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老爷”视觉形象研究——以潮州青龙庙“安济圣王大老爷”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老爷”视觉形象研究

——以潮州青龙庙“安济圣王大老爷”为例

唐春燕

(韩山师范学院陶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出发,从本体塑像、周边形象及节庆形象三方面对潮州青龙庙“安济圣王

大老爷”视觉形象进行调查发现,“安济圣王大老爷”本体造像通过世俗化与神化相交融的形式展现;周边

形象以“龙”为主题,使其转化为特定的视觉符号,并借由潮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呈现;节庆形象将复杂

多元的艺术形式整合为动态的整体的视觉形象,使观者从感觉体验上升至知觉体悟。这些形象巧思善工,渲染朝拜气氛,烘托神邸气势,别出心裁、繁复精巧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潮州民间美术的特点。潮州民

间艺术乃至民俗文化的传承,不但需要建立细致且完整的“观看平台”,需要专业的“视觉解说员”引领大

众进入传统的视觉世界;而且应该使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结合,创新文化创意产品,透过表面形象探索其

深层意义,真正领会和沿承“工匠精神”。

关键词:安济圣王;视觉形象;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传承;创新;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J 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19)01-0038-08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距今约6000年以前,是古越族民俗文化、中原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交汇相融,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潮汕人的尊神、祭拜风俗也颇具特色。“老爷”是潮汕人对大多神明的尊称,大多数“老爷”是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曾有益于古时潮州的官吏、名人,他们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形成了潮汕人独特的神明崇拜文化。从初步调查可知,潮汕几乎村村有土地庙、三山国王庙、妈祖庙、关帝庙、玄天上帝庙。这五种庙数最多。祀神已知逾170种,其中有纪念

潮籍神20种、外地籍来潮者之神30种[1]。每年正月至二月各乡各里都会举行热闹喜庆的游神活

动,按照当地的俗语被称之为“营老爷”。“营老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潮州一带出游规模最大的当属潮州府城青龙古庙的“安济圣王大老爷”的巡游,安济圣王在潮州也被尊称为“大老爷”。对于“老爷”及相关的游神活动,学者们大多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的角度出发探究,进而讨论潮人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社会习俗等。笔者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出发,以“安济圣王大老爷”为研究对象,进而找到承载潮州民间信仰文化的物态化的视觉表现形式与手段,以

小见大,以微知著,由此领略潮州独特鲜明的民间艺术及民俗文化的魅力。

一、“安济圣王”本体形象——塑像目前在青龙古庙中的“安济圣王”是1992年倡议重建古庙后塑造,座落在韩江边上。“安

第40卷第1期Vol.40No.1

2019年2月Feb.2019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18-09-04

基金项目:2015年韩山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类青年创新项目(项目编号:WQ201507)。

作者简介:唐春燕(1982-),女,海南海口人,韩山师范学院陶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讲师,硕士。

·

·

38

济圣王”的形象显现与塑造皆源于王伉。王伉为蜀汉永昌太守(王公伉),随诸葛征蛮,公守城悍贼,殁为神明。因此,“安济圣王”的形象始于故事传说,传说中具有世俗化的一面也有神化的一面,与道教造像一般,显现世俗化与神化共融的特点。道教思想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形式不过是一种启示,一种象征,它无不表现一定的道理,一定的人格[2]。作为神的化身、人的化身,“安济圣王”本体承载着潮州民间信仰中神明能够满足保护人们平安吉祥的愿望,还有人们期望通过信仰解决镇压韩江洪水、捍卫全城的现实问题。按照现今的“安济圣王”塑像(图1,笔者拍摄)来看,面颊丰颐平润,天庭方正饱满,眉毛着以黑色,眉骨突出圆缓并不上扬夸张作忿怒状,反而浓黑柔和。整体眼眶结构饱满,具有上扬的动态之势,从而显现世俗化的英雄气势,但眼型修长,以佛家塑像半睁半闭慈悲为怀的“禅那”状态表现其神化的气韵与特点。鼻子挺拔而鼻翼圆润,是以表现刚正不阿、亲民敦厚的为官形象,但鼻梁比例较为夸张笔直与眉骨连接于前额,是以神化的笔法表现其化为神明的崇高与敬畏。嘴部紧闭,颌下有须,

须长而浓密,对“胡须”的夸张表现本是道家造

像世俗化表现神明的手法,但“安济圣王”的近

似戏曲英雄老生类人物的表现,则更凸显其人物

性格而具有民间性。在面部着色方面,墨描的粗

眉、黑圆的眼珠,浓密乌黑的胡子和金色的方正

脸庞、紧抿的嘴唇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给前

来朝拜的潮人以神圣感和威严感。总的来说,一

是运用抽象概括的手法,旨在神化的表现,强调

神的共性,比如眉、鼻、眼、脸型都忽略了具体

的细节。二是强调局部特点,以世俗的个人特征

为出发点,强调人物的个性。如胡子的浓密与质

感,嘴型线条的硬朗等。

在潮州一带,神明塑像工艺手法一般分为两

个类型,当地人称为金身和软身,所谓金身(图

2,来源于潮州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就是神明

通身贴金箔或刷金漆表现神性,由于体型较小,

在当地的祭祀与游神活动中更为方便;软身即是

图1

青龙古庙安济圣王塑像图2潮汕各地区安济圣王塑像(金身)

·

·

39

身着衣饰,定期选择吉日吉时予以更换,此类神明造像更显庄重与考究,充满独特的潮州民间风俗气息。青龙古庙里供奉的“安济圣王”属软身类型,其头饰、衣饰都与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相关,头饰借鉴潮剧戏曲冠帽造型并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冠面贴金箔描龙纹配红色、青色的绒球,再以红、黄、青三色绣球锦簇装饰冠帽四周,在庙堂供奉时则冠顶以红色礼布遮饰,在游神期间加插两只金花抖绣球,生动英气,冠帽两侧以红色的丝绵为底配红珠串黄色穗子为面,整体冠帽增显“老爷”的功劳卓著与精神气势。坐姿端正威严的“安济圣王”,手臂置于官椅两侧,腿置于脚踏之上,身着闻名遐迩的潮绣青色龙袍,青色丝绸底上绣以立体的金色的龙,其繁复精巧金碧富丽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潮州民间美术的特点。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的《潮郡青龙庙工艺美术特色》一文中提到:在没有王伉原型人物资料的情况下,神像的设计者和雕刻者只靠

原有黑白的“老圣王”相片和冶工们的回忆,力求最佳效果。主持重建开元寺、新建泰佛殿,时

任潮州青龙古庙现场总指挥张得海先生在神像雕刻的最后阶段,请来重建开元寺十八罗汉的雕塑者邢师傅对“安济圣王”和“大二夫人”的面部进行一次细致的修整,使新雕塑的“安济圣王”安然慈祥,雍容大方,超俗非凡,大慈大悲,体现了“王伉大老爷”安民济世的形象。可见,“安济圣王”的塑像在塑造时不仅受当地当时民间信仰、民间艺术及技艺的影响,同时塑像艺匠们在塑像之时,还可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将个人对信仰的理解、技艺的承传和当下的审美观等方面的因素糅合交融,最终使得安济圣王呈现如今的相貌。

参照拍摄于清朝与民国时期照片(图3,来源于潮州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中的“安济圣王”塑像来看,该塑像形体较现在的小一些,但面部特征更加威严肃穆。笔者认为基于当时的社会仍然对自然力量——“韩江水”充满未知和恐惧,为了表现“安济圣王”的镇水护城的神力,塑造艺匠才会更加强调眉眼部分的锐利有神,以此塑像震慑灾祸,安抚城民。而如今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安逸,“安济圣王”的塑像则表现为安祥亲民,如同“安济圣王”庙的一副题

联一般:安民济世为官崇善名千古,扶桑扬德还里思敬达当今。

二、“安济圣王”的周边形象分析在青龙庙中,除了通过“安济圣王”本体塑像使朝拜者虔诚信仰之外,还通过对龙的形象大量使用与塑造,使之成为饶有意味的象征形象,渲染朝拜气氛,烘托神邸气势。因此,庙中的“龙”就是表现最为丰富和突出的形象。

以刻画形象细节的艺术表现技法来看,庙堂

图3原青龙古庙安济圣王塑像

·

·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