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学案教科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5.4地球上的水循环
发展空间:1
复习本章内容
板书设计
一、升华和凝华
1、定义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云、雨、露、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课后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少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体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重点
升华和凝华。
难点
建立“水循环”的大图景,并把它与各种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教学用具
试管、胶塞、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碘、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烧杯、白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说明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情境: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看是不是像李白说的这样。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③“南极科学考察”、“冰川”、“赤潮”等科教片或电视片。
④节约用水徽标: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⑤淡水资源和全世界淡水储量。
2、《人类环境宣言》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酸雨现象、森林的破坏、物种的消失、垃圾泛滥等,要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环境保护推向行动。可着眼于以下素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知道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3.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介绍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三、素养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大自然中水循环时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放热情况,能正确说出云、冰、霜、雪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准确区别六种物态变化,理解保护水资源的意义.【教具准备】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水循环挂图、热水等.【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我们知道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并发言.学生回答:应该可以吧,比如固态空气清新剂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甚至消失了.这就是固态的空气清新剂直接变成了气态,并飘到空气中去了.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固态物质是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那么气态物质是否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呢?请大家举例说明.生:气态物质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比如深秋时出现的霜就是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体小冰晶.师同学们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升华和凝华.【进行新课】一、升华与凝华教师向学生演示“人造雪景”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然后加热,樟脑丸消失,再将一枯树枝放入烧瓶内,这时便可以看到气态的樟脑丸在枯树枝上变成雪花状.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疑问:这个实验真神奇,樟脑丸粉末是如何跑到枯树枝上的?师同学们问得很好,这个实验涉及了两个物态变化,首先是固态的樟脑丸粉末在受热后,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这个过程就是升华,然后是气态的樟脑丸遇到冷的枯树枝又凝结成了固态樟脑丸,这个过程叫做凝华,我们一会再学.师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下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升华现象.生1:冬天,放在外面的结冰的衣服,过一段时间后衣服干了(冰没有熔化).在衣服干了的过程中,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生2:用久了的灯泡会变暗,仔细观察发现钨丝变细了.钨丝变细的原因是钨丝由固态直接变成了钨蒸气.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的实验: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注:装有碘的试管一定要塞紧盖子,以防碘蒸气外泄),立即可见碘固体消失了,产生了紫色蒸气;再将该试管放入凉水中,紫色蒸气立即消失,碘蒸气变成了固体碘.师请同学们试着分析这个实验的过程.生1:放入热水中时,固体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蒸气产生,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升华成碘蒸气.生2:放入冷水中时,紫色碘蒸气消失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体产生,这说明气态碘蒸气遇冷变成了固态碘.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固态物质直接变成了气态物质是升华现象,它的逆过程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物质是凝华现象.归纳:1.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2.识别凝华现象时要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初状态末状态关键词气态固态直接:不经历液态师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它也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下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凝华现象.生1: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2:冬天寒冷的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并讲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总结(多媒体课件)例题1(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热量 .解析:烧杯内固态的碘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碘,属于凝华现象.烧瓶内水的温度有明显升高,说明凝华过程放热.答案:升华凝华放出二、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8页“水循环”,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同时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并讲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多媒体课件)师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有关“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并思考和讨论4个问题:①水为何珍贵?②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③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④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知道了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中应对其足够重视,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2.我在教学中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态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重点,因此我在这里没有过多讲解实验设计.3.对于课本第107页“地球上的水循环”,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情况,进而引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案
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升华和凝华。
3.了解水循环现象及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
升华凝华及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流程】
本节安排三个教学模块:
1.多姿多态的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
3.来自极地的报告。
【教学过程】
1.多姿多态的水。
学生对水的固,液,气三种物态虽不陌生,但并未认真研究和系统观察。
所以采用复习旧知识导入课题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在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那么能不能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呢?思考,讨论要求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适当提示补充生活中常见升华:冬天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电灯泡钨丝变细;固态空气清新剂变少。
常见的凝华:霜的形成;用久的电灯泡变黑;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面有层霜。
2.地球上的水循环。
本板块实施过程需借助有关地球上的模型,图片、网上资源等,展示丰富多彩的水的五条变化信息,使学生确认水的三种状态不断地相互转化的过程关乎万物生存和人类的发展。
3.来自极地的报告。
本板块设计意在展示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创造了自然界的神奇,壮观,读懂大自然向我
们“讲述”的水的物态变化的故事。
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所创造的杰作,关爱水的生态系统,形成爱水,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危机意识。
活动中可以提供如下设想供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可以节水的有效方法?
4.小结。
(1)水的六种物态变化;
(2)地球的水循环模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在设计这个教学方案时,我希望能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水循环这一概念。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水循环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知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增强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水循环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地球上的水循环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2.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观察地球仪上的水循环模型,讨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3. 分享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水循环模型,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意义。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实践活动,如节水比赛、水质检测等,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个教学方案,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水循环这一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个教学方案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水循环模型,亲身参与讨论和分享,是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水循环概念的关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4地球上的水循环
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经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认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及意义。
2.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析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培育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认识水循环与水资源。
2.组织小组谈论,试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说详尽的合理用水问题。
【感情态度价值观】初步领会大自然中的美好与友善,有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勇于研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加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课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说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教课过程一、新课引入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张口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
情境 2:唐朝诗人李白写下了有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那么水是否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腾到海以后是否是“不复回”了呢?学生阅读课本、解析插图、进行谈论:(1)地球上的水经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2)大气中的水经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3)假如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结果?二、新课教课(一)水循环: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经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2.水循环的意义: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的得水的这类循环过程不但是水的气态、到增补。
3.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时出现的一些情形(1)云、雨、雹、雪、雾、露、霜。
(2)用所学知识解说上述现象。
练习:据报载 2001 年 5 月 10 日,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 10cm厚的积雪。
阴天,气温约为– 15℃。
正午大体过了 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倒是干爽的沙地。
(新)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5.4.地球上的水循环》导学案(附答案)
4.地球上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 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3.根据水循环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自主预习】1、你能把以下列图中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补充完整吗?2、请根据水循环示意图说说水循环的大致过程,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①海水汽化变成水蒸气②③④⑤⑥3、小明翻开衣橱,闻到一股樟脑丸的气味,再仔细一看,前段时间放的樟脑丸不见了,而放樟脑丸的纸非常干净。
樟脑丸哪去了呢?小明猜想:①樟脑丸熔化成液体流走了。
②樟脑丸直接变成气体了。
〔1〕你支持猜想,理由是:〔2〕这种物体由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升华。
相反的过程叫。
【课堂探究】1.汽化是指物质从态直接变化到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要热量,液化是指物质从态直接变化到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中要热量。
2.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3.天空中的云彩变化多端,那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托住,从而形成云。
4.深秋的早晨,教室玻璃往往会蒙上一层薄薄的小水珠,是在〔选填“内〞、“外〞〕外表;酷热的夏天中午,翻开空调,教室玻璃往往也会蒙上一层薄薄的小水珠,是在〔选填“内〞、“外〞〕外表。
他们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而形成的。
5.自然界的水千姿百态,是我们的自然世界丰富多彩:完成以下各空:〔1〕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有:;〔2〕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有:;〔3〕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有:。
6.2022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人工降雨的其中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撒干冰,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成小冰晶或迅速成小水滴,小冰晶吸热又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4.地球上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的多种状态变化2.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重点难点】重点是升华和凝华。
难点是建立“水循环”的大图景,并把它与各种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课堂探究】目标一多姿多态的水1.物质从……………………直接变成……………………升华,试举一例:…………………………………………………………………………;2.物质从……………………直接变成……………………凝华,试举一例:…………………………………………………………………………;3.完成右图,在方框内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左侧的物态变化都是吸热的,右侧的物态变化都是放热的。
4.【牛刀小试】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蓝色的海洋,南极是冰雪覆盖的大陆,蓝色球体的表面飘荡着许多卷曲的白云。
雨、雪、冰、霜、雾、露是自然界描绘的美景,你能分辨出上述物质属于水的哪种状态吗?属于固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气态的是:……………………。
目标二地球上的水循环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
你知道雾、露、霜、冰雹、雪、云、雨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1.雾和露: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夜晚温度下降,水蒸气……………………成小水滴,一部分附着在大气粉尘上形成雾,一部分附着在花草树叶上形成露。
2.霜: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夜晚,气温急剧降到0℃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3.冰雹:高空厚重的云层中,由于温度低于0℃,小水滴不断……………………成冰块,冰块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没有熔化完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雹。
4.雪: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高空水蒸气…………………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降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5.云: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1一部分……………………成小水滴,一部分……………………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五章物态变化5.1 物态变化与温度导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中水的多种状态变化。
(2)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重点:升华和凝华难点:建立“水循环”的大图景,并把它与各种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冰、水、水蒸气可以相互。
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
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
结冰的衣服变干是。
哈尔滨的冬季冰雕变小是。
3.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
冬天早晨的霜是成的小冰晶。
4.没有水,就没有。
各种植物、动物在生命过程中参与的循环。
5.冬季的雪是空中的水蒸气小冰晶。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是水蒸气成小冰晶需热量,雪熔化时要热量。
课堂导学一、多姿多态的水1.冰、水、水蒸气可以相互。
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
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
结冰的衣服变干是。
哈尔滨的冬季冰雕变小是。
3.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
冬天早晨的霜是成的小冰晶。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4.没有水,就没有。
各种植物、动物在生命过程中参与的循环。
5.冬季的雪是空中的水蒸气小冰晶。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是水蒸气成小冰晶需热量,雪熔化时要热量。
三、来自极地的报告6.水是宝贵。
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7%,而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只有全部淡水的。
人类活动在大量水资源的同时,还造成了水的污染,导致水资源的。
水资源的危机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大自然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 今年4月份,我郴州市各地陆续下起了冰雹,范围广,颗粒大,在近几十年来十分罕见。
冰雹落到地上,不久就“不见了”,这个物态变化过程是()A.熔化 B.液化C.凝固 D.升华2.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3.每年冬季,张家界核心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都会出现漫山遍野的雾凇景观,晶莹的雾凇一簇簇,美如仙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球上的水循环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地球上的水循环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为本节内容的理解奠定了基础。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能够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和循环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教科书的内容,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模型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掌握水循环的相关概念。同时,利用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水循环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水循环的意义,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③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按照制定的改进措施进行实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评估教学效果,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水循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地球上的水循环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地球上的水循环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了关于地球上水循环的拓展阅读材料,包括相关的科普文章、研究论文和案例分析等,以便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原理、过程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水循环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保护水资源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如蒸发和降水过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间不断转化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水循环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水循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通过人工降雨技术,我们可以解决某些地区干旱的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尝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生如果有疑问或遇到困难,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和指导。
1.回顾前几章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如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2.引导学生联系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如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探讨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如降雨、蒸发、灌溉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运用已学的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为了确保学生在本节课《地球上的水循环》中掌握核心知识点,我将设计一个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环节。这个环节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他们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word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3.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和物态变化.4.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5.尝试对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奇妙现象.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教学难点】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教学突破】从生活现象入手,从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实验,并认真观察水的物态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体会,根据物质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来确定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从而认识物态变化的名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等.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空中生水”的小实验:事先用冰箱的冷冻室冷冻一瓶易拉罐饮料(里面最好结冰),上课时把刚从冰箱取出不久的易拉罐展示给学生,用干燥的毛巾将外壁擦干,学生观察到罐的外壁又出现了水珠.启发学生思考:外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是从哪里来的?教师指出:自然界中也存在类似的水循环的过程.由此引入课题.二、新知探求1.多姿多态的水——认识升华和凝华自学课本,讨论交流.(1)什么是升华?请举出一例.(2)什么是凝华?请举出一例.生: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生: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霜、雪的形可以用碘演示升华和凝华现象.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冰——水——水蒸气——水——冰转换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跟水的物态变化结合起来,再由小X围内水的物态变化扩展到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引导学生“读懂”大自然向我们“讲述”的水的物态变化的“故事”.成.用图5—4—1的形式小结,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水的物态变化.2.地球上的水循环(1)课件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图片或视频等资料.(2)结合课本,思考下列问题.①地球上的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大气层的?(江海湖泊中的水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②大气中的水又通过什么途径回到地球?(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通过降水又回到地球)③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地球上有水的地方一直有水,无水的地方一直无水;淡水资源会逐渐枯竭等)(3)总结:用图5—4—2的形式小结,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水循环的过程.(4)问题: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那地球上的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5)阅读教材,并让学生列举产生水资源危机的种种原因,%是海洋咸水,人类实际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0.03%;②人类对水资源的过量使用,超过了水资源自然更新的速度;③生产、生活对水体的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短通过问题引发学生争论,说出各自的理由,,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但是我们身边的水浪费和污染情况却很严重,让学生树立起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来.通过补充大量的材料,让学生交流、讨论,目标,引导学生敬畏地球上的水循环,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所创造的“杰作”,关爱水的生态系统,形成爱水、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危机意识.①依据对当地水资源(含地下水)状况和利用情况的事先调查,对水资源污染和滥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水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题目可以是:从近日水价上涨3倍说起……②列举家庭生活中用水途径,举出所有可能的节水方法.2.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很多危害,请你至少说出两条危害.3.布置课后作业:教材中的P110中的自我评价第1、2题.【板书设计】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1.多姿多态的水2.地球上的水循环3.来自极地的报告【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属于了解的内容,有接触到,因此主要采取向学生介绍的方式.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4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
本节主要介绍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地表水的来源、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2. 能够分析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识到水循环对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水循环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水循环图解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水域,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又是如何流动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上的水循环。
2. 新课导入: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讲解地表水的来源和水循环的过程。
3. 实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5. 知识拓展:介绍全球水资源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 绘制水循环图解,标注各环节。
2. 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地球上的水循环板书内容:1. 水循环基本概念2. 地表水来源3. 水循环过程4. 水循环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绘制水循环图解,标注各环节。
2. 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但在知识拓展方面,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学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学案教科版《地球上的水循环》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学(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2.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和物态变化;3.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液体沸腾的特点是:液体在沸腾过程中,热量,温度;液体沸腾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二是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2)(3)3.汽化(蒸发和沸腾)要热量。
液化要热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气态物质是否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多姿多态的水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冰是态,除了冰还有、雪、雹、窗花、雾凇等;水是态,除了水还有雨、、雾、哈出的白气、烧开水时水壶冒出的白气等;水蒸汽是态,我们是看不到的。
2.水很容易从一种状态为另一种状态。
举出一例由水转化为水蒸气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气转化为水的例子:3.物质从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热。
试举一例:。
4.物质从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热。
试举一例:。
5.讨论交流:为什么南极的空气很湿润南极是冰的世界,冰的厚度平均为2000m,年平均气温是-25℃,这里降水量很小,和撒哈拉沙漠差不多,但空气感觉却很湿润。
原因是: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及时练习]1. 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是因为钨知识点二:地球上的水循环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
在太阳的照射下,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而冰山上的积雪通过而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随风流动,在高空遇冷时, 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又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上,地面上的积雪后变成水,汇入江河。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物态变化第4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物理
3.授课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2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水循环相关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特点。
- 概括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
- 总结生活中常见的与水循环相关的现象,如露水、霜、雪等。
(2)能力总结:
- 回顾本节课所培养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吸热和放热特点,以及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导学案(无答案)(新
【课题】地球上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水的多种状态变化,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
2、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
难点:建立水循环的大图景,把各种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预习导学】议一议【尝试学习一】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及其现象1、你能把下图中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补充完整吗?2、请根据水循环示意图说说水循环的大致过程,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①海水汽化变成水蒸气②③④⑤⑥3、小明打开衣橱,闻到一股樟脑丸的气味,再仔细一看,前段时间放的樟脑丸不见了,而放樟脑丸的纸非常干净。
樟脑丸哪去了呢?小明猜想:①樟脑丸熔化成液体流走了。
②樟脑丸直接变成气体了。
(1)你支持猜想,理由是:(2)这种物体由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升华。
相反的过程【自主学习材料】云的形成1、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层。
含有水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
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
膨胀的时候要耗去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
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饱和水汽压减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汽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
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汽就凝华成为冰晶或过冷却水滴。
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
【学习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具体了解相关内容完成简单的填空。
2.用结构图的形式梳理知识,便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概括内容,帮助理解记忆。
3.雨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可以上网查询了解。
叫。
(3)请你再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合作探究】做一做1、如图,小明在一只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碘颗粒,瓶口盖上玻璃板,然后放到石棉网上加热。
(1)在加热过程中,固态的碘没有熔化,在瓶中看到了,这是态碘直接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5.4地球上的水循环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并能解释对应的生活现象;2、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状;3、了解水对人的重要性,同时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身边的物态变化3、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讨论、分享(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二、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播放视频:雾凇复习:四种物态变化观看视频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教学(升华)师: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发生变化呢?用准备好的器材进行实验:装有碘颗粒的试管、一杯热水,将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并记录碘的状态变化师:请同学分享实验现象师:固态加热不是会熔化吗?有液态碘出现吗?为什么没有呢?师:同学猜测与温度有关,那我们就来测测热水的温度。
师:热水多少摄氏度?师:老师还去查了碘的熔点和沸点,同学们能结合测量的结生:将装有碘颗粒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并记录碘的状态变化生:加热前,碘是固态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是吸收热量生:没有液态碘出现,可能跟温度有关生:用温度计测出热水温度生:70摄氏度左右生:碘熔化需要达到熔点,而热水的温度只有70℃,低于熔点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由充分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思考与熔化形成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有效地区分熔化和升华,进一步理解升华果给老师解释一下碘为什么没有熔化吗?(碘的熔点:113.5℃、碘的沸点:184.35℃)师: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的物态变化,我们称为升华。
和沸点,所以碘颗粒是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二、新课教学(凝华)师:请同学们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冷却一会儿,观察试管内碘的状态变化师:试管壁上附着了什么?师:所以实验记录是什么?师: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称为凝华生:观察到紫色变淡,试管壁变成了紫色生:试管壁上出现了固态碘生:冷却前:碘是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为了固态,放出热量进一步实验,认识凝华新课教学(升华凝华应用)师: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说出对应的物态变化1、用了一段时间的樟脑球变小2、冬季,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师:以上都是升华现象,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升华生:升华,樟脑球放在衣柜中会有一股味道,检查樟脑球变小,并未熔化,由固态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水循环的相关习题,巩固对水循环概念、过程及环节的理解。
-结合本地实际,分析水循环对本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提出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
2.实践作业:
-家长协助,观察并记录家庭日常用水情况,了解家庭成员的节水意识,讨论并制定家庭节水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树立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1.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水循环相关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当堂完成。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解答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目的:
-检验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强化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掌握各个环节及其相互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1)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1)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
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让孩子们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以及水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2.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2.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循环的意义,以及如何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水循环图、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水宝宝的一天》导入,让孩子们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地球仪和水循环图,向孩子们讲解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让孩子们知道水的重要性。
3. 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水循环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循环过程,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5. 实践: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关于水循环的画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2.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循环的意义,以及如何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这次课程,我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他们也对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引导他们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和如何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水循环实验,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加强孩子们对水循环的理解。
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加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970.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及意义。
2.能用“物态变化”知识分析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
2.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开口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
情境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插图、进行讨论:(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二、新课教学(一)水循环: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2.水循环的意义: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的得到补充。
3.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时出现的一些景象(1)云、雨、雹、雪、雾、露、霜。
(2)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练习:据报载2001年5月10日,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
阴天,气温约为–15℃。
中午大约过了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循环
学习内容个性
笔记【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能应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
【学习重点】
能应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流程】
一、预习
阅读课本P107-109,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并画出本节的重点知识
二、独学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升华;如冰、碘、樟脑、干冰
等。
2、物质从…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凝华;如冰花、冰晶、霜、雾
凇等
知识点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画出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
三、对学
小对子间互相检测,并讨论独学过程中的问题。
四、群学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
你知道雾、露、霜、冰雹、雪、云、
雨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
1.雾和露: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夜晚温度下降,水蒸气
成小水滴,一部分附着在大气粉尘上形成雾,一部分附着在花草树叶
上形成露。
2.霜: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夜晚,气温急剧降到0℃以下时,
地面上冷的物体,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3.冰雹:高空厚重的云层中,由于温度低于0℃,小水滴不断成冰块,冰块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没有熔化完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雹。
4.雪: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高空水蒸气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降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5.云: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成小水滴,一部分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6.雨:高空中的水蒸气不断成水,云越聚越厚,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也……………………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五、展示
对群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展示。
六、反馈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冬天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
()
(2)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
()
(3)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
()
(4)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
()
(5)冬天,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
(6)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
2、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过程
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同时伴随
着(选填“吸”、“放”)热;过程②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