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2020年最新】

合集下载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世界第一节:物体的运动第二节:力的作用第二章:力的运动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节:摩擦力第三章:简单机械第五节:杠杆原理第六节:滑轮与轮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及效果。

2.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力的运动规律的掌握。

2. 摩擦力的计算。

3. 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 杠杆原理与滑轮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杠杆等)。

2. 学具:物理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第二章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第三章杠杆原理、滑轮与轮轴等内容。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点与重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

2. 板书细节:用图示、公式、关键词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其中一个力为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为15N,方向向北,求物体的合力。

论述题: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题:观察家中或学校的简单机械,说明其原理及作用。

答案:1. 合力为约18.03N,方向为东北方向。

2. 略。

3.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等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五章“光”和第六章“声音”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光的能量:光的辐射、光的热效应、光的化学效应。

3.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接收。

4.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5. 声音的应用:声音的利用、噪声的控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光的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物理规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2.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具、声源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和特性。

2. 理论讲解:介绍光的传播、光的能量、声音的产生和特性等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定律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折射现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与光和声音相关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解答与光和声音相关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7. 作业布置:布置与光和声音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光的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关键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物理规律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光的传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光的反射可以解释平面镜成像等现象;光的折射可以解释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现象。

2. 题目:请根据声音的产生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精品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精品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精品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包括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以及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 机械设备:探讨简单机械的原理和机械效率。

3. 热现象:研究温度、热量和热传递。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速度与加速度平衡力与不平衡力滑轮与斜面热胀冷缩热量与比热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等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效率。

3. 使学生了解热现象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热量计算公式的运用。

重点:1. 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效果。

2. 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3. 热传递和热量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器2. 简单机械模型(滑轮、斜面等)3. 温度计4. 热水器学具:1. 直尺2. 弹簧测力计3. 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拉车、搬重物等),引入力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新课:(1)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通过演示器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2)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验证,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3)速度与加速度:运用公式和实例,讲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4)简单机械:介绍简单机械(滑轮、斜面等)的原理和机械效率。

(5)热现象:讲解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的基本概念,进行热量计算。

3. 随堂练习:根据新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牛顿第一定律3. 速度与加速度4. 简单机械原理与效率5. 热现象基本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2)应用题: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计算题: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计算。

(4)计算题:热量的计算。

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质课件

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质课件

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力和运动》,其中包括2.1节“力的概念及测量”,2.2节“运动及其分类”,2.3节“牛顿第一定律”,以及2.4节“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学会测量力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2. 使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分类,了解不同运动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摩擦力的计算。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运动分类,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力的测量仪器(弹簧秤),摩擦力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和运动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测量力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运动分类,并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定律分析问题。

结合实际情景,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力和运动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及测量2. 运动及其分类3. 牛顿第一定律4. 摩擦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并分别描述其特点。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拉力、推力、摩擦力等。

(2)三种运动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

(3)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力和运动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物理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等,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时间
温度 力 体积
电流 电压
提出问题
分析论证
科学探究步骤
猜想与假设 评估
制度计划,设计实验 合作交流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练习一
1.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 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说明 实验室的作用(A) A 科学探究的基地 B 重大发明的基地 C 科学发现的起源地 D 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2、测量长度的仪器有_刻__度__尺____、 _游__标__卡_尺___和_千__分__尺____。
观察思考,提出 科学地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制
问题
定计划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交流与合作
按操作规程进行 实验、收集证据
评估
分析论证
下面是小明和小红在物理课上探究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一段对话, 你能根据你所掌握的探究的步骤说出他们分 别进行的是哪一步?
小红:小明,你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与什么有关吗?__提_出__问__题__
• 2. 走进实验室的首要目的是让大家 认识各 种仪器,了解 仪器的使用规则 。
• 3. 学习的目的 在于应用 ,我们不仅要注意 用学过的知识点 解释现象;还可以利用家 庭实验室搞一些 小发明、小设计、小制作,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观察 是科学发现 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
刻度尺,天平,秒表,温度计, 弹簧测力计,量筒,电流表, 电压表…
3、测量质量的仪器有_天__平_等, __秒_表__是测量时间的仪器, _温_度__计_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测量力的仪器是_测__力_计_, 测量体积的仪器是_量_筒___和_量_杯__。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量 长度的基本工具的是( D )
A、刻度尺

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常见力的特点和计算牛顿第一定律2. 液体与大气压液体的性质和特点大气压的概念和测量大气压的应用3.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声音和光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与运动、液体与大气压、声音与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大气压和光的折射现象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作用液体和大气压的性质声音和光的传播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计、斜面、滑轮、液体、气压计、声音发生器、光具等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实验器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力、液体、大气压、声音、光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力与运动、液体与大气压、声音与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力的计算、大气压和光的折射现象、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力的作用、大气压的存在、声音和光的传播现象。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题目。

六、板书设计1.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2. 液体与大气压:液体的性质和特点大气压的概念和测量3.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力的合成与分解(2)填空题:液体和大气压的性质(3)选择题: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2. 答案:(1)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液体和大气压的性质:如密度、表面张力、压强等。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优秀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优秀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1.1力的概念1.2力的作用效果1.3力的测量2. 第二章运动与力2.1运动状态的改变2.2牛顿第一定律2.3惯性3. 第三章电路3.1电路的组成3.2电路的状态3.3电路图的绘制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测量方法。

2. 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的概念。

3. 掌握电路的组成、状态和电路图的绘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运动与力的关系,电路图的绘制。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电路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力的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力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方法,配合例题讲解。

3. 引导学生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

4. 课堂练习: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5. 讲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和电路图的绘制,配合实际操作演示。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方法。

2. 运动与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3. 电路的组成、状态,电路图的绘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方法。

(2)举例说明运动与力的关系。

(3)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测量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2)例如:踢足球时,足球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见附图。

2. 拓展延伸:了解力的单位,探究不同电路状态的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力的单位,学习更多关于电路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信息密度与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目的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的深度与实用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和安排。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与运动1.1 生活中的力1.2 运动的描述1.3 力的作用效果2. 摩擦力2.1 摩擦力的概念2.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3 摩擦力的应用与减小3. 浮力3.1 浮力的概念3.2 阿基米德原理3.3 浮力的应用4. 压强4.1 压力的概念4.2 压强的计算4.3 压强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力与运动、摩擦力、浮力、压强等基本概念,理解相关物理规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摩擦力、浮力、压强的计算与应用。

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浮力、压强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浮力计、压力计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介绍摩擦力、浮力、压强的概念,分析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题,讲解摩擦力、浮力、压强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摩擦力、浮力、压强的相关规律。

六、板书设计1. 力与运动2. 摩擦力3. 浮力4. 压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摩擦力、浮力、压强的计算。

(2)应用题:分析生活中摩擦力、浮力、压强的实例。

2. 答案:课后附上详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物理书籍,了解更多物理现象,提高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实验探究;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