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人生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形象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形象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形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展现出的形象特点如下:1.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精神,无论身处朝堂高位还是江湖之远,都始终心系国家和百姓的安危福祉。

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体现了他宏大的政治抱负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范仲淹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不因个人的得失或外物的好坏而喜悲,展现出了超凡的心境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3.善于思考、富有哲理:通过对岳阳楼不同景色下“迁客骚人” 的不同感受进行分析,深入思考了人生的境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得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4.文才出众、擅长表达:《岳阳楼记》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展现出了范仲淹高超的文学才华和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

《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人生感悟

岳阳楼记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人生感悟

岳阳楼记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人生感悟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畔,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胜之一。

岳阳楼建于唐代,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乡。

范仲淹(1018年-1097年)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其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而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是范仲淹以游览岳阳楼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历史名胜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他独特的人生感悟。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描绘了洞庭湖的纵横交错、波澜壮阔,以及楼台高耸、烟雨朦胧的景象。

他以独特的笔触和辞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宏伟而壮丽的视觉空间。

这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情感、抒发感慨的写作手法,展示了文学家的独特魅力。

在描绘岳阳楼壮丽景色的同时,范仲淹也借此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以岳阳楼为引子,通过思辨的方式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中他写道:“玩市弄寒琴,沐浴奏清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是对人生的寄托和对亲情的回忆。

范仲淹在这里借助对琴音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他通过对传统美德的追溯和赞美,呈现了对深思熟虑、肯定人生价值的态度。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涉及到了历史和政治的讨论。

他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通过这句话,范仲淹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决心。

他希望通过对古人智慧的借鉴,寻找到解决时代问题的答案,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充满哲学情怀和人生感悟的作品。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历史和政治的思索,以及对家庭和亲情的表达,向读者传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总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才华,同时也通过这篇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他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

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范仲淹对待人生的态度

范仲淹对待人生的态度

范仲淹对待人生的态度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文学家,他对待人生始终秉持着一种特殊的态度。

他的言行举止以及他的著作中都能看出他对待人生的独到见解。

范仲淹的思想深邃、开阔,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其独特之处。

以下将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智慧思考三个方面,详细探讨范仲淹对待人生的态度。

一、人生观范仲淹的人生观可以概括为“知命”和“知足”。

他认为人生的起起伏伏、荣辱得失都是命中注定,无法完全掌控。

因此,他主张顺应天命,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名利。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卓越,而不是盲目追逐功名利禄。

范仲淹曾经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心有不满,而力有不足,才疏学浅,拙于文辞。

然心力所交,已足以娱游于幽情。

然后乐天知命,安富尊荣,终监于天真。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知命”观念的坚持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他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执着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不是纷纷扰扰地追逐名利。

二、价值观范仲淹的价值观以“仁义”为核心。

他认为“仁者,人也。

”一个人应该心存仁爱之心,关心他人,乐善好施。

他在《岳阳楼记》中也提到了“济世匡时”的重要性,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他还强调了“义”这个道德观念。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坚定的道义信念,忠诚于自己的信仰与使命。

他曾经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如日用其志,使志不倦,如不得志,使志不失。

固将穷困不能移。

知进退而不失礼义者,进则剗其怨,退则抗其众。

”这段文字展现了范仲淹对于坚守道义的重视,他认为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应该保持一颗坚定的道义之心。

三、智慧思考范仲淹的智慧思考贯穿于他的著作中,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分析人生的苦乐与得失。

他在《岳阳楼记》中提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他以形象的描写方式展示了世界的广阔与多元。

他以此来告诫自己与读者,要保持豁达的胸怀,明白人生之大,自己之渺小。

范仲淹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范仲淹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范仲淹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文正,号梦窗,唐宋八家之一,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的一生可以从四个不同的
阶段来进行划分,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作品。

青年时期:《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青年时期以其政治理想和才华出众而闻名。

他的代表
作是《岳阳楼记》,这是一篇抒发爱国之情的散文,描绘了岳阳楼
的壮丽景色并寄托了作者为国家忧患的情感。

官员时期:《破幽梦书》
在担任官员期间,范仲淹面临着种种政治和军事挑战。

在这个
阶段,他写下了《破幽梦书》,这是一篇书信,表达了他对政治腐
败的失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流亡时期:《滕王阁序》
范仲淹因政治观点不合而被贬谪到流放地。

在流亡时期,他写
下了《滕王阁序》,这是一篇以滕王阁为背景的序文,抒发了他对
人生短暂和政治险恶的思考。

晚年时期:《祭十二郎文》
晚年时期,范仲淹回到故乡并致力于文学创作。

他的代表作是《祭十二郎文》,这是一篇祭文,表达了他对已故儿子的思念和对家庭情感的抒发。

以上是范仲淹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的简要介绍。

这些作品展示了范仲淹作为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多重身份以及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能力。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内容摘要:范仲淹出身于封建的士大夫阶层,其传世名作《岳阳楼记》所反映的正是这一阶层的济世情怀。

此文今天读来,在惊叹其文字精美之余,其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极致的济世精神,仍不能不让我们汗颜。

对比当今物质生活已非常丰富的现代人来说,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关键词:作者其人文章其魂省省吾身振振后人一.先看看作者其人文如其人,读文章不可不看作者,散文是作者心迹的真实流露。

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在《笔墨从一个人的胸襟里来》一文中说:“散文作为一种自由主义的文体,是最做不得假,最能照见作者容貌心思的”[1]。

梁实秋也在《论散文》中说:“散文是没有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易处置的。

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其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

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2]。

范仲淹不但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他自大中祥符八年(即1015年)中进士,后来升至枢密使。

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为陕西四路宣抚使,守边数年。

面对武备松弛,素质极差的北宋军队(这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留下的恶果),范仲淹整顿军纪,选贤任能,训练民兵;在战略上他构筑防御工事,建起一个连一个的堡寨,令西夏狼兵不敢来犯。

西夏狼兵互诫曰:“范公胸中有百万甲兵,公在日,不敢犯”。

他还组织农耕,深得百姓喜爱,被呼为“龙图老子”。

范仲淹以文士之身,率兵戍边,以战略家的作为而成武卫之功,最终与西夏达成“庆历和议”,换来半个世纪的边关和平,不失为一个思想家和军事家。

在这当中,他还培养出狄青等一大批名将和助手,所以也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

范仲淹不但有自己的思想追求,还是一位政治家,他与欧阳修、韩琦等进行政治改革,大搞“庆历新政”,结果因得罪宰相吕夷简而被贬江西。

试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的忧乐观及其积极意义。

试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的忧乐观及其积极意义。

一、试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的忧乐观及其积极意义。

(10分)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

其内容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为此,就不要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岳阳楼记》的积极意义在于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历史上的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时,置个人生命于不顾,明知凶多吉少,念及“国家至此”,毅然前往和元军谈判;被捕后,几度挣脱敌人魔掌,以期重整旗鼓,收复大宋江山,表现了这种精神;1958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元帅冒着丢官舍命的危险,反映民情,说出真话。

他为人民忧,为人民愁,为人民大声疾呼,尽管被罢官,仍然矢志不移,真正做到了忧在百姓前,为人民鞠躬尽瘁。

这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反映。

阅《岳阳楼记》随笔 关于范仲淹作文800字

阅《岳阳楼记》随笔 关于范仲淹作文800字

阅《岳阳楼记》随笔关于范仲淹作文800字
阅《岳阳楼记》随笔关于范仲淹作文800字
洞庭湖畔,岳阳楼里,有一篇高悬于庙堂之上的文章——《岳阳楼记》。

是范仲淹之前,有无数人写过岳阳楼,连李白·杜甫这类大家也不例外。

但名扬天下的,却并非李白的潇洒。

回首展望历史,范与欧阳被贬因为他们一同参加变法。

范因为对当时朝中宰相的专政不满,发动反对朝中宰相的变法,但历史这个顽皮的小姑娘却不买范仲淹的帐。

范的变法失败了,但他的人并未因此变得消极悲观。

而千年以后那些权倾一时,纵观朝野的人如今远不及文正公的名声大。

此时又正巧遇上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而且滕子京也找对了人。

一片千古雄文因而诞生。

说道岳阳楼不得不提及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如此雄浑壮丽的景象,也只有被贬谪之后的范仲淹能写出来了。

范仲淹并不满足于波澜壮阔的景象,。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岳阳楼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范仲淹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他对为官之道的独特见解。

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作为一位官员的为政之道。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他以洞庭湖为起点,逐渐引领读者进入岳阳楼的美景。

这种由远及近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远近为法”的原则。

范仲淹认为,作为一位官员,必须具备宏观的视野和全局的思维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不满足于局限于岳阳楼的美景,而是将目光放得更远,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诚信为本”的原则。

范仲淹强调官员应该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信守诺言。

他注重与人建立真诚的关系,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信只有通过真诚和信任,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作为一位官员,范仲淹注重与下属、同事和民众的沟通和合作,将诚信作为自己为官之道的核心价值。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鼻孔里都是闻不到味道,心中却能感受到世间百态。

”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范仲淹认为,作为一位官员,首要的是关心民生,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他强调官员应该多与人民接触,倾听人民的声音,关心人民的利益。

只有真正了解人民,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为人民谋福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屈子之哭,可乘之舟也。

”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历史为鉴”的原则。

范仲淹深知历史的重要性,他通过引用屈原的故事,告诫后人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进取。

他认为官员不能只看眼前的问题,更要关注长远的发展。

范仲淹自己也是学贯古今,善于借鉴历史经验,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烟波江上使人愁,千里悲秋常作客。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臣和军事家,他在岳阳楼上所写的《岳阳楼记》一文中,不仅展示了他对于岳阳楼的景色的赞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楼中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为官者的期望和要求。

范仲淹在文中写道:“臣心思煌煌,斗志激激,六年之间,赋诗百篇”,这句话展示了他对于为官的热情和使命感。

范仲淹认为,作为一名官员,不仅要有才华和能力,更要有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热情和决心。

他自称“臣”,显示了他对于身份的认同和责任感。

范仲淹在文中还提到了官员应具备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他写道:“使童子识字,就令有所学;使有所学,就令有所行。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和行为的重要性。

官员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更要有正确的行为和品德。

他进一步指出:“人生在世,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无愧于天地。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官员应有的正直和廉洁之心。

官员要以良心为依归,不为私利所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范仲淹在文中还提到了官员应有的勤奋和努力。

他写道:“岳阳楼北楼,临江而建,楼高七十二尺,阳朔四面,引江入楼,与江上水平。

”这句话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官员应有的远大目标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范仲淹还写道:“夫人之不修妇人之义,不习女子之行,而学于斯,何不可乎?”,他通过对楼中女子的赞美,强调了女性应有的坚强和内外修养,并借此来敦促官员们要有自律和自我要求。

范仲淹在文中还借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他对于忠诚和为国家尽忠的态度。

他写道:“江陵道中,盖有数楼者,皆显于江表”,这句话强调了岳阳楼在江表的显赫地位,也隐含了官员应有的忠诚和为国家尽职的责任。

范仲淹进一步写道:“愿与天地精神,共长久而无忧。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安宁和人民安康的期望,也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官员的担当和使命感。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对楼中人物和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为官者的期望和要求。

作为一名官员,范仲淹要求官员们要忠诚、正直、勤奋,具备良好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如何以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与人心所向-教案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如何以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与人心所向-教案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如何以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与人心所向-教案一、引言1.1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背景介绍1.1.1范仲淹生平: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1.1.2《岳阳楼记》创作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贬至邓州,应好友滕子京之邀创作。

1.1.3《岳阳楼记》的历史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楼记”,影响深远。

1.1.4社会现实与人心所向:《岳阳楼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心声。

1.2《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1.2.1文学风格:骈散结合,辞藻华丽而不失真挚。

1.2.2结构布局:严谨有序,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1.2.3情感表达:既抒发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又关注了社会现实。

1.2.4寓意深刻:通过描写岳阳楼,隐喻了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

1.3教学目标与意义1.3.1理解《岳阳楼记》的内容及背景。

1.3.2分析范仲淹如何通过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与人心所向。

1.3.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4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知识点讲解2.1范仲淹的生平与文学成就2.1.1生平简介:范仲淹的出生、成长、政治生涯。

2.1.2文学成就:散文、诗歌、词赋等方面的贡献。

2.1.3《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范仲淹被贬后的心情与思考。

2.1.4范仲淹文学思想的体现:忧国忧民、忠诚正直。

2.2《岳阳楼记》的文学特色2.2.1骈散结合的文体:结合骈文与散文的优点,形成独特的文学风格。

2.2.2辞藻华丽与真挚情感的融合:既有文采斐然的辞藻,又有真挚感人的情感。

2.2.3结构布局的巧妙:起承转合,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2.2.4寓意深刻的主题:通过岳阳楼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

2.3《岳阳楼记》反映的社会现实与人心所向2.3.1社会现实的反映: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

2.3.2人心所向的体现:表达了人民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渴望。

2.3.3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积极向上。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文学理想与人生追求-教案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文学理想与人生追求-教案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文学理想与人生追求-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历史背景:介绍北宋时期文学、政治环境。

1.1.2作者生平:简述范仲淹的生平及其在政治、文学上的贡献。

1.1.3《岳阳楼记》的文学地位: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1.1.4教学目的:明确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和情感目标。

1.2教学准备1.2.1教材准备:准备《岳阳楼记》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1.2.2教具准备:PPT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资料。

1.2.3学生准备:预习《岳阳楼记》,了解范仲淹。

1.2.4教学环境:确保教室多媒体设备运作正常。

1.3教学流程概述1.3.1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故事引入课程主题。

1.3.2主体教学:讲解《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和范仲淹的人生追求。

二、知识点讲解2.1《岳阳楼记》的文学特色2.1.1文学风格:分析其豪放、激情的文学风格。

2.1.2修辞手法:讲解文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1.3语言特点:探讨其语言的韵律美和表现力。

2.1.4主题思想:深入解读文中表达的忧国忧民情怀。

2.2范仲淹的文学理想2.2.1文学追求:分析范仲淹对文学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追求。

2.2.2创作理念:探讨其文学创作中的道德观念和历史意识。

2.2.3文学影响:介绍范仲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2.4与其他文学家的比较:将范仲淹的文学理念与其他文学家进行比较。

2.3范仲淹的人生追求2.3.1政治抱负:分析其在政治上的理想和抱负。

2.3.2道德观念:探讨其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

2.3.3历史评价:介绍历史上对范仲淹的评价。

2.3.4对现代的启示:讨论范仲淹的人生追求对现代人的启示。

三、教学内容3.1文本解读3.1.1原文精读:逐段解读《岳阳楼记》原文。

3.1.2重点词汇解析:解释文中难懂或关键的词汇。

3.1.3句式分析:分析文中句式的运用及其效果。

3.1.4文化背景介绍:介绍与文本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3.2课堂讨论3.2.1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

2024年《岳阳楼记》读书心得领悟与体会(19篇)

2024年《岳阳楼记》读书心得领悟与体会(19篇)

《岳阳楼记》读书心得领悟与体会(19篇)《岳阳楼记》读书心得领悟与体会(通用19篇)《岳阳楼记》读书心得领悟与体会篇1万事俱兴,重修故楼,岳阳楼宏伟雄壮,洞庭湖绵延不绝浩浩荡荡,令人感慨万千。

阴雨连绵使人忧伤,明丽清朗又使人喜气洋洋,变化莫测,趣味无穷……但这都不是作者的登楼观望的感想,前者因单纯的天气变化就改变了他观楼的心情,而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便是作者所信奉的。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表明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就是指人心神专一,专心致志,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

比如当我们考砸的时候,不应当灰心丧气,因为这只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学习,起到消极作用。

我们应当积极面对错误和不足,看淡分数,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让他们影响我们的前进的步伐。

还有运动类竞技的本质不仅是身体素质,更是心理素质,你能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兴奋,提起精神努力追赶吗?这是对运动员们最大的考验,也就是我们的“女排精神”,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依然能扭转局势,永不服输的精神,是我们的骄傲!就像作者范仲淹自己一样,虽然屡次遭贬,但依然秉承自己的原则,正直无私,清正廉洁,从不溜须拍马,欺上瞒下,他还把自己的钱财都用来帮助贫苦百姓,购买义田,身无长物,自己却贫苦一生,都没有财务来办丧。

这也体现出了他为官的另一个准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永远把百姓人民放在第一位,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其被贬在外时依然为百姓着想,三年后才复官,仍“不知悔改”直言不讳,又遭贬。

他的这种精神十分难得,屡战屡败,却依然勤勤恳恳。

不像很多人都避讳官场黑暗,隐居山林,过上了清闲无忧的生活。

而范仲淹却心怀天下,不愿独善其身,敢于正视苦难挑战,不同于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正如名人传中提到的英雄式人物应当是发现世界的真实面目并且热爱它,而不是逃避它,就像贝多芬一样,遭到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各种打击摧残却依然为给人们带来欢乐而奋斗着,有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范仲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篇佳作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辞藻,更在于其深刻的思考议论,而岳阳楼记都做到了。

范仲淹的人生哲学在《岳阳楼记》中的体现

范仲淹的人生哲学在《岳阳楼记》中的体现

范仲淹的人生哲学在《岳阳楼记》中的体现引言人生哲学是指个人对于生活、价值观和存在意义的思考和理解。

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承载着作者的人生哲学,这些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和细腻的描写,向读者传递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在中国文学史上,范仲淹被誉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岳阳楼记》中,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让人们能够在繁杂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真理和平静。

一、范仲淹的思想境界1.处世哲学的重要性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处世哲学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立身之道,不仅仅是在于才智和技巧,更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只有通过正确的处世哲学,一个人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原则和尊严。

2.忠诚和责任范仲淹强调忠诚和责任,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负责。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一直以忠诚的精神为官,尽心尽力为国家做贡献。

他的忠诚和责任感也体现在《岳阳楼记》中。

3.哲学与文学的结合范仲淹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兼具文学和哲学的特点。

他通过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

二、《岳阳楼记》的背景1.作品背景介绍《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它记录了范仲淹在岳阳楼游览时的所思所感。

2.岳阳楼的意义岳阳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迹之一,它位于湘江之滨,是岳阳城的标志。

岳阳楼见证了范仲淹的一生,也是他思考人生哲学的地方。

三、《岳阳楼记》中的人生哲学1.如何看待世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描述自然景观,传达了他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他认为,自然是神圣而美丽的,人应该在自然中学习和沉淀自己。

2.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对人生意义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功名利禄,更在于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3.人与自然的关系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过分干预和侵犯自然环境。

范仲淹对待人生的态度

范仲淹对待人生的态度

范仲淹对待人生的态度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将领,他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一直秉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范仲淹的生命历程中,他经历过多次的官场变迁和家庭悲剧,但他从未失去对人生的信心和热爱。

他常常用“天道酬勤”、“人生如梦”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认为只要不放弃努力,就会有好运气降临,就会有成功的机会。

范仲淹的乐观向上的态度也体现在他的文章中。

他的《岳阳楼记》中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体现出他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即不为自己的困难所累,而是去关心、哀思别人的忧愁,去分享别人的喜悦。

总之,范仲淹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他一直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 1 -。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文学与政治理想-教案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文学与政治理想-教案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文学与政治理想-教案一、引言1.1范仲淹生平背景1.1.1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1.1.2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后中进士,步入仕途1.1.3在政治上主张变法,但在文学上成就卓越1.1.4《岳阳楼记》是其文学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其政治理想的窗口1.2《岳阳楼记》的历史地位1.2.1是宋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深远1.2.2文章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1.2.3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观1.2.4是研究范仲淹政治理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文献1.3教学目标1.3.1使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背景和《岳阳楼记》的历史地位1.3.2培养学生欣赏古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1.3.3通过分析《岳阳楼记》,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观1.3.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二、知识点讲解2.1《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2.1.1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使文章生动形象2.1.2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岳阳楼的景色描写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过渡自然2.1.3文章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充分展现了古文的韵味2.1.4文章情感丰富,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2.2范仲淹的政治理想2.2.1主张变法,反对保守,提倡革新,以挽救国家危机2.2.2提倡选贤与能,反对任人唯亲,主张选拔人才以德行为先2.2.3主张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2.4倡导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3《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的关系2.3.1文章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其政治理想2.3.2文章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是范仲淹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2.3.3文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改革的态度和立场2.3.4文章以文学的形式,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教学内容3.1《岳阳楼记》的文学价值3.1.1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使文章生动形象3.1.2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岳阳楼的景色描写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过渡自然3.1.3文章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充分展现了古文的韵味3.1.4文章情感丰富,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3.2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及其影响3.2.1主张变法,反对保守,提倡革新,以挽救国家危机3.2.2提倡选贤与能,反对任人唯亲,主张选拔人才以德行为先3.2.3主张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2.4倡导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3.3《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的关系3.3.1文章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其政治理想3.3.2文章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1.2学生能够分析《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4.1.3学生能够理解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并能够将其与《岳阳楼记》的内容联系起来4.1.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岳阳楼记》进行鉴赏和评价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4.2.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4.2.4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深入理解的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4.3.2通过对范仲淹政治理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4.3.3通过对《岳阳楼记》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4.3.4通过对范仲淹人格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品质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5.1.2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及其在《岳阳楼记》中的体现5.1.3《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的关系5.1.4引导学生将《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5.2教学重点5.2.1《岳阳楼记》的文学价值,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5.2.2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及其在《岳阳楼记》中的体现5.2.3《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的关系5.2.4引导学生将《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与《岳阳楼记》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6.1.2PPT课件,用于展示《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范仲淹的政治理想等内容6.1.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6.1.4与《岳阳楼记》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用于学生阅读和参考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文具,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心得体会6.2.2与《岳阳楼记》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用于学生阅读和参考6.2.3小组讨论时所需的白板、便签纸等工具6.2.4用于写作练习的稿纸或电脑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播放与《岳阳楼记》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7.1.2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与范仲淹相关的知识7.1.3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范仲淹的生平7.1.4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7.2知识讲解7.2.1通过PPT课件,讲解《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7.2.2通过PPT课件,讲解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及其在《岳阳楼记》中的体现7.2.3通过PPT课件,讲解《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的关系7.2.4引导学生将《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7.3课堂活动7.3.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感受7八、板书设计8.1文学特点板书8.1.1列出《岳阳楼记》的主要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8.1.2概述文章的结构特点,如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等8.1.3强调文章的语言风格,如优美、辞藻华丽等8.1.4通过图表或流程图,展示文章的情感变化和主题发展8.2政治理想板书8.2.1列出范仲淹的主要政治理想,如变法革新、选贤与能等8.2.2通过时间线或大事年表,展示范仲淹的政治生涯和主要成就8.2.3通过对比或类比,展示范仲淹的政治理想与《岳阳楼记》的关系8.2.4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在现实中的影响和意义8.3教学目标板书8.3.1列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8.3.2通过图表或思维导图,展示各项目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8.3.3通过示例或案例,说明如何实现各项目标8.3.4通过检查表或评分标准,评估学生是否达到各项目标九、作业设计9.1阅读理解作业9.1.2要求学生分析《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9.1.3要求学生结合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分析《岳阳楼记》中所体现的政治理念9.2写作表达作业9.2.1要求学生选取《岳阳楼记》中的一个段落,进行仿写或改写9.2.4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与《岳阳楼记》相关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9.3口头表达作业9.3.1要求学生选取《岳阳楼记》中的一个段落,进行朗诵或背诵9.3.2要求学生结合范仲淹的政治理想,进行一次演讲或报告9.3.3要求学生组织一次与《岳阳楼记》相关的讨论会或辩论会9.3.4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与《岳阳楼记》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并进行表演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10.1.2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10.1.3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0.1.4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否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是否得到有效帮助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阅读范仲淹的其他作品,如《范文正公集》等,了解其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10.2.2引导学生研究范仲淹的政治生涯和主要成就,了解其政治理想和实践贡献10.2.3引导学生探讨《岳阳楼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了解其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10.2.4引导学生将《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关注环节的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以及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及其在《岳阳楼记》中的体现。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精选20篇)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精选20篇)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岳阳楼记的读后感(精选20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篇1《岳阳楼记》是我国著名北宋诗人范仲淹的代表作,此篇讲述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所以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来到了洞庭湖,登上岳阳楼,写下了浩瀚千古的大作——《岳阳楼记》。

在范仲淹的眼里,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幽静,天气景象变化多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此一聚,显得那样迷人。

然而,岳阳楼还是一个会友抒情的好地方,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诗人,大都在这里汇聚,他们用诗词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想。

在《岳阳楼记》里,最著名的那一句就是:“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要学习范仲淹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的那种精神。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更何谈国家的兴亡呢?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篇2《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和当时的背景。

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

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远大的报负。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和理论。

我从中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

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

但是现在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都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文学才华与人生经历-教案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文学才华与人生经历-教案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文学才华与人生经历-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历史背景:介绍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政治氛围。

1.1.2文学地位:分析《岳阳楼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1.3作者简介:范仲淹的生平简介,强调其政治家、文学家双重身份。

1.1.4创作背景:《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情境。

1.2教学目标1.2.1理解内容: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内容和主题。

1.2.2鉴赏文学:学习并鉴赏范仲淹的文学才华。

1.2.3联系实际:将范仲淹的人生经历与当代社会相联系。

1.2.4培养情感:通过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理想。

1.3教学准备1.3.1教材准备:《岳阳楼记》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1.3.2多媒体资源:与《岳阳楼记》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1.3.3学生准备:预习《岳阳楼记》,了解范仲淹。

1.3.4教具准备:PPT、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二、知识点讲解2.1文学特点2.1.1语言风格:分析《岳阳楼记》的语言风格,如辞藻华丽、情感丰富。

2.1.2修辞手法:讲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

2.1.3结构布局:探讨文章的结构布局,如何起承转合。

2.1.4主题思想:深入解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

2.2范仲淹的人生经历2.2.1早年经历:介绍范仲淹的早年生活,如求学经历、家庭背景。

2.2.2政治生涯:分析范仲淹的政治生涯,包括其政治理念和主要成就。

2.2.3文学成就:探讨范仲淹的文学成就,不仅限于《岳阳楼记》。

2.2.4后世影响:讨论范仲淹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学和政治方面。

2.3《岳阳楼记》与北宋社会2.3.1社会背景:分析《岳阳楼记》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

2.3.2政治寓意:探讨文章中的政治寓意,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状况。

2.3.3文化影响:分析《岳阳楼记》对当时及后世文化的影响。

2.3.4历史价值:讨论《岳阳楼记》的历史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内容3.1文本解读3.1.1内容梳理:详细解读《岳阳楼记》的内容,分段解析。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的突围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的突围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的突围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困境到突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人生也正处于一个有点尴尬的境地。

你想想看,他一方面是宋朝的高官,手握权力,风头正劲;另一方面,他又没少得罪一些人。

就算是文人圈里,也有一些不太看得惯他这股直爽劲儿。

大家都是趁机拉帮结派,而范仲淹嘛,总是一副“老子不怕你”的样子,搞得自己有些孤立。

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非主流”,有点让人看不懂,但又忍不住佩服。

然后,他遇到的一个大“突围点”,就是岳阳楼。

别看岳阳楼好像就那么一座楼,可能是它当时的地理位置特别,或者它背后的一些历史故事让人有了种“触景生情”的感觉。

范仲淹站在这座楼上,看着滔滔江水,突然有了灵感。

他把心里的“压力山大”和外界的“纷纷扰扰”都放下了,心境瞬间从压抑变成了洒脱。

他写下了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话简直可以说是他的“突围宣言”。

你要是换作当时的他,也许就明白了,这种从困境到突破的感觉,真的是一种超越困顿的精神升华。

他就这么站在岳阳楼上,眼前是波涛汹涌的洞庭湖,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局面,感觉自己仿佛有了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势。

再想想自己从小到大的艰苦奋斗,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这种突围感,能不让人振奋吗?就是那种被压抑久了,终于找到一口气出口的爽快,真的是看了让人热血沸腾。

二、范仲淹的“突围”是如何产生的讲到范仲淹的“突围”,其实他是经过了多重打击之后,才逐渐理解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一个从小家庭贫困,自己还得努力拼搏的书生,怎么可能不明白人生的艰难与不易呢?他对国家、对百姓的忧虑是发自内心的,而这种心情,正是因为自己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跌宕起伏,才让他有了那么强的责任感。

如果他没有那些岁月的磨砺,能写出这种深沉的文章吗?不能吧?范仲淹当时不是没想过自己放弃,也不是没有想过退一步海阔天空。

能在高官的岗位上混得风生水起,谁不愿意享享清福呢?但他从小的艰辛生活,早就让他意识到,责任感才是一个男人真正的家伙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颇为知心。

在滕子京被御史梁坚劾奏私用官钱六十万贯之时,身为参知政事的范仲淹竭力申救,使子京止降一官;而后御史中丞王拱辰又论奏不已,子京于庆历四年(1044)复徙岳州(古巴陵郡地),此时范仲淹已无能为力,徒唤奈何了,因为他的政治改革主张阻力重重,遭到保守派强烈反对,他本人也于庆历五年(1045)被罢政贬放邓州。

范仲淹被贬邓州,虽未消沉下去,但内心颇有几多人生感慨。

而当得知“豪迈自负,罕受人言”的滕子京“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时,范仲淹很是牵挂,惟恐子京因此再招祸端。

范仲淹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子京说。

恰在此时,子京来函叙说自己贬巴陵后经过种种努力,已使巴陵人民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他已成功扩建岳阳楼,特请范仲淹“作文以记之”。

年近花甲的范仲淹为此心潮翻滚,感慨系之。

他必然由自己想到子京,由子京想到自己,也必然由自己和子京想到社会层面上的人和事,由社会层面上的人和事想到子京和自己,因此他借机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真率的总结是顺理成章的事。

纵观《岳阳楼记》全文,尤其是“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吾谁与归”这些语句来看,本文完全以“我”为中心,言“我”之性情,抒“我”之感慨。

文章结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则是全文最终的落脚点,蕴含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浸染着作者淡淡的愁绪。

全文由叙而景,因景而议,旨寓议中。

文章开头一段四句简短的叙述性文字,交代作“记”缘由,其中寄寓了对滕子京被贬谪的深切同情,对其虽身处逆境仍能奋发有为的赞赏。

接下来,扣题绘景,从空间之广阔浩淼、时间之千变万化两个角度来概写“我”眼中的“岳阳楼之大观”,从而引出两幅“迁客骚人”览物画面的特写。

作者采用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描绘两幅不同的览物画面,其目的不仅仅借以表明世人之多追名逐利、患得患失、喜悲无常,更主要的是将这些人与古仁人和“我”作鲜明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作者在议论中真实而精当地总结了自己的人生,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喜乐与忧愁,感情真挚而沉郁。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正是作者主动找寻、构建自己人生精神支柱、积极进取的自我表白。

他经过艰苦探索,不仅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即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进亦忧,退亦忧”,而且在艰难的时势中以古仁人为楷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长期学习并效仿古仁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生政绩卓著。

而这正是作者高亢昂扬的人生主旋律。

总结到这一点,作者内心就不能不激动,不能不欣慰。

他向朋友真诚地敞开自己的心扉,也就给了同处逆境中的朋友以切实的慰藉。

“豪迈自负,罕受人言”的滕子京读到这里,不能不从中受到激励,增添精神力量,不能不为之感动、振奋。

在激动、欣慰之时,范仲淹不能不想到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的大量存在,而自己志同道合者的少之又少,不能不想到时势的艰难,官场的争斗,政敌的凶险,也不能不想到自己多劫难的生活际遇,自己政治抱负的难以实现。

也许范仲淹正是想到了这些,在文章收束之际,其内心才显得格外沉重起来。

想到这些,万千感慨只得凝聚在似有千钧之力的“噫!”的叹息声中,万千哀愁只得凝聚在“微斯人,吾谁与归?”的问句之中。

这沉郁惨痛的叹息,这无奈乏力的发问,正凝聚着范仲淹复杂的情感,折射出范仲淹矛盾的人生。

他热情渴望得到朝廷的充分赏识和信任,愿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奉献自己的满腔热血,而面对自己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严峻现实,在志同道合者难以寻求的情况下,他要矢志不渝地独立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性,却又挣扎得异常艰难,因而心海中自然地泛起了厌倦尘嚣纷争、神往恬静归隐的人生愁绪。

所以,我们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全文最终的落脚点,它真切地坦露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心境。

其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是值得赞美的,直到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其远离尘嚣、出世归隐的淡淡愁绪让我们认识到了封建时代杰出政治家坎坷惨淡的人生与孤苦无奈的心境,这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封建统治制度的残酷与罪恶。

《岳阳楼记》写真了范仲淹交织着矛盾的人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范仲淹可敬可爱的质朴形象。

1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