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共1题;共18分)
1. (18.0分)(2020·定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艺和艺术的区别在于,工艺强调的是“工”,艺术强调的是“艺”,工艺强调“制作”,艺术强调“创造”;工艺并非不要创造、而是先是“工”然后才是“艺”,反之,“艺术”也不是不要“制作”,在“创造”的基础上,还应该追求“术”,即制作。在艺术追求其纯粹精神性和个性化的同时,工艺的群体性、物质性和满足其具体环境、生产、生活的实用功能使工艺继续保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传统民族工艺在具有精神意义和地方文化意义的同时,本来就应该具有复制生产的属性。要满足特定地区民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就只有在手工,或借助简单机械、工具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规模的复制和生产。在传统社会里,这种一定规模的复制和生产大多具有“在地性”,即在特定地区或区域附近进行复制、生产和流通。但在大众文化消费的今天,传统民族工艺的生产复制也开始出现了工业化时代艺术复制的一些基本特征,开始了规模化和跨地域的生产、复制和流通。历史上,云南滇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民族迁徙走廊的重要结点,也是多元文化交流汇聚的地方。本土文化、中原文化、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地方文化和其他相对单纯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漫长的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使该地区的地方文化具有了包容开放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后,滇西北地区作为云南、乃至全国重要的一个国际性旅游地,海内外大量游客的涌入、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技术和跨地域的市场使该地区的文化具有了全球化、现代及后现代的文化特征。传统民族工艺在几近崩溃时得到恢复和再显示,大众文化消费带来的艺术复制现象也在这个地区的传统民族工艺中得到非常明显的体现。
规模化复制带动了地方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使传统民族工艺从形式、技艺、功能以及凝结在具体工艺符号中的地方性知识和文化意义发生了相应的变异,这对传统的人文价值系统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种新的开放,具有一种向现代社会的延展。因此,规模化复制带来传统民族工艺功能的转化,实用功能开始消解,而作为提供给游客收藏、纪念和对异文化的想象和审美的功能迅速增强。部分传统民族工艺在向旅游工艺的过渡发展过程中,逐渐完成了功能的转型。
(摘编自李炎《复制与定制:传统民族工艺的现代延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工艺与艺术的区别是相对的,前者强调“工”,重制作轻创造;后者强调“艺”,重创造轻制作。
B . 在一定基础上,传统民族工艺进行一定规模的复制生产,就能满足特定区民众的需要。
C . 滇西北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旅游地位,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新的文化随之传入。
D . 规模化复制生产给传统民族工艺带来全面改良,部分传统工艺逐渐完成了功能的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辨析工艺与艺术之区别,引出工艺特点,为下文论证的展开厘清概念。
B . 文章以传统民族工艺焕发生机为归宿,着重论证其规模化复制生产的成因和影响。
C . 文章以云南滇西北地区为例,凸显多种因素作用下地方文化所具有的包容开放性。
D . 文章最后一段论证谨慎而严密,同时又对全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易于读者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传统工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工艺的群体性、物质性和实用功能性。
B . 传统民族工艺开始规模化复制后,“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可能会成为新气象。
C . 如果传统民族工艺固步自封,那么它们可能会随着全球化等时代的新发展而衰弱。
D .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们不单为了避雨遮阳而购买一把富有地方色彩的丝绸伞。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共2题;共24分)
2. (18.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辟主管帐司文字。时,钱塘孙守常,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震赞之也。
震曰:“民生蹶矣,岂宜重困之?”以没官田三庄所入应之。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升提举常平仓司。旧有结关拒逮捕者系郡狱二十有八年,存者十无三、四,以事关尚书省,无敢决其狱者。震谓结关犹他郡之结甲也,非作乱。比况已经数赦,于是皆释之。新城与光泽地犬牙相入,民夹溪而处,岁常忿斗争渔。会知县蹇雄为政扰民,因相结焚掠,震乃劾罢雄,谕其民散去。
初,常平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凡当娩而贫者,里胥请于官赡之,弃者许人收养,官出粟给所收家,成活者众。震论役法,先令县核民产业,不使下户受抑于上户。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及为豪右所占者,复之。
移浙东提举常平,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震奏曰:“朝廷之制,尊卑不同,而纪纲不可紊。外虽藩王,监司得言之。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复坏其法?”固辞长史,累进宗正少卿,皆不拜。
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决。自奉俭,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所著《日抄》一百卷。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B .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C .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D .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比如称屈平为屈原,李白为李太白,韩愈为韩退之。
B .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由通过乡试合格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 . 尚书省,在隋唐时与中书省、门下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 . 私谥,是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而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称为官谥。文中的“文洁先生”是私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