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能力测定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能力测定实验报告深度知觉能力测定实验报告摘要: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它对于人们判断客体间的空间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本实验所使用的BD-II-104A型深度知觉测试仪是霍瓦-多尔曼知觉仪发展而来的。
深度知觉仪有三根直棒,左右两侧固定的直棒是标准刺激,中间一根可以前后移的直棒是比较刺激。
被试在2cm距离外通过一个长方形的观察孔这两根直棒,并遥控来条件可移动的直棒,使三者看起来在同一距离上。
在这种条件下,除了双眼视差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
本实验使用深度知觉仪并采用ABBA法来测定被试的深度知觉能力。
关键字:深度知觉BD-II-104A型深度知觉测试仪知觉能力1引言深度知觉(depthperception)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
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
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习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
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
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
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深度知觉测试仪是研究视觉在深度上视锐的一种仪器。
可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
本仪器具有测定深度视锐的前后移动机构,和移动速度调节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驾驶员、炮手、运动员等和深度知觉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或选拔,也是进行心理学实验之必备仪器。
著名的视崖实验说明,刚会爬的婴儿已经具备相当好的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题目:深度知觉能力测定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知觉,及不仅能过知觉物体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度等。
它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在外界对象离眼一定距离时,人眼能感受到的深度知觉是受刺激差异程度影响的。
深度知觉的线索1肌肉线索:调节、辐合2单眼视觉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3双眼线索: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物体和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的主要线索,借助双眼视差比借助上述各种线索更能精细地知觉相对距离,特别是在缺乏其他线索来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双眼视差更为重要。
研究方法;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有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此仪器可测量人视觉深度知觉的能力(深度知觉敏锐度),并且在这种测试条件下,除了双眼视差,即网膜上造成的差异是深度知觉的明显的线索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
实验意义: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与深度知觉有关项目运动员的测试和选拔。
实验方法:被试: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6名,年龄:20,性别:女仪器:深度知觉测试仪程序: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反应键,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中间的立柱为变异刺激,标准立杆纵深为300mm立杆的相对位置由100mm向-100mm递减,中间的标准立杆对应尺度为0mm。
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实验,你能从深度知觉实验仪的窗口里看到三根垂直黑色立杆。
两侧的是标准刺激立杆,中间一根是可由你操作前后移动的变异刺激柱,你的任务是根据双眼观察,操作遥控器,调节变异刺激,使其和两侧的标准刺激理你同样远近。
按此法做多次,要求都相同。
实验时,先由主试调到某位置(起始位置每次要随机)。
要求被试做100mm、0mm、-100mm的深度知觉测定。
注意每次实验需要复位。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深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中距离、深度和三维形状等特性的感知能力。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人类深度知觉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评估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者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和差异。
二、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年龄在 18 25 岁之间的大学生共 50 名,其中男性 25 名,女性25 名。
所有被试者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等视觉障碍。
(二)实验仪器采用了深度知觉测试仪,该仪器由一个固定的标准刺激和一个可移动的比较刺激组成,通过调整比较刺激的位置来测量被试者的深度知觉阈值。
(三)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 2(性别:男、女)× 2(照明条件:强光、弱光)×2(观察距离:近、远)的三因素混合设计。
其中,性别为被试间变量,照明条件和观察距离为被试内变量。
(四)实验程序1、实验前,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和流程,确保其理解实验任务。
2、被试者坐在测试仪前,调整座椅高度和位置,使眼睛与仪器的观察窗口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3、实验开始时,先呈现标准刺激,然后呈现比较刺激。
被试者通过调节比较刺激的位置,使其与标准刺激在深度上看起来相等。
4、每个实验条件下进行 10 次测试,记录被试者每次调整的误差值。
5、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环境安静,避免干扰被试者的判断。
三、实验结果(一)描述性统计计算了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者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发现,在强光条件下,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在弱光条件下,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
在近距离观察时,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在远距离观察时,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
男性被试者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女性被试者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为_____,标准差为_____。
(二)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三因素方差分析。
深觉知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又称深度感或立体感,是指个体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深度知觉对于导航、定位、判断物体距离以及运动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视觉线索、生理机制以及个体经验等。
本实验旨在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2. 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3. 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 随机分配的深度知觉刺激图片- 问卷星在线调查问卷2.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各半。
3. 实验步骤(1)志愿者先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视觉经验等;(2)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3)单眼测试:志愿者用一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4)双眼测试:志愿者同时用两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5)记录志愿者在单眼和双眼测试中的深度知觉判断结果;(6)分析数据,比较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
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这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性别差异在性别差异方面,我们发现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并不明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中,表现出的准确性差异没有显著差异。
五、讨论1. 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双眼视差是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线索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双眼视差来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例如,在判断楼梯的深度时,我们会利用双眼视差来估算楼梯的高度。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能力测定教科院摘要: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评定。
本实验通过六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运用相关的仪器测量出他们的视觉深度知觉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深度知觉1、导言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指三围知觉。
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深度视锐是指能够辨别两个出于不同距离的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
对深度视锐的测量一般使用深度知觉仪(depth perception apparatus),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
主要有:1)单眼视觉线索:遮挡(superposition),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tive),空气透视,明暗,阴影(shadow),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双眼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vergence)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binocular cues)的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
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 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
这样,不再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成为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以往对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
此实验是由黑姆兹设计的。
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针在同一平面为止。
黑姆兹的实验证明像差阈限小于60角度秒。
(2)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因此也称为霍瓦-多尔曼知觉仪,代替三针实验。
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2、方法2.1被试:盐城师范学院教科院105班的六个被试2.2实验仪器与材料:BD—II—104A型深度知觉2.3实验过程:2.3.1要求被试坐在离观察窗2m处,使之只能看到三根竖棒的中部。
体育心理学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心理学在运动员训练、比赛心理调控以及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自身在体育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体育心理学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理测量技术,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1. 理论课程学习在实训的第一阶段,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测量技术、运动员心理特征、心理训练方法、运动心理障碍及其预防等。
2.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在实训的第二阶段,我们进行了多项实验操作,包括运动员心理素质测试、运动心理干预等。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如问卷、量表等,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3. 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体育心理学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分析了著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运用心理战术,如何应对压力,以及如何调整心态等。
4. 实践教学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教学,模拟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场景,运用所学知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和训练。
通过实践,我们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实训成果与体会1. 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心理测量技术,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2. 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
4. 对体育心理学应用的思考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体育心理学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重要性。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和空间位置。
然而,深度知觉的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为了探索深度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大小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我们首先对不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以探究大小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随机选择了一组物体,分别为小球和大球。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两个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大球比小球更近。
这表明大小确实对深度知觉有一定的影响,大物体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二:颜色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颜色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组颜色对比明显的物体,例如红色和蓝色。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些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红色物体比蓝色物体更近。
这表明颜色对深度知觉也有一定的影响,亮度较高的颜色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三:运动与深度知觉的关系在实验三中,我们研究了运动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参与者观看了一段物体在屏幕上运动的视频,并被要求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深度变化。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认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深度变化,运动方向也会影响深度知觉。
这表明运动是深度知觉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四:背景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最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背景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个物体在不同背景下的深度变化,并进行判断。
结果显示,背景对深度知觉有显著影响。
当物体与背景颜色相近时,深度知觉会受到干扰,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远近。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大小、颜色、运动和背景都对深度知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深度知觉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进一步研究深度知觉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深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中距离、深度和三维结构的感知能力。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人类深度知觉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评估不同实验条件下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和误差。
二、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 18 25 岁之间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性_____名,女性_____名。
所有被试均具有正常或矫正后的正常视力,且无视觉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史。
(二)实验设备1、深度知觉测试仪这是本次实验的主要设备,由一个可调节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组成,通过移动比较刺激的位置来改变其与标准刺激的深度差异。
2、记录表格用于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和反应时间。
(三)实验过程1、实验前准备向被试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流程,确保被试理解实验任务。
让被试适应实验环境和设备,调整座椅和仪器位置,以保证舒适和准确的操作。
2、正式实验被试坐在测试仪前,眼睛与仪器的观察窗口保持水平。
实验员随机设置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的深度差异,被试通过观察判断比较刺激是在标准刺激的前面还是后面,并按下相应的按钮做出反应。
每次判断后,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时间。
实验重复多次,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一)平均误差计算了所有被试在不同深度差异条件下的平均误差。
结果发现,随着深度差异的增大,平均误差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表明在较大的深度差异下,被试更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深度位置。
(二)性别差异比较了男性和女性被试的深度知觉表现。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平均误差和反应时间上,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这说明性别不是影响深度知觉的主要因素。
(三)个体差异不同被试之间的深度知觉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有些被试能够在较小的深度差异下准确判断,而有些被试则需要较大的深度差异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一)深度线索的作用深度知觉的形成依赖于多种深度线索,如双眼视差、运动视差、遮挡、线性透视等。
在本次实验中,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主要依赖双眼视差来判断深度。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_2
单双眼的深度知觉1、引言: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
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
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悉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
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
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
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2、方法2﹒1被试同一年龄段被试共五人参加了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本科生,19-21岁,三女两男,随机分配实验。
2﹒2仪器与材料霍尔·多尔曼深度仪,书本2﹒3实验程序2﹒3﹒1让被试用双眼观察,将深度知觉仪上固定的小棍作为标准刺激,可以运动的小棍作为变异刺激。
被试坐在离仪器窗口0.5m处,双眼与窗口水平。
2﹒3﹒2然后告诉被试:“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仪器的窗口里有三根垂直的小棍,请你调手边的遥控器,调节中间那根棍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与左右的小棍离你同样近为止。
请你按这种方法重复做,每次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2﹒3﹒3主试每次讲变异刺激都调到显然比标准刺激较远的位置,但各次的起点各不相同。
这样共做五次。
变异刺激的方位按预先的安排进行。
每次记下被试的结果: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距离(mm),即误差。
2﹒3﹒4让被试用优势眼(单眼)观察,按以上方法调节小棍,共做10次。
2﹒3﹒5让被试再用双眼观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10次。
2﹒3﹒6换被试,重复做。
1、讨论本实验运用的是恒定刺激法对但双眼视觉深度知觉进行测试,试验中的自变量有两个:单眼和双眼;因变量为深度误差。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深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中距离、深度和凹凸等特性的感知能力。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以及个体之间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
二、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之间、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的被试,其中男性_____名,女性_____名。
(二)实验仪器使用了深度知觉测试仪,该仪器由一个固定的标准刺激和一个可移动的比较刺激组成,通过调整比较刺激的位置来测量被试的深度知觉阈值。
(三)实验程序1、被试坐在仪器前,眼睛与观察窗保持水平,距离约为_____厘米。
2、实验开始时,呈现标准刺激和初始位置的比较刺激,被试判断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是否在同一深度平面上。
3、如果被试认为不在同一平面上,则通过按键调整比较刺激的位置,直到认为两者在同一平面上。
4、记录被试调整的误差值,作为深度知觉阈值。
5、每个被试进行_____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标准刺激和初始比较刺激位置随机变化。
三、实验结果(一)个体差异不同被试的深度知觉阈值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深度知觉阈值最小的被试为_____,阈值为_____厘米;深度知觉阈值最大的被试为_____,阈值为_____厘米。
(二)性别差异男性被试的平均深度知觉阈值为_____厘米,女性被试的平均深度知觉阈值为_____厘米。
经统计学检验,性别之间的深度知觉阈值差异不显著(p > 005)。
(三)练习效应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被试的深度知觉阈值逐渐降低,表明存在一定的练习效应。
但在经过_____次实验后,深度知觉阈值趋于稳定。
四、结果分析(一)个体差异的原因个体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视觉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存在个体差异,如眼球的形状、视网膜的敏感度等。
其次,生活经验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对深度知觉产生影响,例如经常参与需要准确判断空间距离的活动(如体育运动、驾驶等)的个体,可能具有更好的深度知觉能力。
(二)性别差异不显著的可能原因本实验中性别之间深度知觉阈值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深度知觉能力并非由单一的性别因素决定,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而导致性别差异在本实验中未体现出来。
深度知觉的测量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实验名称深度知觉的测量
实验目的与任务深度知觉是评价人体运动心理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深度知觉的测定方法,同时学会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掌握该体育心理指标的运用。
实验器材深度知觉测量仪、米尺
实验步骤1、先将仪器接好电源,连接好仪器后进行仪器检测。
2、开始测试,首先测量双眼的深度知觉:受试者距离测试仪窗口2米处进
行测量,按动手上的控制器,调节测试棒,使测试棒与标准刺激保持在
同一水平面,当受试确认后,记录下该次测试的成绩,不进行反馈,再
测量两次,取平均成绩为双眼深度知觉。
3、单眼深度知觉的测量方法基本基本相同,测试距离变为0.5米,挡住一只
眼进行测试。
注意事项1、测量前应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及连接状况,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
2、测量时眼睛必须与窗口同高,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3、如果是近视,最好配戴眼镜,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
4、测量过程中,不能通过观看其它参照物进行判断。
下面自已根据数据写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1、一般人的双眼深度知觉误差在2cm以内。
(参考)
2、一般人的单眼深度知觉误差在2-4cm以间。
深度知觉 心理学实验报告
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在单眼和双眼两种不同观察条件下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量,验证双眼产生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
两名复旦大学心理系二年级本科生被随机抽取,通过深度知觉仪测量其双眼和单眼对深度判断的误差,并用t检验证实了两者差异的显著性。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双眼线索、单眼线索1.引言1.1 术语解释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对物体远近距离或三维特征的知觉。
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其中单眼线索指的是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物体遮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
相对于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提供的距离信息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双眼条件才能利用双眼视差判断空间距离。
双眼视差指的是因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而在双眼视网膜结像时出现微小的水平像位差,是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
1.2 历史研究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mholtz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
后来H.J.Howard 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
他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mm的有24人。
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8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之比为20:l。
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两只眼睛的视野发生重叠是双眼视差产生的重要基础。
物体同时刺激双眼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人们任然把它知觉为单一的物体。
缪勒(1912)认为这是由于物体的同一部分落在两个视网膜上相应点的缘故。
此后,缪勒和菲特用视野单向区这一概念来描述能产生视觉融合的空间点。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心理学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在单眼和双眼两种不同观察条件下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量,验证双眼产生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
两名复旦大学心理系二年级本科生被随机抽取,通过深度知觉仪测量其双眼和单眼对深度判断的误差,并用t检验证实了两者差异的显著性。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双眼线索、单眼线索1.引言1.1 术语解释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对物体远近距离或三维特征的知觉。
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其中单眼线索指的是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物体遮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
相对于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提供的距离信息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双眼条件才能利用双眼视差判断空间距离。
双眼视差指的是因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而在双眼视网膜结像时出现微小的水平像位差,是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
1.2 历史研究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mholtz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
后来H.J.Howard 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
他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mm的有24人。
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8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之比为20:l。
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两只眼睛的视野发生重叠是双眼视差产生的重要基础。
物体同时刺激双眼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人们任然把它知觉为单一的物体。
缪勒(1912)认为这是由于物体的同一部分落在两个视网膜上相应点的缘故。
此后,缪勒和菲特用视野单向区这一概念来描述能产生视觉融合的空间点。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摘要: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关键词:深度知觉深度视锐1:导言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指三围知觉。
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三条线索是:生理调节线索,双眼视差和物理线索。
深度视锐是指能够辨别两个出于不同距离的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
对深度视锐的测量一般使用深度知觉仪(depth perception apparatus),它由霍瓦-多尔曼设计,因此也称为霍瓦-多尔曼知觉仪。
2:方法2.1被试在校大学生5名,女,大二,身体健康2.2仪器BD-Ⅱ-104A型深度知觉2.3实验过程2.3.1要求被试坐在离观察窗2m处,使之能看到三根竖棒的中间部分,实验时被试头部不能动,可以用适当高度的物体支撑下巴。
2.3.2接通电源。
选择移动速度。
选定一个位置的标准刺激。
2.3.3主试将变异刺激置于前或后的位置。
2.3.4被试手持控制变异刺激的手键,按动“前进”或“后退”按键,调节变异刺激的位置,直到认为变异刺激和两个标准刺激排成一条水平线,松开按钮,变异刺激停止移动。
2.3.5主试从标尺上读出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实际距离误差,就是被试深度知觉的误差。
3:结果根据深度视锐的公式:n=ax/(y(y-x))×1弧度。
可以算出被试的视锐。
距离y=2m,即2000mm,目间距为65mm。
被试1的误差平均值为4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3.43.被试2的误差平均值为4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3.43被试3的误差平均值为9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30.30被试4的误差平均值为3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0.07被试5的误差平均值为5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6.804:讨论被试在进行实验时,会受很多因素的干扰,例如习惯误差等等。
在计算深度视锐的时候,目间距,距离等都是按同一个值进行计算的,所以,所得的深度视锐是不准确的,只能大概的反应被试的深度视觉水平。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
一、原理介绍
深度知觉和其他知觉一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
借助于晶状体的调节以及双眼辐合所产生的动觉刺激和来自视网膜的视觉刺激之间形成暂时的联系,人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分辨物体的深度和远近。
晶状体的调节一般只在5~6m内发生作用;双眼辐合只在15~20m以内发生作用。
但是,对于离我们1300~2600m的东西我们仍能区分它们的深度和远近,这就要用到双眼视差线索。
二、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霍瓦-多尔曼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并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霍瓦-多尔曼深度知觉仪
四、实验步骤
1、被试坐在仪器前,距离仪器2m,俯身使眼睛与观察孔处于同一水平上,并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中央零点位置有两根立柱,为标准刺激,位置固定,中间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作为比较刺激。
将比较刺激置于离标准刺激最远处,然后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整移动杆直到他认为与两根立柱成一条线。
主试记录下移动杆距离两根立柱的实际距离,即误差。
2、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10次实验,其中5次是比较刺激在前,由近向远调整;另5次是比较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比较刺激的前后顺序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记入表中。
3、按照上述程序,再以单眼视觉实验10次,并求出平均结果,记入表中。
五、实验结果与整理
对双眼与单眼深度知觉的误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六、思考题
实验设计中有哪些无关变量影响结果?。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实验报告一、引言人类视觉系统是一个功能完善的高级信息处理系统。
外部世界的视觉信息,通过眼睛光学系统成象于视网膜,由网膜将随空间与时间明暗变化的光流分布转换成生物电信号,经过多输入的视觉神经网络的并行加工,实时地抽取目标的空间形状,颜色及运动信息,最终产生各种视知觉。
但是人眼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人对物体远近的知觉。
人眼能够在只有上下、左右的二维光学映象的基础上看出物体的深度, 这主要是双眼视差和单眼线索的作用,单眼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
双眼线索有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等。
但研究表明在缺乏其它客观线索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更主要的是双眼视差。
本实验主要运用黑姆赫兹的三针实验并通过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主要进行单双眼的不同控制条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的差异,通过判断不同条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阈限来得出深度知觉的差异。
本实验提出的假设是:在单双眼的不同控制条件下被试的深度知觉有显著差异。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以及通过实验以及SPSS SPSS SPSS软件分析,软件分析,得出单双眼不同条件控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是否有差异。
三、实验方法3.1 被试1 1名被试,年龄名被试,年龄名被试,年龄202020岁左右岁左右岁左右,,无视觉障碍。
3.2 仪器名称:名称:EP503A EP503A 深度知觉测试仪组成:结构图如下比较刺激是左边竖着的小木棍,标准刺激是轨道旁边竖着的两根小木棍,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实验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特性。
3.3 实验方法1、被测试者坐于离标准刺激2m 处,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窗成水平位置,可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的前后移动。
2、主试者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
此时比较刺激自动离开标准刺激最远处停下。
若测试过程中,电源开关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则主试者可按一下复位键亦可使比较刺激处于初始位置,即停于离标准刺激最远处。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的心理学仪器, 也可测定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实验仪器:BD-Ⅱ-601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一、主要技术指标:1.实验板圆孔: 直径 1.6mm, 100 个, 各孔中心距 20mm;2.金属插棒: 直径 1.5mm, 长度 20mm, 110个;3.记时: 1ms--9999 S, 4位数字显示, 内藏式整体结构(见下图);4.记时开始与结束可以用按键, 也可以由棒插入左上角第1个孔与右上角最后1个孔自动进行;5.实验用镊子: 1 把;6.专用箱子:1 个,尺寸370×300×90 mm;7.电源: 220V, 50HZ、实验方法:1.金属插棒放入左侧槽中;优势手拿起右侧槽中的镊子;2.被试用镊子将左侧槽中的金属棒插入实验板的圆孔中。
先插开始位,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依次逐列插入,最后插终止位,记时会自动开始与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3.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深度知觉测试实验实验目的: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本仪器可测量人视觉深度知觉的能力,并且在这种测试条件下,除了双眼视差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
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飞行员、炮手、运动员、汽车驾驶员以及其他与深度知觉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和选拨。
实验仪器:BD—Ⅱ—104A型深度知觉仪组成部分1、七根垂直的竖棒,位于两侧的固定的六根的标准刺激,位于中间可前后移动的一根为变异刺激。
2、一台可驱动中间竖棒的电机。
3、一个操作竖棒移动的手键,手键上有“前进”、“后退”两个按键。
4、仪器各部分均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内。
箱子顶部有一支荧光灯照明,在箱子前端有一个供被试用的观察窗。
5、箱子的左侧有一个标尺,与可移动的竖棒相连接的指针随着竖棒的移动在标尺上做同步运动。
主要技术指标:1、变异刺激的移动速度:25mm/sec、50mm/sec 快速、慢速二档。
知觉(1):深度知觉实验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一、问题(1分)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远近中的差异。
二、假设(1分)H0:如果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不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说明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没有差异。
H1:如果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说明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有差异。
三、预期(1分)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存在差异,且双眼的准确性要高于单眼。
四、方法(5分)1、被试:(性别、年龄、人数等相关信息,1分)被试性别总人数人数(人)男女41 12 292、变量(1分)2.1自变量:眼睛(单眼、双眼)2.2因变量:深度知觉的误差值(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误差绝对值)2.3控制变量:实验环境相同、标准刺激相同、实验的操作过程相同、向主试示意方式相同3、实验设计(1分)单因素组内设计4、实验任务和流程(1分)分组和位置1、两人一组。
写下你的合作者的名字(王莺洁)2、主试和被试都坐在桌旁,相互成90度方向。
3、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
选定一种移动速度。
4、按照主试和被试要求,执行实验。
5、每次完成一种观察方式的测试后,主试和被试换座位,轮换测试。
6、实验完毕后,把仪器整理好,放回原处。
打扫实验室。
主试和被试要求1、主试选定一种标准刺激(从3对固定位置的立柱中任选1对)。
2、被试坐在离标准刺激2米远处。
被试的单眼或双眼和观察窗等高,尝试前后移动比较刺激(可移动的1根立柱)。
3、主试按照表格的要求,将比较刺激移动到远点或近点的某处(每次开始移动之前,都要随机选择起始位置),然后开始测试。
4、被试手持控制变异刺激距离的手柄,根据自己的知觉,自由地来回调节比较刺激,直到比较刺激和两个标准刺激在同一平面上时,向主试示意。
5、主试者观察标尺读数,记录被试的误差(绝对值)。
6、每种观察方式都按照对抗平衡的顺序共完成20次。
5、统计方法(可以体现在结果分析里,记分1分)用平均值和标准差、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五、结果(2分+1分统计)1、单个被试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表1 单个被试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单位cm)次操作方向观察方式单眼观察(右眼)双眼观察1 远→近 6 1.72 近→远16.2 1.33 近→远9.6 1.14 远→近 1.7 0.95 远→近 2.7 0.66 近→远 1.9 0.57 近→远12 0.18 远→近0.6 0.69 远→近 2.1 1.810 近→远0.7 0.211 近→远10 0.812 远→近14.3 1.913 远→近10.3 0.914 近→远10.4 0.315 近→远 2.9 0.416 远→近0.3 0.517 远→近 3.2 0.718 近→远 1.2 0.319 近→远 5.6 0.620 远→近 4.4 0.8mean±sd 5.81±4.97 0.80±0.52图1单个被试单双眼深度知觉的t检验:设显著性水平a=0.05,t observed =4.65 df=19t critical=2.093,因为t observed > t critical ,所以说明了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存在显著差异。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视觉系统的一种重要功能,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和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距离。
深度知觉不仅对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军事、医学、航空等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单眼和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单眼和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2. 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3. 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 随机数字表- 数据记录表2. 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了30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3. 实验程序(1)实验前,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单眼、双眼和混合(单眼与双眼)深度知觉测试。
(3)在测试过程中,实验对象需佩戴深度知觉测试仪,按照仪器提示进行深度知觉判断。
(4)记录实验对象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深度知觉判断结果。
四、实验结果1. 单眼和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单眼视觉线索。
在双眼条件下,实验对象的深度知觉判断误差明显低于单眼条件。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在三种条件下,男性和女性实验对象的深度知觉判断误差无显著差异。
五、实验讨论1. 双眼视觉线索在深度知觉中具有重要作用。
双眼视差是判断物体距离的重要线索,有助于提高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性别差异在视觉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没有显著差异。
六、实验结论1. 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单眼视觉线索。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七、实验意义本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深度知觉的机制,为视觉系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本实验也为视觉训练和康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体育心理学实验
1 实验目的 1.1学习深度知觉仪的使用。 1.2通过深度知觉的测定,了解被试者 视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探讨影响视 深度知觉的因素。
2 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深度知觉仪测试双眼对深 度视觉误差的最小阈限,以此来判断 个体视深度知觉,可广泛应用于驾驶 员、炮手和运动员等与深知觉有关职 业的测试和选拔。
(四)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个人及整组分析:
1号测试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平均数 2号测试者 第一次…. 第五次 平均数 用时 错误次数
用时
错误次数
(实验四)声光反应时运动时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会操作仪器,并测量在不同声音条件下 和不同光色下 的反应。 (二)实验仪器: 89C52型主机一台和光电反应键盘RS232-9
(2)当主试发出“预备”口令时,被试者 用试棒笔尖端插入最大的洞孔内,深度为 1—2毫米,然后主试发出“开始”口令。同 时计数器记时间。被试用试棒插入最大洞中 并立即取出,要尽量做到不碰洞边,再依洞 的大小顺序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其余的八个洞, 如果电笔碰到第七洞边,讯响器响了,计时 计数器计出错一次,碰壁指示灯点亮,当做 到小孔时碰到孔底计数停止,结束指示灯点 亮,同时蜂鸣器鸣响,实验结束。按动计时 计数器上的N/T按钮,获得实验的时间和出错 次数。
2、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动 进入电复位状态(也可在任意 时刻按“红色”键进行复位)。 仪器面板上的转速显示“50” 定时“0030”,在靶时间显示 “0000.00”,并且转速显示 在不停闪烁。
3、仪器进入转速设置及定时设置, 此时仪器转速显示开始闪烁,接 着按定时定速键组的按钮,选择 转盘速度,在每个键的左上方分 别标有“10、20、30……90”选 择相应的键,以决定转盘速度, 例如:按标有30的键,则转盘速 度是每分钟转30圈。完成转盘速 度选择后,转速显示停止闪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心理学——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一、引言
人类视觉系统是一个功能完善的高级信息处理系统。
外部世界的视觉信息,通过眼睛光学系统成象于视网膜,由网膜将随空间与时间明暗变化的光流分布转换成生物电信号,经过多输入的视觉神经网络的并行加工,实时地抽取目标的空间形状,颜色及运动信息,最终产生各种视知觉。
但是人眼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人对物体远近的知觉。
人眼能够在只有上下、左右的二维光学映象的基础上看出物体的深度, 这主要是双眼视差和单眼线索的作用,单眼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
双眼线索有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等。
但研究表明在缺乏其它客观线索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更主要的是双眼视差。
本实验主要运用黑姆赫兹的三针实验并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主要进行单双眼的不同控制条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的差异,通过判断不同条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阈限来得出深度知觉的差异。
本实验提出的假设是:在单双眼的不同控制条件下被试的深度知觉有显著差异。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以及SPSS软件分析,得出单双眼不同条件控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是否有差异。
三、实验方法
3.1 被试
1名被试,年龄20岁左右,无视觉障碍。
3.2 仪器
名称: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
组成:结构图如下
比较刺激是左边竖着的小木棍,标准刺激是轨道旁边竖着的两根小木棍,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实验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特性。
3.3 实验方法
1、被测试者坐于离标准刺激2m处,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窗成水平位置,可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主试者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
此时比较刺激自动离开标准刺激最远处停下。
若测试过程中,电源开关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则主试者可按一下复位键亦可使比较刺激处于初始位置,即停于离标准刺激最远处。
3、由被试者操作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
4、主试者从标尺读数中观察被测试者的测定误差。
四、实验结果
1.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数据
(1)表一原始数据单位(厘米)
2.对原始实验数据的处理。
计算表示深度阈限的视差角。
公式为:
视差角=206265×b△D/[D(D+△D] (单位:弧秒)
其中b为目间距65mm D为观察距离 2000mm
△D为视差距离,即判断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单位㎜
将测定的数据(表一),计算判断误差,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厘米)表二
(1)在双眼观察情况下的视角差
根据表二数据,可以算出△D=1.42厘米,即视差距离为14.2 又已知b为目间距=65mm D为观察距离=2000mm,代入公式视差角=206265×b△D/[D(D+△D]可得,视差角
=206265×65×14.2/[2000(2000+14.2)]=47.26
五、实验分析
1.1 分析工具。
我们使用的分析工具是SPSS软件。
1.2 分析策略。
(1)检验单双眼时候深度知觉是否有差异:把表二中双眼情况下的判断误差值看做第一组,把单眼情况下的判断误差看成第二组,再用SPSS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看P值,若P< 0.05,则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1.3 分析结果。
(1)检验单双眼是否有差异。
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结果如下:
T-TEST GROUPS=group(1 2)
/MISSING=ANALYSIS
/VARIABLES=danshuangyan
/CRITERIA=CI(.9500).
T-Test
[DataSet0]
从表中可以看出,P值等于0.014,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单双眼时被试者判断误差的方差有显著性差异,再看方差不相等时的T值,即第二行的T值,T=-5.088,T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即单双眼时被试者的判断误差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T值为负,表示前面一组样本的均值低于后面一组的均值,即单眼时候,被试者判断的准确程度比双眼的时候要低。
六、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如下:
1.在双眼观察情况下的视角差为47.26,可知双眼的深度阈限为47.26
2.在单双眼的不同控制条件下被试的深度知觉有显著差异,并且双眼情况下的判断准确性比单眼情况下高。
七、对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的分析
(1)数据虚假,即数据不真实。
本实验的数据来源是定时记时计数器的记录。
在仪器良好的
状态下所得的数据是准确。
但若主试在记录数据时,由于粗心产生填错的现象,则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2)被试者的个体视力差异,若被试者实验的时候是出于眼睛过度疲劳的状态,也会影响实
验数据的准确性。
(3)实验仪器突然损坏或电源没电。
由于实验前已经检查设备,因而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八、实验过程中所遇的困难分析
被试实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测试过程中,刚从双眼换到单眼的时候,一下子有点不适应,导致单眼的前几次测试结果不太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九、实验讨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为什么在实验前要对所用的自变量提出操作上的定义?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单双眼,因为,很多时候,实验者无法从实验目的直接得到合适的变量,因为直接得来的自变量往往不够明确,在实验中对它进行量化的操作是件难事。
如果不对它进行更明确的定义,那么不但这个实验本身难以进行,而且这个实验的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果也难以比较,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对变量的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明确,同意,可以量化的属于队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的过程。
操作定义明确了自变量的内涵,同时也往往只出了自变量操纵的方法。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的因变量是判断误差,通过分析判断误差,我们可以得出在单双眼不同情况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有无显著性差异。
(3)单双眼的不同情况下数据的稳定程度以及影响因素。
从结果中我们发现单眼和双眼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前人的研究发现人类的深度知觉线索主要有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单眼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
双眼线索有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等。
此次试验中,所用的EP503 深度知觉测试仪内部设计使被试无法利用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因此被试无法有效地判断三根棒是否在同一平面。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单眼实验时被试明显比较焦虑。
而双眼实验时被时可以利用双眼视轴的辐合来确定棒是否在同一平面,因此得出的数据相对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