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易错易混
高一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
The temper should never be greater than the abilit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桂花优秀作文500字(精选5篇)桂花优秀作文1秋天来临,我的房间总会弥漫着阵阵花香,让我禁不住久久凝望那棵窗前的桂花树。
远远望去,这棵桂花已有两层楼高了,非常茂密,四季常青的样子让我感受到勃勃生机。
每逢九月,桂花便竞相开放,我都会被扑鼻而来的浓香吸引,走近它、欣赏它。
不知不觉间,它的树干已有碗口那么粗了,细枝纵横交错、密密层层,椭圆形的叶子绿油油的,边上还有小小的锯齿,在阳光的照耀下,洒下一片斑驳。
金灿灿的桂花由五片小小的花瓣、两个雄蕊和一个雌蕊组成,一簇连着一簇,仿佛绿丛中点缀着的碎金般夺目。
每当我打开窗与它对视,它们就像一个个可爱的金娃娃在对我微笑。
桂花不仅能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还能做出各种可口的美食,比如桂花酒、桂花糕、桂花蜜等,想到就让人流口水。
去年国庆节后,我窗前的桂花便开始凋谢了,我向妈妈提议:“妈妈,我们采些桂花回来做吃的吧?”妈妈眼睛一亮,高兴地回答:“好主意,正好可以洒在刚刚出炉的米糕上。
”我俩一拍即合,便拿着小竹篓兴冲冲地跑到桂花树下,用手轻轻拍了拍低处的树枝,桂花马上散落下来,不一会儿小竹篓就铺了薄薄一层。
我们小心翼翼地带着新鲜的桂花回到家,洗净后混着蜂蜜淋到米糕上,我忍不住把鼻子凑到跟前闻了闻,香气四溢,尝一口,更是回味无穷。
转眼间,米糕就被我们一抢而空。
桂花树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浓郁的香气,还给了我们味觉上的享受,这何尝不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呢?桂花优秀作文2庭中种桂,其叶常绿,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
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花落,取以和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每年秋天,杭州城里就弥漫着桂花的清香,把空气都填满了。
闲暇时,来到满觉陇赏桂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桂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像一树无瑕的翡翠;但一开花,成片成片的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从树叶中探出头来,如同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政治必修四第三四单元易混易错点备课讲稿
政治必修四第三四单元易混易错点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前对后错。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因此,有些联系是主观的。
(人可以创造联系,但必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的。
)4、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5、变化就是发展。
(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7、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
(前对后错。
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
)8、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前对后错。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9、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0、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1、矛盾就是双方的对立。
(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包含“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
)1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
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
矛盾是不可能取消的。
)13、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14、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可以解决的。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辑录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辑录前言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错)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错)唯物论部分1.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错)2.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阻碍)作用。
(错)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错)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
(错)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错)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对)6.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每个共产党员的首要任务。
(错)7.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错)8.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9.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错)10.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错)11.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
(错)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对)13.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错)14.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错)15.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
(错)16.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对)17.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错)18.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错)19.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对)20.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错)21.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发展。
(错)22.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对)辩证法部分1.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确定的。
(错)2.整体功能总是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错)3.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错)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错)5.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因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期末复习易错易混点-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四)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意味着部分决定整体。 纠正:“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明部分影响整体。 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等同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纠正: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有序性和内部结构 的优化趋向。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3.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因此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性。 纠正: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因此要遵循系统内部 结构的有序性。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纠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 14.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纠正: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15.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纠正: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 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5.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纠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6.认识的根本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纠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7.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 纠正: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 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8.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被推翻,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纠正: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前发展。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及易错点总结
二、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一)唯物论部分●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要求: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7、物质和运动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要求: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中政治易混易错3.1素材(必修4)
(3)不能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只要是出现了个别错误结论,或者只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一致,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过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判断真正哲学的关键就在于看它是否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看它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而不在于它的个别结论。
变式拓展:
真正的哲学能够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为实现这一转化,必须
A.代替具体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动员和掌握群众
C.让大多数群众都成为哲学家
D.对旧制度和旧思想进行批判
解析:B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可以表现在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回归教材:
判断真正的哲学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是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也就是说,看它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
重要警示:
在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哲学”问题上的三个“不能认为”
(1)不能认为凡是包含着个别错误结论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观察问题。只要一种哲学代表了它自己所属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我们就要承认它是真正的哲学。
易错点:不能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错点析
智慧锦囊
典例剖析: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高频易错点(3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易错易混点易错1.哲学起源于哲学家的灵感。
改: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易错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易错3.世界观就是哲学。
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并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能上升为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
易错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不能说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易错5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
改: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最一般的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易错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改: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升华。
易错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易错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易错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改: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并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易错10意识是大脑的特有机能。
改: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易错11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改: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错误的、歪曲的反映。
易错12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改:意识有正误之分,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改: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变化。
2022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2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X)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X)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X)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X)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X)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X)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X)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X)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X)点拨: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X)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篇: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高中必修四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一)哲学基本理论(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的产生: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P3)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0-P11)(1)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P11)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P12)(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3)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4)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
9、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P12)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P12)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3-P14)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易错内容
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易错内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 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 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 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 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 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 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 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 生产决定消费。
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2.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3.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含投资)的比例。
4.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在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不少知识存在着易混易错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一)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二)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高中政治必修4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4易错易混第一课1.哲学决定生活。
分析: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2.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发展。
分析:分析关系要注意辩证,既要注意哲学产生于实践,又要看到哲学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一双向关系;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哲学才能给人智慧,才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分析:概括和总结不同于总和或相加。
要区别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不可颠倒。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分析:不能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混淆。
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分析: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基本问题的观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展开的。
4.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分析:两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4易错易混第一课1.哲学决定生活。
分析: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2.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发展。
分析:分析关系要注意辩证,既要注意哲学产生于实践,又要看到哲学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一双向关系;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哲学才能给人智慧,才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分析:概括和总结不同于总和或相加。
要区别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不可颠倒。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分析:不能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混淆。
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分析: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基本问题的观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展开的。
4.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分析:两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
首先,第一个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个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内容是第一个方面的展开和身后。
其次,第二个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彻底解决。
5.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分析:不可知论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分析: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分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分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分析:真正的哲学是先导。
3.哲学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分析:对于思维、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等主观事物,要注意其反作用的双重性,即如果正确反映客观就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反之则阻碍。
4.哲学决定社会进步。
分析: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但这种反作用始终从属于社会变革对哲学发展的决定作用,它是第二位的,不能认为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5.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分析:实践的观点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分析: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巅峰。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终极的真理,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分析:该观点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但忽视了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犯了内容片面的错误。
第四课1.哲学上的物质即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
分析: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科学中讲的物质也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析: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大与小的关系。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分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此外还有可知性等。
4.哲学中的规律是具体科学中规律的总和。
分析: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规律有好坏之分。
分析: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分析: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否认规律是客观的,是唯心主义的体现;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又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7.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分析: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和效果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
即: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不能改造、消灭、创造、发明规律本身。
8.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无法改变规律本身。
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了取得积极效果的程度。
第五课1.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分析:“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2.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分析: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3.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分析: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分析: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分析: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区别在于是如实还是歪曲反映。
6.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分析: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指的是在实践中借助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7.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分析: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8.树立正确的意识,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9.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分析:应为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上述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第六课1.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分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2.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分析:盲目的实践一般指的是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活动。
4.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5.认识的反复性就是形成认识的过程中不断经受挫折。
分析:人们对每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就是认识的反复性。
6.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
分析: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而不取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
尽管真理迟早会被社会公认,但被社会公认的思想不一定就是真理。
因此,上述观点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7.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分析: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
8.科学理论是真理,真理也是科学理论。
分析:只有将真理系统化、理论化后,才形成科学理论。
第七课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分析: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分析:事物处于联系中,这一点是无条件的;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否有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否具备关系联系能否发生,条件的情况关系联系的情形,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
3.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只能尊重客观联系。
分析:联系是客观的,指的是人不能臆造、不能强加、不能否认、不能割断联系;但人可以认识联系;可以根据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从而建立新的联系;可以创造或限制条件从而使事物间对人有利的联系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化害为利。
4.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分析: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其根据是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
5.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并随着部分功能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6.任何情况下关键部分对整体都起决定作用。
分析: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才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共性和个性的是等同的。
分析: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是没有的。
8.整体的地位、利益、功能始终高于部分。
分析:整体利益和地位永远高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要分情况讨论。
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分析: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
一般而言,那种内部结构优化的整体才可以称为系统。
第八课1.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分析: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总处于被支配地位。
分析: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旧事物的力量有一个从强到弱逐渐衰亡、不断丧失其支配地位的过程。
3.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的。
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4.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分析:变化分为三种,前进的、上升的;循环往复的;倒退的、下降的。
其中只有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6.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是上升的。
分析:前进和上升是就“总趋势”而言的。
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分析:前对后错。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8.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