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月考总结分析

高三语文月考总结分析

高三语文月考总结分析一、试卷难度分析本次高三语文月考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题目设计合理,涵盖了语文知识的各个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题和作文题四个部分,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试题分析1. 选择题选择题部分题目设计较为细致,既考察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选择题中的词语理解题、诗句赏析题和文章阅读题都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和分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 填空题填空题考查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题目以句子补全为主,要求学生对语法和词语搭配的正确运用进行辨析和选择。

题目涵盖了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多个语法要点,考察了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包括短文阅读和篇章阅读两个部分。

短文阅读要求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观点,进行推理和判断,并对文中的问题进行回答。

篇章阅读要求学生对较长的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包括对文中的观点、论证、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阅读理解题考查了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考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作文题作文题为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写作。

本次作文题是“我对诗歌的理解”,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和抒发,展示自己对诗歌的情感和思考。

作文题考察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一次集中考查。

三、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答题过程中的时间不够。

有些学生由于阅读速度慢、思维反应较慢等原因,导致答题过程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最后时间不够仓促完成试卷。

解决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会快速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逻辑关系,通过平时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效率。

2. 词语理解和运用不准确。

有些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词语或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理解不准确,导致选择、填空和阅读理解题中的词语理解出现错误。

高一月考语文总结与反思

高一月考语文总结与反思

高一月考语文总结与反思一、试题分析本次月考的题目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范围没有超纲,题目难易程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的应考能力,符合我校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

试卷内容及题型基本上覆盖了高一语文的所有知识点,有利于检测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作文能力等。

二、成绩分析本次月考的总体情况是:参考人数是486人,最高分是94分,最低分是2分(其中有一位同学未写作文),人均分67.8分。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的应考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具体分析(一)基础知识本次基础知识题目的难度不大,但仍有大部分同学失分,究其原因:一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课,没有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二是平时做题不细心,不注意解题的步骤和过程。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这部分的教学力度,对这部分同学要个别辅导,加强训练。

(二)文言文阅读本次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人物传记。

大部分同学对人物传记的内容还比较看得懂,但是仍然存在失分严重的问题:一是部分同学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强,导致在做题时理解不清意思,无法选对答案;二是部分同学在做完形填空时没有认真读完上下文,急于求成,导致填空时张冠李戴。

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诗歌鉴赏本次诗歌鉴赏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对语言的鉴赏评价能力。

大部分同学失分的原因是读不懂诗歌,不知如何作答。

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

(四)作文本次作文题目是《我真的很不错》,从作文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内容比较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同时还有部分同学的书写潦草,错别字多。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反思与改进通过这次月考的总结与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和语文的应考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评讲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评讲

本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评讲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试题分析本次月考试卷共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

(1)基础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字词、成语、文学常识、语法等方面的掌握。

试题难度适中,涵盖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在这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部分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1. 对字词、成语、文学常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在填空题、选择题中失分。

2. 语法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在病句辨析、修改题中失分。

3. 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试卷选取了三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分别涉及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在这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部分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1. 阅读速度慢,导致在阅读过程中遗漏关键信息。

2. 分析问题能力不足,无法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3. 缺乏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导致在回答问题时逻辑混乱。

(3)作文部分作文部分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为“谈谈你对‘传承与创新’的看法”。

在这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在作文部分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1. 思路不清晰,观点不明确。

2. 论证不充分,论据不充分。

3. 语言表达不够流畅,错别字较多。

2. 试题反馈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基础知识部分1. 加强对字词、成语、文学常识的积累,多读课文,多背诵。

2. 认真学习语法知识,多做练习题,提高语法水平。

(2)阅读理解部分1. 提高阅读速度,抓住关键信息。

2. 学会分析问题,把握文章主旨。

3. 理解文章结构,提高答题准确率。

(3)作文部分1. 明确写作思路,确定观点。

2. 论证充分,论据有力。

3. 注意语言表达,避免错别字。

3. 试卷亮点本次月考试卷中,部分学生表现突出,以下为亮点:1. 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得分较高。

2. 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3. 作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总之,本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评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提高语文素养。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新版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新版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一、试卷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1.试卷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少于200字)本次试卷题型依据高考题型(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篇名句背诵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基础知识、作文)其中文言文考察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诗歌鉴赏选修《书愤》,默写背诵《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属相》,文学类阅读《二乘以三得八》是20xx年学业水平测试题,基础知识全是课堂讲义和往届学业水平测试卷,作文属于材料作文,里面有很明显的写作提示,因此,这份试卷几乎是课内的知识,题目属于中等难度.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不少于200字)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1、选择题分层严重,最高得分20以上,最低6分,差距很大.2、背诵默写题,部分学生最后一道题答题错误.3、诗歌鉴赏题和文学类阅读题,答题不规范,答案不完整,不会看分答题,尤其是诗歌鉴赏很严重.4、 写作题,普遍学生能抓住主旨,字数足,但得分普遍不高.5、 第19小题,个别学生不注意审题,不理解英雄人物这个概念,将任课教师、班主任写入答题里.题 号 1 2 3 4 5 6考察知识点信息筛选信息筛选信息筛选文言实词文言断句内容筛选题 号7 8 9 10 11 12考察知识点文言翻译炼字用典背诵小说中标题作用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手法题 号13 14 15 16 17 18考察知识点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中故事情节作用字音字形成语病句题 号19 20 21三、今后教学启示及教学建议1、一定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2、注重课内的知识讲解,指导学生复习课内知识,形成记教学笔记的习惯;3、要学以致用,将课内的知识灵活运用;4、注重书写;5、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四、整改措施1、上课时提醒学生做笔记,上完课后检查学生的笔记;2、讲解课内文本时,适当穿插高考题,让学生会学以致用;3、上课时注意讲解基础知识,不要放过字音、字形、成语等;4、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适当讲解高考题,如病句;5、训练学生书写规范.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20xx-07-07 09:54:00)分类:教育感触和总结标签:教育桂林光华学校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20xx/7/6一、试卷评价本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选材的视野较开阔,角度新颖,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其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贴近高考 整体平稳总体结构模式与高考卷的总体结构模式基本相似.全卷满分150分,共七大板块,全面而有重点地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五项内容和五项能力.全卷七道大题23个小题中很少出现偏题、怪题,没有超级难题!1、本试卷有很多题目来自课本,例如:语音、字词、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名句默写等,都来自课本,这些都比较符合最近两年高考重新回归课本的趋势2、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素养.试卷第一大题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进行考查,字音考查的是课文的重点字词,字形重在考查形异音同的字,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正误的能力,句子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以上五个小题均考查常见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语言基础知识,符合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3、精选素材,突出新颖别致.本套试题,出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第21题 既让学生学习了对联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如21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内容新,时代气息浓.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本次试卷分析主要抽取高二三班,三、通过以上的数据及卷面分析,(一)积累与运用方面1、语音题普遍做得较好,但词语选用题和病句辨析题及排序题目则不尽如人意.例如:第2题词语选用中:“至”和“致”的区分.“装扮”和“妆扮”的区别第4题排序题中:敢作敢为和一无顾忌的前后排列2、默写题完成较好,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例如:学生把“和”作“合”写,把“衡”写作“横”3、语言实际运用题解答能力有待提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例如:第22题:题干要求:“任选两个”学生做题的时候,没有注意(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1、由于所选的文言文段文本来自课本.学生整体情况不错,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没能作出正确的答案.2、文言翻译题,满分为10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翻译.3、诗歌鉴赏题满分为8分,思想感情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只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读出题意.但由于设问方式较以往更加含蓄,所以学生的答题方向不明确,答案也就不够规范.如第一小题没有直问出“艺术手法”,所以大多学生虽对“心情”这一问题;解答的不够理想(三)现代文阅读方面科技文阅读得分率较高,反映出学生做题比较仔细,但第7小题失分的不少,(四)作文作文题难度适中,学生都有话可说.但不足之处是:A不写标题,偏题离题,有的有套作现象;B不少同学占有了材料,但忽略了对材料的整合,所列举的材料缺乏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变成了材料的罗列,堆彻,有的选材太繁琐,且重复现象严重,多数同学的材料都是“奋斗”“努力”,了无新意,普遍缺乏“自身体验”;C文体感不强,体裁不明,缺乏文体意识;D语言比较乏味,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四平八稳,记叙文缺少文采,议论文不够深刻,表现手法单一,缺少警句、佳句,整体单调空洞;E审题不够清楚,常见错别字出现频繁.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缺少优秀作文,在全年级作文中,没有1篇得分在50分以上.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立足长远,杜绝功利,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切实作到:1、平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2、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教材的使用,回归文本,夯实基础.加强双基训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如识字,写字,词句的理解等,语基语用的学习,不要扩大范围,应侧重于运用.3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对现代文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中应加强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掌握基本的答题规范,并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加强诵记,强化积累,要抓落实.其实,其他方面的复习也要好好利用课本.名句名篇要注意全段全首的诵记.5、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题,关键是做一题要搞清一题,做一个类型要搞清一类.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6、写作教学仍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特征,特别要加强议论文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确立文章的主题,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纠正随意行文的毛病.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一、总体评价高二年级这次期末考试是××市五区县联考统一试题,试题内容以高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主要内容,现就试卷总体情况做如下分析.1.基础知识包括字形字音词语辨析和成语辨析,语病题,标点符号题,文学常识题,既保持了高考题型,也结合了这个学期的内容特点.2.文言文阅读一篇《侍坐》出自课文,一篇课外文言阅读.基本上是既复习了课内的内容,又关涉了能力的延伸.3.诗歌鉴赏选了一首毛泽东的《贺新郎》,也是课内学过的.难度不大,区分不出来能力.4.现代文阅读选择了一篇散文,虽说是散文,但是选文更多的关注了生命,有对历史和现实深刻的思考,若不是设置题目,也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好文.5.语言运用部分考查了仿写和广告语拟写.有利于学生对语用题的重视.6.作文,半命题作文,不设置审题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写作自信心的树立.二、试题分析和应对措施文言文翻译题,一个课内的翻译两个课外翻译,反而是课外翻译得分较高,分析原因,其一,这篇课文是第一学期讲的,学生基本都忘了.可见学生当时就没掌握扎实,对语文不能持续学习.多年的课文串讲使学生行程了审美疲劳,学过就忘.诗歌鉴赏题简单,但是也有学生对豪放婉约词人不熟悉.造成失分.默写基本能答到四分,比较理想.应对措施:1、文言文翻译需要强化训练,注意采分点,尽量直译.2、诗歌鉴赏注意多指导答题方法,答题步骤.3、默写重在准确、多强调动笔.现代文阅读题:16题,答作用的题目时,不能分内容和结构作用作答,囫囵一片.17,,18题好多同学答案答成一样,没有侧重,并且不能从课本给读者感受的角度答题,单纯对比那时候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环境,答题思路偏了.概括能力和意识不强.应对措施:1.加强现代文技巧的模式训练,让学生明确作答方向;2.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原文意识、分点意识和整合意识.语言运用:撰写广告语,虽然内容能扣住汉语的推广,但是结构上都没注意对称的特点.概括仿写题,学生没有注意到是学习了《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个前提,而是写李白杜甫李清照等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内容.应对措施:多加强审题意识.作文:本次作文是半命题作文,“ 去哪了”审题没有设置难度,学生能更好的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少有偏题和跑题的现象,内容丰富,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学生写起来没多大难度.不足之处,文体不清,语言不美,思想不深刻.应对措施:1.审题立意再细密一些,分析清楚题目的内含和本质.2.多阅读、多思考,体悟生活中的道理.3.多积累材料,只有材料充分,才能细中选优,优中选精,准确论证论点.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二)一、考试整体分析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与梅州等地统考,在题型上与高考接轨,分值150分,难度适中.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100.52分,最高分130分,最低分14分;及格率86%.二、考试具体分析第一类选择题,共32分(含12、13题).平均分22.95分.最高分为32分,最低分为6分.考查内容主要为基础知识,例如:拼音、成语,病句、语句连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人物的评价、文章的内容等.试题内容较为简单,答案容易找,但第1题拼音,第2题成语,第6题文言虚词,第8题文言文文章内容的理解失误较大.对策: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第二类翻译、诗歌鉴赏和默写,共21分.1、翻译基本情况;平均在2.6分,主要问题是不能对“点”翻译,得分点意识不强,如“寓”字能翻译成“隐藏”的基本没有,第二句虚词“其”能翻译成“大概”的也是少之又少.多数同学只得到大意的分数.断句基本情况:断句平均在2.8分,学生的答题呈现两个极端,极好极坏,学生对段句的掌握程度不一.原因与对策:对学习过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表现在不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如“寓”字在“寓情与景”中的意思就是“隐藏”,“其”在表猜测的意思在文言中更是数不胜数,但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不熟不足以生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基础教学的教育.2、诗歌答题情况:平均在5分.存在问题:诗歌理解正确,但是答题不够规范.答题没有步骤.3、默写情况糟糕,问题严重,错别字让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即使是考过上十次的默写,照样是该错的错,不该错的还错.甚至有学生背诵对了六个,可惜每句都有错别字.足以让改卷老师“潸然泪下”.对策:意思记忆.第三类论述题,赋分是16分.本次的论述文条理清晰,专业术语较少,所以阅读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因而反映在答题上也是不错的.总分为8分的两道主观题学生把握的还是不错的,年级的平均分有5分(已算在选择题总分里).先说14小题,14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中概念的理解,对于“将来世态”和“未来意识”这两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同学们的理解还是可以的,不过少部分考生会把这两个概念混淆甚至是倒置,或者是在表达时含糊不清,东拉西扯.如有的考生答案如下:“急功近利,注重眼前的实惠,对空间的追求远大于时间,这便是将来时态.”当然还有些学生在答题规范性方面也有欠缺的,比如并未把两者分开来答,而答成两者都指什么,或者是根本不写“将来时态”指什么,“未来意识”指什么,而是从头到位没有任何指代性地写下去,甚至是把选做题的答案写在里面,希望考生以后能仔细审题,小心作答,养成好习惯! :至于15小题,考查的是对作者观点和情感倾向的把握,没有什么难度,因为答案都可以很明显地在所选文章中找到,所以这道题拿满分的同学较多.我们改卷也是比较宽泛,不一定要和参考答案完全一致,如果意思表达准确也给分,比如考生把作者批评的创作倾向写成“为了市场、利益而创作应景的文章,过分的注重作品的空间效应.”,这样的答案我们依然给2分.第四类选考类,总分15分.大部分同学选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平均分有9分.实用类文本阅读比文学类文本阅读要做得好点.文学类文本阅读存在的情况有:(1)是分析某句话的丰富的含义,很多学生对深层的意思分析不清楚.不能从两层的含义来讲.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好处一般从修辞手法,文章内容和结构来讲.学生的大题要点不全.很多学生大的不错,基本有4分.少部分同学没审清楚题目,没有从埃及文明的悲剧中的到启发.实用类文本阅读情况还不错,平均分有10分,能抓住人物通讯的特征来回答问题,问题不大.第五类语言应运,共两题,总分12分.第一道是把长句按要求改为两个短句,大多数考生能拿满分.小部分失分或不拿分,主要错误如下,1:出现病句,第一句的“诗歌体裁”不写,或者写成“诗歌”.2:,结构切分错误,如把“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放到第二个短句里.三,题意理解完全错误,有极个别的考生,以为是举例子,在第一句里写上了一些王维的绝句诗歌里的句子.第二句大概是去陈述王维的一些创作风格之类的.第二道是给校运会“精彩瞬间”写介绍词,拿满分的很少,多数拿三四分,或更少.失分原因是,所写没紧扣“校运会上的精彩瞬间”这个中心,失两分;没运用修辞方法或运用得不恰当,失四分;只运用一种的,失两分.第六类写作,共60分.这次作文采用“材料+标题”的形式.标题作文可以不用原作文材料,但原材料对作文的主题内容、对象范围及导写等都有着重要的提示,因此考生务必仔细审读.从本则材料看,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信息:①内容.“敬畏之心”.②敬畏对象:“自然、百姓、人生……”;主体:“我们”、“每个人”.③敬畏的结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充盈、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和节制”.④意义:“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再仔细推敲一下“敬畏之心”的含义就是:敬畏之心,让人认真于人事,对人对事.不知敬畏,则无诚无信无孝无义无忠,轻率信诺却难忠于信诺竭诚于他人之事,没有责任心,让人难以放心交付大事.这样的人终因失信而为人弃之.敬畏心不是谨小慎微,而是诚于人事,尊重而认真,有责任心.凡事怀一份敬畏心,则生命因为有诚而厚重,得天地人和而坦然行走在世界而无害,温润自得,受人尊敬.因而,能从这样去理解,立意是最准确的.但从本次作文得分看,均分皆在43分.虽然学生作文均分较平时高,但依然反应了学生作文的普遍问题:单纯叙事、论据缺乏,不能通过议论提升作文内容的深度与高度,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没能很好理解高中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另外,语言粗糙.我们讲求语言朴实,但并不是说可以放弃优美,锤炼语言是作文的核心要求.再者学生作文不重结构,随心所欲,信马游缰,以至作文思路混乱,应考能力有待提高.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要求高二的学生掌握常见议论文的些方法,看来任务还较为艰巨,需要多花点心思.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本次月考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长久的.首先从试题角度来看,我们这次的试卷大部分试题是我们做过的学案上的原题.例如五个选择题、两个诗歌理解赏析题、一个仿句题及一个情境处理题.除情境题即补写一句简短台词丢分情况稍好之外,其他几类题的答卷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得分率不足百分之五十,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根本就是交的白卷,根本一个字没写.选择题的得分率刚超过50%,理解赏析题得全分的亦凤毛麟角,仿写句子一题同样出人意料,部分同学是胡乱填写,根本没有走脑子,部分同学干脆空白.选择题中成语的恰当使用和病句的判断是难点,我们的同学有的根本不知道根据语境来判断用什么成语,有的同学有感觉但不能找出病因所在.病句分析更难,几个似是而非的句子,就让一部分人晕了向.理解赏析题《地之子》的几个问题,基本都是课上所学的,几乎没有什么难度,但我们的学生仍然答得一塌糊涂,如第一题的表现手法,只需答出比喻、拟人、反衬、象征中任何一种即可,可我们的学生有的依旧没有答出来,而对“大地的形象”的理解更是五花八门,不着边际.第二题理解结语“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去了天国,且失掉了母亲,这土地”,遗憾的是,超过半数的学生仅从字面上做了解释,完全忽略了诗歌的抒情意义.仿句不仅要求符合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而且要求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这就必须使造句合于原语境.学生大部分只留心了形式,而语境不明,甚至混乱、不知其然.如,“希望是炎炎夏日中冰凉可口的汽水,让你在酷暑中感觉到秋天的凉爽.”,“希望是绵绵细雨中摆动身姿的柳条,让你在春天中感觉到希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我以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案设计方面缺乏对学生的估计,问题的设计没有呈现应有的梯度,即没有面向全体,致使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第二、课堂上没能真正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一堂课上下来,只有几个基础好的同学真正思考探究,部分同学则无所事事,效率低下.第三、没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合作讨论流于形式,多数同学只是陪衬,有的甚至借着讨论机会说闲篇,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实质意义.导致课堂上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知识掌握率低,对所学知识根本没有深入理解,更谈不上运用,直接导致成绩差.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没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又导致了他们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而是恶性循环式的下落.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要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集体研究设计出符合我们学生学情的难易适度的学案,在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方面我们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备课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方面,也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方面,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丰富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其次,做到学案知识堂堂清、课课清.即要做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任务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要保证每一节课学生的达标训练时间,训练题设计要精、要活、要有层次,要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教学反馈要真实、落到实处.每一课学习之后,要加强学习过程的形成性检测,及时了解每一节、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第三,学案的课后处理要及时,有问题要及时解决,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解决,共性问题要补充解决,同时辅导学生及时复习,要注重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多给他们时间空间,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课堂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学生的思想上入手,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他们的思想上的症结,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端正他们的学习目的,从而努力扭转不良的学习风气,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我们才能从基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本次月考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长久的.。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doc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doc

考试名称: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一、试卷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1. 试卷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 不少于 200 字)本次试卷题型依据高考题型(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篇名句背诵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基础知识、作文)其中文言文考察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诗歌鉴赏选修《书愤》, 默写背诵《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属相》 , 文学类阅读《二乘以三得八》是2014 年学业水平测试题, 基础知识全是课堂讲义和往届学业水平测试卷 , 作文属于材料作文, 里面有很明显的写作提示, 因此 , 这份试卷几乎是课内的知识, 题目属于中等难度。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不少于 200 字)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1、选择题分层严重, 最高得分 20 以上 , 最低 6 分, 差距很大。

2、背诵默写题,部分学生最后一道题答题错误。

3、诗歌鉴赏题和文学类阅读题, 答题不规范 , 答案不完整 , 不会看分答题 , 尤其是诗歌鉴赏很严重。

4、写作题,普遍学生能抓住主旨, 字数足 , 但得分普遍不高。

5、第19小题,个别学生不注意审题, 不理解英雄人物这个概念, 将任课教师、班主任写入答题里。

3.考试情况:(班级全部列出 , 不够表格填写 , 请自行添加)班级授课教师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平均分平均分排名(90 分以上)81 杨彩霞30 86 30 86 96.9 182 杨彩霞26 58 26 58 91.6 283 邬胜芳18 45 18 45 88.1 384 邬胜芳 3 10 3 10 78.4 4二、答卷情况分析(题号不够请自行添加)题号 1 2 3 4 5 6考察知识点信息信息筛选信息文言文言内容筛选筛选实词断句筛选题号7 8 9 10 11 12考察知识点文言炼字用典背诵小说中标题小说中人物翻译作用描写的手法题号13 14 15 16 17 18考察知识点概括小说的小说中故事情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故事情节作用题号19 20 21考察知识点语句连接写颁奖词写作三、今后教学启示及教学建议1、一定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 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2、注重课内的知识讲解, 指导学生复习课内知识, 形成记教学笔记的习惯;3、要学以致用 , 将课内的知识灵活运用;4、注重书写;5、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月考试卷充分体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突出了教学重点,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侧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部分本文1)选择题部分本次考试中,选择题得分情况一般,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失分。

其中错别字和读音错误的较多,这反映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字词的积累不够,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本文2)古文翻译部分古文翻译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古文的句式和用词,导致翻译出现错误。

这部分失分较多的主要是对古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关键词语理解不准确。

本文3)现代文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部分是本次考试中学生的一个得分点,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出现了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2、写作部分写作部分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思路狭窄、语言平淡、结构混乱等问题。

本次考试中,学生的作文得分情况一般,主要问题在于审题不准确、思路不清晰、表达不流畅。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建议根据本次考试的情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和语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加强古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在古文教学中,要注重对特殊句式和关键词语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含义。

3、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月考试卷命题原则是考查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表达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一语文笫一次月考阅卷分析.doc

高一语文笫一次月考阅卷分析.doc

高一语文笫一次月考阅卷分析高一语文备课组一、选择题阅卷分析本次选择题10小题,共计30分,分值较大,题F1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

学牛答题分值大部分集屮在12至21分之间。

其屮最低分为3分(2人),最高分为30分(5人)。

学牛失分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做题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阅读吋抓不住问答要点。

2.文言知识积累不够。

3.语言文字运用基本功不扎实-一成语析义、病句辨析一片茫然。

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小应该注重学牛的文言知识积累、阅读题的答题要点,以及成语运用、病句辨析的训练。

二、翻译题的阅卷分析:本次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共计9分,分值较大,题H难度系数不高,未涉及倒装句、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仅仅只是简单的实词考察。

学牛答题分值大部分集屮在6至7分之间。

其屮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8分。

学牛失分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1•做题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

2.文言知识积累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屮,还是应该注重学牛的文言知识积累。

三、唐诗鉴赏诗歌鉴赏是考试当屮失分率较高的一道题,本次试题设计总分为9分,学牛的得分大致集屮在4分左右,只有极少数同学可以得到6分以上。

本题由两道题构成:第一道题是找出诗歌意象,总结这些意象的特点以及由此表达的作者的情感;第二题就是从诗歌的写作手法上来说。

学牛的大体情况如下:第一道题找出诗歌当屮的意象,学牛都可以找出來,总结特点也都没问题。

但在情感把握上,绝人多数同学写的是作者对禅智寺的喜爱之情。

我分析揣测了一下原因,他们可能是从反面去想的,这种幽静的幻境正是作者所向往的,因而是对尘世牛活的的庆弃和对清幽雅致牛活的向往。

其实这道题本该没这么复杂,环境的清寂实际上就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外在体现。

思考过度也是失分的一大原因。

第二道题手法的把握上,大部分学牛只是从某句岀发,写拟人的居多(白鸟故迟留),没能从整体上予以把握。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第一篇: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学生答题情况和典型试题分析从实际阅卷的情况和老师学生反馈的基本信息来看,对该届高二年级今后语文教和学都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下面就试卷各部分的典型试题作简要分析。

1.基础知识及运用这一块包括试卷第一部分,分别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对成语的理解应用及语病的辨析以及文言文的阅读等,这部分总分为33分。

从考查结果看,得分率较低,这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欠缺。

这部分失分较多的为拼音题、语病题和文言文阅读题。

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是对语音和语病辨析方面知识的积累和训练还不够,文言知识薄弱。

2.现代文阅读这一部分有一篇阅读文章,共计4个小题,共为22分,占全卷25%。

从整体看,考题灵活性较强,既有考查学生对语篇意义的整体把握,也有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揣摩,从抽样调查的情况看,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整体难度不大。

3.古诗文默写这一部分共计5分,有5个小题,本题实际得分为3分左右,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作答,错字现象导致丢分严重,暴露了学生在古诗文背诵方面的积累储备不够,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亟待加强。

4.文言文阅读此次文言文阅读选择题部分选了难度不大的课外文章,翻译部分先了课内的内容,涉及文言实词、古今词义、虚词、文意理解和翻译等方面,应该说考察的知识点都是课内的内容。

但从本题得分的情况来看,得分情况不理想。

这固然与试题本身的难度有关,但也确实暴露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淀不够,反映了我们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5.写作今年的题目是一道命题作文,和以前的作文相比,文章的限制性增强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宿构的现象。

学生考场作文有以下特点:一是有一定的创新表现、有时代感;二是写作内容广泛、涉及国家、社会、自然和个人的方方面面;三是语言有一定的文采,显示了遣词造句的功夫;四是在写作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有书信等应用文体。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高一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高一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高一一、试卷概述本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共包含四个部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试卷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试题分析1.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选取了两篇文本,一篇是论述类文本,另一篇是文学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论点论据的把握能力;文学类文本则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

2.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部分包括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形式、情感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则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学生在不同语境下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成语运用、病句辨析、句子衔接等题型。

4. 写作写作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话题,进行议论文或记叙文的写作。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 现代文阅读部分,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论点,但在细节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加强训练。

2. 古诗文阅读部分,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上表现出较好的鉴赏能力,但在文言文翻译和理解上仍有提升空间。

3.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学生在成语运用和病句辨析上表现较好,但在句子衔接上还需加强逻辑性和连贯性。

4. 写作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上表现良好,但在创新性和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建议1. 加强对现代文阅读的练习,特别是细节理解能力的培养。

2. 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文言文的翻译训练和古诗词的鉴赏训练。

3. 强化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提高学生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

4. 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提高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五、总结本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反映出学生在某些方面还需加强训练。

教师应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高二语文月考一考试分析

高二语文月考一考试分析

高二语文月考一考试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月考试卷立足教材必修五一二单元,题偏难。

表现为基础差的直接不及格,优秀学生所得分值也没有以前高。

文理最高均为117分。

二、暴露出的问题
1、部分学生闪电式的审题。

由于粗心未看清题目要求,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失分。

如16题名句默写,有些学生看到“宋荣子宠辱不惊”就直接答,其实人家问的是宋荣子宠辱不惊的原因。

2、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固。

题一难就考出跳崖式分数。

3、部分学生学习死板,对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部分学生答题不规范,仍不分点答。

5、部分学生考语文不清醒,昏昏沉沉,送分题竟成送命题。

如这次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4、5题、文言文阅读12题、诗歌鉴赏14题。

4、读写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阅读能力较差,有一些学生阅读速度较慢,直接导致有些学生作文时间不够,本来这次作文又相对难写,是一个思辨性的题目,造成作文没写完。

三、改进措施
1、改进教法,提高实效性。

将考点渗透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2、学练并举,规范前行。

加强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及时弥补不足。

3、读写结合,加强阅读。

课外利用班级图书角,加强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

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核心素养。

4、疏通思想,树立自信。

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让他们能够直面挫折,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砥砺前行。

我们相信天道酬勤,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高一语文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语文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语文月考质量分析
概要:
本文对高一语文月考的质量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试卷设计、题型分布、难易程度以及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评述。

试卷设计: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设计合理且丰富,充分覆盖了所学知识点。

试卷中既有选择题、填空题等基础题型,也有阅读理解、作文等综合素质考察的题型。

试卷的题量适中,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题型分布: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题型分布均衡,涵盖了各个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选择题占比较大,能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考察。

作文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够综合实践能力。

难易程度: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难度适中,既有一些基础题目,又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适度,能够对学
生的记忆和理解进行考察。

阅读理解和作文题的难度稍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学生表现:
高一语文月考中,学生整体表现良好。

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试卷并取得不错的分数。

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正确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

阅读理解和作文的表现也令人满意,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结论:
通过对高一语文月考的质量分析,可以得出试卷设计合理,题型分布均衡,难易程度适中,学生表现良好的结论。

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作文等综合素质考察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卷,做试卷的意义在于,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增强自信心。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基本情况本次试卷出题范围是第一至二单元,试题量适中,试题题型一般,灵活运用的试题少。

本次试题中的阅读简单,很容易得分。

从总体来看还是能检测出学生在平时读书积累的情况。

二、成绩分析:参考人数:50人,优秀15人,优秀率77.6%;及格率88%。

三、答题情况分析1.按拼音写汉字中,由于学生对本单元生字词积累不牢写错的多。

如巨石误写成及时。

2、我会填中,由于学生书写不认真和平时积累的不牢出错较多。

如:天高气爽误写秋高气爽。

3.对学生积累的考察题有填写词语、连线等题。

由于学生积累的少,平时这个题型的训练较少,失分多。

4、加标点题: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明确,有乱填现象。

5、排列句子,平时训练的少,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排序。

6.按原诗文填空是“赠刘景文”和“山行”两课的内容。

但还有部分学生不会填,有的填上了字写错了。

也就对课文内容掌握不扎实。

7、阅读:学生阅读答得比较好。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和训练的少,原本是很容易的问题都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8、小小作家:学生此题完成不好。

学生只写了一两句话,没能写出家乡美丽的地方。

语句也不通顺,标点不能加清楚。

字迹写不够工整,总之,习作学生还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1.应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加强书写的指导与规范。

2、多读多练,掌握答题方法,因此,教师重在方法指导。

3、平时通过说话指导和互相评改,同时把说的写下来,加清标点。

讲评,重鼓励,多看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说写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说和写能力。

4、重视积累,平时教学时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会背,会写,人人过关,尤其重视学困生的辅导。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一、选择题1-9题。

选择题共9道,其中1-4题都是平时我们练习册上讲过的习题。

6-9题是文言文中的一些文言常识与内容分析。

学生做的并不是很好。

全年级只有4名同学满分,一般的同学只对了5、6道,上课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只对了1、2道。

选择题是语文基础学习的考查。

失分原因在于不认真,基础比较薄弱。

二、第10题为文言翻译题,三小题共九分,本题失分较多的原因主要是:句意把握不清。

关键词语把握不准。

如:副词,只;唯恐,生怕的意思;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将:将士;备:防备;盗:名词;非常:意外事故;续,可灵活翻译成“后续、继续”;我们建议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和考试答卷时应该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要注意强化“语境意识、分点意识”两种意识语言的应用和句意的理解离不开语境。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以及关键语句语意的理解更是如此。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不定,光凭机械识记的意义和用法很难准确翻译,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三、11-14题本题为名句默写题,共8分。

虽然是书本上的原句,但得满分的同学寥寥无几,有大部分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背诵,而是因为错别字太多。

这说明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只单纯的追求背诵,没有将注意放在书写上。

在默写后,没有及时纠错。

四、15、16题普遍问题:1、答题不规范,没有分点作答,想到什么写什么2、概括能力不强,答题片面3、思考问题角度单一,不会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例如:分析“我们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掉下来的豆腐”表达的情感。

大部分同学都提到了对父亲及那段生活的怀念,提到反映父子之间“爱”的同学则较少。

17、18题这两道题学生的得分率较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审题不清2、专业术语使用不当3、堆砌专业术语4、语言不够简洁。

应对措施: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分析胡宇杰一、试题情况:本次月考试题基本是基础题为主,题型则严格按照高考题型。

选择题考察拼音、错别字、成语的运用、课外文言文阅读,词语的分类和句式的表达。

文言文阅读基本上是课外文言文,以及诗歌鉴赏,古诗词默写部分是课文学过的,现代文阅读是本学期第一二单元的内容,第六大题考察仿写,最后是作文。

考试情况分析如下表: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基础题比较简单,字音、字形、词性学生完成较好,实词、成语运用,的知识则不够扎实。

病句的辨析失分情况比较严重2、文言文阅读,解析加点字意思的时候失分,说明学生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不够。

没掌握断句的规律,翻译句子大多能译出,但名词的活用还没掌握。

3、古诗鉴赏,绝大部分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古诗文默写有不少错字。

4、现代文阅读。

学生失分较多,理解不清文章内容,找不到关键词语或句子作答,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5、作文方面,部分作文中心不明确,行文缺乏文采,所选的例子没新意。

能抒发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较少,有作文甚至出现离题现象,作文得分不高。

三、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1.继续强化语文双基教学。

要把双基教学落实到实处。

对于一些识记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记忆,教师要注意循环检查。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习语文兴趣。

3.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探究式、师生互调式等多种课堂模式,转换教学思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现代文阅读教学同样要重视学生的读,教师要真正的把教材作为例子,去训练学生各方面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对全文的理解与信息筛选、整合。

5.作文要强化语言训练,尤其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学生开始回答问题时做起,来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注意平时的素材积累,要多读书,努力做到多读、多思、多写。

高中的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中的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中的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高中的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一、成绩分析数据二、分析报告:(一)&& 试题分析:1、本次月考的范围是高一册第一二两个单元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共计9篇课文的学习内容。

同时兼顾了语文读本及本年级倡导的课外读书的《论语》和古诗词背诵40首中的部分背诵篇章。

其中现代文小阅读、文言文阅读理解均选自课本原文原段,现代文大阅读则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其它试题则兼顾了课内与课外。

作文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

2、试题命制形式完全仿照高考命题的模式――七道大题21道小题。

分别为语言基础知识、文学作品小阅读(高考一般为科技问小阅读)、文言文阅读、翻译赏析默写、现代文大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及表达、作文。

分值的设置也基本上是按照高考试题的设置方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试题难度应该说适中。

课内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相对比较简单,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文课本的学习,只要认真学习、听课、作业,就一定能够获取高分;课外的题目因人而异,按理说也不算难,只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特别是现代文大阅读理解,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去对比阅读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提醒学生要重视《语文读本》,要学会对比阅读,要学会迁移和运用。

(二)数据分析结论:1、从成绩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第一大题语文基础知识得分率超过3/4,其中语音题、句子衔接题几乎全对,但病句题只有一半儿同学答对,成语题也有问题;第二大题现代文小阅读选材课内,但得分太低不足一半儿,第5、7题答对一半,第6题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答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得分率最高,9分的题得到8分,出错的主要是第9小题文言句式的辨认;第四大题的文言翻译77%的得分率,诗词鉴赏只拿到一半儿的分数,默写的得分达到9成;第五大题现代文大阅读得分很低,只得到不足1/3的分数,其中第15题几乎全军覆没,4分的题平均得分只有0.26分,第17题也只拿到8分中的3分;第六大题语言运用和表达题得分也不高,超过3/5的准确率;第七大题作文均分46.9分,基本正常;全班总评106.6分,尚有近1/3的分数学生没有拿到。

高一语文月考质量分析及反思

高一语文月考质量分析及反思

高一语文月考质量分析及反思
1. 总体分析
根据对高一语文月考试卷的分析,以下是对试卷质量的总体评价:
- 试卷难度适中,题目涵盖了课本知识点的各个方面。

- 题型设置合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等,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 试卷内容与教学大纲相符,重点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覆盖。

- 部分题目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 学生表现分析
在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大部分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能够熟练应用在试题中。

- 阅读理解题目中,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水平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阅读训练。

- 选择题中,有部分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有一定偏差,需要加强对题目理解和解题思路的练。

3. 反思与建议
在本次月考质量分析中,我们需要对试卷的编写和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 试卷设计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综合运用。

- 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题目理解的问题,可以加强课堂上的阅读训练和解题技巧的讲解。

- 对于学生错误的常见知识点,可以加强巩固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总之,通过对高一语文月考质量的分析与反思,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高一语文四月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修改完整版)

高一语文四月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修改完整版)

(4)清代点评家涂瀛在评价刘姥姥时 曾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 •••••••思之之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 •••••••忽而痴人说梦话,忽而嬉笑怒骂, •••••••无不会如人意。•••••••视凤姐辈真 儿戏也。”你同意他的评价吗?请结合 文章加以探究。(8分)
(4)同意。(1分)刘姥姥是憨厚又不失睿智的 农村妇女的形象。①她任由鸳鸯、凤姐取笑、捉 弄却毫不在意,并且十分配合,可见他宽容、忠 厚的一面。(2分)②刘姥姥生活经验丰富,神通 人情世故,道贾府来,她需要得到全府人的欢心; 多年生活阅历使她能够把握别人的心理,当她被 取笑,她也能逢场作戏,装疯卖傻故意显示出没 见过世面,以迎合贾府人的心意。(3分)③所以, 表面上看是凤姐等取笑憨厚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 可实际上,是刘姥姥在牵着她们的鼻子走,刘姥 姥才是真正的主角。(2分)(如果不赞同,分析 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8.请简述句中动词“归”或“绕”的好处。并描 述本诗末两句所描写的景象。(5分) 由这个“归”字,即可知征人无还乡之期。“青 冢”在这里似也有一种象征意味:难道说我们这 些征人也如王昭君一样,将长留塞外么?“绕” 是绕来绕去,不同于单线征程,走过不再回头。 这个字,同前面的“金河”、“玉关”、“马 策”、“刀环”的重复,单调感一脉相承。诗的 前半写征戊无止期,后半部分则写征途无尽头, 结构上也恰好对称,而于字句间透着“欲归无计” 的渺茫。后两句则从空间张大视角,青冢——黄 河——黑山,给人以山高水长的距离感。诗人既 以“万里黄河”展示地域之广阔,复以“绕黑山” 状征途和怨气如黄河之回转曲折。
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 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 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 战,贼不能支,遁入城。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分析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分析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分析一、试卷分析与评价此次考试试题分七个部分:语言文字辨析及运用,文言阅读及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背诵默写,大小现代文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以主观题为主,约占77.3%。

从考查层次上看分为四个方面:识记、理解、应用、鉴赏评价,其中识记约占5.3%,理解与应用约占84.6%,欣赏评价约占9.3%,试题突出了对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的考查,从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第一轮课本复习内容为依据,以全国卷Ⅱ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

在重视语文积累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今后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试题有如下特点:1、依据“三维”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如现代文选文在力求与学生阅读水平相适应的前提下,着力追求体现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

四道客观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区分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

四道主观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第14、15、16三个小题重点考查学生提取和辨别信息、分析和概括以及鉴赏和评价的能力,题干设问语简明,有效的降低了难度。

第17小题考查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的能力。

文言文在考查文言字、词、句的释义和理解等基础知识的同时,把翻译放在重点位置来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更符合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要求。

2、把握语文学习特点,注重考查语文积累、整体感知和理解运用,突出学以致用。

试题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把易错的、把握不牢的知识点再次显现,比如文言词语中的“过”,成语中的叹为观止(感情色彩),“一群芸芸众生”(部分语意重复),病句中枝干梳理法(D:生物入侵就是物种),名句名篇默写的大部分内容在以往的考试及最近的复习中都出现过。

除“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较陌生外,全是高中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度不大。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分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分析

第一次月考高一1班3班语文成绩分析试题分析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语文基础知识题:客观选择题,每题3分,15个小题共45分,包括现代汉语词性、短语、语法、修辞、文言文特殊句式等知识点。

2. 文言文翻译题:每题5分,3个小题共15分,考查《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考点包括文言实词、使动用法、介宾短语后置等。

3. 背诵默写:考查篇目为《马说》《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等6篇课文,10个小题,共10分。

4. 古代诗歌鉴赏:本次考查的是课外诗歌,考点是炼字和艺术表现手法,2个小题,分别是5分和6分,共11分。

5. 语言运用:考点包括仿写和句式变换,2个小题,分别为4分和5分,共9分。

6. 写作:供材料命题作文,题目是“就从现在开始”。

二、教学成功之处1. 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

高一1班语文基础知识部分平均分32.1分,得分率71.3% ;高一3班语文基础知识部分平均分30.2分,得分率67.1% ,这样的得分率说明,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语文教学也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2. 文言文理解到位,翻译较为准确。

高一1班文言文翻译平均分12.3分,得分率82% ;高一3班文言文翻译平均分12.02分,得分率80.13% ,这样的得分率说明,学生应该掌握的文言实词、文言特殊句式等知识,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文言文教学收到了预期效果。

3. 背诵默写老师抓得紧,学生做得好。

高一1班背诵默写平均分8.76,得分率87.6% ;高一3班文背诵默写平均分8.63分,得分率86.3% 。

这样的得分率说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背诵默写抓得紧,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也很重视,考试效果就很好。

三、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学生成语积累少,不会运用,不会辨析正误。

以后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积累背诵成语,多教给他们辨析的方法。

2. 学生语法常识欠缺,不会辨识病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难度适中,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各个方面把握的都很好。

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

下面我将重点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文默写以及作文这四个方面对这套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这则文言文首先考察了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属于传统上对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其次是断句,断句题须在学生读懂、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对。

本次考试没有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但文化常识是近年来高考的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仍需在以后的复习中给予关注;然后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

在学生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是可以答对的;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也不大。

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字的理解有些偏差,如“恩遇弥厚”中的“弥”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得理解出来,其实学生如果能够联想到“欲盖弥彰”这个词语的话,那么这个“弥”更加的意思就相对好理解了。

从出题的角度看是符合考试规则的,从答题的考生的角度说,基本没增加什么难度。

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仍需注意,如“释褐”中褐指的是粗布或粗布衣服,依照旧制,新进士必须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来比喻做官或者进士及第授予官职。

这样的词语积累多了,也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次考查的是一首古诗,是唐朝白居易《夜筝》,而且有一问是这首诗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这个出人意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用这一方式,考查的是平日里考生对古诗,对课本,对基础的学习掌握程度,更为关键是,如果考生没有将《琵琶行》背下来并且理解,此题则全然无法下手。

由此看,基本功的扎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知识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但是这首诗中的“紫袖”代指的是弹筝人这一点大多数学生的学生没有读数来,他们把紫袖的称谓纷纷指向作者。

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我会把“紫袖”代弹者,和“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这些特指的指代对象告诉学生。

其次重点分析第二句中的炼字,两个“自”字,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

“自弹”,是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

唯其“自感”,方能感人。

“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

旧时的乐伎大多有一本辛酸史,诗中的弹筝人虽未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但是从“暗低容”三个字就能使读者想象无穷。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去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是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让读者去领悟,去想象那筝曲的绝妙之处,着一点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文默写题考得都是刚讲过的古诗文,分别是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蜀道难》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几个名句,原则上考察的常见名句,提示语简单明了,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这道题答得并不好,平均分3分4分左右。

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句子锁定准确,但是有个别字确实不容易写对。

这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个醒,以后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抽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等记在心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其中的重点字词书写出来,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卷面上,争取做到这样的题一分不失。

最后说作文,这是占半壁江山的一个大题。

这次的作文仍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材料。

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到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

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

”而且题中明确要求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也就是对文体特征有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题材不限了。

在我们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社会的层级差别也依然存在,有些人依仗上辈资本,过着得风得雨的生活,有些人出生于社会底层,便牢骚满腹,却不知行动。

面对现实,青年们要有怎样的姿态生活才更有意义?这也是考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则材料要求写议论行文:我们可以试着分析现实是怎样的,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有厚度。

这里的“伞”是个喻体,比喻的是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个人的天赋、超人的优势等,也就是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但是在写作文的时候又不能单独写拼搏、奔跑、奋斗等,也就是不能脱离材料中给的材料,“没有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不能忽略了没有伞。

也就是在没有优势条件的情况下,该怎么做。

纵观整套试卷,我们认为这次题总体上平稳,稳中有变,变中显稳。

难度不大,题型无改,顺序不动,题量适中。

同时此套题也真正体现出了出题人的一番苦心与艰辛的探索。

具体不足的是:题型单一,文学味不强,创新意识还显不够。

优点是无偏难怪题,无人为设计的障碍,有新奇,有惊喜,结合时代社会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