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

合集下载

2021年《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要点内容

2021年《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要点内容

2021年《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要点内容2021版《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2021年2月2日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1]。

根据2019年系统性全国总体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首位死亡原因[2],死亡人数几乎占到全球卒中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3]。

图1:共识标题截图作为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改善患者预后十分必要,脑卒中的预后不仅与原发性损伤相关,也与随时间推移发生的继发性损伤密切相关,病情的严密监测有助于患者在发生不可逆损伤前调整治疗方案,而利用各种监测脑代谢、灌注和氧合的工具提供的大脑结构、生理、生化和功能等方面信息来获得超前于临床观察的颅脑病情变化的多模态监测(MMM)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综合评估各项参数可实现个性化治疗。

共识针对脑卒中监测相关的重要问题分为4大类来详细阐述,提供了37条建议,涵盖各类临床常见情况,并附带证据质量[A(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单项随机试验或非随机研究)、C(专家共识、病例研究或医疗标准)]和推荐力度[Ⅰ类(应当实施)、Ⅱa类(实施是适当的)、Ⅱb类(可以考虑)、Ⅲ类(无益或有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吧!一、入院时病情评估1.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需要先对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初步的病史、神经查体有助病情判断和初步诊断(A级证据,Ⅰ类推荐)。

2.常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等对意识障碍和病情程度进行评分(A级证据,Ⅰ类推荐)。

二、脑卒中类型的鉴别诊断3.CT是急性脑卒中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诊断脑出血的敏感性非常高,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CT平扫以排除脑出血(A级证据,Ⅰ类推荐)。

4.MRI诊断脑梗死的敏感性高于CT,其中DWI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优于其他序列,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A级证据,Ⅰ类推荐)。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2020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49.49/10万。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已经成为卒中终身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

其中,约1/3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受到严重影响,是目前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并成为当下国际卒中研究的热点和临床干预的重点。

1 PSCI的概念1.1 概念PSCI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由于卒中后谵妄和一过性认知损伤等可早期恢复,PSCI诊断常常要在卒中后3~6个月进行认知评估来最终确定。

纵观国内外指南以及目前的临床实践,PSCI诊断的确立应当具备三个要素:(1)明确的卒中诊断:临床或影像证据支持的卒中诊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2)存在认知损害:患者主诉或知情者报告或有经验临床医师判断卒中事件后出现认知损害,且神经心理学证据证实存在一个以上认知领域功能损害或较以往认知减退的证据。

(3)卒中和认知损害的时序关系: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3~6个月。

PSCI按照认知受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SCIND)和卒中后痴呆(PSD)。

1.2 与血管性认知障碍概念的比较VCI诊断标准中要求有明确的脑血管病相关临床或影像证据,但不一定要求有卒中病史。

作为VCI的一种亚型,PSCI强调的是卒中事件触发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即可发生,并可被早期识别、管理和干预。

2 PSCI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2.1 流行病学由于研究纳入人群、失访率、评估工具、诊断方法等方面的不同,PSCI流行病学数据存在较大的异质性。

2.2 危险因素从预防的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

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卒中相关因素及影像学特征;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血管危险因素、卒中前认知损害及卒中并发症(表1)。

卒中后认知障碍指南解读2021

卒中后认知障碍指南解读2021

卒中后认知障碍指南解读2021English Answer:Introduction.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stroke, affecting up to 50% of survivors.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a person's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The 2021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rovide comprehensiv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PSCI.Assessment.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 determine the sever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dentify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nd rule out other causes.Cognitive screening tools: Use validated cognitive screening tools, such as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or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to assess global cognitive function.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Perform a comprehensive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to evaluate specificcognitive domains, such as attention, memory, executive function, and language.Imaging studies: Consider neuroimaging studies, such a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or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o identify structural or vascular abnormalitie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PSCI.Management.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There are limite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specifically approved for PSCI. However, certain medications, such as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e.g., donepezil, galantamine) or memantine, may improve cognitive symptoms in some cases.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involves targeted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compensate for deficits. It may include exercises to strengthen cognitive skills, such as memory training or problem-solving.Lifestyle modifications: Encourage healthy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such as regular exercise, a balanced diet, and adequate sleep,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promote cognitive health.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Provid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to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help them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PSCI.Prevention.Primary prevention: Implement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stroke, such as managing blood pressure, cholesterol, and diabetes; promoting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avoiding smoking.Secondary prevention: Optimize medical management of stroke risk factors, includ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anticoagulants, and statins, to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recurrent stroke and protect cognitive function.Follow-Up.Regular monitoring: Regularly monitor patients with PSCI to track cognitive function, adjust treatments, and identify any changes in condition.Reassessment: Conduct cognitive reassessments over time to evaluate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identify any new or evolving cognitive deficits.Conclusion.The 2021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rovid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PSCI. By following these guidelines,clinicians can improve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PSCI and promote better outcomes.Chinese Answer:中风后认知障碍指南解读2021。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社会严重的疾病负担。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可治疗的,使用已获美国FDA批准的痴呆症治疗药物治疗可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但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迄今还无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

本文概要介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ABSTRACT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survival rat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has become a serious disease burden on society.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is treatable,and drugs approved by FDA for the treatment of dementia can improv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However,none of drug intervention for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has been so far approved by FDA.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rug and clinical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KEy WORDS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drug treatment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指在卒中这一临床事件发生后6个月内出现的达到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种综合征,其强调了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以及这两者在临床管理上的相关性,具体包括多发性梗死、关键部位梗死、皮质下缺血性梗死和脑出血等卒中事件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同时也包括脑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因AD进展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1]。

卒中后情感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3(全文版)

卒中后情感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3(全文版)

卒中后情感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3(全文版)引言本文为卒中后情感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3的全文版。

该共识旨在提供针对卒中患者情感障碍管理的最新指导,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方法本共识的制定过程包括了以下步骤:1. 文献综述:对卒中后情感障碍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选取相关研究作为依据。

2. 专家讨论:组织卒中后情感障碍管理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制定管理方案和指导原则。

3. 问卷调查:对临床医生和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共识提供参考。

共识内容本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定义和分类卒中后情感障碍是指卒中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因素作用下出现的情感困扰和调整困难。

根据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类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情感障碍。

卒中后情感障碍管理的原则1. 个体化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情感障碍管理方案,包括心理支持、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2. 多学科合作:医生、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多学科专家应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管理方案。

3. 持续关注:情感障碍管理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卒中后情感障碍管理的策略1.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情感困扰,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治疗。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来减轻症状。

3. 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卒中后情感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提供了卒中后情感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3的全文版,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指导,促进情感障碍管理的规范和有效性。

请注意,本文所述内容仅为卒中后情感障碍管理专家共识,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随着脑血管病治疗手段的精进,卒中患者的死亡率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得以长期生存。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给长期生存的卒中患者带来很多困扰,严重影响其预后和生活质量。

卒中相关的非运动症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跨专业、跨学科的问题,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管理。

一、卒中相关前庭症状(1)卒中是引起前庭症状的重要原因,前庭症状的持续存在可能延缓卒中患者其他功能的恢复。

(2)发作性孤立性前庭症状可能是卒中的先兆,短暂性孤立性头晕/眩晕被认为是后循环卒中最常见的先兆症状之一。

发作性前庭症状还可能预示着前循环卒中的发生。

(3)不同部位后循环卒中所致前庭症状的特点、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前庭症状并非为后循环卒中所特有。

(4)床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脑部影像学检查以及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前庭症状的病因鉴别。

(5)根据卒中后前庭症状的残留情况,需考虑是否合并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

(6)脑白质病变可能与较高的头晕或眩晕风险相关,但老年人的慢性前庭症状不应简单归因于脑白质病变,还有可能为前庭周围性疾病所致,需注意鉴别。

二、卒中后情绪及精神症状(1)卒中后焦虑、抑郁常见,与卒中前抑郁情况、卒中的严重程度、卒中累及部位、住院时间、出院时的残疾程度以及社会支持体系高度相关。

对卒中患者进行定期评估、精准筛查和积极干预非常必要。

(2)卒中后疲劳、淡漠症状常被忽视,既可单独存在,又可以伴随其他情感精神症状同时存在。

需要全面评估、教育和综合干预。

(3)卒中后谵妄增加不良预后风险。

消除谵妄可能的促发因素是减少谵妄和不良结局的关键。

三、卒中相关认知障碍(1)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以执行功能障碍、记忆障碍、注意障碍、定向力障碍、失语等为主要表现。

(2)脑小血管病是PSCI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微梗死和脑白质高信号与PSCI最相关。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作者:董漪来源:《上海医药》2016年第15期摘要中国是卒中和痴呆的大国,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显著降低卒中患者的生存时间,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卒中后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血管性因素的可控性为痴呆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将切实指导临床,使得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关键词卒中后认知血管性痴呆血管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49.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5-0003-02Interpretation of “Expert Consensus on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hina”DONG Yi*(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China)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and dementia is high in China.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stroke, which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s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s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Moreover, it can also bring in big burden to relatives and family. The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 would be reduced by early intervention after stroke. Management of vascular risk factors c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dementia. “Expert Consensus on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hina” would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 so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would be improved.KEY WORDS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vascular dementia; vascular risk factor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老年痴呆症协会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 800万名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1. De Ronchi D, et al.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24(4):266-73.
66/42
PSCI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躯体功 效下降
社会功效 受损/下降
心理健 康受损
PSCI
残疾
工作能 力下降
PSCI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应给予足够重视
卒中后认知障卒碍中管后理认专家知共障识碍解管读理教授共识
7/42
PSCI成为当前国际卒中研究和干 预热点



Hachinski教授在年”世界 卒中日宣言”提出,卒中后 痴呆是卒中医疗不可或缺一 部分1
年国际卒中会议提出了 需将认知障碍和卒中干 预策略进行整合理念1
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 (AHA)联合美国卒中协会 (ASA)联合公布了《成人卒 中康复指南》,提议全部 卒中患者出院前进行认知 障碍筛查(1级推荐)2
长沙:卒中后3 个月发病率 a4f1te.r8s%troke
重庆:卒中后 3个月发病率 37.1%
韩国: 卒中后3个月发 病率69.8%
中国香港:卒 中后3个月发病 率21.8%
加勒比: 卒中后5年发病 率为58.9%
卒中后认1知. A障l-Q碍a管zza理z 专NK家, 共et 识al.解Ne读uropsychiatr Dis Treat. Sep 9;10:1677-91. 2.Sun JH, et al. Ann Transl Med. Aug;2(8):80.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1.Shaik MA, et al. J Am Med Dir Assoc. Apr 1;17(4):343-7.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NHP : 诺丁汉健康问卷(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包括两部分:第1部分为6个分冒表,包括精力、疼痛、情绪反 应、睡眠、社交隔离和躯体活动;第2部分为7个条目,包括职业、性生活、家务、嗜好、社会交往、闲暇和亲属关系
罗红波, 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10):528-531.
卒中后认知障碍 成为当前国际卒中研究和干预的热点
2015年
2016年
2016年
Hachinski教授在2015年的 “世界卒中日宣言”提出,
“卒中后痴呆是卒中医疗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6年的国际卒中会议提出
“需将认知障碍和卒中干 预策略进行整合的理念”
2016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 (AHA)联合美国卒中协会 (ASA)联合发布了《成人卒 中康复指南》,建议
Percentage change from 1990 to 2010
46 511
61 307
70 316 52 770
31.8% 19.4% –37.7% 13.5%
Communicable, maternal, neonatal, and nutritional
disorders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15 859
26 560
23 295
32 647
21 513
13 156 46.9% –11.2% –52.7% –17.0%
43 062
34 540 22.9% 39.2% –32.1% 30.0%
Injuries
4092 5365
5741 5073 31.1% 9.2% –16.3% 24.0%
• 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前三位: ➢ 肿瘤增长率38%,8百万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日益成为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临床关注的重点。

PSCI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卒中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本文旨在通过专家共识的形式,总结国内外关于PSCI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管理策略。

共识内容涵盖了PSCI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诊断评估方法、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旨在为PSCI患者的全面管理和康复提供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发布,能够促进PSCI领域的研究进展,提高临床医师对PSCI的认识和管理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交流,不断完善和优化PSCI的管理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指卒中后出现的各种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等。

PSCI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发生率在卒中后患者中相当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在流行病学方面,PSCI的确切发生率因研究方法和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总体来说,大约有一半的卒中患者会出现某种形式的认知障碍。

PSCI的发生率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卒中部位、卒中严重程度以及合并症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表现方面,PSCI的症状多样,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常见的认知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语言障碍和视空间障碍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情绪障碍、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社交和职业能力,还可能导致其家庭和社会角色的改变。

因此,对于卒中后患者,及时评估其认知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专业的认知评估工具,可以及早发现PSCI,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

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

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一、提高公众卒中急救意识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对于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可以使13%的患者迅速痊愈,20%的患者显著改善;取栓可以使50%的患者病情改善。

但溶栓和取栓都有严格的时间窗,每延误1 min,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

我国目前缺血性卒中溶栓率仅为7%,93%的患者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所以提高公众卒中急救意识至关重要。

一旦发生卒中,患者或家属除了拨打120,还可通过卒中溶栓地图APP 精准导航,快速查找并送往本地区距离最近的有条件溶栓的地图医院。

二、规范卒中院前急救加强对急救人员卒中急救流程的专业培训是提高卒中院前急救能力的必要前提。

急救人员应快速有效识别卒中患者,120急救中心对卒中患者应优先调度。

三、脑血管病症状的早期识别常用卒中早期快速识别方法如下:1. 中风1-2-0三步识别法o“1”是指“看到1张脸(口角歪)”;o“2”是指“查两只胳膊(一侧不能抬)”;o“0”是指“聆(零)听语言(说话不清楚、大舌头)”。

若发现异常,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2. FAST快速评估o“F”(Face)脸部:让患者微笑一下,如果微笑时面部不对称,提示患者面瘫;o“A”(Arm)手臂:让患者双手平举,如果10 s内一侧肢体下落,提示肢体瘫痪;o“S”(Speech)语言:让患者说一句较长的话,如果不理解、说话有困难或者找不到词,提示语言障碍;o“T”(Time)时间:上述症状为疑似卒中,请立即拨打120。

3. BEFAST快速识别在FAST基础上增加了平衡障碍和视力障碍,以免遗漏后循环梗死的患者。

o“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不稳;o“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o“F”“A”“S”“T”同上。

4. 后循环梗死的识别后循环梗死可能危及生命,但临床针对后循环的评估方式不多,尤其当患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无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时诊断困难。

老年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2上海市打浦桥社区卫生中心上海 200011【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老年卒中患者展开研究,观察其患病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某医院的门诊100例老年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症状并进行评估。

结果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经分析发现,老年卒中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与慢性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文化程度、同型半胱氨酸等均存在较大关系,患病后患者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功能、注意力均会受到影响。

结论建议老年卒中患者长期随访,对患者具体病情深入评估,异常情况积极干预,有助于预后。

【关键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临床特征;影响因素;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1]是指在卒中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2]。

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交流减少、做事缺乏主动性、易疲劳、活动减少、兴趣索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缩短生存期,增加死亡风险。

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老年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此确定可能的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 [3]开展调查,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某医院的门诊100例符合老年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组(研究组)。

对照组:(MoCA评分>26分)年龄60-80岁,均数(70.32±2.36)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研究组:(MoCA评分<26分)年龄60-81岁,均数(70.51±2.41),男性29例、女性21例;进行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① 临床资料完整,且自愿签订同意书;② 整个研究过程积极配合;③ 经临床诊断符合脑卒中症状的临床标准[4]。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适用于人类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新技术被应用于临床,具有无创、便捷、费用低、副作用少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tDCS 在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有必要对我国脑卒中康复领域现有的tDCS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或建议。

本共识适用范围及目的本共识主要用于脑卒中患者的tDCS康复治疗,为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神经功能恢复及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本共识制订方法tDCS原理及作用机制tDCS治疗是一种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0.5~2.0mA)调节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对神经元膜电位进行阈下调制及改变大脑皮质兴奋性;此外,tDCS产生的其他生物效应(如影响神经递质变化、改变突触可塑性及调节皮质下脑网络连接等)可能也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近年来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也逐渐应用于临床,通过使用多个(2~5个通道)小电极,可在选定脑区进行更多、更精确的局部刺激。

tDCS刺激电极及参数一、电极组成tDCS电极的作用是将刺激装置电流传导至头皮,通常包括:金属或导电橡胶电极;海绵电极;导电介质(如盐水、凝胶或导电膏)等。

二、电极放置准确放置tDCS电极是保证疗效的前提,目前常用的定位方法包括:国际10-20(或10-5)电极放置系统;解剖坐标定位;神经导航系统;电生理检查引导定位等。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比较多的是解剖定位及电生理检查引导定位。

三、刺激参数目前临床研究中通常采用的tDCS刺激参数如下:电流强度0.5~2.0mA,电极尺寸16cm2(4cm×4cm)~36cm2(6cm×6cm)不等,每次持续刺5~30min,上述参数范围的tDCS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超过半数的卒中患者存在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 , SSD ) o SSD 危害严重,甚至增加卒中后患者残疾、卒中复发及死亡风险,但在临床诊疗中,SSD易被忽视。

规范评估与管理SSD ,对于患者卒中的预防和结局的改善至关重要。

2019 年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联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及相关领域专家制定并发表了《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19版〃共识〃。

2019版〃共识”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近期,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汇集各方意见和建议,结合卒中与睡眠领域新临床研究成果,对2019版〃共识〃进行更新,形成《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以下简称为2023版〃共识〃。

2023版〃共识〃主要聚焦有循证医学证据的SSD评估及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2023版〃共识〃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循证证据较少的睡眠障碍亚型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专家推荐意见,更具有临床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医师规范诊疗SSD ,从而提高卒中诊疗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

1、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SSD指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根据卒中与睡眠障碍出现的时间顺序,SSD分为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类型主要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 SDB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 RBD )、日间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 EDS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 , RLS ) / 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 , PLMS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 , CRSWDs ) o2、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分类本共识的推荐意见和证据等级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 , ACC ) /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 AHA )的循证医学推荐分类及证据级别(表1 )。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2010年,全球卒中患病率为502.3/10万,年发病率为257.96/10万,病死率为88.41/10万,而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病死率为114.8/10万,且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性疾病。

卒中等脑血管病常导致认知损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第二大痴呆原因。

PSCI特指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是VCI的一个重要亚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同AD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痴呆相比,PSCI有其自身特点,如斑片状认知缺损、病程波动性等,其中可预防和可治疗性是PSCI的一个重要特点。

2015世界卒中日宣言明确提出“卒中后痴呆是卒中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的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也倡导将卒中和痴呆整合的干预策略。

在过去30年间,国内外学者通过对VCI的临床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诊疗指南,如我国学者编写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国痴呆诊疗指南》、《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17、2019)等。

当前对我国PSCI的研究有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探讨。

本次中国卒中学会圆桌会议召集从事卒中和认知障碍的同行,对我国PSCI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标准、生物标志物、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未来探索重点进行商讨,推动实现PSCI可防可治的目标。

1我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和挑战我国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疾病负担沉重,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患病率为1.50%,是仅次于AD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监护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全文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监护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全文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监护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全文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了1例患者,男性,45岁。

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长期吸烟史。

本次由于出现了头晕、视物不清,吞咽困难,双侧肢体无力3 h到医院就诊。

在急诊医生用最短时间完成了患者的查体、化验及影像检查,认为他符合静脉溶栓的条件,在发病后约3 h 40 min给予了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

患者症状一过性好转后(约15 min)再次加重,主要表现是出现了意识障碍,不能被叫醒。

再次评估后认为需要完成脑血管造影,必要时给予血管内治疗。

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中段闭塞,后给予了取栓、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前向血流恢复良好,患者意识障碍减轻。

术后回NCU给予常规的镇静、控制血压、抗栓等治疗,监测生命体征、脑血流及影像等。

术后第7天患者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呈深昏迷,呼吸急促需呼吸机辅助。

紧急复查头CT后未见到颅内出血,经过第二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原部位再次闭塞。

虽然经过努力但患者临床结局不良。

从这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可以看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突然,迅速出现肢体活动、语言、认知及反应等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

这例患者病情恶化的原因是由于基底动脉在支架置入之后再次闭塞,针对这样的患者应该如何有效地维护血流,避免血管的再次闭塞?血管再通治疗是目前证实最有效的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且需要经过高度组织化的临床流程管理才能达到有效的血管再通治疗效果。

这个过程需要多学科的高技能的专业人员通力合作。

快速的血管再通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终结局。

缺血性卒中发病4.5 h内给予静脉注射rt-PA溶栓可以获益,而且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获益越多,已经被纳入最新的各家国际国内的指南推荐。

近几年以来由于国际上大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的发布及新型血管内治疗技术设备的更新,同时得到了有力的神经影像技术支持,使符合血管再通治疗的适宜人群不断扩大,血管再通率及临床改善明显提高,显示了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是指在卒中后出现的认知功能损害,如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执行功能等方面的障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严重程度不同。

目前,临床上对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包括下列标准:
1. 神经心理学评估:通过各类认知能力测试,包括记忆、注意、语言、视空间等方面的测量,以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和程度。

2. 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技术,以评估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改变情况,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

3. 临床表现:通过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辅助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和程度。

综上所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信息,包括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等,以确定其程度、类型和原因,为后续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The Consensus on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Management in 2021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 on stroke patient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ina Stroke Report" released in 2020.China has e the country with the XXX and the heaviest disease burden of stroke worldwide。

with a stroke incidence rate of1114.8/100,000.an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246.8/100,000.and a mortality rate of 149.49/100,000.About one-third of stroke patients experience PSCI。

which severely affects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time。

making it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burden of stroke disease and a major focus of nal stroke research and clinical XXX.1.Concept of PSCI1.1 nPSCI is a clinical XXX for at least 6 months after a stroke event。

Due to early recovery from delirium and transient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diagnosis of PSCI often requires cognitive n 3-6 months after stroke。

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XXX clinical practice。

the XXX PSCI diagnosis should havethree elements:1) Clear diagnosis of stroke: clinical or imaging XXX stroke。

XXX。

hemorrhagic stroke。

and ischemic stroke.2) Existenc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XXX impairment occurs after stroke events。

and XXX compared to the past.3) XXX een strok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Occurs after stroke events and lasts for 3-6 months.PSCI can be divided into non-dementia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ND) and post-stroke dementia (PSD) accordingto the sever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1.2 Comparison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XXX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but not necessarily a historyof stroke。

As a subtype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 emphasizes that stroke events trigger cognitive impairment。

which can occur early and can be identified。

managed。

and intervened early.2.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PSCI2.1 logyXXX。

loss to follow-up。

assessment tools。

and diagnostic methods。

XXX.2.2 Risk factorsFrom a preventive perspective。

risk factors XXX categories: non-XXX characteristics。

stroke-related factor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modifiable factors mainly include vascular risk factors。

pre-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stroke ns (Table 1).3.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PSCIThe clear diagnosis of PSCI requires clinical。

imaging。

XXX XXX identifying and diagnosing PSCI。

XXX.3.1.1 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心理评估在卒中急性期阶段,认知和情绪评估并不是最紧迫的任务。

然而,卒中急性期的认知评估可以预测PSCI的发生,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PSCI高危人群。

3.1.2 卒中恢复期的神经心理评估PSCI的认知功能改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每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随访是比较适当的。

3.1.3 其他相关评估PSCI患者常伴有精神行为症状,这将对认知评估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对精神行为症状进行评估是完全必要的。

推荐:评估测验工具的选择应根据疾病阶段、患者临床特征、评估目的以及资源做个体化选择(推荐级别);在病史和体检过程中,需关注认知相关主诉,及时识别PSCI高危人群(推荐级别);卒中急性期患者在意识和条件许可情况下均应筛查认知状态(推荐级别);卒中恢复期推荐卒中后每3个月进行认知评估随访,明确PSCI的发生及演变,必要时进行更详细地认知评估测验(推荐级别)。

4 PSCI的预测要明确诊断PSCI,需要在卒中事件后3个月进行筛查。

这有助于预测PSCI高危人群,以及进行早期干预。

推荐:卒中患者急性期应进行认知筛查。

卒中后1-2周内进行MoCA和NINDS-CSN 5-min测验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PSCI (推荐级别,B级证据);基于PSCI相关因素的SIGNAL2、CHANGE风险模型可能有助于预测PSCI(推荐级别,B级证据);对于非瓣膜性房颤诱发的心源性卒中患者,CHADS2和R2CHADS2可能有效预测PSCI(推荐级别,B级证据);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PSCI的证据不确切(推荐级别,B 级证据)。

5 PSCI的预防与治疗5.1 预防现阶段的研究表明,90%的卒中和1/3的痴呆是可预防的。

5.1.1 一级预防5.1.2 二级预防推荐:积极控制血管危险因素,不仅可以减少卒中事件的发生,而且对预防痴呆有益(推荐级别,B级证据);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以预防PSCI(推荐级别,B级证据);积极控制高脂血症对预防PSCI可能有益(推荐级别,C级证据);建议提高教育水平、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加社会参与程度以增强认知储备(推荐级别,C级证据);卒中急性期进行静脉溶栓和(或)机械血栓切除术与积极预防卒中复发对预防PSCI有益(推荐级别,B级证据)。

5.2 治疗PSCI的治疗主要目的是延缓认知障碍的进一步下降、提高认知水平、改善精神行为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5.2.1 药物治疗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胆碱酯酶抑制剂和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可用于VCI的治疗。

具体推荐如下:多奈哌齐和卡巴拉汀是治疗PSCI的有效药物,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级推荐,A级证据);加兰他敏对PSCI可能有效,但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差(a 级推荐,A级证据);美金刚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对卒中后失语可能有效(a级推荐,B级证据);甘露特钠可改善轻中度AD的认知功能,但在PSCI中的作用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研究(b级推荐,B级证据);丁苯酞、银杏叶提取物、尼麦角林、XXX、胞磷胆碱和己酮可可碱可能改善VCI的认知功能,但在PSCI中的作用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研究(b级推荐,B级证据);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奥拉西坦对改善PSCI的认知功能可能有效,但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证实(b级推荐,B级证据);养血清脑颗粒、消栓肠溶胶囊、脑心通等中药可能改善VCI的认知功能,但治疗PSCI的作用尚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b级推荐,B级证据)。

5.2.2 精神行为症状治疗对于轻微的精神行为症状,应首选非药物治疗方式(b级推荐,B级证据)。

对于抑郁症状,推荐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b级推荐,C级证据)。

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首选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获益和潜在风险(b级推荐,C级证据)。

5.2.3 康复治疗认知训练干预研究对改善PSCI可能有效(a级推荐,B 级证据)。

康复治疗应该个体化,并需要一个长期的目标,以尽可能地使患者能够恢复一些生活能力,例如自我照料、家庭和经济管理、心理平衡以及重归工作岗位等(a级推荐,C级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