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5: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课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量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
2、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
3、识记: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2、对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教学思路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不再相信洋务运动那一套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
由于这一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社会背景材料或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奠定基础。
【新课导入】采用提问导入法:显示图片《时局图》,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提问: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能起到怎样的作用?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民族矛盾是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列强接踵而来,不断加深侵略中国,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不断严重。
当时的中国可谓是“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77人教PPT课件
困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戊 戌 变 法 背 景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日落紫禁城
联系 [探究1]
教材
清朝的困境
联系 [探究1]
教材
百年黄昏——清朝的困境
阅读漫画,根 据教材分析“民众 痛苦”的原因?后 果怎样?
民众的痛苦(漫画)
联系 [探究1]
教材
百年黄昏——清朝的困境
阅读漫画,根 据教材分析“民众 痛苦”的原因?后 果怎样?
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掠夺;沉重的捐税; 官吏的压榨;自然灾害等。
课题名称: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戊戌变法的背景
学校名称:四师七十二团中学 制作教师: 李 文 海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谭 仑笑 嗣 。, 同
勇士已去,精神永存,血的教 训,睡狮梦醒。每一个探索中国自 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 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
串带血的脚印。 这就是中国精神!
第一课 戊戌变法的背景
兵团四师七十二团中学 李文海
场景一: 1895年
大清朝败给了“蕞(zuì )尔小国” 日本,在中国及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动。 日本一跃成为与英美并肩的强国,从此 走上了不断扩张的路子; 而帝国主义列强则…掀…起 ;了 瓜 分 中 国 的 狂 潮 大清国却…陷…入 了;世 纪 末 的 恐 慌 群愤的中国人…如…何 来 解 答 这 一 艰 深 的 时 代 课 题 ?
历史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含答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问题导学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活动与探究材料一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1材料二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时局图》由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该图“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并分析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原因(1)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剩余资本,需要寻求投资场所.(2)政治侵略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各帝国主义国家最后选择共同瓜分.这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矛盾的结果.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两面性特点是由其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1)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即革命性。
(2)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相妥协的一面,即妥协性。
当堂检测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3.“(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高中历史】第9单元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含详解)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贷款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D.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答案 A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B.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C.攫取在中国的势力范围D.促进中国走向近代化答案 B3.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财政危机②吏治腐败③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④人民起义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4.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
A.增加税收额度B.降低官员薪俸C.裁减军队D.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答案 D5.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缴内地税的要求,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A.为列强商品输华创造平等条件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要求对外输出资本和扩大商品输出,以便攫取高额利润,甲午战争后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就反映了这种要求。
19世纪末的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和寻求资本输出的场所,“门户开放”政策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美、日都是要为本国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
答案 C6.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的一批颇有规模的厂矿企业有()。
①轮船招商局②上海裕晋纱厂③继昌隆缫丝厂④苏州的苏纶纱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D7.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活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
俄国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 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 的开采权;
危从害发—:展德—掠国选夺自取《中得中国了国山矿近东产代各史资地》源,矿,中产使华的书中开局国采19权重83。年工版业。无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 危害: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表现: 贷款 修路开矿 办厂 办银行 《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①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⑶清政府甲午战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④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93人教PPT课件
“康有为甲午年中了举人,乙未年中进士”。他是那
个国难时的新贵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9世纪末中国为什么选择了改良而非革命的道路?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概览:戊戌变法
一、跌宕起伏的漩涡中的晚清 ——变与不变的哲学
二、思想文化运动中的新潮涌荡
——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 三、紫禁城中民族复兴的方案
——百日维新 四、变法之殇之得之启
——戊戌政变
一、跌宕起伏的漩涡中的晚清 ——变与不变的哲学
四界辣么大,窝要去看看。
NEWS 1894—1895年的中国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改变中国千二年是之没政有局想到《马关条约》
内容如此苛刻;
唤醒中国千年之大梦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 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 动如此不堪一击。
阅读《时局图》,回答: 1、创作的政治背景?反映 的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的 方式?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分而治之
2、有人为此题诗:沈沈酣 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 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作者 什么愿望?
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清政府转嫁负担
民众的痛苦(漫画)
政治: 阶级矛盾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苏纶纱厂车间
时间
甲午 中日 战争 前 甲午 中日 战争 后
类别 厂矿数
《马关条约》 状况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
势
舞台。
在
(经济、阶级基础)
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发展为救
必
亡图存的康梁维新思想
行
(思想基础)
国际形势 变革旧制度,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思之窗】(教材第124页) 根据上述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 (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终于实现了二十多年梦寐以求的扩张 目标,并把朝鲜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上后来“赎还”辽东半岛的款项,使清政府除了 进一步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外债,而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加 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表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影响:是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中国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从 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3.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表现: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2)影响:“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新阶段(独立侵 华),扩大了它在中国的影响。
4.影响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___政__治__变__革___,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__维__新__变__法____运动奠定了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探究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史料探究]
史料一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丘逢甲《往事》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概述(PPT57张)
70% 30%
新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 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 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 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 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 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理解
1.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2.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 间的关系。
运 用 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
2.比较分析
3.情景再现 比较分析 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义列强向中国进行早期资本输出,掠夺中国廉
价劳动力,随着列强在华侵略的加剧,不可避 免的中国无产阶级也应运而生。
课堂练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 的基本方式是( A)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消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款, 是为了( ) D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 ②长期把持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 扩大在华势力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天津北京胶州湾旅顺大连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898年英国租借地新界并将福建作为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进一步破坏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
原创1: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租借地 胶州湾
旅顺和大连 广州湾
“新界”和威海卫 台湾和澎湖列岛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北和新疆 两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 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发展艰难: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先天不足: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地区分布不合理;部门结构不合理;未
后天畸形: 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有哪些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 动阶级基础。 ——戊戌变法历史根源
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
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广开民厂”的 主要原因
A. 洋务运动刺激 B. 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C.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 抑制列强经济侵略
谢谢观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地区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于它为民族资
第1课_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重要概念 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
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 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 成 为被租借国的“国中之国”。租借期最长不得超过 100年。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
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 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 绝对的行政、司法、立法权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问题3: 阅读课文P125-126概括回答 A 甲午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 些? 1)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向列强赔款、天灾等所引发的财政危机
B 面对危机,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 如何?
采取节支增收等措施。 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里,在帝国 主义侵略的间隙里,中国内部新的 生产因素暗暗生长着……
阶级基础
清政府统治危机
【课堂练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 A.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 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何特点? C 影响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等
C在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阻力有哪些?
请看下面的材料: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看材料,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阻力 有哪些?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 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 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课件7: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 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 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 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 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 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 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对国
取利润。
外的贷款或投资。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贷款 开矿
修路 设厂
开设银行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 命脉,扩大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年息重、获利高;附带条件多、还债年限长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俄国 德国
2800英里 1530英里 720英里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阅读课文概述: 1.甲午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经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 (1)清政府要偿还外债本息; (2)各地的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这个结果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措施: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特点;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想一想: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课文注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文注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次学习西方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运动:同时,也是一场影响深运的思想启蒙运动。
从根本上说,戊戌变法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直接产物。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就已经开始侵夺中国的领土,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开创了西方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恶劣先例,1860年英国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九龙司。
大约同时沙皇俄国则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地区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周边邻国陆续被西方列强侵略或占领,列强虎视眈眈,又将贪婪的目光转向了中国的边疆地区,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边疆危机,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正是边疆危机的延续和恶化。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了垄断占主导地位的帝国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定,资本的输出成为这一阶段的新的特征。
西方列强除了继续向海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外,也开始寻找资本输出场所,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列强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的新的更大规模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亚洲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迅速强大了起来,并制定了征服朝鲜、中国乃至世界的狂妄计划。
日本称霸东亚的企图与俄国的远东利益发生冲突,日、俄在远东地区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
(日俄矛盾的尖锐鲜明地反映在三国干涉还辽这个问题上)日本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于1894年7月蓄意挑起了中日战争,战火很快从朝鲜蔓延到中国境内,次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使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下降,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空前的危机。
清政府被迫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使日本称霸东亚的初步计划得以实现。
甲午战争的影响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 地区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 A. 洋务运动刺激 B. 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C.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 抑制列强经济侵略
2.为应付财政危机采取的措施 节支增收 3.结果:①遭到官员抵制,成效甚微
②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 一步加剧
第 新的生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 1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 课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53
甲 午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资本额 (千元) 4707
① 经济: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② 政治:直接割地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第 1 课 甲 午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3.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4.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必修2。。 3、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①时间:发展很快,但持续时间很短暂; ②行业分布(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发展缓慢,结构不平衡,没有 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地区分布:分布范围扩大,主要集中于 沿海沿江地区(不平衡) ④ 经济结构: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 显得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只 占极小的比例,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 位。 ⑤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 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B. 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C.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D.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答案】C【解析】19世纪末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因此经济侵略的方式也在商品输出基础上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这是早期的经济侵略形式;B选项只体现出资本输出部分,没有商品输出部分;D选项是早期商品输出的内容。
点睛:解答本题要清楚地认识到一点:虽然垄断资本已经形成,但并不代表着原来的商品输出形式被抛弃,只是在原来商品输出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本输出,且资本输出的比例较高而已。
2.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 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的条件B. 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D. 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税率【答案】C【解析】这两种要求均涉及到减免关税的问题,所以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都是不平等条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仅仅涉及到日本和美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 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A. 增加税收额度B. 降低官员薪俸C. 裁减军队D. 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答案】D4.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其目的是A. 推翻清政府统治B. 抵制洋商洋厂C. 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D. 挽救民族危机,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答案】D【解析】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改革上主要体现在维新变法上,维新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并不是推翻清政府,A选项错误;维新变法的政治变革中没有涉及到抑制洋商洋厂的内容,排除B选项;C选项错误,维新派的主张是一种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妥协;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维新派的主张与目的。
《甲午战 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以及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
理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让学生理解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
分析民族危机加深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相关史实,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归纳法引导学生对甲午战争前后的历史进行比较,归纳出民族危机加深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提问学生: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讲授新课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资本输出介绍资本输出的概念和主要形式,如开设工厂、修筑铁路、开办银行等。
结合具体事例,如《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分析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冲击。
瓜分狂潮讲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和过程。
展示列强瓜分中国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
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经济上分析列强的经济侵略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破坏,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
2.掌握甲午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变化。
3.掌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重难点1.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的加深原因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及失败原因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重点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结果,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2.导入:通过前置知识的温习,帮助学生切实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
3.讲解:通过PPT或白板进行详细的讲解,介绍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并指出这些原因是相互关联的。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危机原因、尝试和失败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5.汇报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同步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观点,点评和总结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6.总结回顾: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思想的情况下,逐一总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综合领悟和加深理解。
教学评估根据课堂表现、讨论质量、汇报与展示和小组互动等方面,综合进行教学评估,同时采用客观评分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前进历程、特点和失败原因,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经验1.合理利用引导和导入课程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程的研究内容。
2.通过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交流观点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兴起的历史背景)导学案【学习目标】: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学习方法】:1.问题探究法。
2.讲授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知识梳理】:见“导学案”。
【知识导学】:一.戊戌变法的含义:(一)广义:指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二)狭义:指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一个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一)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
A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也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B《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内容:(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1)割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引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赔款: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也促使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
(3)开放口岸:新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其他列强“利益均沾”,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1经济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政治上:瓜分中国。
D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1表现: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中国。
课件2: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历史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 中国。 (2)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了以 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主要表现 (1)加剧资本输出 ①强迫贷款:俄、法、英、德等国迫使清政府借款, 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__经__济__命__脉___,扩张了在华的政 治势力。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其 产生的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 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一、学思之窗(教材P124) 根据上述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 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把朝鲜 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社会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空前严 重的民族危机,从此掀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 法运动。
谢谢观看!
(2)瓜分中国领土 ①列强在中国强占_租__借__地__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美国提出“_门__户__开__放__”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 侵略权益。
特别提醒: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阶 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 也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其主要方式 有开设工厂,兴办银行,政治贷款,开矿修路等。甲 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就是一个经典的实例。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_社__会__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 机进一步加剧。 特别提醒:政治统治腐败、偿付战争赔款和自然灾害 频繁,是清政府财政危机空前严重的三大原因,其中, 偿付战争赔款是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
第一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九单元
第九单元 课标要求: •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 张。 •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 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割地
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 中国的控制。 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侵销商品。
赔款
通商
开设 工厂
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 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阅读课文概述: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主要反映在哪 些方面?(或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 生了怎样变化?) 设银行、贷款、开
(思想基础)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早期维新思想的 形成(思想基础)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英国1832年 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德国统一 1871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工业文明冲击下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大势所趋
19世纪中叶世界形势图(局部)
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想一想: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
(截至1898年11月)
í ¹ ¶ ú
 ¹ µ ú
È À ± û Ê ±
¨¹ · ú
À ¹ Ã ú
列强在中国争夺开矿权
到1899年,美国先后夺取了山西平定、盂县煤 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麻哈金矿的开采权。 英国夺取了四川全省和山西以及河南的矿产开采 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 俄国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外 ,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的开采 权; 德国取得了山东各地矿产的开采权。 ——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矿业 水电 纺织
行业数量 32家 19家 16家
投资量的顺序 英国 日本 德国
食品
机器造船 共计
39家
7家 136家
俄国
资金合计 1﹒3亿元
一方面强占中国市场,打击中国民族工 业;另一方面又冲击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 ,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 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 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 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新的生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
材料一
时间 类别
中国的近代企业
厂矿数 53 19 资本额 (千元) 4707 16208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22.4% 77.6%
商办 甲午中日 战争前 官督商办、官办
商办 甲午中日 战争后 官督商办、官办
63 18
12465 5345
70% 30%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北京
天津
渤 旅顺 海
大连
威海 卫
山 东
胶州湾
黄 海
山 东 作德 为国 他强 的占 势胶 力州 范湾 围, 。并 把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 的“势力范围”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 势力范围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 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列 强 对 华 侵 略
以资本输出为主
开采矿山 争相设厂,开设银行
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政策
政治上:干涉中国内政
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小结:戊戌变法的 背景
1.政治因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历史 3.阶级基础: 根源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4.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面临问题: 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 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 艰难。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发展艰难: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先天不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 后天畸形:
国”的倡导、清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初步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
阅读《时局图》,回答: 1、创作的历史背景?反映的列强侵华在政治上 采取的方式?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 民族危机加深。 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 2、有人为此题诗:沈沈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愿望?
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
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 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 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 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 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租借期长短不一,最长不 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2、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控制中国经济,
进而控制政治
② 直接割地 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破坏中国主权,使 中国半殖民化加深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阅读课文概述: 1、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赔款、自然灾害等所引发的的财政危机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 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进一步 加剧
新因素:
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 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 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 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 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 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 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地区分布不合理、 部门结构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原因: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 压迫。
3、影响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并在19世纪末作为新的政治 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戊戌变法历史根源
阶段知识归纳总结
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 争做中国债主 修筑铁路
戊 戌 变 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午战 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变化 以商品输 出 为主 商品输出:资本主义 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 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帝国主义 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 外的贷款和投资。
以资本输 出 为主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争做中国 债主 开采矿山 修筑铁路
开设工厂 银行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 策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
实质 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对中国 的影响
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一、《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 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
北京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熊—— 俄国
(东北) 英国 虎——
(长江流域)
蛤蟆—— 法国 (两广、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太阳——日本
(福建)
鹰—— 美国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1)经济方面:
矿、设厂、修铁路
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 济命脉,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政治方面: 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 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B、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 上建立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
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 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 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
绝对的行政、司法、立法权。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