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基腐病(俗称根腐病)
黑龙江玉米茎腐病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3.019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大部分玉米种植地区均有发生,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近几年秋季黑龙江省玉米茎腐病发生普遍,尤其2023年发生更为严重,有许多品种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影响产量,有的造成倒伏,增加收获损失和收获成本,甚至严重的倒伏后果穗腐烂霉变,影响粮食品质。
本文通过介绍玉米茎腐病的表现症状及发病条件,分析黑龙江省玉米茎腐病发病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讲述与玉米茎腐病容易混淆的其他症状,并提出预防措施,旨在提高玉米种植者对玉米茎腐病的认识,增加防治意识,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一、玉米茎腐病表现症状及其分类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
主要危害玉米茎基部和根部,以及茎秆和叶片部位。
引起玉米茎腐病的原因有很多,从侵染病原菌菌类方面,可划分为真菌性玉米茎腐病和细菌性玉米茎腐病。
1、细菌性玉米茎腐病细菌性茎腐病大多发生在玉米生育中期,危害玉米中部茎秆和叶鞘。
发病初期叶鞘和茎秆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组织软化,并有臭味黄褐色菌液溢出。
病健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
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由于玉米茎秆髓部和表皮都被细菌分解,严重时造成植株倒折和死亡。
导致玉米细菌型茎腐病的病原菌为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更有利于其发生发展。
其通过玉米植株茎叶气孔或伤口侵染,侵染的温度在26℃~36℃,最适宜温度在32℃~35℃。
所以,细菌性玉米茎腐病在南方省份发生较为普遍,尤其在浙江一带,在发病严重的地区,玉米苗期便会发生,引起茎基部和心叶腐烂,甚至造成苗期植株枯死。
细菌性茎腐病在黑龙江省很少发生。
2、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引起茎腐病的原因有多种,最重要的一类是真菌型茎腐病。
真菌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主要由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植株上表现的症状就有所不同。
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
玉米茎基腐病病害
检查茎部症状
观察茎基部是否有水渍状 病斑,病斑是否环绕茎基 部,以及病斑的颜色和扩 展情况。
结合果穗症状
观察果穗苞叶颜色和果穗 下垂情况,以及籽粒的饱 满程度,进一步确认病情 。
易混淆病害区分
与玉米纹枯病的区别
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茎秆和果穗。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椭圆形,后变为云纹状大斑, 病斑边缘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白色。与玉米青枯病相比,纹枯病的病斑颜色较浅,形状不同,且不会导致茎秆 倒折。
1 2 3
生物农药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木霉菌、芽孢杆菌等 生物制剂,对玉米青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诱抗剂应用
诱抗剂能够诱导玉米产生抗病性,提高玉米对青 枯病的抵抗能力,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防 治技术。
生物防治优势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安全、可持续等优点, 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是未来玉米病害防治 的重要方向。
玉米茎基腐病病害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病害概述 • 症状识别与诊断 • 病原菌种类与传播途径 • 防治措施与建议 • 田间管理与应急处理 • 农民培训与科普宣传
01
病害概述
定义与命名
定义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是 一种由镰刀菌或腐霉菌等病原菌引起 的玉米病害。
命名
该病害之所以被称为玉米茎基腐病, 是因为它主要侵染玉米的茎基部,导 致基部腐烂;而青枯病则是指病株在 发病后期整株青枯死亡的现象。
土壤贫瘠、排水不良、连作等条件有 利于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从而加重 病害的发生。
04
防治措施与建议
农业防治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玉米青枯病有较好 抗性的品种,是防治该病 害的根本途径。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方法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1期姚建兵张立新陈龙刘桂涛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1、症状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
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
在我国茎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孢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为主。
茎部症状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色病魔,随后缢缩,变软或变硬,后期茎内部空松。
剖茎检视,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菌丝,茎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第i节,甚至第四节,极易倒折。
叶片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l青枯型: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迅速枯死,叶片灰绿色、水烫状。
灌浆期后乳熟至蜡熟期症状明显。
(2)黄枯型:包括从上向下枯死和自下而上枯死两种,叶片逐渐变黄而死,多见于抗病品种,发病时期与青枯型相近,茎基局部软腐。
(3)湿腐型:植株上部仍然青枝绿叶,一般不多见。
2、病原茎腐病病原菌国外报道的比较多,但在我国已经明确其致病作用的病原菌有瓜果腐霉菌,肿囊腐霉菌(P.infla-turn),禾生腐霉菌,禾谷镰孢和串珠镰孢菌,在不同地区病原菌的主要种类有所不同。
在黑龙江以禾生腐霉菌和禾谷镰孢菌为主。
目前国内对玉米茎腐病主要致病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是以肿囊腐霉菌、禾生腐霉菌侵染为主:二是以禾谷镰孢菌、串珠镰孢菌侵染为主;i是以瓜果腐霉菌和禾谷镰孢菌复合侵染为主。
3、发生规律玉米茎腐一病属于土壤传播的病害,禾谷镰孢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腐霉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和种子上存活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菌源。
研究表明50%以上的植株残体可以产生镰孢菌的子囊壳,翌年3月中旬以后释放出于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
种子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来源,种子表皮带菌率可高达34%—720%,而种子内带菌仅有6%。
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河南省的气候特点和玉米种植情况,就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1. 气候因素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为玉米茎基腐病病原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加速了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2. 土壤因素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土壤酸性较重,土壤通风性差,有机质含量低,这些因素都为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病原真菌孢子也会进一步加剧病害的发生。
3. 病原菌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镰刀菌属真菌。
在温湿条件下,病原菌会通过空气、水等途径传播,进入玉米植株内部,引发病害的发生。
病原菌在土壤中残留、侵染的种子和秸秆等也是病害传播的途径。
4. 玉米品种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玉米茎基腐病的抗性不同,一些抗病性较差的品种更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
在河南省,一些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可能存在较弱的抗病性,因此更容易发生玉米茎基腐病。
二、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选址玉米种植时应选择土壤通风性好的地块,避免种植在酸性土壤或长期种植玉米的地块,这样可以减少病原真菌的传播和滋生。
2. 种植抗性品种在玉米种植时,选择对玉米茎基腐病有一定抵抗能力的抗病品种,这样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还应尽量避免连续种植同一品种的玉米,以减少病害传播的可能性。
3. 合理施肥在施肥的过程中,应注意平衡施用,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因为过量的氮肥会使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概率增加。
施用优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4. 地膜覆盖适当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土壤湿度过大,减少玉米茎基腐病病原真菌的滋生和传播。
5. 种植密度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来调整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玉米植株的通风性,减少潮湿环境下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方法详解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方法详解在玉米生产上引起茎腐病的原因有多种,最重要的一类是真菌型茎腐病,真菌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主要由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植株上表现的症状就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方法吧!青枯型玉米茎腐病发生症状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根系发病,乳熟后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
从始见青枯病叶到全株枯萎,一般5~7天,发病快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
在乳熟后期常突然成片萎蔫死亡,因枯死植株呈青绿色,故称青枯病。
先从根部受害,最初病菌在毛根上产生水渍状淡褐色病变,逐渐扩大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最后粗细根变成空心。
根的皮层易剥离,松脱,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易拔出。
逐渐向茎基部扩展蔓延,茎基部1~2节处开始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明显。
节间变淡褐色,果穗苞叶青干,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子粒干瘪,脱粒困难。
细菌型玉米茎腐病发生症状细菌型茎腐病主要危害中部叶茎和叶鞘,玉米10片叶时,叶梢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
叶鞘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
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
病菌存于土壤中病残体上,自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
高温高湿,害虫为害造成伤口时发病严重。
玉米茎腐病的传播途径病菌可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从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
玉米60厘米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
此外害虫携带病菌同时起到传播和接种的作用,如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口数量大则发病重。
高温高湿利于发病,均温3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70%即可发病,均温34℃,相对湿度80%扩展迅速。
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用氮肥过多,伤口多发病重。
玉米茎基腐病
一是茎腐病是以肿囊腐霉菌,瓜果腐霉菌等腐霉菌 为主要致病菌引起的;
二是以禾谷镰刀菌,串株镰孢菌为主要致病菌引起 的;
三是以瓜果腐霉菌与禾谷镰孢菌复合侵染起的。
致病性
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两者都产生糖 蛋白类毒素,镰刀菌还可产生脱氧血镰刀 菌烯醇(DON)导致质壁分离细胞电解质 外渗,线粒体空胞化,抑制种子根生长, 导致叶片萎蔫。还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 酶:果胶甲基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 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 消除酶PMTE,纤维素酶CX。
(3)耕作栽培措施:一般连作地发病重,而生茬 地发病轻。一般早熟和早播[年兆时2发病重,适 期晚播或种植中晚熟品种可延缓湖减轻发病。平 地轻,岗地和洼地重。土壤条件好,玉米植株生 长健壮发病轻。
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种植抗病、耐病优良品种 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 3.轮作 4.适期晚播 5.合理施肥 6.生物防治
果穗腐烂型
有的果穗发病后下垂,穗柄变柔软,包叶 青枯、不易剥离,病穗籽粒排列松散,易 脱粒,粒色灰暗,无光泽。
病原
腐霉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肿囊腐霉P.inflatum、禾生腐霉 P.graminracola),鞭毛菌亚门腐霉属;
镰刀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概述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 米茎腐病,俗称玉米 青枯病。
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 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 害,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在 玉米植株上表现的症状就有所不同。
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 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实验二链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实验目的(1)熟悉VC++上机环境,进一步掌握C语言的结构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即单链表的定义及C语言实现。
(3)掌握线性表在链式存储结构即单链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4)掌握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的表示和实现。
2、实验要求(1)用链式存储结构实现单链表(和单向循环链表)的建立、查找和删除等运算。
(2)编写完整程序完成下面的实验内容并上机运行。
(3)整理并上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1.约瑟夫环的问题:设有n个人围坐在圆桌周围,现从某个位置 i 上的人开始报数,数到 m 的人就站出来。
下一个人,即原来的第m+1个位置上的人,又从1开始报数,再是数到m的人站出来。
依次重复下去,直到全部的人都站出来,按出列的先后又可得到一个新的序列。
由于该问题是由古罗马著名的史学家Josephus提出的问题演变而来,所以通常称为Josephus 问题。
例如:当n=8,m=4,i=1时,得到的新序列为:4,8,5,2,1,3,7,6用单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模拟此过程。
三.主要仪器设备PC机,Windows XP操作平台,Visual C++四.实验步骤1.理解约瑟夫环的内容以及定义2.用链表实现约瑟夫环的过程包含两方面,第一,链表建立约瑟夫环。
第二,链表中进行报数人数的循环以及删除3.流程图如下:五.程序源代码#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Node{ int data;Node *next;};int main(){int n,m;cout<<"人数:";cin>>n;cout<<"报数:";cin>>m;int k=0;Node *p,*q,*r;p=q=new Node; //创建第一个节点p->data=1;for(int i=2; i<=n; i++) //建立链表{ r=new Node;r->data=i;q->next=r;q=r;}q->next=p; //构成一个"环"q=p;while(q->next!=q){ k++; //k为1,2,3...报数if(k==m) //报到m时,删除q所指结点 {p->next=q->next;cout<<q->data<<endl;delete q;q=p->next;k=0;}else{ p=q; q=q->next; }}cout<<q->data<<endl;}六.讨论与结论在进行链表建立的约瑟夫环过程中,环的建立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指针总是没有很好的指向下一个节点,在赋值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田间管理
不及时的除草、松土和喷 洒农药等田间管理措施, 可能会促进病原菌的繁殖 和传播。
03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轮作倒茬
不同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 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 茎基腐病的发生。
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的积 累和繁殖,有助于减轻茎基腐病的发生。
案例三:药剂防治的效果分析
总结词
药剂防治是一种有效的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方 法。
详细描述
使用杀菌剂可以减轻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程 度。然而,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可能会导致病 菌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轮换使用不同杀菌 剂,以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此外,喷药时 应注意天气条件和喷药时间,以提高防治效
果。
05
结论与展望
清洁田园
合理施肥
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集中销毁,减少病 原菌的传播。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对环境友好、对植物无害的生物农药 ,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可以有效防 治茎基腐病。
VS
增加有益菌群
通过喷洒有益菌群或使用生物肥料,增加 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抑制病原菌的 生长和繁殖。
加强玉米品种的抗病性选育, 培育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抗茎 基腐病品种。
深入研究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方法,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防 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量。
发展方向
加强玉米茎基腐病的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现并控制病害的传播和
蔓延。
推广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改善 土壤环境和气象条件,减少病害
的发生概率。
如何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病
玉米茎基腐病别名玉米青枯病、玉米茎腐病,主要由几种镰刀菌、腐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玉米种子或植株后引起。
本病一般在玉米植株生长至灌浆期后开始表现出症状,进入乳熟后期、蜡熟期时,会达到症状显露高峰期——具体表现为茎秆突然表现出青枯及萎蔫状,整株的叶片均呈现“被水烫过”的状态,逐渐干枯并褪色。
此外,病株的果穗下垂严重,苞叶也逐渐枯死,茎基部初始呈现出水浸状态,之后的颜色逐渐加深,直到转变成淡褐色停止,以手捏时会感到紧实程度较低,此时的玉米植株多发生倒伏,进而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①腐霉菌腐霉菌是一种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真菌,主要侵蚀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植物的叶片、花朵、结果等部位。
这种真菌的适应性极强,故导致玉米茎基腐病可在相对较低环境温度下发生。
当环境温度介于30~35℃之间且降雨多、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时,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率最高。
由于腐霉菌侵蚀植株、发病及传播速度均较快,故有可能出现“前一天农田还十分健康,一夜之间一片农田都被感染且植株均出现病害”的情况。
②镰刀菌镰刀菌在无性时期属于半知菌亚门,在有性时期属于子囊菌亚门。
目前,已知的镰刀菌种类共计44种,额外还有7个变种。
这种病菌属于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其广泛,在很多地区的土壤、动植物有机体(甚至是气温极低的北极以及气温极高的干旱炎热沙漠中的有机体)中均可以通过寄生或腐生的方式生存。
——图1 图2——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玉米茎基腐病分为多种亚型,感染不同亚型基腐病的玉米植株表现出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
具体而言:①茎叶青枯型玉米植株发病时,首先从下部叶片出现症状,之后逐渐向上方扩展。
叶片最开始呈现出水渍状,逐渐泛青且开始干枯,直到最后整株植株都会泛青且干枯。
其中,有一些病株从最开始出现症状到整株出现症状的耗时极短,大多数在乳熟末期、蜡熟期,几乎没有任何自下而上逐步被侵蚀变化的过程,多在下雨后天气突然放晴时出现。
②茎基腐烂型玉米植株的根系发育远未达到预期,根系数量少且均十分短小。
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
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摘要: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玉米受多种真菌或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的病害,发病严重时甚至倒伏,枯死时间越早,倒伏越严重,子粒成熟就越差,产量损失也就越严重,在吉林省一般年份发病率5%-10%,减产达10%-25%。
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真菌细菌症状防治技术玉米茎腐病是由多种真菌、细菌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导致茎基部、茎中部出现腐烂等症状。
一般来说,病部腐烂但没有恶臭味的,多由腐生性真菌引起;伴有恶臭味的,多由细菌引起,或者由腐生性真菌与细菌混合侵染引起。
1 细菌性茎腐病1.1 症状细菌性茎腐病也称烂腰病,通常发生在生育中期,即喇叭口期。
主要为害植株中部叶鞘和茎秆。
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红褐色至黑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发出臭味。
1.2 病原菌细菌性茎腐病病原菌以欧氏杆菌属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为主,腐霉菌次之,属细菌。
1.3 侵染循环、发病条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可随病株残体在病田土壤、有机肥中或随种子越冬。
玉米60cm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玉米生长期从叶片、叶鞘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由于暴风雨易给植株造成伤口,所以有利于此病的发生。
病菌侵染的温度范围为26~36℃,最适温度为30~32℃。
品种之间抗性不同。
高温高湿、雨后暴晴、粘虫、玉米螟发生多的田块、重施苗肥或氮肥,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种植过密等,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1.4 防治方法1.4.1 农业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2)合理轮作,深翻土地,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实行秋翻,生长季节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拔除烧毁以减少菌源;(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采取雨后及时排水、培土等措施降低土壤湿度有利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减少茎腐病发生;(4)及时防治害虫减轻病害发生;(5)施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同时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摘要:玉米茎基腐病已成为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中危害严重的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主要对玉米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药剂、化学防治进展、生物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未来防治策略重点关注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玉米茎基腐病;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引言茎基腐病是一种由多种镰孢菌复合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以假禾谷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
该病虽然在苗期也有一定危害,但其主要危害时期在玉米成株期。
近年来,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秸秆全量还田,且缺少翻耕作业,导致该病发生虽然有一定起伏,但总体发生仍然较重。
玉米感染该病菌,首先在茎基部及根部表现症状,之后蔓延全株,并影响叶片光合能力。
1为害症状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期为玉米灌浆期,症状高峰期时间较长,分为青黄枯、青枯、黄枯三种发病症状。
若品种较易感病,处于高温高湿田间时很容易出现茎基腐病,病叶从上到下呈现水烫状,在很短时间内出现枯死,叶子灰绿色;如果品种比较抗病,在遇到恶劣的生态环境时,玉米发病规律是叶片会逐渐出现变黄、枯死的现象,整个发病时间过长,整体出现黄枯状。
而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病斑一般是以茎基部为核心进行发展,后期基部很多环节都出现变褐发软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大规模收缩的问题,导致玉米易在发病环节处断裂,出现大量倒伏。
当工作人员将所有病株拔出后,能明显看到根须数量逐渐降低,初生根和次生根全部变成褐紫色,甚至出现明显腐烂的现象,导致病根表皮产生剥离现象。
通过将维管束间隙撑开,能明显看到间隙中出现各种红色霉状物和白色菌丝。
另外,细菌性玉米茎基腐病主要表现在玉米叶末和茎秆出现浸水腐败、组织软化等现象,个别环节出现明显的恶臭味。
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病株通常会提前出现各种症状,如倒伏、枯死等,导致玉米果穗下垂,籽粒松瘪,穗行数下降。
后期感染疾病的玉米植株,通常不会出现倒折现象,但患病部位器官会枯死。
2防治措施2.1玉米茎基腐病的生物防治通过筛选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木霉菌,选取最有潜力的GDSF1009进行盆栽和田间试验,均表明对该病害防治效果良好,可以促进玉米生长,田间试验表明8~10g/孔接种木霉菌颗粒防治效果可达到65%以上,增产2%~11%;木霉菌颗粒剂75kg/hm2用量下,对田间自然发病的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效果27.23%~48.84%,增产率最高为11.7%。
玉米根腐病症状病因及防治指南
玉米根腐病症状病因及防治指南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很多地区都有栽种,玉米不同时期发生各种病害,对其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如玉米根腐病。
具体玉米根腐病有什么表现症状?如何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玉米根腐病表现症状玉米根腐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幼苗长到3-5叶的时候,前期玉米幼苗的根须部位出现水渍状,然后导致根须开始出现黄化,最后导致玉米的根部腐烂倒伏,用手轻轻一提幼苗的时候,根部和茎部会出现分离。
玉米根腐病发生原因1、玉米种子。
有些种植户在前期购买玉米种子没有进行挑选,导致玉米种子出现很多发育不好,种子不健全,种子质量差,这些种子在播种后发芽比较困难,也容易出现根腐病。
另外有些种植户不选择消毒和拌种衣剂等,导致种子播种后受到病菌的侵害,发生根腐病。
2、土壤问题。
像比较黏重的土壤,不肥沃的土壤,还有实行了秸秆还田的方式种植的玉米,玉米连作地种植加上秸秆还田的病株和连作地里的土壤病菌同时出现,那么病害发生就比较严重。
3、温湿度。
玉米根腐病的病原菌萌发的温度在18-25度左右,播种后温湿度不稳定,播种后可能出现玉米种子和病菌萌发的时间同在一起出现,那么感染的几率就比较大。
4、水肥管理。
前期玉米地里没有施入腐熟发酵的有机肥,导致肥料里带有病菌存在,还有就是前期种植户施入的基肥过少,导致玉米在播种后出现比较慢,还有的出苗困难,前期的土壤墒情不好,也是导致病害的发生。
玉米根腐病如何防治?1、药剂拌种在根腐病发生较重的地区,应采用含杀菌剂的种衣剂进行玉米种子包衣处理,或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
2、药剂灌根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灌根。
3、药剂喷雾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生长调节剂喷浇茎基部或用根腐灵300倍或立菌康60g兑水30㎏喷施。
4、杀卵菌药剂对于腐霉菌根腐病,则应选择杀卵菌药剂,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绿亨1号拌种剂等药剂以种子重量的0.4%拌种。
玉米茎腐病及防治方法
加 合理 施肥 , 合理 密植 , 降低 土壤湿 度等措 施 玉米 灌 浆期开 始 发病 , 未 期至蜡 熟期 进入 发病高 峰期 。开 的植 株 。 强栽 培管理 , 乳熟 始 发病到 全株 显症一 般 7天 , 的 13 。 的可持 续结实 1 天 。 可 以使植 株健 壮 , 少茎 腐病 发生 。 短  ̄天 长 5 减
持续出现大 范围的雨雪天 气 , 多、 降水 气温低 、 慢, 回暖 异常的气象条件 部伤 口侵 入 。 秆 品种 、 矮 早熟品 种易 染病 。 玉米 抽雄 期至 成熟期 高 历史罕见, 给今年春耕生产带 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4 月份气温 温 、 湿是 茎腐病 发生 流行 的重 要条件 。尤 其是 雨后骤 晴 , 湿 高 土壤 特低 , 平均气温 3 ℃ , . 比常年 同期低 3 q 为历 史同期 第一位 。 4 .C, 8 降水较 度大 , 剧升 , 导致病 害大爆 发 。 时晚 播 , 持 田间通 风 透 气温 往往 适 保 多, 平均降水 量为 7. m, 4 m 比常年 同期 多 4. u , 史同期 第二位 光和 良好 的土壤 透气性 可减 轻或 延缓 发病 。 栽培 中 , 、 、 合 2 1nn 为历 6 在 氮 磷 钾 ( 第—位为 20 年 。 日 05 照特少 , 目照时数 为 14 小时 , 52 比常年 同期少 理 施 用能 增 强值株 长势 , 抗病性 , 其是增 施氯 化钾 能减 轻茎 提高 尤 6., , 0 J 为历史同期第二位( 位为 15 年 )5 6埘 第一 91 。 月上旬气温稍高 , 降 腐病 的发生 。 栽植 过 密及连 作地 发病 重 。 人工打 叶和 玉米螟 等为 害 此 穗部和 根 部病害 对茎 腐病具 有诱 发 水偏 多, 平均气温 1.C, 2  ̄ 比常年同期高 0 ℃ 。降水量为 5 mn比常 均能加 重 发病 。 外许 多叶部 、 3 3 7 r: 2 ,
【专题·种玉米讲病害】——茎腐病
【专题·种玉米讲病害】——茎腐病········茎腐病也叫青枯病,该病属土传病害,病菌在种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青枯病的显症高峰期,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也有在乳熟期整株叶片突然出现青灰色。
枯萎的早死现象为急性症状,植株茎部首先发黄变褐,后变软,根系发育不良,根少而短。
根和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果穗常下垂。
一、症状果穗下垂果穗下垂根系病变整株枯死根系病变二、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上越冬,翌年从植株气孔处伤口浸入。
玉米生长中期,生长迅速,组织柔嫩,玉米灌浆中期至蜡熟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重阴暴晴是发病综合有利条件,茎基部叶鞘间雨后集水湿度大,容易发病。
施氮肥过多,过度密植、田间阴闭,通风透光不良以及对植株造成的各种损伤,都会加重发病。
低洼积水的玉米田以及高温多雨年份,尤其在玉米灌浆期间到蜡熟期若遇暴雨后突然转晴时,该病可能大流行。
感病植株雨后突然放晴,在2-3天内整个植株就会青枯萎蔫,全株叶片从下而上枯黄。
三、常见有2种类型1、急性型—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迅速枯死,叶片灰绿色,似水烫状。
2、慢性型—包括从上而下枯死和自下而上枯死两种,叶片逐渐变黄而死。
染病后期茎秆内部变空,茎基部局部软腐,易倒伏。
有时在田间发现个别植株叶片无异常,但果穗突然下垂,实际上这就青枯的前期表现,一般在一周内叶片就将青枯。
由于青枯后影响籽粒灌浆,致使籽粒秕瘦,粒与粒之间,行与行之间松动,果穗容易用手扭曲。
四、预防措施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
(2)合理蜜植。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雨季排除积水。
分期培土。
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
(4)及时拔除重病折倒病株,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植株,深翻深埋或集中烧毁,可避免病害传播,并减少浸染来源。
(5)与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倒茬,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粘虫、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
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公司和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般套种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达10%~25%,严重达48.6%,造成减产约25%。
目前对此病的防治措施仍采用抗病品种为主,但因品种的选育周期长,往往开始比较抗病,4~5年后又变为感病品种,从而给生产上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现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简要介绍如下:一、发生规律1.症状特点:该病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
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典型症状表现为:茎叶青枯型: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渍状而青枯,而后全株青枯。
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忽晴天气时多见。
茎基腐烂型: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病株茎基部变软,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及地面上1~3节间多出现黑色软腐,遇风易倒折,在潮湿时病部初期出现白色,后期为粉红色霉状物。
果穗腐烂型:有的果穗发病后下垂,穗柄变柔软,包叶青枯、不易剥离,病穗籽粒排列松散,易脱粒,粒色灰暗,无光泽。
2.发病原因: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植株上表现的症状就有所不同。
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
因此,不同生态区病原菌分离频率不同,同一生态区内病原菌分离频率在年度间、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
多雨地区往往以腐霉菌型茎基腐为主,而在干旱地区以镰刀菌型茎基腐为主。
该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原理与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原理与防治来源: 农博种业时间: 2008-9-4 9:44:09 【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玉米茎基腐病又称茎腐病或青枯病,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我国该病在20世纪20年代即有发生,60年代后由于主推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基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问题。
目前在我国广西、浙江、湖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等18省(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年份达20%~30%,个别地区高达50%~60%,减产25%,重者甚至绝收。
症状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
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
我国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
茎部症状: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色病斑,随后缢缩,变软或变硬,后期茎内部空松。
剖茎检视,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甚至第四节,极易倒折。
叶片症状:主要有3种类型:青枯、黄枯和青黄枯,以前二种为主。
青枯型也称急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该类型主要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和条件适合时。
黄枯型也称慢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逐渐黄枯,该症状类型主要发生在抗病品种上或环境条件不适合时。
青枯、黄枯、茎基腐症状都是根部受害引起。
研究表明,在整个生育期中病菌可陆续侵染植株根系造成根腐,致使根腐烂变短,根表皮松脱,髓部变为空腔,须根和根毛减少,使地上部供水不足,出现青枯或黄枯症状。
茎基腐病发生后期,果穗苞叶青干,呈松散状,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籽粒干瘦,脱粒困难。
玉米茎腐病
玉米茎腐病玉米茎腐病简介英文名 Corn stalk rot异名玉米茎腐病、玉米茎基腐病、玉米青枯病。
病原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串珠镰刀菌F.m oniliforme(Sheld.) S.et H.,均属半知菌亚门;瓜果腐霉Pythium ap hanidermatum (Eds.) Fitzp.、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 Matth和禾生腐霉Pythium graminicola Subram,均属鞭毛菌亚门。
禾谷镰孢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串株镰孢有性态为称藤仓赤霉G.fujikuroi (Saw.) Wr.,均属子囊菌亚门。
危害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发病率一般在1 5%~20%,严重时可达70%以上,产量损失因发病时期而不同,一般在20%左右。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1)根和茎基部:受害严重植株从茎基部发病处折断,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叶片表现出青枯、黄枯或青黄枯,病株的果穗往往下垂,籽粒松瘪,造成玉米提前枯死、倒伏,千粒重、穗粒重、穗长和行粒数降低。
(2) 叶片:症状有青枯、黄枯和青黄枯3种。
如在发病期遇到雨后高温,蒸腾作用较大,因根系及茎基受病害,使水分吸收运输功能减弱,从而导致植株叶片迅速枯死,全株呈青枯症状。
如发病期没有明显雨后高温,蒸腾作用缓慢,在水分供应不足情况下叶片由下而上缓慢失水,逐步枯死,呈黄枯症状。
如病程发展速度突然由慢转快则表现青黄枯。
病原物①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透明,有3或5个分隔。
②串珠镰刀菌小分生孢子容易产生,量大,卵圆形,暗色或无色,单胞或有1个分隔,成串珠状或聚成假头状,着生于孢子梗顶端。
用麦粒培养基经光照处理,可促进产生镰刀形大孢子,两端尖削,3~5隔。
③瓜果腐霉菌菌丝发达,尢分隔,白色棉絮状,孢子囊丝状体,不规则膨大。
藏卵器平滑,卵孢子球形、平滑,不充满藏卵器内腔。
浅析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
浅析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指发生在玉米茎或茎基部腐烂且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的一类病害,它是由多种真菌和细菌单独侵染引起的。
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玉米茎腐病的为害症状及特点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玉米产区均有分布,夏玉米发生较重。
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茎基腐病显病高峰期,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为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也有在乳熟期全株急骤青枯,为急性症状。
植株茎基部先发黄变褐,后变软,内部空松或病株倒折,病株果穗下垂,苞叶呈青枯状,根系发育不良,根少而短,变黑腐烂,茎基髓部因病原不同可见红色粉状霉(镰刀菌)、白色绒毛状霉(腐霉菌)或有黄褐色臭液(软腐细菌)。
?发病初期茎下部叶鞘出现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侵入内部组织,使茎组织腐烂,呈深褐色至红褐色,并有臭味,植株倒折。
有时植株上部也受害,心叶失绿,萎蔫状,叶鞘与茎秆腐烂易拔出,并有黄褐色臭液。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典型症状是在玉米近地面2~3节处茎基部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渍状软化,变褐腐烂,有酸臭味,腐烂处凹陷,茎秆倒折。
在叶鞘上的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红褐色,在病组织与健组织的交界处呈水渍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可上、下发展,引起植株腐烂而倒折。
该病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症状,最后全株显症,很容易和健株区别。
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
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变黑腐烂。
该病在玉米连茬发病重,高温高湿利于发病,雨后天气转晴,常出现发病高峰。
矮秆、早熟品种和双穗玉米发病重。
二、玉米茎腐病的发病规律玉米茎基腐病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高危害病害,病菌可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
玉米茎基腐病ppt课件
2019
-
3
病株
2019
-
4
症状
茎叶青枯型
茎基腐烂型 果穗腐烂型
2019
-
5
茎叶青枯型
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 渍状而青枯,而后全株青枯。有的病株出 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 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 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忽晴天气时多见。
2019
-
21
2019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种植抗病、耐病优良品种 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 3.轮作 4.适期晚播 5.合理施肥 6.生物防治
2019
-
24
2019
-
12
2019
-
13
病原
腐霉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肿囊腐霉P.inflatum、禾生腐霉 P.graminracola),鞭毛菌亚门腐霉属; 镰刀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2019
玉米茎基腐病
corn stalk rot
植保091
2019
-
1
概述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 米茎腐病,俗称玉米 青枯病。
2
2019
பைடு நூலகம்
-
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 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 害,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在 玉米植株上表现的症状就有所不同。
分析根腐病、茎基腐病发生重的原因.doc
分析根腐病、茎基腐病发生重的原因
今年的根腐病、茎基腐病大发生比较特殊,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要齐心协力,一起来分析一下根腐病、茎基腐病发生重的原因。
根腐病和茎基腐病主要由腐霉菌、镰刀菌浸染引起,属土传病害。
根腐病主要表现为中胚轴和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幼苗死亡。
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浸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属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在我国,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
茎基腐病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
苗期发生茎基腐病会造成玉米苗青枯死亡。
今年这两种病害发生如此严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今年玉米播种后频繁降雨,造成田间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为土壤中的病原菌滋生浸染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目前国内主推的玉米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等,茎基腐病、根腐病抗原少或基本没有,容易感染这两种病害;三是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和秸秆还田量大的地块,因土壤中菌原积累多容易感染这两种病害;四是部分地块因
播种施肥质量差导致烧根,造成根系、苗子生长弱,容易感染发病。
今年根腐病和茎基腐病严重程度超乎想象,其发展情况还难以预测,如果你的玉米出现了苗黄苗弱症状,一定要找出原因,抓紧时间采取措施防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
阅读: 25出处:互联网作者: 编辑:[ 大中小]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玉米茎基腐病(俗称根腐病),是夏玉米苗期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发生面积呈扩大趋势,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
河北省农科院土肥所经过多年试验,研制出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复配杀菌剂,经田间药效试验和40多个县市田间示范应用证明,在玉米播种前用复配杀菌剂进行拌种,可以一次性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与危害。
配以营养元素和杀虫剂,融作物抗病、防治病虫措施与增产措施于一体,达到培育壮苗,减少病虫危害,增强玉米生育期防病抗病能力,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
应用该技术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效率达85%以上,一般每亩增产40~1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