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龙潭诗
『诗骚古典』第42期·巫山红叶诗词选
巫山红叶诗词七律 (十首)01陈志逵与友巫山赏紅叶有寄百里奔波不觉痴?巫山红叶正当时。
漫坡烈火惊游客,遍野琼花掩楚祠。
梦醉高唐人感慕,情怀工部众含悲。
层林尽染竞爭赋,淡色幽香冷莫辞。
02刘晓新题巫山红叶诗笺依韵志逵兄一览山间已是痴,凭栏远眺恰逢时。
巫山梦雨峰前醉,红叶题笺韵里思。
漫步尘踪寻古迹,闲吟墨海写今词。
凝香敬看前朝事,不枉先贤万阕诗。
03陈寿章红叶诗笺难觅千年神女庙,回看沧海傲霜枝。
卧碑塔穴峰峰叹,断壁残砖处处疑。
寂寞九歌逢宋玉,风流一梦会瑶姬。
江山万里真情寄,树树红笺写我思。
04张德易咏章寿等巫山红枫红叶江枫胜似秋,夔门霞帔月笼舟。
晚烟滚滚追风急,晨甲潾潾戏浪悠。
碑塔今歌犹未绝,诗骚古韵岂应休。
相知何处当同剪,无限春思上醉楼。
05陈锡友红叶(依志逵大哥章寿弟韵有和)漫山红叶醉诗痴,正是诸君赏景时。
百丈悬梯登意决,千倾彩绘解狐疑。
文峰亭上抗风冷,白塔阶前显逸姿。
神女无声恒矗立,骚人墨客赋新辞。
06王泽涵与韵友登巫山看红叶吟(次章寿兄韵)随友邀朋共此时,黄栌红透万千枝。
峰笼轻霭原无雨,我具真心岂有疑。
赋记高唐怀宋玉,江流深峡浴仙姬。
今生愿合巫山老,谁倚幽岩起梦思?07李尚政和师傅陈志逵先生《与友巫山赏红叶有寄》满山红艳我来迟,误入桃花源里痴。
远眺群峰争竞秀,欣怀一梦欲相思。
随风漫醉殇秋客,揽胜空吟问道碑。
且纵逍遥堪醉友,何须云雨候清词。
08 陈寿章巫山一梦自笑多情号梦痴,诗书百卷展雄姿。
三生儒雅归田赋,一笔风流绝妙词。
芒履朝堂君啸傲,黍歌游侠我余悲。
红颜红叶迎骚客,约醉明年会楚姬。
——与观棋不语、刘军诸诗友,共赴巫山观红叶。
行前为梦痴兄接风,曾邀请梦痴共游巫山,因梦痴有事未能同行。
途中阅读梦痴兄诗,晚餐后匆匆唱和一诗。
附后原玉:《重庆初会章寿兄雅得赠书略读有寄》:微圈雅集早闻名,此际江头幸会兄。
有酒无诗犹称美,铭心得意好输诚。
新裁海月山花色,漫染斯文骨肉情。
鹤庆黄龙潭诗词
鹤庆黄龙潭诗词《鹤庆黄龙潭晚照》原文:潭水悠悠映晚晖,黄龙静卧彩云归。
波光潋滟风林动,似有仙音绕翠微。
一、衍生注释:“潭水悠悠”描绘出黄龙潭的水缓缓流淌,平静而深邃的样子。
“晚晖”即傍晚的阳光。
“黄龙”这里可理解为一种对黄龙潭的形象化比拟,仿佛有龙卧于潭中。
“彩云归”指傍晚时分彩云飘向此处,像是归家一样。
“波光潋滟”形容水面在阳光或月光下闪烁的样子。
“风林”是被风吹动的树林。
“仙音”是一种想象中仙人弹奏的音乐,“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以“潭水悠悠映晚晖”抓住了傍晚黄龙潭的景色特征,潭水与晚晖相映衬,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立刻展现在眼前。
接着“黄龙静卧彩云归”将潭与神话中的龙联系起来,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彩云归的景象又使画面更加绚丽。
“波光潋滟风林动”进一步描写潭水波动和树林随风而动的动态美,动静结合。
最后“似有仙音绕翠微”通过想象,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空灵、神秘的氛围,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三、作者介绍:关于作者已无从考证,但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自然、富有想象力的人。
他能够捕捉到黄龙潭傍晚时分的美妙瞬间,并通过文字将其转化为富有诗意的画面。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去鹤庆游玩,傍晚时分来到黄龙潭。
朋友感叹这里景色真美,我立马就想起了“潭水悠悠映晚晖,黄龙静卧彩云归。
波光潋滟风林动,似有仙音绕翠微。
”这诗描写得太贴切了。
你看这潭水在夕阳下闪着光,那风吹树林的声音,就好像真有仙音在环绕呢。
这黄龙潭啊,就像诗里说的一样,充满了神秘和宁静的美。
《鹤庆黄龙潭春景》原文:黄龙潭畔柳丝垂,春日花开蝶舞时。
绿水悠悠鱼戏影,此中真意几人知。
一、衍生注释:“黄龙潭畔”点明地点在黄龙潭边。
“柳丝垂”描绘出春天柳树垂下柔软枝条的景象。
“蝶舞时”指春天是蝴蝶飞舞的季节。
“绿水悠悠”写出潭水碧绿且缓缓流动的状态。
“鱼戏影”是鱼在水中游动嬉戏,追逐自己影子的样子。
“此中真意”这里借鉴了陶渊明“此中有真意”的说法,表示黄龙潭春天景色中的深意或者趣味。
龙潭溶洞诗
3 这个季节,桃花的兵马浩浩荡荡
占山旁水,有良田万顷,有前世的白马和今生的浮云。
怀抱春琴,纵然是三缄其口风吹的那页,右上篆刻:红颜素心左下落款:今世桃花
我的语言,是一滴泉水。
是一滴泉水,穿越时光的
岩层,从清晨的薄雾里抵达月夜的故人。
那面向 我的背影,分明举起一杯晶莹 的乡愁一滴一滴,嘀嗒在梦回家 园的肩头裸露的岩石,饱满湿润的 钟乳恰是他,行走在江湖的全 部行囊在漂泊的日子里,他渴望 拥有一对翅膀,扑腾着飞向 洞外,去分享
山巅倾泻而下的斑驳暖阳。
我的颂词,是半缕忧伤。
这半缕忧伤,飘忽在云蒸霞蔚般的龙潭之上。
所谓山不在高,水不 在深就如我是一个时间的仆人,独守一池龙潭,独守一座溶洞仿佛凝练沉积,仿佛桃花潭水而每每上行一步,李白开怀痛饮 的长亭陶潜悠然采菊的干净天空,以及刺破黑夜前的隐隐黎明,纷纷跃 然纸上恍若时空穿越,恍若滴水穿石清辉意境。
王
政龙潭溶洞诗歌地理:米易诗会作品辑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赞美巫山的诗词大全
赞美巫山的诗词大全在中华文化中,巫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巫山是位于重庆市北部的一个山脉,也是三峡风景区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巫山就是诗词和文学作品的灵感之源,因为巫山的雄伟壮观、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来往文人墨客,都无不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一、诗经 --- 巫山篇《诗经》是中华文化中最为悠久的一部经典诗集,其中就有一首描写巫山的篇章---《巫山之阳》。
《巫山之阳》的诗意悠远空灵,引人入胜,充满婉约之美。
诗人描绘的是巫山的天险之地和崇山峻岭,还有层峦重叠的偏关和风景迷人的原野等,也描写了山中百草争艳、群芳竞秀的美景,承载着诗人梦幻般的情感和思想。
二、杜甫 --- 巫峡引唐代文学巨匠杜甫也曾来到巫山一游,他用自己的诗歌讴歌了美丽的巫峡。
在《巫峡引》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杜甫描写的是秀丽壮观的巫峡景色,清新温馨的田园风光和山中潺潺的溪流,还有松涛阵阵、钟声鸣响的寺庙,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景在他笔下浮现,令人感受到难言的魅力。
三、李白 --- 巫峡吟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更是留下了最为丰富和深刻的描绘巫山的诗歌。
他曾为了追求华夏文学的至高境地,长期在风光如画的巫山山脉中修炼诗歌,最终谱写出了一首气势磅礴的长篇诗《巫峡吟》。
《巫峡吟》的诗意演绎了巫山深邃的山川,以及人民悠久的历史与精神底蕴。
诗中不仅诉说了巫峡独有的地理特征,还通过诗人眼中的巫山人民和他们的生活,深入描摹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图景,展现出了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
四、辛弃疾 --- 巫山一段云宋词大家辛弃疾也曾用他的笔记录了他在巫山的所见所感,创作了《巫山一段云》这首著名的词调。
《巫山一段云》表现了心灵美与山水形之间的交织与融合,体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观的热情赞美。
他描写的是天险秀丽的巫山,还有操持农耕、风物人情的巫山人民。
他用最真实的笔触,描绘出了人与自然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令人陶醉其中。
总之,巫山不仅是风景如画的美丽山川,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之地。
六甲小三峡风景区诗词
六甲小三峡风景区诗词
1.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2.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
3.神女藏难识,巫山秀莫群。
4.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5.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
小三峡的峡谷两侧的山上曾有许多的飞泉瀑布,如今只能看到水流冲刷岩体的印痕,姿态神异的钟乳石也被淹没在滔滔江水之中。
在地下河的流动中谁又能知道再过几百年没有新的钟乳石供人
欣赏呢!
小三峡中也有悬棺古洞,现仅余一个可供观赏。
卵石滩被淹没在江面以下,美丽的三峡石只能出现在旅游品商铺中了,无法体会亲手捡拾的乐趣。
巫山小三峡与小小三峡旅游风景区风景如画;她一池碧水,奇峰壁立,竹木葱茏,猿声阵阵,饶有野趣。
小三峡的特色是秀美、神奇。
有人认为它有六奇,即山奇雄、水奇清、峰奇秀、滩奇险、景奇幽、石奇美,可称为“天下奇峡”之美景。
龙门峡从龙门峡口至银窝滩,主峡区3公里。
雄壮巍峨。
两山对峙,峭壁如削,天开一线,形若一门,素有“雄哉,龙门峡”之誉。
峡中有传为中国最长的古栈道遗迹的起点处及龙门桥、龙门泉、青狮卫门、九龙柱、灵芝峰等胜景。
出峡口便是急流惊险的银窝滩,船行其间,有着“巴水急如箭,巴船去如飞”之感。
此峡的延伸部分
是一段山舒水缓的宽谷地带,经过琵琶州,闯过抹角滩。
古诗龙潭简介
古诗龙潭简介The ancient poem "龙潭" is a classic pie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at has captured the hearts of many over the centuries. It was written by the famous poet Su Shi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is known forits vivid imagery and profound emotions. The poem revolves around the theme of a dragon residing in a deep pool, symbolizing the power and mystery of nature.古代诗歌《龙潭》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深受许多人喜爱。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创作的,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
这首诗围绕着一条居住在深潭中的龙为主题,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神秘。
The poem starts with the lines "The dragon lives in the deep pool, no one can see its form; When the waters stir, no ripples betray its presence. The dragon seems hidden, but its presence is felt in the stillness of the water. This creates a sense of mystery and power, as if the dragon is a mythical creature that holds sway over its domain.这首诗的开头是:“龙戏潭中渊,形隐无迹波翻卷”。
龙潭赋
龙潭赋湄书河畔,名镇龙潭。
百龙聚会,千古流芳。
星分参井,乃渝陲南翼之膀。
地属酉阳,居湘黔广袤之窗。
东襟秀石,西偋板壤。
南倚溪口,北枕麻旺。
面积六五二〈平方公里〉,人口六万二。
一马平川,环峦叠障;钟灵毓秀,气宇轩昂。
土地肥沃民殷富,风暖太和鱼米乡。
人文厚重民族睦,历史渊源远流长。
石板街,木窠房。
四合院,风火墙。
秦砖汉瓦留胜迹,唐诗宋词美街旁。
商贾云集镇声潮,舟樯车流来八方。
莘莘学子入庠序,春风化雨育栋梁。
施英故居炳青史,刘仁旧宅郁彩彰。
市井杂艺蕴瑰宝,民间典史垂朝阳。
清江清水清秀镇,龙踞龙蟠龙呈祥。
渝怀铁路送和谐,三一九线铸辉煌。
幸甚至哉赋一卷,龙潭盛名天下扬。
其辞云:古镇历史,上古洪荒。
蛮夷之地,史誌载详。
先秦属楚,上溯商汤。
秦皇一统,设郡定疆。
汉高五年,域隶酉阳。
郡州道制,两晋隋唐。
五代以下,人兴气旺。
土司所据,梅树龙潭。
雍正十三,改土归流。
乾隆元年,经营通商。
文明扬播,风骚一方。
一九四九,解放龙潭。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十二日经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明珠灿灿,岁月苍苍。
历史长达二千数百年之久,记述民族融合盛衰之恒昌。
英烈前辈,众口颂扬。
“赵世炎同志故居”,小平七字铸辉煌。
施英浩气如虹烁古今,君陶抗日救国育栋梁。
三姐妹,垂青史,英烈义昭百世昌。
共和国,委员长,一代伟人辅国良。
秋白夫人王剑虹,反帝反封树理想。
刘仁故居尽红色,金笔六字辉华疆。
文化名镇,人文乃芳。
民国元老王勃山,光绪举人王大章。
王潜夫为人师表;刘偶圭竖碑敬仰。
蔡松芝恭敬桑梓;蔡玉伦深孚重望。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代不乏人,续创荣光。
万寿仁精歧典;吴偶逸献良方。
人杰地灵,毓秀激荡。
李鹏委员长,二〇〇一年回故乡,亲笔提词“土家摆手舞之乡”。
贺龙军纪“四不准”;席都督避难赵庄。
田品生隐定时局;关元鯤虎展额王。
何继州写“龙洞”二字;尤师长劝敌投降。
周谷宝乃日本女子,言传身教;王淑淙摄龙潭全貌,惦记故乡。
沈从文著“女匪首”,读者青睐。
官渡口四句诗
官渡口四句诗自己做的官,含泪也得做;花映玉楼春晓,绣阁残灯明灭。
笑语盈盈暗香去,几多情、流水落花随。
忆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曾惹下、蜜意柔情无限。
别来音信全无,旧梦空在心间。
便拟待、乘风归去,又只恐、玉楼依旧尘满。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画梁空燕呢喃。
——《临江仙》古木官渡晚,行舟绿杨桥。
两岸人家烟雨、绕汀洲。
潮卷银花无昼夜,送孤帆、归客下潇州。
萧萧芦荻响,渡口晚风秋。
欲过官渡口,想起几人愁?堤外渔村灯火、点轻舟。
江边一条路,白鹭在其中。
翠柳垂腰云雾里,小船儿何处去。
分飞各自愁,几度君知否?夜夜思量无所觅,是伤心、处处尽悲风。
——《七律官渡》水落长江阔,天寒大雁飞。
芦花官渡口,夕照西陵西。
枫叶丹青色,梧桐别样情。
菊开迎候雁,霞落伴征程。
清远多珍果,风流重紫荆。
夜夜霜风至,时时稻谷馨。
登高观海浪,读易见春城。
——《七律官渡口》夏日晚霞红映天,江南细雨漫山飞。
暮归客侣两三对,茅屋竹林茶水煮。
孤鹜南飞霞染水,闲看江上孤云碎。
轻纱小伞下,凉亭月影移。
——《临江仙晚霞》海边秋色风吹拂,牧童散牛牵犊。
郎骑青牛犊子驰,旁有红娘立。
凝眸顾盼,音容宛在,低首垂泪,凄然难舍。
莫不是那张郎,别了梅花,真正就要把那佳人负。
不想那月宫桂树,却正是此君。
恨满腔,一双苦泪,能不念得金枝玉叶。
好一个天庭皇帝,半生嫉妒相思。
叹孤女无依无靠,凄惨离去人世。
——《踏莎行月宫折桂》夜深静,犬吠声声,朦胧归去。
烛泪滴落三更后,怎奈何?回眸倩影,昨宵苦命。
珠帘绣户皆无言,为谁愁?夜色荒唐,枕边愁绪,终要成空。
怎奈春归院落,门前犹有残花香,夜深人静,枕边有你共言欢。
泪眼湿巾,为谁打湿。
柳花时节又逢君,空怀怨,夜夜枕边,辗转反侧。
生死相许到天涯,桃花飘零时节,唯有这江河水,伴我孤单。
可怜小小女子,将军你怎忍心将她遗弃?——《鹧鸪天将军愧对小娇娥》鱼跃上清,花娇傍绿,莺语翻飞,蝶舞斜风。
草长莺飞黄绿地,微微醉,斜倚草中吹杏雨,拂柳丝。
春潮带雨,飞雪似烟,阳春三月,乐往事悠然。
2018-2019-龙潭夜坐赏析-精选word文档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龙潭夜坐赏析篇一:龙潭夜坐古诗赏析龙潭夜坐古诗赏析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但是最有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并不会因失意而消沉,会继续努力,因为这片山河寄托着他太多的感情。
此诗用典颇多:首句花香暗含于良的《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寄情隐逸,实则是对楼台深翠微的无奈。
石林茅屋让人联想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当时温庭筠出长安去南方做小官,心情郁郁,有对时政失望。
第二联用典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是个青年得志,平步青云,而后看透政治纷扰,最终隐居终南山看云卷云舒的人,他有很多是诗都描写了隐居的恬静,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些与其说是享受隐居,不如说是失望与人世间的勾心斗角。
第三联首句正确理解的顺序是不辞草露芒鞋湿,意思是,不怕草上有露即使沾湿草鞋,第二句于讲“松风吹解带”,有即使遭人不待见,也要这么做的意思。
尾联第一句的猗兰用典孔子的《猗兰操》,据一些史料记载,《猗兰操》是孔子从卫国(也就是豫北地区)返回家乡鲁国时,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被重用而表达的感受。
而后语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反用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而道有无限情,点明作者不会跟前面那些失意的隐居的人一样弃时事不管,独善其身,而是要继续做事。
咏怀、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用齐景公牛山涕泪的典故。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日:?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大意:齐景公带领大臣晏婴(字平仲)、艾孔和梁丘据到都城临淄郊外的牛山游玩。
景公看着北面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突然放声大哭道:“这江山,这都城,多么美好,可我为什么会死呢?”2、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龙潭诗剖析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龙潭寺庙志写在前面的话国家有史,地方有志。
志载资政,论功过,知兴衰,照未来。
字者志也,志其由来也。
瓜果蒂蔓,自根而延绵。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所向,故理思源。
宗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也是佛门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
“龙潭寺”故为佛教源远流长的圣地,有过35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从未有过庙志。
对于她的历史,后学者又何从而知?庙殿信徒决定出动人力多次到“龙潭寺”遗址走访周边民众,年长知情人群中去采访,听故事,查资料。
通过数月之考查,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梳理,故得到一份较完整的庙志材料进行编辑。
当笔者冒昧地提起笔写这份材料时,总觉得自己学识浅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完成这一重大使命。
凭着一颗虔诚之佛心,为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弘佛开道,歌功颂德,理应鼎力完成这份可歌可泣的稿件,为中华民族宗教传统文化事业献上一份微薄之力,传递正能量。
经长时间多方考察寻找到“龙潭寺”之足迹,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几经三起三落。
根据多方材料进行梳理。
一:龙潭寺的前世(一)巧结法缘早在1627年春,明天启七年、丁卯岁,一蒋氏农妇出生一男孩,因这小孩老是头发稀少,勤劳向善的父亲为他起个小名叫“和尚”。
他年幼非常听话,很是聪明伶俐,家境不差,八年寒窗,学识非浅,是个非常孝顺的乖孩子。
1654年,大清·顺治十一年,甲午年间,他已进入壮年时期,刚好二十七岁,因光头未娶,未曾安家,他与父母商议还是外出跑点小生意。
炎炎夏日,他路经梁平原梁山“金带寺”。
烈日灸烤着大地,蝉声绵绵,他汗下如雨,无可奈何地走到一棵大树下,盘腿席地而坐,感到有些凉爽,哈欠连连,摇摇欲睡。
忽听院内清脆的木鱼声,好奇的抬头仰望,原来这是一座堂堂庙宇。
他肃然起敬,佛心尤然而生。
噹!噹!噹的磬声和朗朗书声,隐隐约约。
他立起身子,大步跨进山门,想看个究竟。
一位年近花甲的长者盘腿打坐,原来正是破山海明法师在做课。
四周打量,油灯闪烁,大大小小的佛像五光十色,眼花缭乱,他如痴如迷,开口便问:“师父!此景很是壮观!”“施主,你贵姓,有何贵干?”“我姓蒋,到处跑点小小生意嘛。
关于龙潭的诗
关于龙潭的诗
嘿,你知道龙潭吗?那可是个神奇的地方啊!
龙潭的水,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石。
你看那湖面,平静的时候,多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啊!(例子:哎呀,就像咱家里那珍贵的翡翠摆件一样美!)
我曾经去过龙潭,站在湖边,微风轻轻拂过脸庞,那感觉,哇,简直太美妙了!我仿佛能听到龙潭在轻声诉说着它的故事。
“嘿,朋友,你不觉得这里美极了吗?”我转头对同行的伙伴说。
(例子:“哇,这景色简直绝了,对吧?”我兴奋地对朋友喊。
)那里的山环绕着龙潭,就像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它。
有时候云雾缭绕,龙潭就像是隐藏在仙境中的宝藏。
(例子:这不就跟那神话故事里的神秘仙境似的嘛!)
龙潭啊龙潭,你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我觉得龙潭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好好欣赏和感受。
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
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刘禹锡写巫山的诗句是怎样的呢?刘禹锡创作的《巫山神女庙》就是一首写巫山的古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欢迎借鉴!诗人在《巫山神女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赋予巫山神秘的色彩。
全诗如下:《巫山神女庙》年代: 唐作者: 刘禹锡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赏析巫山,在重庆巫山县东。
神女庙,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庙。
诗人游览巫山神女庙,有感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借此加以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
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
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
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
诗人沈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
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
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
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带有“巫山” 的古诗
带有“巫山”的古诗:
1.唐代李德裕的《巫山高》:巫山高哉但入梦,
梦见巫山孤。
2.唐代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峡重复重,阳
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3.唐代李贺的《神弦别曲》:巫山小女隔云别,
春风松花山上发。
4.唐代李商隐的《圣女祠》:不应春色嗾颠狂,
甘与芦花夙所忘。
5.唐代刘禹锡的《巫山神女庙》:巫山十二峰,
皆在碧虚中。
6.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巫山》:曾经
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7.唐代杜甫的《宿巫山下》:昨夜巫山下,猿声
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8.唐代张九龄的《巫山高》:巫山与天近,烟景
长青荧。
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
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9.唐代杜甫的《大觉高僧兰若》:巫山秋夜萤火
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10.唐代张嵲的《西谷歌》:巫山与蜀江相通,
烟景长青荧。
此中楚王梦,得神女灵。
巴猿啼不住,飞至秭归鸣。
谷口今如何,林花春满生。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龙潭诗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龙潭寺庙志写在前面的话国家有史,地方有志。
志载资政,论功过,知兴衰,照未来。
字者志也,志其由来也。
瓜果蒂蔓,自根而延绵。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所向,故理思源。
宗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也是佛门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
‚龙潭寺‛故为佛教源远流长的圣地,有过35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从未有过庙志。
对于她的历史,后学者又何从而知?庙殿信徒决定出动人力多次到‚龙潭寺‛遗址走访周边民众,年长知情人群中去采访,听故事,查资料。
通过数月之考查,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梳理,故得到一份较完整的庙志材料进行编辑。
当笔者冒昧地提起笔写这份材料时,总觉得自己学识浅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完成这一重大使命。
凭着一颗虔诚之佛心,为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弘佛开道,歌功颂德,理应鼎力完成这份可歌可泣的稿件,为中华民族宗教传统文化事业献上一份微薄之力,传递正能量。
经长时间多方考察寻找到‚龙潭寺‛之足迹,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几经三起三落。
根据多方材料进行梳理。
一:龙潭寺的前世(一)巧结法缘早在1627年春,明天启七年、丁卯岁,一蒋氏农妇出生一男孩,因这小孩老是头发稀少,勤劳向善的父亲为他起个小名叫‚和尚‛。
他年幼非常听话,很是聪明伶俐,家境不差,八年寒窗,学识非浅,是个非常孝顺的乖孩子。
1654年,大清〃顺治十一年,甲午年间,他已进入壮年时期,刚好二十七岁,因光头未娶,未曾安家,他与父母商议还是外出跑点小生意。
炎炎夏日,他路经梁平原梁山‚金带寺‛。
烈日灸烤着大地,蝉声绵绵,他汗下如雨,无可奈何地走到一棵大树下,盘腿席地而坐,感到有些凉爽,哈欠连连,摇摇欲睡。
忽听院内清脆的木鱼声,好奇的抬头仰望,原来这是一座堂堂庙宇。
他肃然起敬,佛心尤然而生。
噹!噹!噹的磬声和朗朗书声,隐隐约约。
他立起身子,大步跨进山门,想看个究竟。
一位年近花甲的长者盘腿打坐,原来正是破山海明法师在做课。
四周打量,油灯闪烁,大大小小的佛像五光十色,眼花缭乱,他如痴如迷,开口便问:‚师父!此景很是壮观!‛‚施主,你贵姓,有何贵干?‛‚我姓蒋,到处跑点小小生意嘛。
形容巫山风景优美的诗句
形容巫山风景优美的诗句
1.《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唐代: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
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
2.《宿巫山下》
唐代: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3.《巫山高》
唐代: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4.《巫山曲》
唐代: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5.《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五代:毛文锡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
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
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关于巫山的诗句
关于巫山的诗句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
四》
2.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李白《上三峡》
3.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4.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5.我行巫山渚,寻登古阳台。
——李白《古风其五十八·我行巫
山渚》
6.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
——杜甫《大觉高僧兰若》
7.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萧绎《折杨柳》
8.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贺《李凭箜篌引》
9.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陈子昂《彩树歌》
10.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杜甫《雨》。
龙潭古镇把竿何日钓龙潭
龙潭古镇把竿何日钓龙潭
佚名
【期刊名称】《《西南航空》》
【年(卷),期】2008(122)003
【摘要】”酉阳孤塔隐山岚.巨石撑天未可探。
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
”这首七绝诗出自著名戏剧作家田汉之手.这是他在离别龙潭镇时深情吟诵的诗篇。
【总页数】4页(P90-9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巴渝古镇有机更新探析——以酉阳龙潭古镇吴家院子为例 [J], 左进;赵万民
2.芬芳古镇悠悠乡情——重庆龙潭古镇土家建筑艺术特征及文化反思 [J], 谭军
3.龙潭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J], 冉迪
4.龙潭古镇:把竿何日钓龙潭 [J], 吴忻; 王山戈(图); 常湖川(图)
5.社区参与视角下古镇旅游"创意化"发展探讨
——以重庆酉阳龙潭古镇为例 [J], 王春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明官渡古镇[七绝]
昆明官渡古镇[七绝]
2017.1.29下午4点到昆明,偶搜入住宾馆附近八公里处有官渡古镇,一家三口乘兴而游至晚七时半天色已暗,随作此诗。
古寺渔灯月照台,
螺峰叠翠碧云开。
滇城内外游官渡,
笔写苍穹晚色来。
注:官渡古镇是云南的历史文化名镇,作为昆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镇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古镇内分布着较多的古建筑、佛寺、阁楼、庙宇,现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有建于唐代的土主庙、宋代的法定寺、元代的妙湛寺和明代的孔子楼、金刚塔等,俗称“六寺、七阁、八庙”。
旧时的官渡古镇曾是一个誉满滇中的古渡口:早在唐宋时期便已是滇池东岸的一大集镇;元代与昆明同时设县;明清时期,官渡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集镇,其范围远超古镇现址;自明清以后,官渡商贾云集乃至有“小云南”之称。
除了商贾云集,昔日官渡高塔辉映,有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众多人文景观,而“古渡渔灯”、“螺峰叠翠”、“云台月照”、“杏圃牧羊”、“凌云烟缭”、“滇南草坪”、“金刚夜语”和“笔写苍穹”等“官渡八景”更是被当作官渡古文明的象征。
度荆门望楚诗词
度荆门望楚诗词古诗原文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译文翻译远远地远远地离开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
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
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在白云深处被截断。
今天我狂傲高歌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楚天中来。
注释解释荆门:山名。
《水经·江水注》卷三十四说:“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下开,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清统志》说:“湖北荆州府:荆门山在宜都县西北五十里,与虎牙山相对。
”遥遥:形容距离远。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
一称大峡。
西起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
因巫山得名。
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望望:瞻望貌;依恋貌。
《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郑玄注:“望望,瞻顾之貌也。
”章台:即章华台。
春秋时楚国离宫。
《左传·昭公七年》:“及即位,为章台之宫,纳亡人以实之。
”杜预注:“章台,南郡华容县。
”巴国:周姬姓国,子爵,封于巴,即今四川巴县。
汉末刘璋又更永宁名巴郡,固陵名巴东,安汉名巴西,总称三巴。
烟雾:泛指烟、气、云、雾等。
南朝宋鲍照《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隈(wēi):山水尽头或曲深处。
“白云隈”,即天尽头。
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是位隐士,平时“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不仕。
孔子来到楚国,他唱着“凤兮”之歌讥讽孔子,所以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
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
创作背景这首《度荆门望楚》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当是调露(唐高宗年号,679—680)年间陈子昂初次出川应试途中入楚时所作。
诗文赏析这首《度荆门望楚》洋溢着年轻的诗人对楚地风光的新鲜感受。
荆门,由于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吴蜀彝陵之战就曾发生在这里,自古有“荆楚西门”、“荆门十二碚”之称,也是诗人出川,乘流而下的必经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龙潭寺庙志写在前面的话国家有史,地方有志。
志载资政,论功过,知兴衰,照未来。
字者志也,志其由来也。
瓜果蒂蔓,自根而延绵。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所向,故理思源。
宗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也是佛门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
‚龙潭寺‛故为佛教源远流长的圣地,有过35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从未有过庙志。
对于她的历史,后学者又何从而知?庙殿信徒决定出动人力多次到‚龙潭寺‛遗址走访周边民众,年长知情人群中去采访,听故事,查资料。
通过数月之考查,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梳理,故得到一份较完整的庙志材料进行编辑。
当笔者冒昧地提起笔写这份材料时,总觉得自己学识浅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完成这一重大使命。
凭着一颗虔诚之佛心,为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弘佛开道,歌功颂德,理应鼎力完成这份可歌可泣的稿件,为中华民族宗教传统文化事业献上一份微薄之力,传递正能量。
经长时间多方考察寻找到‚龙潭寺‛之足迹,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几经三起三落。
根据多方材料进行梳理。
一:龙潭寺的前世(一)巧结法缘早在1627年春,明天启七年、丁卯岁,一蒋氏农妇出生一男孩,因这小孩老是头发稀少,勤劳向善的父亲为他起个小名叫‚和尚‛。
他年幼非常听话,很是聪明伶俐,家境不差,八年寒窗,学识非浅,是个非常孝顺的乖孩子。
1654年,大清〃顺治十一年,甲午年间,他已进入壮年时期,刚好二十七岁,因光头未娶,未曾安家,他与父母商议还是外出跑点小生意。
炎炎夏日,他路经梁平原梁山‚金带寺‛。
烈日灸烤着大地,蝉声绵绵,他汗下如雨,无可奈何地走到一棵大树下,盘腿席地而坐,感到有些凉爽,哈欠连连,摇摇欲睡。
忽听院内清脆的木鱼声,好奇的抬头仰望,原来这是一座堂堂庙宇。
他肃然起敬,佛心尤然而生。
噹!噹!噹的磬声和朗朗书声,隐隐约约。
他立起身子,大步跨进山门,想看个究竟。
一位年近花甲的长者盘腿打坐,原来正是破山海明法师在做课。
四周打量,油灯闪烁,大大小小的佛像五光十色,眼花缭乱,他如痴如迷,开口便问:‚师父!此景很是壮观!‛‚施主,你贵姓,有何贵干?‛‚我姓蒋,到处跑点小小生意嘛。
‛‚看来你对我们‚这个‛感兴趣。
‛‚嗨;我真羡慕。
‛‚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到时我赠你些经书,把礼佛之事传给你,今后可去筹建一个道场做拜佛礼忏之事行吗?‛‚嗨;太好了。
你愿意收我为徒吗?‛‚当然可以。
‛‚那好,我就拜你为师吧。
‛那法师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高兴地回答:‚阿弥陀佛!今天有缘,我又多了一个徒弟,我传道弘法的信徒可多啦!可以说是遍及大江南北。
最近我派大弟子‚丈雪‛;前往浙江代扫‚密云‛尊师之塔,取得与东南佛门的联系,展示其佛门实力。
我看你是个有学识的人,是佛门的一个好苗子。
我留宿于你,为你传道,回去当个名副其实的和尚,我索性为你下发,这是我以养育贤才,陶铸后学,续往开来为宗旨,倡导农禅并重的方法,普度众生,功德无量啊!‛‚师傅,我不是个光头吗?‛‚多少还是有的吧!这是佛门法规。
‛蒋和尚心情十分激动,仔细聆听破山海明老法师传道的精彩讲述,真是交浅言深,受益非浅。
几乎每夜都一时合不上眼。
每天清早和夜幕降临,师傅在殿堂作揖打躬,焚香秉烛,和徒弟们做早晚课,年复一年,三年功夫,基本学完了礼佛拜忏之法。
一天,蒋和尚问师傅:‚现在我可以去立佛堂了吧?‛‚可以,那我赐你衣钵和部分法器去建道场吧。
并为你处后僧序出法脉:‘元、显、觉、昌、隆、清、净、则、安、奉’。
顺次不乱矣。
为你取个法名就叫蒋元觉‛。
次日,蒋和尚辞别师傅和师兄师弟,告别‚金带寺‛,踏上了归途。
(二)‚龙潭寺‛的诞生在蒋和尚返程途中的一个夜晚得一美梦,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轻飘飘的在他床边低声细语地说:‚在巫邑江南渡官的那条河岸的青龙(嘴)、黑龙(泉)、白龙(溪)、渊龙(包)、乌龙(过江)‚五龙‛捧圣的宝地。
两边嶆嶆,中间包包,包包里边最好建庙。
那是你安身立命功德圆满之地‛。
蒋和尚醒来暗想,这准是观音菩萨的指点。
于是,蒋和尚觅寻到巫邑江南官渡河的水坪坝那白龙的腹心之地,看准了地址,便四处宣讲,八方募化,筹积了部分善款,并把生意挣得之铜板全部搭上。
于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丙申岁初春,面对重重困难,迎难而上。
发动周边民众踊跃投工捐料,历时一年又七个月,一座规模不太大的庙殿拔地而起。
于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丁酉岁九月上旬峻工落成。
当月下旬,秋末冬初的一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顿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从桑树垭方向倾盆而来,河水猛涨,一片汪洋。
雷家坪老龙洞那老龙闻听阵势如此之猛,游到洞口抬头向天空张望,母龙尾随在后不敢向前。
而洞内潮水汹涌澎湃,把俩老龙排出洞外,随河水漂流而下。
那乌龙盘卧在小二台半山腰一动不动。
全身的泥沙、树叶、杂草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
雨过天晴,在紫阳观景台对视,一条巨龙(石)正欲过江,清晰可见。
可那俩老龙怎么也抵挡不了河水的冲撞力度。
拐过店子头经水平河坝被渊龙包阻挡,回水浪涌,瀼进新建的庙门口河床突然决堤。
俩老龙在此河道拐弯处不停地折腾翻滚,将沱里的泥沙一层层卷起冲走,形成了一个又大又深的‚潭‛。
还是蒋和尚聪明,他说:‚刚建之庙为‚寺‛,寺下龙腾成‚潭‛。
妙哉,妙哉!就把此庙命名为‚龙潭寺‛。
从此‚龙潭寺‛就这样得名了,蒋和尚就成了龙潭寺第一代宗师。
‚龙潭寺‛之佛教事业有缘与梁山‚金带寺‛(今梁平‚双桂堂‛)接轨。
蒋元觉之徒杜显觉在《蒋元觉始记》序言记载:‚龙潭寺‛创始者第一代佛门宗师蒋元觉,顺治11年游蜀梁山‚金带寺‛,有缘拜师学佛三年。
于顺治13年继游巫邑江南水平兴工动土,建立‚龙潭寺‛道场,主法35载。
康熙21年,因年迈离异去隐居修行。
嘱吾续作‚龙潭寺‛住持。
须用心无二。
并留偈一首乃作离别之赠言。
佛门后继将冠之为落叶归根训禅偈:削发奔程游异方,任从随处立佛堂,尔诸离吾任我去,生在他乡犹故乡,朝夕勿忘师命语,晨昏当敬佛祖香,唯愿菩提垂庇佑,光头男儿永炽昌。
哀哉!恩师离别十八载,从未相遇重逢,吾乃牵挂不已,于是乎,善利课诵之余,竟以白布墨迹记载吾与恩师忆之永恒,顺世流传不朽矣。
师还为‚龙潭寺‛专序法脉:‚元、显、觉、昌、隆、清、净、则、安、奉。
‛后学顺之不乱矣。
这是蒋元觉之徒杜显觉在雍正元年癸卯仲夏之手稿。
当时,刚建成的庙殿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
蒋和尚便在木牌上一一写上:‚观音、泰山、康王〃〃〃〃〃〃之香位,用来替代这些佛像。
后来陆续在各地请来了些大小不等的木雕佛像排列在香案上,不断充实了庙殿之色彩。
每天早晚照着‚金带寺‛破山海明老法师的做法坚持不懈,从此巫山江南信众烧香拜佛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有求必应的事实吸引着广大信众,热闹非凡。
‚龙潭寺‛却成了赫赫有名的佛教圣地。
自古‚天下名山僧占多‛。
确实如此。
后来,周边山上兴起许多小庙。
真可谓:‚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德高望重的蒋和尚即欲隐居修行,交膝下弟子杜显觉住持佛事。
之后由徒收留了出生在乾隆三年(1738年)游蜀巫邑下发龙潭寺的湖南宝庆府邵阳县大东路桥石滩水口山的上续下元松徹觉(法名)方丈募化众资,略修宫殿,自臵香火,苦心经营,修持六十有四。
同籍小东路梅塘一都千山桥上觉下莲应峰觉(法名)法师主持传徒后继徒子法孙(以下均为法名)觉莲、觉轮、觉魁;曾孙(以下均为法名)昌灵、昌静;弦孙(以下均为法名)隆慈、隆慰,均在道光八年戊子岁四月、五月立的碑文有记载,距今183年。
此后至大清咸丰丙辰(1856年)当时的陈意廷、向启达、朱之锦、黄登举、李菊声、郭春谷等六位居士眼看‚龙潭寺‛佛事如此繁荣,香火十分旺盛;但庙殿规模甚小,适应不了需求。
便同心同德,坚持住持并发愿分别轮流出动奔波大江南北,湖北建始等地募化善款,迎得广大善众之信赖和大力支持,纷纷热情捐资。
累四年之功德善款,由当时的工匠胡维清、苏昌美主持设计、施工,扩建了一观音殿,人们号称‚金銮宝殿‛。
两厢房四井形的八间佛事用房,六间居士食宿房共十四间。
共占地七百余平方米。
于己未年(1859年)农历五月十二日竣工。
通过多方渠道结缘了形象高大的观音、祖师、康王、泰山、十八罗汉、二十四大诸天等佛像。
观音堂新庙又合并到‚龙潭寺‛,佛像多达八十多尊,规模较大,香火日趋兴旺。
当时当地官员大发慈悲,为‚龙潭寺‛划拨了八十多石(担)庙地,养四头耕牛。
由一位被称之为‚史干事‛聘工耕种,解决其僧人供养。
今有庙殿檐柱基石墩上记载:‚安自苍圣煜文献,宇欲重敬启原龙潭寺,金容显现朝谒,甚众敬香者,多炼化,疏文磋无所,尽尘埃岂无秽污哉,予等募化十方,仁人同建宇宙,吾非敢邀福为念,亦以精宇云耳,涉水光哲,完善成功。
三百多年来,‚龙潭寺‛蕴藏着许多传奇故事。
(刊载于后)二、龙潭寺的遭遇龙潭寺地处小小盆地,人口稠密,群山环抱,河水缭绕,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佛事繁荣,历史悠久。
她矗立在世人面前,历经人老几辈,皇帝几朝。
成为传承,弘扬我国民族宗教文化的圣地,是巫山三峡江南人一大可歌的善举。
继黄登举,向启达等六位主持之后,由陆和尚,史干事,龚亨超,张义进,史兆选等五位依次坚持到解放后的辛卯1951年。
可泣的是:解放初期,部分人把佛教误认为是封建迷信,肆意破除,由于当时还没有党和国家有关宗教方面的政策法规,只好眼睁睁的被粮食部门占作仓库。
并强行撵出庙殿居士史兆选住进邻居私人的苕坑棚。
无奈至极,敢怒而不敢言。
从此,龙潭寺被夭折,致使香火佛缘断绝。
‚土改‛时‚龙潭寺‛80多担庙田庙地政府征收划给了农户。
1958年‚大跃进‛时期,猫子山大炼钢铁,将飞来之钟砸碎填进了炼铁炉的肚子,收走铜制法器无存。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不久,被所谓的‚造反派‛中姓吴的糊涂人要烧毁八十多尊佛像,被吴文典发觉后,要去做了灶削子煮猪食。
善信吴宏宽见机把观音菩萨藏在树林里。
‚造反派‛威吓说:‚不交出来就拉出来斗‛。
吴宏宽无奈地对观音菩萨说:‚现在我实在无能为力,保不住你了,我买些火纸包着你的佛像烧掉,你上天去吧!‛此时,又被吴文典知道了,又要去当柴烧掉。
80年代初,教育事业大发展,校舍不够需求,既而又被水平村校挪作学校。
拆毁正殿旁建成教室。
至此,‚龙潭寺‛整个产权就归教育部门所有了。
‚龙潭寺‛佛祖禅宗所付出的一切被彻底清算、不翼而飞。
2011年该校又合并到官渡完小,此处无人看管,风吹雨打,现已垮塌,成了一片废墟,损失十分惨重,佛门信徒无颜面对,深感痛心,对不起佛祖禅宗。
三、龙潭寺的今生(一)幸存文物,燎原火星‚龙潭寺‛虽然香火佛缘断绝,但信徒们佛心不灭,仍有善人作出善举。
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的‚红卫兵”发起了打、砸、抢、抄、抓的‚革命行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立‚四新‛,四处搜查,焚烧‚黄色‛书籍。
当时当地的善人吴宏宽悄悄地把他在武当山朝爷时请回的一部白洋布质的《观音签书》和《禅门日诵》经书及《龙潭寺始记》揣回家精心收藏在家中堂屋板壁中柱上端的丫口里,直到2009年他孙子吴连成换砖混结构房时拆屋发现未损,庙殿以千元现金连同一百支竹签号和签筒回归到庙殿文物室。