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合集下载

杨式太极拳入门基本功

杨式太极拳入门基本功

杨式太极拳入门基本功手型1、掌杨式太极拳掌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但也不要太开,以手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弛,虎口自然圆开,掌心不要太凹或太张,以自然舒适为度。

中指领劲,用意不用力。

2、拳杨式太极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一起向内卷屈,手指肚贴于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内勾。

拳不宜太紧或太松,应以自然握实为度。

3、勾杨式太极拳的勾手(亦称吊手)的做法是指尖朝下,轻轻捏合在一起,手心圆空,手向内勾,腕部自然凸起,但不要用力。

步型1、开立步杨式太极拳开立步的具体要求是: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个肩井穴与两个涌泉穴成两条直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两腿微屈,不要用力。

2、弓步杨式太极拳的弓步具体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向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膝不可超过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的太直。

凡弓步,都要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

3、虚实步杨式太极拳虚实步的具体要求是:虚实分清,实步为全脚掌着地,全身坐实,承担体重的70%。

虚步为脚尖或脚跟着地,承担体重的30%。

拳论云:“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

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4、侧弓步杨式太极拳侧弓步的具体做法是:一脚内扣,一脚外撇,两脚成丁八字,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脚内扣,蹬腿之脚外撇。

5、仆步杨式太极拳仆步的具体要求是:右脚外撇,重心后移,周身骨节均需松开,使身体重心向下坐,两脚掌着力,左腿不要伸的太直,左脚尖不可翘起,右脚跟不要离地。

6、独立步杨式太极拳独立步的具体做法是:一腿站立,不可挺的太直,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下垂,脚尖向前。

躯干躯干的形态也称为身形,杨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身法的“身”在这里是指人的头、肩、胸、臀、腰五个部位。

1、头头部包括眼、耳、嘴和头部的形态。

眼在杨式太极拳中是十分讲究的,杨澄甫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之不足。

太极拳三步练法歌诀

太极拳三步练法歌诀

太极拳三步练法歌诀
太极拳三步练法歌诀
摘自《杨式太极拳真传》
三首歌诀是练太极拳三个阶段的意境,并形象比喻了练拳要领,由此体会揣摩,颇有益处。

如站水中至颈深,身体正中气下沉。

四肢动作有阻力,姿势变换要慢匀。

此诀含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动作慢匀、迈步似猫行等要领,尤其在水中行走之阻力比喻,利于将意念贯穿于动作至每一瞬间,做到轻而不浮,柔而不软,松沉兼备而增长内劲。

对初学着极为重要。

如在水中身悬空,长江大河浮游中。

腰如车轮精神涌,滔滔不断泅水行。

此诀含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腰为轴、圆活贯串等要领,乃为由练体阶段进入练气阶段,内劲由浑厚而更见轻灵之关键。

此时身法已就,进展亦速。

身体如在水上行,如临深渊履薄冰。

精神合注神内敛,妙趣环生味无穷。

此乃虚静而神凝之境界。

形与意,从有而归之于无。

虽动犹静,轻灵至极,其乐无穷。

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

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

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杨式太极拳的养生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大家知道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杨式太极拳内功的练习方法一、瑞狮揉球式太极由无极而生,而无极为先天一气。

杨式太极拳在练习揉球式行功之时,心阳之气降,肾之阴气升,恍惚之中无极而生太极之象。

二、霸王举鼎式霸王举鼎式为太极内功之练劲调气吐纳之功,势法开合阔展具龙虎之象。

行功之时外掤、上举、下按显而易见,呼吸吐纳之功隐于其中。

三、青象吸真式青象吸真式为太极内功打通任督气通大小周天之功法,其形似青象吸水,外借其形,内助真气,通达背部三关,行大周天之功。

四、神龙回首式神龙回首式为太极内功之练气通脉之功(主练带脉之气),其形似神龙游空,盘旋往复,足之外碾、身之盘转身势曲折如龙,形曲而力直,气劲如旋球,束展之劲尽在其中。

五、锦鲤戏水式青龙戏水为太极内功之培元固本之功,其势如锦鲤翻波,左右摇晃,实质内练命门之火、两肾之水,练真阴真阳,水火相济之功。

练杨氏太极拳如何做到全身放松1、思想人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

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

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2、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

意是一身的统纲。

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

”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3、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

传统杨式太极拳练功次序

传统杨式太极拳练功次序

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功夫地次序,分为三步:即先练体、次练气、后练神.严格说来,这三步功夫,幷不能截然分开.但强调先练肢体地柔顺,次练内气地充盈,后练神经地宁静.从外到内、由实到虚,由动入静,是十分有理有利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初学太极拳,在跟明师学会了拳架之后,即应努力刻苦练功,称为盘架子.通过每天地盘架子,从慢、匀、轻、节节贯串中,去求得自身松柔程度地不断增加.其中慢较易,匀极难,细心地学者,大约都能对这两项加以重视.唯有"轻"(指用力小)与节节贯串两项,与生活中用力地习惯,矛盾很大,最易被人忽视,或者认识极为肤浅,做得极为粗糙,不精不细.这是很多人学了很多年,而依然拳味不对、进步不大地重要原因之一.须知轻是松柔地前因,不轻就永远没有走向松柔地可能,而松柔正是太极拳地灵魂.节节贯串必须从中脉开始,是依先后次序打通各个关节地极为重要地有效措施.轻与节节贯串是渡到松柔那个彼岸地渡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太极拳很重视全身地完整性,即拳谱上要求地"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与"内外相合"就是为了这一目地而提出地口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学拳架子地时候,一手一式都应首先做到上下相随.不是上面手在动,下面脚也在动,就叫上下相随,而是每一式手脚都应同时开始动,也要求同时到达每一式地终点.此外,如转腰、沉气、开裆、弓步等等,都应在此同一瞬间,配合得恰到好处.粗看容易,因为太极拳要求细致精确,其实就相当困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未得真传、或者粗心地学者,每易脚下地弓步先成,手上地定点后到,或者开裆不足,这就是未能做到上下相随;也即是不完整.象这样练下去,就不会取得技击功夫上地成果,到推手时,必然化劲化不好,发劲也发不出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至于内外相合,要在一趟拳架已学完,上下相随已基本上做到之后,再来留意.大体说来,就是从身体地正中线开始,用思想引导,依先后次序,运动各关节,做到节节贯串,动作内收、蓄劲时,要将心意都随之收回至极小;动作外开、沉气发劲时,心意也要与之相随放大至无穷大.手、脚、身地运动,要作有带动周围地空气至若干距离之意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练太极拳很强调运用想象力,说起来抽象,其实很有道理,这就是由精神到物质.久练就能收到与众不同地气魄雄浑地效果,将太极拳从技术上升到艺术地境界中去.雅轩老师地拳架,神态即含蓄蕴藉,又透露出无尽地潜能,即浑厚沉着,又到了神气飘逸地境界.看他地拳照,就是一种艺术美地享受.其实也就因为他地想象力发挥得比我们更为细致丰富地缘故,将拳理全都落实到拳架上去了地结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上述是练全身完整地具体措施,学杨式太极拳者,望勿等闲视之.拳架既已渐熟,肢体已渐柔顺,一手一式,已不必再费心思去记忆动作.由于动作缓慢,呼吸就自然深长,按雅轩老师传杨式太极拳,有一百一十五次深呼吸,这就是气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说到气功,不少人认为很有点神秘色彩,这是受了武侠小说地影响,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气功、就是练气地功夫,也就是练呼吸地功夫.太极拳虽是武术,但武术文练,斯文优雅,动作缓慢,呼吸深长,所以太极拳是天然地气功,是以练武为主而又兼练了气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只要拳架地规格正确了,动作熟练了,练气是极自然地事.雅轩老师晚年不主张用呼吸硬性去配合动作,呼吸自然会去与动作配合,好比水往低处流一样地自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地人主张一手一式去配合,初学时由于每人练拳地速度不同,体质地强弱也不一样,呼吸地长短,自然会有差别.硬性去配合呼吸,好比多背了一个包袱,反而使一趟拳练得很不自然,容易顾此失彼,不如听其自然,于身体更为有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喜欢推手,研究技击地人,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也是极自然地事.有个别拳师把动作配合呼吸说得神乎其神,看成是不传之谜,故弄玄虚.或者认为配合好了,就可以产生异想天开地效果,都不过是欺人之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功夫练到这一步,因为内气充盈、五脏六腑受到地锻炼多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地效果,最为明显.到此阶段,应该加练推手,学习听劲.随时随地都有一种轻松愉快地感觉.练拳地兴趣,也会更浓.在日常生活中,渐渐也会运用太极拳地原理了.例如:走路可以轻快而不累,工作可以精神旺盛而不易疲倦,在各种劳动中,都懂得省力而效果良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练气地阶段中,当然也还在继续练体,在太极拳功夫中,是通过盘架子这一基本功,来逐步追求它地各种成就,不存在只练气不练体地问题.不论练体、练气、以及以后地练神(动中求静),都是通过盘架子来达到地.但事实上,功夫虽分为三步,既不能明显地分开,每一步也没有止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随着各人思想认识上,或练功时想象力侧重点地不同,就会在不同地某些方面,取得不同地成就.这既是各个名家各有优点地理由,推而广之,也是太极拳各种流派所以形成地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至于练神,则是更高地阶段了.到此阶段,体已柔,气已充,大多只注重精神地涵养,静境地追求了.体力地消耗更少,精力地积聚更多,身体更健康,只在追求技击功夫上地虚无变化了.技击功夫已成高手,推手则已到了化劲人不知、发劲人不觉地神妙境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雅轩老师晚年地功夫,真是神妙莫测,与他推手,仅觉微触其皮肤而已,完全到了捕风捉影、虚空无物地境界.名为推手,实已无手可推,只要你一出手,就站立不稳,两脚不听使唤了,总得受他指挥,喊你东就东,要你西就西,你用大力不行,用小力也不行,前进不行,后退也不行,有力无处使,两手毫无用处了,只觉如蛛网缠缚,全身不得劲,精神恍惚,六神无主,东倒西歪,同时又觉得他有很多手,自己到处都在挨打.旧小说上常说,"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这种时候,实际上是连招架之功也不可能有地,自己地一切想法,统统无用了.他发劲充实,冷快绝伦、迅雷不及掩耳,令人如坠悬崖,惊慌万状,顷刻汗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水平地推手,开始总要互相找劲,要走化好几圈之后,才可能将对方打出去,而且每每动作地形迹大,知道是怎样打地.假设推手一刻钟,能有一两次发劲,打得较为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也就算是行家了.可雅轩老师不是这样,在一刻钟之内,他可以接二连三地将你打出去二、三十次,而且次次打得干脆、打得准确、打得精彩,真妙不可言!更妙地是真地到了"打人不现形"地程度,只觉身上有重力一撞,如触电一样,就飞出去倒在他地大床上了,起来之后,感到惶惑地是,不知他是怎样打地,没有看见他是怎样打地,但自己刚才确是又挨过了,事后不论怎样回忆,也还是回忆不起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他说:"高手出手难见,不是假话地.刚才是在推手地接触中打你出去地,我也可以不先接触,一样打你出去,你保护好!"我以"云手"快速护于身前,还是被打出去倒在他地大床上了.起来之后,依然和刚才一样,只是更为惶惑了:"我明明将自己保护得很好呀"!两只手竟一点也没有起到作用,不知从哪一个空隙打进来了,根本没有看见他打我地动作,只见他右手还松松地握着拳头,想必是用这拳头打地了.最后,他说:"这才是杨式太极拳地发劲,可很多人智能差,学不到手.所以拳谱上才说:"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说"先师不肯妄传,非徒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凡是和他推过手地,莫不称之为难得地高手,叹为观止.当很多人还在对太极拳地技击作用发生疑惑地时候,在目前很多人推手还是在斗力地情况下,在有地人著书立说都在宣传"纯柔无刚、难当强敌"地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位主张"要大松大软"地杨派名家李雅轩老师所达到地成就,就能够振聋发聩,从而促使更多地尚力地"太极拳家"回头.确信以柔克刚地方法,才是正道,它绝非夸大之词,更不是假话.只要在理论上扫除那些前进道路上地疑惑论和错误地偏见,太极拳才会有光明地未来.至少才可以使更多地人,对太极拳重新产生美好地向往,从而滋生出新地钻研地动力.我确信,后人定将胜过前贤.但愿那一天早些到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见到雅轩老师所取得地成就,我们才知道太极拳地真正可爱.说太极拳是我们地国宝,是一点也不过分地.可惜,在他生前推手和一些打斗地场面,未能摄成电影,生动地记录下来,留传后世,这实在是国家地损失,无法弥补了.拳师一死,人拳两亡!空留磋叹,使后人景仰不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上述练体、练气和练神地三步功夫,其实也就是拳谱上说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三个阶段.不过说法不同,只是更明白易懂而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杨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法之一,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拳谱和习练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杨式太极拳的拳谱,并提供一些记忆方法,以帮助习练者更好地掌握。

杨式太极拳共有108式,分为三个大部分:基本功、套路和推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拳谱和习练说明。

一、基本功1.标准站桩杨式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通过站立姿势来训练身体的平衡、力量和柔韧性。

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脊椎挺直,头颈放松。

2.云手云手是杨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通过双臂的慢速前后交叉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手臂由心脏位置向两侧做圆弧状运动,动作连贯流畅。

3.常见步法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有:单步、提步、跨步、顶扫、踢出等。

这些步法的习练能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二、套路1.杨式太极拳一路杨式太极拳一路共有85个动作,包含起势、慢动作、快动作和收势。

习练时应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呼吸的平稳,动作要做到齐步齐臂、通腰舒胯、伸腹顶墩、开胸露背等。

2.开展拳套路开展拳套路是杨式太极拳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套路,有38个动作。

习练时需要注重动作的变化和力度的掌握,动作的曲线要连贯流畅。

三、推手推手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部分,通过双方的对碰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力量和反应能力。

推手分为单人推手和双人推手,习练时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意念的集中。

为了帮助习练者更好地记忆拳谱,以下提供一些记忆方法。

一、理解拳谱的逻辑顺序拳谱的顺序是有一定逻辑的,习练者可以把每个动作的名称和顺序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记忆,如按照动作的大小、目标部位的远近进行编排。

二、划分拳谱的小节把拳谱分为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包含几个动作。

在习练时,先把每个小节的动作记住,然后再将各个小节进行衔接,最后整个拳谱就能够顺利记忆和习练。

三、建立动作与形象的联想将每个动作与具体的形象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例如,把云手联想为轻盈的云彩,把踢出动作联想为踢球的动作等。

四、合理安排每天的习练时间每天按照一定的时间段进行习练,可以保持习练的连贯性和持久性,有助于巩固记忆和提高技能。

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讲解

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讲解

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讲解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讲解杨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是非常多的,练习的时候可以按照杨氏太极拳108式口诀进行练习,这样能使自己的动作更加规范,更加到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希望能帮到大家!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1、预备势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练杨氏太极拳腰功要领一、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在太极拳功法中,腰功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2008-06-05 14:36:18| 分类:佛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李和生杨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

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

不言而喻。

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

这里可简要说之。

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

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

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险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

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

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

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

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种之一,具有独特的内外兼修、柔中有力、缓慢连贯的特点。

它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强调意念的引导和内气的运用,以达到调整身心、提高健康、增强自我防护能力的目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杨氏太极拳的练法要领。

一、站桩练法站桩是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功夫的基础。

相对静止中的杨氏太极拳是通过站桩体位的稳定性来达到,因此站桩的练习非常重要。

1.身体站立稳定,脚踩虚守实。

双肩下沉,胯部自然放松,骨盆内收,保持腰椎部位挺拔。

2.手臂自然张开,掌心向下。

手腕、肘部放松,手指微微张开。

根据个人的柔韧度,角度可为45°~90°。

3.目光注视远方,保持平静。

注意调整呼吸,呼吸要深而自然,以缓慢的腹式呼吸为主。

二、太极拳基本步法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四种:进步、退步、左右顾盼步、盘旋步。

1.进步:以右脚为例,右脚缓缓向前迈进,落地后脚心要着地,脚尖略微向外旋转,重心逐渐向前移动。

2.退步:与进步相反,右脚向后退,脚后跟先着地,再脚尖着地,重心后移。

3.左右顾盼步: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右脚同时跟进,重心略向左侧移动,以此类推。

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左脚跟进,重心略向右侧移动。

4.盘旋步:身体向右侧转动,以腰部为轴,右脚跟着左脚作圆弧形的轨迹前进。

左脚向右偏转,右脚原地调整角度。

三、太极拳技术要领1.虚实:强调胸背挺起,腿部蹲低,重心下沉的实劲。

同时上半身要保持放松、柔软,有“虚”的感觉。

2.以腰御身:杨氏太极拳注重腰部的运用,通过腰部的旋转带动上下肢的运动。

将腰身看作一个中轴,上下左右的运动都要通过腰部进行转换。

3.气贯顶会踵:通过意念引导内气流动,将气引从头顶沿脊椎下行,最后至脚跟。

气的运用要与动作配合,通过意念的引导让内气穿越全身。

4.慢、连贯、圆:太极拳动作以慢为主,通过缓慢的动作来加强身体协调性和控制力。

动作之间要保持连贯性,避免断续或刻意停顿。

动作要尽量做到连贯圆滑,让身体每个部位都能够流畅地移动。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太极内功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静动兼练,内外合一修练的一种怯病、保健、延年、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

以意守命门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以达到壮腰健肾,练气强身目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内功心法。

欢迎阅读!太极内功操练方法姿势:太极内功的姿势很重要,与功法要求、意守部位、呼吸方法密切相关。

大致可分为三类,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

按练功者的需要选择。

静练式:练功初级阶段时应用,适于治疗疾病。

可分为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

仰卧式:平身仰卧床上,头颈部端正,枕高 25厘米左右,肩下垫高 5厘米左右。

两臂自然舒伸,十指轻展,掌心向下,放于身侧,两腿自然伸直并拢,两足相靠,足尖向上。

靠式:分为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

靠卧式:即采取平时休息的半卧姿势,半卧床上,枕头要高,背上垫起35~45厘米,上身成坡形,余同仰卧式。

另一种靠卧姿势为左脚置于右脚上,压住解溪穴、或右脚在上,以舒适为宜。

靠卧式:即平时在躺椅上的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

本式坡度适宜,运用方便,感觉舒适,临床上多采用。

本式也分压解溪与不压解溪两种。

坐式:身体端正稳坐凳上,头微前俯,躯体端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于大腿膝部,两腿自然分开,与肩等宽,两膝关节弯曲成90度,两小腿平行而垂直于地面,两脚底踏实地面(如凳的高低不合适,可在凳上垫毛毯或脚下放踏板。

如凳腿有调节装备,则可调节之)。

两肘关节自然弯曲、放松。

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

姿势与太极拳预备式相似,立正,左脚横开,脚尖向正前方,宽与肩等。

头正直,下领收敛(头顶悬之意),含胸拔背,松肩沉肘。

两手贴于身体两侧,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眼向前凝视。

动练式: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动式,是太极内功的中级锻炼阶段。

站式:与静练站式相同,凝视后两眼征合或微露一线之光看会阴,头缓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弯腰下蹲,蹲到两膝发酸为度,姿势到此定形,开始吐纳练式。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所在位置:杨式内功老六路太极拳三步功法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很深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在建身和养生方面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健康等益处。

早已被国内外的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公认。

另外在太极拳推手技击方面,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还不知内详,它是以修炼人体的第二系统的内在潜能为主,来达到建身和技击的双重目的。

尤其是在太极拳的推手技击方面,必须要有太极内功。

如果没有内功就不是太极拳而是肢体运动的体操。

太极拳第一系统的训练是身体和外形的训练,第二系统的训练才是练太极内功叫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个境界。

杨式内功太极拳的第一步功法是以身变手,也就是要练习“腰功“。

练精化气的过程,练腰不是裤腰带所勒之处,而是要求练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处的两块肌肉。

通过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又可扩展丹田气势,按照中医理论来讲,腰为肾之腑,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所在。

肾脏是人体生命之根源。

对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两肾相交之间叫做“命门火“。

命门火的旺与不旺,就直接影响到男女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与男子的精室,女子的胞宫有关)。

还有人体的70%都是水,要靠肾脏来调解,水液代谢量的多与少有肾主一身之水的说法。

肾脏的精气充足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的基本条件。

因此可以说:肾脏的盛于衰是人体生,老,病,死最基本的内在根源。

第二步功法是以气变手,要练丹田元气,也就是练气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

天为纯阳清轻在上,地为纯阳沉垂在下,人与阴阳二气为一体而居中。

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气。

天元之气是日,月,星。

互相作用放出来的精华物质为真气。

地元之气是水,火,风生息过程所产生的灵气。

人元之气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父母遗传给的赖以生存的元气。

元气乃先天之气,后天所补,发源于肾,积于丹田,而布于周身,是内在之气,不是呼吸之气。

杨氏太极拳步法口诀

杨氏太极拳步法口诀

杨氏太极拳步法口诀杨氏太极拳步法口诀杨氏太极拳的步法极有特色,较之别派太极拳有三点独特的练法。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杨氏太极拳步法口诀,希望能帮到大家!杨氏太极拳步法①欲转先沉。

班侯太极拳老架特点“松圆匀顺整”,较之其他支系更突出“顺”字,处处虚腿转,更符合人体运行,练之不会有腿疼、膝盖疼等弊病。

碾脚转身需松沉下气不可向上耸起,坐实松透,立身中正,得中定的劲势统领全局,以身带手,以腰为主宰的整体运动形态。

太极拳主张虚则灵、灵则变,太极阴阳学说有“阴中寓阳,阳中寓阴”之说,在太极拳中则表现为“实中寓虚,虚中寓实”。

实中无虚谓之僵,虚中无实谓之浮,处处有虚实,太极拳中把分清虚实看做第一要义,足见其重要性。

②进退步收于中而发于中,脚收至支撑腿内侧,再由此迈出,水平面是圆弧垂直面也是圆弧,如此脚的运行轨迹则成球面。

进退有序,脚踏中门而入既沉稳又有力,便于破坏敌方的重心。

被誉为“脚踏中门夺他位,就是神仙也难当”。

③点起点落,迈步如猫行。

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地面不允许有丝毫的拖拉痕迹,神似猫行轻柔矫健悄无声息。

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形意拳上步如犁地,八卦拳行步如趟泥,这是三大内功拳的步法特点,虽然提法不同形各有异,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要求含意而行,不允许空起空落。

我们认真地观察不难发现,猫的步履中含有“粘”劲,运动起来很有章法,足起离地轻柔矫捷,足落着地沉实稳健,绝无“刨地”或“跳坑”之嫌,无论快慢始终保持点起点落的特点,把猫步起落运行的特点人格化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起如藕断丝连意绵绵,落如亲吻婴孩情切切。

太极拳汲取了猫步的内涵象形取义而为之。

在练杨氏太极拳中如何实现迈步如猫行呢?我们要保持立身中正的姿势,通体放松,具备足够的腿部力量,这是实现步法轻起轻落的前提条件。

迈步强调以腰胯带动腿的运行,两腿的虚实务必要分清,虚中轻含意念随心所欲,实中暗蓄松柔收放自如,上下相随协调一致。

上步时充分注意:①松腰开胯圆裆,臀下落拉长腰椎促使脊柱上拔实现虚灵顶劲,支撑腿的膝盖要适当的外展务必与脚尖保持同向;②前脚向外碾转时胯一定要充分外展,相当于打开前进的门户,身体重心逐步过渡到承重腿;③收后腿的力源于腰胯的提携,脚收回迈出的运行轨迹很清晰地成球面状;④以前脚尖为引导探索着迈出,大有“如履薄冰”之感,脚跟轻轻踏出点住地,脚尖自然上翘,势子不停后腿向前蹬力,前脚由脚跟、脚掌、脚趾依次着地踩实形成弓步,务必引导节节贯穿的运劲方式,前小腿尽量垂直地面不宜前倾,膝盖微微向后用力不宜向前拱力,这是养护膝盖和技击的需要。

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哪些

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哪些

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哪些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哪些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哪些(一)手型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不要过紧,用力自然、舒展。

2.掌:五指自然伸直微分,虎口撑圆,掌心内凹。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二)手法1.掤:屈臂成弧形,横于体前肘关节下垂,掌心向内,高于肩平,力达前臂外侧。

2.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由前向后划弧摆至腹前。

3.挤: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贴近屈臂手腕内侧,手心向前,两臂同时向前推出,两臂撑圆,高不过肩,力达前臂。

4.按:两臂由屈而伸,两手由后向前弧形推按,沉腕舒指,掌心向前,高不过肩,力达两掌。

5.打拳:拳从腰间内旋向前打出,力达拳面。

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6.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打出,拳面斜向下,力达拳面。

7.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微屈,拳心斜向下,力达拳面。

8.撇拳:拳从上向前翻臂打出,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力达拳背。

9.分掌:两手由合抱向前后或左右分开,两臂微屈。

10.搂手:一掌由腹前经膝向外横搂,掌心向下。

11.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肘部放松微屈,掌心向前,指尖向上。

12.穿掌:掌沿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指尖朝前。

13.云手:两掌在体前,依次由里向外向上交叉划立圈,低不过裆,高不过头。

14.架掌:屈臂上举,掌架于额前上方,掌心斜向外。

15.撑掌:两掌上下或左右分撑,对称用力。

16.压掌:拇指向内,掌心向下,横掌按压。

17.托掌:掌心向上,由下向上托举。

18.挑掌:由指尖向前过渡到指尖向上,侧立掌由下向上挑起,高与眉齐。

(三)步型1.弓步:两脚前后分开,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脚尖向前,膝与脚尖,上下相对,后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

2.虚步:后腿屈膝半蹲,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前腿稍屈,用前脚掌或脚跟着地。

3.仆步:一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另一腿向体侧自然伸直,脚尖内扣,全脚着地。

4.半马步:前脚直向前微内扣,后脚横向外,两脚相距约三脚长,全脚着地。

杨建侯秘传太极拳内劲基本功修炼法

杨建侯秘传太极拳内劲基本功修炼法

杨建侯秘传太极拳内劲基本功修炼法在内家拳练习中,太极、无极、八卦、五行所指含义绝非与道家、易学有直接关系,其所指是拳学修练过程中的寓义。

其寓义在整个练功过程中的规律:在练劲过程中是指各种劲的成份与练法;在练体过程中是指以气血贯通人身奇经八脉及正经十二脉。

内功初级阶段是:易筋。

为练养阶段,意的本质是指感觉。

内功中级阶段是:易骨。

为蓄养阶段,意的本质是感觉与意向结合。

内功高级阶段是:洗髓。

为涵养阶段,意的本质是以神意合一的感觉与身体动作融贯为一体。

太极乃无极而生,欲得太极先求无极。

无极乃是混圆一体而不分阴阳。

对练太极拳而言,是指先练出整劲,进一步再将整劲练活。

内劲的基础劲是人身的筋产生的劲,筋的劲有感知,有弹力。

一、练筋劲的方法前后移荡的混元整劲1、预备式:站步要双脚踩在米字方形的中心位。

2、左脚向前迈步,前脚竖直,踩在直边上;后脚与前脚方向45度撇开,踩在对角线上。

成左(右)弓步,此为杨式太极拳的四正步。

弓步要尽量拉开,肩与胯平面向前,即腰(上身)转向前脚(正前)方向,双手前伸平扶胸前。

3、前后移荡运动:运动过程重心水平移动不许起伏,初期阶段要尽量不用肌肉力来完成动作。

向前移动时后胯尽量放松,往后移动时身体随退随左转不超过45度;身手随之做摇磨状,即练腰胯平移又练旋转,运动过程腿不许蹬劲,只求伸展开。

踩四方正步可支撑八面来力,全身感觉要一体,一动整动。

人的感觉:内家拳的“意”,首先要尽量少使肌肉力来完成动作。

这样左右弓步,顺逆旋转如此练习前后移荡的混元整劲。

这之后才能练松。

平送腰胯的练习,要注意的是心里心态的平静放松。

二、基本功一的练法手臂由后向前向上撩抛抡甩与身劲结合的荡弸劲站步与前面叙述一样以左式为例。

以左手掌心扶贴左腰肾处,肩、臂、肘、腕均不许用肌肉劲,尽量放松不使劲。

右胳膊从肩到手要绝对放松不许使劲,右手自然下坠,右掌心自后向前向上撩、抛、抡、甩,向后抡甩时,手心随身体后移转腕向后。

臂抡立圆配合身体做前后移动,身向后移动时动转角度不超过45度。

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

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

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杨氏太极拳入门指引一、松:练拳须从无极始,就先要练松,返归无极。

具体功法就是本门入门功「三线放松功」,南怀瑾先生在「太极拳与道功」一文中所说「风摆梅花」就是说的这功法。

二、无极生太极:一路的松下去,是练不出太极拳的,松了之后要练「站桩」,本门的站桩功称为「立禅」。

慢慢就会练出丹田之气,而太极拳讲究「动静相间」,要同时练「坐功」与配套的「道功」,要练气长,要练「吐纳」。

三、无意识力:魏前辈书中称为「无意念力」,书中"九曲珠解"提到:老拳谱讲"有气则滞,无气纯刚",这里的无气,是指无意念所支配的行气方式,而无意参杂其中,自然产生的内气运行能使全身透空,并延身外形成意想之无边无沿的浑圆气球。

这「无意识力」主要是与我们平常用力的「非自主神经系统」做区分,这「无意识力」用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练到双手能「浮」至约与肩同高,就初步功成,这恰是「起式」,就可开始练拳架了。

魏前辈书中"内功理法释要"提到: "起式"尚未抬手之际,而意念早已开始在周身酝酿,使各部位的内功理法依序到位。

四、丹气脉动:这是入门初级班的验收功法。

太极拳有所谓「九曲球」之说,这「丹气脉动」就在引动体内之气球,使其跳动,动到能带动全身上下震动,就初步功成,第一阶段验收。

杨氏太极内功入门功法:三线放松功三线放松功,练太极内功首重,松、静、自然,故以三线放松功为入门功法(1)双手结太极印:双脚并拢,膝盖放松,左手拇指尖置于无名指根,右手拇指穿入此洞,其余四指置于外,双手置于小腹,女生相反。

(2)第一线:运用心念想象天降甘霖,由头顶经身体前方流下至脚底,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

(3)第二线:由头顶经身体后方洗向脚底,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

(4)第三线:由头顶经身体两侧洗向脚底,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

(5)然后想象全身由脚底向上逐渐变透明,脚部变透明、膝盖变透明、大腿变透明、腹部变透明、胸部变透明、头部变透明,全身像玻璃一般透明。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

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

不言而喻。

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

这里可简要说之。

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

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

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除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

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

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

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

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

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

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

诸子百家无所不包。

太极拳经典拳谱更是字字珠玑,句句拳诀。

是太极内功修练的灵魂,指导思想。

(二)、放松是修练内功的基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

杨氏太极第三段

杨氏太极第三段

第三节1杨式太极拳三段技术图解一、基本形态(1)架掌:掌由下向上翻掌架于头上方,掌心斜向上(图2—3—1)。

(2)托掌:掌由下向上托起,掌心朝上(图2—3—2)。

(3)披拳:拳由上向下劈,力达拳背(图2—3—3)。

(4)披掌:掌由上向下劈,力达掌背(图2—3—4)。

(5)独立:一腿支撑,另一腿屈膝提起(图2—3—5)。

(6)摆莲:一腿于体前直腿扫摆(图2—3—6①②)。

(7)提手:一手探腕,一手提肘为提手(图2—3—7)。

(8)折肘:一手压腕,一手推肘为折肘(图2—3—8)。

(9)拧臂:拧转对方的手臂为拧臂(图2—3—9)。

(10)套步:一脚站于对方脚的外侧,阻止对方的移动为套步(图2—3—10)o二、单练套路(一)动作名称(二)动作图解预备式:并步直立(图2—3—11)。

1.单鞭起势同一段单练套路(图2—3—12①—⑦)。

2.右揽雀尾(1)同二段单练套路中右双手捋按势(1)、(2) (图2—3—13①②)。

(2)双手微前伸,左手移至右肘内侧,重心后移,身体微左转,用左手臂外侧右手掌向左捋(图2—3—13③)。

(3)身体右转至正,右臂屈肘折回,左手附于右腕旁;随即,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挤(图2—3—13④)。

(4)重心后移至左腿,两手收至胸前;随即,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前推(图2—3—13⑤⑥)。

动作要点:分清棚、捋、挤、按四种手法,这是太极拳的基础手法;棚在钻臂,捋在转腰,挤在身正,按在沉身,前推胯先进。

3.左揽雀尾(1)重心移至右腿,左手向下划弧至右腹前,右手向上划弧至左肩前,成右抱球式(图2-3-14①)。

(2)出左腿,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向外棚(图2-3-14②)。

(3)重心后移成右坐步,上体右转,双手向右捋(图2-3-14③)。

(4)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手推左腕向前挤(图2-3-14④)。

(5)重心后坐,双掌下按;重心前移左弓步,双掌前推(图2-3-14⑤⑥)。

4.提手上势(1)左脚退步,左手移至右肘旁(图2-3-15①)。

杨氏太极拳动作图解及用法说明(揽雀尾-捋势)

杨氏太极拳动作图解及用法说明(揽雀尾-捋势)

杨氏太极拳动作图解及用法说明(揽雀尾-捋势)第三式揽雀尾(三)捋势动作:1.左腿微屈腰微沉,重心微后坐,身体微左转。

同时左臂外旋,使掌心朝里上,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外下,两臂微沉,随翻随向左微捋,左手背与右手掌约一肘距离。

(图10)图102.重心继续移向左腿,身体继续微左转约45度。

坐实左腿,成右虚步。

两臂随体继续向左向后边黏边捋,左手在左胁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原来的距离,右手略高于左手。

眼神先关及右臂左捋,将要定势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渐向前视。

(图11、12)图11图12要领:1.太极拳每一势的变换,或者虚实的变换都是渐变而不是突变,这是为了动作做得细致,为了“运劲须无微不到”。

这在整个套路中都应注意。

2.此势当重心后移时,后胯关节应先微开后撤,使腰腿自然松开。

当重心后移后坐时,不可蹲得过低,左膝尖与左脚尖基本齐,前腿不可挺直而要微弓,两胯微收裆圆,才能下盘稳固而灵活。

3.两臂回捋时,两掌距离太短劲不易出,太长劲易断,而应以一手搭腕,一手搭肘节大臂处为宜。

两掌不可向外豁开,也不可向下捋。

定势时,肘既不能架起,也不能夹肋,要做到肘不过背,肱不贴肋,才能使捋、挤变换时,“身形顺我自伸舒”,紧凑而灵活。

4.捋要轻随。

捋时左臂松松掤住,劲点在掌背,右手轻轻粘住,劲点在掌缘和尺骨处,以意气引导来力向前,顺其来势引之延长。

同时,掌握好自己的重心不被对方乘机,是为捋法。

用法:设对方双手按我左小臂,或以左手来击,我左手或拿或采对方左手腕部,右手腕及小臂处粘黏住对方肘关节上,以引进滚动之劲[插图]之。

歌诀: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杨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

杨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

杨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武术自由谈不拘一格,不循常规新角度,新思维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现依次说明。

一、手手眼身法步,把手摆在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在拳式所有的动作中,手的动作是最多的。

而在技击中,手是击人最主要的部分。

手的形状、手的动作、手的位置等合理、准确,即会起到相应的作用,反之,会影响练习和使用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的手分掌、拳、勾。

1、掌:杨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掌型有如下八种: A、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

这种掌法运用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双掌; 搂膝的推掌等。

B、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

如倒撵猴式的前掌;有手心向左右的立掌;如肘麻捶式的上掌等。

C、坡掌:手背成坡形,手心斜向前下。

如抱虎归山式左推掌。

坡掌在拳式中运用是很多的。

D、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高探马式的后拉掌。

E、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白鹤亮翅式的左掌,搂膝掌等。

F、横掌:手心向前,横向摆掌,如白鹤晾翅的上掌。

G、扣掌:掌根向里微扣,如转身摆莲式开始的双掌。

H、垂掌:指尖向下,如海底针式的插掌。

不同的掌有不同的劲点,分清劲点所在之处,能有助于意到气到劲到,比如坐腕立掌的劲点在全掌,横掌在小指一侧,坡掌在掌心,俯掌在虎口或小指一侧等等。

无论是练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劲点是十分重要的。

杨式太极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与防的意识,所以对手掌的仰俯、手的前后左右运转要讲究用意,不宜随意出手,不能象做体操那样,简单的完成动作了事。

2、拳杨式太极拳,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向手心卷屈,大指压住二指第二节,松松握住。

杨式太极拳用拳的动作也很多,除太极五捶外,还有打虎式、双风贯耳、上步七星、弯弓射虎等式。

杨式太极拳基本功

杨式太极拳基本功

杨式太极拳基本功杨式太极拳基本功杨式太极拳又称作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知名的流派,据传是由杨露禅所建立,下面是杨式太极拳基本功,请看:杨式太极拳基本功杨式太极拳第一段1、起势混沌初开法为先,气贴背走沉丹田,心静体松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初运鸿蒙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掤捋挤按为总手,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单鞭多用可防攻,左像箭来右似弓,体正松腰勾屈下,翻掌前推转腰行。

4、提手胸部被击用提手,截合断封妙无穷,上提虚步相一致,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白鹤亮翅立鸡群,左采右掤两臂分,沉气落胯腰拔起,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二)起肩过胯膝外搂,拗步推掌沉腕肘,搂推弓步相一致,头领身正左右走。

7、撇身捶横截压带闪正中,翻拳按掌劲宜整,手眼身步要协调,双臂翻转随腰动。

8、捋挤势(二)捋势变挤圆又连,手随腰动劲不断,劲从根起形于梢,节节贯串一气连。

9、进步搬拦捶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拳之后立掌拦,拦掌过后捶急进,上下相随劲不断。

10、如风似闭臂下穿手十字封,后坐分掌闭于胸,两臂推按腹前下,跟步助劲显奇功。

杨式太极拳第二段11、开合手两手开合于胸前,开吸合呼法自然,沉肩坠肘掌相对,意念存在两掌间。

12、右单鞭右脚横开体微转,两掌侧分一条鞭,沉肩坠肘虎口对,侧弓步子裆宜圆。

13、肘底捶扣脚掩掌接抱球,迈步跟脚连摆手,捶居肘下前劈掌,三尖相照合要求。

14、转身推掌(二)撤步碾脚把体转,搂按举掌转体间,上脚跟步掌前推,左右式子紧相连。

15、玉女穿梭(二)捋后搭手于胸前,跟步转体掌平摆,弓步上架前推掌,左右式子紧相连。

16、右左蹬脚转体穿掌两臂展,两掌交叉抱胸前,分撑两掌勾脚蹬,左右蹬腿紧相连。

17、掩手肱捶两掌掩合于面前,开步叠掌外分展,外旋两臂合拳肘,护腹弓步前打拳。

18、野马分鬃(二)转身旋臂横挒掌,翻掌托于膝上方,上步弓腿前穿靠,左右式子紧接上。

杨式太极拳第三段19、云手(三)两手交替环形转,势如行云圆连绵。

杨家授拳,分为拳法、用法、心法三步

杨家授拳,分为拳法、用法、心法三步

第一步是教拳法。
杨家太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养生与技击两路。
养生架有大、中、小三种,即地、人、天三盘。基础功夫应由大架着手。健候公以大、中、小三套架子授徒,北京汪永泉、上海田兆麟等均学过中架,叶大密师承田兆麟,云手有一开一合、两开两合、三开三合之分。少侯公以小架授徒,田兆麟、吴图南(拉布)曾学杨式小架。澄甫以大架授徒,但其早、中、晚期拳架略有不同。试以揽雀尾为例,澄甫公最早之拳架,左向西南,右向西北,这两个斜角方向动作均称为揽雀尾,然后才是挤、按。健侯公所传之大架如此。武汇川、田兆麟为澄甫公早期弟子,他们的拳架在起势之后均有两个斜角式,田师伯门徒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一书之插图以及武师伯门徒张玉之拳架可资佐证。澄甫公中年之拳架,左转腰面向正南,可参阅陈微明师伯《太极拳术》一书之图照。澄甫公晚年之拳架,左面向正西,可参阅《太极拳体用全书》第二节图像。景华师曾教导我仔细区别澄甫公早、中、晚期拳架,并且说:"是哪个时期杨门弟子传授之拳艺,一看拳架便知!" 雅轩师伯乃澄甫公时期弟子,看到《体用全书》之拳架与其本人所学者略有不同,遂误判为曼青师伯擅自修改。路迪民教授则认为雅轩师伯擅自更改澄甫公拳架。其实澄甫公本身拳架在不断演进,因此而产生种种误会。
第三步传授内功心法,最为严格。
弟子叩头师正式入门之后,须经多年考察。拳法基础扎实,用法熟练,人品高尚,方可传授内功心法。按杨门规矩,"心法不传六耳",必须闭门单独传授,学得心法之后,不可随便泄漏。所谓心法,是内气内劲运行之路线。心法未能贯通,则所用之劲仍为腰腿劲,尚非纯正内劲。杨家素有心法不得妄传妄议之规定,故雅轩师伯《眉批》引起之种种争论,仅局限于拳法、用法,尚未涉及心法。《体用全书》亦只讲拳法、用法,不授心法。澄甫公早、中、晚期拳法有异,用法一式多变,是客观事实。然而异中有同,澄甫公"太极拳十要",乃共同规则也。海峡两岸与世界各地之杨式太极拳,只有一家,均为澄甫公传授。恳请各地同门师兄弟,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友好切磋,加强团结,不必再打笔墨官司。此外,各地师兄均标榜本人乃杨门正宗第几代传人,亦令人困惑。太极拳乃内家拳法,是一门卓越的武术,杨家素有"出手见红"之说。澄甫公"出手一丈八",因此折服武林群雄。如今不论哪位师兄,在推手之时能够从容不迫,轻灵柔化,松沉弹放,"出手一丈五",甚至"出手一丈二"者,即是杨家正宗传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有一个最突出的矛盾,是都没有解决如何练好太极内功的具体步骤。所以通过实践,特别是通过对传统套路——《老六路》的传授,概括出如前所论及的《太极内功三步功法》并就与此相关的问题概述如下:
(一)、太极拳的“三步功法”,只是修练太极内功的基本的程序,并非是太极内功的全部。整个太极的修练还应包括: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这里可简要说之。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3、“五心相通”和“根蒂相连”是内气,内劲的传导方面提出的要求。所谓“五心”即两手心,两脚心和百会穴头顶心。五者相通即气遍周身不少滞,呼吸通灵无阻障,“根蒂”即指气之“根”与气之“蒂”,气之“根”指蓄气之所丹田,气之“蒂”为呼吸之所鼻。“根蒂相连”即一气贯穿。
这都说明,“腰功”在练拳中的重要性。近代一些太极拳著作中,也或多或少的谈到了“腰”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都没有提出如何练腰。前辈们在如何传授拳法拳功时说:“进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口授什么?拳架练熟以后,第一步就是口授“腰功”。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把腰练出来,使内劲通过腰轴的旋转,似离心力的传导而贯注于四端,形于手指。这样才能下真正起到恰似车轮的作用,把“腰功”贯穿到练拳和推手当中,效果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在练拳、推手中以腰为枢纽,不想手浑身都是手。练“以身变手”功法时要:“不想手、意念腰上手”。
于如何练腰,本书专有一章详细论述。
(二)、第二步功法——“以气变手”
道家的“炼气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是炼丹筑基功。炼丹筑基要以下丹田为炼丹炉。天为纯阳清轻在上,地为纯阴沉重在下,人与阴阳二气为一体而居中。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气。天元之气是日、月、星互相作用的放出来的精华物质为真气。地元之气是水、火、风生息过程所产生的灵气。人元之气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父母遗传给的,赖以生存的元气。
太极拳的第三乘功夫“以意变手”就是训练神经和意念,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后天的习惯性用力,使身体各部分都要练得虚灵、松静、让先天的无意————无意之意即“元神”发挥作用,把这种潜在的功能激发出来后,太极拳就不仅仅是不用力了,而是由神意气化合生成一种新的物质,我们管它叫“能量流”,这是占绝对压倒优势的内劲,如迅雷不及掩耳,一发即收,令对方惊心动魂,不知所措。
(二)、放松是修练内功的基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对此,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已作详细论述。(三)、依据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步功法,太极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能量流”是体内神、意、气化合的结果,它以先天神意气为主,经过长期修练而生。神意气充足,体内五脏六腑,体外四肢百骸活动正常,精神、意识、知觉就旺盛。“能量流”是在意念的指导下,“无中生有”的,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击中重心。在推手中,正确的发挥内功“能量流”的作用,它正像近代所采取的定点、定向人工爆破作业一样,叫它什么时候倒,往甚么方向倒,全在我们意念掌握之中。练“以意变手”时要:
第四,就太极拳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来看,都有偏离散内功的现象,有异化的趋势,应引起拳家们的重视,为使内功不失传,使国之奇葩、瑰宝、国魂不失,不丢魂,也应大声疾呼:要强化太极内功的训练!
三、如何练好太极内功
有关太极拳的书笈很多,都谈到内功,但内功是什么?乃至如何才能练好内功?却没人说得清楚。在朱怀远等恩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不分寒署日夜耕耘,可谓“十年盘一拳,十年练一功”,始得太极内功而顿悟。结合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并吸取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乘功法,总结出太极拳内功修练的三乘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并提出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的练功目标。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这里指的“腰”,不是裤带勒之处,而是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通过对它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同时还可护展丹田气势(这是二步功所在锻炼的问题)。
有关练腰的问题,在古典拳谱中有许多论述如:在《拳论》中有“主宰于腰”;《十三势歌》里有“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在《十三势行动心解》中有“气如车轮,腰似车轴。”……
气的含义涉及面很广泛,总的来说可分为两种:一是体内流动着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营气、卫气等)营气是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运行于血脉中,也就是血脉中营养之气,它的作用是以血脉为轨道,昼夜不息的运动于周身上下,由表及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以此为营养。另一种是指脏腑活动的能力。
在人体内各部位都有分布有流动着的精微物质,由于分布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如聚在上焦的叫做“宗气”,宗气,它是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空气相结合的自然产物。因其是内在之气与外在之气的综合体,又是贯注于全身之气的起点,故叫“宗气”。宗气的作用:一是助肺脏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聚在下焦丹田部位的叫做“元气”,元气是人体生化的原动力,它的作用是激发、推动和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元气的存在有赖于后天营养的不断滋养。宣发在肌肤里的叫做“卫气”。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太极拳经典拳谱更是字字珠玑,句句拳诀。是太极内功修练的灵魂,指导思想。
1、内外相合。即“外三合”和“内三合”及“内外相合”。“内三和”就是太极拳“三步功法”的内容,通过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修练,拾阶而上,实现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有机结合,即高层次的神、意、气的化合。“外三合”是保证“内三合”修练所要求的“身法步”,如“身法八要”、“身备五弓”、“三尖相照”都是为正确的修练内功对手、眼、身、法、步的要求。
(三)、第三步功法——“以意变手”
道家的“炼神还虚”,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壮态。它包括人的感觉、听觉、视觉、动作、思维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动。
太极拳的第三步内功是“以意变手”。即练“神”。人的精神活动与机体的精、气、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精气神充足脏腑机能活动正常,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运动就旺盛。反之,机能活动衰退,人的精神就会表现为萎靡不振。因此,精、气、神可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三者之间又具有相互资生的关系。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2、放松是练好太极内功的基本前提条件,其主要内容在《太极松功》中已详尽论述。这里需提出的与松有关的身形问题——“三松三竖”
即:松肩竖颈,配合虚领顶劲,神贯于顶的要求;
松胯竖腰,配合竖腰立顶,保持上身中正安舒;
松踝竖腿,配合源泉吻地,膝部放松前移。
这“三松三竖”是在整体放松的同时,保持身形的不偏不依,中正安舒。也为外在的“上下相随”打下基础。从而做到,上身腰与两臂相系;下身腰与两腿相连,手随身动,步随身换,成为一个整体,一动无有不功,一静无有不静。
从现代物理学观点看,气是一种带有能量的物质,它实际就是一种生物电磁场。人体气是有一定规律的,到一定年龄就会发现气虚、气短、气滞——最终气绝。在中医看来气比血更重要,因为万物生于气,并不生于血,人生病大多为气的阻滞、不畅所致。中医治病首先要调整气运,和疏导气路,气通畅了,疾病自会痊愈。
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优化内气功能,因此也优化了肺脏呼吸功能。使人不断地向健康发展。太极拳要求松、静、轻、柔,打拳像在空气中游泳,从外边看简直是“优美的人体柔术”和“导引艺术”。练“以气变手”功法时要:“不想手、丹田气运手。”
卫气,是由饮食之精华所化生,它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因其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所以叫做“卫气”,卫气在体内有温养五脏六腑的功能,在外有温养肌肉、润泽皮肤、起闭汗等作用。因此,人体的脏腑活动,特别是肌表皮肤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卫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太极拳的中层内功是“以气变手”它主要练体内的“元气”,拳架中手的各种活动,都要在“元气”的支配下运动,元气支配多少,四肢活动多少,过与不及都不是。练中层功夫除盘拳外,还应多练桩功,特别是数种太极抱球桩要多练,多体会只要把“元气”练足了,体内其它气也会盛强。
二、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
Hale Waihona Puke 关于杨式太极拳为什么要强调内功训练的理由方面,我们在前边其它各章中,已经有所论述。特别是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围绕要不要松,怎样放松的问题上都和修练内功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必须以内功修练为宗旨。从神、意、气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不能走练腿脚功夫的外家拳路。
其次,从近百年的杨家太极拳的发展实践中看,自杨露禅宗师始,到杨澄甫把杨式太极拳推向全国都是以内功取人,以内功服人,不掺杂任何与内功无关的任何招术。因此,才派生出吴、武、孙式内功太极拳,把内功太极拳推向高峰,成为体现中华传统文化象征的武术。离开内功,就不是太极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