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模型的制作
初一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
初一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
明白了,您希望使用泡沫板和超轻黏土制作一个初一等高线模型,并且使用磁铁将模型固定在黑板上,以便让学生观察。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地形地貌。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步骤:材料:
泡沫板
超轻黏土或其他可塑材料
磁铁
黑板或其他磁性表面
制作步骤:
制作山体支撑:使用泡沫板切割成所需的山体形状。
可以根据需要堆叠多层泡沫板以增加高度和形态。
确保泡沫板支撑稳固。
制作等高线:使用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或其他可塑材料,根据等高线的数据进行塑型。
每个等高线应该在山体上形成一个连续的环绕线。
可以使用小刀或牙签等工具进行塑型。
添加磁铁:在山体底部和黑板上分别附着磁铁。
可以使用胶水或其他粘合剂将磁铁固定在山体底部,并确保山体能够牢固地吸附在黑板上。
展示模型:将山体模型放置在黑板上,通过磁力吸附使其固定。
可以用主视图和俯视图的方式来展示等高线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形地貌。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同时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展示方式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一、背景介绍地形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征,它的高度变化决定了地表的起伏、山脉和河流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来将地形的高度信息可视化。
本实验项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面高度和等高线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橡皮泥2.平板或平坦表面(如瓦楞纸)3.尺子4.制图纸或透明塑料薄膜5.颜色标记笔或彩色铅笔6.剪刀三、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平板或平坦表面作为工作台。
2.将橡皮泥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使其变得柔软易塑。
3.将橡皮泥搓成一个球状,并在表面压平,形成一个底座。
4.将制图纸或透明塑料薄膜铺在橡皮泥顶部,用剪刀修剪成与橡皮泥相同大小的形状。
5.在制图纸或透明塑料薄膜上以1厘米为单位,用尺子画出一个水平线,并从这条线开始每隔1厘米画出一条平行线。
6.使用颜色标记笔或彩色铅笔,将每一条等高线涂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区分。
7.用剪刀将等高线剪下来。
8.将橡皮泥的表面涂抹上水,使其变得湿润。
9.将第一条等高线贴在橡皮泥上,并用手指轻轻压实。
10.依次将其他等高线贴在橡皮泥上,并用手指轻轻压实,一个个构建地形模型。
11.完成地形模型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让地形更加精细。
四、实验思考1.在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2.为什么我们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将橡皮泥表面涂湿?3.在实验过程中,你对地形的高度变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吗?请说明。
五、实验延伸1.如果你想制作一个具有真实地貌特征的地形模型,你会选择使用什么材料?为什么?2.你认为地形模型在哪些领域有应用价值?请列举几个例子。
六、结论通过本实验项目,我们可以利用橡皮泥制作出等高线地形模型,通过观察和制作过程,学生可以加深对地形高度变化的理解。
此外,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地形模型的制作有助于加深对地貌特征的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
高线地形模型制作-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
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等
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根据
一定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沿着
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5cm,
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橡皮泥
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一层进
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的形状
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线地形
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绘制
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初中地理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 美篇
初中地理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美篇初中地理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一、引言在地理教学中,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是一种非常直观、生动地解释地形图和地形地貌的方法。
通过手工制作山体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的概念,加深对地理地貌的理解。
本文将从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的原理和步骤、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地理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
二、制作原理和步骤1. 制作原理等高线是指连接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所有点而绘制的曲线,它是描述地形地貌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时,我们需要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线条高度差,来构建山体模型的高低差。
通过模拟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形图中地形地貌的变化。
2. 制作步骤准备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所需的材料,包括泥土、木片、模型刀等。
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线条高度差来设计模型的高低差,使用泥土和木片逐层叠加模型,模拟地形图上的等高线。
根据需要进行上色和修饰,让模型更加生动。
三、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准确理解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线条高度差,以确保模型的高低差能够准确地模拟地形图的地形地貌。
要注意在模型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比如模型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在使用泥土和木片进行模型叠加时,要注意叠加的均匀性和自然性,以使模型更具真实感。
四、地理教学的意义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际动手制作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地形图的含义,帮助他们更生动地理解地理地貌。
制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信心。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制作等高线山体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地理地貌,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等高线山体模型制作方法
等高线山体模型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黏土,刻度尺,牙签,小刀,垫板,彩笔。
①将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
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②用手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③将直尺垂直摆放在山体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④小刀小心地沿着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
⑥在山体上表面用水粉涂上不同的颜色。
⑦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①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
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在图的左下角把各种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用分层设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制作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制作引言地形图是一种显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形,可以反映地面高度和地形起伏。
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则是将地形图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使人们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地面的特征。
本文将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的制作过程,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以及模型生成等步骤。
数据获取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的第一步是获取地形数据。
常用的获取地形数据的方法有三种:1. 公开数据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都有提供公开的地形数据集,可以从他们的官方网站或相关数据库中获取。
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供了全美的等高线数据集,欧洲空间局(ESA)提供了全球的高程数据集等。
2. 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是利用传感器从航空器或卫星上获取的地表信息。
这些数据通常包括地形高度信息,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出来。
一些商业遥感数据提供商如DigitalGlobe和GeoSage等提供全球范围的高程数据。
3. 激光雷达测量激光雷达技术也称为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获取地表高度信息。
激光雷达测量的精度很高,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
激光雷达的数据可以通过激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和提取。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获取地形数据。
数据处理获取到地形数据后,需要进行一些处理以适应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的生成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步骤:1. 数据清洗地形数据通常包含了一些无效或错误的数据点,需要进行清洗。
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筛选、去噪和修复。
2. 数据插值地形数据一般以离散的点或线的形式存在,需要进行插值以获取连续的高程数据。
常用的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插值(IDW)、三角网格插值(TIN)和克里金插值等。
3. 数据平滑为了生成更美观的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可以对地形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平滑的方法包括均值滤波、高斯滤波和中值滤波等。
在完成数据处理之后,就可以开始生成等高线地形图模型了。
等高线山体模型制作方法
等高线山体模型制作方法一、引言等高线山体模型是一种利用等高线原理,通过三维立体形式展示地形地貌的模型。
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用于地形分析、规划设计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等高线山体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设计山体轮廓、选择合适材料、制作等高线图纸、剪裁与拼接材料、塑造山体形状、涂绘山体颜色、细化等高线条和完善模型细节等步骤。
二、制作步骤1.设计山体轮廓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或设计需求,确定山体的整体轮廓。
这包括山体的走向、高度、起伏等特征。
可以使用地形图、卫星图像等资料,辅助设计山体轮廓。
2.选择合适材料根据山体的大小和复杂度,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泡沫板、木板、石膏等。
泡沫板轻便易塑,适合制作大型山体;木板结实耐用,适合制作精细的山体;石膏塑形能力强,适合制作细节丰富的山体。
3.制作等高线图纸根据设计好的山体轮廓,在图纸上绘制等高线。
等高线应准确反映山体的起伏变化,以便后续制作。
可以使用地形测量软件或手工绘制等高线。
4.剪裁与拼接材料根据等高线图纸,剪裁出相应形状的材料。
对于大型山体,可以将材料分块剪裁,方便拼接。
拼接时,应确保各块材料之间的衔接紧密,不产生明显的缝隙。
5.塑造山体形状使用塑形工具(如热风机、刮刀等),根据等高线图纸,对剪裁好的材料进行塑形。
要注意山体的起伏、坡度等细节,使山体形状更加逼真。
6.涂绘山体颜色在塑造好的山体表面,涂抹适当的颜色。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和涂绘方式。
例如,可以使用水彩、丙烯颜料等进行涂绘。
7.细化等高线条等高线条是等高线山体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细化处理。
可以使用黑色或深色颜料,加强等高线的视觉效果。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在等高线周围添加阴影,增强立体感。
8.完善模型细节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对模型细节的完善。
例如,可以在山体上添加植被、道路、建筑物等元素,使模型更加生动逼真。
此外,还可以对模型进行打磨、修饰等处理,提高整体质量。
测绘技术中的等高线绘制方法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等高线绘制方法与技巧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地理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表的特点。
其中,等高线绘制是测绘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绘制连接相同海拔高度的曲线,将地形表达出来,为地理空间分析和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
本文将从等高线的概念、绘制方法和技巧三个方面探讨等高线绘制的应用。
一、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是连接同一等高面上各点的曲线,也叫等势线。
它在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时非常常用,能够直观地反映地形的陡峻程度、山脊和谷地的位置以及坡度。
等高线的间距越密集,表示地形的变化越剧烈,反之则表示地势较为平缓。
二、等高线的绘制方法1. 传统测绘方法传统测绘方法主要利用地面地形测量,使用水准仪等测量设备进行高程测量。
通过在地图上选择高程基准点,然后在地面上进行实地测量,最后利用等高线绘图仪进行等高线图的绘制。
这种方法的绘制精度较高,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复杂的操作。
2. 数字测绘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测绘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测绘方法。
它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获取地表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实现了快速、准确的等高线绘制。
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绘图精度。
三、等高线绘制技巧1. 合理选择等高距等高距是指连续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选择合适的等高距对于准确表达地形非常重要。
在平坦的地形上,等高距可以选择较大的值,以减少绘制的曲线数量;而在陡峭的地形上,等高距需要选择较小的值,以便更好地表达地势的变化。
2. 注意等高线的连接和交叉等高线的绘制需要注意曲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相邻等高线之间应该有一定的交叉或重叠。
尤其是在山脊和谷地的交汇处,等高线需要平滑地连接起来,以避免造成视觉上的断裂。
3. 避免过度绘制在绘制等高线时,有时候容易出现过度绘制的问题,即在地形变化不大或平坦的区域过多地绘制等高线。
这不仅会导致图件上等高线过于密集,也会给人造成混乱和困惑。
活动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
活动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目标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一定的制作流程完成简单地形模型的制作。
2.知道根据不同地形特征区分各种地形的方法,并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地形特征。
3.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器材黏性较好的湿泥土(最好用高岭土,亦可用其它黏性较好的泥土)或橡皮泥、尺子、牙签、细线或细钢丝、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盛水的小容器,水粉颜料。
过程1.制作等高线模型:(1)将湿泥土或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
(2)在手上蘸些水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注意:水不可太多,以免表面太湿影响下一步操作。
用橡皮泥做材料时不可加水)(3)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注意:尺子要垂直摆放。
各记号处高度间隔要相同)(4)用细线或细钢丝小心地沿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5)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并移到通风处晾干。
(注意:不宜放在阳光下暴晒,为了加快干燥的速度,可用电风扇吹。
用橡皮泥做材料时不必晾干)(6)在晾干的山体块表面用水粉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山体的等高线地图: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程。
讨论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其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方法有何不同?拓展一、将等高线地形图改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
(注意:涂色要均匀)2.在图的左下角把各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用分层设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二、用高岭土制作校园模型。
评价1.将制作好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在班里展示,请同学参观和议论。
2.选送班级中的优秀制作参加全年级展示。
七年级科学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
等高线地形模型是一种十分生动直观的地形表现方式,通过在平面上画出等高线,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地面的高低起伏。
在这个科学制作中,我们将会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制作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等高线地形模型。
材料:1.大块瓦楞纸板2.剪刀3.胶水4.涂料和画笔5.树木、建筑模型(可选)制作步骤:1.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大块的瓦楞纸板,将其放在水平的平面上。
2.接着,我们可以使用铅笔在纸板上画出几条等高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来决定等高线的形状和布局。
等高线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
3.然后,使用剪刀将等高线沿着画好的线条剪下来。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等高线的形状和大小,使其更加符合地形的特征。
4.接下来,将剪下的等高线逐个粘贴在纸板上,将各个等高线依次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个层层叠加的地形结构。
使用胶水将等高线牢牢地粘贴在一起。
5.一旦所有的等高线都被粘贴好,我们可以开始为地形模型添加一些细节。
可以使用涂料和画笔为地形模型添加一些颜色,比如绿色代表草地,蓝色代表水域等等。
也可以在地形模型上添加一些树木、建筑等模型,使其更加生动逼真。
6.最后,等地形模型上的涂料干燥后,我们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就制作完成了。
我们可以将其放在桌子上或者展示架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我们的作品。
通过这个科学制作,我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形地貌的特征,加深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尝试制作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探索地质奥秘,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分组实验: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
学习指要
知识要点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之前,要明确等高线的含 义,同时还要知道,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垂直距离叫等高距, 同一等高线图(模型)上的等高距都是相等的,不能将等高 线的疏密与等高距混淆。也就是说,各等高线之间距离越 大,地形坡度越缓;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地形坡度越陡, 但各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却是相等的。
虑,请在图中选择合适的水库大坝的位置,并用 M 标 在图上。
2024/9/26
【解析】 (1)通过观察相邻等高线的标注,发现等高距为 100 米,A 点海拔为 1100 米。 (2)观察等高线不难发现,G 处为山脊,不能形成河流。 (3)D 处明显有中间低、周围高的特点,盆地周围发育的河流在 盆地中间汇集,通过盆地北部出口流出。 (4)从地形上考虑,蓄水大坝的坝址应该选择在盆地北部边缘河 流流出盆地出口处的峡谷段。 【答案】 (1)100 1100 (2)F 因为此处为山谷,而 G 处为山 脊 (3)中间低,周围高 (4)标在盆地北部边缘河流流出盆地出 口处的峡谷段
2024/9/26
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
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
2024/9/26
பைடு நூலகம்
2024/9/26
重要提示
制作前小组间互相讨论,解决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 型可能遇到的困难,制订出一个较为详尽的计划。如:用 什么材料(橡皮泥或其他黏性较好的湿泥、细线或细钢丝、 垫板等);用什么工具(如要测出等高线间等高距必须用尺 子等);达到什么目标(等高线地形模型上要标出什么,明 确分工和完成日期)。其中等高线模型上各等高线高度的 测定是一个难点。
2024/9/26
解题指导
【例题】 如图 3.7-2 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请回答 下列问题:
实验项目 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
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
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时间:
实验参与人数所用时长
1 40分钟
2 25分钟
3 25分钟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
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
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
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
橡皮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
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
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
线地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
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等高线模型的制作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二)等高线模型在中学地理当中,等高线向来是教学重点与难点,也是学生相对难以把握的内容。
传统意义的教学中,老师多采用描述的方式或通过板画对等高线进行讲解,来把三维空间中的实物表现于语言描述当中,或绘制到二维平面当中。
无可否认,这样的讲解方式对于一部分同学是容易接受的,但对于那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空间立体感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就难免有些困难了。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自然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毕竟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手动。
所以,老师引领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等高线演示模型才是当务之举。
所谓等高线,就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笔者要设计的这个等高线模型,就是要更加科学合理地把抽象难懂的三维空间中的等高线,投射到形象易会的二维平面当中去。
从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真正涵义。
1、模型的制作工具准备:石膏粉5千克水盆刻刀毛刷透明塑料板若干油性彩笔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锯条平整的木板制作步骤将石膏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稠糊状,然后取出堆放于平整的木板之上。
用手将其大致捏成山体形状(注意要把各种地理要素都表现进去,如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凉干待用。
在山体模型的不同高度处,沿着铅直线等距离取几个点,并标刻在模型上,这就相当于山体的不同海拔。
沿着不同的高度点,大致确定出几个等距离的切面(等高面)并用锯条将山体模型沿着这几个切面锯开,从而将整个模型锯成若干个能磊放成一个整体的小模块。
用刻刀将每个小模块的表面修复平整,光滑,并使模块之间的边缘基本吻合,磊放到一起不易看出缝隙。
用毛刷将模型上的残渣扫尽,使其光洁,然后用水粉笔着色(以绿色为主,从下往上颜色逐渐变浅)。
这样一来,一个山体等高线演示模型就做好了。
2、教学与演示(1)向学生展示整个山体模型,并说明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各个要素所在的具体位置。
等高线制图技巧分享
等高线制图技巧分享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制作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和工具。
地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等高线制图作为地图制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描绘地形高度变化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空间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等高线制图的常用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等高线图。
一、等高线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等高线是地图上的一种特殊线型,用来表示不同高度的点在地面上的连续曲线。
等高线通过连接同一高度的点,描绘了地形的高度变化。
等高线制图是通过在地图上绘制并连接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使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地面的起伏和地形特征。
等高线的制作基于地形图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测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得。
DEM是以网格形式呈现地表高度信息的数据模型。
在制作等高线图之前,我们需要对DEM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适合绘制等高线的高度间隔和等高线密度。
二、等高线制图的准备工作在开始绘制等高线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数据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等高线制图准备工作:1. DEM数据:DEM数据是进行等高线制图的基础数据,可以通过测量或从相关机构获取。
2. GIS软件:GIS软件(如ArcGIS、QGIS等)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空间分析和制图功能,是绘制等高线图的主要工具。
3. 等高线样式:在绘制等高线时,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等高线样式,如线型、颜色、标注等。
4. 地图背景:为了更好地展示等高线图,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地图背景,包括底图、卫星影像等。
三、等高线制图的技巧和方法在进行等高线制图时,有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制图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等高线制图技巧:1. 等高线间隔和间距:选择合适的等高线间隔和间距是绘制等高线的关键。
较小的间隔可展示更详细的地形信息,但可能导致图形过于密集;较大的间隔则可能丧失一些细节,但描绘地形特征更为简洁。
2. 细节处理:在绘制等高线时,我们需要注意保留地形细节。
实验项目 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
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
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
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
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
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
橡皮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
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
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
线地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
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dem生成等高线算法
dem生成等高线算法
摘要:
1.DEM 生成等高线的基本原理
2.DEM 生成等高线的方法
3.DEM 生成等高线的应用
正文:
一、DEM 生成等高线的基本原理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描述地表高程信息的数字模型,它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数据之一。
DEM 生成等高线算法是一种将DEM 数据转换为等高线数据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沿着地表高程梯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生成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表上高程相等的点的连线,它可以形象地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
二、DEM 生成等高线的方法
DEM 生成等高线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梯度法:梯度法是根据地表高程的梯度方向来生成等高线的方法。
在地表高程梯度较大的地方,等高线密集;而在地表高程梯度较小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梯度法的优点是生成的等高线能够较好地反映地表的高低起伏。
2.轮廓法:轮廓法是根据地表高程的轮廓线来生成等高线的方法。
在地表高程变化较大的地方,轮廓线较为复杂;而在地表高程变化较小的地方,轮廓线较为简单。
轮廓法的优点是生成的等高线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3.插值法:插值法是根据地表高程的插值点来生成等高线的方法。
插值法
的优点是生成的等高线较为平滑,能够较好地反映地表的高低起伏。
三、DEM 生成等高线的应用
DEM 生成等高线在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环境规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等高线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表的高低起伏,为工程规划、地形分析、水文研究等提供重要依据。
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
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等高线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它通过绘制等高线来展示地形的高程变化。
这种模型制作方法在地理学、地质学、地形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等高线模型的制作需要以下步骤:一、数据采集和准备要制作等高线模型,首先需要采集地形数据。
常用的数据来源包括地形图、高程数据、卫星影像以及激光雷达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筛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数据处理和插值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插值,以填补数据的空白和缺失。
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插值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已知数据点的高程值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值。
三、等高线生成等高线的生成是等高线模型制作的核心步骤。
根据处理和插值后的数据,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绘制等高线。
在绘制等高线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等高距离和等高线的密度,以展示地形的细节和变化。
四、等高线的样式和标注绘制等高线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样式和标注方式。
常用的样式包括实线、虚线、粗细不同的线条等,而标注可以包括等高线的高程值、间距、坡度等信息。
这些样式和标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形的特征。
五、等高线模型的分析和应用等高线模型不仅可以用于展示地形的高程变化,还可以进行一些分析和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等高线模型来计算地形的坡度和坡向,以评估地形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此外,等高线模型还可以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以研究地形与其他地理现象的关系。
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和准备、数据处理和插值、等高线生成、样式和标注以及分析和应用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制作出准确、清晰的等高线模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形的特征。
等高线模型在地理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助于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等高线模型
在中学地理当中,等高线向来是教学重点与难点,也是学生相对难以把握的内容。
传统意义的教学中,老师多采用描述的方式或通过板画对等高线进行讲解,来把三维空间中的实物表现于语言描述当中,或绘制到二维平面当中。
无可否认,这样的讲解方式对于一部分同学是容易接受的,但对于那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空间立体感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就难免有些困难了。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自然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毕竟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手动。
所以,老师引领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等高线演示模型才是当务之举。
所谓等高线,就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笔者要设计的这个等高线模型,就是要更加科学合理地把抽象难懂的三维空间中的等高线,投射到形象易会的二维平面当中去。
从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真正涵义。
1、模型的制作
工具准备:石膏粉5千克水盆刻刀毛刷透明塑料板若干油性彩笔水粉画颜料、画笔及调色盘锯条平整的木板
制作步骤
将石膏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稠糊状,然后取出堆放于平整的木板之上。
用手将其大致捏成山体形状(注意要把各种地理要素都表现进去,如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凉干待用。
在山体模型的不同高度处,沿着铅直线等距离取几个点,并标刻在模型上,这就相当于山体的不同海拔。
沿着不同的高度点,大致确定出几个等距离的切面(等高面)并用锯条将山体模型沿着这几个切面锯开,从而将整个模型锯成若干个能磊放成一个整体的小模块。
用刻刀将每个小模块的表面修复平整,光滑,并使模块之间的边缘基本吻合,磊放到一起不易看出缝隙。
用毛刷将模型上的残渣扫尽,使其光洁,然后用水粉笔着色(以绿色为主,从下往上颜色逐渐变浅)。
这样一来,一个山体等高线演示模型就做好了。
2、教学与演示
(1)向学生展示整个山体模型,并说明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各个要素所在的具体位置。
(2)将透明塑料板夹在各个模块切面之间,以表示山体不同海拔的几个等高面。
(3)用彩色油性笔,沿着各个模块底部的边缘轮廓,将轮廓线画在各模块底部的透明塑料板上,并标上不同的高程。
(4)将塑料板抽出,叠放到一起,向同学展示。
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
图6
图7
第三步
向
下
叠
放
图8
展示
图9
第二步
这样,不同等高面上的等高线就投射到了同一个平面上,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等高线地形图。
这时,由演示者引导同学在图上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陡崖等各个地理要素,看看是否与模型上的要素相对应。
3、分析与评价
该实验能够巧妙地展示出等高线地形图的投影原理,形象地反映出各个要素所代表的实际地貌,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且所选材料价格低廉,容易搜集。
笔者认为该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但是实验中运用到的材料较多较重,制作起来耗时较长,而且石膏干得很快,不易把握,适合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在活动课上将成品向同学展示,或者直接由教师提前制作完成,在教学过程当中向学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