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合集下载

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的基本内容介绍

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的基本内容介绍

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的基本内容介绍创新创业对于国家,对于个人,都有着什么样的分量?它对创业改革起到什么作用?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相关文章。

贾红波:应加大发挥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在正在举行的“创新驱动与资本引领”高峰论坛上,中国基金业协会秘书长贾红波表示,管理层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对于经济转型的带动作用。

但是,目前创新创业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大引导。

贾红波指出,创新创业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创业成功率低,盲目性大,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一些机构和个人借着“双创”的名义争取优惠政策,但实际从事了一些房地产等限制性的行业,偏离了国家的政策初衷。

第三,原始创新不足,创新质量不高;浅层次、粗浅的创新多,有的甚至停留在重复性、低门槛、没有技术含量的创新上,有些项目炒作包装的痕迹过重,脱离实际。

贾红波说,创新创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加大引导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较于美英德日等国家,中国的“双创”刚刚起步,在创新培训、文化、教育等基础配套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认识完善实践能动性,正确的认识能积极推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

而实践与认识如何紧密地结合,并继而给人类创造价值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的,而创新创业就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

“创新创业计划”普遍存在于各校大学生之间,如山东协和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召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讨论会,我校各学院也相继召开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动员会。

为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创新创业计划”,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简单概述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步、发展和成熟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

在起步阶段,它主要是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在发展阶段,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成熟阶段,它则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

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

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

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提出了相关的工作要求,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

1.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首先,学校应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创业环境和机会,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此外,学校还应组织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创新创业比赛、讲座和论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

2.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教育部鼓励高校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资源和支持。

高校应配备专业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同时,要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和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业的机会,帮助他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

3. 强化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学校应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包括创意思维培养、科技创新、市场营销、商业计划书撰写等。

此外,还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5.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部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各高校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实训活动。

通过参与实践,学生能够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增加自主创新和团队合作经验。

综上所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包括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强化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驻协议
3.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驻承诺书
重庆大学校长办公室2013年12月31日印发
(八)协助创业团队或企业解决其他创业问题。
第九条 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一)严格执行本管理办法,积极支持和配合基地开展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
(二)遵守基地物业管理规定,按时缴纳水电、物业、网络通信费用,爱护基地公共财产,保证公共环境整洁有序;
(三)按照基地管理机构要求,按期如实填报统计数据;
(四)基地场地专门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日常活动,不能进行商业活动、租赁于第三方或从事其他活动,如有特殊需要,需向基地管理办公室提交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
(二)获得批准的个人、团队或企业签订《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驻协议》(附件2)、《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驻承诺书》(附件3),办理其他入驻手续;
(三)个人、团队或企业正式入驻基地,开展创业活动。
第四章 基地的扶持政策及有关规定
第八条 扶持政策
(一)12个月内免收基地场地租赁费用;
(二)免费提供部分基本办公设施,低偿使用基地所配备的公共办公设施;
第十二条勒令退出
协议期未满、但行为严重违反校内相关规定、基地管理制度或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地管理办公室按要求勒令其一个月内退出。
协议期未满,但长期空置办公场地,浪费环境资源的,基地管理办公室按要求缩减其办公空间或勒令退出。
第十三条其他
协议期满、持有未验收的创业孵化基金扶持项目的,根据团队项目建设情况,经基地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可续签入驻协议,但不再享受基地扶持政策;
重庆大学文件
重大校〔2013〕382号
关于印发《重庆大学大学生
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优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优化

2021年第2期 总第322期里龙教研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 2,2021Serial No. 322高枝创#f创止教育:内涵、固境与路径优化石丽、李吉桢2(1.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2.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摘要:大力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诉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上和现实中存在一些困境,如创新创业意识不足、氛围不强、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正确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积极构建“学生主体、高校主推、社会助力”三螺旋协同推进体系,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系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困境;路径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3 -2614(2021)02 -0100-05―、问题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 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2014年9月,李克强总 理首次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理念,随后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又将其视作新常态下中国 经济腾飞的动力之源。

2015年5月,国务院在下发的《关于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通过 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 等方式,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发展。

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 业教育从“以创带就”进人“双创”驱动发展的新时期m。

为 进一步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朝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 高水平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人发展的意 见》,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人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创新发展置于国家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位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者:秦华,耿建,周恒忠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20期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就业教育或择业教育,各高校还为此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去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高校扩招使得毕业生的规模不断超出社会所需岗位的需求,一次又一次的“最难就业季”来袭促使政府、高校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2010 年 5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许多本科院校都身体力行,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201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普及创新创业教育;2015 年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6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将创新创业教育从行政的角度和课程的角度列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

同年,在政府大力倡导下全社会更是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

在此契机下,我系在2016级临床、康复专业新生中首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开启了我系(高职医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尝试与探索。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创业教育大幅度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成功组建了大学生新长征创业团队,团队中约有30名骨干成员(5%)已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创业实践活动,现报告如下。

1 选拔优秀教师作为主讲教师,鼓励创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认为:人可从环境中直接学习,榜样示范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的成效。

我系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曾成功创办过企业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并全力支持其组建由政府高级公务员、成功企业家、法律界人士、大学教师和银行家等组成的专兼职创业指导团队。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随着创业的大学生越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越重要。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一.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概述创业教育思想最初源起于美国。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赖斯•迈斯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课程拉开了创业教育的序幕。

经过不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深度融入美国高等教育之中,对于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虽然我国创业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但创业教育正式付诸实践却要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算起。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号召各国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与创新精神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此后,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增多。

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开始。

同年6月,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

2010年5月和2012年8月,教育部又分别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以下简称《意见》)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两个文件,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2015年以来,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的指导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双创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面向全国130余所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调查和学情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受到政府的重视、引导与推进,近七成高校年投入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资金在百万以上。

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

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

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政府越来越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关一系列的工作意见。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范文一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和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是实现我校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

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机延伸和重要构成,是建设优良校风、学风、教风的必然要求。

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努力营造浓厚的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进取、大胆实践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工作目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筑学校、学院、创新基地(实验室)三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得到科研项目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挑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学生创新研究团队,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向纵深发展,形成高等教育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一)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三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成员如下:组长:李建林副组长:何伟军、谭志松、胡翔勇、田斌成员单位:教务处(工程训练中心)、科技处、校董会、校团委、学生工作处、人事处、财务处、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

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

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

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提出了相关的工作要求。

本文将对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当代社会所必需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教育部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包括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等。

三、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

这些课程涵盖了创新思维、创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同时,高校还应提供培训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四、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鼓励高校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创业讲座、创业实训等。

这些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和辅导水平,教育部要求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

导师将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帮助他们规划创新创业项目、解决问题和寻求合作机会。

通过导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

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与监测为了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教育部要求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评估与监测。

通过评估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创造力。

高校应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和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应从选择可行的教育路径着手,建立普识教育—专修教育—项目孵化—新创企业社会移植四个节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线路,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举措,是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以创业促就业的必要手段。

但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教育路径的选择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可操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的考虑因素1、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方向上,学生的专业背景只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二是创业课教学呈现出“实务课”和“经验课”的显著特征,课程设置应带有明显的“培训课”性质;三是教材建设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设计;四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为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技能。

2、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现状笔者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高校调研的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愿意接受系统创业培训的学生约占30%,具有较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约占10%,具备创业潜质、具有创业兴趣、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约占5%左右,而对毕业1—3年的学生调查,创业成功率约在1%左右。

因此,要依据不同需求的大学生群体,开展不同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

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

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正文:----------------------------------------------------------------------------------------------------------------------------------------------------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增加大学生就业率、更好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

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创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03-02经过多年来大胆的探索和研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也被社会各界认同。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队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因此,高校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最为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率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

近年来,各高校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思想,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创新性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授课方式以及教学计划为重点,做到教育教学多样化。

从而不断推进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但就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和形势看,创新创业教育仍然不尽完善,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仅局限于创新、创业表面工作,实施规程不够完善,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11.11•【文号】教就业〔2024〕5号•【施行日期】2024.11.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指导正文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就业〔202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教育部决定实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适配1.加强就业市场需求分析研判。

各地各高校和分行业就业指导委员会要定期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调查,通过调研走访企业、委托专门机构开展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行业、区域人才供求信息,及时掌握就业市场需求变化。

鼓励各地积极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就业市场需求分析会商机制,协同开展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工作,编制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引导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2.加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

各地各高校要结合本区域发展实际,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主动布局新兴学科专业,扩大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布点,提高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对高质量发展的响应度,更好促进供需适配。

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及时调整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

3.加强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

各地各高校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校办学资源配置、教学质量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

创新创业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海南师范大学

创新创业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海南师范大学

创新创业基础海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2014.09,李克强总理在天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简称“双创”。

A:错 B:对答案:A2.“双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A:错 B:对答案:B3.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是:()?A: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B: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结构逐渐成为主导 C: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 D: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答案:ABCD4.2013年6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河南师范大学,曾寄语同学们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

A:错 B:对答案:A5.“双创”是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推手。

A:错 B:对答案:B6.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社会闲置资源合理充分利用的新经济形态。

A:对 B:错答案:A7.创业教育首先在()国兴起并获得迅速发展?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答案:B8.“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和有效推进,鼓励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在可能的条件下,去创业、去创新,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

A:对 B:错答案:A9.()年,百森商学院第—次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方向(Entrepreneurshipconcentration)?A:1978 B:1961 C:1952 D:1968答案:D10.2010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A:对 B:错答案:A11.创业是一种开拓性的创新活动,在创业过程中总能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模式,必须要贡献出时间和付出努力,并要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12.01•【文号】教就业〔2023〕4号•【施行日期】2023.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就业〔202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决定实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1.强化统筹部署。

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就业促进机制。

要按照“秋季校园招聘月”“寒假暖心行动”“春季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的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做好本地本校工作安排,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要求,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2.强化协同联动。

各省级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沟通衔接、分工合作、协同联动,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公共服务的重点群体,争取更多岗位、资金、培训、服务等公共资源向高校毕业生倾斜。

要牵头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3.强化高校责任。

高校是做好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

加强学校党委组织领导,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常委会重要议题定期研究推进。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摘要:201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毕业生的就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均紧密关联。

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是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创业;建议引言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很多高学历人才迫于就业压力,选择送外卖、送快递等基层工作,成为灵活就业人员,这无疑造成人才浪费,也会影响大学生未来发展。

应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积极开导学生,让学生具有应对就业压力的勇气和决心。

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尤其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情况下,线上业务、线上办公等深入推行,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工作机会。

因此,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改变学生传统就业观念,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协助学生完成创业创新实践,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新时代社会适用型人才提供有利条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大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型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但是当前大学教育和社会衔接性较差,理论学习落后,技能培养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岗位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正确认知,推动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减少就业盲目性,顺利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创新创业模式下对学生的教育具有综合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转化,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促进学生能力不断突破和提升,对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就业环境,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具有积极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对目前就业环境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更客观,不会陷入盲目自大、眼高手低的不良心境,让大学生更加珍惜所获得的工作岗位,在岗位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

刍议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效的途径——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

刍议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效的途径——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

21 0 2年 0 4月第 2期
刍议提 升大 学 生创 新创 业工 作 实效 的途 径
2 7
转变 ,高校 毕业 生包 分配 的时代 结束 。全 国普 通 高 校
毕业 生从 八年 前 的不 足 3 0万 ,逐 年 上 升 到 2 1 0 0 0年
的有 关 内容 ,笔者认 为应 当从 以下 几个 方 面人 手 ,积 极 开展大 学生创 新创 业教 育 ,提升 大学 生 自主创业 的
自上 世纪 九 十年代 高校招 生人 数上 升 以来 ,客 观 上推进 了 高 等 教 育从 “ 英 教 育 ” 向 “ 众 教 育 ” 精 大
作者 简介 :李 卫宏 (9 1 ,男 ,福建南平人 ,中级经济师 、中级就业指导师 。研 究方 向:招生 ,就业 ,创业 。 17 一)
E —m al 2 49 33 i : 4 44 4@ q .c r q o n
展对创 业 教育 的研究 和实 践操 作 。近年来 ,面对 日益
严 峻 的高校 毕业 生 的就业 形势 ,在 校大学 生 表现 出了
空前的创业热情并勇于付诸实践 ,自主创业 已经成为
当代 大学 生不可 或缺 的价 值观 和择 业观 。 二 、开展创 新创 业教 育 的必要 性及 其存 在的 问题
年 ,国 内首个 高校 创 办 的大 学 生 创 业 教 育 研 究 机 构
— —
派欣 欣 向荣 的局 面 。


国 内外高 校开展 创 新创 业教 育的基本 情况
“ 中国创 业 研 究 中 心 ” 在 清 华 大 学 挂 牌 ,着 力
大学 生 的创 新 创业 能力 是社会 发展 的原 动力 ,在 推动 社会 发展 、催 生技 术创 新和 生产率 的提 高 以及 提 供就业 机会 等方 面 都具有 无 可替代 的作 用 。为此 ,西 方 国家 的一 些 教 育 机 构 和 学 者 最 早 开 始 探 索 创 业 教 育 ,并 从 学术 意义 上研 究创业 活动 。 自上世 纪八 十年 代 以来 ,欧美 国家将 创业 教育 的课 程体 系融入 从 中学 到高 校 的国 民教育 系统 中 ,掀起 了一波 全 民重视 创业 教育 的高 潮 ,且 持续 至今 。在上 世 纪 九 十 年代 中期 ,

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切实做好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教高厅[2012]4号)等文件要求,学校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课程设置目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依托科技创新成果自主创业和为石油石化企业建功立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原则本着“面向全体、融入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原则,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鼓励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积极开设行业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学校着力建设通识类、行业类、实践类课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通识类课程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由学校统一组织建设,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大学生创新理论与实践”、“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等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向学生介绍创新创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重点建设“创业基础”理论课程(教育部发布的教学大纲见附件1),围绕创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流程进行课程设计,系统介绍创业的基本含义、创业精神的内涵、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创业过程的一般模型、创业机会的识别和评估、创业团队的建立等内容。

(二)行业类课程行业类课程由各院(部)开设,鼓励各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点,开设相关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向学生介绍本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基本方法,以及本行业创业的基本理论、方法、流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

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

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创意之校”建设,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要求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创新与创造相结合、创业与就业相结合,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融合化、实战化和全程化。

到2020年,逐步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创建国内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意之校”的预期目标。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一)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体目标要求,以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标准,更加科学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调整课程结构。

进一步增加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课程,探索引进创新、创意类在线课程,立项建设院级创业资源共享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责任部门:教务处、公共教学部、从业处、各二级学院)(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1.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学院“十三五”规划和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实施招生计划量化考核,加快专业结构调整。

将专业设置、新专业申报与专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适度控制专业增量和总体规模,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明确创业基地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主要任务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9.规范创业基地管理。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体,要把基地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确定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与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联动,共同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有关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开展学生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
4.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1.切实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5号),并切实落实以下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允许高校毕业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对应届及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规模可适当扩大。完善整合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5.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要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6.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教育部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组织编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材料汇编和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10.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扶持。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要结合实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等多方面的支持。要开辟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业专用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要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
二、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7.全面建设创业基地。教育部会同科技部,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并制定出台相关认定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本地区有关地市、高等学校、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并按其类别、规模和孵化效果,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
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
18.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和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12.积极争取资金投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支持,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天使基金”等资助项目,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要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吸引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大学生创业企业。
13.积极开展创业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高校学生,普遍开展创业培训。要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把成熟的创业培训项目引入高校,并探索、开发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培训项目。同时,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年五月四日
17.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要理顺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教学、就业、科研、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明确分工,切实加大人员、场地、经费投入,形成长效机制。
15.高等学校要出台促进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高校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普遍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依托大学科技园、创业基地、各种科研平台以及其他科技园区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同时,有条件的高校要结合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的特点,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txt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201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14.全面加强创业信息服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内涵,充分利用现有就业指导服务平台,特别是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测评、创业模拟、咨询帮扶,有条件的要抓紧设立创业咨询室,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咨询,增强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领导,形成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
16.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地出台并切实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在经费、项目和基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小额经费支持。根据工作需要,可评选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创业示范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