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考古考研题

合集下载

山西大学考古考研题

山西大学考古考研题

1.论述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农业起源与发展一直是考古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

稻作农业的起源概括起来主要有“一元论”和“多元论”两种论点,关于粟作农业的起源地主要有三种说法,即华北说、黄河中游说、西辽河流域说。

虽然史前稻作和粟作农业的发展道路不同,但从起源到稳定发展,它们大体上经历了酝酿、萌芽、确立、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五个阶段。

酝酿期大致距今20000—11500。

在距今约1.8万年末次冰盛期之后,不少大型的陆生物种因气候变化而灭绝,人类在扩大肉食资源猎取范围的同时,也扩大了可食植物的采集范围。

此时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有仙人洞、吊桶环第二期和第三期、柿子滩晚期和下川文化。

萌芽阶段距今11500-9000年。

新仙女木事件导致的急剧降温结束后,我国南北方相继进入新石器时代早期,以仙人洞、吊桶环第四期、上山文化早期、东胡林、南庄头、于家沟、转年、李家沟等遗存为代表。

华北地区的先民着重选择了耐寒、耐旱的粟类作物,而南方先民则选择栽培水稻,出现了“南稻北粟”格局的萌芽。

距今9000—7000年,我国逐渐进入气候适宜期,稻作遗存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大量发现,对应有彭头山文化、上山文化晚期、跨湖桥文化早期、顺山集文化。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普遍发现有粟作遗存,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南部、山东半岛和甘肃东部地区,尤以华北南部和黄淮地区发展程度最高,代表性文化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后李文化、兴隆洼文化等。

仰韶时代,华北地区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进入高峰期后段,粟作和稻作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此时中国可以分为三个农业区,即北方的粟作农业区、南方的稻作农业区和黄淮地区的稻粟混作农业区。

距今5000年前后,由于气候波动,稻粟混作区南移,稻作区缩小,粟作区则向南扩大。

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后,农业成为主导性的生计方式。

华北地区、黄淮地区的农业水平始终处在发展前列,为中原王朝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考古考研真题及答案

考古考研真题及答案

考古考研真题及答案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遗存的学科,考研真题及答案对于准备考古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一些模拟的考古学考研真题及答案,旨在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难度和类型。

# 真题示例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遗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制造中心?- A. 龙山文化遗址- B. 良渚文化遗址- C. 马家窑文化遗址- D. 仰韶文化遗址答案: A2. 考古学中“地层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古代人类社会结构- B. 古代人类使用的工具- C. 古代遗址的地层堆积- D. 古代人类饮食习惯答案: C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些属于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A. 古代建筑遗迹- B. 古代文献资料- C. 古代人类遗骸- D. 古代艺术品答案: A, C, D2. 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考古学研究?- A. 地层学- B. 碳-14测定- C. 遥感技术- D. 口述历史答案: 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答案: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遗址、进行田野调查、进行发掘、对出土文物进行分类和分析、编写发掘报告、以及将研究成果与学术界共享。

2. 描述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和它在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类型学是考古学中用于对出土文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分析文物的形态、装饰、制作工艺等特点,将相似的文物归为一类,从而帮助研究者理解不同文化或时期的特征和演变过程。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考古学在理解古代文明中的重要性。

答案:考古学是理解古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学科。

它通过发掘和研究古代遗址、遗物,揭示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和技术水平。

考古学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文明,还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启示。

例如,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农业的起源、城市的形成、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考古考试题及答案

考古考试题及答案

考古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古代文献B. 古代艺术品C. 古代建筑D.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材料2. 考古学中,地层学的主要作用是()。

A. 确定遗址的年代B. 确定遗址的性质C. 分析遗址的文化内涵D. 确定遗址的地理位置3.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发掘中常用的工具()。

A. 手铲B. 刷子C. 金属探测器D. 显微镜4. 碳-14测年法适用于测定()。

A. 石器B. 陶器C. 有机材料D. 金属器5.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

A. 夏代B. 商代C. 西周D. 东周6. 考古学中的“三期说”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A. 安特生B. 李济C. 苏秉琦D. 张光直7. 以下哪个遗址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A. 仰韶文化遗址B. 龙山文化遗址C. 良渚文化遗址D. 二里头文化遗址8. 考古学中,对于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发掘,主要关注()。

A. 居住区的布局B. 墓葬的分布C. 工具的制作技术D. 食物的种类9. 以下哪种文物不属于国家禁止出境展览的一级文物()。

A. 秦始皇兵马俑B. 敦煌壁画C. 马王堆汉墓帛画D. 明清瓷器10. 考古发掘中,对于出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

A. 现场记录B. 清洁处理C. 立即展出D. 科学分析答案:1. D2. A3. D4. C5. B6. A7. D8. A9. D10. 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研究包括哪些方面()。

A. 器物的形态分类B. 器物的年代分期C. 器物的制作工艺D. 器物的分布区域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考古发掘的准确性()。

A. 遗址的保存状况B. 考古人员的技术水平C. 考古发掘的设备条件D. 遗址所在地的气候条件3. 考古学中的“文化层”指的是()。

A. 同一时期不同文化的人群留下的堆积B. 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人群留下的堆积C. 同一时期同一文化的人群留下的堆积D. 不同时期同一文化的人群留下的堆积4. 以下哪些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畴()。

考古面试题及答案大全

考古面试题及答案大全

考古面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建筑B. 古代艺术C.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物D. 古代地理环境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常用的发掘工具?A. 铲子B. 刷子C. 锤子D. 镊子答案:C二、填空题3.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是指通过分析_________来确定遗址中不同文化层的相对年代。

答案:土壤层次4. 考古发掘中,_________是记录发掘过程中发现的文物、遗迹和地层的详细记录。

答案:发掘记录三、简答题5. 简述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地层学、类型学、碳-14测年法等。

地层学通过分析土壤层次来确定遗址中不同文化层的相对年代;类型学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文物,来研究其发展变化;碳-14测年法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用于确定有机物质的年代。

四、论述题6. 论述考古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考古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考古学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增进对人类历史的认识。

其次,考古学为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史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此外,考古学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最后,考古学在法律、政策制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文物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提供科学依据。

五、案例分析题7. 某考古团队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碎片,请分析这些陶器碎片可能属于哪个时期,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根据陶器碎片的形态、纹饰、制作工艺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时期。

例如,如果碎片上的纹饰具有明显的几何图案,可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如果碎片表面光滑、器型规整,可能属于青铜时代或更晚期。

此外,还可以通过碳-14测年法等科学方法来进一步确定年代。

具体的判断还需结合遗址的其他出土文物和地层情况综合分析。

历年考古学考研试题

历年考古学考研试题

2000(中国考古学)一问答题1阐述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序列2阐述冶铁技术的发明,铁器的使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阐述曹魏邺城的布局及其意义二简答题 1 简介三星堆遗址 2 简介楼兰古城址三名词解释 1 盟书 2 俑2000年(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 1 关键柱(关键柱的定义及其作用,什么时候可以打掉它)2 磁方位角(方位角的定义,方位罗盘刻度如何标定,怎样使用方位罗盘测量地面上直线的角度)3 器物标签(器物标签有哪些记录项目,如何使用标签,如何填写标签)4 考古图5 考古类型学6 苏秉琦二问答题1 在考古记录中为什么已经使用了照相记录,还要用绘图记录?考古绘图根据什么原理绘制?其原理的要点是什么?考古绘图如何使用这个原理?考古绘图有哪些基本方法?考古绘图用那些方法来表现器物的内部结构?2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与古代人们共同体的关系如何?2001年(中国考古学)一问答题 1 从河姆渡文化遗存可以看出河姆渡人在哪些方面取得辉煌成就? 2 “三代断代工程”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3 泉州宋元港有哪些重要考古发现?二遗址介绍 1 广州秦汉造船工厂遗址 2 隋唐扬州城遗址三名词解释 1 人牲 2 浑铸法 3 买地券 4 经幢2002(中古考古)一论述题1论述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龙山时代)的社会性质2用考古资料对商代晚期墓葬中带墓道的大墓进行分类二简答题1 简述周原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及意义2简述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三名词解释1和县猿人 2 昙石山文化 3 俑 4 黄肠题凑 5 瓦当 6 建窑2002年(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 黄肠题凑2 玉衣3 原始瓷器4 半剖视5 《金石录》6 贾兰坡 7人殉和人牲 8 刮削器和砍砸器二问答题1简述正投影原理及其在考古绘图上的运用2考古文物记年法有哪些?3阐述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谈谈磨制石器与玉器2003年(中国考古学)一名词解释1 彭头山文化2 田野考古3 曾侯乙墓 4青瓷 5 湖熟文化 6 几何印纹陶文化 7苏秉琦二简答题1 战国时期都城有哪些特点?2 隋唐含嘉仓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三论述题1 论述良渚文化的特征2 用考古材料论述晚商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2004年(中国考古学)一名词解释1 打制石器制作方法2 小长梁文化3 老官台文化4 郑韩故城5 崇安(武夷山)汉城6 巩县宋陵二问答题1试述东南沿海(闽台、岭南)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学文化及其特征 2 中原地区汉代一般墓葬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3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现及其意义 4 试述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2005年(中国考古学)一名词解释(8选6)1 北京猿人2 曾侯乙墓3 石龙头文化4 仰韶文化5 秦始皇兵马俑坑6 唐三彩7 土墩墓8 白沙宋墓二问答题1 试述长江下游及杭州湾区新石器文化的主要器型、内涵、特征2试述商代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3 从两广汉墓的内涵特征看岭南地区的民族文化融合吉林大学2003考古题一、名词解释:(共15分)1、考古学2、遗存3、放射性碳定年4、遗址5、聚落二、请说出与考古学相关的主要学科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作用。

2014年山西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4年山西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4年山西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缺一个)。

1.镇墓兽答: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

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

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2.甲骨文答:甲骨文是契刻于龟腹甲、龟背甲和牛肩胛骨的文字,合称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3.贾兰坡答: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2001年7月8日),是中国古人类学家、地质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术委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

他因发现“北京人”遗址的贡献巨大而被后世尊称“北京人之父”。

4.下川文化答:下川文化是发现于中国山西西南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分布范围在山西沁水、垣曲、阳城,该文化的年代约在3万6千年~1万3千年前之间,为中国境内细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之一。

下川文化最早在1970年于山西省中条山东部发现,主要遗址则在1973年被发掘,其石器大多以燧石为原料,包括有雕刻器、刮削器及尖状器等,主要是属于细石器。

5.博山炉答:博山炉又称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是中国汉、晋时期汉族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

常见的博山炉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6.洛阳铲答:洛阳铲又称探铲,是一种考古学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

历年各大学考古学考研试题-15页word资料

历年各大学考古学考研试题-15页word资料

2010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80分)李济陶衣青州龙兴寺窖藏青白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典型器物失蜡法封泥二、简答题(140分)1.简述中国细石核的我分类并列举5处典型代表遗址。

2.齐家文化的年代、分布及基本特征,列举5处代表遗址。

3.简述商周时期的的族墓葬制度,并列举5处公墓遗址。

4.简述西夏王陵的基本布局特征。

5.简述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6.简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存及遗物。

三、论述题(80分)1.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的材料,分析先秦时期都邑布局规划的基本思想。

2.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论述北魏帝陵的基本特征。

四川大学2007年至2010年考古学考研试题2007年一、名词解释:文化层细石器卡若文化甲骨文字墓志虎子安伽墓白沙宋墓二、简答题:①什么是新石器时代②“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有何重大意义③考古学上的“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有何意义④旧金石学与近代考古学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三、列举题:①试列举你所知道的三件商周青铜器的名称与时代,并作简要说明。

②试列举三种不同形制的汉代铜镜,并对其特征加以简要说明。

③试列举三种隋唐时期的墓葬,并对其形制加以简要说明。

④试列举你所读过的三本与考古学有关的著作(或三篇与考古学有关的文章),并写出作者、出版年代与主要内容提要。

四、论述题:①试论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发现的意义与价值。

②试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晋南朝墓葬的形制与分期。

③试论唐代铜镜的形制特点及其演变。

2008年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各10分)北京猿人及其文化文化层仰韶文化中山王墓虎子居延汉简云冈石窟前蜀王建墓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1 简答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及其意义2 简答汉代的“黄肠题凑”墓3 简答曹魏邺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意义4 简答传统的金石学与现代考古学之间的关系三、列举题(每小题10分)1 试列举三种现代自然科技术运用于考古学研究的方法2 试列举三项近十年来新的考古发现并简要说明其意义3 试列举三部有关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研究方面的专著,并简介其内容4 试列举三种汉代铜镜的名称及其主要特征四、论述题(共计100分)1 论述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30分)2 论述洛阳烧沟汉墓的分期及其意义(30分)3 比较汉代铜镜与唐代铜镜的不同特点(40分)2009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汉源富林遗址马家窑文化二里头文化安伽墓元大都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1 什么叫“二次葬”?试举例加以说明2 简答龙山文化发现的意义3 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有何历史价值?三、比较题(每小题20分)1 试比较汉镜与唐镜在形制与纹饰上的不同特点2 试比较隋唐两京城(长安与洛阳)在形制布局上的不同特点3 试比较四川与山东汉画像石艺术题材与制作风格上的不同特点四、论述题(每题40分)1 试论安阳殷墟遗址发掘的意义2 试论汉代“黄肠题凑”墓的起源与发展3 试论近年来我国北朝隋唐时期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新发现及其意义2010年元谋人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燕下都永固陵开元通宝二.三.简答.对比和例举题(大概,部分)殷墟的发掘及意义马王堆汉墓帛书发现及意义例举三篇考古发掘文章并作简评例举近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发现及简评汉长安城与曹魏邺城的比较唐代前期铜镜与中后期铜镜的比较居延汉简的发现及意义四.论述洛阳烧沟汉墓的分期方法及分期特征西安唐墓分期居延汉简的发现及意义2011年一、名解北京猿人司母戊鼎开元通宝虎子安伽墓二、简答什么是考古学文化什么是考古学文化中的典型遗物,意义什么是文物?价值我国博物馆分类?举例一本考古报告的名称及内容简介安阳殷墟发掘意义论汉代黄肠题凑墓唐武士俑演变分期2010年厦门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试题名词解释:1元谋人 2贝丘 3石峡遗址 4周原甲骨 5黄肠题凑 6《格古要论》简答:1简述夏家店文化下层(时间,地点云云)2金代界壕遗址论述:1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和分区2从元大都隋唐洛阳城(还有几个)说明城市的变迁【考古学专业】吉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吉林大学2010年考古学基础考研试题一、试述放射性碳素断代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古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考古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考古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考古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古代文明的学科,对于历史的研究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考古学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对于考研学子来说,了解考古学考研真题及答案是提高备考效率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考古学考研真题及答案,希望对考研学子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选择题1. 考古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古代文明的学科B. 研究古代遗迹的学科C. 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D. 研究古代艺术的学科答案:A解析:考古学是研究古代文明的学科,通过对古代遗迹、文物、文字等的研究,揭示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2. 下列哪个工具是考古学家常用的?A. 望远镜B. 显微镜C. 探地雷达D. 计算机答案:C解析:探地雷达是考古学家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探测地下的古代遗迹和文物。

3.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A. 田野调查和实地发掘B. 文献研究和实验分析C. 考古学理论和历史比较D. 考古遗址保护和文物修复答案:A解析: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和实地发掘,通过对地下遗迹和文物的发掘和研究,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答案: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遗迹、文物、文字等,通过对这些遗迹和文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考古学的意义在于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促进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

2. 请简述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答案: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和实地发掘,通过对地下遗迹和文物的发掘和研究,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考古学的研究技术包括探地雷达、测绘技术、文物分析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更准确地了解和研究古代遗迹和文物。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论述考古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答案:考古学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考古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揭示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述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农业起源与发展一直是考古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

稻作农业的起源概括起来主要有“一元论”和“多元论”两种论点,关于粟作农业的起源地主要有三种说法,即华北说、黄河中游说、西辽河流域说。

虽然史前稻作和粟作农业的发展道路不同,但从起源到稳定发展,它们大体上经历了酝酿、萌芽、确立、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五个阶段。

酝酿期大致距今20000—11500。

在距今约1.8万年末次冰盛期之后,不少大型的陆生物种因气候变化而灭绝,人类在扩大肉食资源猎取范围的同时,也扩大了可食植物的采集范围。

此时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有仙人洞、吊桶环第二期和第三期、柿子滩晚期和下川文化。

萌芽阶段距今11500-9000年。

新仙女木事件导致的急剧降温结束后,我国南北方相继进入新石器时代早期,以仙人洞、吊桶环第四期、上山文化早期、东胡林、南庄头、于家沟、转年、李家沟等遗存为代表。

华北地区的先民着重选择了耐寒、耐旱的粟类作物,而南方先民则选择栽培水稻,出现了“南稻北粟”格局的萌芽。

距今9000—7000年,我国逐渐进入气候适宜期,稻作遗存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大量发现,对应有彭头山文化、上山文化晚期、跨湖桥文化早期、顺山集文化。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普遍发现有粟作遗存,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南部、山东半岛和甘肃东部地区,尤以华北南部和黄淮地区发展程度最高,代表性文化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后李文化、兴隆洼文化等。

仰韶时代,华北地区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进入高峰期后段,粟作和稻作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此时中国可以分为三个农业区,即北方的粟作农业区、南方的稻作农业区和黄淮地区的稻粟混作农业区。

距今5000年前后,由于气候波动,稻粟混作区南移,稻作区缩小,粟作区则向南扩大。

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后,农业成为主导性的生计方式。

华北地区、黄淮地区的农业水平始终处在发展前列,为中原王朝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张居中、陈昌富、杨玉璋:《中国农业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思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期童恩正:《中国南方农业的起源及其特征》,《农业考古》1989年第2期2.公元前2500-2000年,中国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都有哪些,试述这些区域文化较此前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公元前2500—2000年处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末期,此时中国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有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晋南地区、陕北地区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此时为良渚文化,玉器制作技术达到了中国史前时代的顶峰,纹饰除表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外,也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同时有了成熟的宗教信仰。

钱山漾遗址中出土有麻布、丝绸残片和丝线等,说明纺织技术在当时占有特殊地位。

高级墓葬的存在说明良渚社会上层集团的形成。

良渚古城和最近发现的外围水利系统使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得到热烈地讨论。

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在这一时期文化面貌颇为发达,以城址为中心的聚落群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专门的制玉手工业。

在石家河文化的一些遗址发现的铜矿石和残铜片说明当时存在铜的冶炼和使用。

陶寺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分布于晋南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发现有大型城址及祭祀区、红铜铃、朱书陶文、观象台等,社会经济有了空前的发展。

下靳墓地出土的石灰贝可能为交换的媒介。

从聚落形态看,陶寺文化已发展为较高的城址聚落阶段,有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具有“王都”的性质。

陶寺墓地表现出的强烈等级差别,反应当时社会分层分化已十分鲜明。

近年来在陕北发现的石峁遗址为中国史前面积最大的城址,石砌城址有着三重城圈,考古发掘发现有大量玉器和祭祀坑。

石峁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和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编年及阶段性特征长江中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为道县玉蟾岩,距今年代12000—10000年左右,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时代文化过渡的全新世早期遗址。

文化遗物包括陶器、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有大量水、陆生动物遗骸。

在1995年的发掘中发现了栽培水稻壳,对探索水稻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中期有彭头山文化、皂市下层文化和城背溪文化。

彭头山文化的陶器以夹炭夹砂陶为主,极少泥质陶。

石器以打制为主,极少磨制。

在八十垱遗址发现有土围的环壕聚落,房屋建筑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干栏式、台基式四种。

彭头山与八十垱遗址均发现大量炭化稻谷和稻米,已有了早期的稻作农业。

皂市下层文化的陶器以质地疏松、火候较低的夹炭陶占绝大部分,夹砂陶较少,泥质红陶和泥质黑陶最少。

皂市下层文化的水稻种植已成为重要的经济部门,人们主要从事原始稻作农业生产,也从事渔猎、采集以补充生活的来源。

城背溪文化的陶器有夹砂、泥质和夹炭三种,均为手制,火候偏低。

石器以磨制为主,也有打制的石片。

城背溪文化的经济生活是以种植水稻为基础的原始农业,渔猎经济在生活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雕龙碑三期文化。

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有夹炭、夹砂、夹蚌末或稻壳等几种,黑陶、灰陶次之。

红陶一般略带橙红色,普遍施有红色陶衣。

石器有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两种,打制石器较少。

大溪文化的遗址分布较密集,发现有红烧土房屋建筑遗迹,还在城头山发现了环壕城址、制陶作坊、古稻田等。

屈家岭文化的陶器以泥质陶为多,夹炭陶次之,夹砂陶最少。

此时红烧土地面房屋流行,且出现涂抹白灰面的房屋,并发现多处以城址为中心的聚落。

人们主要从事原始稻作农业,稻作农业已相当普遍。

雕龙碑三期文化的陶器以灰黑陶为主,有一定量的红陶。

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

房屋居住面发现有铺垫单层或多层的石灰。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为石家河文化。

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石器以磨制石器为主。

以城址为中心的聚落群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房屋一般为长方形分间式的红烧土建筑。

石家河文化的经济以稻作农业为主,一些遗址中常发现炭化的稻壳、稻米,人们还从事家畜饲养、渔猎和采集等辅助经济活动。

制陶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普遍使用快轮制陶。

制玉也是石家河文化经济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已使用铜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4.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史研究?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任务是什么?5.考古发现稻作起源新石器时代稻作遗物、遗迹的发现,是探讨稻作起源的实物证据。

随着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不断发展,中国稻作考古有长足发展。

考古发现的稻作遗物以稻作农具为最大宗,凡出土稻壳、稻米、稻草遗存或稻壳印痕的遗址,均有农具伴出。

按器型和用途可分为砍伐的石斧、石锛等;翻土的石耜、木耜、骨耜等;收割的石刀、蚌刀等。

出土稻作农具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地域广泛,南达珠江流域,北及黄河中下游,东至台湾,西至云贵川。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有舞阳贾湖、余姚河姆渡等。

随着中国稻作农业考古的不断深入,在江苏苏州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发现了水稻田遗迹。

而后又在长江中游的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汤家岗文化层发现了水稻田,在水稻田旁边还发现了用于灌溉的水利设施。

随着稻作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其产量也逐步提高,考古中发现了多处稻谷储藏的遗迹。

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的H2、H7窖穴中发现结成团块的炭化稻谷。

上海青浦崧泽文化遗址窖穴中出土稻谷和完整米粒。

广东马坝石峡遗址中也发现窖穴内储藏有炭化稻米。

近年来,在浙江上山遗址中浮选出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稻米遗存,还有掺于陶片中的稻壳和提取出的水稻植硅石,这些发现使上山遗址成为探讨稻作农业起源的重点区域。

刘莉等:《关于中国稻作起源证据的讨论与商榷》,《南方文物》2009年第3期朱乃诚:《中国农作物栽培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兴起》,《农业考古》2001年第3期陶大卫:《植物考古学与中国农业起源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6.陶器的出现和重要意义在金属容器产生之前的新石器时代,陶器是人们进行炊煮、饮食等生活活动的主要器皿,考古学上将它作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通常还将陶器的出现与磨制石器、农作物栽培、驯养家畜的起源及人类的定居形式的产生等其他新石器时代的几项主要特征联系起来,作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

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距今9000年以前的陶器或陶器残片有桂林甑皮岩、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道县玉蟾岩、徐水南庄头、新密李家沟等遗址。

从目前的陶器出土地点看,陶器的起源是多元的,南北方的陶器应是分别独立起源的。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同时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

陶器也是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材料性质的创造,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器具,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使人类的定居生活更加稳定,使人类文明发展成为可能。

陶器的创造使人们第一次可以用人工容器在日常生活中贮存水资源。

熟食与烹饪是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时代的必要前提,而陶器是推广熟食的烹饪新工具。

在长期用火的基础上,再加上农业起源过程中人同土长期打交道,促使人利用较为高级、较为复杂的化学变化,来达到人自身的目的。

朱乃诚:《中国陶器的起源》,《考古》2004年第6期曹兵武:《中国早期陶器与陶器起源》,《中国文物报》2001年12月07日第007版李家治:《中国早期陶器的出现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陶瓷学报》2001年第22卷第2期7.从史前环壕聚落到史前城址的重要发现及意义环壕聚落在我国的发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目前考古发现已经把环壕聚落出现的时间上溯到公元前6000年前后,其中以属兴隆洼文化和仰韶文化居多。

这些环壕聚落通常是在居住区周围环绕以不甚规则的壕沟。

黄河流域发现最早的城址是仰韶文化晚期的郑州西山遗址,长江流域已发现的最早城址为大溪文化城头山城址。

目前已发现的史前城址中龙山时代的城址占绝大多数。

史前城址都可在环壕聚落中找到其分类上的前身,而且构成要素上也和环壕聚落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作为城的主要标志之一的城墙,应是环壕的发展演变形式。

环壕的直接继承者应是城址外侧普遍存在的护城壕,而环壕的辅助性设施栅栏或修建环壕时形成的土垄则应是夯土城墙的原始雏形。

史前城址在筑城技术方面为以后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址的发展还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形态结构,即平面呈长方形或方形的形态结构。

源于环壕聚落的史前城址,在平面结构类型上还直接影响了后代城邑的兴建。

无论是环壕聚落,还是史前城址都明显带有军事防御性质,充分体现着当时社会所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并孕育着规模更大更为深刻的社会变革,,暗示人类历史即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