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渗透
课题:认识数字
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理解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3. 培养学生爱护数字的意识,珍惜数字资源。
教学重点:
1. 认识数字1-10。
2. 认识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1. 理解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2. 书写数字1-10。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10。
2. 实物图片。
3. 小黑板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
1. 热身导入:教师准备好数字卡片1-10,让学生依次快速背诵数字,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2. 学习新知:教师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根据实物数量说出对应的数字,并在小黑板上书写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
3. 拓展应用:教师设计一些与实物数量相关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字与实物对应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爱护数字的意识。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数字资源,不浪费不乱用。
5. 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字的重要性,并给予学生正面肯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爱护数字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数学德育思想渗透教案
高中数学德育思想渗透教案
主题:勤奋学习,尊重师长
目标:
1.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2. 强调尊重师长,积极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了解数学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讨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活动:
1. 第一节课:介绍数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与学生讨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第二节课:教授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3. 第三节课:以小组形式讨论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并尊重他人意见
4. 第四节课:教师提出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并展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德育渗透:
1.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强调尊重师长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意识
3. 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表现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
评价方式:
1. 学生学习笔记和练习成绩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
3.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教学反思:
1.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增强,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持续强调德育思想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些价值观
3. 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篇一:高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高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
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渗透“渗”的途径怎样?该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阅读材料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
因此我们要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例如:公元五世纪,我国博学多才的数学家祖日恒(祖冲之之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著名的体积公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一千一百多年后的17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发雷利(1595—1647)在他的名著《连续不可分几何》中才提出这个公理。
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在他著【篇二: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蛤蟆塘中学七年级数学学科【篇三:数学渗透德育教案】《时分的认识》渗透德育二年级数学教案嘉安小学:何少红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非整时、半时时间,做到会读会写(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3、教育学生要从小学会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同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1、学生知道1时=60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公正意识和诚信的重要性,认识货币的属性和作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及相互转化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活动、思维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借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究、思维活跃、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及相互转化方法。
2.诚信和社会公正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货币数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相互转化方法的掌握。
2.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诚信和社会公正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规律性和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
2.练习法: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4.思维导图法: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内容1. 单位换算1.概念: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基本计数单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2.基本换算关系:1 元 = 10角 1 角 = 10分 1 元 = 100分3.练习:1.12元3角7分等于多少分?2.520分等于多少元几角几分?3.16元2分等于多少角几分?4.5元8分等于多少分?5.356分等于多少元几角几分?2. 诚信和社会公正意识1.概念: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我们在交往、学习、工作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正意识是指对待社会资源、公平竞争等问题的态度和观念。
2.内容:1.守信用:不说谎言、不欺骗他人、对自己和别人的承诺要有诚信。
2.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
3.公平竞争:不采取欺骗、打击竞争对手的不正当手段、认真工作,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十五篇
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十五篇【篇1】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活动目标1、懂得吃饭时尽量不掉米粒于桌、地面上,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2、吃饭时注意力集中,不动张西望。
3、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不做漏嘴巴活动过程1、倾听故事、组织讨论:故事里的孩子,为什么大家都叫他漏嘴巴漏嘴巴和小朋友长得一样高吗为什么漏嘴巴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后来他是怎么想的3、操作实践、强化巩固:幼儿模拟吃饭。
师生小结:只要吃饭时专心,眼睛看着碗里的饭和菜,一手拿勺子,一手拿碗,不把饭粒和菜掉在地上和桌上,就不是漏嘴巴了。
在活动之后,大部分幼儿都能不洒饭,都知道爱惜粮食了,但还有个别孩子需要老师的提醒。
小百科:嘴巴,这里指人的器官,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讲话和进食也包括呼吸。
【篇2】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关心身边的人。
2、感受互帮互助,体验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的故事。
【活动过程】一、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师生共同讨论:1、师: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2、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你?你得到别人帮助高兴不高兴?3、师:你帮助过别人吗?你帮助别人后心里感觉怎么样?三、引导幼儿表演互相帮助的场景。
师:你能把互相帮助的场景表演一下吗?四、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关操作内容。
师: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学他们这样做吗?使用彩色贴纸中的小红花,引导幼儿学习判断对错。
五、教师小结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这样我们的身边才能到处充满爱。
【篇3】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小学数学五年级德育渗透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应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自觉合作和对团队成员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粘纸、纸箱、小球等。
2.材料准备:学生教材、作业册。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彩色的分数海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概念讲解与示例演示(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简单明了地讲解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然后,通过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方法。
3.练习与巩固(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在一张纸板上画一个数字和一个小矩形区域。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分数问题,要求学生用彩色粘纸表示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将它们贴到对应的矩形区域中。
最后,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检查和讨论。
(2)教师设计一个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将一些小球放在纸箱中,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计算小球的总数。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通过观察、议论和计算来解决问题。
最后,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纸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4.反思与总结(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然后,教师总结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延伸:1.扩展练习:教师可以设计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解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问题中的条件,以及如何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数学德育渗透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还培养了合作意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通用5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通用5篇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1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的一个重点。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二)教法建议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
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第三步是选择。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做或不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稍有难度的问题,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回顾旧知(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知识,为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变式练习,探索本质1、课件出示图片(师: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陈老师带来了一些物体,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2、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师: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3、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先判断是求物体的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计算。
)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
①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米?②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平方米?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③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学请列出算式。
④在木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米,贴这个木箱要用商标纸多少平方米?(学生尝试列式→提出审题困惑的地方→了解商标纸的“宽”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高”发生了变化,长和宽都没有变。
)我们刚才围绕售米用的木箱,解决了4道题,这4道题有的是求5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1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4个面地面积,所以我们在解决有关题目的关键在于判断要求哪些面,找准与面所对应的棱。
德育渗透高中数学教案
德育渗透高中数学教案
课程内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应用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践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课程的主题。
二、讲解数学知识(20分钟)
介绍本课程涉及的数学知识,例如代数方程、几何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讨论和实践(3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数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然后在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总结与应用(10分钟)
对本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思考并尝试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并在下堂课上进行分享。
六、课后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创新和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渗透教案高中数学
德育渗透教案高中数学学科:数学年级:高中主题:线性代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等。
2.线性方程组的解法:高斯消元法、矩阵运算等。
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利用线性代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线性代数的概念。
2.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线性方程组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解答。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4.展示结果: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法和答案。
5.总结归纳:老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6.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7.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课堂活动设计: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线性方程组的解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3.扩展应用: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际问题,运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
评价方式:1.实际问题解答的准确性。
2.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效果。
3.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线性代数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德育渗透教案7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德育渗透教案7的乘法口诀一、教材背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中,第七个德育渗透教案的主题为“乘法口诀”。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加深他们对乘法的理解。
二、教案目标1.理解乘法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乘法口诀;3.发扬合作精神,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乘法的定义和性质;2.乘法口诀。
四、教学方法1.观察和思考法;2.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1. 乘法的定义和性质教师通过简单的小数相乘、整数相乘和分数相乘的例子,向学生介绍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现乘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以1等于本身等性质。
2. 乘法口诀的发现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行探究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例如提醒学生注意个位数的乘法规律等。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乘法口诀的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展示其探究结果,让其它小组进行检验和补充。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发言的自信心,尊重他人贡献。
最终,教师向全班展示正确的乘法口诀,并鼓励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当从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练习测试和应用实践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解乘法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和合作,成功发现了乘法口诀的规律。
同时,学生也在实际应用中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三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4。
2. 通过数字4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4的写法。
2. 理解数字4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4的形状,让学生尝试画出数字4。
2. 讲解数字4的写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4。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字4的含义。
4. 进行数字4的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数字4的书写是否规范。
2. 检测学生对数字4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认识数字5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
2. 通过数字5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5的写法。
2. 理解数字5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5的形状,让学生尝试画出数字5。
2. 讲解数字5的写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5。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字5的含义。
4. 进行数字5的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数字5的书写是否规范。
2. 检测学生对数字5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认识数字6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6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6。
2. 通过数字6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的写法。
2. 理解数字6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6的形状,让学生尝试画出数字6。
2. 讲解数字6的写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6。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字6的含义。
4. 进行数字6的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数字6的书写是否规范。
2. 检测学生对数字6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认识数字7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7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7。
2. 通过数字7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初二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初二数学德育渗透教案初二数学德育渗透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二)能力训练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2.难点: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之间的关系的应用.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1)、什么是∠A的正弦、什么是∠A的余弦,结合图形请学生回答.因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研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请中下学生回答,从中可以了解教学班还有多少人不清楚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2)请同学们回忆30°、45°、60°角的正、余弦值(教师板书).(3)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发现什么特征?学生一定会回答“sin30°=cos60°,sin45°=cos45°,sin60°=cos30°,这三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它们余角的余弦值”.2.导入新课根据这一特征,学生们可能会猜想“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这是否是真命题呢?引出课题.(二)、整体感知关于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是通过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之间的关系引入的,然后加以证明.引入这两个关系式是为了便于查“正弦和余弦表”,关系式虽然用黑体字并加以文字语言的证明,但不标明是定理,其证明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更不应要求学生利用这两个关系式去推证其他三角恒等式.在本章,这两个关系式的用处仅仅限于查表和计算,而不是证明.(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1.通过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想“任一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吗?”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2.这时少数反应快的学生可能头脑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并有了思路,但对部分学生来说仍思路凌乱.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引导:sinA=cos(90°-A),cosA=sin(90°-A)(A是锐角)成立吗?这时,学生结合正、余弦的概念,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3.教师板书: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4.在学习了正、余弦概念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以上内容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三角函数,还不熟练,而定理又涉及余角、余函数,使学生极易混淆.因此,定理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给出定理后,需加以巩固.已知∠A和∠B都是锐角,(1)把cos(90°-A)写成∠A的正弦.(2)把sin(90°-A)写成∠A的余弦.这一练习只能起到巩固定理的作用.为了运用定理,教材安排了例3.(2)已知sin35°=0.5736,求cos55°;(3)已知cos47°6′=0.6807,求sin42°54′.(1)问比较简单,对照定理,学生立即可以回答.(2)、(3)比(1)则更深一步,因为(1)明确指出∠B与∠A互余,(2)、(3)让学生自己发现35°与55°的角,47°6′分42°54′的角互余,从而根据定理得出答案,因此(2)、(3)问在课堂上应该请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讲清思维过程,便于全体学生掌握,在三个问题处理完之后,将题目变形:(2)已知sin35°=0.5736,则cos______=0.5736.(3)cos47°6′=0.6807,则sin______=0.6807,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了配合例3的教学,教材中配备了练习题2.(2)已知sin67°18′=0.9225,求cos22°42′;(3)已知cos4°24′=0.9971,求sin85°36′.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就说明定理的教学较成功,学生基本会运用.教材中3的设置,实际上是对前二节课内容的综合运用,既考察学生正、余弦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对本课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因此例3的安排恰到好处.同时,做例3也为下一节查正余弦表做了准备.(四)小结与扩展1.请学生做知识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学内容变成自己知识的组成部分.2.本节课我们由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和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间关系,以及正弦、余弦的概念得出的结论:任意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四、布置作业初二数学德育渗透教案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二)能力训练点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二)整体感知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练习题为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四)总结与扩展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四、布置作业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五、板书设计初二数学德育渗透教案3(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高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代数与几何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真实故事,向学生展示数学与品德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代数与几何知识,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与道德规范的关系。
第三步:数学实践(20分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题目的实践练习,通过实践提升数学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品质。
第四步:讨论分享(15分钟)
学生就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进行分享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品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通过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数学与德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评价及作业要求:
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完成作业并写出学习感悟,通过作业的展示和口头表达,检验学生对于数学与德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篇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对……(具体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例题解析:分析……(具体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具体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采用讲解、演示、互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3. 例题解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分析并解决例题。
4. 练习巩固: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记忆,发现不足,及时改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 教学视频:收集相关的教学视频,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参考。
4. 德育教育素材:收集与数学德育相关的素材,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与生活的例子等,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数学故事,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中数学中渗透德育的教案
高中数学中渗透德育的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参考:高中数学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相互尊重
3.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教学内容:
1.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入,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习:介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总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相互尊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doc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doc主题:数学中的责任与担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并明确自己在学习数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担当。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启发学生思考,在学习数学中如何展现自己的品格修养和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1.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2. 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态度3. 数学竞赛与团队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提出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解释今天的教学将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数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担当。
二、学习与讨论(30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感悟和体会,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三、实践与运用(20分钟)1. 设计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数学中如何展现自己的品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展示小组任务成果,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小组。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担当,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 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记录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责任和担当,并制定未来的学习计划。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PPT,分享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责任和担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确了自己在学习数学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也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德育渗透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完整版)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
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
因此,作为数学课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数学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数学课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
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
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
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
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数学课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数学课语言教学之中。
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数学课教学的规律。
新编小学先锋数学课教科书是一套故事内容精练、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渗及的题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德育目标: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其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自律能力;2. 培养学生爱劳动、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品质;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实践活动:比如数学拼图、数学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数学的魅力;2. 数学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3. 数学故事:利用数学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2. 实践环节: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神奇;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更广阔世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四、教学评价:1. 考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的不同,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2.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3. 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其坚韧不拔的品质。
五、任务安排:1. 教师:认真备课,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2. 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共同进步;3. 家长: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品德素养。
以上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植入德育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培养更多有品德、有才华的未来人才而努力!愿我们的教育事业越办越好!。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六篇】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六篇】第1篇: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课题名称】《等差数列》的导入【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三维目标】㈠知识目标: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等差数列是否是一个等差数列;㈡能力目标:通过寻找等差数列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归纳推理的能力;㈢情感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法,递推公式、图像法。
这些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
下面我们观察以下的几个数列的例子:(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个5个数可以得到数列:0,5,10,15,20,()(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工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的数列(单位:kg)为48,53,58,63,()试问第五个级别体重多少?(3)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水库管理员定期放水清库以清除水库中的杂鱼。
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
即可得到一个数列:18,15.5,13,10.5,8,(),则第六个数应为多少?(4)10072,10144,10216,(),10360请同学们回答以上的四个问题生:第一个数列的第6项为25,第二个数列的第5个数为68,第三个数列的第6个数为5.5,第四个数列的第4个数为10288。
师:我来问一下,你是依据什么得到了这几个数的呢?请以第二个数列为例说明一下。
生: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我就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5个数为68.师:说的很好!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一下以上的四个数列,看看以上的四个数列是否有什么共同特征?请注意,是共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
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
因此,作为数学课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数学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数学课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
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
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
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
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
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数学课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数学课语言教学之中。
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数学课教学的规律。
新编小学先锋数学课教科书是一套故事内容精练、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渗及的题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一﹚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
1、组织学生合作
在数学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
2、创设情境活动
道德知识、观念、规范是抽象的,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为儿童所接受。
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有移情效应的气氛,理想的或冲突的,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境。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
试想当学生学会了单词,来走“单词迷宫”,最后同桌二人齐心协力走出“迷宫”的游戏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精神财富。
(成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