国法律起源模式探索”,《法律史论集》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11、李力:“夏商法律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法律史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春秋战国时期法制参考文献1、《左传》。

2、《史记》。

3、董说:《七国考》,中华书局1956年。

4、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

5、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编:《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

6、张纯、王小波:《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

7、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一、二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8、何勤华:《《法经》略考,法律史论集》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9、萧伯符:“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方略比较研究”,《中国法学》1998年第三期。

10、徐祥民:“略论春秋刑罚的特点”,《法学研究》2000年第五期。

秦朝法制参考文献1、《史记》。

2、《商君书》。

3、秦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

4、栗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5、刘海年:《秦律刑罚考析,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

6、于豪亮:《秦律丛考·廷行事,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7、张全民:“秦律的责任年龄辨析”,《吉林大学学报》1998年第一期。

汉朝法制参考文献1、《史记》。

2、《汉书》。

3、《后汉书》。

4、高恒:“论“引经决狱””,《法律史论丛》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5、萧伯符:“春秋决狱初探”,《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律》1984年第9期。

6、舒国滢、宇培锋:“‘司法时令说’及其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政法论坛》1996年第4期。

7、张建国:“汉文帝除肉刑的再评价”,《中外法学》1998年第3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制参考文献1、《三国志》。

2、《晋书》。

3、《魏书》。

4、《北齐书》。

5、祝总斌:“略论晋律的‘宽简’和‘周备’”,《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6、韩林玉:“魏晋律管窥”,《法律史论丛》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7、刘笃才:“论张斐的法律思想”,《法学研究》1997年第5期。

8、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

9、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1963年。

隋唐法制参考文献1.〔唐〕魏徵等:《隋书·刑法志》。

2.〔唐〕吴兢:《贞观政要》。

3.〔唐〕刘肃:《大唐新语》。

4.〔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刑法志》。

5.〔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刑法志》。

6.〔宋〕王溥:《唐会要》。

7.陈寅恪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商务印书馆1945年,北京三联出版社2004年再版。

8.陈寅恪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商务印书馆1943年初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再版。

9.倪正茂著:《隋律研究》,法律出版社1987年10.戴炎辉著:《唐律通论》,台北,正中书局,1964年初版,国立编译馆1964年。

11.戴炎辉著:《唐律各论》,台北:三民书店,1965年初版;成文出版社1990年再版。

12.高明士主编:《唐律与国家社会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99年初版。

13.高明士主编:《唐代身份法制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公司2003年初版。

14.潘维和著:《唐律学通义》,又名《唐律上的家族主义研究》,台北,汉林出版社,1979年。

15.林咏荣著:《唐清律的比较及其发展》,台北,国立编译馆,1982年16.蔡墩铭著:《唐律与近世刑事立法之比较研究》,台湾五洲出版社1968年第2版。

17.劳政武著:《论唐明律对官人之优待》,台湾万年青书店1976年第2版。

18.向淑云著:《唐代婚姻法与婚姻实态》,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1版。

19.庄为斯著:《唐律疏议引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第1版。

20.杨廷福著:《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

21.乔伟著:《唐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22.曹漫之主编:《唐律疏议译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

23.钱大群著:《唐律译注》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版。

24.钱大群、钱元凯著:《唐律论析》,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25.钱大群、夏锦文著:《唐律同中国现代刑法比较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版。

26.钱大群、郭成伟著:《唐律与唐代吏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7.钱大群、艾永明著:《唐代行政法律研究》,江苏人民出版1996年第1版。

28.钱大群著:《唐律与唐代法律体系》,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29.钱大群著:《唐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0.刘俊文、池田温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2)——法制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31.刘俊文著:《敦煌吐鲁番法制文书考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版。

32.刘俊文著:《唐律疏议笺解》,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1版。

33.刘俊文著:《唐代法制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4.杨鹤皋著:《魏晋隋唐法律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35.俞荣根、吕志兴著:《唐律学》,《国学通览》,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年。

36.王立民著:《唐律新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1版。

37.薛军著:《唐朝经济法论》,北京,文津出版社1993年。

38.王震亚著:《敦煌残卷争讼文牒集释》,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

39.李锦绣著:《唐代制度史略论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40.张中秋著:《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

41.徐忠明:“关于唐代法律体系研究的述评及其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12期。

42.钱大群:“唐六典不是行政法典”,《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参考法规:43.《九朝律考·隋律考》,程树德著,中华书局1983年。

44.《历代刑法考》,沈家本著,中华书局1988年。

45.《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

46.《唐明律合编》,薛允升编注,怀效锋点校,法律出版社1997年。

47.《唐六典》,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

48.《唐令拾遗》,[日]仁井田陞辑,栗劲等译,长春出版社1998年。

49.《唐令拾遗补》,[日]仁井田陞辑,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

宋代法制参考文献:1、《宋史》。

2、《资治通鉴》。

3、薛梅卿点校:《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

4、《宋会要辑稿》,上海大东书局影印本1936年。

5、《庆元条法事类》,中国书店。

6、中华书局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

7、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

8、薛梅卿、赵晓耕主编:《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

9、郭成伟:“宋朝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华法史丛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

10、王侃:“宋例辨析”,《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11、张建国:“略论北宋的专卖法”,《法学研究》1997年第2期。

辽西夏金元法制参考文献:1、《宋史》。

2、《辽史》。

3、《金史》。

4、《元史》。

5、《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法律出版社2000年。

6、《大元通制条格》,法律出版社2000年。

7、《元典章》,中华书局1957年。

8、《元代法律资料辑存》,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9、嵇训杰:“辽代刑法概述”,《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

10、石磊:“元朝法律制度述略”,《内蒙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

11、李淑娥:“元典章试析”,《史学月刊》1986年第1期。

12、阎青义:“元代五刑体制及主要特点”,《法学季刊》1987年第4期。

13、华山:“元代赋役制度考略”,《法学研究》1987年第4期。

14、曾代伟:“金朝诉讼审判制度论略”,《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明朝法制参考文献:1、《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2、《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

3、《明实录》,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

4、《大明会典》,中华书局1989年。

5、《大明律》(附:吴元年《大明令》、万历《问刑条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

6、杨一凡:《明初重典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7、杨一凡:《明大诰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

8、怀效锋:《四朝政治风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9、怀效锋:《明初重惩官吏赃罪浅论》,《中国法学》1984年第2期。

10、方志远:《明代的巡抚制度》,《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

11、杜婉言:《明代诉讼制度》,《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

12、刘广安:《明朝的皇权与立法》,《法学》1998年第5期。

清朝法制参考文献:1、朱勇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

2、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

3、〔清〕光绪年间刻本:《大清会典》。

4、清朝敕修:《清朝续文献通考》,《万有文库》本。

5、郑秦:《清代司法审判制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版。

6、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7、张晋藩主编:《清朝法制史》,中华书局1998年。

8、苏亦工:《论清代律例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中国法学》1988年第5、6期。

9、郑秦:《清朝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的法律措施》,《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

清末法制参考文献:1、朱勇点校:《清史稿》,法律出版社1999年。

2、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3、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神州国光社1953年。

4、沈家本:《历代刑罚考》,中华书局1985年。

5、钟启华:《论清末法制改革》,《社会科学》1983年第7期。

6、朱金元:《清末预备立宪发生的原因及其客观作用》,《学术月刊》1985年第2期。

7、王敏:《论清末修律的方法和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8、张晋藩:《中国传统法观念的转变与晚清修律》,《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春季号。

9、王人博:《宪政的中国语境》,《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中华民国法制参考文献:1、《民国法规集成》,黄山书社199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