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先生的数学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倡导数学竞赛、 撰写科普文章、 使用杨辉三角 等民族化数学命名等途径, 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数
学教育 的进 程. 我觉得在他 的许多论述 中1 有 四句话最有代表性, 就是“ 熟能生巧” “ 、 厚薄读书
法” “ 形 结 合” 、数 以及 “ 斧 到 班 门” 弄 .这 四 句话 ,
样在数学教育 中倡导“ 熟能生巧” 2 0 年 1 月 . 04 2 7 中央 电视 台 《 日, 东方之子》 播出对陈省身“ 几
收. ”
懂弄通, 人所共求.但究竟怎样算打好基础 了? 什 么是把知识 “ 弄懂” 了? 却难 以说得清楚.心
理学上有种种界定, 也是云里雾里. 华先生的这 “ 厚薄读书法” 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 华先 生说 : “ 人说 , 有 基础 、 础, 时是 ? 天 天打 基 基 何

基础教育的创新, 不能强求学生去做一些他
们不喜欢的所谓“ 究” 探 工作. 学生的创新, 主要 在于把“ 了解得透, “ 书读 “ . 陈” 把 厚” 薄” 数学见识之一: “ 数形结合百般好” 华先生的数学教育名言中, 数形结合” 以“ 一
词流传最广. 你走到任何一所学校, 问任何一位
张莫宙
我 虽 然 从 学 生 时 代起 就 多次 见过 华 罗庚 先
公式, 或死记人家现成 的结论.不, 熟的不一定 会背, 背不一定就熟. 如果有人拿过去读过 的书 来念十遍、 二十遍, 却不能深刻地理解和运用, 那 我说这不 叫熟, 这是念经. 熟就是要掌握你所研 究的学科的主要环节, 要懂得前人是怎样思考和 发 明这些东西的. ” 古老 的教育箴言“ 熟能生巧” 经过华先生一 , 解释, 它和死记硬 背区分开来, 将 就可以成为数 学教育的一个基本 出发点. 我们在中小学教学 中, 对一些基本的 内容, 必须做到“ 熟能生巧” . 个有意思的事情是, 数学大师陈省身, 同
1— 12
数 学教 学
21 年第 1 期 00 1
个性的语言, 立即传遍大江南 北, 已成为 中国 现 数学教育理论 的宝贵遗产.至今我还清楚地记 得 当 初读 到这 篇 文章 时的 心灵 震撼 . 做研 究要 打 好基 础 , 所共 知 ; 学 问 要 弄 人 做
和旧之间是有辩证 的内在联系的. 所谓陈, 包括 国 内外古往今来科技方面所积 累的许多先进成 果. 我们应该认真学 习, 有分析有批判地充分吸

生, 但并无机会当面聆听他的谈话. 这里提到的 华先生的数学教育思想, 已经公开发表. 都 这些 耳熟能详的名言, 已经深刻刻印在中国数学教育 的历史上. 我只是千千万万受益者中的普通一员. 2 世纪 中国数学教育深受两 位数学大家的 0 影响. 一位是苏步青先生, 他亲 临中小学第一线, 主编教材, 中学数学教师授课, 为 设立苏步青数 学教 育奖, 惠后人.另一位便是华罗庚先生. 嘉 他并没有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 的直接论述, 而是 通过本人的传奇故事, 怎样学 习数学的谈话, 以
那 么 我 们看 看 华 先 生 是 怎 么 说 的. 华 先 生
两位大师 的见解如此相 同, 我们当知“ 熟能 生巧” 对创新的重要性 了.现如今, 讲创新 的言 论遍地 皆是, 却对 “ 熟能生巧” 讳莫如深, 实在不
是 一 种好 的倾 向.
在“ 聪明在于学习, 天才由于积累’ J 中认为: ’ 一文 【 向科学进 军必须‘ ‘ 脚踏实地, 循序前进, 打好基 础” 接着, . 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 “ 我想顺便和大家谈谈两个方法 问题. 我认 为, 方法 中最主要的一个 问题, 就是‘ 熟能生巧’ . 搞 任 何 东 西 都 要 熟 , 了 才能 有 所 发 明和 发 现 . 熟 但是我这里所说的熟, 并不是要大家死背定律和
何 人 生” 的采 访, 者 李 小 萌评 论 说 :面对 成 功, 记 “
陈省身说他 只是熟能生巧而 已. 接着, ” 陈先生
说: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科学地、 辩证地处理 了“ 基础与创新” 的关系. 时
至今 日, 重温华先生的这些名言, 仍然具有 巨大 的现 实意 义 .
从熟 能 生 巧说 起
“ 所有这些东西一定要做得多了, 比较熟练 了, 对于它的奥妙有 了解, 就有意思.所以比方 说在厨房里头炒菜, 你做个菜, 炒个木须肉, 这个 菜炒 了几十年 以后, 了解得 比较多, 是 很清楚, 数 学也这样子, 有些工作一定要重复, 才能够精, 才
能够 创 新, 能 做 新 的东西 . 才 ”
“ 熟能生巧” 中国的教育古训. 是 不过, 时下
的 教育 理 念 , 完全 摒 弃 了这 一观 点 . 句话 翻 却 这
译成英文是 “ rci k e ̄ t , P at emaep r c” 国外 的教 c 育家大 多不赞成.国内的教育家也认为“ 熟能生 巧” 几近于 “ 死记硬背” 将它丢在一边不予理 睬. ,
础, 何时是够? 据我看来, 要真正打好基础, 有 两个必经的过程: 由薄到厚’ 由厚到薄’ 即‘ 和‘ 的过
读书要“ 从薄到 ’然后“ , 从厚到薄” 如果说“ 熟能生巧” 还是借用古人的话来谈 , 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那么华先生关于“ 厚薄读书 法” 则是关于 “ 基础与创新” 的全新创见. 9 2 16 年, 华先生在 《 中国青年》 发表 《 学与识》 的文章, 根 据他多年积 累的治学经验, 明确地提 出了“ 由薄 到厚” “ 和 由厚到薄” 的两 阶段读书法.这一充满
21 年第 1期 00 1
数 学教 学
1 1l
【 编者按】2 1 年 1 月1 是我 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诞辰 10 0 0 1 2日 0 周年纪念 日, 本刊特转载张 奠宙先生发表在 《 数学与人文》第二卷上 的“ 罗庚先生的数学教育思想” 华 一文, 以资纪念.
华 罗庚 先生 的数学 教 育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