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及其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及其注意事项

迟雅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他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心理特征,发展任务,以及家庭教育方面和养育赡养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结合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知识及其实践经验,具体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半)

这个阶段的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获得的积极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得到充分的母爱,那么孩子一生就会有较高的安全感。否则,他们会对周围的一切都存有戒心。在未来的生活中很难完全与人交心,直接影响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把安全感称为人的心理免疫系统,良好的安全感是发展完整人格的基础。

人格状态平稳、性情温和、自信乐观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安全感良好的,而从容、自信、乐观也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相反,安全感差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常常充满戒备,不能正确评估自身的价值,敏感多疑,一生的精力好像都在寻求外在的认同,因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也无法投入地发展自身能力。

在发展孩子的安全感方面,家长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妈妈给予孩子的母爱。自己的孩子自己带,不仅是因为隔代教育的不足,而且是为人父母者必须要给孩子的建立安全感保证。

在一个家庭角色健全和正常的环境成长,是每一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能够跟爸妈一起生活,远比我们认为的其他物质方面的东西对孩子更重要。这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基础。很多从小把孩子扔给老人,等孩子大了却责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家长,其实是不值得同情的,该被同情的反而是孩子。

怎样帮助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主要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寄人篱下的孩子容易没缺乏有安全感。从小就被父母寄养在亲属家的孩子,或者父母出去打工,把孩子扔在家里的孩子,都会产生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往往是仰人鼻息,察言观色,长大后会表现出不敢违逆别人的意志。一旦与对方发生矛盾冲突时,就会采取妥协或者逃避退缩的态度。

二是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前几年,我们帮助过一名高中女生。这个孩子当时的问题是不愿意在学校读书。因此,家长为她办理转学,前后走了四所学校,还是读不下去。主要问题是与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在咨询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个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因而导致无法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她为什么缺乏安全感呢?主要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经常打架,直到现在也是经常吵架。孩子说,有一次,父母在吵架,她非常害怕,担心会把自己打死,于是拿一把小刀在手,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三是在0~3岁期间教育方法不当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有一些家长动不动就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你不如XX乖,爸爸要XX不要你了”,“你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些话都给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你爱别人胜过爱我,你爱听话的我而不是全部的我,你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这种做法也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其实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害怕被关系抛弃的恐惧感到底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创伤。他们小小的脑袋瓜,还分不清这些话的真假,但是这些话会深深地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四是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我的一位亲属,在经营一个美容服务厅。一旦约了活计,就必须按时到岗。可是,很多约定的客户都是晚上。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从幼儿园领回来了,对她很依恋。俗话说:“日头上墙,孩子找娘。”一方面是必须得走,另一方面

是孩子对妈妈抓得紧。家长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是偷偷地走开,还是跟孩子讲清楚再走呢?这是很多家长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很多家长为了怕自己离开时孩子哭闹,索性偷偷摸摸地消失。殊不知,孩子是最敏感的,平时比较依赖的看护人的离开,会让他感觉不安,而在他不知道看护人为什么消失、会消失多久的情况下,这种不安感会加剧,时间长了会变成分离焦虑。从经验看,从一开始出门就跟孩子讲清楚,然后兑现自己所说的话,并不会引起孩子太大的哭闹,反而会让孩子对看护人的偶尔离开感觉释然。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起来一个概念——妈妈离开是为了去干活,一会儿就会回来的,我不用担心,也不用哭闹。这样孩子的安全感就建立起来了。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或称学步期,1岁半~3岁)

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

这个阶段,不被过多的强烈限制,自主意识会增强,愿意探索未知,不会畏手畏脚,做事情容易有坚持力和自主能力。

培养他们积极独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并不是说当孩子三岁的时候,你就让他独立。当孩子还分不清楚对与错的时候,父母还是要辅导,但是父母亲要学着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让孩子自己去决策。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除了把选择权给孩子之外,还要培养孩子的负责心、好奇心,信任他们,别无他法。然后,还有五件不要去做的事:

一是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计算机,不要说,“不准!”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二是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学习最好的来源,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如果父母想要孩子避免失败,会有几个不好的后果。第一个就是孩子可能会为了怕失败只去追寻那些很简单的目标,不敢自我挑战,把自我的目标订得太低了。第二,他可能认为失败是一种惩罚,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败了不承认,或是无法从中学到教训,这是相当可惜的事情。

三是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四是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五是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从。

在管教的方法上,没有一定的对错,因为孩子要因材施教;另外,我觉得父母亲也有自己的个性,不代表只有一种方式才是对的。但对一个孩子来说,你用“不允许”、“不准”,“做了违规就要处罚”,这种传统的方法来教导孩子的话,孩子学会的就是:“我不应该做这件事,因为我怕惩罚”。好的方式是鼓励他们,激发他们去做想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想追寻的理想,更鼓励他们正面地往这边走,负面的则用“稍稍的”惩罚把它挡住。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

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

这个阶段,多参与互动性游戏,鼓励探索,宽容失败,会增强孩子的主动意识,而克服内疚感。

就游戏而言,比如,过家家,藏猫猫,盖房子,挖宝之类,都可以。主动倡导,主动参与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否则,孩子长大了,处在一个集体中,总有一种自己被孤立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