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主题》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4]郭兴良. 关于《水浒》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 水浒争鸣,1987年第五辑
[2]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 《比较文学》,2007:84
[3][27][70]袁行霈编.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1
[5][33]伊永文.《〈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天津师范学院学报,1975年第四期
[6][23][24][38][47][51][75]高日晖. 近二十年《水浒传》批评. 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
[7][22]王齐洲.《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 水浒争鸣,1982年第一辑.
[8]沈伯俊. 水浒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1994.
[9]宋克夫. 乱世忠义的悲歌—论《水浒传》的主题即及思维方式. 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六期.
[10]成云雷. 消解与回归《水浒传》忠君观念新论—兼论《水浒传》的民间性. 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四期.
[11]杨长江.《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_水浒传_忠义观_析》. 湖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二期.
[12] [19]朱明秋. 《水浒传》中三个有争议问题之我见.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5卷第二期 .
[13] [20]王佐槐. 谈《水浒传》的题材与主题. 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第四期.
[14]丛彬彬.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观.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24卷第十一期.
[15]王前程. 是忠良聚义而非农民起义—关于《水浒》的主题及其反传统价值理论月刊2004年第十一期.
[16]陶柯. 《水浒传》主旨新探.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7年第
二期
[17]时红明. 一出不忍卒读的悲剧———《水浒传》结局评析. 便将经济与文化. 2005年第三期.
[18]张俊. 中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7.
[21][34][35][45][71]纪德君著,罗书华主编. 正说《水浒传》:义与忠的变奏.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一月:315
[25]新闻爱好者. 1983年第三期.
[26]王振彦. 无据推理何时休菏泽学院学报,2006,28卷第三期.
[28]郭兴良,周建忠. 中国古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29.
[29]李修生,赵义山. 中国分体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53.
[30]朱光宝. 中国文学史教程.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年:389,390.
[31]欧阳代发. 不能否认《水浒传》是写农民起义的作品. 水浒争鸣,1985年第四辑.
[32][65]郭英徳. 论《水浒传》的思想意义. 水浒争鸣,1985年,第四辑.
[36][37]徐并生,宋大琦. 20世纪《水浒传》思想研究及《水浒传》思想论析. 东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10卷第一期.
[39]何建洋.《水浒》主题多义探微. 萍乡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一期.
[40]宋浩庆. 试谈《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四期.
[41]白盾. 试论反上“梁山”之“理”—兼议《水浒传》主题.. 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卷第一期
[42][78]周兰桂. 《水浒传》的主题释义与叙事特征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七卷第四期.
[43]钟扬. 回荡在忠奸斗争框架中的农民革命的挽歌——《水浒》主题心解. 安庆师院学报, 1988年第二期.
[44]欧恢章. 《〈水浒传〉主题的多元与主元》.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第四期
[46]纪德君. 《水浒传》写“心”说综析. 海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19卷第一期
[48] [52][77]汪远平.《〈水浒〉的复仇主题及其美学意义》. 郑州大学学
报,1987年第一期.
[49]张强. 复仇:《水浒》的原始意象. 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三期.
[50][54]张皓. 略论《水浒传》的复仇主题. 水浒争鸣,2000年第六辑.
[53][73]李真瑜. 游侠遗风与《水浒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四期
[55]林世芳,杨家驯. 重新解读《水浒传》.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9年第三期.
[56]曾珍.梁山好汉充斥的强盗匪气和起义的非忠义性--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行为新的解读.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四期.
[57]罗宗强,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03
[58] [68]王学泰. 论〈水浒传〉中的主导意识—游民意识. 文学遗产,1994年第五期.
[59]王学泰. 《水浒传》思想本质新论——评“农民起义说”等.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2004年第4期.
[60] [67][72]高原. 泛农民趣味的颂歌—从中西方社会文化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 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4卷第二期.
[61]李庆西.《水浒传》主题思维方法辨略. 文学评论,1986年第三期.
[62]王振兴. 论伦理小说《水浒传》. 济宁师专学报,1997年第18卷第四期.
[63]陈惠琴. 激愤而悲凉的儒学演绎--《水浒传》的国家观解读. 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四期
[64][80]余群. 论《水浒传》的劝世意识. 语文学刊,2007年第七期.
[66][81][83]李鲁歌. 漫谈梁山泊起义的性质——《水浒传》研究争鸣. 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第四期
[69][85][86]张同胜. 《水浒传》主题思想辨析.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7卷第二期.
[64][82][84]王基. 忠义英雄史诗的完成--《水浒传》征方腊的几个问题. 十堰大学学报,1996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