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湖心亭看雪》与《登泰山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湖心亭看雪》与《登泰山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湖心亭看雪》与《登泰山记》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蒲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水经注江水》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水经注江水》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水经注江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245.下列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负.势竞上,互相轩邈B.加以江湍.纡回素湍.绿潭C.黄牛如故.故.渔者歌曰D.虽.途径信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46.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间千二百里A.择其.善者而从之B.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4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48.试比较两文在写三峡水时的相同点。

【答案】245.B 246.D 247.(1)早晨从黄牛山出发,傍晚住宿在黄牛山,几天几晚,黄牛山看起来和以前一样。

(2)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奔马驾着风,也不如行船快。

248.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三峡水的湍急。

【解析】24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背/凭借;B.急流的水/急流的水;C.原来的,从前的/所以;D.虽然/即使;故选B。

246.例句句意: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其:指示代词,这;A.句意:选择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学习。

其:人称代词,他们;B.句意:河水不能冲走石头,由于石头的反击力量。

其:人称代词,它;C.句意:人们按照他说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其:人称代词,他;D.句意:悬泉瀑布在这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超然台记》(精选片段)(苏轼)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

15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_____________(3)可以足.吾欲者_____________ (4)释.舟楫之安_____________1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15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一句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阐释理由。

158.比较甲、乙两文,你能发现作者在两文中所透露的思想的共性是什么?【答案】155.考虑,想到只,只是满足放下,放弃156.(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可我在这里住了满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意思对即可)157.例句一: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例句二: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例句三: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例句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上:统治者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乐民之乐者()(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以刀劈狼首B.以伤先帝之明C.以我酌油知之D.以其境过清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5.【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①,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①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②翳:遮盖,这里指云。

3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 )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3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33.【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0.同“缺”,空隙、缺口断飞奔的马全,都31.(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许多趣味。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2.【甲】文写山峰连绵不断(多)、高峻(遮天蔽日);【乙】文写山峰高耸奇丽。

33.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3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2)句意: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翻译下面的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

请举例加以说明。

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3.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示例: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不同”。A项“胜”的意思分别为“胜利”“优美”。B项“
于”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对”“比”。C项第一个“之”为
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为指示代词,代指“兽相食
”这件事。
答案:D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 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乙文强调的是 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 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把握文意,然后筛选、提炼有 用的信息。甲文通过纳谏前后的对比,说明了国君要 善于纳谏。乙文则通过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说明了 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答案:A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 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 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 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 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 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对⽐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对⽐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对⽐阅读向来都是初中语⽂的⼀个难点,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初中语⽂阅读能⼒的提升,下⾯⼩编就给⼤家提供三篇初中⽂⾔⽂对⽐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家参考学习。

初中⽂⾔⽂对⽐阅读【1】 (⼀)阅读下⽂,完成5—9题(16分) (甲)三峡 ⾃三峡七百⾥中,两岸连⼭,略⽆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亭午夜分,不见曦⽉。

⾄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帝,暮到江陵,其间千⼆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猿长啸,属引凄异,空⾕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共⾊。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富阳⾄桐庐⼀百许⾥,奇⼭异⽔,天下独绝。

⽔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直视⽆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皆⽣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直指,千百成峰。

泉⽔激⽯,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经纶世务者,窥⾕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5.请⽤“/”给下⾯句⼦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处)(2分) ①或王命急宣②⽔皆缥碧 6.下列加点词词义或⽤法相同的⼀项是()。

(3分) A.互相轩邈舍其⽂轩B.春冬之时不能称前时之闻 C.其间千⼆百⾥其真不知马也 D.不以疾也不以物喜 7.解释加点词。

(3分) ①夏⽔襄陵襄:②属引凄异引: ③千转不穷转: 8.翻译句⼦。

(5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3分) 9.甲⼄两⽂都写了“猿鸣”,其⽤处有何异同?(3分) 阅读答案: 5.(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皆缥碧 6. (3分)B 7. (3分)上,漫上延长通“啭”,鸟叫声 8.(5分)①(2分)⽔清,树荣,⼭⾼,草盛,实在趣味⽆穷。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乙]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5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 )(4)皆可以饱.( )5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60.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1.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

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答案】58.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盖:大概是饱:吃饱(使……饱,让……饱)59.(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

60.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 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阡陌交通 交错交通:相通。

B 便要还家 C 子之哭也 子:儿女。

D 苛政猛于虎也: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苛政猛于.虎也。

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4分) A. B. C. D. 见渔人,乃大惊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4分) 要:通“邀”,邀请。

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4分)“不足为外人 “子之哭也,壹② “何为不去也? ”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元微之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元微之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元微之书》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④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⑤尘念,此际暂生。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写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年)八月,宪宗听信谗言,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

这封书信体散文写于元和十二年(817 年),白居易47岁,在江州司马任上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也是他进士及第后从政的第十八年。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②墙援: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泰:安适。

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220.用“/”给下列句子标注朗读停顿。

(限一处)飞泉落于檐间2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意乱书.__________________(4)去.我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C.或.坐或.睡/或.王命急宣D.夕日欲.颓/不觉欲.曙2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三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初三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第一周(打印2份)诗文默写《关雎》《蒹葭》1. 《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2、《关雎》中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4、《关雎》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5、《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6.《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7.《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8.《蒹葭》中,用“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9.“一切景语借情语”。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10.《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或“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或“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统领全诗的诗句是:,。

3.描写情感波澜的诗句是:,。

,。

4. 《蒹葭》中展现出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上凄清落寞情调的诗句是,。

4.《蒹葭》中描写顺流追寻时行程顺畅,伊人宛在,然而终不可近的美好幻想的诗句是,。

《论语》练习一、《论语》十二章与《颜回好学》【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曹刿论战》中考阅读材料原文东营市中考语文《曹刿论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对比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④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勍(qng):强而有力。

⑥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题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2分)《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0.答案:①鼓:击鼓进军②歼:被杀死③重:再次④以:凭,靠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5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风烟俱净.(2)窥谷忘反.(3)念.无与为乐者(4)水中藻、荇交横..152.下列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霜叶红于.二月花B.闻之于.宋君C.其一犬坐于.前D.于.我如浮云15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4.两则文言文都是写景,但表达的心境各有不同,甲文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1.(1)没有,消失(2)同“返”,返回(3)考虑,想到(4)交错其中152.C 153.(1)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头像飞奔的快马。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154.甲文表达作者寄情山水,厌弃世俗的思想感情。

乙文表达作者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解析】15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9.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yuè)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ǔ)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suì)D.怀民亦未寝.(qǐn)17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晓雾将歇.( ) (2)夕日欲颓.( )(3)念.无与为乐者(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的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写出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69.B 170.消散坠落考虑,想到只是171.(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72.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乙文表现作者在贬谪中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解析】169.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字音。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应读“yù”,意思是“参与、欣赏”。

本句句意: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故选B。

17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歇:消散。

(2)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轼①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注】①轼:苏轼。

①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

①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

①犀:犀角。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坠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C.闻.足下名久矣(听说)D.谪.居无事(被贬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①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3.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语段(一)“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C.语段(二)“轼顿首再拜”中的“顿首”是本是指磕头,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对关心自己的同辈李端叔的敬重。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4.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

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南朝齐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二翁登泰山》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二翁登泰山》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二翁登泰山》【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二翁登泰山》)(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属引.凄异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论语》C.甲翁之妻子去.乡一狼径去.《狼》D.乙翁欲扶之.何陋之.有《陋室铭》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B.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C.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D.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唐雎日:,绕。

⑩[参考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1.(2010,安徽芜湖)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韩愈《马说》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日:“卿得马否?”飞日:“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日:“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 chi):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策:_ ___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③比行百里始奋迅比:④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②然非精洁则不受。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 _ _”“”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一一阐述,他们都希望2.(2011,山西)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J、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儆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一怀民亦未寝( )(3)把下面句子泽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②念无与为乐者:(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甲文是乙文是(5)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潭中鱼可育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2009,太原)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日:“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u):沟渠。

⑤甫:刚。

(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____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幼时即嗜学嗜:②走送之走:③自谓可将兵十万将:④会有土寇会:(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恒独步庭阶,日:“古人岂欺我哉?”(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6.(2011,辽宁大连)古诗文阅读【甲】昊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日:“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吴广素爱人②以激怒其众③从民欲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的决心。

【乙】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⑦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日:“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日:“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

左右欲追之,曹公日:“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注]①曹公:即曹操。

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禽:通“擒”。

③白马:地名。

④封:封存。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及羽杀颜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B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C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7)面对曹公厚赐,关羽“终不留”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1.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③以获④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就闾里o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o。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注1(1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孤:幼年丧父。

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f):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闾里:乡里。

⑥士人家:读书人家。

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

⑧文字:文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 ②无从致书以观一③弗之怠一④家贫无资____(2)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

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 )。

(只需填序号)假: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5)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①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6)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 qI)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③凄神寒骨④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甲文:乙文:(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4)题。

【甲】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②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日: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l①适:出嫁。

⑦南都:在今河南境内;南都书舍即南都书院,是当时着名的学舍。

③饘( zhan):稠粥。

④昃(ze):太阳西斜。

【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 ②感泣辞母__③增其旧制④辄以水沃面(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选出与“辄以水沃面”中的,以”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B.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②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或夜昏怠或异二者之为B知其家世其必日C之南都入学舍辍耕之垄上D.乃重修岳阳楼久而乃和(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及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迪?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