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老爷”视觉形象研究——以潮州青龙庙“安济圣王大老爷”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老爷”视觉形象研究
——以潮州青龙庙“安济圣王大老爷”为例
唐春燕
(韩山师范学院陶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出发,从本体塑像、周边形象及节庆形象三方面对潮州青龙庙“安济圣王
大老爷”视觉形象进行调查发现,“安济圣王大老爷”本体造像通过世俗化与神化相交融的形式展现;周边
形象以“龙”为主题,使其转化为特定的视觉符号,并借由潮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呈现;节庆形象将复杂
多元的艺术形式整合为动态的整体的视觉形象,使观者从感觉体验上升至知觉体悟。

这些形象巧思善工,渲染朝拜气氛,烘托神邸气势,别出心裁、繁复精巧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潮州民间美术的特点。

潮州民
间艺术乃至民俗文化的传承,不但需要建立细致且完整的“观看平台”,需要专业的“视觉解说员”引领大
众进入传统的视觉世界;而且应该使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结合,创新文化创意产品,透过表面形象探索其
深层意义,真正领会和沿承“工匠精神”。

关键词:安济圣王;视觉形象;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传承;创新;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J 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19)01-0038-08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距今约6000年以前,是古越族民俗文化、中原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交汇相融,具有鲜明地域特点。

潮汕人的尊神、祭拜风俗也颇具特色。

“老爷”是潮汕人对大多神明的尊称,大多数“老爷”是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曾有益于古时潮州的官吏、名人,他们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形成了潮汕人独特的神明崇拜文化。

从初步调查可知,潮汕几乎村村有土地庙、三山国王庙、妈祖庙、关帝庙、玄天上帝庙。

这五种庙数最多。

祀神已知逾170种,其中有纪念
潮籍神20种、外地籍来潮者之神30种[1]。

每年正月至二月各乡各里都会举行热闹喜庆的游神活
动,按照当地的俗语被称之为“营老爷”。

“营老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潮州一带出游规模最大的当属潮州府城青龙古庙的“安济圣王大老爷”的巡游,安济圣王在潮州也被尊称为“大老爷”。

对于“老爷”及相关的游神活动,学者们大多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的角度出发探究,进而讨论潮人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社会习俗等。

笔者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出发,以“安济圣王大老爷”为研究对象,进而找到承载潮州民间信仰文化的物态化的视觉表现形式与手段,以
小见大,以微知著,由此领略潮州独特鲜明的民间艺术及民俗文化的魅力。

一、“安济圣王”本体形象——塑像目前在青龙古庙中的“安济圣王”是1992年倡议重建古庙后塑造,座落在韩江边上。

“安
第40卷第1期Vol.40No.1
2019年2月Feb.2019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18-09-04
基金项目:2015年韩山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类青年创新项目(项目编号:WQ201507)。

作者简介:唐春燕(1982-),女,海南海口人,韩山师范学院陶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讲师,硕士。

·
·
38
济圣王”的形象显现与塑造皆源于王伉。

王伉为蜀汉永昌太守(王公伉),随诸葛征蛮,公守城悍贼,殁为神明。

因此,“安济圣王”的形象始于故事传说,传说中具有世俗化的一面也有神化的一面,与道教造像一般,显现世俗化与神化共融的特点。

道教思想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形式不过是一种启示,一种象征,它无不表现一定的道理,一定的人格[2]。

作为神的化身、人的化身,“安济圣王”本体承载着潮州民间信仰中神明能够满足保护人们平安吉祥的愿望,还有人们期望通过信仰解决镇压韩江洪水、捍卫全城的现实问题。

按照现今的“安济圣王”塑像(图1,笔者拍摄)来看,面颊丰颐平润,天庭方正饱满,眉毛着以黑色,眉骨突出圆缓并不上扬夸张作忿怒状,反而浓黑柔和。

整体眼眶结构饱满,具有上扬的动态之势,从而显现世俗化的英雄气势,但眼型修长,以佛家塑像半睁半闭慈悲为怀的“禅那”状态表现其神化的气韵与特点。

鼻子挺拔而鼻翼圆润,是以表现刚正不阿、亲民敦厚的为官形象,但鼻梁比例较为夸张笔直与眉骨连接于前额,是以神化的笔法表现其化为神明的崇高与敬畏。

嘴部紧闭,颌下有须,
须长而浓密,对“胡须”的夸张表现本是道家造
像世俗化表现神明的手法,但“安济圣王”的近
似戏曲英雄老生类人物的表现,则更凸显其人物
性格而具有民间性。

在面部着色方面,墨描的粗
眉、黑圆的眼珠,浓密乌黑的胡子和金色的方正
脸庞、紧抿的嘴唇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给前
来朝拜的潮人以神圣感和威严感。

总的来说,一
是运用抽象概括的手法,旨在神化的表现,强调
神的共性,比如眉、鼻、眼、脸型都忽略了具体
的细节。

二是强调局部特点,以世俗的个人特征
为出发点,强调人物的个性。

如胡子的浓密与质
感,嘴型线条的硬朗等。

在潮州一带,神明塑像工艺手法一般分为两
个类型,当地人称为金身和软身,所谓金身(图
2,来源于潮州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就是神明
通身贴金箔或刷金漆表现神性,由于体型较小,
在当地的祭祀与游神活动中更为方便;软身即是
图1
青龙古庙安济圣王塑像图2潮汕各地区安济圣王塑像(金身)
·
·
39
身着衣饰,定期选择吉日吉时予以更换,此类神明造像更显庄重与考究,充满独特的潮州民间风俗气息。

青龙古庙里供奉的“安济圣王”属软身类型,其头饰、衣饰都与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相关,头饰借鉴潮剧戏曲冠帽造型并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冠面贴金箔描龙纹配红色、青色的绒球,再以红、黄、青三色绣球锦簇装饰冠帽四周,在庙堂供奉时则冠顶以红色礼布遮饰,在游神期间加插两只金花抖绣球,生动英气,冠帽两侧以红色的丝绵为底配红珠串黄色穗子为面,整体冠帽增显“老爷”的功劳卓著与精神气势。

坐姿端正威严的“安济圣王”,手臂置于官椅两侧,腿置于脚踏之上,身着闻名遐迩的潮绣青色龙袍,青色丝绸底上绣以立体的金色的龙,其繁复精巧金碧富丽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潮州民间美术的特点。

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的《潮郡青龙庙工艺美术特色》一文中提到:在没有王伉原型人物资料的情况下,神像的设计者和雕刻者只靠
原有黑白的“老圣王”相片和冶工们的回忆,力求最佳效果。

主持重建开元寺、新建泰佛殿,时
任潮州青龙古庙现场总指挥张得海先生在神像雕刻的最后阶段,请来重建开元寺十八罗汉的雕塑者邢师傅对“安济圣王”和“大二夫人”的面部进行一次细致的修整,使新雕塑的“安济圣王”安然慈祥,雍容大方,超俗非凡,大慈大悲,体现了“王伉大老爷”安民济世的形象。

可见,“安济圣王”的塑像在塑造时不仅受当地当时民间信仰、民间艺术及技艺的影响,同时塑像艺匠们在塑像之时,还可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将个人对信仰的理解、技艺的承传和当下的审美观等方面的因素糅合交融,最终使得安济圣王呈现如今的相貌。

参照拍摄于清朝与民国时期照片(图3,来源于潮州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中的“安济圣王”塑像来看,该塑像形体较现在的小一些,但面部特征更加威严肃穆。

笔者认为基于当时的社会仍然对自然力量——“韩江水”充满未知和恐惧,为了表现“安济圣王”的镇水护城的神力,塑造艺匠才会更加强调眉眼部分的锐利有神,以此塑像震慑灾祸,安抚城民。

而如今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安逸,“安济圣王”的塑像则表现为安祥亲民,如同“安济圣王”庙的一副题
联一般:安民济世为官崇善名千古,扶桑扬德还里思敬达当今。

二、“安济圣王”的周边形象分析在青龙庙中,除了通过“安济圣王”本体塑像使朝拜者虔诚信仰之外,还通过对龙的形象大量使用与塑造,使之成为饶有意味的象征形象,渲染朝拜气氛,烘托神邸气势。

因此,庙中的“龙”就是表现最为丰富和突出的形象。

以刻画形象细节的艺术表现技法来看,庙堂
图3原青龙古庙安济圣王塑像
·
·
40
图4青龙古庙庙堂门石雕
门两侧的大型石雕(图4,笔者拍摄)以龙的正
面形象为上,夸张威武,镂雕的龙须坚实有力,
连接画面中心的龙珠,周围配以四小龙翻腾活泼;五龙形象一气呵成,石雕底部穿插四仙过
海、波浪纹样等形象巧妙组合象征着“青龙老爷”镇水护城,保佑潮郡内外如意平安。

老爷服饰中的“龙”(图5,笔者拍摄)更为精彩,其运用了60余种潮绣工艺将龙的形态、龙鳞的质感都表现得栩栩如生,立体垫高技艺的独特特性使
得龙的骨骼与鬃须有着雕塑般的视觉感官,再铺绣金线描绘细节制造了最大程度的视觉冲击力。

尤其是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技法,即用金线作漩涡状钉绕成小于图钉的盖圆片,片片相叠盖,鳞之下端可翻动,真如鱼鳞模样生动[3]。

可见,老爷服饰上“龙”之形象在视觉、触觉之间自由游走,让人叹为观止。

以装饰变形的民间造型手段来看,庙屋脊上以嵌瓷艺术塑造的“龙”(图6,笔者拍摄)通身以瓷片艺术装饰龙的形态,通过变形龙身的曲度,强调龙尾向上的动势,延长龙爪的长度,使得双龙戏珠的图腾形象在有限的屋脊空间上,展示无限的龙的气势与意味。

入庙正门两侧的横梁是为方形,运用简化的
图5安济圣王“龙袍”局部图6
青龙古庙庙堂顶嵌瓷装饰
·
·
41
手法将“龙”转化成为具有装饰意味的立体的单独适合纹样(图7,笔者拍摄)。

整个龙头分为三部分,头部各部分形象结构清晰,趣味之处用卷曲的海浪纹表现长长的睫毛同时又起到装饰眼部的作用;接近龙头处的龙发分别用圆形卷曲海浪纹和弯曲长形水纹依次重复排列展开以适合方形,龙身则画以各式吉祥花鸟图案,整体横梁以简化手法由前至后、由繁至简,由立体生动转化为平面装饰,极富装饰意味。

若说立体造型的“龙”霸气外露,那么在庙内两侧老爷神龛上的小型漆画则灵巧含蓄,若是不仔细辨别,则以为是普通圆形适合纹样——五福捧寿(图8,笔者拍摄),但若认真观察,蝙蝠的头其实是精简变形的龙的五官,龙鼻、龙眼、龙眉甚至是龙须都可参见,龙鳞龙发与蝙蝠身上的装饰花样相似相
通,饶有趣味。

在庙堂内,大到庙体栋梁横梁、石柱、壁画、神龛、神台、殿座,小到祭祀烛
台、香台、匾额,从木雕到刺绣再到石雕,“龙”的形象无处不在、直观可见,浅层来看是与古庙名字、“安济圣王”别名“青龙老爷”遥相呼应,深层则是将“龙”转化为象征符号,表现特定的意义——即象征着“安济圣王”在青龙庙中“王”的威力和“大老爷”的至尊地位,同时还反映了潮州地区以青蛇为龙的传统朴素的民间信仰观念。

民间美术以幻想写实的方式进行创造,并不忠于眼睛所见,却忠实于心理感觉、服从心里所想[4]。

龙,本就是以幻想为骨,写实为肉,龙的各式形象结合着潮州民间工艺美术的视觉形式交叠呈现。

各门类潮州工艺美术均以最为绚丽之形象、最高超之技艺表现在青龙古庙中,深入其视觉形象来看,大多以“龙”为主题,将“龙”转化为特定的视觉符号,并借助寓意象征、细节刻画、装饰变形的造型手段,使其形成为可感知的直观形象,同时象征和表达神明的某种渊源或神性。

三、“安济圣王”的节庆形象在民间,游神活动或庙会都会按照当地信仰风俗习惯,以固定的传统程式安排所有活动,不管是繁复的祭祀礼仪,还是大型的游神活动,甚至是神台摆放的各式贡品,都会以约定俗成的形
式有条不紊的展开。

笔者在走访、调查相关的程
式化安排时,这方面的信息以口述形式进行,其
准确性和具体实施步骤仍有待以文字和数据来记
录,但就视觉形象部分仍然可以从亲身体验、图
片资料和影像资料中体验和感受。

作为庙会祭拜,最具特色的程式化安排就是
青龙古庙的“香林”(图9、图10,来源于蜂鸟
网论坛风画摄影)。

龙香有固定的尺寸,如1.8
米、2米、2.2米、2.6米、2.8米、3米,并以大
小先后顺序,相继排开。

2018年的庙会祈福活动
就有龙香五千根,成为了庙会奇观。

燃好的龙香
被设置在青龙古庙祈福台两侧,1.8米或2米以上
的巨大龙香密密麻麻重复排列,成为“香林“。

站在“香林”前,虔诚朝拜,抬头仰望,烟雾渺
渺,顿感走入仙境;香上立体的龙纹若隐若现呼
之欲出,伴以黄色、红色、金色、青色,还有空
气中弥漫的灰白色,这一系列视觉形象以夸张重
复的形式展开,与色彩、味道的合并渲染,强烈
的刺激朝拜者的视觉感官,驻足于前,作为朝拜
者定是净心真诚,双掌合十。

进入庙堂,抬头有各式形状的潮式灯笼,两
侧立锡制仪仗器物及金碧辉煌的长形绣匾;跪拜
图7青龙古庙横梁木雕装饰图8青龙古庙福德老爷神台装饰纹样·
·
42
图92018
年青龙古庙庙会香林
垫板前方红色烛火(图11,来源于青龙古庙微信公众号)摇曳摆动、“金山银山”交错闪耀,潮式铝塔香炉与金花成双成对,此时典型的潮州信仰风俗风物以色彩、形状、形式一一展开,根据这些视觉信息转换为可感知的视觉体验。

大脑借助庞大的专门细胞阵列,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对被视物体的4个主要属性作出反应:色彩、形式、纵深和位移。

当任何一个视觉传播者意图设计一幅能被长久记忆的图画时,这4种视觉信号都是他首先需要关注的对象[5]。

因此,游神时,众人在不经意间感受种种视觉元素,因而对安济圣王产生感觉、感知,再到记忆,乃至
升华为信仰崇拜。

站在游神的人群中(图12,来
源于潮州网),马头锣鸣以“点”的形式为老爷
出行开道;一龙二凤、九鲤鱼跃龙门、祥云海浪
等形象交融的巨大潮绣横幅,圆形的古庙灯笼、
“肃静回避”引路牌,八件锡制仪仗器物等系列
形象以“面”的静态形式铺陈展开,拉长的队伍
结合整体吉祥喜庆的红色加强了空间的纵深感;
五丰旗队结合色彩变化和旗面飘动变化形成动态
的“长线”形式,使观者的视线被动接受所见所闻,所有视觉形象通过感官刺激形成整体的视觉
感知——庄重而神圣。

随即而来的神炉和敕封牌再次以“点”的形式提示众人潮州“安济圣王大老爷”即将登场。

金色龙纹的潮绣宝盖、龙形香柴炉及“安济圣王”的銮兴宝座在不同的时空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打破了静止不动的状态,而变成了动态的整体的移动的形式,强化了游神活动“游”的模式,同看电影一般,以“活”的视觉形象展现着潮州那句老话“大老爷一营就兴”的朴素的价值观。

2014年潮州青龙庙会游神活动的影像资料显示,巡游队伍中涉及的所有视觉形象
都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出现,都以“龙”作为主
图11青龙古庙庙会神台图102018
年青龙古庙庙会香林
图122014年青龙古庙安济圣王游神活动
·
·
43
题形象,以象征喜庆和美好愿景的潮州民间传统纹样为陪衬,结合潮州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突破了静态的视觉形象呈现方式,创造了由声、色、形结合的动态的整体的视觉形象,强化了游神活动的印象,使得“安济圣王大老爷”更具有让人沉浸、膜拜的视觉魔力效果。

总之,游神活动被认为是潮人民俗文化的重头戏,当政者、文化人均有意发掘其中有益的文化因素,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新亮点,以2014年潮州青龙庙会游神活动为例,文化学者王鲁湘在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说道:“信仰是一切民族之母,也是一切民间艺术之根,在潮州,我们所知道的潮州的金漆木雕,潮州的潮绣,潮州的嵌瓷,包括潮州剧,还有潮州的大锣鼓,这一切如果离开了潮州民间的‘老爷信仰’,我们就没有办法对他做一个真正深入的了解。

”怀特海认为直接认识外部世界的知觉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表象的方式,二是因果效验的方式[6]。

因此,游神活动的种种形象直接影响着感官感受,而历经多年传承的民间信仰文化通过游神仪式,引发情感效应、凝聚潮人心灵。

四、反思与建议我们生存在一个视觉世界里,具有视觉修养并不是一件奢侈品,而是一件必需品[7]。

那么,奢侈品仅仅是西方视觉艺术吗?工艺之美,民间美术之美应该如何解读、领会、汲取?首先,对潮州民间艺术乃至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建立细致且完整的“观看平台”,需要专业的“视觉解说员”引领大众进入传统的视觉世界,用专业性的知识、方法以及明确的自我思考与意识,引导大众在欣赏前人创造的丰富的视觉世界的同时,透过表面形象探索其深层意义如创作渊源、表现形式,真正领会和沿承“工匠精神”。

对潮州而言,青龙古庙已是大家熟知的体验潮汕民间信仰文化的重要窗口,但作为省级非
遗文化传承基地可以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切实成为展示潮州民间工艺美术大集会的“观看平台”。

其次,使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结合,创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在青龙古庙中始于观看,进而沉浸于对表现形式、创作手段的察看,最后在欣赏的背后感受潮州民俗文化观念的物质化视觉表达之形象、技法、工艺等等内容,这些均可作为视觉形象创造的原动力。

例如笔者通过本文分析“安济圣王大老爷”的形象,梳理出其在青龙古庙中体现潮州地区民间信仰物态化的视觉表现形式:一是兼具了世俗化与神化的造型语言,二是运用了符号化形式表达具有象征意味的内容,三是将复杂多元的视觉元素整合为动态的整体视觉形象手法。

因此,笔者尝试用动漫形象结合以上
三种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图13、图14)。

作为现
代语境下潮州民俗文化创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
论时代如何变更,对传统形象的运用与再创造,
都不应流于表面形象的生搬硬套,而应掌握理解创作的形式手法,体现传统民俗文化或表现当下文化,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虽运用了大量的传统形象,但产品的创新与时尚一定经过深
入的形式探究、巧妙运用,才能将最宝贵的文化资源转换为最正宗味浓厚的“视觉中国风”。

因此,潮州—
—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可挖掘的
图13动漫形象插图创作图14红包设计
·
·
44
视觉形象林林总总,在考虑创新性、独特性、地方性的特点基础之上,深挖形象背后的形式表现,使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结合,将潮州民俗文化植入具有现代语境的工艺品创作中,把工艺品制作转换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视觉信息大量涌现的今天,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化创意产品来了解和体验潮汕文化,展现潮州民俗文化的新面貌,使得潮汕文化更加绵延长久,熠熠生辉。

(致谢:在撰写文章时,得到了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并提供相关资料、图片。

感谢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副秘书长曾小明先生及各位同仁)参考文献:
[1]林俊聪.潮汕庙堂[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2]王宜峨.道教的造型艺术[J ].中国道教,1989(1):23.
[3]吴绍雄.潮郡青龙庙工艺美术特色(上)[N/OL ].(2016-04-28)[2017-05-03].http :///content/2016-04/28/content_146800572.htm .[4]仉坤,张立.民间美术之旅[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226.
[5](美)保罗·M ·莱斯特.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
[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33.[6](英国)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宗教的形成——符号的意义及效果[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3.[7](英国)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14:8.
Research on the Visual Imagery of Chaozhou “Immortals ”
——Taking “Anji Saint Immortal ”in Chaozhou Qinglong Temple as an Example
TANG Chun-yan
(College of Ceramic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
Guangdong ,521041)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imager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visual imagery of “Anji
Saint Immortal ”in Chaozhou Qinglong Temple from three aspects :noumenal imagery ,peripher ⁃al imagery and festive imagery.Firstly ,the noumenal imagery is created in the form of combination of secularization
and
deification.Secondly
,the peripheral imagery takes the “dragon pattern ”as a
theme to transform it into specific visual symbols in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of Chao ⁃zhou.Thirdly ,the festive imagery integrates the complex and pluralistic forms into dynamic and holis ⁃
tic visual
imagery ,so that the viewer can rise from sensory experience to perceptual awareness.These images are cleverly designed and skillfully made ,rendering the worship atmosphere and enhanc ⁃ing the
temple ’s momentum.Their unique ,complex and exquisite artistic effects have strong character ⁃istics of Chaozhou folk art.For the inheritance of Chaozhou folk art and even folk culture ,we need to not only establish a meticulous and complete “viewing platform ”,but also offer professional “visual commentators ”to lead the public into the traditional visual world.It is also suggested to combine tra ⁃ditional culture with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design culturally creative products and explore their deep meaning beyond the superficial imagery ,and truly understand and inherit the “spirit of crafts ⁃manship ”.Key words :Anji Saint Immortal ;visual imagery ;folk art ;folk culture ;inheritance ;creativi ⁃
ty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责任编辑温优华
··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